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氯芬酸钠剂型的研究_姚建祖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满羽;陈济民;姚崇舜
【期刊名称】《实用药物与临床》
【年(卷),期】2001(004)003
【摘要】@@ 双氯芬酸钠(Diclofenac Sodium,简称DS,又名双氯灭痛),化学名为邻-(2,6-二氯苯胺基)-苯乙酸钠,是一种新型强效消炎,解热,镇痛,抗风湿药物[1],其适应症有各种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癌症手术后引起的疼痛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等[2].关于其普通制剂的药物动力学研究已见报道[3],本文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口服国产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的体内血药浓度,对该制剂的人体生物利用度进行了研究.
【总页数】2页(P100-101)
【作者】满羽;陈济民;姚崇舜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药剂科,辽宁,沈阳,110001;沈阳药科大学,辽宁,沈阳,110015;沈阳药科大学,辽宁,沈阳,1100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12
【相关文献】
1.奥卡西平片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J], 黄莹莹
2.尼索地平片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J], 宋兴发;曹晓梅;李金恒;孙增先
3.多潘立酮片在正常人体内的药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J], 王志波
4.新型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J], 陈孝;伍杰雄;赵香兰
5.不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 [J], 陈锐俊; 薛梅; 高燕灵; 李楚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双氯芬酸钠表征

双氯芬酸钠表征
双氯芬酸钠,又称二氯芬酸钠,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属于芬类药物。
以下是对双氯芬酸钠的一些基本表征:
1.化学结构:双氯芬酸钠的化学名称为sodium diclofenac,其分
子式为C₁₁H₁₁Cl₁NNaO₁。
它是芬类药物中的一员,具有
抗炎、镇痛、抗痉挛和退热等作用。
2.药理作用:双氯芬酸钠作为非甾体抗炎药(NSAID),主要通过
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来发挥作用。
它对环氧酶的抑制作用导致
前列腺素的生成减少,从而减轻炎症、疼痛和发热。
3.用途:双氯芬酸钠常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
骨关节炎等。
它也可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的疼痛,如头痛、牙痛、
肌肉痛等。
4.剂型:双氯芬酸钠可以以片剂、胶囊、注射液等形式存在,具
体剂型会根据患者的需要和医生的建议而有所不同。
5.不良反应:使用双氯芬酸钠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包括但
不限于胃肠道不适、头晕、恶心等。
长期或高剂量使用可能与
胃肠道出血、肾功能损害等风险相关,因此在使用时应谨慎遵
循医生的建议。
6.禁忌症:双氯芬酸钠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可能会有禁忌症,如
溃疡病、出血倾向、肝肾功能不全等情况。
重要的是,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应咨询医生或专业医疗保健提供者,以确保合适的用药方式和剂量,并了解可能的风险和好处。
双氯芬酸钠眼用温度敏感原位凝胶的研制

重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4。综合考虑眼用温度敏感原位凝胶的胶凝温度、相转变温度、浊点、 DS释放速率及离体角膜粘附力等因素,确定DS眼用温度敏感原位凝 胶的最佳处方为0.1 5%SH/2 1%P407/5%P1 88。 第四部分DS眼用温度敏感原位凝胶滞留时间与刺激性评价 1.以荧光素钠为示踪剂,DS滴眼液为对照,采用数字化裂隙灯眼 前段照相方法考察DS眼用温度敏感原位凝胶的眼部滞留情况。对照组 兔眼内荧光20min消失,实验组60rain仍可见微弱荧光,表明DS眼 用温度敏感原位凝胶可显著延长药物的眼部滞留时间,达到缓释给药
a
be
administrated as liquid,which undergo
phase
transition to
semisolid gel upon exposure to physiological temperature.So it has the combined advantages of drops and gel,and could be used to prolong the retention time and improve bioavailablity.But this drug delivery system still was hampered because of its low bioadhesive force and quick erosion rates.So sodium
thermosensitive in situ
gel)兼备
液体制剂与凝胶制剂的双重优势,室温下为溶液,以液体形式结膜囊 内给药后,由于眼部结膜囊内温度较高,可迅速在眼内发生相转变形 成半固体状凝胶,在结膜囊内存留较长时间,达到延长眼部滞留时间、 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目的。 改善眼用温度敏感原位凝胶的生物粘附力、溶蚀速率是制剂制备 成功的关键。通过在眼用温度敏感原位凝胶中添加透明质酸钠、卡波 姆、羟丙甲基纤维素、壳聚糖、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和海藻酸 钠等粘附性材料可提高凝胶角膜粘附力、延缓药物的释放。 透明质酸钠(sodium hyaluronate,SH)是眼用制剂的常用粘附性 材料,具有增加眼用制剂的粘度,延长药物在眼内作用时间的作用,
双氯芬酸钠剂型的研究_姚建祖

质层中的类脂通道是它的主要渗透路径,药物稳态渗透速率表示为:d Q/dt=D mαv/γm L(3) D m:药物在角质层中的扩散系数 αv:药物在赋形剂中的活性 Vm:药物在角质层的活性系数 L:角质层厚度实验结果显示d Q/dt和αv关系。
对于脂溶性药物,尽管d Q/dt和αv的相关性很小(r= 0.618,P>0.05),但d Q/dt与药物在异辛烷中的溶解度和药物熔点的倒数的相关性比较好(r=0.914,P<0.01;r=0.818,P<0.01)。
由公式(3)得 P=D m K/L (4)P(药物渗透系数)和K ow(脂水分配系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P(1/cms)=1.17×10-7K ow0.751+2.73×10-8 (5)药物的脂溶性越大,药物的渗透系数越大,透皮吸收越好,生物利用度就越高。
氟比洛芬作为一种新型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局部给药剂型如制备氟比洛芬脂质体[10]、微球通过关节腔给药[11]以及制成巴布剂通过皮肤渗透给药用于局部治疗各种炎症与疼痛将是今后研究的方向和热点。
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各种生物利用度高,副作用小,使用方便的控缓释制剂问世。
参考文献1 甘黎光.近几年国外非甾体抗炎药的发展.新药与市场,1991,8(3):12 Caille G,Souich PD,Veaina M.Pharmacokinetic interac-tiom betw een fl u rbiprofen and antadids in healthy volunteer.Biopharmaceutics&Drug Disposition,1989,10:6073 Skoug JW,M artin VM,Cynthia N et al.Qual itative evalu-a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release of matrix sustained release dosage forms by meas u rement of polymer release.J Con-troll ed Releas e,1993,27:2274 Takamura A,Ishii F,Hidaka H.Drug releas e from poly (vinyl acohol)gel prepared by freeze-thaw procedu re.J Controlled release,1992,20:215 Teruko Imai,Yoshiko Saito,Hitoshi M atdumoto et al.In-fluence of egg al bumin on diss olution of seueral drugs.IntPharm,1989,53:76 Yuasa H,Takahashi H,Ozeki et al.Applicattion of the sol-id dispersion method to the controlled release of medicineⅢControl of the release rate of slightly w ater soluble medicine from solid dispersion granules.Chem Pharm Bull,1993,41(2):3977 Yuasa H,OzekiT,Takahas hi H et al.Applicattion of the solid dispersion method to the controlledrel ease of medicineⅥ.Release mechanism of a slightly w ater solubl e medicine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FP and hydroxypropyl cel lulose in solid dispersion.Chen Pharm Bul l,1994,42(2):3548 OtagiriM,Imai T,Uekama K et al.Enhanced oral bioavail-abil ity of antiinfl ammatory drug flurbiprofen in rabbits by tri-O-methyl-bete-cyclodextrin complexation.J Phara-macobiodyn.1982,5(12):10279 M orimoto Y,Hatanaka,T,Sugibayashi K et al.Prediction of S kin Permeabil ity of Drugs:Comparison of Human and Hairless Rat Skin.J Pharm Pharmacol,1992,44:63410 Pons M,Foradada M,Estelrich J.Liposomes ob tained by the ethanol injection methed.Int J Pharm,1993,95:5111 钟延强,王春燕,居红卫.关节腔内注射用氟比洛芬明胶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的研究.药学实践杂志,1998,16(6):341(收稿:1998-07-25)双氯芬酸钠剂型的研究姚建祖(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 诸暨 311800)摘要 目的:提供双氯芬酸钠(DS)疗效好又易被病人接受的DS制剂。
国内双氯芬酸外用剂型的研究进展

国内双氯芬酸外用剂型的研究进展
傅建军
【期刊名称】《中国药业》
【年(卷),期】2003(012)007
【摘要】近几年双氯芬酸的各种局部用药新剂型被不断研制开发,在临床广泛应用,发挥了良好的药物作用,避免全身用药所起的不良反应.
【总页数】2页(P79-80)
【作者】傅建军
【作者单位】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浙江,绍兴,31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1+.1;R943
【相关文献】
1.外用中药剂型质量标准研究进展 [J], 宋韶鹤
2.中药外用治疗皮肤病的剂型研究进展 [J], 宋佳殷;朱庆文;夏天吉
3.糖尿病足外用中药剂型研究进展 [J], 邓朵朵;岳仁宋;毛黎黎;王伟臣
4.中药治疗黄褐斑外用剂型的研究进展 [J], 陈彬;张理平;
5.中药治疗黄褐斑外用剂型的研究进展 [J], 陈彬;张理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双氯芬酸钠的制剂研究进展

双氯芬酸钠的制剂研究进展
鲁晓燕;李益民
【期刊名称】《医药导报》
【年(卷),期】1998(17)3
【摘要】双氯芬酸钠(diclofenac sodium,双氯灭痛)是第三代强效邻氨基苯甲酸类非甾体消炎镇痛药。
近几年其外用制剂及缓释剂得到研究应用,现综述如下: 1 缓释制剂 1.1 缓释片为减少双氯芬酸钠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并延长其作用时间,近几年其缓释制剂研究较多。
何圣鑫以魔芋精粉作为缓释辅料研制的双氯芬酸缓释片,在人工胃液中12 h溶出度<10%,且主要在肠道内释放,若魔芋精粉用量增加,双氯芬酸钠溶出即减少。
屈步华,李德平,徐学银,等研制的甲壳素-双氯芬酸缓释片对角叉菜胶诱发的SD大鼠棉球肉芽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药效维持时间长。
李爱民,邹恒琴,张忠义。
【总页数】1页(P175)
【作者】鲁晓燕;李益民
【作者单位】山东省县中心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1.1
【相关文献】
1.国内双氯芬酸钠制剂开发概况 [J], 乔明艳
2.国内双氯芬酸钠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J], 侯婷
3.双氯芬酸钠新制剂研究进展 [J], 刘国强;刘保良
4.乙醇对双氯芬酸钠缓释制剂释放行为的影响研究 [J], 叶剑尔;楼天灵
5.毛细管电泳测定双氯芬酸钠制剂中的双氯芬酸钠 [J], 林伟丰;翟海云;陈缵光;徐健君;蔡沛祥;莫金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双氯芬酸钠巴布剂的研制及体内外透皮动力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双氯芬酸钠巴布剂的研制及体内外透皮动力学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退热镇痛药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之一,其中双氯芬酸钠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NSAID),具有较强的镇痛、抗炎、退热等作用,广泛用于关节炎、腰痛等疼痛性疾病的治疗。
由于双氯芬酸钠口服存在药物代谢不足、易引起消化系统副作用等缺点,因此研发一种透皮给药产品显得尤为重要和有益。
近年来,以贴剂和凝胶剂为主的透皮给药剂型在靶向治疗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本研究将开发一种基于透皮给药剂型的双氯芬酸钠巴布剂,该剂型可通过皮肤渗透将药物迅速传递到病灶处,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降低副作用。
二、研究内容和方案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双氯芬酸钠巴布剂,通过透皮递送药物,以实现最大化的药效。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案如下:1.剂型的研发:采用凝胶剂和贴剂的配方和工艺研发,制成透皮给药贴剂和凝胶剂,以评估剂型的外观、黏度、贴着性等性能。
2.体外渗透性研究:选取透皮给药的最佳载体,通过封闭室实验,研究双氯芬酸钠的透皮渗透性,确定其药物释放动力学。
3.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通过离体皮肤渗透实验和小鼠体内外透皮动力学研究,探究有效渗透剂的类型和浓度对双氯芬酸钠的体内外代谢差异及其对药物达到的目标组织的影响。
4.剂量和安全性评估:对双氯芬酸钠贴剂和凝胶剂的剂量效应和安全性进行评估,评估其毒性、过敏反应等安全性问题。
三、研究进度和计划第一年:从透皮给药的适合载体出发,研发样品贴剂和凝胶剂,对药物的渗透性能进行体外观察,建立药物的体内动力学模型。
第二年:确定贴剂和凝胶剂最优的载体,并选择有效渗透剂的类型和浓度,对体内外透皮动力学进行进一步研究。
第三年:以最优载药体系进一步进行透皮动力学实验,探讨药物的更详细的药代动力学,同时对剂量和安全性进行评估,研究出高质量和安全性的双氯芬酸钠巴布剂。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开发出基于透皮给药剂型的双氯芬酸钠巴布剂,并结合理论分析和临床数据验证其药效达到最大化。
一种双氯酚酸钠眼用制剂[发明专利]
![一种双氯酚酸钠眼用制剂[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494b70ca5901020206409c74.png)
专利名称:一种双氯酚酸钠眼用制剂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孙先法,顾姣姣,何鹏华,朱松,张炜峰申请号:CN201710173337.6
申请日:20170322
公开号:CN106806340A
公开日:
20170609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氯酚酸钠眼用制剂,属于制剂领域,由以下组分组成,含有有效成分双氯酚酸钠,以双氯芬酸钠为1mg/ml作为计量基准,缓冲盐2‑30mg/ml、助溶剂20‑100mg/ml、抑菌剂20‑200μg/ml和适量pH调节剂,其余成分为注射用水,pH值为7.0‑9.0,所述眼用制剂为滴眼液,可以有效减少双氯芬酸钠对眼部的刺激性,以及增强双氯酚酸钠的稳定性。
申请人:江苏汉晨药业有限公司
地址:226132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悦来工业区三条桥路188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递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代理人:田丰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层中的类脂通道是它的主要渗透路径,药物稳态渗透速率表示为:d Q/dt=D mαv/γm L(3) D m:药物在角质层中的扩散系数 αv:药物在赋形剂中的活性 Vm:药物在角质层的活性系数 L:角质层厚度实验结果显示d Q/dt和αv关系。
对于脂溶性药物,尽管d Q/dt和αv的相关性很小(r= 0.618,P>0.05),但d Q/dt与药物在异辛烷中的溶解度和药物熔点的倒数的相关性比较好(r=0.914,P<0.01;r=0.818,P<0.01)。
由公式(3)得 P=D m K/L (4)P(药物渗透系数)和K ow(脂水分配系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P(1/cms)=1.17×10-7K ow0.751+2.73×10-8 (5)药物的脂溶性越大,药物的渗透系数越大,透皮吸收越好,生物利用度就越高。
氟比洛芬作为一种新型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局部给药剂型如制备氟比洛芬脂质体[10]、微球通过关节腔给药[11]以及制成巴布剂通过皮肤渗透给药用于局部治疗各种炎症与疼痛将是今后研究的方向和热点。
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各种生物利用度高,副作用小,使用方便的控缓释制剂问世。
参考文献1 甘黎光.近几年国外非甾体抗炎药的发展.新药与市场,1991,8(3):12 Caille G,Souich PD,Veaina M.Pharmacokinetic interac-tiom betw een fl u rbiprofen and antadids in healthy volunteer.Biopharmaceutics&Drug Disposition,1989,10:6073 Skoug JW,M artin VM,Cynthia N et al.Qual itative evalu-a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release of matrix sustained release dosage forms by meas u rement of polymer release.J Con-troll ed Releas e,1993,27:2274 Takamura A,Ishii F,Hidaka H.Drug releas e from poly (vinyl acohol)gel prepared by freeze-thaw procedu re.J Controlled release,1992,20:215 Teruko Imai,Yoshiko Saito,Hitoshi M atdumoto et al.In-fluence of egg al bumin on diss olution of seueral drugs.IntPharm,1989,53:76 Yuasa H,Takahashi H,Ozeki et al.Applicattion of the sol-id dispersion method to the controlled release of medicineⅢControl of the release rate of slightly w ater soluble medicine from solid dispersion granules.Chem Pharm Bull,1993,41(2):3977 Yuasa H,OzekiT,Takahas hi H et al.Applicattion of the solid dispersion method to the controlledrel ease of medicineⅥ.Release mechanism of a slightly w ater solubl e medicine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FP and hydroxypropyl cel lulose in solid dispersion.Chen Pharm Bul l,1994,42(2):3548 OtagiriM,Imai T,Uekama K et al.Enhanced oral bioavail-abil ity of antiinfl ammatory drug flurbiprofen in rabbits by tri-O-methyl-bete-cyclodextrin complexation.J Phara-macobiodyn.1982,5(12):10279 M orimoto Y,Hatanaka,T,Sugibayashi K et al.Prediction of S kin Permeabil ity of Drugs:Comparison of Human and Hairless Rat Skin.J Pharm Pharmacol,1992,44:63410 Pons M,Foradada M,Estelrich J.Liposomes ob tained by the ethanol injection methed.Int J Pharm,1993,95:5111 钟延强,王春燕,居红卫.关节腔内注射用氟比洛芬明胶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的研究.药学实践杂志,1998,16(6):341(收稿:1998-07-25)双氯芬酸钠剂型的研究姚建祖(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 诸暨 311800)摘要 目的:提供双氯芬酸钠(DS)疗效好又易被病人接受的DS制剂。
方法:通过文献综述了解目前DS制剂的研究概况。
结果:DS制剂有外用制剂,包括膜剂,滴眼剂,搽剂,硬膏剂;口服制剂有片剂、胶囊、凝胶骨架片、控释小丸;其它制剂有滴丸、复方DS栓剂等。
结论:DS控缓释口服制剂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 双氯芬酸钠;制剂;非甾体抗炎镇痛药 双氯芬酸钠(DS)为非甾体抗炎镇痛药,首先由Ciba-Geigy公司于1974年上市,国内由广州明兴制药厂于1985年合成,目前广泛应用于全球120多个国家,是世界畅销药之一。
DS 的解热镇痛作用较阿斯匹林强25~50倍,比布洛芬强8倍,而且长期使用不产生蓄积,但有一定的胃肠道副作用[1]。
如何研制出能扬长避短、产生良好作用又易被病人所接受的DS制剂已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现将近几年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DS外用制剂鉴于DS口服后的胃肠道反应,有许多研究集中于DS的外用制剂,其中大部分是利用DS具有一定的皮肤穿透性能和在一些促渗剂的配合下能产生全身或局部的治疗作用,另外亦有以滴眼剂形式给药的。
马晓微等[2]研制了DS药膜并进行了体外穿透大鼠皮肤的实验,其基本组成为5%DS、7%PVA17-88、5%氮酮,5%1,2-丙二醇、25%丙酮以及53%~58%的80%乙醇。
涂布后能迅速在皮肤表面形成药膜,涂膜剂中药物的透皮速率可达(41.72±8.12)μg/(cm·h)。
另外,刁雨辉等[3]亦研制了DS涂膜剂及其通过不同皮肤的渗透速率。
DS亲水凝胶剂也是一个常用的外用制剂,郭随章等[4]制备了DS凝胶剂,采用卡泊沫940为主要的凝胶材料,以乙醇和丙二醇为促渗剂,此凝胶经40℃放样3mo,其外观、粘度、含量均无变化,而且通过小鼠实验证明,1%的DS凝胶对角叉菜胶所致的炎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高建青等[5]利用均匀设计法筛选了DS离子导入凝胶采用电场与氮酮及丙二醇的协同促渗作用,可有效地增加DS的经皮渗透,试验证明药物在此凝胶中呈零级释放。
张先洲[6]、李平等[7]制备了DS滴眼剂以治疗结膜炎及白内障术中防止缩瞳等。
滴眼剂的基本组成为0.1%DS,另外含有硼砂缓冲液,氯化钠及氯化钙,并加入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以产生增溶,滴眼剂的pH值控制在7.5~8.5之间,家兔刺激性试验表明,此DS滴眼剂不引起角膜充血、水肿、溃疡和混浊等,而且其室温有效期可达2.6a。
除了上述外用制剂以外,尚有有关DS搽剂[8]、DS硬膏剂[9]等的报道。
2 DS口服缓释制剂DS口服缓释制剂是目前DS制剂研究的重点,研究报道者众多,且所采用的骨架材料及释放阻滞剂品种繁多,诸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硬脂醇、乙基纤维素(EC)、羟丙基纤维素(HPC)、壳聚糖等。
龙晓英等[10]研制了DS凝胶骨架片及DS 控释小丸,亲水凝胶骨架片含有速释与缓释颗粒,其缓释颗粒中含有药物、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甲基纤维素(MC)、硬脂醇和乳糖,以5%CM C-Na胶浆为粘合剂制粒。
此凝胶骨架片体外呈一级速率溶出,控制DS释药可达12h。
不溶性骨架片则以EC、HPMC、硬脂醇为主要材料,乙醇为湿润剂,所制缓释制剂的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
另外,DS控释小丸主要以普通丸芯包以控释衣层,包衣液的基本组成为EC∶HPM C∶PEG400:滑石粉为1∶0.7∶7∶0.7∶0.1,衣层重量为丸芯重量的4%。
此控释小丸经6名志愿者人体试验,与普通DS片剂相比,其人体内稳态血药浓度波动指数分别为0.476±0.048和0.935±0.092,存在显著差异,显示控释小丸释药的平稳性。
郑玲妹[11]等亦以H PMC和EC等为辅料制备DS骨架型缓释片。
3批产品12h的释放百分率分别为(73.31±5.42)%,(74.15±5.12)%和(76.14±5.67)%,体外呈一级速率释药,且稳定性良好,可保存2a。
徐惠南[12]等采用直接粉末压片制备DS 亲水凝胶骨架片,处方组成中包含MC、乳糖、滑石粉与硬脂酸镁等,并以丙烯酸树脂包肠溶衣,经与国外同类缓释片进行释药行为比较,显示两者无明显差异,而且药物释放均符合Higuchi方程。
吴晴斋[13]及李德平[14]等则主要采用从海洋节肢动物中提取的甲壳素作为缓释材料。
1000片缓释片的处方如下:DS50.0g,甲壳素100.0g,乳糖50.0g,硬脂酸镁2.0g,各成分磨细过80目筛,混匀,以水制软材,40目过筛制粒,干燥2h,经20目筛整粒后再烘干12h,过20目筛压片,素片包聚丙烯酸Ⅱ号树脂衣,此包衣片经动物试验证明其对关节性及非关节性炎症均有效,而且药效维持时间明显长于普通肠溶片,急性毒性试验亦表明,小鼠灌胃缓释片的LD95%可信限为229.69~304.96mg/kg,而肠溶片则为107.32~139.20mg/kg,有极显著的差异。
由壳聚糖为主要骨架材料,枸椽酸乙醇液为粘合剂所制备的不包衣的DS缓释片,体外4h释药31.19%,8h释药76.00%,家兔体内试验获得其t可达4.6h,为普通混悬剂2.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