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太 空 中 理 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论语教学设计(通用17篇)

论语教学设计(通用17篇)

论语教学设计论语教学设计(通用17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语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教学设计篇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和孔子,掌握常用的文言词语2、理解前五则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3、感受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感受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由《论语》和孔子直接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二、诵读感知1、学生范读,读毕师生评点,明确文言文的朗诵要求2、教师范读3、学生齐读三、研读分析1、“学而时习”章(1)“学”指的是孔门弟子要学的功课——诗、书、礼、乐等,学这些科目,只懂道理行吗?不行,还要“时习之”,“习”是实践,是练习,《〈论语〉十则》简案,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论语〉十则》简案》。

拖得太久也不行,还要经常、按时练习。

这里的“学”与“习”有什么区别?好比游泳,先学道理,然后下水,等到学会了,会有什么感觉?(说,高兴,同“悦”)(2)“朋”就是朋友,有朋友从远方来,为什么会感到快乐呢?(自由作答,适当引导与学习联系起来)孔子有门徒三千,来自全国各地,来的时间也不一样,有早的有晚的,孔子这句话是对门徒说的,有什么用意?(3)“君子”指的什么人?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配称作君子?(4)这段话都用了“不亦……乎”的句式,翻译时要译做“不也……吗”(5)这一则谈的是什么问题?2、“吾日三省”章(1)这段话是谁说的?“曾子”是什么人?(2)曾子说,他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讲了三件事,同学们能把三句话翻译一下吗?(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3)学生翻译,教师纠正问题(4)讲述“曾子杀彘”的典故,问,这个故事大致能照应哪句话?论语教学设计篇2一、教学目标1、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2、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常红伟新课程教案第六单元27课《在太空中理家》

常红伟新课程教案第六单元27课《在太空中理家》

崔家桥镇中(小)学新课程教案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三、 分组 讨论 二、 预习 交流 学习 目标 学习 重点 难 学具 准备 学科 课题 语文 27 年级 八年级 在太空中理家 第 教案设计: 常红伟 二十七 学校 崔家桥镇一中 第 一课时
课(章节)
1、理清文章的结构。 2、探讨情况叙述与事理解说相结合的写法。 1.感受并学习宇航员精神,探求未知世界。 2.学习生动的描写和精辟的议论。 制作与太空相关的精美图片。
教学过程 补充修订 一、 1.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圈点出生字、难字和不理解的词语,然后 出示 借助字典词典,加注音和注释。 学习 目标 2.准备复述课文。 1、作者乘坐的是哪座飞船?他的活动范围主要在哪里?在太空生 活了多长时间? 2.课题中的“理家”在文中是什么意思?作者主要从哪些方面写 他理家? 3.其他段落又分别谈什么?找出中心句,体会文章的结构。 4.太空生活给你什么初步感觉?你对作者的哪种生活最感兴趣? 5.从全文看,还有哪些地方让你学到了这种知识? 1.作者称自己是前线的冒险者,你同意他的说法吗?为什么?结 合文章,谈谈他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各举一例。 2.你觉得太空生活有何意义? 3.设想一下,我们就在这样的太空生活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困难,新奇,充满乐趣,危险。 4.宇航员怎样面对太空生活中的困难的?体现他们身上什么精神? 藐视困难,无暇顾及,坚持不懈,想办法克服困难。 苦中求乐, 乐在其中。

《第13课太空新居》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美术人教版12五年级上册

《第13课太空新居》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美术人教版12五年级上册

《太空新居》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于太空探索的兴趣和想象力,通过美术创作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太空环境与居住需求。

具体目标包括:1. 使学生掌握太空环境的基本特征,认识太空居住的可能性。

2. 激发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3. 让学生学会运用色彩、线条和形状等绘画技巧,创作出富有想象力的太空新居作品。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时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太空居住的创意和绘画技巧的运用,难点在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作出独特且富有创意的太空新居作品。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准备:绘画纸、彩笔、颜料、画笔等绘画工具。

2. 知识储备:提前准备关于太空环境、太空居住等相关知识资料,供学生参考学习。

3. 环境布置:教室布置成探索太空的氛围,可悬挂太空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资料。

通过在教室里营造一个探索太空的氛围,这不仅能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还能帮助他们更直观地理解学习内容。

这种学习环境的布置无疑将学生们的兴趣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使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更深入地学习有关太空的知识。

在悬挂的太空图片中,学生们可以看见星河璀璨、黑洞神秘、太空站宏伟等壮观景象,每一个画面都像是带领他们走进宇宙的神秘大门。

而播放的太空视频资料则能够为他们提供更为丰富的视觉和听觉体验,仿佛身临其境般感受太空的奥秘。

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们可以与同学们分享他们对太空的想象和理解,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教师也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们深入探索,讨论各种太空相关的知识。

这不仅能够增加学生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同时也能够提升他们的合作与沟通能力,真正达到“学习不止于课本”的宗旨。

在这个以太空为主题的学习空间中,孩子们的知识得到扩展,眼界得以开阔,未来的可能性无限。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首先,为了引发学生们对《太空新居》这个课题的兴趣,我运用故事、音乐以及影像的方式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我先为学生们讲述了太空旅行的奇妙旅程和探索,并通过PPT播放一些宇航员在太空生活的图片,包括他们如何在太空中生存,如何在失重的环境中生活等。

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13课《太空新居》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13课《太空新居》教学设计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想象的空间是无限的,插上你们想象的翅膀,飞向那令人神往的太空吧。
(设计意图:鼓舞孩子们为梦想而努力,为中国航天事业努力。)
六、板书设计
13、太空新居
造型:几何形体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是要突出本节课重点)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通过本节课对太空新居的学习制作,大部分学生对于制作是感兴趣的,学生在看到太空建筑和比较有代表性的地面建筑的图片时是惊奇的,所以在选择建筑图片时尽量选择了造型上比较有特点的图片 ,这样能对学生的视觉引起较大的冲击,也能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开始制作时,学生也能先设计草图,进行分工,说明学生的小组的合作能力还是很强的,在制作过程中,学生能明确自己的分工从基本形体的制作到粘贴、装饰,整个的制作过程学生都能比较有热情的参与到其中,共同的解决问题,最后从作品的完成度和创意度方面来说,大部分学生才用基本的圆柱体、椎体、方体、还有两组同学把形体进行不规则的组合
教学思路
本课采取欣赏、研讨、讲解、示范、指导等方法帮助学习完成学习活动,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开展探究性学习。在导入阶段采用谈话倒入方式,寻找一些世界著名的有特点的建筑图片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学生在愉快而积极的状态中掌握太空新居设计和制作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设计了的互动性活动(如:小组讨论、师生合作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方向传递信息,互动学习,互助启发。整节课从欣赏太空新居到分析设计制作方法到动手设计和制作再到分享品评作品,最后将任务延伸至课外,引导学生不断超越自己,感受祖国伟大的进步,使学生学有所获并学有所乐。
师:太空飞船和空间站的外观基本上用的都是金属材质,因为它轻便,抗辐射。因此,我们在作品虽然我们不使用金属材质,但我们在颜色的选择上可以运用银色、灰色甚至黑色,来展现金属的质感和未来的科技感。

《在太空中理家》习题及参考答案

《在太空中理家》习题及参考答案

《在太空中理家》习题及参考答案《在太空中理家》习题:一、基础知识1. 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漂浮(piāo) 排泄(xi) 沮丧(jǔ) 滤过器(lǜ)B. 呻吟(yng) 模仿(m) T恤(x) 萎缩(wěi)C. 瞥(piē) 给予(yǔ) 灼烧(sho) 铠甲(kǎi)D. 拖曳(zhui) 吮吸(yǔn) 疏松(sū) 腋下(y)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我这习惯了太空生活的身体不欢迎锻练。

坚持一天两次一小时的训炼需要耗费我能掌握的所有意志与自制。

B. 对飞行与漂浮,从软管里吮吸经过脱水、净化的食品我都变得习以为常。

C. 高新科技,给人类的生活、生产、生存和发展带来了种种革命性的变化,扮点了五彩班斓的世界。

D. 我们忙得根本无瑕顾及自己看上去怎样或者闻起来怎样。

3. 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 90多岁的季羡林先生,仍然孜孜不倦地进行着吐火罗文研究。

B. 带助学生“砍断自卑的枷锁”,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C.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只有深入改革开放,择善而从,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D. 全校各班涌现出五个先进集体,二十多个先进个人,可歌可泣的事迹不胜枚举。

4. 对下列句中破折号的意义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①理智上,我知道我的头发不比使用香波前干净多少――尘土能到哪里去?――但心理上觉得干净一些。

②24小时的时间变得没有意义了――一天之中太阳会升起15次。

③在我的保险箱里有俄罗斯人提供的一种特殊护牙用品――能戴在手指上的套形湿润棉纱垫。

④铠甲会用70公斤的力将我猛拉到跑步机上――以此来模仿重力的拉力。

A. ①解释目的②解释原因③补充说明④解释原因B. ①解释原因②解释物件③解释目的④补充说明C. ①解释原因②解释原因③解释物件④解释目的D. ①补充说明②解释物件③解释原因④解释原因二、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①我需要运动。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让我自己来整理》第一课时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让我自己来整理》第一课时

11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材分析《让我自己来整理》是《道德与法治》(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中的第3课。

这一单元主要引导儿童进入家庭生活,着重教育学生热爱,尊敬长辈,学会自理,学做家务,培养良好的家庭生活习惯。

本课依据《课程标准》“健康、安全地生活”中第四条“爱护家庭和公共卫生环境卫生”,“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第二条“爱父母长辈,体贴家人,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而编写,旨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培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教材通过四个板块的教学活动以及绘本材料的补充拓展,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第一个栏目用两个谜语让学生发现生活中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物品,建立与它们的亲密关系;第二个栏目用遗失文具的事件,让学生体会乱放东西、不整理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的烦恼;第三个栏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整理物品;第四个栏目展示了学生对整理物品的错误认识,重点交流怎样养成整理物品的好习惯。

学情分析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品德、智力和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平时离不开各类生活用品以及各种玩具,但物品使用过后,学生不能够物归原位,学习完后书本也摊了一堆。

因此,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使用物品后进行有序归类和整理的能力需要加强,更需要系统的方法指导。

同时,自主整理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小伙伴”,学会物归原位和定时整理,也有助于学生美好品德的形成。

教学目标1.乐于整理自己的物品,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良好生活习惯。

2.初步掌握正确整理物品的基本方法,提高自理能力,体会成长的快乐。

3.关爱父母,主动为家人分担家庭责任,知道感恩。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整理物品的方法,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教学难点形成自主整理自己物品的意识,初步养成自己整理物品的好习惯。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猜图、猜谜语、介绍等方式认识日常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的功能及特点,养成乐于整理自己物品的良好生活习惯。

【高中说明文阅读】《在太空中理家》同步练习(附答案)

【高中说明文阅读】《在太空中理家》同步练习(附答案)

【高中说明文阅读】《在太空中理家》同步练习(附答案)《在太空中理家》同步练习(附答案)①在太空中,我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算完全适应了做一个太空人。

对飞行与漂浮,从软管里吮吸经过脱水、净化的食品我都变得习以为常。

24小时的时间变得没有意义一天之中太阳会升起15次。

衣服变成一件可以牺牲的东西我穿一段时间,然后扔掉。

我头脚倒置睡在墙上,排泄在管道里。

我觉得自己好像一直就生活在那里似的。

②尽管在太空中飘浮时,展开跑步运动也就是可能将的,但没重力的拖拽,跑步不必费力气。

飘浮时跳跃几个小时也不能真的辛苦,但意外的就是,对自己也没什么促进作用。

无论怎样,必须赢得任何训练收益,都会有些阻力。

因此,在荣登跑步机之前,我得穿着上铠甲。

这铠甲很紧得就像是冲浪者穿着的那种类型,且相连接在跑步机两侧紧固着的金属板上。

铠甲会用70公斤的力将我猛拉至跑步机上以此去恶搞重力的拉力。

③在地球上,我是如此喜欢户外活动,以致什么都不能阻止我跑步、骑车、游泳或所有三项每天的练习。

但踩在跑步机上我觉得跑步时肩上像坐着什么人。

我的脚底,不能适应任何负重,每一次练习的前几分钟都像有针扎了进去。

a训练程度的提升,我的跑步鞋会b底板摩擦而升温,有时候,c到了能闻到橡胶灼烧味道的程度。

1、第①段中语句将近才存有什么含义?1、第①段中的哪些语句说明了我才算完全适应了做一个太空人?2、第②段中,作走了解怎样才能赢得任何训练收益?3、在第③段中的a、b、c处填上适当的词语。

5、对画线部分表述恰当的一项就是:()a、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运用了生硬的修辞手法。

c、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d、没运用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1、将近才说明适应环境太空时候很不难。

2、对飞行与漂浮,从软管里吮吸经过脱水、净化的食品我都变得习以为常。

衣服变成一件可以牺牲的东西。

我头脚倒置睡在墙上,排泄在管道里。

3,在荣登跑步机之前,我得穿着上铠甲。

4、随着、因为、甚至5、d。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学设计(优秀7篇)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学设计(优秀7篇)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学设计(优秀7篇)《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学设计1【学习目的要求】1.知识目标:了解文中所谈的一些物理学理论问题,如宇宙平行理论、多维空间理论。

2.能力目标:分析文章的结构,学习文章的语言。

3.情感目标:学习作者对科学深入探索的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学习从结构上去把握文章内容,了解作者对科学的探索的精神。

2.难点:从文中学到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并用于平时的学习中。

一、知识储备体裁知识积累:1.怎样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首先,要抓住说明的要点。

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说明对象的特征。

说明的要点,因说明对象的不同而有别,如人物简介,其要点—般包括年龄、籍贯、学历、经历、性格、品质、特长等;书籍简介,其要点一般包括作者、写作时间、历史背景、内容提要、社会价值等。

其次,应弄清作者介绍的是事物哪些方面的特征,又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的。

2.弄清概念的限制和概括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具有反比关系,即一个概念的外延越大,则它的内涵越小;反之,一个概念的外延越小,则它的内涵越大。

“新书”比“书”多了“新”的内涵,因而具有这种属性的对象(外延)也就越少;同样“书”比“新书”少了“新”的内涵,因而具有这种属性的对象(外延)也就越多。

概念的限制是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达到缩小概念的外延的目的,即由一个外延较大的概念过渡到一个外延较小的概念。

概念的概括是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以达到扩大概念的外延的目的,即由一个外延较小的概念过渡到一个外延较大的概念。

我到商店买衬衣,不能只对售货员小姐说“我买衫衣”,应当把所有关于我买衬衣的信息资料统统告诉售货员小姐。

应当说“我买一件蓝色40公分男式短袖纯棉衬衣”。

“衬衣”前的五个定语“一件”、“蓝色”、“40公分”、“男式”、“短袖”、“纯棉”就是增加的衬衣的属性。

通过层层的限制,我和售货员小姐达成共识,确定单位为“一”,我就买“这一件”。

这就是概念限制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太空中理家
北郭一中任雪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课文内容,积累相关太空知识。

2. 学习宇航员探索、奉献和牺牲精神。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运用勾画圈点法感知文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体会并学习太空探险者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

【教学重、难点】探究“在太空中理家”与在地球上的不同之处以及宇航员的态度,体会太空探险者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2003年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中国首位宇航员杨利伟带着中国人的千年企盼,梦圆浩瀚天空,从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大家想知道乘坐宇宙飞船在太空中遨游,是怎样生活的吗?今天让我们与美国宇航员杰瑞•M•利宁杰共同体验《在太空中理家》。

二.知识储备,激发兴趣:
了解作者:海军上校杰瑞•M•利宁杰,硕士、博士,是一个退役的美国海军飞行外科医生和美国宇航局宇航员。

他是第一个穿着俄罗斯的宇航服在一艘外国飞船外面进行太空行走的美国人。

在这次使命结束之后,他是在太空中持续逗留时间最长的美国男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
(1)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铠.甲臭气熏.天牙龈.胡茬.褡裢
..着.陆袖.
..锡箔
..脊椎
珍无暇.顾及
(2)整体把握课文
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本文的标题,大家知道“理家”主要指的是什么吗?
衣食住行,在太空中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活动
考虑:本文中的“理家”指的是那些事情?
跑步长高穿衣洗漱睡觉等。

四.小组探究,理解文本:
1.这些看似很平常的事情,在太空中做这些事情与在地球上有哪些不同呢?请在课文中做出圈点批注。

(1)跑步:跑步时必须“穿上铠甲”,开始训练时“肩上像坐着什么人”,脚底“针扎”似的痛苦,肩膀、臀部的疼痛与摩擦发热不断加重。

(2)长高:既没有什么力量将我往下拽,也没有什么来压迫我的脊椎,所以在太空中长高了。

(3)穿衣:没有配套,颜色难看,质量低劣,数量不多,一套衣服得穿两星期。

(4)沐浴:设备缺乏,缺水。

洗澡、洗发、刷牙、刮胡子都极为不易,浪费时间。

(5)睡觉:睡觉时头脚倒置睡在墙上,用一根绳或尼龙褡裢固定,防止夜里漂走。

2.设想一下,我们就在这样的太空生活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1:新奇,充满乐趣。

2:困难。

3:危险。

3.宇航员是怎样面对太空生活中的困难的?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语句赏析:坚持一天两次一小时的训练需要耗费我能够掌握的所有意志与自制——一旁还有萨沙的袖珍光盘播放机正在大声喧哗。

我会将锻炼服装放在电冰箱冷冻装置的排风扇附近,使得汗湿的T恤在早晨到黄昏两次运动之间变干。

但多数时间是,在我下午踩上跑步机之前,得穿上仍旧潮湿的T恤。

穿了两星期之后,我发现那衣服真是令人讨厌透了。

我会将潮湿的衣服团成球,用导管将它们缠起来。

然后我会将球扔进前进号垃圾车里。

前进号在再次进入大气层时会烧毁,这对我那可恶的、臭气熏天的破布来说,是个合适的结局。

小结:(1)、藐视困难,无暇顾及。

(2)、坚持不懈。

(3)、想办法克服困难。

(4)、苦中求乐,乐在其中。

课文语句:我们毕竟是在前线冒险者,忙得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看上去怎样或者闻起来怎样。

(补充:其实航天飞行还是相当危险的,下面请大家一起听一听下面几则新闻: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73秒之后,因助推火箭发生事故凌空爆炸,舱内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成为人类航天史上最严重的一次载人航天事故,使全世界对征服太空的艰巨性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途中解体坠毁,航天飞机上的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2005年7月26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时落下一块隔热瓦和一块碎片。

底部挡热板遭到了破坏,而同样的原因曾经导致2003年2月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


总结:航天员精神:冒险精神探索精神奉献精神牺牲精神无畏精神乐观精神。

5. 太空人的生活离我们还很遥远,但我们却能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想一想,你能学到些什么?
五.结合课文,拓展科学知识。

文章不仅将我们带入了崇高的精神世界,也将我们引入到丰富的知识殿堂,结合文章有关的事理解说,谈谈你们学到了哪些
科学知识?
(如:太空无地心引力,无压力,容易失重,吃流质,肌肉缺乏锻炼,容易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等)
六.拓展延伸:
探索太空,中国也有属于我们自己的骄傲,“神五”、“神六”的成功,让我们对未来的太空充满了好奇与憧憬。

假如二十年后,你有机会登陆外星球,你想去哪里,最想做什么?把它写下来,为你将来的神奇之旅埋下一颗小小的种子。

七.作业布置:
推荐书目
(师向学生推荐课后阅读书目)
《太空漂流记》杰瑞•M.利宁杰,美国宇航员
《奔向太空》科学普及出版社
《飞向人马座》科幻小说郑文光
《从地球到月球》《环绕月球》《太阳系历险记》科幻小说儒勒•凡尔纳
八.板书设计:
在太空中理家
跑步长高穿衣洗漱睡觉
冒险精神探索精神奉献精神牺牲精神无畏精神乐观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