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油门控制系统毕业设计

汽车电子油门控制系统毕业设计
汽车电子油门控制系统毕业设计

第1章绪论

1.1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自从1886年1月26日,德国人Banz(奔茨)发明的第一辆三轮汽车问世以来,汽车工业飞速发展。2003年世界汽车保有量6.6亿辆,美国平均达780辆/千人,我国平均16辆/千人。2004年世界汽车年产量6461.6万辆,我国年产量507.1万辆,居世界第四位。随着全国千人汽车保有量的大幅上升,人们对这种交通工具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汽车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的经济产生着直接而又重要的影响。汽车工业的发展己经被认为是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汽车性能的要求在日益提高,除了满足人们的基本使用要求之外,人们对汽车的节能、环保、安全性和舒适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根据目前的发展情况,可以预测,安全性、舒适性、燃油的经济性、少公害将会成为汽车工业今后发展的主要着眼点。

目前,绝大多数汽车在长距离的高速公路行驶时,驾驶员的脚需要始终踏在油门踏板上,就是说,驾驶员的脚必须长时间保持一种几乎固定的、用力的姿势,这样他们的驾驶舒适性就无从谈起。由于长期保持一种姿势,非常容易产生疲劳。而且,在长时间驾驶后,如果突然产生紧急情况,驾驶员的脚可能由于麻木而不听使唤,难以及时完成相应的应急动作。在路面状况发生变化时,需要操纵车辆操作构件采取应急措施,如加速、减速、转向等,从而驾驶员在整个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集中精力。而人类在集中精力干一件事情的时间长短都有个极限,超过了这个极限就可能产生疲劳或有差错发生。从这一点来考虑,驾驶的安全性也不高.再加上驾驶员非职业化、车辆密集化和车辆高速化,则更对车辆的安全性能提出高要求,交通安全问题也随之日益突出。据统计,2006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90,270起,造成41,933人死亡,221,838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7.1亿元。因此,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舒适性势在必行。车辆在雨雪天等特殊气候条件下运行,由于路面的附着系数减小,极大地影响了汽车的制动效能,致使制动距离延长,尤其是在紧急制动时,会发生侧滑,严重时会掉头旋转。如果是在有车辙的雪路上行驶,左右轮分别行驶在雪地上和露出的地面上,产生剧烈旋转的危险性更大。此时若紧急制动,车辆的方向就失去控制;而如果是弯道,车辆则可能沿切线从路边滑出或闯入对面的车道。另外,当车辆在高速行驶时,驾驶员对前面突然出现的障碍物恐怕也难以很快地做出制动的反应,

这也是酿成交通事故的重大隐患之一。因此,开发出实现自动减小节气门开度的电子控制系统,可有效地缩短制动距离,使驾驶员从人车环境的闭环系统中解放出来,保障交通和人身的安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由于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具有投资较大、开发周期长、技术难度大等特点,虽然中国已有一些企业从事技术研发,但还没有形成产业化,所以大量的汽车电子控制模块都依赖进口,利润都被外国厂商赚走了。

因此,本研究适合当今汽车电子工业的发展,研究出一套低成本的能实现自动调节节气门开度的电子油门控制系统,对填补国内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空白,具有+分重大的意义。

1.2电子油门系统

1.2.1电子油门的由来及发展过程

早期的机械式油门,加速踏板与节气门阀片是通过拉线机械连杆连接在一起的,通过踏板直接控制节气门的开度,它不能实现对节气门开度的自动控制,而是严格服从驾驶员意图及其操作,早期的机械式节气门结构比较简单,如图2.1,没有传感器装置.随着电子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为了实现对发动机的综合控制,在机械式油门上加装了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将节气门开度信号传递给发动机控制单元。目前车辆上使用的机械式节气门基本上都装有这种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老式的机械连接节气门已经逐步被淘汰。

图2.1传统油门机构简图

电子油门取消了传统加速踏板与节气门阀片之间的拉线连接,采用电机或执行器驱动节气门。驾驶者的意图通过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传送给发动机或动力系统的电控单元ECU。ECU发出指令给节气门驱动执行器,实现对节气门开度的控制.这种控制方式是间接的,即电子节气门。

汽车从诞生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直使用的是传统的机械式节气门;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日益发展和对汽车性能要求的提高,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第一台电子节气门,应用在德国宝马公司生产的BMW750iL顶级轿车上。从电子节气门的诞生到现在,由于电子节气门控制系统的技术和成本要求都比较高,因此只应用在各大汽车公司生产的高级轿车上,如奔驰、BMW以及德国大众的奥迪系列等等。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严重和环保要求的提高,以及控制技术的日益成熟,电子节气门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各种级别的汽车上,这将是大势所趋。

目前国外各大汽车生产厂商和零部件生产商都在从事电子节气门技术的开发研究,其中德国Bosch公司和美国的珍址公司在该项研究上处于领先地位,其产品已经开始市场化、系列化。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电子节气门可以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强大,现在已经能够实现对车辆的巡航控制、怠速控制、自适应巡航控制等不同工况下发动机的控制要求。作为当代最先进发动机管理系统的代表的BOSCH发动机管理系统和Delphi发动机管理系统,电子节气门装置己成为它们不可或缺的装置。

电子节气门产品最早用于重载卡车、赛车上,后转向轿车。其中在高档轿车中应用较多,如在宝马、奔驰、奥迪、丰田、沃尔沃、凌志等系列轿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在己逐步推广到中档轿车上,像上海大众的波罗、帕萨特就采用了电子节气门,上海通用别克也准备采用电子节气门。值得一提的是,国内第一辆柴油机轿车,一汽–大众捷达柴油车就采用了电子节气门系统,因此可以说电子节气门产品将会有一个非常广泛的市场。

1.2.2 油门类型

电子式节气门按节气门驱动执行器可分为:电液式,线性电磁铁式,真空膜片式,步进电机式,直流电机式。电液式节气门,一般应用在有液压源的车辆中,采用电液式驱动器作为节气门执行器,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驱动力大,耐受环境温度能力强等特点。但由于液压系统存在供油压力波动,油的粘度随油温度而变化,以及控制阀的启闭特性,负载的惯性质量,液压执行机构的摩擦力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系统的响应较之步进电机具有更严重的时滞现象,尤其节气操纵系统是一个弹簧质量系统,无法避免振动等因素带来的干扰.作为节气门执行器,必须保证既要具有精确的位置响

应,又要有满足需要的速度响应,而电液式节气门在这方面存在缺陷,因此在车辆上应用极少。

线性电磁铁式电子节气门采用有进气歧管真空度控制的气动活塞式结构,执行器活塞连杆与油门拉杆相连,活塞连杆对油门拉杆无力作用时,弹簧力使油门关闭。当有输入信号使执行器电磁线圈通电时,压力控制阀芯克服弹簧力下移,执行器汽缸与进气歧管连通.由于进气歧管内为真空,于是执行器汽缸压力迅速下降,执行器活塞带动油门拉杆带动节气门平顺地打开。活塞上的作用力随汽缸中平均压力的变化而变化,而汽缸中的平均压力则通过快速通断压力控制来控制。执行器的输入信号是一脉冲电信号,当输入信号电位为高时,电磁铁通电;当输入信号电位为低时,电磁铁断此汽缸中的平均压力亦即节气门开度与压力控制阀控制信号的占空比成正比。空膜片式电子节气门的真空系统由真空调节器、节气门驱动伺服膜盒、车速控制开头和制动踏板上的真空解除开关等部分组成。根据电控单元的输出信号,经电磁阀调节进入系统的新鲜空气量,从而控制作用于伺服膜盒内的真空度.通过膜片的移动,使节气门的位置产生变化,从而控制节气门开度。

真空膜片式电子节气门主要依赖于机械部件和转动零件,精度和灵活性较差,在车辆上也没有大规模的采用。步进电机式电子节气门通过步进电机直接驱动节气门轴实现节气门开度控制。步进电机是将电脉冲信号转换成角位移或线位移的机电元件,在非超载的情况下,电机的转速、停止的位置只取决于脉冲信号的频率和脉冲数,而不受负载变化的影响,即给电机加一个脉冲信号,电机则转过一个步距角。这一线性关系的存在,加上步进电机只有周期性的误差而无累积误差等特点,使得它在定位控制方面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但步进电机在控制精度、速度变化范围、低速性能方面都不如传统的闭环控制的直流伺服电动机。在精度要求不是特别高的场合步进电机可以发挥其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和成本低的特点。电子节气门对控制精度要求较高,而转速较低,步进电机不适合作为驱动执行器,因此步进电机式电子节气门在车辆上应用也较少。

直流伺服电机具有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的特点,因而广泛用于电子油门的驱动执行器。目前生产的电子油门基本上都采用了直流伺服电机。本设计也是采用的直流伺服电机。

1.2.3 电子油门的优点

与此前相比,电子油门系统可以分析驾驶者的动作及解析其意图,来产生最佳的操控及稳定性,减少冷车时的废气排放。例如,一般情况下,我们要得到最快的加速动作,往往就是直接将油门踩到底,让节气门全开,可是这样的控制方式,对发动机

并非是最有效率的。采用电子节气门的发动机,在接受到驾驶者踩到底这样的指令时,并不会直接将节气门全开,而是根据发动机当时的负荷及转速增加的速度,渐进式地开启节气门,得到最有效率的进气控制,从而使得发动机的加减速更顺畅、更快速、更省油。如果其中一个位置传感器的信号发生错误,ECU会关掉节气门控制伺服电机并且由喷油及点火正时来调整动力。电子节气门控制的优点可以概括为1.节气门的精确控制。在普通节气门体上,节气门的开度由加速踏板的踏下量来控制,ETCS根据发动机ECU对应于驾驶状况来计算出最佳的节气门开度,并利用节气门控制电机来控制节气门的开度。

2.汽车整个控制系统结构简化。ETCS可同时控制怠速控制系统、巡航控制系统和车辆稳定控制系统,使车辆结构大大简化。

3.具有更高的可靠性.ETCS为确保车辆行驶的可靠性,节气门平衡位置处于一个微小开度,当ETCS出现异常或不能工作时,发动机仍可运行。有的ETCS则提供了一个双重操纵系统,在此情况下系统可被切断,仍由加速踏板缓慢操纵汽车行驶。1.2.4节气门特性

早期节气门是为了调节汽油机的充气量,在化油器腔体上设置的节流装置,通过杠杆、钢丝拉线与油门踏板相连。因其常见为蝶形阀门,故称节气门。从化油器到电喷系统,节气门的作用没有改变,其工作描述如下:

当节气门处于关闭状态时,进气腔道不通,发动机不进气,也不工作。随着节气门逐渐开大,进气通道面积增大,空气进入气缸的进气量逐渐增大。当节气门开启到垂直位置时,通道面积达到最大。可见,发动机的进气量,随着节气门开度的变化而得到调节,对汽油机而言,就调节了汽油机的输出功率(汽油机的进气量也与其转速有关,转速越高进气量越大)。在节气门开启的过程中,通道面积和节气门开启的角度之间为非线性关系,如图1.2所示

Fb

θ

图1.2 节气门流量特性

可以看出,如果我们对节气门开启角度采用线性控制,则当节气门开启角度达到一定大进气量时,再增大节气门开启角度,汽油机发出的功率将不再明显增大,只有当混合气被加浓时,汽油机功率才增大,如此则降低了燃油经济性。可见,对节气门必须采取非线性控制,而机械式控制是难以达到这个目的的。

试验证明,在节气门接近全开时,混合气流量越大,吸入的空气流脉动振动的振幅及气流反喷的现象也越大,因而会引起空气流量的减少,使用化油器的发动机的混合气变浓。节气门部分开启时,由于蝶形阀的阻抗特性,混合气有较大的偏流现象,这将造成多缸汽油机各缸混合气分配不均,工作程度不同,这是化油器供油系统被取代的一个重要原因。

与传统的油门系统相比,电子油门系统可以分析驾驶员的动作及解析其意图,来产生最佳的操控及稳定性,减少冷车使得废气排放。例如,一般情况下,我们要得到最快的加速动作,往往就是直接将油门踩到底,让节气门全开,可是这样的控制方式,对发动机并非是最有效的。采用电子节气门的发动机,在接收到驾驶员踩到底这样的指令时,并不会直接将节气门全开,而是根据发动机当时的负荷及转速增加的速度,渐进式地开启节气门,得到最有效率的进气控制,从而使发动机的加速更加顺畅、更省油。电子油门控制的优点有:

(1)没有机械磨损,便于驾驶员操作。

(2)节气门的开度可以得到精确控制。

(3)汽车的整个控制系统的结构较为简单。

(4)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1.3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1国外油门系统发展现状

电子节气门在国外发展较早,已有加多年的历史,产品已大规模投入市场电子节气门作为发动机进气控制系统的下一代产品,国外的研究试验得到发展,并日趋成熟。电子节气门在控制策略上由先前的线性控制到现在的非线性控制;驱动由步进电机到直流电机;从先前单一提高驾驶性能到现在为提高发动机的经济性、排放性及乘驾舒适性等多项综合性能,集成了多种控制功能,采用冗余设计(配备功能相同的元件并相互检测,防止信号及功能失误而产生故障)和系统故障检测与失效保护等。

Delphi开发出第二代ETC控制系统,主要用于大排量汽车上。与第一代系统不同,第二代ETC的处理器集成于发动机ECU中,并采用一个单独的微处理器监测ETC主要输入信号及主ECU是否正常工作。第二代电子节气门集成了几项独特的驾驶性能,如改变车辆对加速踏板响应的灵敏度:驾驶模式选择(正常模式、动力模式、雪地模式);

对海拔高度补偿,发动机最高转速及车速控制等。

Bosch推出了新的发动机管理系统ME-Motronic 7.1,实现了基于转矩控制的控制策略。该系统集成了电子节气门控制系统,发动机ECU接收各个传感器采集到的信号,同时接收加速踏板模块的输入信号,经过微处理器计算后输出控制信号驱动电子节气门。系统中有专用的检测模块对电子节气门进行检测和故障诊断,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

1.3.2国内油门系统发展现状

国内近年来在捷达、宝来、波罗等轿车上广泛采用了引进的电子油门。但对于引进的电子油门只是处于使用阶段,对其核心技术知之甚少。国内的电子节气门控制系统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国外,只有关于电子油门的结构探讨、实现功能等综述性报道。目前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几家单位进行过控制系统设计方面的研究。

相对而言,国内企业中还没有能够进行产品生产的能力,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也尚属起步阶段,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对这项先进技术的深入研究将是必然的趋势。发展我国的汽车电子技术,既要借鉴国外的先进成果,同时我们也要根据国情,自主研究、开发具有创新意识和核心技术的产品。四川红光汽车机电有限公司及其他的一些厂商正在这方面进行初步的研究与试验,他们具有节气门体机械结构开发设计和加工的经验,而我们则可以做控制方面的工作,以便从多方面验证新产品的性能。

第2章 电子油门的结构原理和控制算法

2.1电子油门的结构原理

油门踏板位置改变,油门踏板位置传感器产生相应的电压信号输入节气门控制单元,控制单元经过数据总线和整车控制单元进行通讯,获取其它工况信息以及各种传感器信号如车速、车距、节气门位置等,由此计算出整车是否满足控制函数,通过对节气门转角进行补偿,得到节气门的最佳开度,并把相应的电压信号发送到驱动电路模块,驱动控制电机使节气门达到最佳的开度位置。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则把节气门的开度信号反馈给节气门控制单元,形成闭环的位置控制。基本原理[4]如图2.1所示:

图2.1 油门的基本原理

2.2电子油门的PID 控制算法

2.2.1 PID 控制器基本算法

在工业自动控制的发展历程中,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出现了按偏差的比例(proportional)、积分(integral)、微分(differential)组合对反馈闭环系统进行控制的方式。由于PID 控制器具有结构简单,参数易于调整,算法较灵活,实时性好,不依赖精确的数学模型等优点,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里也采用了它来对电子节气门进行了控制尝试。

PID 控制器的控制规律[2]为:

?++=10)()(1)(dt

t de T t e Tt t e K U d p (2.1)

其图示为图2.2。其中:p K 为比例系数,Tt 为积分时间常数,d T 为微分时间常数。u 为控制器输出信号,)(t e 为偏差信号。

(1)p K 直接决定控制作用的强弱,加大p K 可以减少系统的稳态误差,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但过大会使动态品质变坏,引起被控制量振荡甚至导致闭环系统不稳定。

(2)在比例调节的基础上加上积分控制可以消除系统的稳态误差,因为只要存在偏差,它的积分所产生的控制量总是用来消除稳态误差的,直到积分的值为零,控制作用才停止。但它将使系统的动态过程变慢,而且过强的积分作用会使系统的超调量增大,从而使系统稳定性变坏。

(3)微分的控制作用跟偏差的变化速度有关。微分控制能够预测偏差,产生超前的校正作用,它有助于减少超调,克服振荡,使系统趋于稳定,并能加快系统的动作度,减小调整时间,从而改善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其不足之处是放大了噪声信号。

图2.2 PID 控制简化示意图

u(t)为控制信号,r(t)为控制量,c(t)为反馈量

2.2.2数字PID 控制器设计

为便于计算机控制的实现,必须将模拟PID 算式离散化。取T 为采样周期,设k 为采样序号,k=0,1,2···,j,···k,用一阶差分代替微分,累加代替积分,将模拟PID 调节器的输出算式离散化为差分方程,因采样周期T 相对于信号变化周期是很小的,可令:)()(k u t u ≈,)()(k e t e ≈,

?∑=≈t K

j j e T dt t e 00)()(,[]T k e t e dt t de /)1()(/)(--≈ (2.2)

于是,有:

[]?????

???????--++=∑=T k e k e T T j e T k e K k u D k j p )1()()()()(10 (2.3) 即 []∑=--++=k

j D t p k e k e K j e K t e K k u 0)1()()()()( (2.4)

采用应用广泛的增量式PID 算式。

将式(2.4)稍作演化:

[]∑-=---++-=-1

0)2()1()()1()1(k j D t p k e k e K j e K k e K k u (2.5)

将式(2.4)、式(2.5)相减并整理,可得增量形式:

△)1()()(--=k u k u k u

[][])2()1(2)()()1()(-+--++--=k e k e k e K k e K k e k e K D t p (2.6)

或写为:

△)1()1()()1()(21-+--+-=k e a k e a k e a k u k u o

其中:)//1(10T T T T K a D p ++=

)/21(1T T K a D p +=

T T K a D p /2=

设预期节气门位置角度为d θ,实际节气门位置角度为θ,则有偏差信号: )()()(k k k e d θθ-=,于是可得控制信号:)(k u ,

[][][])2()2()1()1()()()1()(210---+-----+-=k k e a k k e a k k a k u k u d d d θθθθθθ

2.3本章小结

对节气门结构和原理有了进一步理解,对节气门进行准确控制的PID 控制算法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一些公式的含义还需要进一步的透彻理解。

汽车电子专业毕业论文题目精选

汽车电子专业毕业论文题目精选 电子技术在汽车上广泛应用,尤其是微型计算机在汽车上的应用,汽车新产品走在了机电一体化的前列。用于减少燃油消耗和有害排放,用于改善行驶性能,用于提高安全性和舒适性。因些汽车电器和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电器设备的日益复杂化,对汽车电工维修技术水平的要求将越来越高。以下是我们整理的汽车电子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希望能帮助到你论文的选题。 汽车电子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一: 1、汽车电子稳定性系统质心侧偏角估计与控制策略研究 2、轻型汽车电子机械制动及稳定性控制系统研究 3、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创新体系构建研究 4、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分析与投资价值研究 5、基于模型驱动的汽车电子软件开发方法研究 6、基于模型的汽车电子软件综合方法研究 7、我国汽车电子产业投资价值研究 8、双轴汽车电子稳定性协调控制系统研究 9、电动汽车电子差速控制系统研究 10、轮毂电机电动汽车电子差速控制研究 11、汽车电子节气门滑模控制及实验平台的研究 12、汽车电子驻车制动系统通信策略研究

13、基于单片机STM32的汽车电子防盗报警系统设计 14、基于CDIO的T大学汽车电子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项目研究 15、GL集团汽车电子零部件产品发展战略研究 16、基于汽车电子标识的物流信息平台构建研究 17、融合辅助转向功能的电动轮汽车电子差速控制研究 18、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执行机构的设计研究 19、汽车电子稳定性程序(ESP)控制方法及联合仿真研究 20、汽车电子转向系统转向执行电机的控制研究 21、基于FPGA/SOPC技术的汽车电子机械制动控制系统研究 22、基于CAN总线的汽车电子集中驱动单元设计 23、基于CAN/LIN总线的汽车电子网络化研究和应用 24、参照AUTOSAR标准的汽车电子通信与应用 25、面向汽车电子嵌入式领域的运行时环境中间件-SmartRTE 26、汽车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的研究 27、轮毂式电动汽车电子差速系统的研究 28、轻型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控制策略与算法研究 29、轻型汽车电子机械制动执行器及硬件在环试验台研究 30、汽车电子仪表系统研究与开发 31、汽车电子仪表虚拟测试系统的研发 32、轻型汽车电子稳定性程序和半主动悬架综合控制研究 33、汽车电子零部件组装过程人因质量事故中的行为形成因子的

汽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08汽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设计时间:2010年10月25日-2011年5月25日 指导教师: 电话: E—mail: 一、目的 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论文是完成教学计划达到专科生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计划中综合性最强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这项实践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工作作风,提高学生的实际各项能力,提高毕业生全面素质。 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论文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1、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书面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4、协作配合工作的能力. 二、对毕业学生的要求 1、学生在此期间应定期与指导教师联系,汇报设计进展情况; 2、及时将疑难问题请教指导教师; 3、严禁抄袭,否则毕业设计无成绩; 4、按要求在5月30日前上交论文给指导教师,过期不予答辩; 5、未按要求完成论文的学生不能毕业; 6、要求计算说明书计算准确、文字通顺、书写工整; 7、要求图纸、图面布置合理、正确清晰、符合制图标准及有关规定。 三、相关说明 1、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2、论文书写规范、文字通顺、图表清晰、测试数据完整、结论明确,论文后附参考文献名; 3、字数一般不少于4000字; 4、论文正文字体为小四号,用A4纸打印,装订成册。

五、成绩评定办法 参见毕业综合实践(毕业论文)成绩评定办法执行。 六、毕业论文的参考课题 可以结合本身工作性质,在提前告知指导教师并得到认可后,可自选题目。也可从以下(一)或(二)课题中任选一个课题: (一)毕业设计及论文的自选参考课题如下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方向和标题参考 一、某种车型某个系统(或总成)的结构特点和检修分析,如: 1、帕萨特B5轿车防抱死系统及其检修 2、汽车排放污染的控制技术 3、浅谈捷达轿车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汽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漯河食品职业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2017 届) 设计(论文)题目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维护 系部汽车工程系 班级14汽修2 学生姓名张三 指导教师李参 二0一七年三月十五日 摘要 一台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维修率一直居高不下,往往会引起发动机其他构件损坏,特别是随着车辆行驶里程的增加,冷却系统的工作效率逐渐下降,对发动机的整体工作能力产生较大影响,对维护发动机常温下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论述了冷却系统的作用、组成、主要构造、工作原理、日常维护、故障的检测步骤和排除方法,同时论述了冷却系统系统化、模块化设计方法,以及冷却系统的智能控制。 关键词:冷却系统,冷却系统维护,温度设定点,冷却系统智能控制 目录 1 引言 (1) 2 冷却系的概述 (1) 3 风冷却系 (1) 4 水冷却系统的组成及维护 (2)

4.1 冷却介质 (3) 4.2 水泵 (4) 4.3 节温器 (4) 4.4 风扇 (4) 4.5 散热器 (5) 4.6 汽缸水套及其他密封装置 (5) 4.7 冷却系统智能控制 (5) 4.7.1 系统组成 (5) 4.7.2 单片机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6) 4.7.3 单片机系统控制过程 (6) 5 冷却系统的检修 (7) 6 温度设定点 (7) 6.1 提高温度设定点 (8) 6.2 降低温度设定点 (8) 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谢辞 (11)

1 引言 一台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维修率一直居高不下,往往会引起发动机其他构件损坏,特别是随着车辆行驶里程的增加,冷却系统的工作效率逐渐下降,对发动机的整体工作能力产生较大影响,冷却系统的重要性在于维护发动机常温下工作,尤如人体的皮肤汗腺,如果有一天,人体的汗腺不能正常工作,那么身体内的热量将无法散去,轻则产生中暑,重则休克。 2 冷却系的概述 冷却系的主要功用是把受热零件吸收的部分热量及时散发出去,保证发动机在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 冷却系按照冷却介质不同可以分为风冷和水冷,如果把发动机中高温零件的热量直接散入大气而进行冷却的装置称为风冷系。而把这些热量先传给冷却水,然后再散入大气而进行冷却的装置称为水冷系。由于水冷系冷却均匀,效果好,而且发动机运转噪音小,目前汽车发动机上广泛采用的是水冷系。 不论采何种方式冷却,正常的冷却系统必须确保引擎在各样行驶环境都不致过热。 3 风冷却系 风冷却系是利用高速空气流直接吹过气缸盖和气缸体的外表面,把从气缸内部传出的热量散发到大气中去,以保证发动机在最有利的温度范围内工作。 发动机气缸和气缸盖采用传热较好的铝合金铸成,为了增大散热面积各缸一般都分开制造,在气缸和气缸盖表面分布许多均匀排列的散热片,以增大散热面积,利用车辆行驶时的高速空气流,把热量吹散到大气中去。 由于汽车发动机功率较大,需要冷却的热量较多,多采用功率、流量较大的轴流式风扇以加强发动机的冷却。为了有效地利用空气流和保证各缸冷却均匀,在发动机上装有导流罩和分流板和气缸导流罩。 虽然风冷却系与水冷却系比较,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故障少,无需特殊保养等优点,但是由于材料质量要求高,冷却不够均匀,工作噪音大等缺点,目前在汽车上很少使用。

汽车电子稳定系统(ESP)

汽车电子稳定系统(ESP)( 汽车电子稳定系统或动态偏航稳定控制系统(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ESP)是防抱死制动系统ABS、驱动防滑控制系统ASR、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牵引力控制系统TCS 和主动车身横摆控制系统AYC(Active Yaw Control)等基本功能的组合,是一种汽车新型主动安全系统。该系统是德国博世公司(B0SCH)和梅塞德斯-奔驰(MERCEDES-BENZ)公司联合开发的汽车底盘电子控制系统。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因外界干扰,比如行人、车辆或环境等突然变化,驾驶员采取一些紧急避让措施,使汽车进入不稳定行驶状态,即出现偏离预定行驶路线或翻转趋势等危险状态。装置ESP的汽车能在极短的几毫秒时间内,识别并判定出这种汽车不稳定的行驶趋势,通过智能化的电子控制方案,让汽车的驱动传动系统和制动系统产生准确响应,及时恰当地消除汽车这些不稳定的行驶趋势,使汽车保持行驶路线和预防翻滚,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ESP系统是汽车主动安全措施的巨大突破,它通过控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来实现安全行车,使汽车在极其恶劣的行车环境中确保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汽车电子稳定系统的组成 ESP在ABS和ASR各种传感器的基础上,增加了汽车转向行驶时横摆率传感器、车身翻转角速度传感器、侧加速度传感器、制动总泵中的液压力传感器和转向盘转角传感器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车身翻转角速度传感器,这种车用传感器是航天飞机和空间飞行器上使用的旋转角速度传感器的类似产品。车身翻转角速度传感器就像一个罗盘,适时地监控汽车行驶的准确姿态,监控汽车每个可能的翻转运动角速度。其他传感器则分别监控汽车的行驶速度和各车轮的速度差,监控转向盘的转动角度和汽车的水平侧向加速度,当制动发生时则监控制动力的大小和各车轮制动力的分配情况。 ESP系统包括车距控制、防驾驶员困倦、限速识别、并线警告、停车入位、夜视仪,周围环境识别、综合稳定控制和制动助力(BAS)9项控制功能。通过综合应用9种智能主动安全技术,ESP可将驾驶员对车辆失去控制的危险性降低80%左右。 ESP智能化随车微机控制系统,通过各种传感器,随时监测车辆的行驶状态和驾驶员的驾驶意图,及时向执行机构发出各种指令,以确保汽车在制动、加速、转向等状况下的行驶稳定性。

ESC(ESC、VSC)电子稳定控制系统

ESP(ESC、VSC)电子稳定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ESP在极限工况下工作示意图 ESP的英文全称是ElectronicStabilityProgram,中文意思是“电子稳定控制系统”。也可称作ESC或VSC。ESP主要是在紧急情况下对车辆的行驶状态进行主动干预,它整合了ABS和TCS的功能,并且增加横摆扭矩控制――防侧滑功能,可以防止车辆在高速行驶转弯或制动过程中失控。 如图1左侧所视,车辆前轮侧滑,车辆出现转向不足。此时,VSC系统通过制动器对内后轮施加一定的制动力,由此产生一个逆时针的力矩,改进车辆转向能力。 如图1右侧所视,车辆后轮侧滑,出现车辆甩尾和过度现象。此时,VSC系统通过制动器对外前轮施加一定的制动力,由此产生一个顺时针的力矩,保证车辆的稳定性。 ESP系统主要在大侧向加速度、大侧偏角的极限工况下工作。它利用控制左右两侧车轮制动力或驱动力之差产生的横摆力矩来防止出现难以控制的侧滑现象,保证车辆的路径跟踪能力,提高了车辆在高速行使时的安全性。 研究估计ESP降低了30%-50%的轿车单车致命事故和50%-70%的SUV单车致命事故。 技术应用情况:

2008年全球的VSC装配率达到33%当今在欧洲和美国,每两辆新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就有一辆装配了ESP。美国和欧洲的立法者最近都做出决定,要求强制装配ESP。2011年9月起,美国所有4.5吨以下车辆都必须装配ESP。2014年11月起,欧洲所有乘用车和轻、中、重型车辆都要求装配ESP。 在2008年,我国只有约11%的新车装配了ESP。随着今年国内车市新车型的不断推出,目前我国20万元以上新车配备ESP的比率大幅提高,像别克新君越、新天籁、雅阁八代等都装配了ESP。相信随着我国车市的进一步发展,电子稳定控制系统一定会如同当今的ABS一样,成为我国汽车的一个标准安全配置。

汽车专业毕业设计外文翻译

On the vehicle sideslip angle estimation through neural networks: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 Melzi,E. Sabbioni 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 25 (2011):14~28 电脑估计车辆侧滑角的数值和实验结果 S.梅尔兹,E.赛博毕宁 机械系统和信号处理2011年第25期:14~28

摘要 将稳定控制系统应用于差动制动内/外轮胎是现在对客车车辆的标准(电子稳定系统ESP、直接偏航力矩控制DYC)。这些系统假设将两个偏航率(通常是衡量板)和侧滑角作为控制变量。不幸的是后者的具体数值只有通过非常昂贵却不适合用于普通车辆的设备才可以实现直接被测量,因此只能估计其数值。几个州的观察家最终将适应参数的参考车辆模型作为开发的目的。然而侧滑角的估计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为了避免有关参考模型参数识别/适应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分层神经网络方法估算侧滑角。横向加速度、偏航角速率、速度和引导角,都可以作为普通传感器的输入值。人脑中的神经网络的设计和定义的策略构成训练集通过数值模拟与七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的车辆模型都已经获得了。在各种路面上神经网络性能和稳定已经通过处理实验数据获得和相应的车辆和提到几个处理演习(一步引导、电源、双车道变化等)得以证实。结果通常显示估计和测量的侧滑角之间有良好的一致性。 1 介绍 稳定控制系统可以防止车辆的旋转和漂移。实际上,在轮胎和道路之间的物理极限的附着力下驾驶汽车是一个极其困难的任务。通常大部分司机不能处理这种情况和失去控制的车辆。最近,为了提高车辆安全,稳定控制系统(ESP[1,2]; DYC[3,4])介绍了通过将差动制动/驱动扭矩应用到内/外轮胎来试图控制偏航力矩的方法。 横摆力矩控制系统(DYC)是基于偏航角速率反馈进行控制的。在这种情况下,控制系统使车辆处于由司机转向输入和车辆速度控制的期望的偏航率[3,4]。然而为了确保稳定,防止特别是在低摩擦路面上的车辆侧滑角变得太大是必要的[1,2]。事实上由于非线性回旋力和轮胎滑移角之间的关系,转向角的变化几乎不改变偏航力矩。因此两个偏航率和侧滑角的实现需要一个有效的稳定控制系统[1,2]。不幸的是,能直接测量的侧滑角只能用特殊设备(光学传感器或GPS惯性传感器的组合),现在这种设备非常昂贵,不适合在普通汽车上实现。因此, 必须在实时测量的基础上进行侧滑角估计,具体是测量横向/纵向加速度、角速度、引导角度和车轮角速度来估计车辆速度。 在主要是基于状态观测器/卡尔曼滤波器(5、6)的文学资料里, 提出了几个侧滑角估计策略。因为国家观察员都基于一个参考车辆模型,他们只有准确已知模型参数的情况下,才可以提供一个令人满意的估计。根据这种观点,轮胎特性尤其关键取决于附着条件、温度、磨损等特点。 轮胎转弯刚度的提出就是为了克服这些困难,适应观察员能够提供一个同步估计的侧滑角和附着条件[7,8]。这种方法的弊端是一个更复杂的布局的估计量导致需要很高的计算工作量。 另一种方法可由代表神经网络由于其承受能力模型非线性系统,这样不需要一个参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开发现状及趋势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开发现状及趋势 丁志盛叶挺宁 摘要:介绍了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相关技术背景、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EECS,ECU汽车发动机电喷 一、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概述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Engine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简称EECS)通过电子控制手段对发动机点火、喷油、空气与燃油的比率、排放废气等进行优化控制,使发动机工作在最佳工况,达到提高性能、安全、节能、降低废气排放的目的。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主要包括: - 燃油喷射控制; - 点火系统控制; - 怠速控制; - 尾气排放控制; - 进气控制; - 增压控制; - 失效保护; - 后备系统; - 诊断系统等功能。 另外,随着网络、集成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作为汽车控制主要单元的EMS系统通过 CAN(Controllers Area Network)总线与其他控制系统,例如:安全系统(如ABS、牵引力电子稳定装置ESP (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底盘系统(如主动悬挂ABC(Active Body Control))、巡航控制系统(Speed Control System或Cruse Control System)以及空调、防盗、音响等系统实现网络互联,实现信息共享并实施集成优化统一控制。在不久的将来,车载通讯平台将利用现有无线通讯网络为汽车驾驶提供更广泛的咨询、娱乐等增值服务(如GPS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开发主要涉及以下技术容: - 传感器 主要包括空气流量传感器、空气温度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冷却液温度传感器、转速传感

汽车电子稳定系统

汽车电子稳定系统(ESP) 汽车电子稳定系统或动态偏航稳定控制系统(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ESP)是防抱死制动系统ABS、驱动防滑控制系统ASR、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牵引力控制系统TCS和主动车身横摆控制系统AYC(Active Yaw Control)等基本功能的组合,是一种汽车新型主动安全系统。该系统是德国博世公司(B0SCH)和梅塞德斯-奔驰(MERCEDES-BENZ)公司联合开发的汽车底盘电子控制系统。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因外界干扰,比如行人、车辆或环境等突然变化,驾驶员采取一些紧急避让措施,使汽车进入不稳定行驶状态,即出现偏离预定行驶路线或翻转趋势等危险状态。装置ESP的汽车能在极短的几毫秒时间内,识别并判定出这种汽车不稳定的行驶趋势,通过智能化的电子控制方案,让汽车的驱动传动系统和制动系统产生准确响应,及时恰当地消除汽车这些不稳定的行驶趋势,使汽车保持行驶路线和预防翻滚,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ESP系统是汽车主动安全措施的巨大突破,它通过控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来实现安全行车,使汽车在极其恶劣的行车环境中确保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汽车电子稳定系统的组成 ESP在ABS和ASR各种传感器的基础上,增加了汽车转向行驶时横摆率传感器、车身翻转角速度传感器、侧加速度传感器、制动总泵中的液压力传感器和转向盘转角传感器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车身翻转角速度传感器,这种车用传感器是航天飞机和空间飞行器上使用的旋转角速度传感器的类似产品。车身翻转角速度传感器就像一个罗盘,适时地监控汽车行驶的准确姿态,监控汽车每个可能的翻转运动角速度。其他传感器则分别监控汽车的行驶速度和各车轮的速度差,监控转向盘的转动角度和汽车的水平侧向加速度,当制动发生时则监控制动力的大小和各车轮制动力的分配情况。 ESP系统包括车距控制、防驾驶员困倦、限速识别、并线警告、停车入位、夜视仪,周围环境识别、综合稳定控制和制动助力(BAS)9项控制功能。通过综合应用9种智能主动安全技术,ESP可将驾驶员对车辆失去控制的危险性降低80%左右。 ESP智能化随车微机控制系统,通过各种传感器,随时监测车辆的行驶状态和驾驶员的驾驶意图,及时向执行机构发出各种指令,以确保汽车在制动、加速、转向等状况下的行驶稳定性。 图1是汽车电子稳定系统ESP的各种传感器及电子稳定系统ECU在轿车上的安装,其ECU 中配置了两台56kB内存的微机。ESP系统利用这两台微机和各种传感器信号不间断地监控车内电子模块、系统的工作状态和汽车的行驶姿势,比如,速度传感器每相隔20ms就会自检一次。ESP系统还通过车内电子模块之间的信号交流通信网络,充分利用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制动助力系统BAS和驱动防滑控制系统ASR等的先进功能。紧急情况下,如紧张的驾驶员对制动力施加不够,制动助力系统BAS将自动增大制动力。在ESP系统出现故障不能正常工作时,ABS和ASR系统能照样工作,以保证汽车正常行驶和制动。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设计(论文)(1)汇编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汽车润滑系统的常见故障及排除 指导教师:郭斌峰职称:老师 学生姓名:赵鑫学号:1302020157 专业:汽车运用技术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答辩日期:2016年6月01日 2016年6月01日

摘要 发动机的润滑是由润滑系来实现的。润滑系的基本任务就是将润滑油不断地供给各零件的摩擦表面使其润滑,减少零件的摩擦和磨损。润滑系虽然不参加发动机能量转换,却能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使其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作为汽车业维修人员,我们应该知道润滑系的组成和功用,并应对润滑系的常见故障现象、故障部位、故障的检测、诊断和排除有一定的认识,明确其检测和诊断的基本思路。本设计讲述了发动机润滑系的组成与功用,润滑方式,机油的使用性能,润滑系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以及普桑的维修案例。随着汽车科技的发展,汽车的结构越来越复杂。我们只有掌握更多的知识和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运用检测仪器快速准确地查找汽车的故障原因,并把故障排除。 关键词:润滑系,功用,故障排除,维护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1 润滑系的概述 (1) 1.2 发动机润滑方式 (1) 1.3 发动机润滑系的油路 (2) 1.4发动机润滑系的组成 (3) 1.5 润滑系的主要部件 (3) 1.5.1 机油泵 (3) 1.5.2 安全阀 (5) 1.5.3 机油滤清器 (5) 1.5.4 机油散热器 (6) 1.5 .5曲轴箱通风 (6) 第二章润滑剂 (7) 2.1润滑剂的分类和作用 (8) 2.2润滑油的使用特性及机油添加剂的性能 (8) 2.2.1机油的使用特性 (8) 2.2.2 机油添加剂的作用 (8) 2.3机油的更换及注意事项 (9) 第三章润滑系常见故障的诊断 (9) 3.1机油压力过低 (9) 3.2机油压力过高 (10) 3.3机油消耗过多 (11) 第四章普桑润滑系故障维修实例 (13) 4.1 机油报警灯闪亮,报警器响 (13) 4.2机油警报器响个不停 (13)

汽车电子介绍及控制系统

汽车电子介绍及控制系统 汽车电子是车体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和车载汽车电子控 制装置的总称。 车体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包括发动机控制系统、底盘控制系统和车身电子控制系统(车身电子ECU)。车体汽车电子控制装置有如赤裸裸的、不穿戴任何衣物饰物的人体;车载汽车电子包括汽车信息系统、汽车导航系统和汽车娱乐系统。车载汽车电子控制装置有如人身的衣物、饰物。汽车电子分类随着汽车电子技术朝着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模块化的方向发展,上述分类可能会有交叉与融合。汽车电子地位: 汽车电子化被认为是汽车技术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革命,汽车电子化的程度被看作是衡量现代汽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用来开发新车型,改进汽车性能最重要的技术措施。汽车制造商认为增加汽车电子设备的数量、促进汽车电子化是夺取未来汽车市场的重要的有效手段。 据统计,从1989年至2000年,平均每辆车上电子装置在整个汽车制造成本中所占的比例由16%增至23%以上。一些豪华轿车上,使用单片微型计算机的数量已经达到48个,电子产品占到整车成本的50%以上,目前电子技术的应用几乎已经深入到汽车所有的系统。汽车电子类别: 按照对汽车行驶性能作用的影响划分,可以把汽车电子产品

归纳为两类:一类是汽车电子控制装置,汽车电子控制装置要和车上机械系统进行配合使用,即所谓“机电结合”的汽车电子装置;它们包括发动机、底盘、车身电子控制。例如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制动防抱死控制、防滑控制、牵引力控制、电子控制悬架、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电子动力转向等,另一类是车载汽车电子装置,车载汽车电子装置是在汽车环境下能够独立使用的电子装置,它和汽车本身的性能并无直接关系。它们包括汽车信息系统(行车电脑)、导航系统、汽车音响及电视娱乐系统、车载通信系统、上网设备等。目前电子技术发展的方向向集中综合控制发展:将发动机管理系统和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集成为动力传动系统的综合控制(PCM);将制动防抱死控制系统(ABS)、牵引力控制系统(TCS)和驱动防滑控制系统(ASR)综合在一起进行制动控制;通过中央底盘控制器,将制动、悬架、转向、动力传动等控制系统通过总线进行连接。控制器通过复杂的控制运算,对各子系统进行协调,将车辆行驶性能控制到最佳水平,形成一体化底盘控制系统(UCC)。由于汽车上的电子电器装置数量的急剧增多,为了减少连接导线的数量和重量,网络、总线技术在此期间有了很大的发展。总线技术是将各种汽车电子装置连接成为一个网络,通过数据总线发送和接收信息。电子装置除了独立完成各自的控制功能外,还可以为其它控制装置提供数据服务。由于使用了网络化的设计,简

汽车专业毕业论文资料

石家庄科技信息职业学院顶岗实习岗位技术工作论文 汽车转向器的故障分析 学号:131208038 姓名: 李鹤 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年级:13 级 企业指导老师:王振华 校内指导老师:乔晓英

转向系是汽车行驶的指南针,它的好坏关系着汽车能否安全行驶。本文首先讲述了汽车动力转向系的整体结构;具体介绍了它的功用;分类和工作原理。然后具体对轿车动力转向系统常见的几种故障:一转向沉重,二转向时有噪声, 三方向盘自由行程过大,四左右转向时轻重不一,五转向时转向盘强烈抖动,六汽车直线行驶时,转向盘发飘或跑偏。最后讲述了轿车动力转向系中转向盘的自由行程,转向储液罐的液面高度,液压泵的泵送压力,液压系统的密封性, 转向柱的检查方法以及通过轿车动力转向系的故障现象进行了诊断分析和检修。对使用和维护汽车有着很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轿车,转向器,故障分析,检查维修

引言 (4) 1汽车转向系统的简介 (5) 1.1汽车动力转向系的组成 (5) 1.2汽车动力转向系的工作原理 (6) 2轿车动力转向系故障诊断分析 (9) 2.1转向沉重 (9) 2.2 转向时有噪声 (10) 2.3方向盘自由行程过大 (10) 2.4左右转向时轻重不一 (11) 2.5转向时转向盘强烈抖动 (11) 2.6汽车直线行驶时,转向盘发飘或跑偏 (12) 3轿车动力转向系的检查与维修 (12) 3.1转向盘的自由行程的检查 (12) 3.2转向储液罐的液面高度的检查 (13) 3.3液压泵的泵送压力的检查 (13) 3.4液压系统的密封性的检查 (13) 3.5转向柱的检修 (13) 4 汽车故障事例分析 (14) 4.1故障事例一 (14) 4.2故障事例二 (15) 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汽车电子稳定程序系统

浅谈汽车电子稳定程序 前言 随着汽车行驶速度的提高,道路行车密度的增大,汽车行驶安全性已经受到了高度关注。汽车的行驶安全性能要求不断提高,汽车安全系统已经成为汽车研究发展的重要部分。 汽车安全性包括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两大类。汽车主动 安全是指事故发生前的安全,即实现事故预防和事故回避,防止 事故发生。主动安全性是指通过事先预防,避免或减少事故发生 的能力。被动安全性是指汽车在发生意外事故时对乘员进行有效 保护的能力。汽车的主动安全性因其防患于未然,所以越来越受 到汽车厂商和消费者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也被应用到汽 车主动安全装置上。主动安全性的好坏决定了汽车产生事故发生概率的多少,而被动安全性的好坏主要决定了事故后车内成员的受伤严重程度。 目前广泛运用的汽车主动安全性系统主要有防抱死制动系统(ABS)、驱动防滑系统〔ASR〕、牵引力控制系统 (TCS)、汽车电子稳定程序系统(ESP),汽车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 紧急刹车辅助系统 (EBA)、汽车自适应巡航速度控制系统(ACC)等,保证汽车在危险状况下行驶的安全性。上述这些系统具有智能化的控制作用,根据车辆的行驶状况,自动地完成对汽车制动性能、转向辅助等的控制,无需人的主动性操作,可见汽车安全系统已经向智能型方向发展。

摘要 本文探讨了ESP系统的原理、发展和现状。简要讨论汽车 ESP 系统的结构及关键技术。介绍新奥迪 A4轿车 ESP系统的组成、电控系统、液压单元及工作过程。 关键词:电子稳定程序,主动安全性,操纵稳定性,模糊控制传感器液压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单元 ESP系统实际是一种牵引力控制系统,与其他牵引力控制系统比较,ESP不但控制驱动轮,而且可控制从动轮。如后轮驱动汽车常出现的转向过多情况,此时后轮失控而甩尾,ESP便会刹慢外侧的前轮来稳定车子;在转向过少时,为了校正循迹方向,ESP则会刹慢内后轮,从而校正行驶方向。 ESP系统是汽车上一个重要的系统,通常是支持ABS及ASR 的功能。它通过对从各传感器传来的车辆行驶状态信息进行分析,然后向ABS、ASR发出纠偏指令,来帮助车辆维持动态平衡。ESP可以使车辆在各种状况下保持最佳的稳定性,在转向过度或转向不足的情形下效果更加明显。ESP一般需要安装转向传感器、车轮传感器、侧滑传感器、横向加速度传感器等。 ESP系统包含ABS(防抱死刹车系统)及ASR(驱动防滑转系统),是这两种系统功能上的延伸。因此,ESP称得上是当前汽车

车载逆变器设计毕业设计

摘要 车载逆变器就是一种能把汽车上12V直流电转化为220V/50Hz 交流电的电子装置,是常用的车用电子用品。在日常生活中逆变器的应用也很广泛,比如笔记本电脑、录像机和一些电动工具等。 本文重点对车载逆变器进行研究。将逆变器分为逆变电路,控制系统和滤波电路三个主要部分。 逆变桥采用三相全桥逆变电路,为了简化整个逆变主电路的设计,逆变电路采用了将IGBT单元;驱动电路;保护电路等结合在一起的IPM。控制系统由控制调节器,矫正环节和时间比例控制及脉冲形成环节构成。 本设计具有灵活方便、适用范围广的特点,基本能够满足实践需求。而且本设计采用高频逆变方式,具有噪声降低、反应速度提高以及电路调整灵活的优点。设计符合逆变电源小型化、轻量化、高频化以及高可靠性、低噪声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车载逆变器脉冲调宽保护电路正弦波SG3525A

Abstract 12V DC car inverter can the car into 220V/50Hz AC electronic devices, commonly used in car electronic equipment. Inverter application in daily life is very broad, such as laptop computers, video recorders, and some electric tools. The design of the inverter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main parts: the power stage circuit,control system and filtering circuit. Control system consists of PWM generating circuit,compensative circuit,and control regulator. This design has a flexible, applicable to a wide range of features, and can basically meet the practice needs. And the design of high frequency inverter with noise reduction, response speed and the circuit to adjust the flexible advantages. Designed to mee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iniaturization of the power inverter, lightweight, high-frequency and high reliability, low noise. Keywords:car inverter pulse, width modulated, protection, circuit sine wave, SG3525A

汽车电子稳定系统或动态偏航稳定控制系统

汽车电子稳定系统或动态偏航稳定控制系统(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ESP)是 防抱死制动系统ABS、驱动防滑控制系统ASR、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牵引力控制系统TCS和主动车身横摆控制系统AYC(Active Yaw Control)等基本功能的组合,是一种汽车新型主动安全系统。该系统是德国博世公司(B0SCH)和梅塞德斯-奔驰(MERCEDES-BENZ)公司联合开发的汽车底盘电子控制系统。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因外界干扰,比如行人、车辆或环境等突然变化,驾驶员采取一些紧急避让措施,使汽车进入不稳定行驶状态,即出现偏离预定行驶路线或翻转趋势等危险状态。装置ESP的汽车能在极短的几毫秒时间内,识别并判定出这种汽车不稳定的行驶趋势,通过智能化的电子控制方案,让汽车的驱动传动系统和制动系统产生准确响应,及时恰当地消除汽车这些不稳定的行驶趋势,使汽车保持行驶路线和预防翻滚,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ESP系统是汽车主动安全措施的巨大突破,它通过控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来实现安全行车,使汽车在极其恶劣的行车环境中确保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汽车电子稳定系统的组成 ESP在ABS和ASR各种传感器的基础上,增加了汽车转向行驶时横摆率传感器、车身翻转角速度传感器、侧加速度传感器、制动总泵中的液压力传感器和转向盘转角传感器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车身翻转角速度传感器,这种车用传感器是航天飞机和空间飞行器上使用的旋转角速度传感器的类似产品。车身翻转角速度传感器就像一个罗盘,适时地监控汽车行驶的准确姿态,监控汽车每个可能的翻转运动角速度。其他传感器则分别监控汽车的行驶速度和各车轮的速度差,监控转向盘的转动角度和汽车的水平侧向加速度,当制动发生时则监控制动力的大小和各车轮制动力的分配情况。 ESP系统包括车距控制、防驾驶员困倦、限速识别、并线警告、停车入位、夜视仪,周围环境识别、综合稳定控制和制动助力(BAS)9项控制功能。通过综合应用9种智能主动安全技术,ESP可将驾驶员对车辆失去控制的危险性降低80%左右。 ESP智能化随车微机控制系统,通过各种传感器,随时监测车辆的行驶状态和驾驶员的驾驶意图,及时向执行机构发出各种指令,以确保汽车在制动、加速、转向等状况下的行驶 稳定性。 图1是汽车电子稳定系统ESP的各种传感器及电子稳定系统ECU在轿车上的安装,其ECU中配置了两台56kB内存的微机。ESP系统利用这两台微机和各种传感器信号不间断地监控车内电子模块、系统的工作状态和汽车的行驶姿势,比如,速度传感器每相隔20ms就会自检一次。ESP系统还通过车内电子模块之间的信号交流通信网络,充分利用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制动助力系统BAS和驱动防滑控制系统ASR等的先进功能。紧急情况下,如紧张的驾驶员对制动力施加不够,制动助力系统BAS将自动增大制动力。在ESP系统出现故障不能正常工作时,ABS和ASR系统能照样工作,以保证汽车正常行驶和制动。

xxxx届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书 一、目的与要求毕业设计(论文)是专业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毕业实践的核心内容。通过参与汽车技术与营销的实践活动,巩固理论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通过毕业论文的形式将理论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选题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应结合生产、销售、管理等实际工作,以研究和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实际问题为目标,真题真做。 学生选题可以参考专业下发的选题指南来选题也,可结合实习内容从实际中确定题目。自选题目要征得指导教师同意后确认。最终题目的确定要具体化,要紧扣企业或项目。 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选定后报经学院主管院长批准,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计划表,报教务处备案。 三、准备鼓励指导教师和学生尽早开始毕业设计(论文)的准备工作,要求在第六学期开学后六周内要确定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课题确定后指导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进行专题调研,搜集和阅读文献资料,拟定设计方案或论文提纲等。 四、指导要求指导教师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认真负责,严格要求,及时填写论文指导记录,把好毕业设计(论文)的每一环节,制定详细的工作进度表并督促检查其落实,做好过程管理。 五、毕业设计(论文)进度安排 1.3月 28日(第四周)下发选题指南; 2.3月 29日-4月 12日(第六周前)完成选题; 3.4月 15日-18日(第七周)安排指导教师,填写任务书; 4.4月 27日(第八周)上报“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一览表”; 5.4月 19日-5月 25日(第七周-十二周)论文指导; 6.5月 26日-6月 1日(第十三周)答辩准备; 7.6月 2日-3日(第十四周)论文答辩; 8.6月 4日-6月22日(第十四周-十六周)成绩评定、评审意见、基本信息表填报; 9.6月 29日前(第十八周前)论文工作总结,资料归档。 六、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 1.摘要:摘要应以浓缩的形式概括设计与制作的依据、方法、技术路线,以及完成情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英文缩写汇总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英文缩写 AFM 空气流量计 AIC 空气喷射控制 AIS 空气喷射系统 ALT 海拔开关 A/M 自动—手动 ASC 自动稳定性控制 AT(A/T) 自动变速器 ATS 空气温度传感器 B+ 蓄电池正极 BPA 旁通空气 BPS 大气压力传感器 BTSC 上止点前 CCS 巡航控制系统 CFI 中央燃油喷射 CFI 连续燃油喷射 CID 判缸传感器 CIS (燃油)连续喷射系统 CIS气缸识别传感器(判缸传感器) CNG 天然气 CNGV 天然气汽车 CPS 轮轴位置传感器 CPS 曲轴位置传感器 CPU 中央处理器 CTP 节气门关闭位置

CTS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CYL 气缸(传感器)DC 直流电 DI 分电器点火 DIS 无分电器点火系统DIAGN 诊断 DLC 数据线接 DLI 无分电器点火DTC 诊断故障码ECA 电子控制点火提前ECCA发动机集中控制系统ECD 电子控制柴油机ECM 发动机控制模块ECT 电控变速器ECT 发动机机冷却液温度ECU 电子控制单元(电脑) EDS 柴油机电控系EEC 发动机电子控制EFI 电控燃油喷射EGI 电控汽油喷射EGR 废气再循环EIS 电子点火系统EPA 环保机构 ER 发动机运转ESA 电子点火提前

EST 电子点火正时 EUT 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 EVAP燃油蒸气排放控制装置 FP 燃油泵 FTMP 燃油温度 FFM 热膜式空气质量流量计 HAC 海拔(高度)补偿阀 HEI 高能点火 HEUI液压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HIC 热怠速空气补偿阀 HO2S 加热型氧传感器 HZ 故障灯 IAA 怠速空气调整 IAB 进气旁通控制系统 IAC 进气控制 IACV 进气控制阀 常用汽车英文缩写含义全攻略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系统 Tiptronic-轻触子-自动变速器 Multitronic-多极子-无级自动变速器 控制系统 ABC-车身主动控制系统 DSC-车身稳定控制系统 VSC-车身稳定控制系统 TRC-牵引力控制系统 TCS-牵引力控制系统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 ASR-加速防滑系统 BAS-制动辅助系统 DCS-车身动态控制系统 EBA-紧急制动辅助系统

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P)项目年终总结报告

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P)项目年终总结报告 一、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P)宏观环境分析 二、2018年度经营情况总结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四、2019主要经营目标 五、重点工作安排 六、总结及展望

尊敬的xxx有限公司领导: 近年来,公司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统筹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开放内涵式发展,加快现代化、国际化进程,建设行业领先标杆。 初步统计,2018年xxx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350.11万元,同比增长29.65%。其中,主营业业务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P)生产及销售收入为9611.11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84.68%。 一、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P)宏观环境分析 (一)中国制造2025 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重大关系协调、循环顺畅的发展。过去的几十年,我国经济存在着周期性波动;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是要避免经济发展大起大落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高质量发展必须保持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协调和空间布局比较合理,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循环顺畅。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党中央对当前经济发展大势的科学判断,也是直面新时代主要矛盾,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

态的必须选择和紧迫任务。进入新常态,我市面临着发展速度下降、供需矛盾突出、增长动力不足等问题。从表面看是受金融危机影响导致内外整体需求不足,但从更深层次原因考究,则是经济发展已由“量的积累”转向“质的提升”,质量矛盾开始上升到主导位置。当前,我市亟需通过高质量发展来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和长期稳定发展。 (二)工业绿色发展规划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迫切要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绿色发展,要求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推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力争到2020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3%。推进绿色发展,真抓实干才能见效。进一步提高绿色指标在“十三五”规划全部指标中的权重,把保障人民健康和改善环境质量作为更具约束性的硬指标,是推动绿色发展的政策制度保证。无论是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还是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都是为了尽快遏止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筑牢绿色发展的底线。

汽车电子稳定程序ESP实验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毕业设计 专业:汽车维修工程教育 班级学号:汽修0403 – 07 学生姓名:代龙 指导教师:尤明福教授 二〇〇九年六月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汽车电子稳定程序实验系统设计The Experimental System Design of Automobile 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me 专业班级:汽修0403 学生姓名:代龙 指导教师:尤明福教授 系别:汽车与交通学院 2009年6月

摘要 为了让汽车维修行业的从业人员或汽车相关专业的学生系统的掌握汽车ESP 系统的构造原理和维修技术,设计与制作出可用于实训教学的电子稳定程序系统实验台(包含ABS、ASR)是十分有益的,也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利用实验台进行授课时,学生更容易理解,记忆也更深刻,学习效率将大幅提高。 论文对电子稳定程序系统的结构组成进行了讲解,对其控制原理和油路工作原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主要的是对实验台的设计过程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详细的说明。实验台的设计研究包括制动系统构成及油路图、汽车模型简图、含故障检测点的制动系统电路部分、操作面板、ESP的实物部分,另外设计了一个自制控制系统便于肉眼观察各车轮控制过程,实现实验功能。最后强调了对实验台的维护及使用注意事项,以便于应用者对实验台更正确、更方便的使用。 关键词:电子稳定程序系统;实验台实际设计;面板设计

ABSTRACT It is very helpful and very essential to design and mak the 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 system laboratory bench (includes ABS , ASR) for training and teaching , so that the automobile maintenance industry practitioners or students car-related systems can grasp car ESP system structure and maintenance of the principle of technology.Students can understand easily and memorise deeply,then, learning efficiency will be improved greatly,when the teacher give lessons by the laboratory bench. The thesis explain the composition on the structure of 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 system,and thorough analysis to its control principle and the oil duct principle of work, what is most main has carried on the comprehensive summary and the detailed explanation to the laboratory bench design process. The laboratory bench design research including the braking system constitution and the oil duct chart ,the model of motor car diagram, including the breakdown check point's braking system electric circuit part, the operation panel, the ESP physical part, and designed a self-restraint control system to be advantageous for the visual observation controlled process of the wheel to realize the experiment function. It is emphasize that the maintenance of the experiment table and attentive matters of use at the end, so that people use it more correctly, more conveniently. Key Words: 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 System;Actual Design of The Laboratory Bench;Panel desig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