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基础——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教案).doc

哲学基础——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教案).doc
哲学基础——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教案).doc

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由认识“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向前发展”进入到具体分析“事物发展起不同作用的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内部矛盾(内因)和外部矛盾(外因)”,理解内因、外因的含义,掌握内因和外因对事物发展所起的不同作用,善于运用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去处理个人成长和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二、教学重点:运用内外因辩证原理联系个人成长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内因和外因何者为根本原因。

四、教学课时安排:二课时。

五、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什么是矛盾?矛盾如何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学习矛盾原理有什么方法论意义?

归纳概括:矛盾是指事物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任何事物自身都包含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正是由于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才推动事物向前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正确看待事物中所包含的矛盾,要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幻灯片2)

但是,任何矛盾所包含的两个方面对事物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否平衡、是否相同呢?(提问)

[讲授新课]一、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板羚

故事回顾:引导学生学习《孟子?告了?上》一个故事(见教材第85页第2段),请同学们想一想,同样向一个老师学下棋,为什么一个人棋之大长,一个人始终没有进步?其中学习者主观的努力与教师对棋艺的传授这两个原因的作用是否一样呢?(幻灯片3)提示:同样想学下棋,提高棋艺。但是,学习者主观努力程度不一样,比如专心不专心、勤奋不勤奋,态度端正不端正,是否谦虚好问等,自然学习结果是不会一样的。(幻灯片4)学棋者主观上十分努力,如果再有高人指点迷津(即教师的传授与态度等),棋艺进步就特别地快。这就是事物发展的内因与外因。(幻灯片5)

1 .什么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外因(板书)(幻灯片6)

(1)内因是指事物的内部矛盾(夜知

请学生看“小鸡出壳"的简单画面(幻灯片7)

想一想:

。)鸡蛋变成小鸡是不是发展?(是)

(2)要实现这一过程,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种蛋、适宜的温度}

(3)这些条件在孵小鸡的过程中是什么关系?

(4)这些条件在孵小鸡的过程中作用是否相同?若不相同,它们各自起了什么作用?

(2)外因是指事物的外部矛盾(板节)

再看看“蛋变小鸡”这一发展的内外因。(幻灯片9)

正是由于事物发展的内外因不同,事物发展结果不同。内因相同,外因不同;或外因相同,内因不同,其结果都是不同的。因此,事物发展中,内、外因缺一不可。但是,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想一想:

事物发展是否都具有内因与外因?(举例说明)

事物发展的内因与外因作用是不是均衡的?

如果不是?那何者更重要?(幻灯片10)

2.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板松(幻灯片11)

⑴ 内因是事物发展根本原因(或叫根据、源泉、动力)(扳知

引导学生看一个对比图案:受精的鸡蛋(种蛋)经鸡孵化(在适当的温度下)变成小鸡;受精的鸭蛋(种蛋)经鸡(而不一定是鸭)孵化也变成小鸭(而不会变成小鸡)。如果未受精的蛋会变成鸡、鸭吗?不会!石头经孵化,又会变成什么呢?还是石头!所以,非受精的蛋或者其他东西,无论什么样的温度或者其他条件下,决不会孵出小鸡来,因为它们木身并不具有孵化小鸡的内部矛盾即内因。(幻灯片12)

(2)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板松

举例说明」一个生命乖危的病人,如果遇到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医生,并且具备良好的医疗设备和必要的药物,病人就可能得救,起死I口I生。相反,如果遇到不负责任或者医术不高的庸医,或者缺少必要的医疗条件,病人就咖死亡。(幻灯片13)

说一个笑话:

古代有一个人,他不知道鸭蛋从何而来,别人告诉他说是鸭子生下来的。某一天,他吃到咸鸭蛋,便赶快向人说;“你知道咸鸭蛋是什么生的吗?我告诉你,那是成鸭子生的。”

请说说这个人闹笑话的原因。(幻灯片14)

说明:笑话中的主人翁其所以闹出笑话,原因在于他只看到内因,而对外因视而不见。

概括:鸡蛋之所以可以而且能孵出小鸡,固然由种蛋内部的遗传基因(即内因)决定,但适宜的温度这一外部条件(即外因),对能否实现种蛋变小鸡的发展结果影响极大。有了适宜的温度,胚胎就继续发有,长成雏鸡,实现发展;温度不适宜(或过高或过低)胚胎都不能继续发育,甚至死亡,也就不能实现鸡蛋到小鸡的发展。

(3)外因过内因所起的作用。(板书}

外因对事物发展的作用,表现在对内部矛盾的影响上,即通过促使矛盾双方情况变化而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引导学生看课木图画]

分析:一个缺乏动力、不思学习的人即使如何补课,如何地补充营养都将是无济于事。而如果外因比如通过教育,使其提高了学习兴趣,产生了上进的动力,其学习必然会进步。

(幻灯片15)

同样是“球”,有气球、篮球、铝球,在务自不同的外力作用下,其结果是不一样。如果用嘴吹这三个球,气球会飞起来,篮球会动,铝球根木动不了。如果用力掷,其结果也是不

议一议:

大家都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说明外因很重要,但是不是可以说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木原因。你的看法如何?(幻灯片17)

概括上述内容,让学生理解: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第一位原因,但并不否认外因对事物发展的作用。

b.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外因起作用的结果。

c.内因、外因并不是分别地、独立地对事物的发展起作用。

d.外因对事物发展的作用,表现在促使矛盾双方情况的变化而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

(幻灯片18)

联系学生实际:

联想:一个人的成长进步主要是由他自身的思想矛盾所推动的,但良好的社会风气、良好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也起着作用。也就是个人的主观努力,包括思想、态度、意志、作风等内因,还要有良好的社会风气、良好的学校教育、良好的家庭环境等外因。二者对个人成长同样不可或缺。其中最根木的还在于个人的主观努力,内因是其一个人进步的根木原因。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对事物发展产生作用。(幻灯片19)

举例^报载某市一高中学生刘某曾因拾得18700元现金归还失主而受到广泛赞誉,并被评为市优秀学生。后来他看到身边一些人没有文化也能富起来,便逐渐滋生厌学情绪,迷上武打片,羡慕“江湖大侏气不久,又结识一伙朋友,出入酒吧、舞厅。为支付巨大费用,他们多次结伙盗窃。终因一次抢劫时刺伤司机而被判刑。试分析刘某犯罪的内外因。(幻灯片20)

刘某犯罪的原因分析:内因——思想上的变化

外因——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幻灯片21)

引导学生读课本第88页的《议一议》:

有这样一个企业,认为自己的企业缺乏竞争力,主要是由于缺少先进的技术,于是用国家贷款从国外引进了先进机器设备。但由于内部管理不善,这些进口设备不但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而且不久就报废了,造成很大的损失。(幻灯片22)

该企业缺乏竞争力的原因:

根木原因:内部(管理等)

外部原因:缺乏先进技术等(幻灯片23)

第二课时

3.学习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板松

(1)个人成长中——正确处理主观努力和外部条件的关系(板松(幻灯片24)

个人的进步成长关键是自己的主观努力,所以青年学生要对立远大理想,具有顽强的意志和毅力,要有进取的精神,一定要珍惜时光,勤学苦练,掌握专业技能,才能更好凭技能去求职、创业,取得人生成功。同时要善于利用有利的外部条件,改变不利的条件,实现个人发展。要善于抓住机遇,直面人生的逆境,在逆境崛起,实现人生理想,成为有为之人。

想一想:

1.西伯拘麦里,演《周易》;孔了厄陈蔡,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了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一一司马迁

有什么启示?(幻灯片25)

2.弗莱明1906年开始研究对付葡萄球菌的办法,虽然长时间无收获,但他并没气馁。通过一次偶然机会,他找到了杀死葡萄球菌的办法,终于在1928年发现青霉素。

你认为弗莱明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幻灯片26)

结论:如果弗莱明不是对细菌历经数年的研究,或者他能在一次偶然的倒泼发霉的培养液时,发现青霉素吗?如果诺贝尔不是多次试验,能成为“炸药工业之父”吗?(幻灯片27)(2)社会生活中——用内外因相结合观点观察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坚持和扩大对外开放。(板松(幻灯片28)

联系时势:

看待任何一件事物的发展,如前不久美国总统选举克里失利,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等等,都有其内因、外因等等。如此观察、认识、理解事物就比较全面客观、准确,从而把准事物发展的方向。

引导学生阅读第80-90页的关于建设中特色社会主义中既要依靠自力更生,也要扩大开放的阐述。

分析:

因为中国的国情是人曰多、资源相对贫乏的的社会主义国,要改变这一状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并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实现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幻灯片29)

引导学生理解第89页《名人名言》(幻灯片30)

同时,由于我国同西方发达国家生产力与科技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差距,而且当前世界各国联系越来越密切,因此必须扩大对外交流,引进外先进的技术、管理经理和必要资金, 才能少走弯路,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幻灯片31)

引导学生理解第90页《名人名言》(幻灯片32)

当然,这些外因也都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关键要去消化、吸收、创新,解决其为我所用的问题,才能真正发挥外因的作用,取得“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预期结果。

个人成长

观察社会

< 坚持内外因相结合观点 作用

源泉 事物发展 事物 );蕴含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的是(

) 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C.好事多磨 [课堂小结](幻灯片33)

[课堂练习]

⑴杜牧《阿房宫赋》中写到:“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

也! ”这名话所体现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

A. 事物之间是毫无联系的

B.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C. 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D.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答案:B (幻灯片34)

(2)

下列成语、俗语中,说明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的是(

);包含外因是事 物发展的条件的是( A. 防微杜渐

D.严师出高徒 F.堡垒最易从内部攻破G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答案:F/B 、D/G (幻灯片35)

请欣赏相声《同桌的你》(链接幻灯片44),然后回答第3-5道题:

(3)

相声中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包含着什么哲理?( )

的条件>

作用

A.事物发展的根木原因是内因

B.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

C.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基础

D.事物发展是内外因结合的结果

答案:A、C(幻灯片36)

(4)种瓜得瓜。但同样是种瓜,种在不同的田里,结的果实有大有小,这是因为:

()

A事物的内部矛盾不同

B事物的外部矛盾不同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才盾是普遍存在的

答案:B (幻灯片37)

(5)相声中,那位曰吃的大伟会成为歌星,你认为主要是因为()

A.因为他有个好机遇

B.因为他自身的努力

C.因为他的家庭背景

D.因为他一直很努力刻苦

答案:B、D (幻灯片38)

(6广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请指出蒲松龄的这幅落第自勉联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A.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B.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同的

C.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D.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木原因

答案:D (幻灯片39)

(7)科学家曾在辽宁省挖掘出一些在泥炭中沉睡了一千多年的莲子。人们把古莲子种下去,两年后,竟开出了粉红色的荷花。这一现象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A.内因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但仅有内因,事物也不可能发展

B.事物的发展离不开外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C.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内外因是同时存在的,缺一不可

D.外因对事物的发展有时会起重要的甚至有决定性的作用

答案:A、B、C (幻灯片40)

[布置作业]

1.请链接新华网文章《记者连线:克里大选失败的内因与外因》。然后概括克里竞选失败的原因,并运用哲学原理说明他失败的必然性。(幻灯片41)

2.分析我们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做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文章可从网站或者报纸上查找)的内因与外因。(幻杰片42)

3.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准备辩论材料

?《中国青年报》1996年4月9日报道,摩尔龟和美洲愕的性别与温度的变化有很大关系,当温度低于27.5C时,摩尔龟孵出的幼龟都是雄性,当温度高于27.5°C时,则全为雌性; 在温度为26°C、28°C、30°C时,美洲鳄孵出的都是雌性,当温度在34°C、36C时则全为雄性。因此文章认为温度可以决定摩尔龟、美洲鳄等动物的性别。也就是说,外因有时也起着根木作用。你的看法如何?(幻灯片43)

结束(幻灯片44)

试论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pdf

论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食品学院,生物工程1班,赵伟斌,201430550129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运动是事物的根本属性,事物存在两种状态即:量变和质变,那么事物为什么会发生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变?通过矛盾分析的方法知道原来是由事物内部矛盾的变化引起的,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既斗争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由一点一滴的量的变化发展为根本性质的质的飞跃,即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哲学上把事物的内部矛盾叫内因,把事物的外部矛盾叫外因,那么内因和外因在事物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是相同呢?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处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呢?笔者就此进行粗谈浅论。 一、内因和外因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要孵出小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受精卵的种蛋;合适的温度。二者缺一不可。在这里受精卵的种蛋是孵出小鸡的内部矛盾,外界给予的合适的温度是孵出小鸡的外部矛盾。因此,就可以引出内因和外因定义:1.内因——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叫内因。2.外因——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叫外因。蛋内部的矛盾是内因,温度是孵出小鸡的外因。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不但其内部矛盾存在着多方面的相互作用,而且这个事物又同其他事物相联系,同其他事物构成矛盾。这种内部和外部的矛盾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着,事物不可能只有内部矛盾而没有外部矛盾,也不可能只有外部矛盾而没有内部矛盾。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缺少任何一方面都会影响事物的发展,内因和外因二者缺一不可。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但是,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是一样的呢? 二、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具有不同作用 1.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或叫事物变化的根据。例如要想取得好成绩,学生本 身的思想意识、学习动力是根本原因。因此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或者叫事物变化的根据。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例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为什么有的企业展了,有 的企业却破产了。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企业内部的矛盾,如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管理 水平、技术条件,特别是企业的凝聚力、职工的奋斗精神、团队精神等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即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2.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又如:一粒种子如果不在它的生长温度之内,它能不能发芽、开花、结果 ?所以在事物的发展中外因也是不可缺的,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唯物 辩证法把内因视为事物发展的第一位原因的同时,并不否认而且非常重视外部矛盾、外 部条件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因为任何事物和其他事物之间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所以事物的发展既需要内因,也需要外因。仅有内因并不能实现事物的发 展和转变。但是,内因与外因并不是分别地、独立地对事物的发展起作用。外因对事物

马克思论文-内因与外因

内应与外因 内容摘要:什么是内因?什么是外因?内因与外因辩证又统一 关键词:内因、外因、重要性、辩证统一 一、内因、外因的解释 内因是指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即内部根据;外因是指事物发展变化的外部原因,即外部条件。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但不是惟一原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但不是惟一动力。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对于事物变化发展,能够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任何事物的发展,仅有内因是不够的;外因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不仅是不缺少的,有时甚至起非常重大的作用;外因的作用再大,也是第二位的原因,而决不能撇开内因独立地起作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内因与外因的关系:要理解和掌握事物的发展过程,必须把握事物的内因。事物的存在又不是孤立毫无联系的,它每时每刻都与外部的其它事物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着,从而构成外部条件,这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它通过影响事物的内部矛盾关系进而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和外因是辩证统一、互相联系、互相转化的。 二、内因与外因哪个更重要? 我认为内因更重要。以成功为例,很多人有个疑问:就是一个人成功是于这个人的内在有关还是与他的外部条件,或者说是在对一个人的成功的影响中,内因占的比重大还是外因占的比重大。 成功应有三种标准:1.自己的标准;2 他人的标准;3 社会的标准 自己的标准:首先,必定要有一个预期的目标。没有目标,成功当然就无从谈起了。不同的人所预期的目标不同,同一个人不同时期的目标也不相同,因此,成功的内容或其现实的含义也随之而改变。现在社会上公认的成功是有钱、有名、有地位。也许,如果你不认同这一群体标,你追求的是平平淡淡,你可能说:"要那么多钱干什么呢?有钱有什么了不起。" 他人的标准:有很多人总是在乎别人怎样看自己,因此在别人眼中算是成功才是成功,虽然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有多少人能走出虚荣的怪圈。 社会的标准:人不可能逃出社会的大网,要融入社会就需要社会的认同,因为社会认同是每个人无法逃避的,所以社会认同更被人们所看重。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来自《游褒禅山记》的这句话很好的概括了成功的关键。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贵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的地方,因而人们很少到达那里,所以没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虽然)有了意志,也不随从别人而停止(不前),然而力量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意志与力量,也不盲从别人而有所懈怠,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没有外物来帮助他,也不能到达。但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难道

哲学知识点汇总

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生活与哲学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一)哲学是什么 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哲学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哲学与时代精神(1)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哲学属于文化范畴,是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2)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科学发展观是真正的哲学) 4、哲学的作用 (1)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反作用于时代)①哲学批判旧思想和旧制度,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唤起人们的创新意识和科学实验精神。(批判功能)②哲学可以预见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塑造、引导功能)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1、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依据: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三)唯物主义含义及和三种基本形态 1、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特点: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质,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唯心主义的含义及两种基本形态: (1)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2)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惟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内因和外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看柳永词形成的内因与外因

看柳永词形成的内因与外因 内容摘要: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内因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外因是指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成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因。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又统一又斗争,则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内因外因柳永词唐宋歌姬制度 内因,即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根据,指一事物内部矛盾对立双方的相互作用和斗争。内因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是事物运动的源泉和动力,它规定着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基本趋势;外因,即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它通过内因而作用于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进程,但不能改变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发展的基本方向。 柳永,字景庄,是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一、柳永生平简介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祖父柳崇,曾为沙县县丞,在州郡颇有威信。父亲柳宜,出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南唐灭亡后,柳宜供职北宋,任雷泽县令,不久,改为费县县令、濮州任城令。 淳化元年,柳宜入汴京上书,授全州通判,柳永随父赴任。淳化五年,柳宜以赞善大夫调往扬州,柳永随往,习作《劝学文》。至道三年,柳宜屡迁至国子博士,命其弟携画像前往故里崇安,以慰家母思念,柳永随叔归乡。 大中祥符元年,柳永进入京师汴京,时北宋承平日久,都城繁华极盛:元宵,皇帝与民同乐;清明,郊外踏青;端午,龙舟竞渡;汴京风情,纸迷金醉。 大中祥符二年,春闱在即,柳永踌躇满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及试,真宗有诏,“属辞浮糜”皆受到严厉谴责,柳永初试落第。此次应试的不利,柳

高中哲学知识点总结

一、唯物论部分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辨证唯物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表现: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是客观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1)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2)还要求人们在实践中必须要首先承自然界的客观性,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辨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4、规律客观性的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抗拒的。 【方法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主观主义。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1)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2)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3)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人们办事情的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而要把事情办好,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辩证法部分 (一)联系的观点 1、普遍联系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当中,事物的联系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客观的,整个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是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条件性、多样性、系统性)。 【方法论】我们必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地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看问题。 2、原因和结果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在每一事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这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或者说要求人们自觉提高实践活动的预见性)。 。 3、整体和部分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1)区别:①二者的内涵不同;②地位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③功能不同,这又有两种情形: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就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2)联系:①二者不可分割:整体有部分构成,没有部分就无所谓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没有整体就无所谓部分; ②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反之,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③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办事情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联系和发展是通过一系列基本环节得以实现的。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原因 与结果、必然与偶然、现实与可能构成了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_)内容与形式 内容与形式是从构成要素和表现方式上反映事物的一对基本范畴。内容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形式指把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 任何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一方面,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对形式具有决定作用。有什么样的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形式;内容发生了变化,其形式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另一方面,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适合内容的形式,对内容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不适合内容的形式,对内容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表明,形式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使得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中,同一内容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体现。 内容与形式的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从最初的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随着矛盾的解决,再到新的基本适合。在我们的认识和实践中,要根据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注重事物的内容,反对忽视内容、夸大形式作用的形式主义;又要积极利用合适的形式去促进内容的发展,不能忽视形式对内容的能动促进作用。 (二)本质与现象 本质与现象是揭示事物内在联系和外在表现的一对范畴。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构成事物的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本质的外在表现。现象可以区分为真象和假象。 本质与现象是相互区别的。本质是一般的、普遍的,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现象是多变易逝的;本质深藏于事物的内部,只有通过理性思维才能把握,而现象则是表面、外显的,可以直接为人的感官所感知。 本质与现象又是相互依存的。本质决定现象,本质总是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白己的存在;现象表现本质,现象的存在和变化归根到底依赖于本质。本质与现象的相互依存表明:不表现为现象的本质和不表现本质的现象都是不存在的。

论内因与外因的对立统一

论内因与外因的对立统一 摘要:事物发展变化是由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对立统一过程;在一种情况下内因可能起主要作用,另一种情况下,外因可能起主要作用。 关键字:内因外因对立统一 是什么推动着事物不断向前发展变化?在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是内因还是外因起决定作用呢?哲学界争论了很久也没有定论,一些人坚持内因论,他们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事物的内部,是由内因所推动的,他们始终坚持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其本身的自我演化和自我展现的过程。一些人却与之相反地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在外部,是外因推动的,牛顿第二定律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事物的变化是外部“力”的作用。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深入研究后,慢慢地对以上两种说法表示出了质疑,而随着辩证法的流行,一些人对事物的发展变化的原因有了进一步的理解,逐渐将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考虑问题,这时就出现了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的结论。 辩证法大师黑格尔说过:“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1]这里的相互作用即包括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包括外部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既包括内因和外因,这就告诉了我们,理解事物的发展变化的动因不是一项(内因或外因),而是两项(内因和外因)。之所以在一些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只表现出外因或内因的单一作用,这是由于内因和外因的相互对立关系的,这种对立的关系决定了内因和外因所起的作用是不平衡的,而且往往是极不相称的。当一方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主导的、支配的、决定的作用,决定着事物的发展变化,另一方则处于从属的、隐性的、被支配的作用,但并不是完全没有作用,只是被隐藏起来了,不易被发现。这就导致了往往在分析事物的发展变化时,只看到了其突出的部分,而忽略了隐含的部分。随而事物的发展往往只表现出内因或外因中的一个,这使人们错误地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内因或外因单独作用的结果。 同时,人们的这种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判断——不是内因就是外因,不会出现两项同时作用的观念,使人们在观念上把内因和外因作为一对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看待。的确,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非此即彼的现象,如动物的个体发育,从受精卵到成熟的个体,这之间要经历囊胚、原肠胚、幼体等几个阶段,这种按一定程序和朝一定方向演化的过程,显然是内因主导作用,又例如,向日葵花的朝向随着太阳的东西移动,始终朝向太阳的方向,这则是外因起主导作用的结果。这样自然界中即找到了事物的发展变化由内因主导的实例,也找到了外因主导的实例。内因和外因站到了对立面,突出了内因和外因的对立性。 但是自然界中事物的发展变化并不是往往表现出内因和外因单作用,如遗传变异,强调了内部遗传和变异的作用,同时外部的环境变化也起到了相同的作用,生物的遗传变异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时,不管是内因论还是外因论都不能很好地解释遗传变异的现象,使得一些人开始寻找能更好地解释该现象的依据!受到辩证法的影响,一些人开始把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看问题!这打破了传统的内因论或外因论的不能相容,开始了把其统一起来,内因和外因之间不断变化推动着事物发展变化,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其内部和外部的矛盾不断变化推动的,有时是内部矛盾起主导推动作用,有时是外部矛盾起主导作用,同时,有时还会是两则统一起作用。这就会使事物在发展变化有时取决于内因,有时取决于外因,有时取决于两则统一。 内因和外因即对立又统一,这并不是有些论述中所说的那样“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事实是,外因和内因是对等的,他们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不存在谁依附于谁,谁要通过谁来表现自己;他们的相互独立性表现出在任何情况下,内因和外因都必须独立看待,忽视外因 第1页

哲学与人生___知识点总结

哲学与人生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1.客观实际: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永远在运动变化发展,按照本身特有的规律不断运动 变化和发展。 2.什么是人生客观实际:社会历史条件,个人主客观条件,人生不同阶段不同特点 3.从实际出发对人生选择的重要性:组号任何事情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对客观实际的认识,就不可 能进行正确的选择;不符合客观实际的选择会对人生起到负面作用;认识客观实际的关键是正确认识自己。 4.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客观认识自己,使主观符合客观;自己的主观愿望要适应时 代潮流;主动选择。 5.物质是运动的:事物都是运动的;物质和运动分不开;运动是有规律的。 6.人生行动的限制因素:自身的体力和智力;社会历史条件。 7.为什么说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第一,不同的行动造就不同的人生。 第二,人的成长只有在行动中实现,才能获得人生的体验和感悟。 第三,只有积极行动才有精彩人生。 8.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路:选择决断之勇;克服困难之勇;坚持到底之勇。 9.怎样善于行动?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善于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走好人生每一步。首先要有准备;其次,要有顺序;最后,要有始有终。 10.自觉能动性——又称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指人能动的反映世界,又能动的改 造世界的能力。前者指把客观的事物能动的反应于主观,后者指把主观的东西能动的作用实践于客观。 1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能动性的关系——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 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1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制约因素——客观规律,主观因素。 第二单元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树立积极地人生态度 1.“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树立积极地人生态度”要求我们: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快乐生活 2.普遍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 第一,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防止孤立片面的看待问题。 第二,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第三,要善于发现事物间的复杂联系。 3.和谐:和谐是不同事物之间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的关系,而不是不承认差别和分期。和而不同是 对人际和谐的基本阐释。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利益一致的条件下达到求同存异,化解矛盾,实现总体上平衡和谐状态,是人们追求生存,求发展的共同利益决定的。 4.发展观: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一成不变的事物不存在。 5.发展——发展不是单纯数量的增加,不是重复。发展是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 替旧事物的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6.新事物——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7.判断新旧事物不能仅凭出现时间的先后,也不能仅凭形式上现象上是否新奇,而要看其是否符合 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8.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进性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它不是对 旧事物的全盘抛弃,而是扬弃,既克服消极过时的又保留合理积极的因素,并增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新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事物发展不是笔直的,而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前途是光明

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总分:26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2,分数:84.00) 1.辩证法所要回答的是( ) A.世界的状况怎么样的问题 B.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C.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A. √ B. C. D. 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运动变化的观点 B.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C.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观点 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A. B. √ C. D. 3.事物的规律是( ) A.事物的特殊的联系 B.事物的普遍的联系 C.事物之间的联系 D.事物内部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A. B. C. D. √ 4.辩证联系的含义是( ) A.概念之间的相互判断、推理等逻辑关系 B.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C.事物发展过程中直接的本质的关系 D.事物或现象之间界限的不确定性 A. B. √ C. D. 5.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B.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物体的位置移动或场所的变更 A. B. C. √ D. 6.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是(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 A. B. √ C. D.

7.是否承认事物的发展,是( ) A.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 B.唯心论同唯物论的根本区别 C.相对主义同绝对主义的根本区别 D.唯理论同经验论的根本区别 A. √ B. C. D. 8.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A.形式和内容 B.方向和道路 C.内因和外因 D.动力和性质 A. B. √ C. D. 9.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普遍联系的规律 A. √ B. C. D. 10.同一矛盾内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 A.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 B.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 D.矛盾的对抗性和矛盾的非对抗性 A. B. √ C. D. 1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其中( ) A.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 B.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C.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也是相对的 D.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A. B. √ C. D. 12.否认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这观点是( ) A.形而上学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相对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观点 A. √ B. C. D. 13.“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思维方法是( ) A.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 C.辩证法 D.唯物主义 A. B. √ C. D. 14.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 ) A.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B.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

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问题

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问题 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问题,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内外因理论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事物发展是有原因的,有原因就有结果;事物发展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内因和外因是这种复杂性的重要表现,并且两者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同时起作用。内因是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外因是一事物和他事物之间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根本动力、源泉,它规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起主要的决定性作用,内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第一位的,外因使事物的发展由可能变为现实,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第二位的。 这一理论基本上是正确的、全面的,但是,它也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必然为一定历史条件所限制,因而,不可避免地会有其历史的局限性。随着现代科学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系统思想产生和发展,内因和外因的观点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深化。在系统理论中,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可以表述为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但由于内因的复杂性特别是事物质的多方面性,相应决定了事物变化的多方向性;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并通过内因起作用,但它不仅可以加速或延缓事物或“内因”变化的过程,还可能使事物或“内因”在某个方向的变化进程中断,特别是在事物变化的多方向中决定事物朝此而非其它方向发展变化。 内因,用系统科学的话来说,即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特定的稳定结构。而任何事物的存在既包括决定其质的现在结构,也有现在结构产生前的旧结构残余以及将来可能取代现在结构的新结构或多种新结构的萌芽。同时,由于事物的质是多方面的,那么,从逻辑上讲,事物的存在实际上是无数质或结构或内因的共存。换言之,内因并不“完全”等同于事物本身。比如,人有社会的质、生理的质和心理的质等,但并不能说其中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质完全等同于人。人应是其多方面质的统一。通常说,内因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内在本质,这是一种简单化的逻辑抽象。也是因为我们在考察事物时,一般只根据实践的需要,侧重把握其中某一方面的质。由此可以进一步得出结论,事物的变化不仅是以某一方面的质或内因为根据的自我变化,也是以多方面质或内因为根据的多种可能的自我变化。对内因的这种科学界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是科学把握内、外因关系的基础和前提。至于外因,从系统科学角度分析,外因即内因或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外部环境。虽然,影响某一具体系统的环境因素是相对有限的,但从逻辑上讲,相对系统而言所有的环境因素都属于外因。因此,外因具有无限性、复杂性和多变性等特点。不同环境因素或外因对内因具有不同的影响。大致说来,我们可以把环境因素或外因区分为主要与次要外因、同质与异质外因、必要与缺散外因和一般与偶然外因等八种基本类型。主要、次要外因是就不同外因对内因影响强弱、大小程度而言,同质、异质外因取决于外因对内因的影响是维持还是改变事物或“内因”的原有性质,必要与缺散外因是从外因对内因的影响———即维持或改变“内因”的原有性质———是否具备必要充分的条件分类,而一般与偶然外因则考虑外因和内因关系的稳定性、正常性。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可以概括为系统和环境的关系。事物或“内因”的存在是系统的存在,内因的变化是系统通过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所形成的自我变化。这种自我变化,是指通过“交换”或者说环境因素影响乃至直接转化为系统内部结构的新要素而使构成系统结构的各要素间原有关系发生量变与质变。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变化特别是质变,不仅表现为系统结构或内因对环境或外因的简单依赖,而且是外因已影响甚至直接转化为内因。如果没有这一直接转化——有时甚至是新结构或内因的主要要素完全来自于这一转化,这种质变或新“内因”是不可能产生的,如科学发现导致科学革命、技术发明导致生产力的

人教版高中哲学生活知识点总结

哲学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什么?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5)哲学指导生活。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基本问题 (1)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依据——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特点: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特点: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性) (3)辩证唯物主义(特点:A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B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C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历史唯物主义(特点:A它是时代的思想智慧,B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求,C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是唯一的实在,是第一性的东西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 (2)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源。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②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③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③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内因、外因的含义;理解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并能运用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分析在个人成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有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即内因和外因的相互关系问题。 【解决办法】通过一条具体线索——鸡蛋变小鸡加以分析。〖难点〗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解决办法】这一问题哲学界一直有争论。教学时把握好限度,不必过多展开,让学生初步明白即可。 三、教学手段、方法:多媒体 师生互动——在合作中学习。 生生互动——议论、交流、探索、升华。 四、板书设计 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1、内因和外因的含义 2、内外因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1)内因——根据 (2)外因——条件 (3)外因通过内因

3、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1)重视内因 (2)不忽视外因 (3)辩证分析、对待外因 4、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把内、外因结合起来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提出问题——(1)世界上的事物是静止不动的、还是变化发展的?(2)推动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和动力是什么?由此自然引出——事物的矛盾分为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哲学上称为内因和外因。 新课探究: 1、内因、外因的含义 通过分析小鸡出生所具备的两个条件,指出内部矛盾称内因、外部矛盾称外因。 2、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①情境设置:三种事物(受精的鸡蛋、受精的鸭蛋、石头)分别加上适宜的温度。 ②教师设疑:内因在事物发展中起什么作用?怎样起作用? 结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3、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①情境设置:受精的鸡蛋分别加上不同的温度 ②学生讨论:“古莲子”和“医生”材料。

哲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哲学概况】第1、2、3课 1、哲学与生活 (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是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3、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上的两个“对子”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 (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 (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 (人的主观精神是唯一的实在,是第一性的东西。 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意识决定物质)(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源。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5、正确理解“真正的哲学” (1)含义: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作用: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①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③总之,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6、马克思主义哲学 ⑴产生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②自然科学基础: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③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⑵基本特征:①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创立了辨证唯物主义),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其科学性在于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其革命性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其中国化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辩证的唯物论】第4、5课 1、世界的物质性 ⑴物质的含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⑵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物质概括了宇宙间的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具体物质形态是物质的体现。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⑶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①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②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2、物质与运动 ⑴运动含义: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⑵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事业单位哲学知识点归纳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物质观的发展 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各种物质运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是从低级运动形式发展而来的;高级运动包含低级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同时并存、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运动是无条件的和绝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物质运动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具有如下共同点:规律具有稳定性;规律具有普遍性;规律具有可重复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对无限多样和永恒运动着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对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共同基础的科学反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也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无机物的反映特性进化为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进化为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动物心理进化为人的意识。 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劳动促进了人脑,促进了语言的产生,促进了意识的形成。

以名人的成长经历为列谈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

以名人的成长经历为列谈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 以名人的成长经历为列谈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 关键词内因外因朗朗 摘要朗朗曾是无数少年钢琴学子中的一名,既没有显赫的地位也没有高贵的出身,13岁获第二届柴科夫斯基国际青年音乐家比赛第一名后,从此声名远播,成为继霍洛维兹和鲁宾斯坦之后世界钢琴界的又一位领军人物。郎朗的音乐才华以及热情奔放的性情相得益彰,使他成为古典音乐最理想的诠释者和年轻人心中的偶像,伟大的华人音乐家。到底是什么奠定了他在音乐届的地位?本文将从朗朗的成长经历和环境及我们所说的内外因来分析成就朗朗的原因。内因:朗朗自身的音乐条件;外因:朗朗音乐的影响人,当时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两大方面来综合分析成就朗朗的内外因。从哲学的角度探讨到底是什么成就了朗朗在音乐史上的地位,进一步了解这位受聘于世界顶级的柏林爱乐乐团和美国五大交响乐团的第一位年轻的中国钢琴家。 朗朗在中国音乐界乃至世界音乐界都被人们所熟知,世界古典音乐新一代领军人物,被誉为“当今世界最年轻的钢琴大师,既没有高贵的出生也没有显赫的地位,为什么会有这样独特的地位?成就朗朗的内因和外因又是什么呢? 内因和外因是哲学上的范畴,是事物发展变化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趋势的内在根据,外因是影响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两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外因和内因的作用,外因就是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对个人成长有很重要的作用,例如生活在和平年代和战争年代就是不同的外因,但是内用起决定作用,也就是说你内心所想的,你的精神对你的成长决定作用。例如在战争年代,你努力上进,就是内因起作用。哲学与音乐好像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我们却可以运用哲学的观点对一些音乐现象进行分析。鉴于此,我将用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来探讨成就朗朗在中国音乐界的独特地位的原因。 一、成就朗朗的内因 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趋势的内在根据,是事物运动的源泉和动力,它规定着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基本趋势。而造就朗朗地位的内因就是其自身的音乐条件。 朗朗出生在沈阳的一个充满音乐气氛的家庭。祖父曾经是位音乐教师,父亲郎国任是文艺兵,在部队里做过专业二胡演员,退役后进入沈阳市公安局工作。 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郎朗很小就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在父母为他买了一架国产的立式钢琴以后。2岁的小郎朗,在看《西游记》时,被里面的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吸引,郎朗不知不觉地在钢琴上弹了起来。说来也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