我国电子政务服务外包模式比较

我国电子政务服务外包模式比较
我国电子政务服务外包模式比较

我国电子政务服务外包模式比较

导读:本文初步提出外包服务的分析框架,并结合一些政府部门的外包实践,采用流程式外包、混合式外包、创新式外包这三种模式来介绍电子政务服务外包,最后对这三种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字:电子政务外包模式

当前,学术界对电子政务服务外包模式的研究基本上停留于IT服务外包层面②,缺乏基于电子政务的分析框架,模式研究跟政府管理存在脱节的现象。全国各地政府部门近年来

在电子政务服务外包方面大胆创新,积累了一些经验,亟需理论上加以阐述。

电子政务服务外包,指政府部门将其信息化规划、建设、监理、运维和信息资源管理、业务管理等工作中过去自建或者自管的内容通过市场化机制或授权委托交给专业机构来完成,主要包括技术咨询、系统建设及运维、数据传输、数据采集加工、设备托管、数据备份、业务执行、项目筹资等内容。本文在外包服务分析框架的指导下,结合政府部门的外包实践介绍电子政务服务中存在的流程式外包、混合式外包、创新式外包,并对这三种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

一、外包分析框架

分析电子政务服务外包之前,需要区分自建自管、政府采购和外包。自建自管就是政府自行投资、自行建设和自我管理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和基础设施一种传统服务模式,系统的产权属于建设单位——政府部门门。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可以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和其他方式。外包只是通过政府采购或者其他方式将业务系统的筹资、建设、管理和信息资源管理、业务管理的某些环节交由社会机构来负责,系统的产权在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之间可能发生转移。自建自管也不完全是由政府部门或其下属单位亲自建设和管理,也可以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委托给社会机构来建设和管理,但是政府部门仍然承担建设和管理的最终责任。政府采购只是自建自管和外包的商业方式之一。

基于电子政务建设和管理的经验,电子政务服务外包分析框架可以采用下列方式。

表1电子政务服务外包分析框架

电子政务发展阶段平台建设业务上网协同服务智能决策其他

当地外包市场不成熟基本成熟成熟其他

外包参与部门信息化主管部门业务主管部门下属事业单位政府关联企业社会机构

外包起因规避不正之风部门人手不足建设资金压力大转移技术风险建设工期紧等

外包就绪条件系统和业务需求外包管理能力(技术和项目)外包边界和责任承包机构合作关系其他

外包依据技术难度业务敏感性产权清晰投资规模业务成熟

外包内容平台建设和运维系统建设和运维业务需求技术方案基础设施租用项目监理等

外包方式委托建设合作建设租赁使用其他

外包风险服务责任界定人员异动管理知识产权业务持续可控技术壁垒

电子政务服务外包分析框架主要包括电子政务发展阶段、当地外包市场、外包参与部门、外包起因、外包就绪条件、外包依据、外包内容、外包方式、外包风险等九项分析内容,每项分析内容都有具体的判断指标。各项分析内容在分析框架中的地位、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及各个指标项的具体含义采用文字的方式解释如下。

电子政务发展阶段是判断外包各项分析指标的起点。电子政务发展可以归纳为起步、扩展、成熟、创新四个大阶段,根据每个阶段的建设重点又可以分为平台建设、业务上网、协同服务、智能决策等阶段。本部门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外包的内容和模式选择也就各异。

当地外包市场的成熟程度是选择外包模式的基本条件。无论哪种形式的外包,最终还是要靠外包企业来具体承担,靠当地的行业主管部门来监管。目前还没有专门的企业外包资质供政府部门选择评价。选用外包,需要了解是否可以获得合格的本地化外包服务企业,判断外包市场的成熟度。

外包参与部门决定了外包管理的工作分工。信息化主管部门、业务主管部门、政府下属事业单位和政府关联企业都会参与到外包过程中来,而且,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影响着外包模式的选择。信息化主管部门可以委托社会机构代为建设和管理业务系统和基础设施。业务主管部门可以不自己建设业务平台,而直接使用社会机构提供的平台。政府下属事业单位和关

联企业可以直接承担外包工作,或者代表政府部门管理外包

外包起因直接影响着外包模式的选择。当前,政府部门面临着信息技术人才匮乏、基础设施落后和资金压力大等制约因素。各级政府部门开始由自建自管转向服务外包,寻求解决之道。从现实经验来看,政府部门的外包起因主要有五个方面:本部门信息化人才储备不足和工作精力有限、规避来自各种渠道的不正之风、建设资金整体上压力大、面临较大的技术

风险、项目建设工期紧迫等。

外包就绪条件是推行外包的理性依据。外包失败,多数原因在于外包就绪没有进入状态。具体来说,系统和业务需求是否明确、部门的外包管理能力(包括技术管理和项目管理)是否具备、外包边界和责任是否清晰、外包主管部门和承包机构可否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可

以作为判断外包就绪的主要标准。

外包依据是选择外包内容的判断标准。外包就绪条件具备之后,并不意味着必须对外开展外包,还需要判断是否有必要外包。外包的判断依据主要有技术难度、业务敏感性、产权清晰、投资规模、业务成熟等。技术难度小,政府部门可以不借用外部力量,利用下属事业单位自行解决。业务比较敏感,政府部门最好自建自管。基础设施或业务系统建成后的产权能够做到清晰明确,才可以考虑外包。投资规模大,筹资难度也就大,政府部门不仅可以考

虑外包,而且通过外包模式创新来借用社会资金。业务相对稳定,外包需求变更少。

外包内容受制于发展阶段、外包市场成熟度、外包就绪条件和外包依据等要素。从技术角度来讲,网络基础设施、业务系统、网站等可作为外包的重点;从业务角度来看,内部管理、决策支持、非生产性作业等可作为外包的重点。不同发展阶段,外包内容有所区别。信息化建设初期,外包主要集中于平台建设、终端维护和单个部门业务项目开发,进入发展阶段以后,外包主要集中于统一网络维护、共用系统开发等。外包内容可以概括为平台建设和运维、系统建设和运维、业务需求分析和方案设计、基础设施租用、项目监理等。

外包方式主要由外包起因、外包参与部门来决定。政府部门选择外包的动机和参与到外包过程中的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大体上决定了外包的具体方式。外包方式目前主要有委托建设、合作建设、租赁使用这三种。委托建设就是政府部门或下属事业单位将自建自管内容通过市场机制或者授权方式委托给其他机构来建设和管理。合作建设就是政府部门和下属事业单位或者关联企业共同建设。租赁使用则是政府部门通过购买等商业方式使用社会机构建设和管理的系统或者平台。

外包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药,存在较大的风险。外包风险管理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服务责任界定、人员异动管理、知识产权、业务持续可控、技术壁垒等。服务责任需要做到可控可量化可评价。承担外包工作的重要工作人员的变动会影响到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软件开发过程中产生的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方案、信息资源等属于政府部门的知识产权,但是,外

包公司很容易未经授权加以开发利用或者直接应用到其它商业项目中。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信息化所支撑的业务依赖软件系统,业务运作和业务数据容易暴露于外包机构,政府部门对业务的主控权就会打折扣。此外,技术难度较大的业务系统的核心技术,容易为外包公司所控制,政府部门掌握起来比较困难。

二、三种外包模式

基于外包服务的分析框架,我国电子政务服务外包大致可以分为流程式外包、混合式外包和创新式外包三种模式。这种模式分类方法来自于作者的2007年国家信息中心《电子政务服务外包的模型与制度框架研究》子课题研究成果,详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电子政务蓝皮书: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No.5》,2008年。

流程式外包是指传统上由政府部门或下属事业单位自建自管的电子政务服务的某些环节或者所有流程交由专业机构处理,政府部门负责外包合同的监管并承担电子政务建设和管理的最终责任。流程式外包这种方式在政府部门中相当普遍。混合式外包是指电子政务服务由政府部门的下属事业单位或者关联企业来负责具体实施,提供给主管单位或者其他相关政府部门使用,承担外包任务的下属事业单位或者关联企业可以将电子政务服务的某些环节外包给社会其他机构,但仍然代表上级政府部门承担电子政务建设和管理的最终责任。混合式外包主要存在于一些信息化综合实力较强或市场运作机制相对灵活的政府部门中。

创新式外包,是指电子政务规划、投资、建设、管理、运维等主要环节由单个或者多个企业负责,政府部门提出建设需求并付费使用电子政务系统或网络平台,政府部门无需承担电子政务建设和管理的责任。创新式外包是政府部门电子政务服务近几年才出现的新鲜事物。对于流程式外包、混合式外包和创新式外包这三类外包模式,将沿用外包服务的分析框架,结合商务部、国家信息中心、国家质检总局、北京市东城区和其他相关政府部门的案例具体说明,并适当加以展开〖ZW(DY〗受各种条件限制,分析结果没有得到案例单位的主管部门确认。(部分分析结论来自课题调研过程中与案例单位信息化主管同志的访谈记录)。

(一)流程式外包

流程式外包,在政府部门开展信息化建设和推行电子政务服务的过程中应用得非常普遍。政府部门将电子政务基础设施、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等通过合同或者直接授权的方式外包给专业机构来建设或者维护,同时自身还负责工程项目的组织协调、外包合同监管和电子政务服务应用等。

商务部的公共商务信息服务属于典型的流程式外包。在信息社会中开展公共商务信息服务,需要建立市场信息搜集系统、信息储存系统和预测预警系统,完成信息采集、整理、加工和发布,通过数据采集中心、数据合成中心和信息传播中心为社会提供权威的商务信息服务,也为国家提供产业预测预警服务。公共商务信息服务主要依靠财政部预算批复的公共商务信息服务专项资金来开展,资金管理遵循“公共财政、统筹安排、政府采购、合同管理、科学决策、追踪问效”的原则(参照2006年8月9日商务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公共商务信息服务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公共商务信息服务实行流程式外包的条件基本具备。业务司局根据各自的业务需求直接提出项目建议,业务边界清晰,责任明确;为多个业务司局服务的项目或者相同类型的项目,由信息化主管司局负责项目执行;信息化主管司局具有较强的外包管理经验,与信息企业有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当地外包市场基本成熟。

商务部选择流程式外包来开展公共商务信息服务,主要理由有三:第一,既熟悉业务又熟悉信息技术的人员很少,电子政务自我建设自我管理面临较大的技术风险;第二,采用政府采购的方式公开招标,按照“招标采购、合同管理、项目验收、审计付款”的原则管理外包项目,可以减少人员扩编、预算增概、项目说情等压力;第三,信息化建设人手不足,单纯

依靠业务司局、信息化主管部门和下属事业单位,难以在短时间内建成各类业务系统,提供稳定可靠的信息服务,因此,必须转向社会力量寻求电子政务外包。

公共商务信息服务实行流程式外包的项目多达四十余个,外包内容涵盖业务系统和数据库开发、信息资源管理、技术支持和系统运维等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的各个环节。商务部的流程式外包方式为委托建设这种形式。无论是部下属事业单位、系统内部关联机构还是社会企业来商务部申请承担外包项目,都是采用招标或择优委托的方式加以确定。商务部的外包合同一般是一年一签。对于业务内容只有个别单位才能承担、项目金额低于80万元或者由原通过招标选择的项目承办单位继续承办的项目,可以不经过招标,而直接采用择优委托的方式选定外包项目承办单位(参见2003年10月9日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公共商务信息服务项目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

公共商务信息服务流程式外包中也存在一些难题。主要有业务系统在建设和运维过程中存在内容安全、信息安全、系统安全、介质安全和知识产权安全等可能失控的安全隐患等,未能针对外包项目的服务责任有效开展第三方评价,外包日志没能体现工作比例和工资档次以及社会保障费用,可量化管理有待改进。商务部的公共商务信息服务实行流程式外包,好处有三:第一,所建业务系统支持了业务司局电子政务的发展。第二,通过外包支持了商务部事业单位的改革与发展。商务部下属电子商务中心、投资促进事务局、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商报等,都分别承办了公共商务信息服务的相关项目和部分工作。第三,通过汇集社会上优秀的信息服务机构承办公共商务信息服务项目,促进了公共商务信息服务体系的有效运转。

(二)混合式外包

混合式外包,就是电子政务服务主要靠政府部门下属事业单位或者关联企业来负责实施,政府部门负责管理和使用,承担建设和管理任务的事业单位或者关联企业可与其它企业合作,将部分工作任务通过市场招标等方式分给企业来完成。

国家信息中心承担的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平台(中央部分)属于混合式外包。2003年,根据中办发[2002]17号文件精神,作为建设统一的外网平台的具体体现——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正式启动(参见2003~2004年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工程项目建设概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电子政务蓝皮书: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No.2》,2005年)。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的管理由国信办会同国家发委负责统筹协调。根据国家电子政务外网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外网平台由国家信息中心承担建设,组织工程实施。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属于混合式外包模式。它是由政府部门下属事业单位,即国家信息中心负责建设和维护,供中央政府部门直接使用。国家信息中心在建设和维护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政府采购的方式将其中的部分环节交由社会机构来具体实施(不

作为本文讨论重点)。国家信息中心代表上级政府部门承担外包合同监管的最终责任。

外网平台采取混合式外包,由该平台的业务特征和政府信息化机构的现状所决定。该平台定位为统一的国家级政务外网,必然涉及到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的多种非涉密业务,全部委托给社会机构来建设和运维,业务安全可靠性难以得到有效保证。政府部门如果为了建设和管理外网平台而增设相关机构,必然会受到人员编制和资金的限制。外网平台采取混合式外包的条件基本具备。网络平台的建设技术比较成熟,需求清晰,边界明确,本地外包市场基本成熟,因此,依靠具有行业经验的下属事业单位——国家信息中心代表政府部门来建设和维护外网平台,现实可行。外网平台实行混合式外包的主要内容有,依托国家电子政务通信传输网络,连接国务院部分部委局署和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级节点,建设安全可靠的、具备承载运行有关部门业务系统能力的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并负责政务外网中央网管中心的运行维护。

外网平台采用合作建设的形式实施混合式外包。国信办和国家发委负责统筹协调外网平

台的管理工作。国家信息中心在上级政府部门的指导下负责建设和维护外网平台,择优选定招标代理、项目监理、设备采购、系统集成、平台运维的承担单位。外网平台在实行混合式外包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是部门之间的协调和管理难度大,服务责任难以界定。外包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到各省市地方节点单位、监理公司、承包公司及其地方分公司等,工作边界复杂,协调难度大。外网的运行维护涉及到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单靠国家信息中心难以

理顺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

外网平台实行混合式外包,好处有三:第一,可以充分发挥国家信息中心现有的组织与人力资源优势及其多年在电子政务网络运行维护中积累的经验,培养一支稳定、高效、自主的运维队伍;第二,中央政府部门无需重建政务专网和管理机房,就可实现业务互联;第三,政府部门不必投入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去组建一个庞大的内部电子业务服务部门,从而专注于宏观管理职能。

此外,混合式外包中,也可以由政府关联企业负责建设和维护电子政务系统或者网络平台。如,自2001年起,国家检验检疫电子申报服务的建设和运营开始由国家质检总局信息中心和北京某公司联合组建的关联企业来具体承担。国家质检总局和全国440多个检验检疫机构,直接利用该平台接受全国几十万家进出口企业的网上报检申请并进行在线审批。该关联企业负责建设、维护和管理电子申报公共平台。北京市平谷区信息中心作为区政府下属事业单位,也是依靠其控股的八家系统集成、网络传输、软件开发和信息服务公司,来负责平谷区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实施、管理和服务。

(三)创新式外包

近年来,我国电子政务外包服务已经开始引入BOO(Build-Own-Operation,即建设-拥有-运行)模式,进入创新式外包阶段。BOO,是指企业对政府的电子政务项目进行筹资、建设和运营,所建系统的产权归属企业,不移交给政府;政府部门提出电子政务特定基础设施或者业务系统的应用和运营需求,通过与企业签订服务协议明确应用需求,授权企业进行筹资建设和经营管理,每年向企业支付系统使用费和设备维修费购买使用权。创新式外包与流程式外包、混合式外包的最大区别在于产权的转移,政府不再是电子政务系统的拥有者,而只是使用者;社会机构成为电子政务系统或平台的所有者,可以向多个不同层级不同地域的政府提供租赁服务并收取使用费和设备更新费。

北京市信息化建设项目已经开始引进这种创新式外包模式。始建于2007年的北京市东城区图像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全部采用BOO模式进行运作。截止2008年2月,该项目基本完成总体建设方案的要求,开始进入稳定运营状态(信息来源于北京数字东城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8917767462.html,)的东城动态)。北京市采用BOO模式作为创新式外包的项目,还有承载着近600万人口医疗保险业务的北京市医疗保险信息系统、连接1300多家市级行政单位的北京市统一电子政务网络、覆盖市、区和街道三级社区服务中心的北京市社区服务公共信息平台等。

北京市政府部门在信息化建设项目引进创新式外包的条件基本具备。北京地区的外包市场基本成熟,尤其是具备网络平台、通用电子政务系统等项目建设经验的企业众多。政府部门从零开始规划、建设和管理这些项目,效率低,周期长。这些项目直接交由社会机构自我筹资建设和管理,政府部门只是负责租赁使用,方便可靠。此外,创新式外包边界清晰,责任明确,对政府部门的外包管理能力要求低。

北京市选择创新式外包来开展电子政务服务,主要理由有三:第一,BOO模式年度支付额偏小,减缓了财政压力,而且维护期当年更换设备的发生额由企业承担,政府财政可缓一年支出;第二,BOO模式中,政府部门可以不用筹措资金,不用逐个管理分包商,不用协调工程施工,不用组建运维机构,只需提出应用和运维需求,建立服务考核评价体系对企业的服务质量进行管理;第三,保证了技术应用的先进性,降低了政府的投资风险和技术风

险。

北京市实行流程式外包的项目较多,外包范围涵盖网络平台、图像信息平台、公共服务业务系统的建设和运维等。北京市的流程式外包采用租赁使用这种形式。企业和政府之间通过签订较大周期的服务合同来规范彼此的权利义务,企业负责建设和运维系统,对系统整体建设、运营水平和应用效果负责,政府分期支付工程建设费、年度服务费和保修期外设备的更换费,拥有使用权。企业只有建立相对完备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工期、造价和安全,保证运营期间的服务水平,才能从项目承建和维护中得到相应的回报。采用流程式外包建设电子政务系统也面临一些风险。对比政府直接投资建设,BOO模式中政府财政总支出相对增加。此外,BOO模式中,政府部门在约束企业管理和维护电子政务系统方

面,存在有一定的管理风险。

北京市电子政务服务引入创新式外包,好处有三:第一,政府由直接管理建设项目转向提需求和直接应用,建设过程中技术风险和管理风险转移给投资者;第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政府的短期财政压力;第三,利用企业的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加快项目进度,提高运营质量。

三、三种外包模式比较

参照外包服务的分析框架,流程式外包、混合式外包和创新式外包这三种模式可以对比如:表2 流程式外包、混合式外包和创新式外包的比较分。需要说明的是,流程式外包、混合式外包和创新式外包这三类外包模式的主要特征,尽管是从典型案例中总结出来,但是,还存在一定的局部性,有待改进。

无论是哪一种模式的外包,都属于信息化、市场化背景下电子政务的发展战略范畴。通过外包重新配置社会和政府的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可减轻传统上自建自管所存在的技术压力、扩编压力、责任压力和财政压力,将政府资源集中到最能体现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的工作方向上。但是,由于外包过程在正式合约之外暗藏着业务控制权的转移,因此,有可能导致信息化主管部门或者下属相关事业单位空壳化和边缘化,业务主管部门的业务运行受制于外包企业,从而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隐藏着潜在的危机。实施外包之后,未来的电子政务整体战略如何定位,信息化主管部门和下属事业单位发展格局如何延续,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如何变革,都是下一步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应用型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西安作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之一,市政府已出台多项举措,大力发展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及培养软件服务外包人才。文章介绍了西安文理学院作为西安市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在应用型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实践中的经验,提出应用型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思路。 关键词: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近年来,以知识密集型为代表的服务外包业正在成为新的产业发展方向,经济增长模式将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世界制造中心”即将过渡为“世界办公室”,服务外包产业带来的新变革,新机遇正在向我们大踏步走来。西安有较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共计17个,软件服务外包产业是其中之一,要做大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当务之急是要加快培养出软件服务外包的人才。 1西安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背景 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是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新机遇,是调整出口产业结构、扩大吸收外资新的增长点,也是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新途径。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西安经过几年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IT企业重要的研发基地,美国的Oracle,日本的NEC、富士通,中国的华为、神州数码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公司纷纷在西安建立了分支机构。商务部、信息产业部、科技部于2006年10月共同认定西安等城市为第一批“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2009年1月,西安等20个城市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标志着西安市服务外包产业将进入率先发展的新阶段。 2官学结合组建专业培训机构 据统计,西安现有服务外包企业800家,从业人 员7.6万人,西安市政府决定2009—2011年,每年投入10亿元用于发展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在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人才问题”成为制约企业规模发展的关键。为帮助企业找到合适的人才,促进大学生就业,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进一步发展软件服务外包产业,2007年8月,西安市人民政府发布了《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养软件服务外包产业人才的意见》,确定西安文理学院为西安市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并于2007年9月3日由市长亲自为我院授牌。随后又于2009年3月由西安高新区管委会、西安市教育局和西安文理学院共同

电子政务服务外包模式比较研究

电子政务服务外包模式比较研究 张勇进 汪玉凯 [摘 要]2002年以来,我国电子政务服务外包发展迅速,现已成为各级政府部门提高服务效率的重要手段。正确选用外包方式和有效掌控外包过程,需要创新电子政务外包理论。现有的理论研究局限于IT服务外包。本文结合商务部、国家信息中心、国家质检总局、北京市东城区的外包案例, 提出一套外包服务的分析框架,将我国的电子政务服务外包细分为流程式外包、、创新式外包这三种模式,并对这三种模式的特征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外包;电子政务;模式比较 [中图分类号]C93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 2002年,中办发17 设、运行维护的外包和托管模式, 服务外包实践的发展。 ,提高电 、社会化服务水平。服务 。 电子政务服务外包,是指政府部门将其电子政务规划、建设、监理、运维和信息资源管理、业务管理等工作中过去自建或者自管的内容通过市场化机制或授权委托交给专业机构来完成,主要包括技术咨询、系统建设及运维、数据传输、数据采集加工、设备托管、数据备份、业务执行、项目筹资等内容。 当前,学术界对电子政务服务外包模式的研究基本上局限于IT服务外包层面,缺乏基于电子政务的分析框架,模式研究跟政府管理相脱节。[1][2]近6年来,各地政府部门在电子政务服务外包方面积极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亟需理论上加以梳理。 本文首先提出一个服务外包的分析框架,并在该框架的指导下,结合政府部门的外包实践介绍电子政务服务实践中存在的流程式外包、混合式外包和创新式外包,并对这三种模式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 一、外包分析框架 在分析电子政务服务外包之前,需要对自建自管、政府采购和服务外包加以区分。自建自管就是政府自行投资、自行建设和自我管理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和基础设施的一种传统服务模式,系统的产权属于建设单位———政府部门。[3]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可以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和其他方式。服务外包只是通过政府采购或者其他方式将业务系统 、管理和信息资源管理、业务管理的某些环节 ,系统的产权在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之间可能发生转移。自建自管也不完全是由政府部门或其下属单位亲自建设和管理,也可以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委托给社会机构来建设和管理,但是政府部门仍然承担建设和管理的最终责任。政府采购只是自建自管和服务外包的商业方式之一。 基于电子政务建设和管理的经验,电子政务服务外包分析框架如表1所示。 电子政务服务外包分析框架主要包括电子政务发展阶段、当地外包市场、外包参与部门、外包起因、外包就绪条件、外包依据、外包内容、外包方式、外包风险等九项分析内容,每项分析内容都有具体的判断指标。各个分析项在分析框架中的地位、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各个指标项的具体含义解释如下: 电子政务发展阶段是判断外包各项分析指标的起点。电子政务发展可以归纳为起步、扩展、成熟、创新四个大阶段,根据每个阶段的建设重点又可以分为平台建设、业务上网、协同服务、智能决策等阶段。本部门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外包的内容和模式选择也就各异。 当地外包市场的成熟程度是选择外包模式的基本条件。无论哪种形式的外包,最终还是要靠外包企业来具体承担,靠当地的行业主管部门来监管。目前还没有专门的企业外包资质供政府部门选择评价。选用外包,需要了解是否可以获得合格的本地化外包服务企业,判断外包市场的成熟度。 外包参与部门决定了外包管理的工作分工。信息化主管部门、业务主管部门、政府下属事业单位和政府关联企业都会参与到外包过程中来,而且,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影响着外包模式的选择。信息化主管部门可以委托社会机构代为建设和管理业务系统和基础设施。业务主管部门可以不自

服务外包管理模式解析

摘自《中国物业管理》杂志 近两年来,一些优秀的物业服务企业先后通过实施服务外包管理模式寻求专业服务商承接其非核心的业务,并在有效的监控之下完成服务,从而使其专注核心业务,以达到降本增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对环境应变能力的目的。 实现专业化管理,快速提升服务品质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市场经济的优势功能就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专业服务商将各专业服务作为主营业务,可实现人力资源、资金、设备、管理技术的有效整合,强化主营业务的控制,确保服务品质的快速提升。 笔者在1999年到深圳优秀的物业服务企业调研时就发现,服务外包管理模式已在当地广泛应用。当时接受观摩的企业就将小区保洁和垃圾清运服务实施服务外包,而受委托的专业服务商不仅承担其企业的服务,还承担着深圳部分住宅小区的保洁和垃圾清运服务,促使专业服务商必须通过科学的管理、精细的服务、高品质的信誉来满足大量的市场需求,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实施服务外包可快速提升服务品质,间接提升物业服务企业的品牌信誉。 实现规模经营,有效降低运营成本 市场机制的最终结果是优胜劣汰,市场竞争无疑会保留竞争能力较强的专业服务公司,同时也促成他们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从而形成了规模经营,具备了较强的成本优势。物业服务企业自行管理的项目往往考虑地域、项目独立性等因素配备管理服务人员,形成了以区域管理为主的、人员配置齐全的管理方式。而专业服务商则以专业服务为目的配备专业管理服务人员,往往是管理区域较大,专业性较强。 以保洁服务为例,一般物业服务企业在10-20万平方米的自管项目就要配备保洁管理人员,而专业服务商可以整合相邻区域的保洁服务项目,可在50-80万平方米的区域内配备同样的管理人员,而且在50-80万平方米的保洁服务项目中可广泛采用道路清扫车、清雪车、洗地机现代化机械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垃圾清运车可以承担60万平方米的垃圾清运,一套绿化养护设备可以承担三、四个小区的绿化养护服务,而物业服务企业自管项目一半承担20万平方米,其绿化养护设备长期闲置现象普遍存在,专业服务商实施专业服务大大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同时,专业服务商材料采购方面的成本优势明显,可以集中各物业服务企业的零星采购为大宗材料采购,采购成本远远低于企业。 实现企业化经营,合理规避风险 首先,降低了物业服务企业用工风险,《劳动合同法》实施强化了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企业用工矛盾日益加大,在物业自管项目中,服务人员与物业服务企业建立劳动关系。而在服务外包项目中,服务人员与专业服务商建立劳动关系,出现劳动纠纷由专业服务商出面解决,物业服务企业将风险转移到专业服务商。例如:大连市某集团开发的某小区建筑面积为34万平发米,负责小区物业服务的物业管理处仅有11人,其中包括3名管理人员,4名接待员和收费员,4名维修人员。其保洁服务、公共秩序维护服务、绿化养护服务和大中修工程均通过实施服务外包解决,经济效益很好。 其次,降低了经营风险,物业服务企业与专业服务商之间通过合同的方式明确管理服务内容,权力和义务、违约责任等,对于专业服务中的责任风险也进行明示。例如:消防维保服务合同中可以明确消防维保责任,对于因消防系统维保不达标导致的安全事故责任及损失由消防维保公司承担。 第三,物业服务企业提高了风险防控能力。通过与专业服务商之间签订合同的方式约定服务标准和考核办法,可以监控管理专业服务商的服务和履约能力。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服务不达标的情况及时进行纠错;对于较大的风险,可以按照合同约定解除服务合同。

外包电子政务的模式与问题

电子政务外包的模式与问题 摘要:电子政务外包是政府信息化建设的一种有效手段。政府需要选择正确的外包方式和有效掌控外包过程。本文阐述了电子政务外包中的三种模式和电子政务外包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关键字:电子政务外包模式问题 电子政务外包,既是政府服务外包的一种,也是IT外包的一种。按照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提出的对电子政务概念的理解,宽泛意义上的电子政务应该是指电子政务系统的使用者和建设者非同一主体的建设模式。目前,不少IT企业已经与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展开密切合作,电子政务外包进入了中国市场的视野。那么,在政府信息化的进程中,为何要选取外包作为其具体的实现途径呢?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认为,外包的核心就是“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其余的交给别人做”。政府部门的核心业务是政务,政府不可能也没必要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电子政务系统的开发、建设和维护,这些工作可以通过引入外包机制来完成。同时,政府也颁布了一系列政策,鼓励电子政务外包。2002年,中央办公厅发布的17号文件明确指出要逐步推进系统建设、运行维护的外包和托管模式,由此推动我国电子政务服务外包实践的发展。2006年公布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要创新电子政务建设的模式,提高电子政务建设和运行维护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外包就属于电子政务建设模式的创新内容之一。 近年来,我国电子政务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电子政务从以基础建设、系统建设为主,进入到以应用为主的阶段。由于政府职能的特殊性,政府与企业相比更加关注业务外包后的安全保密性。哪些服务可以外包,哪些服务需要自行建设,这是政府部门在决策阶段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除此之外,良好的厂商资源、优质的售后服务、低廉的产品价格均为左右外包选择的重要因素。 根据外包的运作模式,我国电子政务外包大致可以分为流程式外包、混合式外包和创新式外包三种模式。 1、流程式外包 流程式外包即政府将某些业务流程交由专业机构处理,政府部门负责外包合同的监管并承担电子政务建设和管理的最终责任的外包形式。流程式外包在政府部门开展信息化建设和推行电子政务服务的过程中应用得非常普遍,在此模式中,政府部门负责工程项目的组织协调、外包合同监管和电子政务服务应用等。显然,在此模式下外包的服务具有一定的保密性,是专有但不具有特殊性的业务。对于这样的外包,可将系统的软硬件建设、网络系统的搭建外包出去。由于这些系统的适应性强,可以通过二次开发被多次利用。 2、混合式外包 混合式外包是指电子政务服务由政府部门的下属事业单位或者关联企业来负责具体实施,提供给主管单位或者其他相关政府部门使用,承担外包任务的下属事业单位或者关联企业可以将电子政务服务的某些环节外包给社会其他机构,但仍然代表上级政府部门承担电子政务建设和管理的最终责任。也就是说,该外包模式中存在两个层面的外包:第一层面的外包是成立政府控股的IT专业公司,由政府与该公司直接建立电子政务项目的甲方和乙方;第二个层面是作为外包总提供商的政府控股企业根据具体项目需要,分解任务,向社会进行二次外包。由于该控股企业是从政府分离出来的,这既可以使其很快进入运营和维护的角色,又使其成为联系政府和其他外包企业的桥梁和纽带。通过这样一种外包模式,政府有效地缓和了自身信息技术力量薄弱与企业外包存在风险的矛盾,有力地保证了电子政务建设的安全性和效率,也有效地解决了由于IT企业对政府业务流程和运作规律不熟悉而导致建设的系

IT外包服务模式

外包服务合同 甲方:威海智滋贸易有限公司 乙方:郑州跨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此合同书威海智滋贸易有限公司 (以下称“甲方”)与郑州跨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称“乙方”)签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之规定,双方在平等、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友好协商,签订本合同,共同信守。 一、工作范围 乙方根据甲方项目的合同内容向甲方提供相应的服务,具体服务内容根据具体项目在相应的工作说明中列明。 服务项目产品类别:支付宝小程序、微信小程序。 维修流程: 乙方根据甲方的指令对用户的硬件设备进行设备检测,需更换配件及维修费向甲方提交维修报价。甲方确认报价,乙方进行维修,并通知具体项目维修周期,乙方维修设备完毕并交付甲方正常使用后由甲方签字确认,至此整个维修流程结束。 保修条款: 乙方为甲方维修的设备3个月内如同样报修故障重复出现,乙方免费为甲方进行无责保修。(除设备更换之配件由于客户使用量已达配件寿命或用户使用不当或使用非原装耗材导致故障及其它非认证维修商不正当维修造成故障或遇战争,洪水,地震,突然电压升高及外力因素况外)。

二、双方责任 1. 甲方责任 1.1 甲方应提供准确的报修信息,包括设备型号,故障描述,并指定接洽人配合工程师验机取机。 1.2 甲方保证按本合同约定时间支付款项。 1.3 甲方负责协调物业及保安与各方的关系,确保服务顺利实施。 1.4 健康危险 如果在有可能危害乙方维修人员健康的环境中使用本合同涉及的产品时,甲方必须告知乙方。乙方可以要求客户的工作人员在乙方维修人员的直接指导下维修这类产品。 2. 乙方责任 2.1 乙方应履行本合同所规定的条款,为甲方提供服务,接受甲方对服务的评价。 2.2 乙方有责任向甲方设备相关使用者讲述电脑、办公设备、外设产品的使用规范。 3. 保密原则 3.1 甲、乙双方不得将合同条款及相关内容泄露给任何第三方,且有责任保护这些文档的保密性,这些文档包括由双方以任何方式提供给对方并且注明“机密”的文件。 3.2 乙方对于业务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客户的任何资料与信息均负有保密的责任,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保密工作,保证客户

浅谈电子政务外包模式

目录 引言 (3) 1 电子政务概述 (3) 1.1电子政务的内涵 (3) 1.2发展电子政务的重要意义 (3) 1.3我国电子政务现状 (4) 2 电子政务外包 (5) 2.1电子政务外包概述 (5) 2.2我国电子政务外包基本模式 (6) 2.2.1 BOO模式 (6) 2.2.2 BOT模式 (6) 2.2.3 TOT模式 (7) 2.3促使电子商务外包的主要因素 (8) 2.4电子政务外包的发展现状 (9) 2.4.1 电子政务外包在国外的发展状况 (9) 2.4.2 我国电子政务外包的情况 (9) 3 电子政务外包的几个相关问题 (10) 3.1电子政务外包模式的选择问题 (10) 3.2电子政务外包的规范化问题 (10) 3.3电子政务外包的安全保密问题 (11) 4 国外电子政务外包的经验和启示 (12) 4.1国外经验借鉴 (12) 4.1.1 积极为外包服务提供法规环境 (12) 4.1.2 建立科学全面的政府CIO机制 (13) 4.2对我国电子政务外包发展的建议措施 (14) 4.2.1 重视电子政务外包积极营造外包发展环境 (14) 4.2.2 完善政府IT治理机制和CIO制度 (14) 4.2.3 积极引导电子政务外包服务的规范化 (15) 5 结论 (15) 参考文献 (17)

浅谈电子政务外包模式 童文 (金肯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与工程系电子商务专业) 指导老师:杨晶 摘要从实际状况上来看,电子政务毕竟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一个政府部门无论从职 能还是体制上,都不可能单独培养一个队伍来进行电子政务系统的开发和维护。相反,外包后的政府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政务”上,这也是电子政务建设能够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一环。 在经历一段时间颇有炒作意味的喧闹之后,电子政务工作正逐步走向理性和成熟。全国各地大胆开拓,创造了不少很有参照价值的工作方式和运作模式。其中,政府在电子政务建设中不要大包大揽,而是充分依托社会力量,采取外包的方式强化政企共同参与正越来越多地被电子政务建设者所接受。 关键词电子政务;外包;政府 Light about the electronic mode of the outsourcing Abstract From actual conditions in to see, the administrative is a very specialized field, a government of the functions or system, could not alone for a procession to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of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instead, the outsourcing of government can put more effort into "politics" and this is also the administrative building to be able to achieve the expected effect of an important link. In through a period of time has highlighted the noise of the electronic means, the work is being to reason and mature. the country, creating a daring to explore a reference to the value of the working methods and operational mode. the govern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lectronic don't put all things to do but to rely on social forces, the outsourcing approach to strengthen the participation is increasingly being acceptable. electronic the builders key word E-government ; Outsourcing ; Government

企业管理外包服务模式

企业管理外包服务模式 交钥匙工程: 企业治理外包服务模式 1、什么是企业治理外包? 企业治理外包,即CMS服务模式(consignable management service),是指企业法人将企业的整体或部分运营的治理权、监控权、处置权,以契约形式在一定条件和期限内,托付给其他法人或个人进行治理,从而形成所有权、经营权、治理权分离,把有效的经营机制、科学的治理手段、科技成果、优质品牌等引入企业,对企业实施有效治理。同时,在治理外包服务过程中,受托付方凭借自身的治理优势猎取一定的经济回报。 可见,企业治理外包是系统化、全程性治理服务模式,是企业治理的“交钥匙工程”。 2、“治理外包服务”解决了那些问题? ?企业高速进展,而运营环节漏洞百出,治理成为制约进展的“软肋”---战略定位,治理基石问题!?领导的战略思想贯彻不到位,执行力弱---组织执行力和个人执行力问题 ?可用的人才希少短缺间题日益加重---人力资源竞争问题 ?企业缺乏“留人、育人”的三公环境,职员消极不稳固---內部经营体系不健全问题 ?缺乏可行的目标治理体系,资源与目标不匹配,或冗余、或短缺---目标治理双向承诺体系问题 ?企业缺乏知识技能的积存,进展后劲不足---知识治理体系健存与否问题 ?没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客户服务体系,客户中意度差---业务体系脱节问题 ?业务、客户流失,经营内耗激增,导致人均产值下降---企业价值认同及治理细节的问题 ?…..

?不放权不行吗? 能够,但你要的是权益依旧你企业的进展?要的是威严或是利润最大化? ?你要的是什么? 你要是谁? 那个问题第一要弄清晰!

?治理权的细分,领导不是专门多东西都不能为所欲为了吗? 这就对了,制约的机制是为了企业可连续健康进展! 3、企业治理外包服务的形式 企业治理外包服务的形式,要紧有以下三种: ?分层治理外包:大型企业能够对其下属的分公司、分厂、部门、或车间化整为零、分而治之,实行分层式治理外包。 ?局部治理外包:将企业某个方面的治理工作实行外包,猎取专业领域的治理实施服务。 ?体系治理外包:企业将治理体系完善、提升的过程,外包给体会丰富的受托付方,由受托付方派驻治理总监较长期地入驻企业,负责主持企业治理体系运行的监督审核工作,并对运行实施中显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期强化实施力度,达到客观、公平评估企业治理体系的运行成效。在企业最高治理者授权的前提下,同时负责企业某些核心环节的治理工作。 4、企业治理外包的工作内容 在治理外包合同和授权约束下,受托付方可为企业提供如下服务:

服务外包是什么意思-

服务外包是什么意思? 篇一:服务外包的定义 世界著名咨询公司关于服务外包的定义: 美国高德纳(GARTNER)咨询公司定义:GARTNER按最终用户与IT服务提供商所使用的主要购买方法将IT服务市场分为:离散式服务和外包即服务外包。服务外包又分为:IT外包(ITO)和业务流程外包(BPO). ITO可以包括产品支持与专业服务的组合,用于向客户提供IT基础设施、或企业应用服务、或同时提供这两方面的服务,从而确保客户在业务方面取得成功。在最低程度上看,外包将包括某些IT管理服务,ITO则被进一步细分成数据中心、桌面、网络与企业应用外包等。 BPO是“把一个或多个IT密集型业务流程委托给一家外部提供商,让他拥有管理和控制选定的流程。以上这些业务是基于已定义好和可测量的方法来执行的。”被外包给ESP的业务流程包括物流、采购、人力资源、财务会计、客户关系管理、或其它管理或面向消费者的业务功能等。 IDC公司定义:IDC公司认为IT服务市场由三个子市场构成:IT外包市场(ITO)、咨询及系统集成市场(C&SI)以及技术产品支持市场(TPS).主要业务外包(BPO)市场包括采购、财务会计、培训人力资源、客户服务等业务流程外包服务。IT外包(ITO)市场和主要业务外包(BPO)市场共同组成了服务外包市场。 毕博管理咨询公司定义:服务外包就是指企业为了将有限资源专注于其核心竞争力,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利用外部专业服务商的知识劳动力,来完成原来由企业内部完成的工作,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企业对市场环境迅速应变能力并优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服务模式。 编辑本段中国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北京、南京、长沙、成都、大连、苏州、大庆、广州、哈尔滨、杭州、合肥、济南、南昌、上海、深圳、天津、无锡、武汉、西安、厦门、重庆; [1] 更广泛意义上的服务外包: 指依据服务协议,将某项服务的持续管理或开发责任委托授权给第三者执行。WTO的《服务贸易总协 服务外包流程 定》将服务分为12个部门,即商务服务、通信服务、建筑和相关工程服务、分销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服务、旅游服务、娱乐文化和体育服务、运输服务、其他服务。服务外包可以按这12个部门进行分类。 其他关于服务外包的定义和分类还有:根据服务外包动机将服务外包分为:策略性外包,战略性外包和改造性外包;根据服务外包形式将服务外包分为:产品或组件外包和服务项目外包;根据服务外包转包层数将服务外包分为:单级外包和多级外包;根据服务外包承包商数量将服务外包分为:一对一外包和一对多外包。 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其非核心的业务外包出去,利用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团队来承接其业务,从而使其专注核心业务,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对环境

电子政务运维服务外包管理的探索和实践(doc 12页)

电子政务运维服务外包管理的探索和实践(doc 12页)

电子政务运维服务外包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电子政务运维服务的普遍开展为组织机构带来许多管理上的困惑和难题。文章从实践角度,结合理论研究,在管理框架、运维费和人、流程、技术的融合以及绩效评价等方面做了阐述,并结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运维服务外包案例进行了实践验证。 关键词:运维管理服务外包运维费 随着中共十七大关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战略的深入推进,电子政务为推动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和建设服务型政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国务院办公厅颁发《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以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进入了一个以强调应用、注重服务和实效为特征的新阶段。 电子政务建设是阶段性的过程,而电子政务运维则是一个长期性的任务。基于我国电子政务正在从大规模的建设向深化应用的运维阶段转换这一现状,运维活动由传统的设备更换、数据备份转换到以信息技术服务为基础的支撑平台,以业务创新、管理创新和业务可持续为出发点,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为业务部门的高效运转、管理决策科学化和应用绩效不断提升提供保障。 电子政务系统,通常由多个子系统构成,如政务网络平

一、明确运维服务外包的管理架构、类型和范围 电子政务运维外包如影随形地与运维服务相伴而来。这种运维外包表明:以合理的代价,将运维工作交由专业的运维公司操作,将政府机构从繁琐的运维工作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于业务本身,降低管理与运营成本;通过外包商专业化的服务和先进技术、项目管理专长与优势,获得高效能。运维外包也是基于机构自身人力、能力不足的现状,利用相对优势,在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的过程中,让运维服务跟上发展节奏的举措。在外包实施过程中,有许多事先无法说清楚的问题,因此对外包的管理必须同步跟进和加强。 ⒈确立外包的管理架构 出于对运维外包内容和交付质量的考虑,外包的管理架构应由甲方技术中心(或信息中心)人员、甲方业务部门代表及承包商管理人员组成;有条件的单位,还可适时加入第三方咨询机构,以便对运维外包服务管理和运维活动从满足业务需求角度给予客观、公正的规划和指导。 甲方技术中心作为甲方与运维承包商的接口,既为业务提供支持、辅助,也为承包商架起了与业务联系的桥梁。作为接口部门,甲方技术中心还肩负着向承包商进行运维服务

高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针对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猛,但服务外包人才短缺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分析我国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校企合作,共同培养软件人才的新模式,并结合具体教学实践,阐述和总结课程体系、师资队伍、质量保障、软技能及外语、就业体系的建设。 标签:服务外包;培养模式;软件;校企合作 目前,服务外包在全球发展迅猛,市场空间巨大。为践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结合我国当前蓬勃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的大好形势,大力培养服务外包人才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新的课题和使命,本文以校企合作共建特色软件工程专业为依据,对高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加以阐述。 1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背景 全面抓住全球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实现服务外包产业超常规快速发展,对我国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提升产业结构、提高综合竞争力、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服务外包人才短缺和结构不合理、缺乏龙头企业严重制约了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方面,高端人才缺乏;基础人才总量不足;高校毕业生实际工作技能和项目实战经验缺乏;特别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最需要的兼具语言、技术、管理,能与发包商实现良好沟通的实用性、国际性、复合性人才紧缺,已经成为制约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的最大瓶颈。为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应切实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本着为学生负责的态度、努力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在教育教学方面革新办学思想、创新办学模式。 1.1国家积极鼓励校企合办开展服务外包人才培养 国家报告中把“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为要加快推进的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六大任务之首,其中指出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2001年至今,国家先后設立了57所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学院和40余所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又相继建设了百余所软件学院。明确提出了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工作目标:“高校要根据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调整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结构,扩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规模,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各类高校要在相关专业开展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工作,在本科、研究生等层次培养高质量的服务外包人才,力争在5年内培养和培训120万服务外包人才,新增100万高校毕业生就业。所以校企合作共建软件工程专业将有效提高服务外包人培养的实效,为产业发展培养大批学以致用的服务外包人才并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 1.2传统计算机专业与服务外包企业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缺口

电子政务运维外包案例研究

电子政务运维外包案例研究 杨波左美云付虹蛟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两个电子政务运维外包的案例研究,对电子政务外包的背景、动机、外包商的选择模式以及管理机制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国内电子政务运维外包还处在起步阶段,还存在着发包方运维外包管理经验不足;外包服务市场不成熟,外包服务商规模偏小,服务质量偏低;外包合同签订的期限较短等问题。 关键词:电子政务运维外包案例 The Case Study of E-government Maitenance Outsourcing Bo Yang, Meiyun Zuo, Hongjiao Fu (Information School, Renmin University, 100872) Abstract: Through two cases study of e-government maintenance outsourcing,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background, motivation, vendor selection,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e-government maintenance outsourcing practice in China. We find that e-government maintenance outsourcing market is still in the infant period. And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market, such as that the customers are lack of outsourcing management experience, the vendors scale and service quality is too low, and the terms of outsourcing contracts are too short. Keywords: e-government, maintenance outsourcing, case study   一、研究概述 电子政务运维外包现在是一个热点问题,近年来中国电子政务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在国内各级政府部门建设网站总数达到10000个,电子政务正从以基础建设、系统建设为主进入到以应用为主的阶段,对加强电子政务系统运行、维护、管理的需求十分迫切。出于关注与核心业务以及成本、技术、人员等因素的考虑,电子政务的运维外包已经成为发展的趋势。本文通过对两个电子政务运维外包的案例对电子政务外包的背景、动机、外包商的选择模式、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二、理论基础   信息技术外包(IT Outsourcing)是指企业以合同的方式委托信息技术服务商向企业提供部分或全部的信息功能1。常见的信息技术外包涉及信息技术设备的引进和维护、通信网络的管理、数据中心的运作、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备份和灾难恢复、信息技术培训等等。  电子政务外包是信息技术外包的一种方式,特指政府部门的信息技术外包服务。电子政务外包,是指政府在政务信息化过程中,将电子政务项目建设、日常运行维护以及相关服务等工作,部分或全部委托给专业的IT外包服务提供商完成的一种管理运行模式。  政府部门不可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电子政务系统的开发、建设和维护,这就要求

医疗服务外包模式问题及改进

医疗服务外包模式问题及改进 摘要:目前快速发展的医疗行业也正面临着医疗服务外包这一新的选择,激烈的竞争、医院精简职能以及高企的医疗成本投入都迫使医院开始考虑尝试外包这一新式举措。本文以医疗服务外包的现状和医疗服务外包现存的问题为基础,研究了医院实施医疗服务外包时应注意的环节和政府监管部门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医疗服务外包,问题,政府监管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is facing a new option--medical service outsourcing.The fierce competition,streamline functions of hospital and high medical costs,all the facts force the medical industry began to consider trying to outsourcing the new measures.This article,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edical service out-sourcing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medical service outsourcing as the foundation,study what the hospital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outsourcing and measures that government regulators should improve. Keywords:medical service outsourcing,problems,the government supervision 1.背景 医院并非仅仅提供优质手术服务和药品治疗,他们还要为患者和员工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安全的食物,并管理患者档案、维护医疗设备等。一个彻底改造的医院需要明确他们已经拥有的或是需要更全面发展的关键能力。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服务外包。 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价值链中原本由自身提供的具有基础性的、共性的、非核心的IT业务和基于IT业务流程剥离出来后,外包给企业外部专业服务提供商来完成的经济活动。而医疗服务外包是指将临床服务以为的非核心业务外包给第三方来做,比如检验、影像业务,还有餐饮、保洁等后勤服务。

电子政务运维服务外包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电子政务运维服务外包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电子政务运维服务的普遍开展为组织机构带来许多管理上的困惑和难题。文章从实践角度,结合理论研究,在管理框架、运维费和人、流程、技术的融合以及绩效评价等方面做了阐述,并结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运维服务外包案例进行了实践验证。 关键词:运维管理服务外包运维费 随着中共十七大关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战略的深入推进,电子政务为推动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和建设服务型政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国务院办公厅颁发《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以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进入了一个以强调应用、注重服务和实效为特征的新阶段。 电子政务建设是阶段性的过程,而电子政务运维则是一个长期性的任务。基于我国电子政务正在从大规模的建设向深化应用的运维阶段转换这一现状,运维活动由传统的设备更换、数据备份转换到以信息技术服务为基础的支撑平台,以业务创新、管理创新和业务可持续为出发点,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为业务部门的高效运转、管理决策科学化和应用绩效不断提升提供保障。 电子政务系统,通常由多个子系统构成,如政务网络平

台、安全支撑平台、应用支撑软件平台、政务门户网站等。电子政务系统的顺畅运行需要子系统间的相互配合,共同提供稳定的服务。因此,对电子政务系统提供有效的运行和维护显得尤为重要,它将对工作绩效产生直接影响。然而,多数政府部门却面临运维力量不足、运维能力有限、运维技术人员不稳定等现状。目前,多数机构采用了运维服务外包的模式,用管理来弥补技术缺失、人力不足的情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我国电子政务运维和服务管理还存在一些主要问题:第一,多数机构的建设模式仍然以部门分散建设为主体,与政府业务整合和管理创新的要求不适应,因各自为政造成跨部门业务系统的重复建设;第二,2008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正式实施,公众对信息公开、网上办事需求有了巨大增长,对运维服务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管理的缺憾显露出来;第三,现行的电子政务管理体制与电子政务目前所处发展阶段的要求仍不适应;第四,电子政务运维服务的人才、机构和管理能力与推进电子政务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不适应。 上述问题反映了电子政务运维和服务管理的不成熟。步入深水区的电子政务运维服务管理已经没有石头可摸,要在结合自身业务发展的同时,走出自主创新的新路。经过研究实践与探索,针对电子政务运维服务外包管理,应优先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第三方装备服务外包业务模式

装备第三方工业服务外包业务模式创新 随着装备服务的不断发展,各运营企业的装备不断的向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设备的技术复杂度不断的提高,而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人力资源的不断短缺,企业的设备维护人员将越来越不能满足设备维护的需要,原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等等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要求。 1、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设备维护现状 目前国内设备维护基本上还采用原有的自主维护方式,设备坏了自己维修,维修不好委拖设备原厂家维修的方式,设备的使用维护过程中存在众多问题:1)人才缺乏:目前设备多采用现代先进的控制技术、范围涉及机、电、液等多专业,必须具有多专业复合的技术人才才能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然国有企业往往因为政策等因素难于引进高端技术人才,民资企业往往也舍不得花高薪水请设备维护人员,人才的匮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设备管理,国有体制也很难激励设备维护人员以更积极主动的心态做好设备维护管理工作。 2)无科学完善的设备管理办法:设备的复杂性以及高端人才的缺乏,不能针对设备的特点制定完善的维保方案,导致设备的维护上基本上采用事后紧急修的传统维修方式,显然这样的维修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设备管理办法要求。通过预测性的检修维护,达到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使用寿命的目的,造成设备的维修成本大幅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幅缩短; 3)备件管理不科学,由于设备众多,在维修过程当中需要足够的备品备件,这对备件的库存要求非常大。而各站段的情况是备件年年购买,年年不够。部分备件几年不用,而有些备件常年不够。备件管理不足,而且部分进口设备订货周期长,价格高。 4)专业检测设备不足:随着装备智能化的不断发展,大量精密仪器设备,需要专业的检测设备与技术进行设备维护,企业缺乏专业的检测设备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的预防性维护。 5)自主无法维修的设备,各站段出入安全资质等考虑,基本上委托原厂维修,这种对于原厂的技术依赖使原厂在维修方面长期处于垄断状态,导致维修价格居高不下。因技术的匮乏,对原厂产品和维护质量的监管,也处于真空状态,无法确保原厂提供服务和产品的质量。 6)设备故障后基本上以换件为主,更换备件成本高,实际上经过统计分析,80%以

政府信息化服务外包

政府信息化技术服务外包 一、前言 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即IT服务外包)是指一个部门或企业的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等工作部分或全部委托给专业公司,由其组织专业技术队伍完成。政府信息化服务外包,即政府部门信息技术的外包服务,是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的一种方。 实践证明,IT服务外包已经成为政府在信息化过程中提高效率、精简机构、减少开支、专业服务的发展方向。 一般来说政府信息系统可以分为主机系统、存储系统、应用软件、终端设备、广域网络、局域网络和电话通信系统等,涉及信息技术的各个方面;任何一个机构或企业都无法单独管理和维护,只有采用专业外包的方式才能提供正常运行所需要的技术支持。 二、经验借鉴 从美国、英国、德国、新加坡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看,发达国家的政府信息化经过经济、效益、效能等诸多方面的评估、比较后,都普遍采用了外包的服务模式,其建设及运行维护都是委托市场化的专业外包服务公司提供服务,政府工作人员只承担行政管理职能,进行信息加工分析,提出对公众服务的项目要求。 1、美国的IT服务外包 美国联邦机构、各州政府和市政府都雇用专业IT公司承担专门的系统集成项目以外的许多工作,如将桌面系统、LAN管理和WAN管理等日常IT系统的维护外包出去。2002年底,美国康涅迪格州将全部的IT和电话通信系统的运行外包给EDS,签订了7年合同,合同价达10亿美元;继康州以后,加州的圣地亚哥提出外包IT和电信运行系统7至10年;宾州同UNISYS签订意向,将20个州政府机构的数据中心外包给UNISYS。 类似案例数不胜数,美国政府部门通过IT服务外包改善了IT系统的运营环境,以最短的时间、最小的投资得到了高质量的服务,有效地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物业服务外包模式解析

物业服务外包模式解析 2010年10月22日 近两年来,一些优秀的物业服务企业先后通过实施服务外包管理模式寻求专业服务商承接其非核心的业务,并在有效的监控之下完成服务,从而使其专注核心业务,以达到降本增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对环境应变能力的目的。 专业化管理,提升服务品质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市场经济的优势功能就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专业服务商将各专业服务作为主营业务,可实现人力资源、资金、设备、管理技术的有效整合,强化主营业务的控制,确保服务品质的快速提升。 笔者在1999年到深圳优秀的物业服务企业调研时就发现,服务外包管理模式已在当地广泛应用。当时接受观摩的企业就将小区保洁和垃圾清运服务实施服务外包,而受委托的专业服务商不仅承担其企业的服务,还承担着深圳部分住宅小区的保洁和垃圾清运服务,促使专业服务商必须通过科学的管理、精细的服务、高品质的信誉来满足大量的市场需求,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实施服务外包可快速提升服务品质,间接提升物业服务企业的品牌信誉。 规模经营,降低运营成本 市场机制的最终结果是优胜劣汰,市场竞争无疑会保留竞争能力较强的专业服务公司,同时也促成他们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从而形成了规模经营,具备了较强的成本优势。物

业服务企业自行管理的项目往往考虑地域、项目独立性等因素配备管理服务人员,形成了以区域管理为主的、人员配置齐全的管理方式。而专业服务商则以专业服务为目的配备专业管理服务人员,往往是管理区域较大,专业性较强。 以保洁服务为例,一般物业服务企业在10—20万平方米的自管项目就要配备保洁管理人员,而专业服务商可以整合相邻区域的保洁服务项目,可在50—80万平方米的区域内配备同样的管理人员,而且在50—80万平方米的保洁服务项目中可广泛采用道路清扫车、清雪车、洗地机现代化机械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垃圾清运车可以承担60万平方米的垃圾清运,一套绿化养护设备可以承担三、四个小区的绿化养护服务,而物业服务企业自管项目一半承担20万平方米,其绿化养护设备长期闲置现象普遍存在,专业服务商实施专业服务大大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同时,专业服务商材料采购方面的成本优势明显,可以集中各物业服务企业的零星采购为大宗材料采购,采购成本远远低于企业。 企业化经营,规避风险 首先,降低了物业服务企业用工风险,《劳动合同法》实施强化了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企业用工矛盾日益加大,在物业自管项目中,服务人员与物业服务企业建立劳动关系。而在服务外包项目中,服务人员与专业服务商建立劳动关系,出现劳动纠纷由专业服务商出面解决,物业服务企业将风险转移到专业服务商。例如:大连市某集团开发的某小区建筑面积为34万平方米,负责小区物业服务的物业管理处仅有11人,其中包括3名管理人员,4名接待员和收费员,4名维修人员。其保洁服务、公共秩序维护服务、绿化养护服务和大中修工程均通过实施服务外包解决,经济效益很好。 其次,降低了经营风险,物业服务企业与专业服务商之间通过合同的方式明确管理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