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资源分布及利用情况分析
湖北矿产资源分布

湖北的地矿资源一.慨况湖北省已发现矿产143种,其中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98种含亚种,包括能源矿产5种、金属矿产40种、非金属矿产51种、地下水及矿泉水各1种;其中有铁、铜、磷、石膏、石灰石、芒硝、岩盐等56种矿产资源储量列居全国前十位;已探明储量矿床区801个矿产地1406处,包括大型矿床95个,中型矿床225个,小型矿床481个;湖北主要矿产资源集中度较高,区域特色明显;鄂东南地区集中分布铁、铜、金、银、钨、钼、钴等矿产;鄂中埋藏有石油、岩盐、石膏、芒硝、溴、碘、硼、铷、铯、锂等矿产;鄂西南主要分布磷、硫、铁、煤等矿产;鄂西北的银、金、钒、稀土矿产占据重要的地位;但缺煤、少油、乏气;铝、铅、锌、钨、锡、钼、锑资源前景不容乐观,铂族金属、钾盐、铬铁矿资源严重短缺;二.种类有铁、钛、铜、锑、银、磷、硫铁矿、石膏、重晶石、石灰石、耐火粘土、膨润土、岩盐、磷、石榴子石、累托石粘土、化肥用橄榄岩、建筑用辉绿岩、泥灰岩、冶金用白云岩、砂岩、化肥用白岩、建筑用花岗石及碘、溴、硼、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三.矿产分布1.能源矿产石油、天然气:江汉油田、建南气田;地热:有33个县、市中分布有温泉和地热田69处,主要分布在咸宁、黄石、英山、应城、京山、洪湖、神农架等地,地热流体温度在25℃至℃之间;铀矿:房县土城为军事禁区煤含石煤:主要分布在黄石、咸宁、恩施、远安和当阳等40个县市区;主要煤田含煤区有大冶含煤区、蒲圻含煤区、松宜煤田、秭归煤田及长阳含煤区等;2.金属矿产资源铁矿:鄂州程潮铁矿、大冶铁矿,大冶金山店铁矿,大冶李万隆、鄂州磨石山铁矿;鄂西高磷赤铁矿铜矿:大冶市铜录山铜铁矿、铜山口铜矿、阳新县丰山铜矿等金矿:湖北三鑫金铜公司的桃花嘴金矿、鸡笼山金矿、鸡冠嘴金矿、嘉鱼蛇屋山金矿银矿:竹山银洞沟银矿、兴山白果园银钒矿、神农架林区冰洞山银矿等3.非金属矿产资源磷矿:宜昌、荆襄、黄麦岭和保康白竹矿区除外四大磷矿,宜昌晓峰、保康白竹、鹤峰走马坪和神农架资源新区磷矿宝玉石矿:郧县,郧西绿松石菊花石、百鹤玉大理石矿:黄石盐矿:潜江、应城盐矿重晶石、萤石:柳林重晶石矿石墨、石膏:宜昌三岔垭石墨矿、宜昌谭家河、二郎庙石墨矿,应城石膏膨润土、累托石粘土:武汉上熊-鄂州太和膨润土水泥用灰岩、玻璃用硅质岩类、饰面石材类:当阳、武汉江夏石英砂岩,蕲春县灵虬山脉石英矿,黄冈、宜昌花岗岩和十堰大理石、板石,恩施市生物灰岩、菊花石此外还有化肥用橄榄岩及蛇纹岩、砖瓦粘土、建筑用砂、耐火粘土、硫铁矿、地下水、矿泉水等四.湖北各地矿产分布武汉市江夏、蔡甸区:砂岩、灰岩、砂岩、白云岩、石英岩、膨润土、石膏等黄陂、新洲区:白云岩、玄武岩、片麻岩、花岗岩、大理石、砂金等宜昌市:磷、石墨、锰、重晶石、煤、硫、铁、萤石当阳市:石膏、石英砂、石灰石、煤炭秭归县:石灰石、硅石、白云石、煤、方解石、硫铁矿远安县:磷、煤、硅、紫砂陶土、石灰石、有铜、铅、锌、黄铁矿、白云石、石膏、锡石、石墨矿兴山县:磷矿、花岗岩、硫铁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重晶石、方解石、白云石、石灰石、高岭土、煤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煤、硅石、石灰石、重晶石、页岩、锰矿、铁矿、铅锌矿、汞矿襄樊市:金红石、重晶石、铝土、耐火黏土、石灰石、磷、硅石、石灰石、白云石老河口市:石灰岩、型沙矿、沿河砂石、砖瓦粘土、白云岩矿、白云岩质大理石枣阳市:金红石、铜、金、大理石、芒硝、磷、重晶石、石灰石、膨润土、盐、石棉南漳县:煤炭、磷矿石、硫铁矿、铝矿、铜矿、瓷土矿谷城县:铜、铁、金、铅、磷、重晶石、硅石保康县:磷、煤、硫铁、方解石、重晶石、莹石、铁、铅锌矿荆州市:石油、盐、膨润土、矿棉石监利县:石油、岩盐、芒硝十堰市:石煤、金、石棉、绿松石丹江口市:铁、钛磁铁、铜、铝、金、镍、钒、锰郧西县:锑、镁、锌、铁、铜、铅、锰、锡、汞、硫、磷、煤、滑石、绿松石、重晶石、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石英石鄂州市鄂城区:铁、铜、铝、金、银、硫铁矿、锰、石膏、钼、镓、硒、煤、天青石、花岗石、玄武岩、鹅卵石、石灰石、石英砂岩、大理岩、沸石、粘土、瓷土华容区:花岗岩、黄沙、粘土梁子湖区:煤、膨润土、珍珠岩、钾长石、沸石、玄武岩、矿泉水荆门市:煤、灰岩、石膏、石灰岩矿钟祥市:托石、滑石、粘土矿、石灰石、大理石、花岗石、硅石、石达石京山县:石灰石、白云石、重晶石、地热沙洋县:石膏矿、青石料、石油、盐水黄冈市:石英、花岗岩、大理石、陶土、黄砂麻城市:大理石、优质陶土、花岗岩、硅石、玄武岩、钛、铁、铬、铜红安县:红金石矿、金属钛、萤石、大理石罗田县:水晶、白云母、长石、萤石、石棉石、陶土、金、银、铁砂、铅团风县:金、铁砂、铜、花岗石、大理石、黄砂、矿泉水孝感市:金、银、铜、锰、镍、重晶石、蛇纹岩、盐、石膏、磷汉川市:陶瓷土、石灰石、建筑砂石料、岩盐大悟县:金、铜、磷及大理石、石灰石、花岗岩、萤石、蛇纹岩随州市:金、银、铝、铀及重晶石、大理石、钾长石广水市:钇、磷、莹石、白云石咸宁市:煤、磷、铜、钼、锰、硫、铁、大理石咸安区:煤、镁锑赤壁市:石灰石嘉鱼县:煤、锰、金、铜、铁、磷、石油、方解石、磁土、耐火石砂、黄沙通山县:煤、锑、大理石、花岗岩等, 大理石崇阳县:金、锑、钒、钨、石煤、石灰岩、大理石、石英石通城县:云母、稀土、石煤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铁、磷、煤、黄铁矿恩施市:铁、煤、大理石建始县:煤、铁、硫、硅、碳石、大理石来凤县:紫砂陶土巴东县:煤、铁、钾、磷、石灰石鹤峰县:磷、矾、大理石、钼、煤、白云石天门市:原盐、无水芒硝、石油、石灰石、石膏、硫磺潜江市:油、气、盐五.湖北大型钢铁和化工企业武钢、鄂钢、冶钢、大冶有色、江汉油田、黄麦岭磷化工集团、荆襄化工、宏博实业、双环碱业、银光盐化、沙隆达盐化工、武汉葛化、荆门石化、华新水泥、当玻集团、三峡新材、恒达石墨等附:三大矿业走廊武汉——鄂州——黄石冶金、建材走廊云应——天潜——荆州盐化工走廊荆襄——宜昌磷化工、建材走廊七大矿业基地黄石—鄂州冶金、建材基地云应盐化工、石膏生产基地潜江石油生产基地宜昌磷矿、建材生产基地黄麦岭磷化工基地荆襄磷矿基地荆门—当阳建材基地。
湖北水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湖北水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利用对策摘要:湖北省是水资源大省,但是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水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水生态问题日益突出,如何通过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走资源、环境和水资源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迫在眉睫。
本文分析了湖北水资源现状,指出湖北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实现湖北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建议湖北省水是支撑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在世界淡水资源普遍缺乏的历史背景下,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好有限的淡水资源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湖北省作为淡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必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省份之一,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好有限的淡水资源已成为湖北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
1湖北省水资源特性1.1概况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洞庭湖之北,西、北、东三面环山,水面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10%。
湖北境内除长江、汉江干流外,省内各级河流河长5km以上的有4228条,另有中小河流1193条,河流总长5.92万公里,其中河长在100公里以上的河流41条。
长江自西向东,流贯省内26个县市,西起巴东县鳊鱼溪河口入境,东至黄梅滨江出境,流程104km。
境内的长江支流有汉水、沮水、漳水、清江、东荆河、陆水、滠水、倒水、举水、巴水、浠水、富水等。
其中汉水为长江中游最大支流,在湖北境内由西北趋东南,流经1个县市,由陕西白河县将军河进入湖北郧西县,至武汉汇入长江,流程858km。
湖北素有“千湖之省”之称。
境内湖泊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上。
面积百亩以上的湖泊约800余个,湖泊总面积2983.5km²。
面积大于100 km²的湖泊有洪湖、长湖、梁子湖、斧头湖。
湖北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冷暖分明,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雨热同季。
无霜期长达230一300d。
湖北省重要及优势矿产资源基本情况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湖北省重要及优势矿产资源基本情况磷矿:我省磷矿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宜昌、神农架、荆门、保康和鄂东北孝感地区黄麦岭一带,矿床类型为沉积型和沉积-变质型,共发现矿区(段)123 处,累计查明磷矿资源储量60.24 亿吨,保有资源储量53.86 亿吨,占全国同类矿产的25.11%,居全国之首。
铁矿:主要分布在鄂东南、鄂西南及鄂西北地区,矿床类型为矽卡岩型(大冶式)、沉积型(宁乡式、神农架式)、岩浆型(银洞山式)、火山沉积变质型(陈家垭式)和沉积改造型(黄梅式)。
共发现矿区(段)240 处,累计查明铁矿资源储量37.71 亿吨,保有资源储量33.30 亿吨,全国排名第九。
铜矿:主要分布于鄂东南和鄂东北地区,矿床类型为矽卡岩型(铜绿山式)、斑岩型(白云山式),次有少量热液型(芳畈式)。
共发现矿区(段)148 处,累计查明铜资源储量522.45 万吨(含伴生铜),保有资源储量237.21 万吨,全国排名第十三。
钛矿:主要分布于襄阳市枣阳县和谷城县,主要矿种类型有钛铁矿、钛铁矿砂矿、金红石矿、金红石砂矿,共发现矿区(段)12 处。
其中金红石矿物(TiO2) 累计保有资源储量576.3 万吨,占全国同类矿产资源总量的39.76%,居全国之首;原生钛铁矿保有资源储量1484.14 万吨,全国排名第四。
钒矿:主要分布于鄂南和鄂西北地区,矿床类型为黑色岩系沉积型钒矿,共发现矿区(段)47 处,累计查明V2O5 资源储量420.02 万吨,保有资源储量385.90 万吨,位列全国第三。
盐矿:湖北省盐矿资源极为丰富,岩盐矿床主要产于江汉盆地的下第三系,少量产于南襄断坳随枣阳凹陷的白垩系,均属陆相盐湖沉积矿床,形成了云梦应城、潜江、天门、沙市公安、枣阳、利川六个盐矿聚集区。
全省已查明矿产。
湖北省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湖北省土地利用结构分析摘要:湖北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处长江中游。
湖北省土地利用结构的特点表现在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土地分布不平衡等等,这些问题长期困扰着湖北省的经济发展,己成为制约湖北省经济增长的重大瓶颈。
鉴于目前普遍存在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状况,首先对湖北省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状况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实证研究,从社会经济驱动力的角度来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从而一方面得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最优方案,另一方面寻求湖北省区域土地利用的方向与措施,并对未来一段时间内耕地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从而明确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和重点,提出改善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的对策和途径,既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强化区域土地系统功能,又强调人地协调发展的土地利用规划,为制定湖北省土地利用规划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土地利用湖北省结构分析1.绪论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土地自然属性的利用方式和目的意图,是一种动态过程。
土地覆盖是指自然营造物和人工建筑物所覆盖的地表诸要素的综合体,包括地表植被、土壤、湖泊、沼泽湿地及各种建筑物(如道路等),具有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属性,其形态和状态可在多种时空尺度上变化。
它不仅是个技术问题,也是个经济问题。
20世纪以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而可利用的土地资源相对越来越少,因此土地利用问题逐渐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
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趋势和城市占地面积的日益扩大,引起城市用地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用地,特别是与农业用地的矛盾。
此外,由于技术进步,人类改造、利用自然环境的能力日益提高,如稍处理不当,就会出现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平衡的问题,往往首先表现在土地利用上。
土地利用是人文地理学,尤其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对于协调人地关系、发展国民经济有重要的作用。
除地理学以外,经济科学、农业科学、城市科学等学科也以不同方式研究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既受自然条件制约,又受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影响,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湖北省区域地质与矿产概况

二、 岩浆岩
3、碱性、偏碱性岩、碳酸岩 以加里东期为主,见于竹山—房县、随州—枣阳
等地的局部地区,岩石类型为正长岩、碳酸岩, 主要产于基性侵入岩杂岩体中。与该类岩石相 关的矿产有铌、钽等稀土矿产
三、 变质岩
变质岩主要分布于武当山—大别山广大地区 和黄陵、神农架、大洪山、幕阜山、大磨 山等地,分布面积约60000平方千米。按 变质作用可分为区域变质岩和动力变质岩
五、矿产资源分布及其特点
省内地层发育比较齐全,岩浆活动比较强烈, 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图11)。
五、矿产资源分布及其特点
一、矿产资源种类多,总量较丰富,资源禀 赋居全国中游
截止2007年,全省已发现146个矿种、183个 亚矿种,分别占全国已发现171个矿种、 229个亚矿种的%、%。全省已查明资源 储量的各类矿产89种、亚矿种111种,包括 能源矿产7种,黑色金属矿产8种,有色金 属矿产12种,贵金属矿产5种,稀有稀土及 分散元素矿产19种,冶金辅助原料矿产7种, 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15种,建筑材料及其 它非金属矿产38种
三、 变质岩
南部扬子变质区:变质作用发生于前南华纪 变质基底中。太古—元古代表壳岩系和元 古代岩浆岩经低压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 形成从低角闪岩相、高角闪岩相至麻粒岩 相的递增变质带和无分带性的混合岩类高 级变质岩;中元古—新元古代地层和岩浆 岩,经区域动力变质作用形成板岩—千枚 岩
与区域变质作用相关的矿产有金、银、铁、 磷、石墨、金红石等
及黄陵背斜;碱性、偏碱性岩、碳酸岩仅见 于竹山—房县、随州—枣阳局部地段;火 山岩主要分布于鄂北及鄂东南地区
二、 岩浆岩
1、酸性、中酸性岩浆岩
以燕山期为主,主要分布于桐柏山、大别山、黄 陵、幕阜山及鄂东南地区,主要岩石类型为闪 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相应的脉岩有石 英岩脉、伟晶岩脉、花岗斑岩脉;火山岩类型 为流纹质、安山质、石英角斑质火山喷发熔岩 及火山碎屑岩。元古代及其以前的中—酸性侵 入岩均遭区域变质,己变质为英云闪长质、奥 长花岗质、花岗闪长质、花岗质片麻岩或片麻 状花岗岩,同期的中—酸性火山岩已变质成各 类长英质片麻岩、变粒岩、片岩及浅粒岩。燕 山期岩浆岩形成我省重要的铁、铜、金、钨、 钼、硫等内生矿床
湖北气候温和湿润 光热资源充足

湖北气候温和湿润光热资源充足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一个气候温和湿润、光热资源充足的地区。
这种独特的气候条件为湖北的农业、旅游业以及能源开发等带来了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一、气候温和湿润湖北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
夏季炎热湿润,冬季相对较冷,降水分布均匀。
这种气候条件对于湖北省的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湖北地处中纬度地区,支持着大量的农作物种植。
稻米、棉花、小麦等作物在湖北得到了良好的生长条件,并取得了丰收的成果。
二、光热资源充足湖北省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光热资源。
阳光充足,光照时间长,这为湖北的能源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湖北开展了大规模的光伏发电项目,其中包括建设近年来兴起的“草地光伏”项目。
通过在农田上安装光伏板,既避免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又为农民增加了收入来源。
这种创新的能源利用方式既能满足当地能源需求,又能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农业发展机遇湖北省以其气候条件为基础,发展了多样化的农业产业。
例如,青蟹养殖是湖北省的特色产业之一。
得益于温暖的环境和丰富的水资源,湖北的青蟹养殖业取得了丰收的成果。
同时,湖北还以具备优质土壤和适宜的温湿度条件,培育了高产高质的农产品,如葡萄、油菜等。
这些农产品不仅满足了本地的市场需求,还出口到其他地区,为湖北的农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四、旅游业发展前景湖北省拥有众多的自然风景名胜和人文历史遗迹。
例如,武汉的东湖、黄鹤楼,宜昌的三峡大坝和神农架等。
这些风景名胜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湖北的经济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政府对旅游业的支持和投资将进一步推动湖北旅游业的发展,并为该地区带来更多的经济机遇。
综上所述,湖北省作为一个气候温和湿润、光热资源充足的地区,具备了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
这些优势为湖北的农业发展、能源开发以及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机遇和潜力。
同时,政府的支持和投资也将进一步促进湖北省整体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湖北省文化旅游资源的空间格局

湖北省文化旅游资源的空间格局1.1数据的收集和处理1.1.1数据收集本文的第三章介绍了湖北省的文化旅游资源的数据来源,对于详细的湖北省的旅游收入和人口总数、地区生产总值,均来源于相关的统计资料,具体如表4.1所示。
表4.1 数据来源数据类型数据来源具体信息统计数据2022年湖北省统计年鉴湖北省年末人口总数、地区生产总值、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2022年各地市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各地市州的生产总值、年末人口数、旅游总收入、接待游客人次网络数据湖北省文化旅游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省级旅游度假区、旅游休闲街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扩展项目名录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宗教活动场所湖北省体育局公共体育场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湖北省商务厅中华老字号、湖北老字号、湖北特色商业街国家文物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录、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县以上等级公共图书馆名单、全国一、二、三级文化馆名单、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湖北省水利厅国家级和省级水利风景区名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名录湖北省地质局国家级和省级地质公园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地理信息数据GIS数据湖北省行政区划图(矢量地图)等数据1.1.2数据处理以前面所描述的内容为基础,将所选择的资源划分成4个大类和25个亚类,分别是:人类文化遗址遗迹类、历史建筑与文化空间类、旅游商品类、人文活动类。
最终共筛选出湖北省文化旅游资源点7513个(图4.1),其次,根据收集到的文化旅游资源单体数据,使用百度中的坐标体系,进行具体的经纬度坐标的运算,之后利用坐标转点工具,将全部文化旅游资源点转为矢量点要素,然后导入ArcGIS10.8软件进行空间分析。
湖北省水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分析

总之,广西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可持续性研究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只 有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利用,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广西的经济 社会可持续发展。希望学界和有关部门能够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共同为广西 的水资源保护和利用贡献力量。
谢谢观看
1、优化水资源配置
根据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方 案。加强跨区域调水工程的建设,缓解局部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
2、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
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综合规划。推行水资源的市 场化运作,通过价格杠杆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3.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2、水资源质量评价
湖北省的水资源质量整体较好,但受工业废水、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水等影响, 部分地区的水资源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根据湖北省水利厅的监测数据,截至 2020年底,全省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6.3%,比2015年提高15.百分 点。
二、湖北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截至2020年底,湖北省实际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36.5%,其中地表水开发利 用率为24.7%,地下水开发利用率为11.8%。然而,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 题:
1、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受传统粗放型用水模式和管理水平的影响,水资 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
2、水资源配置不合理。在部分地区,由于水利工程建设不足、水资源配置 不合理等原因,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3、水资源保护力度不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部分地区忽视了水资源保护 的重要性,导致水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三、湖北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分 析
为实现湖北省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水资源保护
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力度,完善水资源保护 法规体系,严格控制污染源,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资源开发与利用情况分析前言本研究报告由东润环能市场研究中心撰写,该报告对湖北省风、太阳能及生物质资源分布情况进行阐述,并对该省风、光、生物质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发展及政策支持情况做了分析。
目录第一章资源分布情况 (3)1.1风资源分布情况 (3)1.2太阳能资源分布情况 (6)1.3生物质资源分布情况 (7)第二章湖北省资源开发情况 (8)2.1风资源开发情况 (8)2.2太阳能资源开发情况 (8)2.3生物质资源开发情况 (9)第三章能源产业开发瓶颈与发展建议 (9)3.1 风电开发问题与建议 (9)3.2 光电开发问题与建议 (11)3.3 生物质开发问题与建议 (12)第四章湖北政策支持情况 (13)4.1湖北省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 (13)4.2其它相关政策 (14)第五章湖北省示范城市建设情况 (15)附件一:湖北十二五发展规划 (15)附件二:湖北光伏产业发展情况 (16)第一章资源分布情况1.1风资源分布情况湖北省风能资源丰富区主要集中在“三带一区”,即荆门—荆州、枣阳—英山、部分湖岛及沿湖地带、鄂西南和鄂东南部分高山地区。
按现有开发技术,湖北可开发的风能总计达332万千瓦。
葱坡站,为3.7m/s,其次是汉江中游的荆门,为3.1m/s,最小值出现在鄂西南山区的来风,为0.5m/s,其余大部分分测站年平均风速在1.0-3.0m/s。
图表2 湖北风资源空间风速分布情况祥等地在3000-3500h之间,鄂北的襄樊、宜城、随州、广水、鄂东南部分测站以及江汉平原在2000-3000h,鄂西大部分测站不足1000h,其余测站大多在1000-2000h。
图表4 有效风速时数1.2太阳能资源分布情况湖北省太阳能资源空间分布总体上呈现两大特点:北多南少,以西部山区最显著,中东部变化相对较小;同纬度相比,平原多,山区少。
据监测,湖北省各地年太阳总辐射为3450-4800MJ/m2。
其中, 鄂东北最多,广水、孝感、安陆、新州、黄冈、麻城均在4700M J/m2以上;其次为鄂西北、鄂北岗地、江汉平原等地,总辐射为4500-4700MJ/m2;再次为鄂东南1.3生物质资源分布情况近年来,湖北省大力支持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在各市县推动生物质发电项目,并在技术、政策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促使全省生物质能产业取得长足发展。
秸秆发电方面,在当阳、监利、宜城、京山、蕲春、来凤、崇阳、武汉东西湖、枣阳、安陆等地,开展秸秆发电项目。
垃圾发电方面,在武汉江夏、荆州、黄石、汉口、青山、东西湖、新洲和咸宁、襄樊、孝感、宜昌等地建设垃圾发电场。
沼气发电方面,有龙感湖沼气发电工程,鄂州垃圾填埋场沼气发电、黄石大冶、阳新养猪场沼气发电等大型沼气发电项目。
农村户用沼气池方面,项目主要分布:一是以恩施州、宜昌市、十堰市、神农架等保护退耕还林成果和水资源头地区;二是以黄冈市、咸宁市、孝感市、随州市、荆门市、襄樊市等退耕还林;三是结合农村血防改厕,江汉平原地区的荆州市、潜江市、仙桃市、天门市和武汉、黄石、鄂州市郊区县。
湖北省是农业大省,生物质资源丰富,禀赋潜力巨大,预计2015年,农村生物质总蕴藏量达87229.96万吨,其中农业生物质达4554.85万吨,林业达65219.62万吨,畜禽粪便达17637.94万吨,生物质资源在理想状态下转换成生物质能源的数量将达到47776.63万吨折标准煤。
第二章湖北省资源开发情况2.1风资源开发情况根据湖北省气象局公布的《关于我省风能资源模拟评估情况的报告》,湖北省风能资源实际可开发区域面积为1664.16平方公里,可装机容量为332.8万千瓦,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
风能资源可利用区域面积为5575.48平方公里,理论潜在装机容量1446万千瓦,其中枣阳至英山一线的山区占35.5%,鄂西南齐岳山区占28.4%,荆门至荆州的汉江中游地区占24.6%,巴东至神农架山区占9.7%。
据不完全统计,中电投、大唐、三峡新能源、华润电力、中国风电集团、中广核、华润电力等,还有本土企业湖北能源等企业竞相进驻湖北,抢占风电资源。
据《2013年度中国风电建设统计评价报告》显示,截止到2013年湖北省累计核准风电容量148.92万千瓦,其中当年新增核准59.12万千瓦,为12个风电项目,累计吊装容量达64.39万千瓦,在建项目有85.7万千瓦,并网容量达63.19万千瓦,风电上网电量约5.58亿千瓦时。
2.2太阳能资源开发情况湖北省在《关于印发湖北省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中提出,充分发展太阳能,继续推进太阳能发电项目建设。
在有条件的工业园区或结合城市大型公共建筑,发展与建筑物一体化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在太阳能资源丰富的水电站和风电场建设光伏发电系统,实现水光互补、风光互补。
开展太阳能热发电试点,推进光热发电装备自主化。
积极培育太阳能热利用,加快太阳能热水器普及使用。
在大中城市推广太阳能集中供热水工程,建设太阳能采暖和制冷示范项目。
到2015年,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60万千瓦,光伏发电成本达到与常规电力相当的水平。
太阳能热水系统集热面积达到2000万平方米。
根据《2013年度中国太阳能发电建设统计评价报告》显示,湖北省光电建设项目,主要为分布式光伏项目,截止到2013年,累计核准容量为119万千瓦,并网容量达100万千瓦。
2.3生物质资源开发情况“十一五”期间,全省农村能源建设全面加速。
五年时间中央和省对农村能源建设总投资约25.6亿元。
户用沼气建设年增量全国第一,到2010年底,累计建设农村户用沼气达到300万户,其中“十一五”期间新增180万户,全省普及率达到30%,有27个县(市、区)普及率达到40%以上。
各类沼气工程建设全面展开,项目结构进一步优化,已建、在建各类沼气工程1757处,其中小型沼气工程1614处、大中型沼气工程136处、生物质气化和秸秆沼气集中供气示范工程7处,年产沼气约3000万立方米,可供7万户农户生活用气。
农村生活节能新技术和新产品大力推广,累计推广生物质炉具3.4万台,太阳能热水器5.9万台。
服务网点建设力度加大,建成7个县(市)级农村能源中心服务站,4298个乡(镇)村级服务网点,以县级服务中心为纽带、以乡(镇)级服务中心为骨干,以村级服务为基础的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2012年湖北省共完成农村清洁能源入户工程21.1万户,已累计建设超350万户,全省农村的清洁能源普及率超过35%。
根据《2013年度中国生物质发电建设统计评价报告》显示,截止到2013年,湖北省生物质能源核准容量达957.64MW,并网容量561.57MW,其中农林生物质直燃并网容量有373.8MW,垃圾焚烧并网容量达183MW,沼气发电并网容量达4.77MW。
上网电量约20.11亿KW.h约占全国的41.05%。
第三章能源产业开发瓶颈与发展建议3.1 风电开发问题与建议一、风电产业开发问题1)风电运营企业亏损从湖北能源集团投入运行的九宫山风电场和在建的齐岳山风电场一期工程实际情况看,湖北省内风电的上网成本电价过高,电价补贴不到位,企业经营处于亏损状态。
按国家风资源评价划分标准,湖北省属四类风资源区,国家实行的风电标杆电价湖北省为0.61元/(KW•h),而根据发电成本加还本付息和合理利润的原则计算湖北风电平均上网成本电价约为0.85~0.96元/( KW•h),远高于标杆电价。
对于该省内风电场高于标杆电价的部分,目前没有明确补贴来源,电价完全落实有较大困难,影响了风电投资的积极性。
2)风电发展滞后目前就全国来看,湖北风电装机容量较小,2013年,全国风电装机容量为8631.26万kW,湖北省为64.39万kW,仅占全国的近7/1000排在全国17位。
由于风电企业少,装机容量小,产业没有形成合力,风电场没有规模,导致湖北风电发展滞后于全国水平。
总体而言,湖北省风电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
受资源条件以及建设条件的限制,风电开发利用普遍存在成本较高、资源分散、规模较小等问题,在现行市场规则下缺乏竞争力,开发利用进展不够快。
由于国家的政策和激励措施力度还有待加大,还没有建立起强制性的市场保障措施,技术开发能力和产业体系比较薄弱,与国内外先进水平比有一定差距。
二、发展风电建议1)完善风电法律法规体系虽然在国家层面上已颁布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但目前风力发电成本较高,制约了风能的开发利用。
应在《可再生能源法》的基础上制定配套法规,细化有关政策措施,还可借鉴国外对风电实行“绿色配额”制度,积极鼓励和推动风电的开发利用。
通过制定针对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实施细则,引导和规范风电开发行为。
2)设立新能源发展基金建立新能源发展基金,是政府重要的经济调控手段,也是国际上很多国家推进新能源持续、快速发展所采用的有效办法。
目前国家建立的新能源基金补贴额度较小,难以满足省内大规模开发新能源所需要的补贴。
以目前技术水平和风力资源状况,按省内风资源情况以及投资成本预算,相对国家核定省内风电标杆电价0.61元/(KW•h),需补贴0.24~0.35元/(KW•h),“十一五”末约需补贴风电电价8000万元,随风电开发规模扩大,同时考虑技术进步因素,到2020年末补贴量约需2.5亿元。
设立省级新能源发展基金,用于补偿新能源高于常规能源电价差额、电网接入费用并支持新能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标准制定的示范工程等,可以加速我省新能源产业发展,促进有关机构更好地为新能源企业服务,进一步优化新能源企业发展经营环境。
3)培养风电设备产业龙头企业湖北“缺煤、少油、乏气”,无论是从应对新能源危机,还是从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看,都必须重视风电产业发展。
在利用好现有风能资源的同时,将主要支撑点应放在风电设备产业上。
该省已具备风机整机生产能力,并能自主生产控制系统外的绝大部分风电机组零部件,但在全国风机行业的市场占有率低,未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在外省部分风电企业已做大做强的形式下,湖北风电产业很难依靠企业各自为战、闯荡市场。
要尽快在风电市场取得一席之地,必须做大龙头企业。
从湖北实际来看,培养龙头企业有两种模式:一是支持湖北省的风电产业走联合发展之路;二是以一家决意进入风电产业的大型机械制造企业为主体,利用省内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与国外风电设计公司合作,开发或引进并规模化生产适合我国风资源特点的低风速风力发电机。
此举不仅能有效开发利用湖北省风力资源,扩大该省风力发电能力,而且有利于风电设备制造业走出一条补位式发展模式。
3.2 光电开发问题与建议一、光伏产业发展问题1)产业规模小。
从2007年起,我国就成为全球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第一生产大国,而湖北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产量在全国占的比重非常低。
湖北与江苏、江西、河南等光伏制造大省产量相比,差距较大,不足其产量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