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的快速自旋回波序列中的回波间隔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核磁共振成像基础考试试题

核磁共振成像基础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 核磁共振成像(MRI)是通过下列哪种技术原理来生成图像的?A. X射线吸收B. 声波反射C. 磁共振信号D. 红外线热辐射2. MRI中使用的主要成像序列是:A. T1加权B. T2加权C. 平扫D. 灌注显像3. 下列哪种组织在MRI图像上显示为高信号强度?A. 空气B. 脂肪C. 骨骼D. 肌肉4. MRI成像中涉及的技术参数有:A. TR和TEB. 层厚和像素大小C. 信号衰减和时间延迟D. 对比剂浓度和吸收率5. MRI中的磁场强度单位是:A. 特斯拉(T)B. 压巴(Pa)C. 瓦特(W)D. 摄氏度(℃)二、简答题1. 简要描述MRI成像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
2. 请说明T1加权和T2加权成像的原理,并分别给出在图像上的特点(如信号强度和对比度等)。
3. 请列举并解释影响MRI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
4. 请解释MRI中的梯度磁场是如何产生和使用的。
5. MRI如何与其他医学成像技术(如CT和超声波)相比,在诊断和临床应用方面有何优势和局限性?三、解答题1. 请分析MRI患者体内异物(如金属植入物)对图像质量和安全性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2. 以一个具体的临床应用场景为例,阐述MRI在该场景中的作用、优势和挑战。
3. 分析并比较MRI成像中主要序列的优缺点,给出临床选择时的考虑因素。
4. MRI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对比度分辨率有何区别?如何优化MRI 图像的空间分辨率?5. 解释并比较MRI中的快速成像技术(如快速自旋回波、快速梯度回波和快速自旋回波)在成像速度和图像质量方面的差异。
比较3D各向同性FSE脉冲序列CubeT2与传统2D FSE序列成像质量的差异

比较3D各向同性FSE脉冲序列CubeT2与传统2DFSE序列成像质量的差异【摘要】本文比较了3D各向同性FSE脉冲序列CubeT2与传统2D FSE序列在成像质量上的差异。
首先介绍了CubeT2和传统FSE序列的成像原理,然后对它们的成像质量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讨论了影响成像质量的因素。
通过对优缺点的对比,发现CubeT2相较于传统FSE序列在成像质量上具有更优越的表现。
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并总结了本文的研究结果。
本研究的结果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在选择适当的成像序列时能够更好地评估病灶的情况,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关键词】关键词:3D各向同性FSE脉冲序列CubeT2、传统2D FSE序列、成像质量、对比分析、影响因素、优缺点、背景介绍、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成像原理、结论、未来研究展望、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磁共振成像(MRI)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在MRI成像中,脉冲序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了影像的分辨率、对比度和信噪比等质量指标。
传统的2D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是MRI成像中常用的脉冲序列之一,能够获得高分辨率的影像,适用于许多疾病的诊断。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比较3D各向同性FSE脉冲序列CubeT2与传统2D FSE序列在成像质量方面的差异,探讨CubeT2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和适用性。
通过深入分析两种成像序列的原理、影响因素以及优缺点,为医学影像学领域的医生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我们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不同成像序列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以指导临床医生在选择合适的成像方式时能够更准确地评估病变位置、大小和形态,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也希望为未来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指导,推动影像技术的进步和创新,为患者的健康和治疗带来更大的益处。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对比3D各向同性FSE脉冲序列CubeT2与传统2D FSE序列成像质量的差异,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成像序列,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mri采样参数对磁共振图像大小以及形状的影响实验报告

mri采样参数对磁共振图像大小以及形状的影响实验报告
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医学影像技术,通过使用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创建人体内部的详细图像。
在MRI扫描中,采样参数(例如磁场强度、重复时间、回波时间等)对图像的大小和形状会有一定的影响。
1. 磁场强度:较强的磁场会产生更高质量和更清晰的图像。
一般来说,磁场强度越高,图像分辨率越高,但相应的设备成本也更高。
2. 重复时间(TR):TR是指重复开始下一个激发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
较短的TR可以得到更快的图像采集速度,但可能会影响图像质量。
3. 回波时间(TE):TE是指激发脉冲至图像中信号回波的时间间隔。
较短的TE可以增强图像对组织对比度的敏感性,但可能会增加图像噪声。
4. 空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决定了图像中细节可见的程度。
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可以展示更小的结构,但会增加扫描时间。
除了采样参数,图像大小和形状还与扫描横截面的选择有关。
不同的扫描横截面(例如脑部、胸部、腹部等)可能需要不同的参数和扫描方式。
综上所述,MRI的采样参数对图像大小和形状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的参数设置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整以获得最佳的图像质量。
磁共振成像系统快速自旋回波的相位校正方法及其应用

磁共振成像系统快速自旋回波的相位校正方法及其应用
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影像技术,常用于对人体内部结构和组织的详细图像进行获取。
然而,在MRI 中,自旋回波序列通常存在相位不匹配的问题,这可能导致图像质量下降和伪影的产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提出了许多相位校正的方法。
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快速自旋回波的相位校正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采集多个自旋回波图像,并通过相位校正算法将它们合并成最终的图像。
具体的相位校正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采集多个自旋回波图像,通常至少采集两个。
2. 对于每个自旋回波图像,使用一个参考图像作为标准进行相位校正。
通常情况下,参考图像选择自旋回波信号最强的图像。
3. 计算每个自旋回波图像与参考图像之间的相位差。
相位差可以通过将两个图像的相位值相减得到。
4. 应用相位校正算法,将相位差应用于每个自旋回波图像。
这可以通过将每个像素点的相位值加上相位差来实现。
5. 将经过相位校正的自旋回波图像合并成最终的图像。
一般来说,可以根据每个像素点在多个自旋回波图像中的信号强度加权平均来实现。
这样可以提高图像质量,并减少伪影的产生。
快速自旋回波的相位校正方法在MRI中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改善图像质量和减少伪影,特别是对于一些易受相位不匹配影响的成像技术,如回波EPI(echo-planar imaging)和并行成像等。
总之,快速自旋回波的相位校正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纠正MRI图像中的相位不匹配问题。
通过它,我们可以获得更准确、清晰的图像,提高MRI的成像效果。
探究自旋回波序列核磁共振成像

探究自旋回波序列核磁共振成像陈文婷光信息科学与技术06300720378 【摘要】利用小型核磁共振成像仪,完成了测量驰豫时间T1、T2,用自旋回波脉冲序列成像等一系列实验,了解了各个参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加深了对核磁共振成像法研究物质的的物理原理的认识。
【关键词】核磁共振,核磁共振成像,驰豫时间,卷褶伪影。
【引言】美国化学家P. uterbur 和英国物理学家P. Mansfield 分别提出在核磁共振中加梯度磁场进行空间编码以及回波平面等方法实现核磁共振成像的原理,获得了2003 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 医学奖,成为与核磁共振的发展及应用有关的第15 ,16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50 多年来,核磁共振已先后使16 位科学家获得了13 次诺贝尔奖. 随着1978 年英国研制出第一台核磁共振成像仪,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医学诊断学和脑科学等领域开拓出一个新的研究方法。
如今,全世界已有2. 2 万余台核磁共振成像仪器在工作,包括成像在内的核磁共振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地学、石油勘探等领域,形成了一门还在不断发展中的边缘交叉学科。
因此,进行核磁共振成像实验是很有意义的。
【原理】1 核磁共振单个自旋核在磁场中除了不断绕自身轴作转动之外,还以磁场为轴作进动。
进动的频率遵循拉莫尔公式:ω0=γB。
其中γ称为旋磁比( Gy2romagnetic Ratio) ,是决定于原子核本身性质的常量。
ω称为拉莫尔频率。
让处于外磁场中的自旋核接受一定频率的电磁波辐射,当辐射能量恰好等于自旋核两种不同取向能量差时,处于低能态的自旋核吸收电磁辐射能跃迁到高能态。
这种现象称为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简称NMR)。
当含氢样品被置于外磁场B0中时,样品会被磁化,产生能级分裂,分裂能级间距为:ΔE=γBh/2π。
在该样品系统上垂直施加一个射频磁场B1,从量子力学观点来看,射频场的能量为hv,当该能量和分裂间距产生的能级间距相等,即hv=ΔE时,样品对外加射频场能量吸收最大,产生的核磁共振信号也最强。
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模糊效应

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模糊效应
在核磁共振(NMR)和磁共振成像(MRI)等领域,"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ast Spin Echo Sequence,FSE)是一种用于获取图像的序列。
它通常用于减少扫描时间,提高图像分辨率。
当提到模糊效应时,可能指的是磁共振图像中的一些特定问题。
以下是一些与FSE序列相关的模糊效应:
* T2模糊:
* FSE序列常用于获得T2加权图像,但它可能导致T2模糊,即对不同T2值的组织结构产生混淆。
* 各向异性模糊:
* FSE序列中的梯度脉冲可能引入各向异性模糊,使得图像中的结构在某些方向上看起来模糊。
* 深度模糊:
* FSE序列中的多重回波可能导致深度模糊,即深层结构在图像中显得模糊不清。
* 磁场不均匀性引起的模糊:
* 磁场不均匀性可能导致图像中的部分结构出现模糊。
在FSE序列中,特别是在大场强MRI中,这种问题可能更为显著。
在使用FSE序列时,优化脉冲序列参数和选择合适的成像平面是减少模糊效应的关键。
此外,使用更高的磁场强度和考虑磁场均匀性的改善方法也可以有助于减少模糊。
详细的优化通常需要根据具体的设备和应用情境进行。
MR题——精选推荐

MR题医影学员⼀起学习,⼀起进步。
1、发现核磁共振物理现象,并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是:A、BlockH和LautcrburB、Damadian和BlockC、Mansfield和PurcellD、Block和PurcellE、Damadian和Lautcrbur2、从发现磁共振理论到获得⾸例⼈体磁共振图像⼤致经历了:A、5年B、10年C、20年D、30年E、40年3、不属于常导磁体的缺点的是:A、磁场可以随时关闭B、产⽣热量⼤,需要⽔冷却C、磁体均匀度受温度、外部环境影响⼤D、磁场强度低E、耗电量⼤4、带有⼼脏起搏器的患者,在MRI磁场中的安全范围是:A、1⾼斯线之外B、5⾼斯线之外C、10⾼斯线之外D、15⾼斯线之外E、20⾼斯线之外5、关于失超的叙述,错误的是:A、失超表⽰超导环境的突然失去B、⼈为因素可以导致磁体失超C、当液氦液⾯降低到安全线以下时,可能会发⽣失超D、强烈震动(如地震)也可以导致磁体失超E、失超后的磁体必须更换6、不属于匀场技术的是:A、利⽤超导线圈的有源匀场B、使⽤常导线圈的有源匀场C、贴⼩铁⽚的⽆源匀场D、梯度线圈可以⽤于匀场E、磁屏蔽⽤于匀场7、体内有下列哪种⾦属物的患者能做MR扫描:A、固定⾻折⽤钢板B、⼼脏起搏器C、⼤⾎管⼿术夹D、固定椎体的镍钛合⾦板E、体内存留弹⽚8、影响梯度性能的因素中,错误的概念是:A、梯度的线性度好可消除⼏何畸变B、⾼梯度场强可克服因组织磁化率不同引起的磁场不均匀性C、快速梯度切换率,能够缩短成像时D、梯度的⼯作周期长,能连续⼯作E、优化设计梯度线圈可从根本上消除涡流影响9、关于发射线圈的叙述,错误的是:A、⽤于发射RF能量B、产⽣的电磁场与主磁场平⾏C、发射线圈⽐接收线圈的Q值低D、具有均匀的射频场E、正交发射线圈可减少患者的RF功率沉积10、关于射频线圈的说法,错误的是:A、射频线圈的形状都是马鞍形B、表⾯线圈⽤于接收信号C、相控阵线圈具有较好的信噪⽐D、发射线圈⽤于射频激发E、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不能同时使⽤11、第⼀幅⼈体头部MR图像是哪⼀年获取的:A.1946年B.1952年C.1972年D.1977年E.1978年12、下列哪⼀项不是MRI的优势:A.不使⽤任何射线,避免了辐射损伤B.对⾻骼,钙化及胃肠道系统的显⽰效果好C.可以多⽅位直接成像D.对颅颈交界区病变的显⽰能⼒E.对软组织的显⽰能⼒13、下列元素中哪个不能进⾏MR成像:A.13CB.31PC.2HD.23NaE.19F14、下列等式中,哪⼀项是正确的:A.1T(特斯拉)=10G(⾼斯)B.1T=102GC.1T=103GD.1T=104GE.1T=105G15、磁场梯度包括:A.层⾯选择梯度B.相位编码梯度C.频率编码梯度D.以上均是E.以上均不是16、在三个梯度磁场的设置及应⽤上,下述哪⼀项正确:A.只有层⾯选择梯度与相位编码梯度能够互换B.只有层⾯选择梯度与频率编码梯度能够互换C.只有相位编码梯度与频率编码梯度能够互换D.三种梯度磁场均不能互换17、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梯度场越⼤,层⾯越薄B.梯度场越⼩,层⾯越厚C.梯度场越⼤,层⾯越厚D.射频频带宽度越窄,层⾯越薄E.射频频带宽度越宽,层⾯越厚18、梯度系统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成像质量,应特别注意其:A.均匀容积B.线性C.梯度场强与变化幅度D.梯度场启动时间E.以上均是19、表⾯线圈的主要作⽤:A.扩⼤了成像容积B.提⾼图像信噪⽐C.缩短成像时间D.增加空间分辨率E.增加对⽐度20、不属于MRI系统现场调整的程序有:A.匀场B.梯度场调节C.主磁场调节D.RF发射系统调节E.RF接收系统调节21、⾦属物品带⼊磁体孔腔内会导致A.磁场强度改变B.磁场均匀度破坏C.对射频产⽣影响D.图像对⽐度下降E.磁场稳定度下降22、MRI装置所不包含的内容有A.磁体系统B.梯度磁场系统C.⾼压发⽣系统D.射频系统E.计算机系统23、不适⽤⼈体MR成像装置的磁场强度为A.0.2TB.0.5TC.1.0TD.2.0TE.4.7T24、MRI扫描程序直接控制的内容有A.扫描脉冲序列发送B.MR信号采集C.图像重建D.显⽰及后处理E.以上全是25、磁共振成像设备有哪些操作模式A.键盘操作模式B.触摸屏操作模式C.电笔操作模式D.⿏标操作模式E.以上全是2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T2>T2*>T1B、T2*>T2>T1C、T1>T2>T2*D、T1>T2*>T227、在0.5Tesla的场强中,氢质⼦(1H)的共振频率约为:A.6.4MHzB.21.3MHzC.42.6MHzD.63.9MHzE.85.2MHz28、关于横向弛豫的叙述。
医学影像技术(医学高级):MRI试题及答案

医学影像技术(医学高级):MRI试题及答案1、单选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MRI特征性表现为()A.呈长T低信号和长T高信号的病变,且信号强度与游离水相似B.TWI和TWI呈混杂信号的肿块,脂肪抑制像上信号(江南博哥)强度明显减低C.TWI和TWI皆为均一高信号病变D.呈长T低信号和长T高信号的肿块,TWI比游离水信号高,TWI不如游离水亮E.TWI和TWI呈混杂信号的肿块,脂肪抑制像上信号无改变正确答案:B2、判断题MRI能比CT更敏感地发现隐匿骨折,更清晰地显示软组织及脊髓的损伤。
正确答案:对3、配伍题TWI和TWI均为高信号()TWI和TWI均为低信号()TWI为低信号TWI 为高信号()A.脂肪组织B.白质C.骨皮质D.胆固醇E.脑脊液正确答案:A,C,E参考解析:试题答案A,C,E4、单选?男,35岁,曾有结核病史,现有午后发热,夜间盗汗等,腰部疼痛,活动时加重,休息后减轻,结合图像,最可能的诊断是()A.骨巨细胞瘤B.腰椎骨转移C.腰椎退行性变D.腰椎结核E.多发性骨髓瘤正确答案:D5、单选视神经在下列体位中,能显示出全长的是哪些()a.矢状位b.冠状位c.横断位d.矢状斜位A.a,bB.b,cC.c,dD.a,dE.b,c正确答案:C6、单选MRI咽喉部哪种组织成像TWI及TWI均呈高信号()A.咽旁间隙B.喉旁间隙C.会厌前间隙D.翼腭窝E.斜坡、岩骨尖正确答案:E7、多选在常规MRI中,影响图像亮度和对比度的组织特征值有哪几种() A.有效质子密度B.T1值C.T2值D.TRE.TE正确答案:A, B, C8、单选“Leigh病”的诊断要点下列哪项错误()A.基底节区分布,以壳核最常见B.多为幼儿型C.对称性、多发脑软化灶D.性染色体显性遗传E.增强扫描,可有边缘性强化正确答案:D9、问答题肺动静瘘的MRI表现有哪些?正确答案:在MRI上表现为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或分叶状,边缘清参考解析:试题答案在MRI上表现为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或分叶状,边缘清楚,壁较薄,由于流空效应,其内的血液表现为低信号,但应用梯度回波快速成像技术,其内的血液则可表现为高信号,如动静脉瘘内血流较慢,TWI上呈中等信号,信号不均匀,TWI上呈高信号,MRI多方位成像有时可显示动静脉瘘的输入动脉及引流静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RI的快速自旋回波序列中的回波间隔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关于磁共振的快速自旋回波序列中的回波间隔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方法对20例正常体检者头部进行T2WI横轴位扫描,采用不同的回波间隔时间。
对得到的图像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回波间隔时间长时,图像边缘模糊。
结论临床应用时,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成像参数,选择合适的成像序列。
标签:磁共振;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回波间隔
在核磁共振中,脉冲成像的序列不同,则成像时间和图像质量也不同。
快速自旋回波(fast spin echo,FSE)的MR成像技术在临床应用中比较广泛[1-2],而且各自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优势。
本研究就MRI的快速自旋回波序列中的回波间隔对图像质量的影响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来本院正常体检者的正常头部扫描20例,其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1~50岁,平均(29.3±11.5)岁。
1.2 检查仪器
采用荷兰Philip0.5T超导MR扫描机,使用头部正交线圈。
1.3 扫描参数
扫描方法:常规用T1加权轴位像,T2加权轴、冠、矢三维成像。
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用TR3700~5500 ms,TE 80~102 ms;视野(FOV)24~32 cm,层厚3.0~5.0 mm,间隔1.5~3.0 mm,矩阵256×192或256×256,2-4 NEX(激励次数);上下预饱和,流动补偿等,用或不用脂肪抑制术,脂肪抑制术用化学饱和法。
横轴位TSE序列T2WI ,TE 120 ms,TR 4000 ms ,ES 9.2~26.7 ms。
1.4 检查方法
对20例正常头部进行T2WI横轴位扫描,采用不同的回波间隔(echo spacing)时间,见表1。
2 结果
在磁共振中,不同脉冲序列对成型质量有影响。
回波间隔增大时,如果像素与体素之间的位移增大,颅底层面脑脊液的流动伪影增多,则成像质量参数较差,出现图像模糊。
20例患者中出现5例因体素位移增大图像模糊,7例因颅底伪影
增多而图像模糊。
因此调整了回波间隔,使其缩小,则回波链中各回波信号强度明显降低,其余8例患者的磁共振图像比较清晰。
见图1。
3 讨论
关于快速自旋回波序列的原理:SE序列是在1次90°射频脉冲后利用1次180°聚焦脉冲,产生个自旋回波信号。
而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SE)序列是在1次90°脉冲后后利用多个(2个以上)180°聚焦脉冲,产生多个自旋回波信号,这多个回波形成一个回波链。
回波的数目定义为回波链长度。
在回波链中两个相邻回波的时间间隔称为ES(回波间隔),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中,第1个回波信号最强,往后信号强度减弱,最后一个回波信号最弱。
这种强度具有差别的回波信号填充在K空间中(K空间是MR信号原始数据的填充空间),在傅立叶转换中将发生定位错误,从而导致图像模糊。
回波间隔缩小将减少回波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别,从而减少图像模糊[3-4]。
在FSE序列T1WI中,几乎不影响对影像的观察[5-6]。
(1)其采用了较短的ESP,而且第1回波产生的数据居于K空间的中心,因此对边缘增强的伪影并不敏感;(2)使用较短的ETL,因此其模糊伪影的程度不重;(3)流动相关伪影、磁敏感伪影及运动伪影比SE和GRE序列T1WI轻。
增强FSE序列T1WI、GRE序列T2TWI和SWI,在一些疾病的诊断中有其特殊的优势,作用独特,不可替代应用FSE序列和盆腔相控线圈,可以获得高质量、高分辨率的图像,大大提高某些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但近些年梯度性能和涡流补偿技术得到飞速的发展,技术不断提高,使得ESP时间大大缩短,因而FSE序列T1WI的影像质量不断改善,并且可以进一步的加快成像的速度[7-8]。
[参考文献]
[1] Simens AG.Gebrauchsanweisung von magnetom[M].Germany:Simens AG Germany,1996:B2-2.
[2] 张泽宝.医学影像物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31-138.
[3] Hricak H.Radiology of prostate cancer. In:Gooding CA,ed. Diagnostic radiology[M].San Francisco:Univ Calif School Med,1994:241.
[4] 顾海峰,郑玲,李林.磁共振短反转时间的反转恢复技术及其临床应用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1):93-97.
[5] Kim RJ,S hah DJ.How we perform delayed enhancement imagiing[J].Cardiovase Magn Reason,2003,5(3):505-512.
[6] Palosaari K,Ojala R,Blanco-Sequeiros R,et al.Fat suppres-sion gradient-echo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experimental articular cartilage lesions:
comparison between phase-contrast method at 0.23 T and chemical shift selective method at 1.5T [J].JMRI,2003,18(2):225-231.
[7] 杨正汉,冯逢,正霄英.磁共振成像技术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85-195.
[8] 顾海峰,郑玲,李林. 磁共振短反转时间的反转恢复技术及其临床应用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1):9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