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第一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名单

国医大师 联姻山东百年药企
本 报 讯 !记 者 张 忠 田 "山 东 省 唯 一 的 国 医 大师张灿 近日 受 邀 成 为 山 东 方 健 制 药 有 限 公 司顾问 # 以便更好地 传 承 弘 扬 中 医 药 文 化 # 确 保 药品质量 ' 山 东 方 健 制 药 有 限 公 司 源 于 具 有 !.! 年 历 史的广育堂 # 现 在 是 鲁 西 南 最 大 的 牛 黄 系 列 产 品研发基地 ' 名医名企 ) 联 姻 * 后 # 张 灿 糹 将 在 药 品组方以及生产 质 量 上 给 予 指 导 # 确 保 药 品 的 药效和品质 , 在安全 合 理 用 药 上 给 予 指 导 # 让 消 费者用上放心药 , 在 企 业 技 术 进 步 上 给 予 指 导 # 进一步提高药品 的 科 技 含 量 # 充 分 发 挥 名 医 名 企的合作优势 '
ABCDE KLM EN
KL$4QR
$%
XY4Z[\]^_ %b def (
a?/Q12) a&) a?/Q12) ao/Q12) ao/Q12) xy"z# VW{ 12) 12) }~5!# =VW
=>
首都糖尿病 中医药防治论坛召开
本 报 讯 &" 月 &) 日 # 由 首 都 医 科 大 学 中 医 药学院与北京中医 药 学 会 联 合 举 办 的 首 都 糖 尿 病中医药防治论坛 在 北 京 召 开 ' 北 京 糖 尿 病 领 域专家汇聚一堂 # 探 讨 该 领 域 的 热 点 ( 焦 点 问 题 # 并进行四场专题报告 ' 首都医科大学高彦彬教授讲授通络法干预糖 尿病并发症的相关研究 '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 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倪青教授讲授消渴病的中医诊 疗方案和诊疗路径 ' 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 中西医结合教研室主任韩晶岩讲授脏器微循环障 碍与中医药改善的作用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 ' 最 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冯兴中教授 围绕人文环境下的中医发展作报告 ' 李冬华
中药外治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现状

中药外治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现状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洛阳471002摘要:目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方法具有多样化,其中医外治疗法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并且操作简单方便,经济实惠,深受广大患者喜爱。
本文介绍了中药外敷、穴位贴敷、中药涂擦、中药熏洗、中医定向透药等中药外治法,在治疗膝骨关节炎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通过检索文献得知,中药外用治疗膝骨关节炎有多种方式,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 中药外治法未形成统一标准和规范,不利于循证医学研究的开展,因此,今后应广泛开展膝骨关节炎的循证医学研究,并且要将四诊客观化的成果进一步纳入进来,实现中医疗法的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药外治法膝骨关节炎熏洗中药涂擦项目资助:1、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仲景工程)中医药拔尖人才(豫卫中医函〔2021〕15号)2、2019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循证能力建设项目》(2019XZZX-GK004)3、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第二轮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19〕62号)引言:膝骨关节炎(keen osteoarthritis,KOA)是以一种退行性、慢性疾病,主要以膝关节内软骨退变为主,临床表现为疼痛,伴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关节弹响、活动受限等。
给社会和医疗保健系统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1],并且KOA是老年人致残的第五大原因[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我国KOA的患病率为18%,男性的患病率为9%~13%,女性的患病率为16%~23%,女性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3]。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中医外治法方法多样、简便易行、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副作用小,并且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4]。
兹将近年来中药外治法治疗KOA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1病因病机祖国医学中并没有“膝骨关节炎”这个名词,它属于祖国医学“痹症”的范畴。
《素问·痹论》道:“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郭艳幸[5]教授认为KOA的病机为气血失调,筋骨失衡,使气血共调血、动静互补,筋骨互用,从而达到平衡状态。
陈学奇治疗绝经综合征经验

陈学奇治疗绝经综合征经验王璐;陈学奇【期刊名称】《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3页(P320-322)【关键词】绝经综合征;临床经验;陈学奇【作者】王璐;陈学奇【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科杭州 310005;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科杭州 310005【正文语种】中文浙江陈氏妇科,源于南宋陈沂(字素庵),著《素庵医要》等书。
子孙世其业,后世称“陈木扇女科”。
陈学奇老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浙江陈木扇女科流派的第25代裔孙,幼承庭训,熟读经典,在临床实践中博采众方、随证施药,对绝经综合征的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收到较好的疗效,遣方用药尤有特色。
绝经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心理症状,如烘热汗出、面红潮热、心悸失眠、烦躁易怒、头晕耳鸣、腰酸肢浮等[1]。
绝经综合征属于中医“绝经前后诸证”范畴,《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古代与该病证候相似的论述可见于“百合病”、“脏躁”、“年老血崩”、“不寐”、“郁证”等病症中;治疗上,激素替代疗法效果明确,但有子宫异常出血、色素沉着、浮肿等副作用,对某些人群有增加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的风险[1-2]。
陈老师认为女子七七,阳明始衰,开始进入围绝经期,天癸、肾气衰退导致的肾虚为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之本。
肾虚迁延日久,阴损及阳,又可造成肾之阴阳两虚,故临床上常见肾阴虚、肾阳虚和肾阴阳两虚。
肾为先天之本,元阴元阳之根,肾虚又可使心、肝、脾等脏腑功能失常,气血津液代谢发生障碍,导致多种病理变化。
若肾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则心火偏亢;乙癸同源,肾阴不足,肝失涵养,导致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肾与脾先后天互相充养,脾阳赖肾阳以温煦,肾虚阳衰,火不暖土,又导致脾肾阳虚。
治疗上常以补肾为主,兼顾心、肝、脾等。
张吉金教授应用黑芥穗的临床治疗经验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 第19卷 第100期105投稿邮箱:sjzxyx88@·临床研究·张吉金教授应用黑芥穗的临床治疗经验郑欣宇,闫颖(通讯作者),张吉金(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妇科,天津)0 引言张吉金教授从医60余年,为哈氏妇科第四代传人,跟随哈荔田教授侍诊20余年,尽得其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之真传,哈氏妇科始于清朝同治年间,是全国首批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之一。
哈氏医学长于内外诸科,尤以妇科为专长,故亦称“哈氏妇科”。
张吉金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哈氏妇科的学术思想,同时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学术观点,成为津门一代妇科名医。
笔者有幸侍诊,整理总结张吉金教授应用黑芥穗的临床治疗经验如下。
1 芥穗的古往今来张吉金教授指出为医读书,宜溯源从流,由远及近,治病必求于本,用药亦同理,饮水思源,方知其精妙。
荆芥:辛、温,归肺、肝经。
发表,祛风,理血;炒炭止血。
治感冒发热,头痛,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痈肿,瘰疬。
荆芥穗效用相同,惟发散之力较强。
后世医家总结[1]: 荆芥能升提肝木治带下,引血归经疗血崩,疏肝理血调月经,益气化瘀除血晕,和血散风痊类中。
黑芥穗:又名黑荆芥、荆芥炭,是荆芥穗炮制品,指将荆芥采集切段后,用武火炒至焦黑色,以存性,再少喷清水,取出后晾干而入药。
荆芥穗最早见于汉代《神农本草经》:主寒热,…下疲血,除湿痹。
唐代《药性论》中荆芥穗治恶风贼风…心虚忘事,益力添糟。
唐代《食疗本草》中指出黑芥穗能“助脾胃”,以利中焦;《开宝本草》认为荆芥穗是“治妇人血风及疮疥”要药;宋朝《本草图经》荆芥穗治头风,虚劳,疮疥,妇人血风。
北宋时期,《本草衍义》明确提及:“荆芥,只用穗”;“治产后血晕及中风…皮肤瘙痒。
”宋朝《普济本事方》中记载华佗愈风散用荆芥穗治产后中风…血量多不醒之证。
明代《滇南本草》中荆芥穗,上清头目诸风…止女子暴崩。
明代《本草纲目》中荆芥穗:散风热,清头目…治崩中,痔漏。
圣爱中医馆

圣爱中医馆简介(2017年1月1日版)圣爱中医馆成立于2005年1月19日,是一家集中医文化、中医医疗、中医养生、中医教育、中医研究为一体的集团化连锁中医医疗机构,下设云南昆明圣爱中医馆有限公司、湖北华龙圣爱中医馆有限公司、江苏华龙圣爱中医馆有限公司、四川华龙圣爱中医馆有限公司、贵州华龙圣爱中医馆有限公司、重庆华龙圣爱中医馆有限公司、云南圣爱养生服务有限公司七家公司和华龙圣爱培训学校,还成立了云南圣爱中医基金会、圣爱中医集团党支部和工会等组织。
圣爱中医馆在创始人刘琼董事长的带领下,成为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云南昆明姚氏妇科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的建设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第一批中医中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工作站、云南中医学院和法国巴黎杵针中医学院中医药临床带教基地,并在云南中医学院开设了大学生中医药健康服务创业园。
圣爱中医馆汇聚了“姚氏妇科流派”、“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管氏特殊针法学术流派”、“戴氏医学流派”、“李氏医学流派”、“张氏疏调学派”、“张氏妇科流派”、“冯氏儿科流派”、“孟河医派”、“吴门医派”、“山阳医派”、“温病学派”、“澄江针灸学派”、“外科学派”、“金陵医派”等二十多个中医流派,成立了二十八个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工作室,成立了九十五个名老中医名医工作室,并汇集了中医流派的当代掌门人、传人、弟子和国家级、省级、市级名老中医专家700多名,还汇集了云南、江苏、四川、湖北、重庆等地名老中药专家66人工作在中药房、加工坊等工作岗位的一线零距离服务老百姓。
圣爱中医馆现年服务人数超过200万人次。
圣爱中医馆荣获“全国诚信民营医院”、“云南省著名商标”、“中华国医药文化杰出贡献奖”、“云南匠心品牌”、“云南好雇主”、“互联网+中医药团体科普传播杰出贡献奖”、“全国十大名中医馆”等荣誉,姚氏中医妇科疗法还进入了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圣爱中医馆与美国、法国、澳大利亚、加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医药领域正在开展交流与合作。
沈氏女科传承脉络梳理及学术思想创新

沈氏女科传承脉络梳理及学术思想创新沈绍功;沈宁;韩学杰;杨金生;刘兴方【摘要】沈氏女科源远流长,为全国第一批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始于明洪武年间(约公元1368年),传承至今已逾600余年20代之久.沈氏行医崇德重效,在继承中医药传统理论的同时,在学术上提出了颇多的创新观点,通过历代不断完善与发挥,已经拓展为除了手法、手术之外,凡处方用药者均予诊治的全科中医.通过梳理沈氏女科学术流派的传承脉络及整理研究其学术思想内涵,必将为中医学术流派的研究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4(020)002【总页数】5页(P143-146,152)【关键词】沈氏女科;传承脉络;学术思想【作者】沈绍功;沈宁;韩学杰;杨金生;刘兴方【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北京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100700;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台港澳中医药交流合作中心,北京100027;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100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22.19沈氏女科全称“上海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始于明洪武年间(约公元1368年),传承至今有20代逾600余年,其十九世传人沈绍功于1963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六年制医疗系毕业后,经国家统一分配到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从此沈氏女科迁居京城,翻开新的篇章。
沈氏女科讲究医德,崇尚疗效,沉积了丰厚的临床经验,成为中医学界的一颗明珠。
同时,沈氏女科的传承发展也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2012年,沈氏女科学术流派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第一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2013年,沈氏女科传承保护被列为北京市西城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继续传承并保护沈氏女科必将对发展中医学术、提高临床疗效做出更大的贡献。
1 学术特征1.1 源远流长沈氏女科一脉相承、延绵不断,自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约公元1368年)始,至今已传承600余年20代之久。
李氏杵针流派理论经验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李氏杵针流派理论经验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进展谭彪;孙瑗;黄勇【摘要】杵针作为针灸学的重要分支,在诸多传统民间治疗方法中独树一帜,具有源于针灸学而不同于针灸学的独特的理论体系.四川李氏杵针在临床应用范围上不断探索,目前已成功用于高血压、眩晕、颈椎病、偏头痛、腰腿痛、耳鸣、膝关节炎以及运动创伤等的康复治疗,尤其是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更为突出.杵针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主要涉及颈肩腰腿痛、颈源性眩晕、膝关节炎、骨科围术期管理及术后康复等诸多方面,为骨伤科疾病的综合治疗提供了新的线索与方向.【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9(025)004【总页数】4页(P748-751)【关键词】李氏杵针;骨伤科;不寐;腰腿痛;颈椎病【作者】谭彪;孙瑗;黄勇【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成都 610072;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北京 100029;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成都 6100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5.319针灸治疗作为中医学中一种特殊的治疗方式,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用经络、腧穴、刺灸等方法用以防治疾病,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杵针是中医针灸学的重要分支,与临床常用的毫针相比,杵针亦具有适应证广、疗效确切、应用方便、经济安全、学习曲线相对较短等优势。
杵针疗法经过近17代人的传承,如今已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1]、呼吸系统疾病[2-3]、骨关节系统疾病[4]、泌尿系统[5]及内分泌系统疾病[6]的治疗及康复,也可用于预防和调理亚健康状态[7-8],也有学者将杵针用于调控肿瘤患者的焦虑、失眠[9]。
“四川李氏杵针流派工作室”是全国首批遴选的64家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项目之一。
四川李氏杵针的理论与中医的辨证论治思想同源,不同之处在于:①李氏杵针不以药物为主导;②虽然李氏杵针名曰针灸疗法,但与普通毫针、火针等不同,普通毫针、火针等均需要刺入人体皮下组织,针道虽小,但于患者来说依然会有痛苦,存在感染的概率;③杵针以河车段、八阵穴等腧穴为主,天应为导向,取穴简便易操作,学习周期短。
对中医学术流派的若干思考-王国为

对中医学术流派的若干思考王国为徐世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摘要:中医学术流派是中医学在长期学术传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理论和实践的结晶,是中医学的鲜明特色。
如何传承发展中医学术流派已成为当前中医界的研究热点,国家政策也给予了有力的支持。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归纳和体悟,简要解析中医学术流派、学派、流派及医派等相关概念,对中医学术流派研究的意义、发展现状和国家政策进行梳理和解读,并提出若干对策建议,希冀对中医学术流派研究工作有所助益。
关键词:中医各家学说;学术流派;现状;对策在中医学发展史上,由于社会体制、文化背景、地域环境、师承关系、疾病谱等差异,出现了众多学术流派,各派之间的争鸣碰撞、交流融合,有力地促进了中医学术的不断发展。
近年来,中医学术流派研究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近几年来,相关论文和著作迅速增加,众多学者从概念内涵、评价标准、分类方法、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思路方法等各种角度和层面对中医学术流派进行了讨论和剖析,对研究和发展中医学术流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笔者在研读学习相关论文与著作后有所感悟,故不揣谫陋,略述拙见,旨在抛砖引玉,希冀对中医学术流派研究工作有所助益。
1 中医学术流派相关概念解析中医学术流派涵盖了学派、流派和医派等概念,在目前学界中尚无严格之区别。
概念乃思维之砖,一门学问往往要通过一定的概念来揭示其研究对象的本质与规律,所以明晰这些概念是有必要的。
在最近的研究中,“中医学术流派”有了比较明确的定义:“中医学术流派是中医学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学术思想或学术主张及独到临床诊疗技艺,有清晰的学术传承脉络和一定历史影响与公认度的学术派别。
”[1]该定义基本包含了严世芸先生提出的中医学术流派三要素[2]:“具有创新的学术观点、学说体系,有代表性人物,有一支师承传人”,而且点明了理论与临床的结合以及影响力要求,较为全面系统。
关于学派、流派和医派,在《争鸣与创新:中医学术流派研究》一书有较为系统的论述,其各自定义引用如下:“中医学派是指中医学的某个学科中因不同的师承而形成的以某种独特的理论主张或独特的方法、技艺为基础的不同学术派别;“中医流派则是指中医学同一学科内因不同的师承而形成的以独特的研究旨趣、技艺、方法为基础的不同学术流别;“医派属于地域性医学学派之范畴,是’医学学派’的简称,其下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科再划分流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负责人 孙树椿 沈绍功 王庆国 韦企平 曲剑华 哈虹 庞荣 门九章 王金权 乌兰 王鹏琴 刘海起 王之虹 赵文海 韩延华 姜德友 朱南孙 陆金根 黄素英 石印玉 张琪 顾植山 任思秀 葛惠男 张建斌 何嘉琳 宣桂琪 陈学奇 沈元良 王键 郑日新 王和鸣 黄小宾 傅淑清 王新陆 姜建国 郭艳幸 邵素菊 安建原 陈新胜 左新河 黄会保 章薇 朱克俭 廖怀章 罗颂平 李红毅 庄礼兴 刘力红 黄贵华
重庆正刚中医骨科研究所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四川仁甫何氏骨科技术研究中心 贵阳中医学院一附院 昆明市中医医院 昆明圣爱中医馆 云南省中医医院 拉萨市藏医骨病医院 西安中医脑病医院 陕西省中医医院 甘肃中医学院 甘肃省中医院 宁夏张氏回医正骨医院
朱怀宇 陈明岭 钟磊 何浚治 丁丽仙 管遵惠 徐涟 彭江云 旦增达杰 宋虎杰 路波 方晓丽 李盛华 张宝玉
建设单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北京中医医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北省人民医院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晋中市中医院 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辽宁省孙华山骨伤研究院 长春中医药大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常州市中医医院 江阴市致和堂中医药研究所 无锡市中医医院 苏州市中医医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 杭州市中医院 浙江省中医院 浙江省中山医院 绍兴市中医院 安徽中医学院门诊部 安徽省中医院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襄阳市中医医院 鄂州市中医医院 湖北省中医院 岳阳市中医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正大邵阳骨伤科医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东省中医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省份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流派工作室名称 北京清宫正骨流派传承工作室 沈氏女科流派传承工作室 燕京刘氏伤寒流派传承工作室 燕京韦氏眼科流派传承工作室 燕京赵氏皮科流派传承工作室 天津哈氏妇科流派传承工作室 河北庞氏眼科流派传承工作室 山西门氏杂病流派传承工作室 晋中市王氏妇科流派传承工作室 蒙医五疗温针流派传承工作室 辽宁彭氏眼针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辽宁华山正骨流派传承工作室 长白山通经调脏手法流派传承工作室 天池伤科流派传承工作室 龙江韩氏妇科流派传承工作室 龙江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 上海朱氏妇科流派传承工作室 上海市顾氏外科流派传承工作室 上海蔡氏妇科流派传承工作室 石氏伤科流派传承工作室 孟河医派传承工作室 龙砂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 无锡黄氏喉科疗法流派传承工作室 吴门医派杂病流派传承工作室 澄江针灸学派传承工作室 浙江何氏妇科流派传承工作室 杭州宣氏儿科流派传承工作室 浙江陈木扇女科流派传承工作室 绍派伤寒流派传承工作室 安徽新安王氏内科流派传承工作室 安徽新安医学郑氏喉科流派传承工作室 南少林骨伤流派传承工作室 福建黄氏蛇伤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旴江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 齐鲁内科时病流派传承工作室 齐鲁伤寒流派传承工作室 平乐郭氏正骨流派传承工作室 河南邵氏针灸流派传承工作室 何氏正骨流派传承工作室 内伤伏气致病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湖北省陈氏瘿病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岳阳张氏正骨流派传承工作室 湖湘五经配伍针推流派传承工作室 湖湘欧阳氏杂病流派传承工作室 湖南孙氏正骨流派传承工作室 岭南罗氏妇科流派传承工作室 岭南皮肤病流派传承工作室 靳三针疗法流派传承工作室 中医扶阳流派传承工作室 广西黄氏壮医针灸流派传承工作室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燕青门正骨疗法流派传承工作室 四川文氏外科流派传承工作室 四川李氏杵针流派传承工作室 四川何氏骨科流派传承工作室 黔贵丁氏妇科流派传承工作室 管氏特殊针法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云南昆明姚氏妇科流派传承工作室 云南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工作室 康派藏医流派传承工作室 西岐王氏济生堂儿科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长安米氏内科流派传承工作室 甘肃郑氏针法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甘肃陇中正骨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宁夏张氏回医正骨疗法流派传承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