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皱粒形成的原因(课堂PPT)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PPT

杂合子:由不同
基因的配子结合 成的合子发育成 的个体,如:Dd
纯合子:由相同 基因的配子结 合成的合子发 育成的个体, 如DD,dd
通过模拟实验,来体验孟德尔的假说
在观察实验过程中思考以下问题: 1、两个小桶代表什么?两个小桶中的D小球和d小球代表什 么? 两个小桶分别代表精巢和卵巢;D小球和d小球分别代表含 有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的配子 2、分别从两个小桶内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的含义是什么? 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3、为什么选择形状、大小、质量等同的彩球?
高茎 (自交) ×
F1
F2
(子二代 )
在F1代中, 另一个亲本 的性状是永 远消失了还 是暂时隐藏 起来了呢?
矮茎
高茎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
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F1 高茎
(自交) ×
性状分离
在杂种后代 中,同时出现 显性性状和 隐性性状的 现象
(子二代 )
F2
高茎
矮茎
3 ∶
1
杂交实验结果
显性性状 ,没有表 子一代只表现出_______
状试验材料,找出了七对易于 ,再分析两对或两对 区分的相对性状, 这么多的 以上相对性状
性状,该如何研究呢? 你是如何思考的?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
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例:豌豆的黄色子叶和绿色 子叶;羊的白毛和黑毛;人 的双眼皮和单眼皮等。 思考:羊的白毛和长毛是不 是相对性状?
●
孟德尔的杂交试验-------人工杂交实验
② 证明了F1是杂合子
③ 证明了F1在形成 配子时,成对的基 因分离,分别进入 不同的配子中
1
dd 矮茎
∶
1
高中生物精品课件:自由组合定律(课堂用)

6、基因型为AaBb的雌株个体,形成Ab配子的比例
为(按自由组合规律遗传)( D)
A、1 B、1/2 C、1/3 D、1/4
演绎:P17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理论上)
演绎验证: 种殖实验
YyRr ×
杂种F1
yyrr
隐性纯合子
孟德尔解释的关键在于配 子的产生。若解释正确,
一、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2出现新的性状组合类型
P
×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
F1
黄色圆粒
×
F2
黄色 绿色 圆粒 圆粒 315 108
黄色 皱粒
101
绿色 皱粒
32
9 :3 :3 :1
从F1的表现型可以证明两对相对 性状中, 黄色 对 绿色 是显性, 圆粒 对 皱粒 是显性
F2中有 4 种表现型,其中 2 种亲本类型,即 黄圆和
绿皱 ,占 5/8 ; 2 种重组类型 ,即 绿圆 和 黄皱 ,占 3/8 ,表 明两对性状之间发生了 自由组合 。
二、性状自由组合的原因是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P
×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
F1
黄色圆粒
×
F2
黄色 绿色 圆粒 圆粒 315 108
黄色 皱粒
101
绿色 皱粒
32
9 :3 :3 :1
(3:1)(3:1)=9:3:3:1
例: 如图是白化病遗传系谱图,如图中Ⅲ2与有病
的女性结婚,则生育有病男孩的概率是 D
Ⅰ○
1
Ⅱ
□
2
□○
1
2
□○正常男女 ■●患病男女
●
Ⅲ
豌豆种子皱缩的原因

豌豆种子皱缩的原因对于种子的种皮的性状和子叶的性状,学过遗传学的同学都知道,种皮是亲代体细胞直接发育成的,与母体的遗传物质完全相同,其性状属于亲代。
子叶却是由受精卵发育成的胚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亲,其性状属于子代。
对于一粒豌豆种子,它可以表现为灰色或白色,这是种子的种皮直接表现出的性状;也可以表现为黄色或绿色,这却是子叶的颜色透过种皮所表现出来的性状;也可以表现为圆滑或皱缩,教材中说这是粒形这一性状。
那么,粒形这一种性状是属于种皮表现出来的亲代性状还是子叶所表现出来的子代性状呢?教材没说,所有可查的资料及因特网上也没有说,有人想当然以为是种皮的性状,那就会出现一个矛盾:对于一粒豌豆种子,由于种皮和子叶分别属于亲代和子代,故要知道杂交后代的子叶表现,可以在亲代上所结的种子表面就可直接看到(豌豆种子的种皮很薄,略透明,可以透过种皮看到子叶的颜色),而要知道杂交后代种皮的表现型,却必须要等到此种子种下去后,再结出的种子,才能观察种皮。
简言之,子叶和种皮分属于两个世代,难道孟德尔先生是分别在两年统计同一种子的性状吗?这不太合乎逻辑,许多老师也因此产生困惑,在学生问到时也常含糊其辞。
为了验证圆滑和皱缩是子叶的性状,笔者专门去收集了许多不同的豌豆种子,发现豌豆种皮确实有灰色和白色,圆滑和皱缩等相对性状之分,但小心剥开种皮,凡是种子的子叶是圆滑的,其种皮也是圆滑的;凡是种子的子叶是皱缩的,其种皮也是皱缩的。
但却没有种皮皱缩而子叶圆滑或相反的。
原来,豌豆的种皮非常薄,紧紧贴在子叶外面,所以粒形圆滑还是皱缩,取决于子叶是圆滑的还是皱缩,所谓圆滑或皱缩的粒形性状完全是种子的子叶性状所致。
孟德尔先生所研究的豌豆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恰好就是研究豌豆子叶的两对相对性状,属于同一代的性状,而不是种皮和子叶这两个上下两代的性状。
孟德尔先生成功有三大原因,但我猜想,这恐怕是孟德尔成功的第四个原因吧。
分析下列研究豌豆种子形状的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865年,孟德尔发现,用圆形种子的植株与皱缩种子植株进行杂交,子一代()全部为圆形。
孟德尔遗传定律ppt课件(共22张PPT)

性状分离现象
F1代个体(植株)均只表现亲本之一的性状,而另一个亲本的性状隐 藏不表现。
相对性状中,在F1代表现出来的相对性状称为显性性状 (dominant character),而在F1中未表现出来的相对性 状称为隐性性状(recessive character)。
圆形
5474圆
1850皱
2.96:1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叶解释
豌豆黄色、圆粒×绿色、皱粒的F2分离图解
豌所豆得黄 的色后、代黄圆为粒测叶交×绿×子色代绿、,皱色F粒t 子的F2分离图解黄色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叶解释
6022黄
2019绿
3.01:1
植物杂交试验的符号表示
孟德尔提出遗紫传花性状×是由白遗花传 因子决定的紫,遗花传因子在体细胞内7是0成5对紫的 ,配子结合是随2机24的白
F2有两种性状表现类型的植株,一种表现为显性性状,另种 表现为隐性性状;并且表现显性性状的植株数与隐性性状 个体数之比接近3:1。
隐性性状在F1中并没有消失,只是被掩盖了,在F2代显性性 状和隐性性状都会表现出来,这就是性状分离(character segregation)景象。
分离现象的解释
遗传因子假说
分离比〔3:1〕实现的条件
1、完全显性 2、F1形成的配子生活力相同,结合机会
均等 3、F2各种基因型存活率相同,有一定群
体
P 黄色、圆粒 × 绿色、皱粒
F
黄色、圆粒
1
F2 黄色 黄色 绿色 绿色 总数
圆粒 皱粒 圆粒 皱粒
实得粒数 315 101 108 32
理论比例 9 : 3 : 3 : 1
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精彩课堂】 高一生物同步优质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2)

实验验证
实施测交实验,实验结果中高茎:矮茎=1:1,
验证假说正确
得出结论
分离定律
演
绎
法
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二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1.孟德尔是怎样设计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
2.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3.孟德尔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他的研究方法和探索
。
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三)常见类型题目
【题型6】已知子代表现型比例,求亲本杂交组合(“逆推”)
(1)9∶3∶3∶1⇒ (3:1)(3: 1) ⇒
(Aa×Aa)(Bb×Bb)
亲本:AaBb×AaBb
(2)1∶1∶1∶1⇒ (1:1)(1: 1)⇒
亲本:AaBb×aabb
Aabb×aaBb
(Aa×aa)(Bb×bb)
类及比例
分
离
定
律
自
由
组
合
定
律
F2基因型种
类及比例
F2表型种类
及比例
Aa
一对
一对
两对
AaBb
两对
n对
AaBbCcDd...
n对
2种
1∶1
3种
1∶2∶1
2种
3∶1 =41
4=22种
1:1:1:1
9=32种
(1:2:1)2
4=22种
9:3:3:1 =42
2n种
3 n种
2n种
=4n
例:已知A与a、B与b、C与c三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每对等位
1
Yr
Yyrr
:
yr
yR
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课件-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2

课堂小结
1.基因表达产物与性状关系
(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 体的性状。 (2)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细胞分化的实质就是奢侈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深度学习 以豌豆的圆形、皱形这一相对性状为例,从基因表达的角度解释Rr呈完全 显性的分子机制。
深度学习 不完全显性:F1的性状介于双亲之间,如紫茉莉双亲是红花和白花时, F1是粉色花。从基因表达的角度解释不完全显性的分子机制。
基因表达产物与性状的关系 实例2:人的白化病
基因
酪氨酸酶基因
酪氨酸 酪氨酸酶
酶
代谢 过程
酪氨酸酶基因异常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酪氨酸酶
酪氨酸
黑色素 正常
性状
黑色素 (无)
基因表达产物与性状的关系 实例3:囊性纤维病
请用流程图梳理囊性纤维化病的逻辑关系。
囊性纤维化(CF)是一种遗传病,该病的病因 是位于7号染色体上基因的碱基序列缺失了3个碱基, 使得所编码的氯离子载体蛋白(CTFR)中少了一个 氨基酸,导致细胞对氯离子的转运发生异常,细胞 积累氯离子,不断吸收周围黏液的水分,黏液变得 黏稠,堵塞呼吸道,细菌大量繁殖诱发感染。
下图所示两种柳穿鱼是同种生物,但花的形态结构不同。 柳穿鱼花的形态结构与Lcyc基因的表达直接相关,两种植 株Lcyc基因序列完全相同。。
植株A 两侧对称花
植株B 辐射对称花
思考:观察下图,什么是DNA甲基化(?注 DNMT——DNA甲基转移酶)
CPG岛
甲基化 CPG岛
DNMT
DNMT DNMT
5’-甲基胞嘧啶 (5-mC)
⊗ 两侧对称花
在F2中,性状分离比是 3:1吗?
豌豆的粒形-圆粒和皱粒的成因

豌豆的粒形-圆粒和皱粒的成因
豌豆的粒形-圆粒和皱粒的成因
皱粒豌豆是由于DNA中插入了一段外来DNA序列,打乱了母本细胞中编码淀粉分支酶基因的正常表达,导致淀粉合成减少,运输到种子细胞中的淀粉减少,豌豆种子的含水量减少而皱缩。
豌豆干籽粒中含有约60%的碳水化合物,其中包括淀粉、糖类和粗纤维。
还含有约2%的脂肪。
圆粒干豌豆籽粒中的蔗糖含量约2.4%,占籽粒中总糖量的22%~25%。
皱粒豌豆中的含糖量高于圆粒(种皮光滑)豌豆。
干豌豆籽粒中含有大约24%~49%的淀粉,皱粒豌豆中的淀粉含量相对少些,圆粒豌豆中的淀粉含量相对多些。
一般而言,皱粒豌豆中的淀粉以直链淀粉为主,而圆粒豌豆中的淀粉则以支链淀粉居多。
皱粒豌豆含半纤维素较多,而圆粒豌豆含量较少。
豌豆的粗纤维主要集中在种皮中,种皮重量约占种子重量的8.22%,其中含有整个种子中55.2%的纤维素和23.1的半纤维素。
粗纤维是不能被人类的肠胃消化的,因而被认为是膳食组成中最不重要的成分,其中的纤维素最难消化而且还会影响其他营养特别是蛋白质的利用。
然而在西发达国家的膳食中,膳食纤维的重要性近年来已得到公认,因其可刺激肠胃蠕动。
考点28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精讲课件)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新高考通用)

家以番茄ACC合成酶基因为探针,研究番茄果实不同成熟阶段及不同组织中
该基因的表达情况。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绿果
果实成熟的不同阶段 变红 桃红 橙红 亮红
叶片 雌蕊 雄蕊 根 红透
++ ++
-
+ ++
+++ - - + -
++ ++
注:“-”表示该基因不表达,“+”表示该基因表达,“+”的数目越多表
示表达水平越高。
酒精(乙醇)
乙醇脱氢酶
乙醇脱氢酶 相关基因
乙醛
乙醛脱氢酶
乙醛脱氢酶 相关基因
乙酸 (醋酸) CO2、H2O等
酒量好
乙醛增多,乙醛 有毒,扩张血管
喝酒上脸 (脸红)
酒精中毒 (脸白)
提升·关键能力
油菜植物体内的中间代谢产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运向种子后有两条 转变途径,如图甲所示,其中酶a和酶b分别由基因A和基因B控制合成。 (1)据图甲分析,你认为提高油菜产油量的 基本思路是什么? 提示 抑制酶b合成(活性),促进酶a合成(活性)。
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细胞特定的形态结构特征与功能。
根据管家基因与奢侈基因的定义,对下列基因进行归类。
①核糖体蛋白基因 ②ATP合成酶基因 ③血红蛋白基因 ④卵清蛋白基因 ⑤呼吸酶基因 ⑥胰岛素基因⑦抗体基因 ⑧唾液淀粉酶基因
属于管家基因的是:_____①__②___⑤_________ 属于奢侈基因的是:___③__④__⑥___⑦__⑧_______
了。科学家将这两个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的花与 植株A的相似,F1自交的F2中绝大部分植株的花与植株A 的相似,少部分植株的花与植株B的相似。
考点三、表观遗传、基因与性状间的关观系
植株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细胞增大,种子膨胀
成熟后,水分减少,细胞缩水而种皮相对而言则保持不变
形成皱粒
3
导致淀粉合成受阻的原因:
RR种子
rr种子
SBE1基因 mRNA
SBE1基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RNA
800bp Ips-r
AA
淀粉合成酶1(SBE1)
直链淀粉变成支链淀粉 SBE1蛋白(缺少61个氨基酸)
淀粉合成受阻
皱缩的豌豆种子
小组成员: 田美欢 尚宇涛 陈用
1
RR种子和rr种子成分的对比
RR种子:淀粉粒数目多、大且单一、支链淀粉与直链淀粉比值 高
rr种子: 淀粉粒数目少、小且多角、可溶性蔗糖含量多。
推测:淀粉合成代谢的差异可能与皱粒种子的性状形成有关
2
淀粉合成受阻
淀粉合成减少,蔗糖含量升高
渗透压上升,聚集水分多
4
总结
由于编码SBE1蛋白的基因中插入了800bp的Ips-r片段导致 翻译出的SBE1蛋白缺少了61个氨基酸,使得淀粉合成受阻, 蔗糖含量升高,造成细胞高渗透压和高含水量,细胞体积 随之增大,成熟过程中大量失水,细胞缩小,种子皱缩。
5
谢谢观赏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