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视纪录片的“故事化”和电影故事片的“纪录化”——以《探索·发现》和《辛德勒的名单》为例
故事化纪录片的故事性与真实性

故事化纪录片的故事性与真实性故事化纪录片的故事性与真实性导言纪录片作为一种特殊的电影形式,以其真实展现和聚焦社会现实而备受关注。
然而,随着观众需求的不断变化,电影制作者开始探索如何将真实的素材以更具故事性的方式呈现,于是故事化纪录片逐渐崭露头角。
在探讨故事化纪录片的纪实性和故事性之间的关系时,我们不得不思考故事化纪录片所带来的真实性问题。
一、故事化纪录片的来龙去脉故事化纪录片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的纪实电影运动,拍摄者常常将镜头对准美国工人和农民,以真实记录他们的生活。
然而,观众对纯粹的真实记录逐渐产生了枯燥乏味的感觉,电影制作者意识到将素材进行故事化处理,可以更好地吸引观众的关注。
二、故事化纪录片的定义和特点故事化纪录片是以真实素材为基础,通过加强叙事结构、提升情节张力和角色形象的表现,以更具有戏剧性和故事性的方式呈现现实主题。
与传统纪录片相比,故事化纪录片更注重人物塑造、剧情发展和叙事手法,更像一部戏剧作品。
三、故事化纪录片的故事性故事化纪录片通过剧情的铺垫和发展,加强情节的紧张感和冲突的对抗性,使得观众更容易沉浸其中。
故事化纪录片的故事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人物塑造:故事化纪录片重点展现人物的内心感受、思考和成长。
通过描绘人物的个性特点和身份转变,观众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人物的经历。
2. 叙事结构:故事化纪录片通常会采用经典的三幕剧结构,包括引子、发展和高潮,通过构建紧凑的叙事结构,提升故事的吸引力和观赏性。
3. 冲突与对抗:故事化纪录片通过良好构建的冲突和对抗,增加故事的紧张感和吸引力。
这些冲突可以是主角与自己、他人或外部环境的斗争,让观众产生共鸣并带来情绪上的反复。
四、故事化纪录片的真实性故事化纪录片的真实性是观众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电影制作者应该如何在追求故事的同时保持素材的真实性呢?1. 真实记录:故事化纪录片的底层是真实的素材,制作者不能对素材进行伪造和捏造,应该力求真实记录。
浅谈故事化纪录片的创作

浅谈故事化纪录片的创作摘要:经历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和九十中期的纪实主义浪潮后,中国纪录片开始走下坡路,各种电视纪实栏目的收视率也开始急剧下滑。
曾创下36%的收视奇迹的《纪录片编辑室》近几年已降至7%左右。
纪录片萎靡的病根被诊断为“缺乏故事性”。
“好看”是纪录片的“核”。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好看呢?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讲故事”。
内容的真实是纪录片生存的基础,表现的形象化使它与艺术接壤,而故事性则是其价值体现的最佳载体,缺少了故事性的纪录片是难以成功的。
关键词:纪录片故事化Abstract: through the eighty s and ninety in the middle of wave of documentary, after the documentary began to decline, all kinds of TV documentary program ratings also began falling sharply. Once set 36% of viewing of the wonders of the documentary himself “in recent years has been reduced to 7%. The trouble diagnosis was flagging documentary for “the lack of story”. “Good” is the documentary “nuclear”. So how can achieve good? This is what we say normally “stories”. The content is true documentary survival foundation, the performance of visual art and make it borders, and the story is its value embodies the best carrier, the lack of the documentary is difficult to success story.Keywords: documentary of the story在我们日常生活里,每一条小巷,每一片瓦,每一扇门,都隐藏着故事。
纪录片故事化

纪录片故事化纪录片作为一种具有真实性和纪实性的影视作品,一直以来都是人们了解世界、认识历史、感受生活的重要途径。
然而,传统的纪录片往往过于注重客观事实的呈现,缺乏故事性和情感共鸣,导致观众的兴趣和参与度不高。
因此,如何将纪录片故事化,成为了当前纪录片创作的重要课题之一。
首先,要故事化纪录片,就需要找到一个具有冲突和转折的故事主线。
这个故事主线可以是一个真实的事件、一个特殊的人物,甚至是一个普通人的成长故事。
通过故事主线,观众可以更容易地投入到纪录片的世界中,产生情感共鸣和思考。
比如,纪录片《海洋深处》以一群海洋生物的生存故事为主线,通过它们之间的竞争、合作和生死考验,展现了海洋生态的壮丽和残酷,引发了观众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思考。
其次,在故事主线的基础上,需要通过人物塑造和情节设置来增加纪录片的戏剧性和张力。
人物可以是真实存在的人物,也可以是代表某种特定类型的人物,通过他们的行为、言语和情感表达,来展现纪录片所要传达的信息和价值观。
同时,情节设置也可以通过冲突、转折和悬念的呈现,来增加纪录片的吸引力和观赏性。
比如,纪录片《人生七年》通过对一群英国人从7岁到63岁的跟踪拍摄,展现了他们的成长、变化和命运,触及了观众内心最深处的情感共鸣。
最后,要故事化纪录片,还需要在影像语言和叙事手法上下功夫。
影像语言可以通过镜头运用、画面构图和色彩搭配,来营造出不同的情绪和氛围,增强纪录片的艺术感染力。
叙事手法则可以通过叙述者的讲述、音乐的运用和剪辑的处理,来加强纪录片的叙事性和节奏感。
比如,纪录片《地球脉动》通过精美的自然风景和悠扬的音乐,将地球的美丽和宏伟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力量。
总之,要故事化纪录片,需要找到一个具有冲突和转折的故事主线,通过人物塑造和情节设置来增加纪录片的戏剧性和张力,同时在影像语言和叙事手法上下功夫,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和情感共鸣。
只有这样,纪录片才能真正成为一种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的影视作品,引领观众走进一个真实而又充满故事的世界。
浅谈纪录片中故事化的叙事手法

▲
浅谈纪录片中故事化的叙事手法
冯晓峰பைடு நூலகம்
(作者单位:新疆电视台)
关键在于拥有好的题材,以及对原始的 模型故事进行有效创编。其次,故事化 叙事情节设计至关重要,包括了大情节、 小情节和反情节的设计。而激励事件的 设计,能够打破故事中的平衡,会进一 步引起故事和主人公对此作出反应。结 局的设计不仅要与故事的主旨和开头遥 相呼应,更应做到意料之外与又在意料 之中。 再次, 有效地塑造真实的人物形象, 不仅能够引起受众的情感变化,更体现 了人文关怀,有助于人格的塑造,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 3.2 影像技巧 画面语言是纪录片创作的主体语言, 更是故事化叙事的基础。常用的画面语 言大体可以分为三种,即叙述性的画面 语言、描述性的画面语言以及表现性的 画面语言。通过对各种手段和技术的充 分运用,大大增加了纪录片的表现力。 人物述说是故事化叙事的重点,通过讲 述过去发生的事件以及对人物的述说, 能够与观众产生情感上的交流与共鸣, 使纪录片显得更加真实。细节拍摄是故 事化叙事的丰腴血肉,通过细节来打动 人、感染人,不仅能够深化主题、表达 情意,还可以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长 镜头是故事化叙事的必要手段,能够记 录一个完整的动作和事件,提供多元性 的画面结构,表达真实的时间与空间。 情景再现是故事化叙事的补充方式,在 纪录片的创作中,为其找到了自己的生 存空间,应当控制真实与再现的比例, 让受众意识到情景再现的存在,宜虚不 宜实 [3]。 3.3 剪辑技巧 后期剪辑对于纪录片的创作至关重 要,不仅是其能够确定前期素材内容,更 关系到作品结构框架的建构。对于大多数 故事片而言,通常是在拍摄完成后,由剪
辑师去完成剪辑,并不需要导演过多地参 与和指导。 其本质就是在众多的素材之间, 需找其组织结构和意义的关联,通过人为 的方式对其进行加工和处理。剪辑工作往 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既要对故 事化叙事的内在节奏做到精心把握,又要 对其外在节奏进行精心组接,还要对其情 绪节奏展开精心营造。在电视纪录片故事 化剪辑中, 常采用蒙太奇组接的艺术手段。 作为一种基本的结构手段和叙事方式,蒙 太奇不仅是一种剪辑的技术,更是一种独 特的思维模式与创作方法,纪录片自身的 真实性属性实现了有效结合。同时,解说 词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段,通过与画面的完 美组合, 极大地增强了电视纪录片故事性。 4 结语 纪录片有着真实的属性,遵循着一 定的艺术真实原则,是一种最接近于真 实的艺术形式。纪录片中故事化叙事手 法的运用,并不是简单地对故事题材进 行情节化的处理,而是以观众的需求为 出发点,实现对现实的诠释,增强纪录 片的可视性和趣味性。应当正确处理好 故事化叙事与真实属性之间的关系,在 故事化的形式与真实性的内容之间,追 求达到一种相对的平衡。在此基础上, 运用合理的故事化叙事策略,进一步丰 富纪录片的结构和内容,使其更加具有 层次感与节奏感,促进纪录片整体质量 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富祥 . 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 手法研究 [J]. 中国报业 ,2016(18). [2] 门大泉 . 纪录片的故事化叙事手 法 [J]. 青年记者 ,2013(11), [3] 孙 景 丽 . 浅 析 电 视 纪 录 片 叙 事 手 法 故 事 化 倾 向 与 表 达 [J]. 电 影 评 介 ,2012(4).
论纪录片故事化创作——以《圆明园》为例

论纪录片故事化创作——以《圆明园》为例
何洪池
【期刊名称】《电影评介》
【年(卷),期】2009(000)021
【摘要】纪录片<圆明园>采用故事性加三维动画的手法和技术来结构、处理影片,成功地实现了用制作故事片手法制作纪录片,这是当今纪录片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影片之所以如此爱欢迎的重要的原因之一.
【总页数】2页(P35,74)
【作者】何洪池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论纪录片的故事化创作手法——以《寻找小糖人》为例 [J], 庞艳芳
2.从《圆明园》看纪录片故事化创作 [J], 何洪池
3.浅谈献礼纪录片的故事化创作——以《追寻》和《福州记忆》为例 [J], 贺杰
4.纪录片的故事化创作——纪录片进入电视栏目后的新特点 [J], 刘春华;鞠勇;李梦琳
5.纪录片《圆明园》的故事化叙事手法 [J], 张欣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故事片的纪录性元素和纪录片的故事性元素

浅谈故事片的纪录性元素和纪录片的故事性元素[摘要] 故事片作为电影自始至终的主流,它的故事性毋庸置疑,但同时也存在着纪录性。
而纪录片作为一种资料性质的影像,其故事性也引起了关注。
故事片与纪录片从一开始就密不可分,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借助式地发展进步。
[关键词] 纪录性故事性真实性一直以来故事片是电影的主要类型,其故事性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但是近年来它也越来越多的涉及到纪录性问题。
而纪录片作为一种资料性质的影像,其故事性也引起了关注。
于是故事性的纪录片与纪录性的故事片之间的界线逐渐模糊。
对于纪录片故事性的追寻实质上可以理解为是对娱乐性的一种追求,前提是纪录片的本质特征仍是纪录性。
如今很多的故事片也开始追求这种纪录性。
且不提大名鼎鼎的以“真实美学”为口号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时期的作品,单就近几年的电影中我们就可以清楚地找到这样的例子。
被誉为美国电影史上怪才的斯通,他拍摄的《刺杀肯尼迪》成功的把故事性和记录性糅合在一起。
刺杀肯尼迪的现场就引用了当时的纪录片,而剧情描写和人物塑造部分则充分发挥了美国电影长于讲故事的功力。
导演的不拘一格成就了这部影片。
在国内,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虽然是职业演员,但是外景戏部分却来自真实的群众。
在拍摄的过程中,导演将摄影机隐藏,拍到的外景是真实的外景,完全是纪录片的感觉。
到了《一个都不能少》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原汁原味的山村场景,还有非职业化的演员。
地道的方言,质朴的表演,完全是纪录片的元素。
到了第六代导演,这种记录性更加普遍。
从《小武》开始,《站台》、《任逍遥》、《三峡好人》……我们在贾樟柯的影片中找不到专业演员,我们看到的是山西的小县城汾阳和大同:嘈杂的人声熙攘的街道,不讲究构图不讲究美感,一切都是真实的纪录,甚至连镜头的运用都显得非专业化。
但正是这种真实纪录的风格成就了贾樟柯。
第六代导演似乎都很喜欢用纪录的手法表现故事。
陆川的《寻抢》、《可可西里》,王小帅的《十七岁的单车》都是在故事片中加入纪录性的元素,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
浅议电视纪录片的故事化创作

浅议电视纪录片的故事化创作作者:殷玉静来源:《新闻爱好者》2011年第17期电视纪录片作为社会生活中一种真实有活力的影像载体,以独特的视角记录着人类的历史、文化和时代,从一诞生就受到好评。
然而,随着信息时代观众对电视节目“多元化”的需求,传统纪录片的单一表现已很难满足需求,而纪录片的故事化手法成为纪录片创作的重要方向和保持活力的努力方向。
也就是说纪录片好看不好看,取决于节目中有没有好看的故事。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好看呢?笔者认为在创作过程中需要把握以下环节。
挑选故事。
创作电视纪录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题材的选取决定纪录片的基本价值系数。
选材要在掌握了解历史、文献、人文基础上进行深入细致的挖掘,把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价值、人的生命乃至民族的发展、文明的进程等等作为主要目的。
也就是说选择“有故事的人”以及“有故事的事”来拍摄,是保证“有故事”的先决条件。
选择准了,这个题材就为创作成功打下了基础。
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成功举办。
沙特阿拉伯国家馆像一艘月亮宝船,停泊在黄浦江畔,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令人惊讶的是,其设计师并非来自异域,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王振军。
王振军何许人?他为什么能成为阿拉伯国家馆建筑设计的代言人?他又是如何设计出了这座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呢?荣获河南省2010年度电视新闻一等奖的纪录片《梦泊黄浦江》的编导是个细心人,他通过调查了解,选中了这一独特意义的题材,通过拍摄讲述,解开了宝船建造背后的精彩故事,把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和民族自豪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寻找故事元素。
确定选题后,我们通常用几个指标来衡量它的故事性。
首先看选题能不能形成矛盾冲突,形成什么样的矛盾冲突。
作为编导,应该发现并设计矛盾冲突,使其为主旨服务。
浅层矛盾如人物矛盾、事件冲突;深层矛盾如心理矛盾、命运冲突、人与自然和社会的矛盾等。
其次是明晰故事意义,故事必须能形成主题,故事背后的主题意义才是纪录片最终追求的。
通过讲述故事,达到最终目的。
电视纪录片实现故事化叙事模式的研究

电视纪录片实现故事化叙事模式的研究作者:张雨琦来源:《新闻传播》2016年第20期【摘要】电视纪录片是一种电视艺术表达方式,它将真正的生活内容作为素材,记录生活中的真实场景,进行必要的创作和艺术化的表达。
本文对于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模式的发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故事化一、缘起纪录片故事化,是在整个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拍摄环节中突出故事性,借鉴故事片制作的部分方式和手法,选择情节相对丰富且有矛盾冲突的事件,在故事中突出人物、历史事件,揭示人物的情感并传播其思想,让纪录片在整个叙事环节中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分析研究发现,纪录片故事化始于1985年美国的探索频道discovery,该节目从开始其关注的内容就很丰富,包括人文、历史、探险、时事、文化、科技、自然类内容,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数量巨大的纪录片。
制作组将节目定位为知识加娱乐,激发观看人员的好奇心,满足各个层面的需求,该种新形式的纪录片激发了大众的好奇心,提高了收视率,带动了观众学习的激情和热情,基于此创新理念,各种以往不被重视的题材,经过新颖独特的处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优质电视纪录片的共同之处在于不违反真实的生活,使用影视剧的表达方式,更深层次地挖掘和记录事件背后的故事,让表达更加具体和生动,提高综合说服力和影响力。
二、故事化叙事在文艺作品表达环节中,故事性的表达具有更好的感染力、吸引力、连贯性,故事化的纪录片中包含很多的影视剧因素,提高了大众的关注力,该种处理形式让纪录片的表现力更加丰富。
纪录片故事性表达形式,吸取影视剧的优势,使观众的认可程度更好、表现效果好。
相同的内容,如果是传统的电视节目形式,播放完毕之后,观众的理解仅仅是一种艺术回味和影评,纪录片形式的故事性具有更加良好的折服人心的效果,造成这种效果的关键原因是由于真实性。
纪录片的选题通常在时空上的跨越度较高,所选择的人物通常具有显著性和独特性,这些都是导致整个节目趣味性提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