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生化检验知识点
生化检验知识点归纳总结

生化检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生化检验的基本原理1. 生化检验的定义:生化检验是通过对人体的生化物质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以达到对体内生化状态和功能的了解的一种检验方法。
2. 生化检验的基本原理:生化检验是通过测定人体内的生化物质,如葡萄糖、蛋白质、脂类、酶等物质的含量和活性,以及相关代谢产物的浓度来反映体内生化过程的变化,为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疗效监测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二、常用指标及其临床意义1. 血糖:血糖是人体内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其测定对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妊娠、垂体功能异常等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 肝功能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谷氨酰转肽酶等指标,可以反映肝功能的变化,对肝炎、肝硬化、药物中毒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3. 肾功能指标:包括肌酐、尿素氮、尿酸、血尿酸、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可以反映肾脏的排泄功能和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变化,对肾炎、肾结石、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4. 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可以反映血脂代谢的变化,对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三、常见的生化检验项目1. 血清蛋白电泳:通过电泳分离血清蛋白,以及对蛋白的定量和鉴定,可以对免疫性疾病、肝病、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2. 血清肝功能指标:主要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等指标的测定,用于评价肝细胞功能和肝细胞损伤的程度。
3. 血清肾功能指标:主要包括肌酐、尿素氮、尿酸、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的测定,用于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功能的变化。
4. 血清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指标:包括钠、钾、氯、钙、镁、磷酸盐、二氧化碳结合力等指标的测定,用于评价电解质的平衡和酸碱的调节功能。
四、生化检验的标本采集与储存1. 血液标本采集:在采集静脉血时一定要选择适当的静脉针头,遵循正确的穿刺技术和取血流程,尽量避免静脉内血栓的形成,尽量避免血细胞破裂。
临检血液知识点归纳总结

临检血液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血液的组成1. 血液的主要成分血液是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的。
其中,红细胞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负责免疫防御,血小板负责止血,而血浆则主要是由水、蛋白质、脂类、糖、盐和激素等组成。
2. 血细胞的细胞形态红细胞呈双凹形,其直径为7-8微米,厚度为2微米左右;白细胞有核和无核两种类型,有核的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无核的是血小板;血小板呈片状,直径为1-4微米,最大厚度为0.5微米。
二、临检血液的常用指标1. 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部的一种蛋白质,其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
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浓度为130-175g/L,女性的为120-160g/L。
2. 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是指每升血液中含有的红细胞数目,正常成年男性为4.0-5.5×1012/L,女性为3.5-5.0×1012/L。
3.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是指每升血液中含有的白细胞数目,正常值为4-10×109/L;4.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是指每升血液中含有的血小板数目,正常值为125-350×109/L;5. 血小板容积分布宽度(PDW)PDW是指血小板容积分布宽度,其反映了血小板大小的分布范围,PDW值的增加常常提示出血或凝血功能障碍的存在。
6.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MCV是指单位体积内红细胞的平均大小,其单位是fL(10^-15L),反映了机体内红细胞的大小情况,正常值为80-100fL;7.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MCH是指单位红细胞内部的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其单位是pg(10^-12g),正常值为27-34pg;8.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MCHC是指单位红细胞内部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其单位是g/L,正常值为320-360g/L;9. 紅細胞體積峰寬度(RDW)RDW是指红细胞的分布宽度,正常值为11.5-14.5%。
检验科讲课—生化课件.

检验科讲课—生化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教材第四章,主题为“生化指标的临床应用”。
详细内容包括:1. 生化指标的定义及分类;2. 常用生化指标的临床意义;3. 生化指标在疾病诊断和评估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生化指标的概念、分类及其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
2. 掌握常用生化指标的正常值、临床意义及检测方法。
3. 学会运用生化指标进行疾病诊断、评估和监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1. 生化指标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2. 生化指标检测方法的原理。
重点:1. 常用生化指标的正常值、临床意义;2. 生化指标检测的注意事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生化检验设备模型、检验报告单。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检验报告单,引出生化指标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理论讲解:(1)生化指标的定义、分类及临床应用;(2)常用生化指标的正常值、临床意义及检测方法;(3)生化指标在疾病诊断、评估和监测中的应用。
3. 实践情景引入:以糖尿病为例,讲解生化指标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4. 例题讲解:解析一道生化检验题目,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一组生化指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化指标的定义、分类2. 常用生化指标:(1)正常值、临床意义(2)检测方法3. 生化指标在疾病诊断、评估和监测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2. 答案:根据生化指标异常,判断患者可能患有糖尿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生化指标的概念、分类及临床应用有了较深入的理解,但对检测方法原理掌握不足,需要在下节课进行重点讲解。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新型生化指标及其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化指标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2. 生化指标检测方法的原理3. 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4. 作业设计中的答案解析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生化指标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生化指标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医学检验技术知识点总结

医学检验技术知识点总结一、血液检验技术知识点总结1. 血常规检验: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2. 凝血功能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等指标。
3. 血型鉴定:根据人体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和抗体的组合,将人群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
4. 电泳技术:通过电场将混合的蛋白质分离出来,可以用于检测肌肉疾病和遗传性疾病。
5. 免疫学检验:包括ELISA法、放射免疫法等,用于检测抗体和抗原等。
6. 血清学检验:包括肝功能指标(ALT、AST等)、肾功能指标(尿素氮、肌酐等)等。
7. 血液生化检验:包括血糖浓度、脂质代谢指标(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等。
二、尿液检验技术知识点总结1. 尿液常规检验:包括尿比重、PH值、蛋白质含量、红细胞和白细胞计数等指标。
2. 尿沉渣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尿液中的沉渣,可以发现尿路感染、肾小球疾病等。
3. 尿液电泳技术:用于检测肌酸激酶等指标,可以帮助诊断肌肉疾病。
4. 尿素呼吸试验:通过测定呼出气中的尿素含量,可以评估胃肠道对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情况。
三、生化检验技术知识点总结1. 肝功能检测: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等指标。
2. 肾功能检测:包括血清肌酐、尿素氮等指标。
3. 血糖测定技术: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等指标。
4. 脂质代谢检查:包括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
5. 酸碱平衡检测:包括血气分析、电解质测定等指标。
四、微生物检验技术知识点总结1. 细菌培养技术:通过培养细菌,可以帮助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
2. 真菌培养技术:通过培养真菌,可以帮助诊断真菌感染性疾病。
3. 病毒检测技术:包括PCR法、ELISA法等,可以帮助诊断病毒感染性疾病。
4. 抗生素敏感性试验:通过对细菌进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可以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五、影像学检查技术知识点总结1. X线检查技术:包括普通X线摄影、CT扫描等,用于检查骨骼和内脏器官等。
临床常用生化检验项目参考区间 第4部分

临床常用生化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第4部分摘要:一、引言二、临床生化检验项目概述1.常规生化检验项目2.特殊生化检验项目三、参考区间及其意义1.参考区间的定义2.参考区间的应用3.参考区间的划分四、我国常用生化检验项目参考区间标准1.血清生化指标参考区间2.尿液生化指标参考区间3.唾液生化指标参考区间五、临床应用实例1.血清生化指标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2.尿液生化指标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3.唾液生化指标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六、检验结果的解读与分析1.单一指标异常的解读2.多项指标异常的解读3.异常结果的临床意义七、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1.样本采集与处理2.仪器与试剂的选择3.检验操作规范八、总结与展望正文:一、引言临床生化检验是现代医学诊断和监测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众多的生化检验项目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丰富的诊断依据。
然而,如何正确理解和应用这些检验结果,避免误诊和漏诊,成为了临床医生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对临床常用生化检验项目参考区间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二、临床生化检验项目概述1.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包括血清生化指标、尿液生化指标和唾液生化指标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人体器官和系统的功能状态,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2.特殊生化检验项目特殊生化检验项目包括免疫生化、酶学、遗传代谢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特殊生化检验项目的应用有助于临床医生对疾病进行精准诊断。
三、参考区间及其意义1.参考区间的定义参考区间是指在正常人群中,某一生化指标的分布范围。
合理的参考区间有助于临床医生判断检验结果的异常与否。
2.参考区间的应用参考区间在临床检验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医生识别异常指标,进一步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
3.参考区间的划分划分参考区间时,需充分考虑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因素,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四、我国常用生化检验项目参考区间标准1.血清生化指标参考区间血清生化指标包括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等。
临床生化考研知识点归纳

临床生化考研知识点归纳
临床生化是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到生物化学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以下是临床生化考研的一些关键知识点归纳:
1. 临床生化基础
- 酶的分类与作用机制
- 代谢途径的基本概念,如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等
- 蛋白质、核酸、脂质的生物合成与代谢
2. 临床生化检验技术
-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的原理与应用
- 电泳技术在蛋白质分析中的应用
- 色谱技术在生化分析中的重要性
3. 临床生化指标
- 肝功能指标,如ALT、AST、ALP、GGT等
- 肾功能指标,如BUN、Cr、尿酸等
- 血糖、血脂、电解质等的检测与临床意义
4. 疾病的生化机制
- 糖尿病的生化基础与血糖调节
- 高脂血症的生化特点
- 肝病、肾病等器官疾病的生化变化
5. 临床生化与药物治疗
- 药物代谢的生化过程
- 药物对生化指标的影响
- 药物相互作用的生化机制
6. 临床生化与遗传病
- 遗传性代谢病的生化特征
- 遗传病的生化诊断方法
- 遗传性代谢病的治疗原则
7. 临床生化研究方法
- 实验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 统计学在临床生化研究中的应用
- 临床生化研究的伦理问题
8. 临床生化的前沿进展
- 代谢组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 蛋白质组学在疾病机制研究中的作用
- 基因编辑技术在遗传病治疗中的前景
结束语
临床生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检测方法和治疗手段不断涌现。
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点,将有助于深入理解临床生化的复杂性和应用前景,为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级检验考试知识点总结

初级检验考试知识点总结一、临床检验的基本理论1. 生物化学检验生物化学检验是通过对生物体内的生理、代谢和功能状况的化学指标进行定量分析,来反映生物体的健康状况。
包括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的检测。
2. 免疫学检验免疫学检验是通过检测血清中的抗体和抗原来评估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
包括HIV抗体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梅毒螺旋体抗体等检测项目。
3. 血液学检验血液学检验是通过对血液中各种细胞和成分的计数、分类和形态特征进行检测,来评估机体的造血和免疫功能状态,包括血球计数、红细胞形态、凝血功能等检测项目。
4. 微生物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是通过对病原微生物进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来诊断感染性疾病和评估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指导。
二、实验室操作技能1. 仪器操作初级检验师需要掌握各种生化、免疫、血液、微生物实验室常用的仪器操作技能,包括分光光度计、酶标仪、血细胞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的使用和维护。
2. 样本处理初级检验师需要了解不同样本的采集、保存和处理方法,确保样本质量,准确进行检验。
包括血液、尿液、脑脊液、细胞培养物等的处理方法。
3. 实验室安全实验室操作中的安全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初级检验师需要了解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包括化学品、生物制品的安全使用和废弃处理、个人防护措施等。
4.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实验室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初级检验师需要了解质控品的制备、使用和数据分析,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1. ISO15189国际标准ISO15189是临床医学检验实验室质量与能力的认证标准,初级检验师需要了解ISO15189的相关要求和认证流程,确保实验室的质量管理符合国际标准。
2. 质量保证质量保证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包括常规质控、内部质控、外部质控等,初级检验师需要了解各类质控品的使用方法和数据分析,及时调整实验室的检验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案。
3. 质量评价定期进行实验室的质量评价、检查和审核,确保实验室的工作符合规范和标准,初级检验师需要了解质量评价的方法和标准,及时进行改进和调整。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必背知识点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必背知识点1.常用实验室检验指标: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血沉率、C-反应蛋白等。
2.检验标本采集和处理:了解不同标本的采集方法和保存条件,如血液、尿液、粪便、口腔分泌物、脑脊液等。
3.基础生化检验项目:了解常见的生化指标,如血糖、尿素氮、肌酐、血清总蛋白、血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
4.免疫学检验项目:了解免疫学检验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如免疫荧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法等。
5.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了解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包括细菌培养、免疫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6.临床药物监测:了解常见药物的滴定法、吸收光度法、荧光免疫测定法等药物测定方法,如抗凝药物、抗生素、抗癌药物等。
7.遗传学检验技术:了解遗传学检验的原理和常用方法,如核酸(DNA/RNA)提取、PCR扩增、基因测序等。
8.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了解常见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蛋白质电泳、核酸杂交、基因克隆等。
9.客观质量控制:了解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原则和方法,包括内质控和外质控,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0.临床诊断与疾病监测:了解各种疾病的相关实验室指标和诊断标准,如白细胞计数在感染病、白血病等的诊断中的应用。
11.临床传染病检测:了解传染病的潜伏期、传播途径和检测方法,如流行性感冒、艾滋病、乙肝、结核病等。
12.临床免疫学检测:了解免疫学检验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肿瘤等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如抗体检测、T细胞检测等。
以上是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必背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提高临床实验室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更好地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生化检验1、糖酵解:指从葡萄糖至乳糖的无氧分解过程,可生成2分子ATP。
是体内糖代谢最主要途径。
最终产物:乳酸。
依赖糖酵解获得能量:红细胞。
2、糖氧化——乙酰CoA。
有氧氧化是糖氧化供能的主要方式。
1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为CO2和H2O,可生成36或38个分子的ATP。
3、糖异生:非糖物质转为葡萄糖。
是体内单糖生物合成的唯一途径。
肝脏是糖异生的主要器官。
防止乳酸中毒。
4、血糖受神经,激素,器官调节。
5、升高血糖激素:胰高血糖素(A细胞分泌),糖皮质激素和生长激素(糖异生),肾上腺素(促进糖原分解)。
降低血糖激素:胰岛素(B细胞分泌)(唯一)6、糖尿病分型:Ⅰ型:内生胰岛素或C肽缺,易出酮症酸中毒,高钾血症,多发于青年人。
Ⅱ型:多肥胖,具有较大遗传性,病因有胰岛素生物活性低,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功能异常。
特殊型及妊娠期糖尿病。
7、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有糖尿病症状加随意血糖≥ mmol/L;空腹血糖(FVPG)≥ mmol/L;(OGTT)2h血糖≥mmol/L。
初诊需复查后确证。
8、慢性糖尿病人可有:白内障(晶体混浊变形),并发血管病变以心脑肾最重。
9、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症有:酮症酸中毒(DKA,高血糖,尿糖强阳性,尿酮体阳性,高酮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多<40岁,年轻人),高渗性糖尿病昏迷(NHHDC,血糖极高,>L,肾功能损害,脑血组织供血不足,多>40岁,老年人),乳酸酸中毒(LA)。
10、血糖测定: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GOD-POD法)。
己糖激酶法(HK):参考方法(>L称为高血糖症。
<L称为低血糖症。
)11、空腹低血糖反复出现,最常见的原因是胰岛β细胞瘤(胰岛素瘤)。
胰岛B细胞瘤临床特点:空腹或餐后4—5h发作,脑缺糖比交感神经兴奋明显,有嗜睡或昏迷,30%自身进食可缓解故多肥胖。
12、血浆渗透压=2(Na+K)+血糖浓度。
13、静脉血糖〈毛细血管血糖〈动脉血糖。
14、血糖检测应立即分离出血浆(血清)尽量早检测,不能立即检查应加含氟化钠的抗凝剂。
15、肾糖阈:—L。
16、糖耐量试验:禁食10—16h,5分钟内饮完250毫升含有75g无水葡萄糖的糖水,每30分钟取血一次,监测到2h,共测量血糖5次(包括空腹一次)。
17、糖化血红蛋白:可分为HbAIa,HbAIb,HbAIc(能与葡萄糖结合,占绝大部分),测定时主要测HbAI组份或HbAIc(4%--6%),反映前6~8周血糖水平,主要用于评定血糖控制程度和判断预后。
18、?糖化血清蛋白:类似果糖胺,反映前2—3周血糖水平。
19、 C肽的测定可以更好地反映B细胞生成和分泌胰岛素的能力。
20、乳酸测定:NADH被氧化为NAD+,可在340nm处连续监测吸光度下降速度。
(NADH和NADPH在340nm有特征性光吸收)21、血脂蛋白电泳图(自阴极起):乳糜微粒,B-脂蛋白,前B脂蛋白,A-脂蛋白。
22、脂蛋白超速离心法:CM,VLDL,IDL,LDL,LP(A),HDL(密度从小到大,分子从大到小)。
脂蛋白结构的主要成分23、CM 90%含TG ,VLDL 中TG 占一半以上(称为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RLP )),IDL 中的载脂蛋白以Apo B100为主,占60%~80%,LDL (胆固醇含量最高)中几乎全部为Apo B100(占95%以上),HDL(ApoA1和ApoA4)中脂质和蛋白质各占一半。
LP (A )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指标,直接在肝中产生。
24、 肝脏是载脂蛋白合成部位。
ApoA Ⅰ由肝和小肠合成,是组织液中浓度最高的载脂蛋白。
25、运输内源性胆固醇的脂蛋白主要是LDL ;ApoE 27、肝素引起LPL 酶释放入血称为肝素后现象,ApoCII 是激活剂(促进VLDL 的代谢),ApoCIII 是抑制剂。
LCAT (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最优底物是新生的HDL (Apo A Ⅰ可活化)。
28、胆固醇是胆汁酸唯一前体和所有类固醇激素包括性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前体。
29、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CM 、VLDL 残粒;变性LDL ;B型LDL ;LP(a)高脂蛋白血症的分型及特征30、31、白蛋白:由肝实质细胞合成,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
功能:内源性氨基酸营养源,酸碱缓冲能力,非特异性载体(运输),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32、正向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浓度升高):α1-抗胰蛋白酶、α1-酸性糖蛋白(主要)、触珠蛋白(Hp)、铜蓝蛋白、C4、C3、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极灵敏)等。
33、负向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浓度下降):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TRF(缺铁时升高)。
34、触珠蛋白(Hp):急性血管内溶血时Hp浓度明显下降。
35、α2-巨球蛋白(α2-MG或AMG):分子量最大的血浆蛋白,也有抗蛋白酶活性,低白蛋白血症患者浓度会下降。
a2-巨球蛋白不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36、铜蓝蛋白(CER):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有氧化酶活性,在血中将Fe2+氧化为Fe3+,协助诊断Wilson病的“肝豆状核变性”。
(Wilson病患者血清总铜浓度不变,铜蓝蛋白含量降低,而伴有血浆可透析的铜(游离铜)含量增加。
此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37、β2-微球蛋白(BMG):主要用于监测肾小管功能损伤。
特别用于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的监测(尿中升高)。
38、溴甲酚绿法(BCG法):阴离子染料,的缓冲液,黄色变成蓝绿色,628nm波长的吸光度。
39、血清蛋白电泳从正极到负极依次为:(PA)、ALB、a1、a2、β、γ-球蛋白。
40、肾病时Alb降低,α2和β升高。
41、肝硬化时出现β区带和γ带难以分开而连在一起叫:β-γ桥。
(IgA增高所致)42、CK和GGT都是男性高于女性。
酒后γ-GT升高明显。
43、酶释放的速度与其分子量成反比。
如LD分子量大于CK,而当有心肌梗死时,LD在血液中升高的时间就晚于CK。
44、连续监测法:又称动力学法或速率法、连续反应法。
在酶反应过程中,用仪器监测某一反应产物或底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所发生的改变,通过计算求出酶反应初速度。
45、用免疫法测酶的优点是灵敏度和特异性高。
酶反应动力学中所指速度就是反应的初速度。
46、米氏方程是反映酶促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关系的方程式,其中Km称米氏常数(只与酶的性质有关,而与酶浓度无关)。
Km值最小的底物一般称为该酶的最适底物或天然底物。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底物、样品存放时间、温度、PH值、缓冲液的浓度47、LDH、ALP在冻融时可被破坏,LDH在低温反不如室温稳定的现象为“冷变性”。
48、在实验规定的条件下(温度,最适PH,最适底物物浓度时),在1分钟内催化1μmol底物发生反应所需的酶量作为1个酶活力国际单位。
49、CK-MB是诊断AMI最有价值酶学生化指标。
3~8h出现升高,发病后9~30h达峰值,于48~72h恢复至正常水平。
50、?LDH含量(主要存在于细胞内):LDH2(H3M)LDH1(主要存在于心脏,RBC)LD3(H2M2,肺脾)LD4(H3M)LD5(主要存在于肝脏、横纹肌)。
(正常人LD2>LD1>LD3>LD4>LD5)51、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早期,血清中的LD1和LD2活性均升高,而LD1升高更早,更明显,可致LD1/LD2比值增高。
如LD5也升高提示心衰伴有肝脏淤血或肝功能衰竭。
52、肝实质病变(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LD5>LD4。
骨骼肌疾病时LD5>LD4。
肺部疾患可有LD3升高。
53、 AST的同工酶:分别存在于细胞质(c-AST)和线粒体(m-AST)。
正常人主要为c-AST;各种肝脏、心脏等病变时AST明显升高。
此时主要为m-AST。
54、重症肝炎或亚急性重型肝坏死时,一度上升的ALT在症状恶化的同时,酶活性反而降低,而胆红素却进行性升高,出现“酶胆分离”,常是肝坏死征兆。
55、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脂肪肝:ALT轻度增高(100~200U),或属正常范围,且AST>ALT。
56、急性胰腺炎时,血和尿中的AMY显着增高。
发病后8~12h血清AMY开始增高,12~24h达高峰,2~5d下降至正常。
尿AMY约于发病后12~24h开始升高,下降比血清AMY慢,因此,在急性胰腺炎后期测定尿AMY更有价值。
血清与尿中AMY同时减低主要见于肝炎。
57、诊断肝实质细胞受损的酶:ALT、AST、LD(LD5)反映肝细胞合成功能的酶:ChE、LCAT、凝血酶原诊断胆道梗阻的酶:ALP、GGT(405nm处吸光度增高)58、抗利尿激素(ADH):→增强远端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血容量上升,血渗透压下降,血压升高59、血浆晶体渗透压=2(Na+K)+葡萄糖+尿素60、阴离子隙(AG)=Na+-(HCO3-+Cl-)。
参考值:8~16mmol/L,平均12mmol/L。
升高多见于代谢性酸中毒(AG >16mmol/L):肾功不全的氮质血症或尿毒症引起的磷酸盐、硫酸盐储留,乳酸堆积,酮体堆积。
61、醛固酮:作用于肾小管,保钠排钾作用。
62、水过多:高渗性(盐中毒)、等渗性(水肿)、低渗性(水中毒)。
63、血浆钠浓度小于135mmol/L称为低钠血症。
血清钠浓度>L称为高钠血症。
血浆钠浓度是血浆渗透浓度(Posm)的主要决定因素。
64、肾排钾对维持钾平衡起主要作用。
酸中毒时,尿钾增多;碱中毒时,尿钾减少。
代谢性酸中毒,细胞内钾向细胞外转移,同时肾小管上皮细胞泌H+增加,泌K+减少,使钾潴留于体内(高钾血症)。
严重创伤时血钾浓度明显升高。
65、97%~98%与Hb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的形式存在;当PO2升高时,O2与Hb结合,PO2降低时,O2与Hb解离。
66、pH降低时,氧解离曲线右移,释放氧增加;pH上升时则曲线左移。
这种因pH改变而影响Hb携氧能力的现象称为Bohr效应。
67、酸碱平衡2个重要判断指标:(1)、[HCO3-](主要判断代谢性)(分析试题时,BB、BE同HCO3-)代酸常伴高血钾,代碱常伴低血钾。
(2)、PCO2(主要判断呼吸性)(35-45mmHg)(mmHg X =KPa;KPa X =mmHg)PaCO2↑:呼酸(AB>SB)。
(>45mmHg 高碳酸血症,常见于慢支、肺气肿、肺心病等,通气不足)PaCO2↓:呼碱(AB<SB)。
(<35mmHg 低碳酸血症,通气过度)以下是分析举例:(pH正常为代偿性,pH异常为失代偿:<酸中毒,>碱中毒)呼酸:[H2CO3]原发性升高。
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pH正常,[HCO3-]↑,PCO2↑呼碱:PaCO2↓,HCO3-↓(Cl-增高,K+轻度降低,AG轻度增高)非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pH升高,[HCO3-]↓,PCO2↓代酸:[HCO3-]原发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