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史练习题
初三历史现代社会生活同步练习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电子媒
2、介的是()
A互联网B广播C电视D杂志
1、造成“大都会化”和城市群
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交通工具的发展
B旅游事业的发展
C城市化速度的加快
D大众传媒的发展
1、有这样一则笑话,联合国在进行调查时,给全世界的小朋友出了一个题目:对于其他国家粮食短缺的问题,请你说说自己的看法。结果发现:非洲的小朋友看过后不知道设么叫“粮食”,欧洲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短缺”,美国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其他国家”。
学科:历史时间:2010、1、25——1、30完成人
课
时
讲授
内容
教学
重、难点把握
例题设计
中考典型题解读
作业设计
第
十
一
课
时
现代社会生活
重点:
1、现代社会生
活中的大众传媒、
休闲与旅游、时
装与模
1、1920年,建立世界上第一
座广播电台的国家是()
2、在现代社会中,成为休闲活动
这虽然是一个笑话,但是我们从中也能看出一些当今世界的现实问题。你认为这个笑话反映了哪些现实问题?
1、列举20世纪城市化的表现。
中国社会生活史本科学习试题库

中国社会生活史一一、单选1、1913年1月,《大公报》有文章描述当时女性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的现象:‚于是有所谓女子北伐军,女子敢死队,有所谓女子同盟会,女子参政团,女子自由党。
‛这种现象反映了()A. 自由平等的时代诉求B. 救亡图存的历史潮流C. 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D. 婚姻自主的社会风尚正确答案::A2、)《盛世危言》指出:‚‚‚置之,灾民流离困苦情形宛然心目。
作奸犯科者,明正典刑,中历历详述,见之者胆落气沮,不敢恣意横行,自有有有,(士君子)足不逾户庭而周知天下之事事事。
‛郑观应在此盛赞的是A. 修筑铁路B. 创办报刊C. 放映电影D. 开通电话正确答案::B3、下列传播媒介在中国近现代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报纸②电视③电影④互联网A. ①②③④B. ②④③①C. ①③②④D. ④③②①正确答案::C4、2009 年10 月1 日,建国60 周年庆典在北京天安门举行。
世界各地的人们第一时间获知这一盛况的主要途径是①报纸②电视③电影④互联网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正确答案::C5、假如你生活在1910年的中国上海,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A. 商人吴某乘坐有轨电车去谈生意B. 街上不少路人穿着中山装C. 《申报》上刊登武昌起义的消息D. 同盟会成员陈某用无线电话与总部联络正确答案::A6、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
‛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 A. 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B. 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C. 婚姻听凭父母安排D. 婚姻仪式简约文明正确答案::B二、多选1、下列礼仪体现民主共和精神的是( )A. 三跪九叩B. 长拜作揖C. 鞠躬D. 握手正确答案::BCD2、戊戌变法时期,有人作诗曰:‚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
脚跟形式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
‛此诗主要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易服B. 反清革命C. 废止缠足D. 全盘西化正确答案::AC3、宋代时我国手工业与商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历史学家研究,宋代民间崇拜的神灵被认为除了具备驱灾治病、报境安民等传统农业社会型的神力外,还开始拥有诸如预告物价、保护商贾等神力。
社会历史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社会历史考试题及答案大全一、单项选择题1. 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结束了中国战国时期的是哪个朝代?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A2.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哪个朝代?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答案:B3. 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其主要的导火线是什么?A. 巴黎和会的不公正决议B. 俄国十月革命C.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D. 辛亥革命答案:A4.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的是什么?A.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B. “新中国万岁”C.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D. “中国革命胜利了”答案:A二、填空题1.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具体应用,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被称为______。
答案:毛泽东思想2. 1978年12月,中国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______,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
答案:十一届三中全会3. 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最早由______发明。
答案:毕昇三、判断题1.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对/错)答案:对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焚书坑儒”政策,以加强思想控制。
(对/错)答案:对3. 法国大革命是18世纪末发生的,它推翻了法国的封建制度。
(对/错)答案:错(法国大革命发生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四、简答题1. 简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答案: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反侵略战争中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而且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同时,中国抗日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2. 描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
答案: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进行了土地改革运动。
该运动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将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初二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试题

初二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试题1.近代上海的人们能够从中文报纸上寻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最早出现在()A.19世纪40年代B.19世纪50年代C.19世纪60年代D.19世纪70年代【答案】D【解析】分析题干,实际上考查的是中文报纸在上海出现的时间,联系课本知识,1872年在上海创办了《申报》,刊载新闻、评论、广告等,人们开始通过报纸了解国家大事,寻找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考点】社会生活的变化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根据教材解答即可。
2.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A.《定军山》B.《歌女红牡丹》C.《风云儿女》D.《渔光曲》【答案】A【解析】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哪部,B项《歌女红牡丹》是中国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而D项《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C项《风云儿女》是1935年才开始拍摄的一部爱国电影,与题干不符,根据教材,A项《定军山》是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
答案为A。
【考点】社会生活的变化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情况,但也要对近代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3.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改变中,对今天中国成为亚洲第一体育强国关系最大的是()A.男子剪辫子B.女子停止缠足C.废除跪拜礼D.取消“大人”称谓【答案】B【解析】联系题干,分析四个选项,对人的身体健康形成深刻伤害的是B项女子缠足,这是中国几千年的陋习,废除了它,中国少女的脚才真正得以解放,她们才能跳得更高,跑得更快。
而其他选项如剪辫子、跪拜礼、“大人”称谓等都没有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实质性伤害,可以排除,答案为B。
【考点】社会生活的变化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做题时要对四个选项仔细分析比较,看看哪一项是对人的身体伤害最大的。
4.同学们经常使用《新华字典》,它的出版社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的名称是()A.三联书店B.商务印书馆C.同文出版社D.外文出版社【答案】B【解析】分析题干,选择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A项的三联书店是1948年在香港正式成立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1年与人民出版社合并,1986年恢复独立建制。
初二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试题

初二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试题1. 19世纪80年代后,一位住在天津的高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联系,可以选择的最佳手段有()A.拍电报B.写封书信C.上网D.打长途电话【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相关史实。
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与西方的接触。
西方的发明也不断传入中国,改变着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
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用它来传递信息,进行联系。
故此题的答案选择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的变化。
2.在20世纪初的上海,人们可以做到的事是()①看《申报》②坐飞机③使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字典④拍电报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近代以来受西方的影响人们社会生活的变化。
此题说的是“20世纪初”,关键词。
在20世纪之前存在或出现的,都有可能上海的人们做到。
而飞机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才制成飞机,试飞成功,还没有大量生产制造。
所以20世纪初的上海人们还不可能坐飞机。
故排除②,选择答案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的变化3.在国际上被视为最具有中国气派的民族服装是()A.丝绸服饰B.长衫和马褂C.藏族服装D.中山装和旗袍【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民国时期服饰的变化。
清末民初,孙中山创制的中山装是这一时期最具特色的服装。
女士服饰方面,旗袍逐渐流行。
这两者目前仍然是国际上被视为最具有中国气派的民族服装,所以答案选D。
【考点】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艰难起步•社会生活的变迁•服饰的变化4.中国二三十年代比较普遍的称呼是﹙﹚A.先生B.师傅C.老爷D.同志【答案】A【解析】“中国二三十年代”已经是辛亥革命后,由于辛亥革命的影响,中国近代的社会习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在礼节上,取消了“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反映了人人平等的观念。
高中历史必修二社会生活部分训练题

1.近代以来,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社 会效应。这主要是指 ①促进了信息的传播 ②推动了各地经济发展 ③开拓了人们的视野 ④加快了人们生活节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 D.①②③④ 2、2005年“超女”李宇春的成功被视为当今中国公众意 识崛起的标志。这表明( ) A .中国公众逐渐认可并接受了多元化的文化价值观 A B.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 C.电视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 D.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1.原因:①“欧风美雨”(列强侵略、工业文明、思想传播)的潜移默化。
社会习俗变化
②辛亥革命后,政府倡导的改革措施。
2.变化:①服饰和住宅上体现中西结合②交通和通讯上的便捷③饮食、娱乐 的现代化多样化④礼仪的革新。 3.影响:①改变城市面貌②使生活节奏加快,多姿多彩③促进了经济发展④ 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⑤促进了知识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1、近代从老爷、大人 到同志先生的称谓变化主要反映了 A.资本主义经济取代了封建经济 B.近代西方民主、平等观念影响国人 B C.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 D.西式称呼取代中式称呼 2、中国近代社会注意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又有自己创新 而具有中西合璧特点是 ①旗袍 ②中山装 ③里弄住宅 ④西餐馆 A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D.
2、主张建京张铁路,设计“人字形”路轨的中国铁路 设计师是( ) B A.冯如 B.詹天佑 C.侯德榜 D.魏源
1、1930年一人到广州玩耍,他不可能( ) A.看到有人穿着中山装上班 B B.见男士拖着长辫子 C.在西餐厅就餐 D.听到有人称呼他“同志”
2、下列不属于通讯工具变迁和电讯事业发展影响的是 A.信息传递快捷简便 B.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 C .阻碍了人们的感情交流 D.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C
2019高三历史二轮练习: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史专项练习

2019高三历史二轮练习: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史专项练习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8年10月江西省南昌市高三联考24题〕旗袍源于满族女装。
20世纪20年代初有人撰文,“近来女界旗袍盛行……惟旗袍之名,假设有宗社党〔满清妻族组成的秘密团体〕之臭味……故我以为袍可着,惟不可以旗名。
无以,其改称为暖袍乎!”对此理解正确的〔〕①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②表达了民主共和的思想③说明当时文明开化之风盛行④新旧观念激烈碰撞A、①②③B、①③C、①③④D、②④2、〔2018年3月聊城市一模16题〕伊朗门事件、克林顿丑闻事件、美军虐俘事件、西方其他国家高级官员的丑闻屡屡被曝光。
这突出反映了〔〕A、西方国家民主政治进程出现曲折B、政府完全处于公民的监督之下C、第三次科技革命负面影响增大D、报刊、网络和电视等媒介监督作用增强3、1903年,山东第一份(济南汇报》创刊,以后,《山东官报》、《济南日报》等多种报纸在南陆续出现,读报渐渐成为人们的习惯。
它对人们的影响主要有()①开阔视野②关注国事③启迪民众④传播新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4、〔2017年10月广东六校高三联考17题〕假如某爱国实业家在20世纪初需要了解全国各地商业信息,可采用的最快捷的方式是A、乘坐飞机赴各地了解B、通过无线电报输送讯息C、通过互联网D、乘坐火车赴各地了解5、“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
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
”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A.鸦片战争前B.鸦片战争后C.民国时期D.新中国成立后6、小林同学对“清末民初西方文明对我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影响”这一课题很感兴趣,以下他所搜集的四张图片中,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①④B、②C、②④D、②③④7、〔2017年3月东北三校联考26题〕“1830年以后的英国,公路和水路受到了铁路的挑战……短短数年内,铁路支配了长途运能够以比在公路或运河上所可能有的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
初三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试题答案及解析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下列顺口溜最能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变化的是A.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B.早晚喝喝菜粥粥,中午啃个窝窝头,一天三顿难见油C.双手筑起两层楼,高档家电样样有,妻儿外出有汽车,吃喝穿戴属一流D.缝纫机缝出新衣衫,自行车出门真方便,收音机听听大新闻,美观的手表看时间【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改革开放后,特别是90年代以后,人们的居住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汽车开始成为百姓的私产,吃的方面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而其它三个答案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前人们的生活方式。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生活·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材料一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赏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是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此新闻之作,固大有益于天下也。
——摘编自《申报》创刊词材料二(1)材料一表明哪些主要内容列入《申报》登载范围?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申报》的历史地位。
(6分)(2)《申报》和商务印书馆都创办于哪一地点?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近代新闻出版事业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4分)【答案】(1)政治大事;风俗变迁;中外交往;商业贸易;奇闻轶事;(4分。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全国著名大报;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
(2分。
答出其中1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2)上海;(2分)开阔人们的视野;提高人们的识字水平;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2分。
答出其中1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申报》登载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申报》是于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主要登载政治大事;风俗变迁;中外交往;商业贸易;奇闻轶事;它的地位主要有: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全国著名大报;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生活史练习题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中国社会生活史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中国古代的饮食结构,一直遵循的传统,以稻麦为主,兼吃杂粮。
其食用方式有、
、。
2、在先秦时期,中国先民习惯的用餐方式
是:。
3、根据茶叶制造方法不同与品质上的差异,可以把茶分为绿茶、、乌龙茶、、、、花茶7大类。
4、中国古代,用于饰首的服饰,称。
其中,主要包括、、等。
5、宋代服装分三种:一为,二为,三为。
6、城市的初始形态当为。
7、明式家具仿效传统建筑的,具有优美的外形,尤其是更为突出。
8、周代制定的是古代统一的婚姻仪式,具体内容包括:、、、、、。
9、为了延年益寿,古人提出了许多的养生理论和方法,主
要、药物养生、、体育健身。
10、古人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一些特定的交际语言,大体包括尊称、和。
11、饮酒实际上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即人类文明中最古老的饮酒文化。
12、我国饮茶的历史十分悠久,根据唐人陆羽《茶径》一书的记载,在传说中的_________,我国就已有饮茶的习俗了。
13、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各地地理环境的不同和生活习惯的差异,服饰也呈现在_________趋势。
14、所谓巢店,顾名思义是一种类似鸟巢的居住场所,它是原始人类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草搭在树冠上建成的原始建筑。
15、中学历史教学任务总的来说有三项,即(),思想教育和()。
16、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和对于教学过程的规律性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的基本要求。
17、中学教学计划是()颁发的()计划。
18、教师、()、中学历史教科书、()是构成历史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
19讲述法是由()运用()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说服饰具有鲜明的社会性。
2、简述行旅生活的经济交流功能。
3、早婚给社会历史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传统的蒙学教育具有哪些特点。
5、娱乐生活的价值取向。
6、“察世”的价值取向。
7、列举中学历史教育的研究方法。
( 至少回答出八种)
8、简述怎样运用历史教学大纲。
9、简述历史知识的特点。
10、简述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对象。
中国社会生活史练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五谷为养”,粥,饭,饼
2、席地而坐
3、红茶,白茶,黑茶,紧压茶
4、首服,冠,巾,帽
5、公服,礼服,常服
6、原始聚落
7、造型立面,明式床8、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9、食物养生,导引养生10、自谦称,礼貌语
11、文化现象文化活动 12、三皇时代
13、多文化 14、树干枝叶杂草
15、知识教育发展智力。
16、教学目的教学工作
17、国家颁发指令性
18、学生教学手段
19 教师口头语言
二、简答题
1、答:服饰作为一种文化事象,深受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宗教甚至科学技术的影响,它深刻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时代精神和人们的思想观念,成为一个时代社会文化的体现方式,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内涵。
2、答:一是促进商品流通,活跃经济交流;二是拉动地方经济的兴盛与发展;三是有利于经济团队(如商帮)的形成;四是带动相关产业如交通、旅馆业、餐饮业等的发展。
3、答:第一,降低了人的身体素质,提高了婴幼儿的死亡率;第二,加速人口绝对过剩;第三,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早婚也有其积极的一面。
4、答:一是强调先入为主,夯实基础;二是强调操作演练,养成习惯;三是强调顺其天性,循序渐进;四是强调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五是强调以宽济严,正面教育。
5、答:娱乐虽然是人们的一种本能活动,但是不同差异,不同群体的娱乐生活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主要表现为人们在从事娱乐活动时,已经把自己的价值取向融入到娱乐之中,不同的娱乐主体,往往要按照自己的目的,要求来设计和从事娱乐活动,所以娱乐活动也是一种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并被刻上了人类文化学的烙印。
6、答:通过行旅活动,实现“察世”感悟人生的价值取向,主要通过如下手段,一为“察”,通过行旅活动观察世象与山川风物,察知历史舞
台信息,以增添奋斗的激性。
二为“体”,通过行旅活动,体验异域、异地、异种风情、来鉴赏现实与历史的异同,以增长见识与生活阅历。
7、列举中学历史教育的研究方法。
( 至少回答出八种)
(1)观察法。
(2)文献研究法。
(3)测验法。
(4)调查法。
(5)统计法。
(6)图表法。
(7)历史法。
(8)比较法。
(9)分析和综合法。
(10)归纳和演绎法。
(11)实验法。
(12)个案法。
8、简述怎样运用历史教学大纲。
(1)通读大纲,领会总说明中的各个部分,以便对基本精神、基本问题有比较全面的理解和深刻的领会。
(2)学习关于教学内容的说明。
(3)在备课时把大纲和教科书结合起来,互相参证。
9、简述历史知识的特点。
(1)史和论的高度统一性。
(2)过去性。
(3)具体性。
(4)综合性。
(5)历史科学诸特点之间的辩证关系。
10、简述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对象。
(1)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
(2)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
(3)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
(4)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方法。
(5)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教具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