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纳税人”和“负税人”
税收基础知识

Part One名词解释1.税制基本三要素: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2.纳税义务人:简称纳税人,亦称“课税主体”,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3.自然人: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个人。
自然人是纳税人的重要组成部分4.法人:依法成立,能够独立地支配财产,并能以自己的名义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5.负税人:实际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是经济学概念。
纳税人是直接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的单位和个人,是法学概念;纳税人如果能通过一定途径把税款转嫁或转移出去,纳税人就不再是负税人。
造成纳税人和负税人不一致主要是由于税负转移和转嫁现象的存在6.扣税义务人:有义务从特有的纳税人收入中扣除其应纳税款并为其代缴的企业、单位和个人7.课税对象:又称征税对象,是税法中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纳税的客体,国家据以征税的依据。
通过规定课税对象,解决对什么征税这一问题8.计税依据:又称税基,是指税法中规定的据以计算各种应征税款的依据或标准。
课税对象同计税依据有密切的关系。
前者是从质的方面对征税的规定,即对什么征税;后者则是从量的方面对征税的规定,即如何计量。
如1984年中国产品税条例(草案)规定的课税对象是列举的产品,而计税依据则是产品的销售收入。
有些税的课税对象和计税依据是一致的,如所得税中的应税所得额既是课税对象,又是计税依据;有些税的课税对象和计税依据是不一致的,如房产税的课税对象是房产,它的计税依据则是房产的价值或租金9.税源:税款的最终来源,或者说是税收负担的最终归宿10.税目:课税对象的具体化,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代表征税的广度。
税目一般可分为列举税目和概括税目11.税率: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关系或比例,是计算税额的尺度,代表课税的深度,税率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国家收入的多少和纳税人的负担程度,因而它是体现税收政策的中心环节。
目前我国税法实行的税率有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三种12.名义税率:税法规定的税率;实际税率:实征税额与其征税对象实际数额的比例;平均税率:纳税人全部税额与全部收入之比;边际税率13.纳税环节:征税对象在运动中缴纳税款的环节。
纳税人和负税人的概念及两者的关系

纳税人和负税人的概念及两者的关系。
(1)纳税人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2)负税人就是最终负担国家征收的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3)两者关系如下:
有的税种,税收由纳税人自己负担,纳税人本身就是负税人,如:所得税的纳税人和负税人。
有的税种,纳税人和负税人不一致,如消费税、营业税、增值税,纳税人为销售商品的企业,
纳税人可以通过提高商品价格,把自己交纳的税收,加在商品售价中,转嫁给消费者负担,
消费者为负税人。
《纳税人与负税人》课件

合法性、合理性、预见性、风险控制和成本效益原则。
纳税筹划的方法与技巧
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了解和利用国家及地方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 ,降低税负。
合理安排投资和经营
根据税收政策,合理安排投资和经营,降低 税负。
调整企业组织结构
通过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合理规划税务责任 ,降低税负。
合同管理
通过合同管理,合理规划税务责任,降低税 负。
措施
加强税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纳税意识和责任感;完善税收法律法规,明确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加强税收征 管,防止和打击各种逃税行为。
纳税遵从的社会责任与影响
社会责任
纳税遵从是公民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表现,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 展。
影响
纳税遵从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社会经济发展,进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和繁荣。
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区别
01
纳税人是根据税收法律、行政法 规的规定,按照税收征收管理的 要求,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并缴 纳税款的单位或个人。
02
负税人是实际承担税收负担的单 位或个人,可能是纳税人,也可 能是纳税人的下游单位或个人。
纳税人与负税人之间的关系对税收的影响
纳税人与负税人之间的关系决定了税 收负担的实际承担者,影响着税收收 入的分配和流向。
负税人的权利与义务
负税人的权利包括
申请税务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请求 税务行政赔偿等。
负税人的义务包括
按照税收法律的规定申报纳税、缴纳 税款、提供税务资料等。
03
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关系
纳税人与负税人的联系
纳税人是直接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的单位或个人,负税人是实际承担税收负担的 单位或个人。
税法知识整理

税法知识整理一、税收与税法1.税收是指以国家为主体,为实现国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形式。
税法即税收法律制度,是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国家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2.税收的内涵(1)体现了国家与纳税人在征税、纳税的利益分配上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
(2)社会剩余产品和国家的存在是税收产生的基本前提。
(3)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相比,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3.税法的内涵:以宪法为依据,调整国家与社会成员在征纳税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二、税法要素: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税收优惠和法律责任。
(一)纳税人1.概念: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
2.纳税人、负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的区分纳税人和负税人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纳税人是指一切履行纳税义务也就是直接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的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
负税人是实际负担税款的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
当纳税人能够通过一定的途径把税款转嫁或转移给他人的,纳税人就不再是负税人,被转嫁或转移的他人才是真正的负税人。
在不存在转嫁或转移的情况下,纳税人同时就是负税人。
存在纳税人和负税人不一致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价格和价值背离引起的税负转嫁或转移造成的。
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因为国家为了调节产业,有计划的将一部分的税负通过价格与价值的背离转移到消费者身上。
例如对烟、酒征收消费税就属于这种情况。
二是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价格总是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当某些商品的市场需求大于厂家的供给时,纳税人就可以通过提高商品的价格把税款转嫁给消费者,从而使得纳税人与负税人不一致。
纳税人是真正承担纳税义务的人,而扣缴义务人只是因为与纳税人发生了某种经济联系,法律便赋予其代扣代缴或是代收代缴的义务。
扣缴义务人只是负有代缴的义务,并不是真正的纳税人。
(二)征税对象,又称课税对象,是纳税的客体,不同的征税对象又是区别不同税种的重要标志。
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PPT教学课件

中 国 影 坛 “ 大 姐 大 ” 刘 晓 庆
刘晓庆购于玫瑰园的别墅
讨论:我国公民为何纳税意识普遍不强?怎样 增强我国公民的纳税意识?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二次,导致子细胞中的 染色体数目减半
4、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均有同源染色体,但行为不同 体现了两种分裂的实质区别
图形辨析
一看:染色体数目
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
三看:同源染色体行为
图形辨析
方法:三看法
一看染色 体数目
奇:减 II (只看细胞一极) /生殖细胞 /第二极体
例2:假如一外企高级职员,月薪6800元, 那么他每月应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
6800-800=6000元 不超过500元部分:500×5%=25元 超过500-2000元部分:1500×10%=150元 超过2000-5000元部分:3000×15%=450元 超过5000-20000元部分:1000×20%=200元 累计25+150+450+200=825元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பைடு நூலகம்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国家税收简答题 论述

简答题:一为什么说征税管理是税务管理的核心?答:征税管理在税务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税收政策,税收制度要通过征税管理去宣传和贯彻执行;分散在各纳税义务人手中的应纳税额,要通过征税管理才能集中上来,纳入国库;在宏观经济上,税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过程中调节生产,调节消费,调节收入的作用,要通过征税管理残能发挥;在微观经济上,税收在促进企业生产,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以及对企业经济活动加强财政监督等方面的作用,只有通过征收管理才能实现。
-总之,征收管理工作是税务机关特别是基层税务机关日常的,大量的,第一线的工作,是贯彻税收政策,执行税收制度,完成税收任务,发挥税收作用最基本的环节和基础工作。
二简述我国1994年税制改革的必要性。
1 税制改革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的需要。
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不能没有宏观调控。
3 税制改革是当前整个经济改革的重要一环。
4 现在的分配关系,包括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既不合理也不规范。
5 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经济,我国经济是国际经济的有机组成成分。
三具体说明税收具有的形式特征?(1)税收的无偿性:指国家征税以后,其收入就成为国家所有不直接归还纳税人,也不支付任何报酬。
(2)税收的强制性:指国家依据法律征税,而并非一种资源交纳,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3)税收的固定性:指国家征税以法律形式预先规定征税范围和征收比例,便于征纳双方共同遵守。
四简述消费税的作用。
调成消费调成消费结构调成消费规模调成消费行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五简述关税的作用保护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利益,有利于贯彻对外开放政策,为国家建设积累资金。
什么是分税制?分税制的优点有哪些?全称“分税制财政体制”使用划分各个税种归属和管理权的方法、适应各级政府财政需要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制度,它是按市场经济原则和公共财政的理论确定的,是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分配关系的比较规范的方法。
1 税收基础知识

制定优惠
6)、税收减免权高度集中: 税法规定之外,一律不得减免税。
二、 我国税收机构设置和征管范围划分
中央政府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税务局系统
省、自治区、直辖市 国家税务局 地区、地级市、自治 州、盟国家税务局 县、县级市、旗
省级人民政府
地方税务局系统
地方国企、集体企业、私营企业缴纳的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
地方税的滞纳金、补税、罚款。
3、 地方财政部门征收管理的税种
农业税、牧业税及其地方附加、契税、耕地占 用税。
在少数地区由地方税务局负责征收和管理,但
在大部分地区,由地方财政部门征收和管理。
可以对税务机关、税务工作人员以及其它纳税人的税收违法行为进行 监督检举 4、纳税申报方式选择权: 5、申请延期申报权 纳税人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的,经税务机关核准,可以延期申报。 6、延期缴纳税款权
纳税人因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经税务机关批准,可以延 期缴纳税款,但是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
7、申请退还多缴税款权:
占用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税、资源税、
契税、烟叶税、印花税等
3、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享收入包括:
(1) 增值税(不包括海关代征的部分) 中央75% (2) 营业税: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 的营业税归中央 (3) 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铁道部、 各银行总行及海洋石油企业缴纳的部分归中央,其余部分中 央占60% (4) 个人所得税: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归中央,其余与企业所得 税同
一、税收管理体制的概念: 税收管理体制是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
依法纳税.pps

导航 巩固 小结
新课学习
(一)、纳税人与负税人
1.什么是纳税人?
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 义务的单位或个人(法人或自然人)
纳税人的 看是否取得应税收入, 构成条件: 或是否发生应税行为。
2.什么是负税人?
负税人是指实际或最终承担税款 的单位和个人(法人或自然人)
3、两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ABC
课后作业:
1、为什么说依法纳税是公民的 基本义务? 2.搜集身边有关诚信纳税及偷税、 骗税的材料,对比说明诚信纳税 的重要性。
作业:
3.某酒店老板在税务机关追查假发票时,不仅不 配合检查,而且采取藏匿、转移等手段逃避检 查,更严重的是该老板还伙同工作人员打伤了 两名税务检查人员。有关部门责令其停业整顿, 老板受到法律惩处。 请回答: (1)老板的行为属于违反税法的什么行为?是 如何体现的? (2)对老板的处罚说明了税收的什么特征? (3)上述材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1、纳税人 与负税人 依 法 纳 税 2、依法纳 税是公民的 基本义务 (重点)
纳税人 区别和联系 负税人 偷税
违反税法 欠税 的行为 骗税
抗税 税收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联系在一起,要自觉纳税
在市场上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形:顾客问能否 优惠一点?售货员回答说,不要发票就优惠你一 点税钱。根据材料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发票确实是买卖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合法凭 证,是计算国家税收的依据。商家不开发票 ( ) A.是偷逃国家税款的行为 B.表明企业具有经营自主权 C.消费者将得到实惠,最终有利于消费者 D.是骗税行为,应受到法律制裁
罚款、拘役 有期徒刑
案例分析
(1)李某是摩托车行老板,有一次他以 5000元卖出一辆摩托车,但在开发票时把 金额改为3500元。 问:李某的这种行为是什么行为?(偷税) (2)张某依法应该在2003年10月1日缴纳 税款 500 元,但他直至 2003 年 11 月 15 日才 到税务局缴纳税款。 问:张某的行为是什么行为,到时他仍只 需缴纳500元的税款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区分“纳税人”和“负税人”
在《经济生活》的第八课第二框题中,教材只涉及到了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范围,并没有解释纳税人的定义,更没有关于负税人的知识。
但是,在作业中经常被要求区分“纳税人”和“负税人”。
例如:
纳税人是直接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的单位或个人,负税人是实际负担税款的单位或个人。
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①李先生交纳1200元个人所得税—李先生既是纳税人也是负税人
②某连锁商店交纳8500元营业税该商店既是纳税人也是负税人
③张女士购买一套680元(含消费税)的化妆品—张女士是负税人但不是纳税人
④某公司购买一台6元(含增值税)的机床一该公司是纳税人但不是负税人
A.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③④
纳税人,是纳税义务人的简称,也称纳税主体,是指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而负税人则是税款的实际负担者。
国家在税法中,只规定由谁负责缴纳税款,并不规定税款最终由谁承担,所以,税法中并没有负税人的相关规定。
在税负不能转嫁的条件下,负税人也就是纳税人;在税负能够转嫁的条件下,负税人并不是纳税人,是税负归宿,即在税负转嫁过程中,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或个人。
我国的税收有直接税和间接税之分。
直接税是对收入(卖方)征税,卖方既是纳税人也是负税人,纳税人与负税人一致。
像各种所得税、房产税、遗产税、社会保险税等;间接税是对支出(买方)征税,买方是负税人但不是纳税人,间接税不对买方征收而通过了第三者,像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
我国的税收有价内税和价外税之分。
价内税是由卖方承担税款,卖方取得的货款就是其销售款,而税款由销售款来承担并从中扣除。
因此,税款=销售款*税率。
价外税是由买方承担税款,销售方取得的货款包括销售款和税款两部分。
由于税款等于销售款乘以税率,而这里的销售款等于货款(即含税价格)减去税款,即不含税价格,因此,税款计算公式演变为:税款=(货款/(1+税率))*税率。
在我国只有增值税是价外税。
在上题中,
①个人所得税属于直接税,由个人来承担,所以李先生既是纳税人,也是负税人, ①正确(个人所得税属于价内税,李先生缴纳1200元个人所得税,按现行个税政策李先生的月所得应该在5000元+13000元=18000元左右);
②连锁商店的营业税属于间接税,连锁商店属于纳税人,消费者才是真正的负税人,排除②(营业税属于价内税,假设营业税税率5%,商店缴纳了8500元营业税,它的营业额应该是8500元/5%=170000元,目前全部营改增后,已经没有营业税了);
③张女士购买化妆品,要交消费税,消费税属于间接税,化妆品价格里面包含了消费税, 张女士属于负税人,化妆品店属于纳税人, ③正确(消费税属于价内税,所以化妆品目前税率是30%,化妆品店要按价格*税率=680元*30%=204元来纳税);
④某公司购买机床,需要承担增值税, 增值税属于间接税,某公司其中属于负税人,机床厂属于纳税人, 故排除④(增值税属于价外税,某公司付出的66000元货款中有对方的销售款也有税款,目前增值税税率16%,机床厂要按货款/(1+税率)*税率=66000(1+16%)*16%=9103.45元来纳税)。
所以,答案选择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