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_情绪调节策略与情绪材料记忆的关系

合集下载

记忆力与情绪调节的关系情绪调节对记忆力的影响

记忆力与情绪调节的关系情绪调节对记忆力的影响

记忆力与情绪调节的关系情绪调节对记忆力的影响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紧张,压力也与日俱增。

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中,用于处理情绪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情绪调节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生活的压力,还会影响我们的记忆力。

情绪调节是人们处理个人情绪经验和调整情绪表达的一种能力。

当我们面临压力和挑战时,情绪调节能力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情绪积极的状态下,我们会更加专注、积极、乐观,这对记忆力的提升有着积极影响。

研究表明,积极情绪能够增强记忆的存储和检索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然而,当我们处于消极的情绪状态下,情绪调节能力不足时,记忆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消极的情绪如焦虑、抑郁会影响我们的注意力和集中力,使得记忆力下降。

当我们焦虑和紧张时,往往会分散注意力,导致无法集中精力进行学习和记忆。

此外,抑郁还会影响记忆的编码和检索过程,导致信息的遗忘和干扰。

另外,情绪调节还涉及到情绪的表达和情绪的调控。

我们通过表达情绪来释放内心的压力和紧张,从而缓解情绪。

研究表明,情绪表达的方式与记忆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积极的情绪表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信息,而消极的情绪表达则可能干扰记忆的存储和回忆。

除了情绪表达外,情绪调节还需要我们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

情绪调节不仅仅是单纯地抑制或掩饰情绪,更重要的是学会正面应对情绪,找到适合自己的情绪调节策略。

这些策略可以是放松训练、体育锻炼、社交交往等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恢复情绪平衡,从而提高记忆力。

在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这就需要我们具备较强的情绪调节能力。

情绪调节能力的提升与记忆力的提升有着紧密的联系。

通过积极的情绪调节,我们可以更好地处理压力,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培养和提高情绪调节能力,从而增强记忆力。

首先,做好时间管理,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时间,避免压力过大。

其次,可以尝试一些放松训练的方法,如深呼吸、冥想或舒缓的音乐来缓解压力。

情绪调节对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情绪调节对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情绪调节对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情绪调节是一种人们管理和调整自己情感状态的能力,它在各个方面对人的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

尤其在学习过程中,情绪调节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本文将探讨情绪调节对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

一、情绪对学习的影响1.1 情绪与注意力情绪状态会对我们的注意力产生直接的影响。

正向的情绪如喜悦、兴奋会提高我们的专注程度和注意力,而负向的情绪如焦虑、压力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

因此,情绪稳定和积极对于学习的效果至关重要。

1.2 情绪与记忆情绪的调节与记忆的形成密切相关。

积极愉快的情绪有助于记忆的巩固和提取,而负面情绪则会影响记忆的效果。

因此,情绪调节是提高学习效果和记忆力的关键。

1.3 情绪与创造力学习不仅仅是记忆和灌输知识,还需要思考和创造。

情绪的调节对创造力的发挥有着重要作用。

积极的情绪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我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因此,情绪调节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挖掘和发挥创造潜力。

二、情绪调节的策略2.1 建立情绪意识首先,我们需要培养对自己情绪状态的敏感性,了解自己的情绪起伏和变化。

可以通过日记记录自己的情绪变化,认识到情绪对学习的影响。

2.2 情绪管理技巧情绪管理技巧可以帮助我们调整情绪状态,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通过深呼吸、放松训练等方式缓解负面情绪;多参与运动和社交活动,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寻找倾诉对象,减轻内心的压力和负担。

2.3 维持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情绪调节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合理的饮食结构以及定期的运动,都有助于维持情绪的稳定和提升学习能力。

2.4 创造积极学习环境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也是情绪调节的重要手段。

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场所,避免干扰和压力;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避免疲劳和过度压力。

三、培养情绪调节能力的重要性3.1 提高学习效果通过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我们能够提高学习的效果,提高专注力和记忆力,从而更好地吸收和理解知识。

情绪调节和记忆的关系理论模型

情绪调节和记忆的关系理论模型

情绪调节和记忆的关系理论模型苏俊【摘要】情绪调节和记忆的关系是近几年逐渐兴起的一个研究领域,对于进一步认识情绪与认知的关系、形成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介绍了情绪调节类型,对其与记忆的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了评述,最后讨论了情绪调节与记忆关系的研究方向.【期刊名称】《通化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32)003【总页数】4页(P85-88)【关键词】情绪调节;记忆;认知【作者】苏俊【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4心理学家对人类情绪的研究由来已久,但研究情绪对认知过程的影响却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逐渐兴起的。

研究者一般认为,情绪独立于认知和其他心理过程,并与认知相互作用(罗峥,郭德俊,2002)。

大量研究发现,正性情绪促进认知活动;而负性情绪破坏、瓦解、阻断认知活动[1]。

当前,与情绪调节有关的训练项目在国内外的许多学校蓬勃开展,以帮助学生有效应对各种消极的情绪状态,并形成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

但迄今为止,关于情绪调节与记忆的关系的本质,人们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情绪调节是否会对记忆产生影响?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对不同类型的记忆材料是否具有不同的影响?情绪调节影响记忆效果的机制是什么?什么样的情绪调节策略可以获得更好的记忆效果?关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对于形成有效的情绪调节方式,减少情绪对个体学习和记忆的消极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定义目前,情绪调节的定义还没有统一的看法,Eisenberg&Fabes(l992)认为,情绪调节是个体对情绪体验或相关行为和情境的调整过程(黄敏儿,2001)。

Gross&Levenson(1993,1997)认为情绪调节是个体自己或他人对情绪原因或情绪反应的操作和控制,从而引起个体的生理反应、主观体验和表情行为的变化。

情绪和记忆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研究

情绪和记忆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研究

情绪和记忆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研究概述:情绪和记忆是人类认知过程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过去的研究表明,情绪和记忆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即情绪状态可以影响个体的记忆能力,而记忆也可以影响情绪的产生和表达。

本文将探讨情绪和记忆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并介绍相关的研究成果和实验方法。

一、情绪对记忆的影响:1. 情绪对记忆的加强效应:情绪可以增强记忆的保留和再现。

研究发现,与中性情绪相比,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都能够提高记忆的表现。

例如,在一项实验中,参与者在观看情绪化图片后,表现出更好的记忆能力。

这种现象被称为情绪增强效应,说明情绪可以促进记忆的形成和保存。

2. 情绪对记忆的选择性影响:情绪可以增强对与情绪一致的信息的记忆,同时抑制对与情绪不一致的信息的记忆。

这种选择性影响被称为情绪选择性记忆效应。

一项研究发现,与中性情绪相比,消极情绪会导致人们更容易记住与消极情绪相关的信息,而忽略与中性情绪或积极情绪相关的信息。

这种情绪选择性记忆效应可能与个体在情绪状态下对信息的注意偏向有关。

二、记忆对情绪的影响:1. 记忆对情绪的产生和表达的影响:记忆可以影响个体对情绪事件的产生和表达。

研究发现,记忆可以通过复活过去的经历来引起情绪的产生,并且对记忆的评估和表达都会受到情绪的影响。

例如,通过回忆令人愉快的经历,个体可以产生积极的情绪;而回忆不愉快的经历则可能导致消极情绪的产生。

2. 记忆对情绪调节的影响:记忆可以对个体的情绪调节产生影响。

一些研究发现,回忆积极的记忆可以减轻消极情绪,而回忆消极的记忆则可能增加消极情绪。

这一发现表明,人们可以通过操控记忆来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

三、情绪和记忆之间的神经基础:科学家们对情绪和记忆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神经科学研究,揭示了这一关系的神经基础。

研究表明,情绪和记忆的处理都依赖于大脑中的海马体和杏仁核等关键结构。

海马体在记忆过程中起到关键的编码和存储作用,而杏仁核则在情绪的产生和处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情绪与学习大脑中的情绪如何影响学习和记忆

情绪与学习大脑中的情绪如何影响学习和记忆

情绪与学习大脑中的情绪如何影响学习和记忆情绪与学习:大脑中的情绪如何影响学习和记忆学习和情绪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我们常常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不同的情绪变化,而这些情绪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学习和记忆效果。

本文将探讨情绪和学习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大脑中情绪是如何影响学习和记忆的。

一、情绪的定义和分类情绪是人们在特定情景下产生的一种主观感受和心理状态,它可以是积极的,如喜悦、兴奋,也可以是消极的,如恐惧、焦虑。

根据情绪的性质和强度,可以将其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积极情绪通常会提升学习动力和兴趣,而消极情绪则可能导致学习困难和记忆问题。

二、情绪对学习的影响1. 注意力:不同的情绪状态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注意力水平。

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注意力的集中度和持久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专注于学习任务;而消极的情绪则可能导致分散注意力,无法有效地专注于学习。

2. 记忆:情绪对记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情绪与记忆之间的联系。

积极情绪可以增强记忆的效果,使得信息更易于被存储和回忆;而消极情绪则常常与记忆困难相关,使得信息的编码和检索变得更加困难。

3. 学习动机:情绪直接影响我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积极的情绪能够提高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增强对学习任务的投入程度;而消极情绪则可能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对学习任务缺乏兴趣。

4. 创造力:情绪对创造力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积极情绪有助于刺激创造性的思维和想象力的发挥,促进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而消极情绪则可能抑制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影响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绪调节对学习的重要性情绪调节是指通过不同的方法和策略来调整和管理自己的情绪状态。

情绪调节对于学习非常关键,它可以帮助我们抵御消极情绪的干扰,提升学习效果。

1. 情绪表达:积极的情绪表达可以增强积极情绪的体验,通过与他人分享积极情绪的经历,促进学习的积极情绪传播和情感的共鸣。

2. 情绪识别:准确地识别和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和情绪变化对于情绪调节至关重要。

情绪与记忆的关联情绪如何影响我们的记忆表现

情绪与记忆的关联情绪如何影响我们的记忆表现

情绪与记忆的关联情绪如何影响我们的记忆表现情绪与记忆的关联:情绪如何影响我们的记忆表现情绪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体验,它可以影响我们的思维、行为以及认知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发现情绪与记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本文将探讨情绪如何影响我们的记忆表现,并深入研究其内在机制。

一、情绪与记忆的联系每个人在面临各种情绪时,都会对所经历的事件或经验在记忆中形成印象。

研究发现,情绪可以促进或阻碍我们的记忆能力。

具体而言,积极的情绪(如喜悦、兴奋)能够提升记忆能力,而消极的情绪(如恐惧、悲伤)则可能导致记忆降低。

二、情绪对记忆影响的机制1. 神经生物学机制情绪与记忆的联系与神经生物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研究表明,大脑的杏仁核和海马体是情绪与记忆的重要区域。

当我们处于情绪激发状态时,杏仁核的活动会影响大脑其他区域的功能,进而影响记忆的编码和存储。

此外,海马体在记忆的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情绪能够通过影响海马体的活动来调节记忆的表现。

2. 注意力与记忆的关系情绪可以通过引起注意力的偏向来影响记忆。

研究发现,在积极情绪下,人们更倾向于注意与情绪相关的信息,而忽略其他无关的信息。

这种情感导向的注意力偏向有助于记忆的强化和保持。

然而,在消极情绪下,人们的注意力更容易被情绪相关的信息所吸引,这可能导致其他无关信息的忽视,从而影响记忆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三、情绪对记忆的影响效应1. 增强效应积极情绪通常会增强记忆表现,这被称为“增强效应”。

一项研究表明,当人们处于积极情绪时,他们更容易记住与该情绪相关的信息。

这种情绪记忆的增强效应可能部分归因于积极情绪对记忆编码和存储过程的影响。

2. 忘却效应相反地,消极情绪下的记忆表现往往较差,这被称为“忘却效应”。

许多研究发现,当人们处于消极情绪中时,他们更容易忘记不愉快的经历或相关信息。

这种情绪记忆的忘却效应可能与情绪调节和心理防御机制有关。

4. 情绪与记忆的变态反应除了上述的增强效应和忘却效应外,情绪还可能导致记忆的变态反应。

情绪与记忆大脑中的情绪如何影响记忆编码与提取

情绪与记忆大脑中的情绪如何影响记忆编码与提取

情绪与记忆大脑中的情绪如何影响记忆编码与提取情绪与记忆:大脑中的情绪如何影响记忆编码与提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情绪和记忆是密不可分的。

当我们经历特定的情绪时,我们的记忆会受到明显影响。

一些研究发现,情绪可以在大脑中调整记忆的编码和提取方式。

本文将探讨情绪与记忆之间的关系,并解释大脑中的情绪如何影响记忆编码与提取。

一、情绪的类型及其对记忆的影响我们的情绪可以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积极情绪包括喜悦、愉快和兴奋等,而消极情绪则包括悲伤、害怕和愤怒等。

这两种情绪对记忆的影响是不同的。

1. 积极情绪对记忆的影响积极情绪通常会促进记忆的编码和提取过程。

一些研究发现,当人们处于积极情绪状态时,他们更容易记住与积极情绪相关的事物。

这被称为"情感记忆增强效应"。

此外,积极情绪还可以提高人们对细节的记忆,并促进记忆的长期保持。

2. 消极情绪对记忆的影响消极情绪可能对记忆的编码和提取产生更加复杂的影响。

一方面,消极情绪可能会干扰记忆的编码过程。

研究发现,当人们处于消极情绪中时,他们对新信息的记忆能力下降。

这可能是因为消极情绪分散了记忆资源,使得人们难以将注意力集中在新信息上。

然而,消极情绪也可能会增强记忆的编码和提取。

一些研究表明,经历负面情绪的人更容易记住与消极情绪相关的事件。

这被称为"情感记忆锚定效应"。

这一效应可能与情绪激活了大脑中的杏仁核有关,从而增强了与消极情绪相关的记忆。

二、情绪对记忆的神经机制研究发现,情绪的影响是通过大脑中的神经系统来实现的。

在情绪编码和提取过程中,下丘脑-杏仁核-海马回路扮演着重要角色。

1. 情绪编码过程中的神经机制当我们经历情绪刺激时,下丘脑会释放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

这些激素通过影响杏仁核的活动来调节情绪的表达。

杏仁核是大脑中情绪的主要中枢,它与海马回路紧密连接。

在情绪编码过程中,情绪刺激会引起杏仁核的激活,从而促进与情绪相关的事件的记忆编码。

记忆力与情绪的相互影响

记忆力与情绪的相互影响

记忆力与情绪的相互影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记忆力与情绪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影响。

无论是开心的时光还是不愉快的经历,都会对我们的记忆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种相互作用既复杂又丰富,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了解。

情绪对记忆的影响始于我们对事物的注意力。

我们注意力的方向往往受情绪的支配。

当我们处于愉快的情绪状态时,我们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更容易将信息存储到长期记忆中。

相反,当我们情绪低落或焦虑时,注意力会分散,并且很难集中精力进行记忆。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愉快的时刻,我们能够记住更多的细节,而在困难或不快的时刻,我们容易忘记事情。

另一个与情绪有关的记忆现象是回忆。

当我们经历一种强烈的情绪时,特定的事件往往会在我们的大脑中留下更深刻的痕迹。

这就是为什么一些人能够清晰地回忆起特定时刻的原因,无论是喜剧片中的一个搞笑片段,还是一次令人窒息的悲伤。

这些情绪强烈的记忆,往往激发我们的感情,并且成为我们生活中重要的记忆节点。

另一方面,记忆也可以影响我们的情绪。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特定事件的记忆会有所改变。

我们的记忆可能会受到其他信息的影响,以及我们对该事件的情绪解读。

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当我们回忆一些不快的经历时,会引发情绪上的痛苦。

我们的记忆会勾起当时的情绪,让我们恢复到那个时刻的情感体验中。

此外,记忆力与情绪还可以通过反馈循环来相互影响。

当我们回顾过去,回忆起愉快的情绪经历时,我们感觉更加快乐和满足。

相反,当我们回忆起不愉快的经历时,我们可能会陷入负面情绪中。

这种记忆对情绪的影响会进一步影响我们对将来的期望和情绪状态。

因此,我们的记忆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情绪,甚至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

尽管情绪和记忆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复杂的,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最大程度地利用这种相互关系。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保持积极的情绪来增强我们的记忆能力,例如参加活动、与朋友交流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心理疗法和情绪调节技巧来处理不快的情绪体验,以减少其对记忆的负面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再认任务分别由 40 个词汇( 呈现过和未呈 现过的词汇各 20 个) 和 40 张图片( 呈现过和未呈现 过的图片各 20 张) 组成。
被试坐在计算机屏幕前约 50cm 处, 注视计算机 屏幕, 通过键盘进行按键反应。屏幕上出现指导语, 要求被试尽快尽准地对呈现的词汇或图片进行是否
姜 媛 沈德立 白学 军: 情绪、情绪调节策略与情绪材料记忆的关系
应时的关系
表 2 不同情绪状态 下不同情绪调节策略与不同类型材料再认反应时的方差分析
来源
SS
df
MS
F
p
前测 状态 策略 材料类型 状态 @ 策略 状态 @ 材料类型 策略 @ 材料类型 状态 @ 策略 @ 材料类型 误差
116812551 25
1
2241401 53
1
4542441 14
2
719271 58
实验步骤: ( 1) 学习、再认练习。( 2) 空屏( 一分 钟) 。( 3) 默念指导语( 一分钟) 。( 4) 观看情绪诱发 影片( 三分钟) 。( 5) 学习任务( 一分钟) 。( 6) 再认任 务( 一分钟) 。( 7) 自我报告情绪体验。
实验 在 IBM- X41 笔 记 本 电 脑 上 完 成, 采 用 DMDX 编程呈现刺激, 记录再认反应时和正确率。 21411 学习、再认练习
通过学习、再认练习熟悉实验操作程序。取实 验再认练习的后一半数据( 避免开始操作不熟练的 影响) 作为被试前测数据, 并以此作为实验结果方差 分析的协变量, 以控制被试在再认能力上可能存在 的差异。 21412 情绪诱发
将被试随机分配到快乐情绪组、悲伤情绪组, 使 用悲伤、快乐影片片断诱发被试相应的悲伤、快乐情 绪, 通过指导语控制被试使用认知重评策略、表达抑 制策略调节被唤醒的情绪。情绪诱发效果通过实验 后被试所填写的情绪体验自我报告确定。 21413 学习任务
分别由 40 个言语项目( 呈现过和未呈现过的项 目各 20 个, 随机呈现) 和 40 个非言语项目( 呈现过 和未呈现过的项目各 20 个, 随机呈现) 组成。
言语项目包括呈现过和未呈现过的快乐词汇各 5 个、悲伤词汇各 5 个、中性词汇各 10 个, 来源于5现 代汉语频率词典6中频率最高的前 8000 个词中筛选 出的 100 个词汇( 25 个快乐词, 25 个悲伤词, 50 个中 性词) , 由 20 名大学生有效被试通过 5 点量表评定, 90% 以上的学生认为快乐( 平均快乐度 3118) 、悲伤 ( 平均悲伤 度 3125) 、中性 ( 平均情绪 度 1163) 的 词 汇。词汇均为双字词。
源, 目前尚不明了。鉴于此, 本研究拟采用实验法探 索情绪状态、情绪调节策略、材料类型和材料情绪性 质与记忆的关系, 为丰富情绪调节理论, 揭示情绪调 节策略与记忆的关系、指导学生高效率学习提供实
证依据。
*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 十一五0重点项目( ABA060004) 、天津市科 技发展计划项目( 05YFGDGX10200) . 通讯作者: 沈德立,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教授. E-mail: bxuejun@ 1261 com
75
2009 年
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 4期
2 研究方法
211 被试 本研究主要以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 涉及高中、
初中和小学三个层次, 另因策略的有效使用是以学 生的元认知水平的发展为基础的, 而现有研究表明 十岁儿童虽然元认知能力发展有限, 但在一定程度 上已具备调节某一具体情绪问题的能力[ 12] 。为此, 研究认为每个层次最具代表性 的年级为小学 五年 级、初中二年级和高中二年级, 并据此分别从北京市 两所中小学选取有效被试 288 人, 各年级 96 人, 男 女各半。其中各年级实验包括悲伤表达抑制组、悲 伤认知重评组、悲伤控制组、快乐表达抑制组、快乐 认知重评组和快乐控制组, 每组 16 人( 接受图片和 词汇者各 8 人) 。
摘 要: 研究采用实验法, 以 288 名中小学生为被试, 考察了不同情绪状态、不同情绪调节策略与 不同类型情绪材料 记忆的关系。结果表明: ( 1) 快乐情绪的再认反 应时短 于悲伤 情绪, 快乐情 绪的再 认正确 率高于 悲伤情绪。 ( 2) 表 达抑 制策略下, 词汇与图片的再认反应时无显著差 异; 认 知重评 策略下, 词汇 的再认 反应时 短于图 片; 对 词汇和 图 片的 再认反应时, 认知重评组短于表达抑制组; 认知重评组的再认正确率高于 表达抑制组。( 3) 快乐 材料再认反 应 时短于悲伤材 料; 快乐情绪下快乐材料的再认正确率 高于悲 伤材料, 悲伤 情绪下 悲伤材 料的再认 正确率 高于快 乐 材料。 关键词: 情绪; 情绪调节策略; 情绪材料; 记忆
情绪诱发的效果采用情绪体验自我报告予以判 断, 报告涉及情绪的唤醒和情绪的效价。
3 结果与分析
311 不同情绪状态下不同情绪调节策略与再认反
状态 悲伤
快乐
再认反应时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策略
材料类型 n
M
表达抑制 认知重评
控制 表达抑制 认知重评
控制
词汇 图片 词汇 图片 词汇 图片 词汇 图片 词汇 图片 词汇 图片
全部被试经北京师范大学修订的5瑞文标准推 理测验6测试, 被试智力正常, 无躯体和精神疾患, 右 利手, 视力及矫正视力正常, 无色盲、色弱, 非特殊家 庭的独生子女。 212 实验仪器
IBM- X41 笔记本电脑。 213 实验材料 21311 诱发情绪的影片片段
快乐情绪影片片断选自5超级奶爸6, 片断长度 为 3 分 10 秒; 悲伤情绪影片片段选自5暖春6, 片断 年情绪和认知领域 的研究热点。一些研究认为, 情绪调节对于个体是 一个必需的社会技能, 从认知加工资源的视角, 情绪 调节具有高度自动化的特点, 因而不会对记忆发生 影响[ 1, 2] 。另一些研究则认为情绪调节和认知过程 高度相关, 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会把注意指向来源 不同的信息, 致使记忆质量受到影响, 为此, 情绪调 节不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 它要消耗大量的认知资 源, 对后期认知任务产生影响[ 3~ 5] 。Gross 等人[ 5] 基 于其所提出的情绪调节过程模型, 该模型将情绪调 节过程分为原因调节和反应调节和与之相对应的认 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两种情绪调节策略, 认为反应调 节需要持续的自我监控和不断的自我矫正行为( 表 达抑制) , 会持续地消耗认知资源, 减少了在完成记 忆任务上的认知资源, 导致记忆准确性降低。相反, 原因调节发生在情绪过程的早期( 认知重评) , 由于 在情绪反应发生之前就预先构建了一个较理性化的 情境, 这种较理性化的情境能够预先应付由情绪事 件所产生的持续情绪反应, 因此不需要持续的自我 调节, 减少了由于持续的自我调节所消耗的认知资 源, 因此不会影响记忆任务完成的质量。
和反应时, 正确与否用/ + 0、/ - 0表示, 反应时单位 ( 悲伤、快乐) @ 3( 表达抑制、认知重评、控制) @ 2( 词
为毫秒。
汇、图片) 的方差分析, 结果如下:
学习、再认 任务时 间设 计根 据郑 希付[ 15] 的 研
表 1 不同情绪状态下不同情绪 调节策略与不同类型材料
究, 无论是使用图片还是词语启动, 启动的愉快情绪 至少持续 8 分钟, 启动的悲伤情绪一般持续 2~ 4 分 钟。本研究使用情绪影片, 综合视、听效果 启动情 绪, 为保证被试在情绪状态下完成实验, 将学习、再 认任务完成时间限定在 3 分钟内。 21415 情绪体验自我报告
影片片断分别经过 20 名大学生有效被试的主 观评定, 问卷采用 5 点量表, 20 人( 100% ) 报告5超级 奶爸6有快乐情绪, 平均快乐度 3146; 19 人( 95% ) 报 告5暖春6有 悲伤情绪, 平均 悲伤度 3134, 1 人报 告 5暖春6没有任何情绪。影片均为彩色影片。 21312 学习和再认材料
总之, 文献显示以往研究在探索情绪调节与记 忆的关系时, 对情绪状态、情绪调节策略等记忆的相 关因素未予综合考虑, 对再认任务是否影响记忆质 量缺乏相应的认识[ 10, 11] 。同时, 记忆材料的类型、记 忆材料的情绪性质是否影响再认效果, 不同情绪状 态下不同情绪 调节策略是否会占用不 同的认知资
2009 年 文章编号: 1001- 4918 ( 2009) 04- 0075- 80
心理发展与教育 中图分类号: B84216
文献标识码: A
第 4期
情绪、情绪调节策略与情绪材料记忆的关系*
姜 媛1 沈德立2 白学军2
( 11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心理学教研室 100084; 21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 300074)
非言语项目包括的呈现过和未呈现过的快乐图
76
片各 5 张、悲伤图片各 5 张、中性图片各 10 张, 来源 于网上搜索的 400 张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新闻图片 中筛选出的 100 张图片( 25 张快乐图, 25 张悲伤图, 50 张中性图) , 由 20 名大学生有效被试通过 5 点量 表评定, 95% 以 上 的 学生 认 为 快 乐 ( 平 均 快乐 度 3124) 、悲伤 ( 平 均悲伤度 3138) 、中性 ( 平均情绪度 1171) 的图片。图片均为彩色图。 214 实验程序
实验 学习任务 分别由 20 个词汇 ( 5 个悲 伤词 汇、5 个快乐词汇、10 个中性词汇) 和 20 张图片( 5 个 悲伤图片, 5 个快乐图片, 10 个中性图片) 组成。
词汇或图片在计算机屏幕中央随机呈现, 每个 词汇或每张图片呈现时间为 3 秒。刺激呈现时间根 据学生预备实验显示, 参考学生在 30 秒内可以记住 10 个左右的词语[ 13] , 以及双字词的记得反应概率随 呈现时间减少而下降。呈现时间为 2 秒时, 记得反 应 40% 左右, 呈现时间为 5 秒时, 记得反应 50% 左 右[ 14] 。 21414 再认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