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磨削力

合集下载

外圆和平面磨削时磨削力的计算公式

外圆和平面磨削时磨削力的计算公式

外圆和平面磨削时磨削力的计算公式摘要:本文介绍了外圆和平面磨削时磨削力的计算公式,包括弧形规律、线性规律和非线性规律等,同时分析了各种因素对磨削力的影响。

关键词:外圆和平面磨削、磨削力、计算公式、因素分析一、引言磨削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加工领域。

在外圆和平面磨削过程中,磨削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直接影响到磨削加工的质量和效率。

因此,准确计算磨削力对于优化磨削加工过程、提高磨削加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外圆和平面磨削时磨削力的计算公式,包括弧形规律、线性规律和非线性规律等。

同时,分析了各种因素对磨削力的影响,为磨削加工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外圆磨削时磨削力的计算公式1. 弧形规律外圆磨削时,磨削力的大小和方向都随着磨削轮的旋转变化而变化,呈现出一定的弧形规律。

因此,外圆磨削时磨削力的计算公式需要考虑磨削轮的旋转角度。

(1)磨削力的大小外圆磨削时,磨削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下式计算:F = K × b × d × sinα式中,F为磨削力,K为常数,b为磨削宽度,d为磨削深度,α为磨削轮的旋转角度。

(2)磨削力的方向外圆磨削时,磨削力的方向可以通过下式计算:θ = arctan (Ft/Fn)式中,θ为磨削力的方向,Ft为切向力,Fn为法向力。

2. 线性规律当磨削轮的旋转角度较小时,外圆磨削时磨削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近似看作线性规律。

此时,磨削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下式计算:(1)磨削力的大小F = K × b × d式中,F为磨削力,K为常数,b为磨削宽度,d为磨削深度。

(2)磨削力的方向θ = arctan (Ft/Fn)式中,θ为磨削力的方向,Ft为切向力,Fn为法向力。

3. 非线性规律当磨削轮的旋转角度较大时,外圆磨削时磨削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再呈现线性规律。

此时,磨削力的大小和方向需要通过实验测量或数值模拟计算获得。

磨削力

磨削力
外圆磨削时切向磨削力的实验式为:
Ft
k0
ae
s
w
a
bs
式中: k0 --- 与磨削条件有关的磨削常数
不同学者研究的影响磨削力因素的指数
研究者 Salje Masslow
α
β
γ
δ
ε
0.45 0.45 0.45 0.45 -0.4 0.4 0.4 0.4 -0.43 0.43 0.43 0.43 --
0.6 --
0.7 0.7 --
Arzimauritch 0.6 --
0.4 0.37 --
Koloreueitch 0.5 0.9 0.4 0.6 --
Babtschizwdr 0.6 --
0.75 0.6 --
Norton Co 0.5
0.5 0.5 0.5
渡边
0.88 0.5 0.76 0.62 0.38

环节 一
温故知新,储备知识(3分钟)
学 过
分析推导,逐步讲解(20分钟)
环节 二
程 环节 分三
例题讲解,巩固所学(5分钟)

理论与实验相结合(15分钟)
环节 四
(一)温故知新,储备知识
问题1:回忆磨削机理与磨削过程,磨粒与工件的 干涉在整个过程中经过了哪几个阶段?
实际生成曲线 实际干涉曲线 理论干涉曲线
4.1.2 磨削力的解析
磨削力是砂轮与工件接触面内各个有效磨粒切刃受力的总和。
一个磨粒切刃与工件之间作用力也可分为三个方向的分力 fn ft fa
概念
比磨削力----垂直于切削方向上的单位切屑面积所受的力
ft
am
由定义得: ft am
若 fn

磨削力数学模型的研究

磨削力数学模型的研究

磨削力数学模型的研究
磨削力是指在磨削过程中,磨削工具对工件施加的力。

磨削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磨削质量和工具的寿命,因此研究磨削力的数学模型对于提高磨削工艺的效率和优化工具材料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磨削力数学模型的研究可以分为经验模型和物理模型两种。

经验模型是根据大量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到的数学模型。

这种模型往往是经验公式的形式,利用磨削参数和工件材料等因素来预测磨削力的大小。

经验模型的优点是简单、易于使用,但是精度较低,适用范围有限。

物理模型是以力学原理和磨削过程的物理机制为基础建立的数学模型。

这种模型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来分析磨削力的产生和变化规律,通过建立力学方程和考虑磨削参数、工件材料性质、磨削工具等因素来预测磨削力的大小。

物理模型的优点是能够提供更准确的结果,但是建立过程较为复杂,需要考虑较多的因素和参数。

磨削力数学模型的研究可以通过实验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进行。

实验方法是通过在实际磨削过程中测量和记录磨削力的大小,然后根据不同的磨削参数建立经验模型或物理模型。

数值模拟方法是通过基于物理原理和数学模型的计算机仿真,通过输入不同的磨削参数和工件材料等参数来模拟磨削过程中的力变化,并计算磨削力的大小。

磨削力数学模型的研究对于优化磨削工艺、提高加工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可以根据工件的材料性质和磨削参数来预测磨削力的大小,进而优化磨削工艺,提高磨削质量和工具的寿命。

同时,磨削力数学模型的研究还有助于选择合适的磨削工具材料和设计优化的磨削工具结构,提高磨削工具的耐用性和加工效率。

磨削理论.pdf

磨削理论.pdf

磨削过程

磨削时,如图所示,其切削厚度由零开始逐渐增大。由于磨粒具有
很大负前角和较大尖端圆角半径。因而磨粒开始切入工件时,只能在工
件表面上进行滑擦,这时切削表面产生弹性变形。当磨粒继续切入工
件,磨粒作用在工件上的法向力Fn增大到一定值时,工件表面产生塑性
变形,使磨粒前方受挤压的金属向力后从砂轮上脱落的难易程度。也就是说,磨粒 容易脱落的,称砂轮硬度为软;反之,为硬。因而磨具的硬度是粘 结剂对磨粒的粘结强度,与磨粒材料的硬度无关。
组织结构
砂轮的组织结构是指砂轮中磨料、粘结剂、气孔三者所占的比例。 如图4-1所示。当磨粒所占比例较高而气孔较少时,称砂轮组织结 构紧密,见图4-2(a); 当磨粒所占比例较低而气孔较多时,则称 砂轮组织结构疏松,见图4-2(c); 图4-2(b) 所示,为砂轮组织结构 属中等的情况。砂轮中的气孔可以容纳切屑,且容易携带冷却液 和空气进入磨削区,对降低磨削温度有利。
沟槽,而沟槽的两侧微微隆起,见图。当磨料继续切入工件,其切削厚
度增大到一定数值后,磨粒前方的金属在磨粒的挤压作用下,发生滑移
而成为切屑。
磨削过程
磨削中,砂轮表层的每个磨粒就像铣刀盘上的一个刀刃,各个磨粒形状、 分布和高低各不相同,使其切削过程也有差异。砂轮表层中的一些突出 和比较锋利的磨粒,切入工件较深,将经过滑擦、耕犁和切削三个阶 段,形成非常微细切屑。由于磨削温度很高,磨屑飞出时氧化形成火花。 比较钝的、突出高度较小的磨粒,切不下切屑,只是起刻划作用,在工 件表面挤压出微细的沟槽。更钝的、隐藏在其它磨粒下面的磨粒只稍微 滑接着工件表面起抛光作用。可见磨削过程是包含切削、刻划和抛光作 用的综合复杂过程。
运动外,在加工中砂轮还得沿径向做切入运动,其大小用工作台(或工件)

第四章:磨削

第四章:磨削

第4章磨削磨削是以砂轮或其它磨具对工件进行精加工和超精加工的切削加工方法。

在磨床上采用各种类型的磨具为工具,可以完成内外圆柱面、平面、螺旋面、花键、齿轮、导轨和成形面等各种表面的精加工。

它除能磨削普通材料外,尤其适用于一般刀具难以切削的高硬度材料的加工,如淬硬钢、硬质合金和各种宝石等。

磨削加工精度可达IT6~IT4,表面粗糙度Ra 可达1.25—0.01μm,甚至可达0.008μm。

磨削主要用于零件的精加工,目前也可以用于零件的粗加工甚至毛坯的去皮加工,可获得很高生产率。

除了用各种类型的砂轮进行磨削加工外,还可采用做成条状、块状(刚性的)、带状(柔性的)磨具或用松散的磨料进行磨削。

加工方法主要有珩磨、砂带磨、研磨和抛光等。

砂轮的磨削过程实际上是磨粒对工件表面的切削、刻划和滑擦三种作用的综合效应。

磨削中,磨粒本身也由尖锐逐渐磨钝,使切削作用变差,切削力变大。

当切削力超过粘合剂强度时,圆钝的磨粒脱落,露出一层新的磨粒,形成砂轮的“自锐性”。

但切屑和碎磨粒仍会将砂轮阻塞。

因而,磨削一定时间后,需对砂轮进行修整。

4.1 砂轮4.1.1 砂轮的特性与选择砂轮是用各种类型的结合剂把磨料粘合起来,经压坯、干燥、焙烧及修整而成的,具有很多气孔,用磨粒进行切削的磨削工具。

决定砂轮特性的五个要素分别是:磨料、粒度、结合剂、硬度和组织。

1.磨料普通砂轮所用的磨料主要有刚玉、碳化硅和超硬磨料三类,按照其纯度和添加的元素不同,每一类又可分为不同的品种。

表4-1列出了常用磨料的名称、代号、主要性能和用途。

表4-1 常用的磨料的性能及适用范围2.粒度粒度是指砂轮中磨粒尺寸的大小。

粒度有两种表示方法:(1)用筛选法区分的较大磨粒,主要用来制造砂轮,粒度号以筛网上每英寸长度的筛孔数来表示。

例如,60号粒度表示磨粒能通过每英寸(25.4mm)长度上有60个孔眼的筛网。

粒度号为4~240,粒度号越大,颗粒尺寸越小。

(2)用显微镜测量尺寸区分的磨粒称微粉,主要用于研磨,以其最大尺寸前加W表示。

磨削 加工

磨削 加工
③光磨阶段:当磨削余量加工完毕,停 止径向进给。由于工艺系统及工件表面 的弹性恢复实际的法向进给量并不为零, 而是逐步减小。在无切入的情况下,砂 轮多次纵向进给,这样磨削深度逐渐趋 向于零。即磨削火花最终消失。光磨过 程对提高表面尺寸、形状精度,改善表 面质量,降低粗糙度十分有益。
4.磨削力与磨削功率
第一节 磨削原理基本知识
1.磨削运动
①主运动(vc):砂轮/砂带的旋转运动是主运动,砂轮/砂带外圆的线速度即主运动速度。
vc=πdg· ng/(1000·60) (m/s)
式中dg——砂轮直径(mm); ng——砂轮转速(r/min)。
砂轮转速越高,单位时间内通过被磨表面的磨粒数越多,表面粗糙度值就越小。
②法向进给运动ƒn(或fr)(也称吃刀运动、切深运动):指工作台每双(单)行程内工件 相对于砂轮法向移动的距离,单位为mm/d·str。通常取ƒn = 0.005~0.02mm/d·str ③轴向进给运动(ƒa):指工件每一转或工作台每一次行程,工件相对砂轮的轴向移动的 距离。一般情况下ƒa =(0.2~0.8)B,B为砂轮宽度; ƒa的单位,内外圆磨削为mm/r,平 面磨削为mm/str。砂轮的轴向进给量小于砂轮的宽度时,工件表面将被重叠切削,而 被磨次数越多,工件表面粗糙度值就越小。 ④工件圆周进给运动(vw) :工件外圆回转的线速度或直线移动的线速度。
②法向力Fn 法向力垂直于磨具表面,法向力远大于切向力,其大小影响工
艺系统的变形程度。即:
δ = Fn/Km
Km -----工艺系统综合刚度,法向力的大小取决于磨具表面磨粒的锋利程度及 工件硬度。
③轴向力Fa 磨具与工件有轴向进给时,磨具的侧向力。进给加快,这个轴 向力增大,过大时,会影响磨具和操作者的安全性。

机械加工中的磨削力分析与优化

机械加工中的磨削力分析与优化

机械加工中的磨削力分析与优化引言:机械加工是一种常见的制造工艺,磨削作为机械加工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提高零件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至关重要。

然而,磨削过程中的磨削力对机械系统的稳定性和加工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磨削力的分析与优化成为了广大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一、机械加工中的磨削力分析1. 磨削力的来源磨削力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磨料与工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磨料与磨削机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磨削过程中引起的摩擦力。

其中,磨料与工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又分为磨削力与进给力两个分力。

2. 磨削力的计算方法磨削力的计算方法主要有经验公式法、静力学法和有限元法等。

经验公式法根据实际生产中的经验数据和统计学方法得出,简单易行,但精度相对较低。

静力学法基于力平衡原理,将磨削力的计算转化为切削力的计算,适用于刀具磨削。

有限元法则是一种仿真方法,通过建立复杂的力学模型和各种约束条件,对磨削力进行精确的计算和预测。

二、磨削力的影响因素分析1. 材料特性被加工材料的硬度、韧性和热导率等物理特性直接影响着磨削力的大小。

一般来说,材料越硬、韧性越高、热导率越低,磨削力越大。

2. 磨料特性磨料的颗粒尺寸、形状和硬度等特性对磨削力有着重要影响。

磨削力随着磨料颗粒尺寸的增加而增加,而随着磨料颗粒硬度的增加而减小。

3. 加工参数磨削过程中的进给速度、切削速度和进给深度等加工参数对磨削力起重要作用。

一般来说,切削速度越大,进给速度越小,磨削力越大。

同时,进给深度的增加也会导致磨削力的增加。

三、磨削力的优化措施1. 选用合适的磨料根据被加工材料的特性选择合适的磨料是降低磨削力的有效措施之一。

对于硬度较高的材料,应选择颗粒较细、形状较锐利的磨料进行磨削,以降低磨削力。

2. 优化加工参数调节磨削过程中的进给速度、切削速度和进给深度等加工参数,是降低磨削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选择这些参数,可以使磨削力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同时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

磨削过程及磨削原理

磨削过程及磨削原理

六、砂轮的磨损与耐用度
形态:磨耗磨损(A)、磨粒破碎(B-B) 和脱落磨损(C-C)。 砂轮耐用度:砂轮钝化、变形后加工 质量和效率降低。~用砂轮在两次修 整之间的实际磨削时间度时,工件将发 生颤振,表面粗糙度突然增大,或出 现表面烧伤现象。
由图可知,缩 短初磨阶段和稳定 阶段可提高生产效 率,而保持适当清 磨进给次数和清磨 时间可提高表面质 量。
五 磨削热和磨削温度
1. 磨削温度的基本概念 2. 影响磨削温度的主要因素
砂轮速度V: V ↑→θ↑ 工件速度Vw : Vw ↑→θ↓ 径向进给量fr: fr↑→θ↑ 工件材料: 导热性↓→θ↑ 砂轮硬度与粒度:硬度↓→θ↓ 磨粒大小↑→θ↓
二 磨屑的形成过程
滑擦阶段:磨粒切削厚度非常小,在 工件表面上滑擦而过,工件仅产生弹 性变形。
刻划阶段:工件材料开始产生塑性变 形,磨粒切入金属表面,磨粒的前方 及两侧出现表面隆起现象,在工件表 面刻划成沟纹。磨粒与工件间挤压摩 擦加剧,磨削热显著增加。
切削阶段:随着切削厚度的增加,在 达到临界值时,被磨粒推挤的金属明 显的滑移而形成切屑。
磨削过程及磨削原理
1 磨料特征 2 磨屑的形成过程 3 磨削力 4 磨削阶段 5 磨削热和磨削温度 6 砂轮磨损与耐用度
一 磨料特征
很不规则,大多数呈菱形八面体; 顶尖角大多数为90度~120度,以很大的负前角进行切 削; 磨粒切削刃几乎都存在切削刃钝圆半径; 在砂轮表面分布不均匀,高低也不同。
磨粒常见形状
三 磨削力
➢磨削力的的来源:工件材料产生变形时的抗力和 磨粒与工件间的摩擦力。
➢磨削力的特征: (1) 单位磨削力很大 (2) 径向分力很大---径向力虽不做工,但会使
工件产生水平方向的弯曲,直接影响加工精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砂 轮 再生效应 位移 砂 轮 接触刚性 某一切深u 某一切深 0 工 件 再生效应 磨床刚性
砂 轮 磨损特性
磨削力 工 件 可磨削性
磨削中的自激振动原理 磨削中的自激振动原理 磨削中的颤振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磨具的硬度特性 砂轮若过软,则磨削过程中的扰动会使砂轮表面上的磨损不均匀, 砂轮若过软,则磨削过程中的扰动会使砂轮表面上的磨损不均匀, 使砂轮表面也出现了波纹;若砂轮过硬, 使砂轮表面也出现了波纹;若砂轮过硬,扰动则会使砂轮表面的 堵塞不均匀,以这两种砂轮磨削工件必将在工件表面形成波纹, 堵塞不均匀,以这两种砂轮磨削工件必将在工件表面形成波纹, 而工件表面的波纹反过来会促使砂轮的不均匀的磨损和堵塞更加 严重。如此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使振动越来越激烈 严重。如此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PE ⋅η E Ft = π ⋅ ns ⋅ Ds
式中ηR--电动机传动效率; nS--砂轮转速(r/s); DS--砂轮直径(mm)。
PE--磨头电动机实测输入功率(kW);
(2)电阻应变测力法 )
(3)电容式测力仪 电容式测力仪 (4)压电原理的平面磨削测力仪 压电原理的平面磨削测力仪
第二节 磨削中的振动
3、影响磨削力的因素 、 1)磨具条件:磨料、粒度、结合剂、组织、硬度、磨具修整 )磨具条件:磨料、粒度、结合剂、组织、硬度、 2)工件条件:工件材料的硬度、强度、塑性、 )工件条件:工件材料的硬度、强度、塑性、 3)工艺参数条件: )工艺参数条件: 单位时间内参与切削的磨粒数量↑ 每个 砂轮速度v砂↑ →单位时间内参与切削的磨粒数量 →每个 单位时间内参与切削的磨粒数量 磨粒的切削厚度↓ 磨削力 磨削力↓ 磨粒的切削厚度 →磨削力 单位时间内磨去的金属量↑ 每个磨 工件速度vω、fa ↑ →单位时间内磨去的金属量 →每个磨 单位时间内磨去的金属量 粒的切削厚度↑→磨削力 磨削力↑ 粒的切削厚度 磨削力 径向进给量f 每个磨粒的切削厚度↑、 径向进给量 r ↑ →每个磨粒的切削厚度 、砂轮与工件的磨 每个磨粒的切削厚度 削接触弧长↑ 同时参与磨削的磨粒数 同时参与磨削的磨粒数↑ 磨削力 磨削力↑ 削接触弧长 →同时参与磨削的磨粒数 →磨削力 砂轮磨损↑磨削力 砂轮磨损 磨削力↑ 磨削力 4)磨削液条件:液体成分、润滑冷却性能、供液压力 )磨削液条件:液体成分、润滑冷却性能、 5)机床工艺系统的刚性和机床的精度 )
700 × 1093 P = UZ = = 170 (马力)=12750(J/S) 马力) ( ) 60 × 75
如果V 如果 s=80m/s
Ft = P 170× 75 170 × = = 159(Kg) Vs 80
若取F 若取 n=3Ft倍,则 Fn=636(kg)
6、磨削力的测量 、 功率计法: (1)功率计法:功率计法是根据电动机输入功率来计算切向磨削 力的。由于磨床的砂轮轴多由独立的电机直接驱动,因此, 力的。由于磨床的砂轮轴多由独立的电机直接驱动,因此,可用 电功率表实测磨头电动机的功率P 然后按下式计算: 电功率表实测磨头电动机的功率 E,然后按下式计算
四、磨削表面的颤振振纹 1)螺旋型振纹 是由修整时砂轮与金刚石修整笔之间的振动引起的。 ) 是由修整时砂轮与金刚石修整笔之间的振动引起的。 这种振动可以是“强迫型” 半激振型” 这种振动可以是“强迫型”和“半激振型”。 机械的其它部件(如液压泵、不稳定回转体等 将振动输入到了工艺 机械的其它部件 如液压泵、不稳定回转体等)将振动输入到了工艺 如液压泵 系统,其振动频率相当于振源外力的频率。 系统,其振动频率相当于振源外力的频率。 在修整内圆磨砂轮时,由于主轴刚性较差,可能会引起半自激振动。 在修整内圆磨砂轮时,由于主轴刚性较差,可能会引起半自激振动。 在这种情况下,振动频率十分接近主轴的自然频率; 在这种情况下,振动频率十分接近主轴的自然频率; 也还可能在修整时发生一些扰动而引起砂轮的再生振动 2)直线型振纹 这类振纹常常是由砂轮不平衡引起的。当砂 这类振纹常常是由砂轮不平衡引起的。 轮磨损或堵塞不均匀时,由于再生效应, 轮磨损或堵塞不均匀时,由于再生效应,在工件表面上同样 会出现直线型振纹 3)斑点型振纹 由于砂轮圆周表面上硬度不均匀或不均匀的磨损 引起局部振动造成的。 引起局部振动造成的。这种扰动又会促使砂轮的再生振动
4、磨削力的实验式: 磨削力的实验式:
Z' 1 1 2 Vw =w am = t( + ) l Vs D d
5、比磨削能 、 磨除工件上单位体积的金属 所消耗的能量叫比磨削能 U=W/V
β Ft=KtαVS-βVwγVaδBε β Ft=KVs-βVwγtα
Ft V S U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bV w t
切屑的大小对比磨削能的影 响被称之为尺寸效应 响被称之为尺寸效应
五、减振措施 1、改善磨料磨具性能,选择与工件材料相适应的磨具, 、改善磨料磨具性能,选择与工件材料相适应的磨具, 并进行严格的静、 并进行严格的静、动平衡 2、增加机床刚性,增大阻尼 、增加机床刚性, 3、调整磨削用量降低工件速度和切入深度 、 4、增加清火花磨削行程以消除工件上已经存在的振纹 、
二、稳态和动态切削过程
三、磨削中的颤振
一般说来, 一般说来,使用刀具进行切 削加工,则后一次走刀与前 削加工, 一次走刀往往有重迭部分。 一次走刀往往有重迭部分。 这种情况在磨削中特别明显 B−S 重叠系数 µ = B
B——砂轮宽度 砂轮宽度 S——轴向进给量 轴向进给量
再生效应: 再生效应 不管是何种原因在工件上一转留有 波纹, 波纹,若切削过程不稳定都一定会 反映到再次切削之中, 反映到再次切削之中,并产生新的 振纹激起再生振动, 振纹激起再生振动,这种现象称为 再生效应
F=Fn十Ft十Fa
图3-2 各种磨削加工方式的三个磨削分力 a) 外圆磨削 b) 内圆磨削 c)卧式平面磨削 d)立式平面磨削 卧式平面磨削 立式平面磨削
三个分力的关系
一般, 一般,Fn>Ft>Fa, 而法向磨削力与切 向磨削力的比值 Fn/Ft,是加工中 一个重要数据, 一个重要数据,它 可间接地说明砂轮 工作表面磨粒的锋 利程度。 利程度。因为随着 磨粒的钝化, 磨粒的钝化,将引 的急剧增大, 起F的急剧增大, 的急剧增大 使砂轮磨损加快, 使砂轮磨损加快, 系统振动增加, 系统振动增加,噪 声加大, 声加大,工件表面 粗糙度上升和表面 质量恶化等。所以, 质量恶化等。所以, 它也可作为砂轮耐 用度的判断依据之 一
第四章 磨削力与磨削振动 第一节 磨削力
1、来源 、 •一是磨削过程中工件材料发生弹性和塑性变形时所 一是磨削过程中工件材料发生弹性和塑性变形时所 产生的阻力; 产生的阻力; •二是磨粒与工件表面之间的摩擦力。 二是磨粒与工件表面之间的摩擦力。 二是磨粒与工件表面之间的摩擦力 2、磨削力的分解 、 Fn称为法向磨削力 Ft称为切向磨削力 Fa称为轴向磨削力
在磨削加工中,振动对表面光洁度、磨削精度、砂轮的 在磨削加工中,振动对表面光洁度、磨削精度、 寿命带来的不良影响尤为突出。 寿命带来的不良影响尤为突出。因而振动是影响产品质量和 生产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生产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磨削中的振动形式 1、自由振动 如磨床周围其它机械产生的冲击力,磨床砂轮 如磨床周围其它机械产生的冲击力, 、 架快速进退或工作台换向时引起的振动属于自由振动 2、强迫振动 如磨床电机的转子的不平衡、砂轮的不平衡等因 、 如磨床电机的转子的不平衡、 素引起的振动 3、自激振动 自激振动又叫做颤振,颤振是由系统自身产生的 、 自激振动又叫做颤振, 交变力所维持的振动。 交变力所维持的振动。磨削过程中不断波动的磨削力就是维持 颤振的交变力 其中自由振动和强迫振动,只要找出振源, 其中自由振动和强迫振动,只要找出振源,总是可以找 到消除它们的方法。而发生在砂轮和工件之间的颤动, 到消除它们的方法。而发生在砂轮和工件之间的颤动,不会因 为有阻尼而衰减, 为有阻尼而衰减,一旦振动产生便会有增无减
比磨削能对于估计磨削力和功是一个很有用的量 在钢坯的荒磨中, 一个切屑的厚度大约g=0.1mm, 其 U大约为 在钢坯的荒磨中 , 一个切屑的厚度大约 , 大约为 700kg.m/cm3 , 若以 若以500公斤 小时 ( 1093cm3/min) 的速率切除金 公斤/小时 公斤 小时( ) 最小的功率消耗可估计如下: 属,最小的功率消耗可估计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