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论文

问题解决论文
问题解决论文

“问题解决”教学中小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实验小学姚丹“问题解决”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策略已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热点。这种新的观念提倡建立探索式的学习方式比获取知识面更重要。重在创设新奇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儿童探索数学奥妙的兴趣,体验数学家的价值和神奇,让学生自己在数学家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以自己的独特视觉和策略解决问题,学生才能走出数学苦旅的沙漠,奔向生活数学、活动数学、探索数学的绿洲。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而富有情趣的情境中解决问题

数学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数学家和教材编者头脑里特有的,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生活处处有数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煞费苦心地在大千世界中寻觅捕捉小学数学的精彩镜头。从中选取具有特定数学信息的现实背景,并根据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数学目的为儿童学习数学,创设有趣、有用的数学情境,培养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思考,敏锐地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1、在真实有趣的问题情景中解决问题

构建真实有趣的问题情境,有助于他们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自己已有的思维方式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例如,“学校组织春游,有97名同学参加,每张门票6元,带600元钱够吗?"又如,17个同学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要租几条船?怎样安排合适?"学生对这些真实的问题往往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些现实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在创设操作性情境中解决问题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生活,强调体验性学习。小学生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同时还保留着直观能动思维形式,但数学家问题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具有抽象性。因此,教学中,必须依据教材,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引导学生实际观察、操作,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解决所学问题。

如,正方体的展开图的判断对小学生来说是较难的。为此,教师在教正方体的认识后,创设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利用写字簿的田字格,剪出一个相连的六个面,使它能拼成一个正方体,比赛谁剪得多。通过操作触动了每个学生的兴奋点,激发了每个学生的创造欲望。

于是学生通过学习尝试剪拼,大致拼了十几种展开图,这一难题的解决也就水到渠成了。

3、在创设认识冲突性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

以富有现实性、趣味性、挑战性,且处于学生认知结构最近发展区的非常规性问题为素材,可创设认知冲突型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引起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欲望。

例如,教师在教学“圆周率的概念”时,可通过学习“如何知道图片、圆圈的周长”等一系列问题情景的创设,让学生想出用“拉直”“滚动”、“绕线”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学生通过演示证实这些方法的可行性,此时教师提出:“如何知道头顶上电风扇旋转成的圆的周长”、“甩动小球所形成圆的周长”等问题情境层层设疑,让学生明白用测量的方法求圆周长有它的局限性,这样给学生创造了思维冲突,燃起学生思维火花,激发他们的解决问题的欲望,最后,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亲自动手实验,主动探索,直到发现规律,得出“圆周率”这一抽象的概念。

(二)引发认识失调,引导质疑,让学生在讨论中解决问题

“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问题解决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失调,让学生的认知心理遵循“平衡-不平衡—平衡”循环往复。反映在课堂结构上要遵循“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不断提高问题的境界,进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教学“求最大公因数”一课,引导学生提出不同思维形式的问题:⑴什么叫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⑵怎样求?有哪些方法?各种方法特点?等等,学生不断生疑,不断产生认知失调,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通过教师的诱导,他们的纷纷提出以求解决,这时教师不要包办,应组织学生热烈地讨论。学生在讨论中既解决了“疑”,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自然会产生新的更高层次的问题,继续保持其认知协调的倾向,便于新问题的解决。

(三)大胆猜想,让学生在验证中解决问题

猜想作为一种非逻辑方法,在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当学生面对一些数学现象、一组数学信息材料或一个需要解决的数学课题时,都会或多或少地对其产生一定的观念,尽管这些观点带有很大的猜想成份,有时甚至是错误的,但它是学生思维活动的显现。教师要让学生谈出这些观点,并引导其进行验证。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让学生积极思考:你认为用什么办法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根据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此时,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儿童提供探索的材料,创设一个探索的空间,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揭示平行四边

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又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

(四)加强课内外沟通,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新课程数学标准》十分强调教学与现实生活用品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是最开放的,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数学教学应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使其成为一泓活水,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中学数学、用数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现代环境下,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日渐丰富,学生的学习活动应由原来的教室扩展到社区乃至整个社会。如,学生在学习了简单统计图表后,就可以让学生去商店调查几种商品的价格或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对学校的人数等进行了调查,然后尽可能正确、规范地制成统计图表。这样,课内外结合,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经历了一个由实践到理论、由理论基础到实践的过程,突出了实践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正如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所言,“如果教育未能对智力的发展作出贡献,这样的教育显然是不完全的”,而数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方面恰恰“具有最大的可能性”。因此,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挖掘数学问题解决中隐藏的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巨大潜力,让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独创性得到最大的发展。

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方案

“问题解决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方案 数学组张爱丽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课题提出的背景:随着数学教育的发展,教育工作者教育理论水平、认识水平与实践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人们对数学教学寄予了更高的期望。然而传统教育的诟病依然存在,阻碍数学教育与学生数学学习品质的发展,其机械、被动学习状态受到批判,于是人们开始改革传统教育,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提出了以解决问题学习为核心的改革思路,并将“解决问题”作为课程标准提了出来,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教学方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重视。 传统的教学中,往往忽视了思维训练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方法上以模仿套用代替创新与生成,忽视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最本质的东西——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就是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用数学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其后果是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不过硬,不能在数学问题的解答上游刃有余。因此,我们有必要抓住要点进行突破,以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为抓手,对数学教学中问题进行反思、总结,在研究中使得师生共同提高。 2、课题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解决问题不仅是学习数学的一个目标,也是学习数学的一种主要方式。 问题解决是把前面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新的和不熟悉的情境中的过程。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把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 解决问题学习强调为教学实际服务,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主张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再发现与再创造。解决问题学习的研究,不再只是对比发现学习与传统教学孰是孰非,孰优孰劣,而是对发现学习本身的过程、机制做了更深入的研究,探讨如何发挥发现学习的优势,促进解决问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层次。 二、课题界定与理论依据 (一)课题界定:

解决问题论文

让思维的火花在问题中绽放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富县高迪希望小学鲁东香 内容摘要: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能表达解题过程和结果,学会与他人合作,形成反思意识。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不仅只是教师教给学生知识的过程,而且应该是鼓励学生自己去观察、操作、发现,并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建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也就是说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即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名人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学生的学习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又要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常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会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会有动力。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这才是“问题解决”的教学关键部分所在。提出问题的能

力实际上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重要,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因为提出的新问题,往往是能够在新的领域得出结果的,是创造性活动的新起点。 一.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教育的价值 (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促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学生能够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明确,能迅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加强对数学技能的掌握。学生发现问题的源头在于能够独立地提出问题,这有助于各项与创造力有关的活动的开展。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能够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同时又能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来解决问题后,学生的积极性会更加提高,会产生荣誉感和自豪感。 (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提出问题的艺术,并不断探索下去的良好学习习惯。不但能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还能注重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它们不仅是学生当前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未来学习和终身发展所必需的。 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的重要手段 1.创设适当问题情境,使学生乐于提问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基本策略研究结题报告2012年1月课题“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研究”被山阳小学确立为校级课题,两年多来,本课题的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紧密结合,有效促进了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切实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完成了研究预设的目标任务。现对课题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研究背景。 1.重视问题的解决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显著特点。 数学课的根本目的是使所有学生获得解决他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数学应立足于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服务,让每一位学生学得有用的数学。让学生从小能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策略就是以这一点为出发点。本课题从学生学的角度,探索学生解决问题时选择基本策略的过程,形成了怎样的策略?对学生今后学习数学有什么样的实践意义?即对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的有效性进行研究。通过研究达到提高学生良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标准对学生的总体目标要求都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2.国内外“解决问题”研究现状决定解决问题策略研究对实践课程标准的重要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数学教育界提出“问题解决”这一重要概念,明确提出“具有解决数学问题能力”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科技发展的需要,我国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课程实验稿)》中,也明确规定: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难看出,“解决问题”不仅是数学学习的目的,而且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3.上海版教材的特点决定“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基本策略的研究”的必要性 义务制教育上海版教材中对问题解决没有单独列为“章节”,而是渗透、融合在各个知识点中;为了让学生建立更明确的问题解决策略,帮助学生更容易地解决问题,结合本课题,把上海版教材和苏教版教材相结合,把问题解决策略结合上海版教材中的问题一起实施、一起解决、一起研究,一方面提高教师教学的创造性和整合教材的能力,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提

浅谈小学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策略(论文)[1]

浅谈小学低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 船山区永兴镇中心小学胡梅 【内容提要】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选择解题策略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认字能力差的同学就更加困难了。解决问题既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 【关键词】解决问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创新思维 低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有一定的限制,他们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存在一些局限。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选择解题策略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认字能力差的同学就更加困难了。解决问题既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有些学生在解答解决问题时,学过的就不加思索的做出来,如果稍加改动就不知如何下手。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时,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教学生学会审题,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解决问题的难易不仅取决于数据的多少,往往是由解决问题的情节部分和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程度所决定。同时题目中的叙述是书面语言,对低年级学生的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解题的首要环节和前提就是理解题意,即审题。 读题必须认真,仔细。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通过读题来理解题意,弄清题中给了哪些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明确条件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要紧扣问题找适合的条件。同时要培养学生多积累对词义的积累,比如“甲乙的总数”我们成人能轻松理解,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就有难度,这类词句我们应当多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传统应用题以纯文字形式呈现,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现在新教材在解决问题内容上采取了多样的呈现形式,多以情境图、对话、表格等形式呈现问题,避免了传统应用题的枯燥乏味,有效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同时还要要求学生全面了解题意,有的学生知道了文意却忽略了图意,这些都需要多训练。比如,在解决小兔子拔萝卜的问题时就要结合图意和文字的叙述来解决,就需要学生全面的了解题的意思在正确的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分析四下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分析(四下) (一)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1单元中的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分3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说的是其中的第1课时,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解决问题必要的一种思想方法,它是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素质,掌握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用列表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系统研究用画图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画图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比较复杂的面积问题的有效方法。 教材安排的例题,主要是呈现生活情景,提供数学信息,让学生经历画图整理信息的全过程,再通过“寻求策略—解决问题—发现规律”的系列活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画图整理信息的价值,并产生这一策略的心理需求,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对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因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虽有一些分析类似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但一般处于无序状态,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规范化。 (三)目标定位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我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①使学生在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②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体会到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③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学会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图形面积增加或减少的情况,帮助理解题意,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二、教法学法: 依据教材编排特点通过学情分析,我准备用以下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探索。(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创设情境迎合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需求的支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二)、整理分析主动参与。 数学活动是学生认知的基础,能力形成的温床,新课标也指出,解决问题的活动价值不局限于解决问题,更在于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体会到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策略。 (三)学以致用,形成策略。

问题解决论文

“问题解决”教学中小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实验小学姚丹“问题解决”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策略已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热点。这种新的观念提倡建立探索式的学习方式比获取知识面更重要。重在创设新奇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儿童探索数学奥妙的兴趣,体验数学家的价值和神奇,让学生自己在数学家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以自己的独特视觉和策略解决问题,学生才能走出数学苦旅的沙漠,奔向生活数学、活动数学、探索数学的绿洲。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而富有情趣的情境中解决问题 数学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数学家和教材编者头脑里特有的,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生活处处有数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煞费苦心地在大千世界中寻觅捕捉小学数学的精彩镜头。从中选取具有特定数学信息的现实背景,并根据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数学目的为儿童学习数学,创设有趣、有用的数学情境,培养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思考,敏锐地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1、在真实有趣的问题情景中解决问题 构建真实有趣的问题情境,有助于他们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自己已有的思维方式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例如,“学校组织春游,有97名同学参加,每张门票6元,带600元钱够吗?"又如,17个同学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要租几条船?怎样安排合适?"学生对这些真实的问题往往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些现实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在创设操作性情境中解决问题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生活,强调体验性学习。小学生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同时还保留着直观能动思维形式,但数学家问题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具有抽象性。因此,教学中,必须依据教材,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引导学生实际观察、操作,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解决所学问题。 如,正方体的展开图的判断对小学生来说是较难的。为此,教师在教正方体的认识后,创设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利用写字簿的田字格,剪出一个相连的六个面,使它能拼成一个正方体,比赛谁剪得多。通过操作触动了每个学生的兴奋点,激发了每个学生的创造欲望。

画图策略解决问题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利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仙居县第一小学课题组 【内容摘要】本文是《小学数学利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主要讲述了从借助图形,把纯文字的解决问题变得直观明了,在纷繁的数量之间,去除非本质属性,抓住数量之间的本质联系。指导学生如何借助于图形的性质将许多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数量关系形象化、简单化,恰当地借助直观图形,让数量基于图形“显山露水”。从而达到解决问题,锻炼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图形解决问题策略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一)数学的特点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和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在小学阶段,小学生认识水平有限,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一些抽象的文字,符号的理解可能会发生一些困难,如果适时的让他们自己在纸上涂一涂、画一画,可以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画图比较直观,通过画图能够把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把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常用的画图的方法有:直观图、示意图、线段图、树图、集合图等。这些方法中,线段图能把抽象的数学问题简单化。例如在低年级对于比多比少的应用题的教学,学生往往不正正确判断,而利用线段图,就可以一目了然。而在一个单元的复习时,可以把这一单元的知识用树图或集合图来表示。而在低年级教学中直观示意图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可以利用直观示意图来理解一些复杂的

问题,总之画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策略。 (二)师生教学的需求 新课程中“解决问题”列为数学教学中的四大目标之一,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须达到的“解决问题”目标,作了具体规定:“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解决问题不单独成章,而是把它融合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领域之中,并把它作为各领域解决其相应的实际问题的有机部分呈现。特别是低年级 本课题系2012年度仙居县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负责人:王健 成员:张燕燕吴丹红吕春女 执笔人:王健 应用题真可谓改头换面。它不仅改了名头,谓之“解决问题”;而且表现形式也有了全新的变化,它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又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好处多多……。 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老师不适应新教材“应用题”教学的编排特点,教学中往往削弱应用题教学,着重于计算教学;或者把教材中的应用题简单化,当成了练习题;或者和传统的应用题教学完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内容提要: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主要从“课题的提出及意义”、“概念的界定”、“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方法”、“课题研究的措施”“课题研究的结果和成效”、“课题研究后的思考”这几个方面对课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并对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开展课题研究后师生在教学行为上的变化做了较为具体的论述,并在最后附上教师案例和学生材料加以补充说明。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解决问题”是新课程标准北师大版教材一道亮丽的风景,它一反传流教材应用题的呈现模式,变呆板、枯燥、沉闷为生动、充满生命活力。生动的情景,生活化的语言描述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但自课改至今,在教学中,还有很多教师对应用题即“解决问题”教学存在疑惑。经常有教师谈到这个问题:以前的应用题教学整章整节地进行,但是新教材未就应用题设立专门的章节,不再分类进行教学,这样能培养好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吗?我是真的不知道现在的应用题要怎么样来教啦!“解决问题”教学成为广大教师课改以来最感困惑而又无法回避的问题。而且当今社会,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高速发展,变化多端的社

会,每个人在其一生中都会遭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所以完全有理由把“解决问题”的能力视为人生活中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的规律,采取“解决问题”的学习,有助于增进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会思考的同时,具有独立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有效的、成功的解决问题者。 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某些弊端的影响,多年来我国小学数学课程体系相对封闭,过于强调知识体系,教学内容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数学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情况比较突出。同国外相比,我国小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熟练,解决书本问题能力强,但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远远落后于某些西方国家的学生,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可持续能力的发展。 近年来国际数学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充实小学数学关于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根据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现状和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迫切需要改革数学课程和教学方法。“课程目标”提出:要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基本策略研究结题报告2012年1月课题“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研究”被山阳小学确立为校级课题,两年多来,本课题的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紧密结合,有效促进了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切实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完成了研究预设的目标任务。现对课题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研究背景。 1.重视问题的解决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显著特点。 数学课的根本目的是使所有学生获得解决他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数学应立足于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服务,让每一位学生学得有用的数学。让学生从小能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策略就是以这一点为出发点。本课题从学生学的角度,探索学生解决问题时选择基本策略的过程,形成了怎样的策略?对学生今后学习数学有什么样的实践意义?即对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的有效性进行研究。通过研究达到提高学生良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标准对学生的总体目标要求都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2.国内外“解决问题”研究现状决定解决问题策略研究对实践课程标准的重要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数学教育界提出“问题解决”这一重要概念,明确提出“具有解决数学问题能力”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科技发展的需要,我国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课程实验稿)》中,也明确规定: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难看出,“解决问题”不仅是数学学习的目的,而且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3.上海版教材的特点决定“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基本策略的研究”的必要性 义务制教育上海版教材中对问题解决没有单独列为“章节”,而是渗透、融合在各个知识点中;为了让学生建立更明确的问题解决策略,帮助学生更容易地解决问题,结合本课题,把上海版教材和苏教版教材相结合,把问题解决策略结合上海版教材中的问题一起实施、一起解决、一起研究,一方面提高教师教学的创造性和整合教材的能力,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上述背景下,提出了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研究的课题,让学生面对实际情景自己阅读、收集信息,用数学的语言、数学的思考方法来解释一些复杂的现实情景,用数学的眼光来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数学的角度来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且用数学的逻辑推理把获得的结果放回到实际情景中去检验,以此来实现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最终目的。 三、课题界定。 问题:是指没有现成方法可以解决的情景状态。 数学问题:是指不能用现成的数学经验和方法解决的一种情景状态。 解决问题: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学习活动。首先解决问题是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的历程,解决问题的实质是数学思考,数学地思维。其次解决问题也是一种积极探索和克服障碍的活动过程。它所采用的途径和方法是新的,至少其中某些部分是新的,这些方法和途径是已有数学知识和方法的重新组合。这种重新组合通常构成一些更高级的规则和解题方法,因此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又是一外发现和创新的过程。第三数学问题一旦得到解决,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所获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成为他们认知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些方法不仅可以直接用来

解决问题论文: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论文: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71—72练习十四的1—4题。 教学目标:①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转化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并能正确解决问题。②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转化的含义和应用的手段,感受转化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的价值。③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转化”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思路: 1.在形体中直观地感受转化 以周长的转化为例。 师:观察下面的两个图形,谁的周长长一些?请大家在作业纸上自己移一移、画一画,再比一比。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师:刚才我们比较周长,用了怎样的策略? 设计意图:学生动手操作,课件演示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教学例题,揭示策略 本校剪纸社团中华蕾的作品非常出色,这是他的某一次作品。(课件出示两个平面图)哪张剪纸的面积大?

师:怎样比较它们的面积?谁愿意上来和大家交流一下你们的想法?(通过分组讨论验证自己的猜想。) 生:左边的图上面的半圆向下平移5格就成一个长方形,图下边两侧的两个半圆分别旋转180°移到中间的空白处。 师:像这样运用转化的策略就可以把复杂的图形转化成简单的图形,把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规则的图形。 板书:复杂—简单,不规则—规则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功能能化解难点。 3.回顾转化实例,感受转化的价值 师: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生: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生: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把圆转化成长方形。 生: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时,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 …… 板书:未知—已知,复杂—简单 设计意图:课件显示体现了“转化”策略的妙用。 4.运用转化的策略分层练习 (1)练一练1(课本练习十四第2题)。 设计意图:利用白板即时分割、平移、转化,特别是刷

《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解题策略地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材料

《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解题策略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解题策略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目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教师偏重于就题讲题,学生只重视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的灵活解题能力较弱,对于现实中呈现的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学生感到无从下手,不知如何才能解决,至于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更无从谈起了。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困惑也实实在在地摆在了我们一线教师的面前。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课程目标中,把解决问题作为重要的课程目标,并指出:要使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把传统的应用题改为“解决问题”,这不仅仅是名称上的变化,更为重要的是使应用题教学的教育价值定位更加准确,教育理念更加明确,课程体系更加宽泛,呈现形式更加灵活。在这个目标的指导下,新教材中不单设章节教学应用题,而是分散到例题和练习题中;不分类型出现应用题,不同类型的应用题会同时出现。从四年级开始每一册都设有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单元,并且由原来的封闭式向着内容开放、结果多元的开放式的方向发展。这一改革的原则不是求难,而是求活。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当提供一题多解、一题

多答或综合性的应用题,要求学生除用常规思路解题以外,还要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问题,寻求最佳的解题策略。为此对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解题策略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 二、概念的界定: 小学高年级应用题,在国标本教材中体现为“解决问题”,就是用各种策略(列表、画图、转化等)解答的应用题。在解决问题时,“解决”有两层含义:第一找出问题的最后答案;第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只有第一个要求,这就是纯粹的练习题;如果两个要求同时具备,那就成了解决问题理论含义中的问题。本课题指的是两者具备的传统教学中的应用题。策略是为解决问题而采取的手段、方法,解决问题需要运用有效的策略,“解决问题”解题策略的研究即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最佳有效方法。 三、理论依据: 1.《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初步学习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变得更为有效。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在一些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者如何运用自身的知识结构解决实际问题,是衡量学习是否成功的关键。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解题策略的研究,就是将这一先进的学习理论实施于教学实践中去,充分发挥其指导意义。 3.教育心理学: 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随着知识的积累和对事物体验的深化,高年级学生内心世界比较丰富。除了注意事物外表的形式之外,更注意对事物的分析和主观体会,对很多问题都可以做出自己的回答。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活动本身是否有趣,老师态度是否亲切和气,成为学习的主要动机。 四、研究目标和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