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税人与纳税人的区别

合集下载

第二节税收与纳税人

第二节税收与纳税人
1. 什么是税收?它有哪些基本特征?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 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2. 目前在我国影响较大的两个税种是什麽? 增值税 个人所得税
回顾上一节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计税实例材料,并思考:
纺织厂(布)→服装厂(衣服)→商场
(1)布的增值税应该由谁缴纳,结果是由谁来承担的? (2)服装的增值税应该由谁缴纳,结果是由谁来承担的? (3)个人所得税的缴纳者与承担者一致吗?
BCD
D、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
2(不定项)顾客经常问销售商:“能不能便宜点 儿?”有的销售商便说:“如果不开发票,就可以便 宜点儿。”对这一现象,正确的态度是( )
该厂老板的行为属于违反税法的什么行为?
(1)欠税 (2) 抗税
---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规定的 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 税款的行为。 ---是指纳税人以暴力、 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 行为。
材料:
2003年8月,福州市国税局查处了 福胜安全用品有限公司利用货物出口采取 低值高报手段骗取出口退税的重大案件。 经查,该公司在这几年中,出口劳保 手套报关金额6402万美元,实际成交价为 2473万美元,高报出口3929万美元;已取 得出口退税款1305万元。 该公司的行为属于违反税法的什么行为?
某超市从电器厂购进一批电器,增 值税发票上显示,电器的增值税为 8500元。超市将电器销售给消费者, 商场缴纳的增值税为3400元。问: 电器生产的增值税纳税人是 电器厂 ,负税人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 。 超市 超市是电器零售环节的增值税纳税 人,负税人是___________ 。 消费者
偷税(逃税)
2、违反税法的行为

弄清纳税人、负税人、代扣代缴人与征税对象的区别

弄清纳税人、负税人、代扣代缴人与征税对象的区别

弄清纳税人、负税人、代扣代缴人与征税对象的区别“纳税人”、“负税人”、“代扣代缴人”与“征税对象”这几个概念,是学习税收内容时需要弄清楚并加以区分的概念。

(1)纳税人与负税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纳税人是纳税义务人的简称,也是纳税主体,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从民法的角度讲,纳税人分为自然人和法人。

自然人是指负有纳税义务的个人以及属于自然人范围内的个体户、农村承包户等。

法人是指依法成立并能独立履行法定权利的承担法定义务的组织,如企业、社团等。

不论是自然人还是法人,凡发生应税收入的、取得应税收入的,都必须依照税法规定履行纳税义务,否则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负税人指税款的实际承担者负担税款的经济主体;而纳税人只是负担税款的法律主体。

纳税人不一定就是负税人。

只有当纳税人所纳的税款无法转嫁时,这时纳税人就同时是负税人。

例如,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如果纳税人能够把所纳税款转嫁给他人负担,这时,纳税人和负税人就属于不同的主体。

例如,消费税的纳税人是产品的生产者、经营者,而负税人则是消费者。

税法一般只规定纳人,而不规定负税人。

(2)纳税人与代扣代缴人的区别。

纳税人一般指税款的缴纳者,但在有些场合,纳税人并不直接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而是由代扣代缴人代其缴纳。

代扣代缴人是税法规定有义务从纳税人的收入扣除其应纳税额并代为缴纳的单位和企业。

例如,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实行源泉控制征收办法,那些向个人支付收的单位就成为扣缴义务人,即代扣代缴人。

(3)纳税人与征税对象的区别。

纳税人是纳税的主体。

征税对象即课税对象是指对什么东西征税,是征税的客体。

例如,营业税的征税对象是应纳税的劳务收入,服务收入。

而其纳税人则是在我国境内从事商业、交通运输、建筑安装、金融保险、邮电通信、公用事业、出版、娱乐和其他服务行业的单位和个人。

又如,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企业利润和个人工资薪金等项收入;房产税的征税对象是房屋等。

经济法学(8.1.5)--习题作业答案——第八章第1讲税法概论

经济法学(8.1.5)--习题作业答案——第八章第1讲税法概论

习题作业答案——第八章 第1讲 税法概论1、判断题1.答:正确。

从税收的经济本质、税收程序法律关系以及税收、税法的发展历史来看税收法律关系,可以看出国家与纳税人在税收上的平等关系与对等交换关系,税收征纳法律关系是一种建立于平等基础之上的有限的“不平等”,征税行为与其他具体行政行为的区别从而得出税收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双方法律地位平等。

只是因为主体双方是行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不对等。

2.答:错误。

税法上引起税收法律关系的前提条件,但税法本身并不能产生具体的税收法律关系。

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必须有能够引起税收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情况,也就是由税收法律事实来决定。

3.答:正确。

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税收权力与税收权利,承担的税收职责和税收义务。

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在整个税法关系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决定了税收法律关系的实质。

2、简答题1.答:定义:税收法律关系是由税法确认和调整的,在国家税收活动中各方当事人之间形成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学界对税收法律关系的性质有不同的看法,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为奥托.梅耶提出的权力关系说,阿尔伯特.亨特尔、北野弘久提出的债务关系说以及日本学者金子宏提出的二元关系说。

关于税收法律关系性质的基本结论:在具体的层面,将税收法律关系分别界定为债务关系和权力关系,在抽象的层面,将税收法律关系界定为债务关系。

2.答:税收具有三大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此所谓税收的“三性”。

定义:(1)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征税凭借的是其拥有的政治权力,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均不得违抗国家征税的决定。

(2)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在征税之时并不需要向纳税人支付对价。

(3)税收的固定性又称税收的确定性,是指国家应当通过颁布法律的形式,事先将征税对象、征收比例(数额)、征收时间等问题确定下来,并且严格地按照预定的标准征税。

三者的关系:税收的三性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是税收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重要标志。

《纳税人与负税人》课件

《纳税人与负税人》课件
纳税筹划的原则
合法性、合理性、预见性、风险控制和成本效益原则。
纳税筹划的方法与技巧
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了解和利用国家及地方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 ,降低税负。
合理安排投资和经营
根据税收政策,合理安排投资和经营,降低 税负。
调整企业组织结构
通过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合理规划税务责任 ,降低税负。
合同管理
通过合同管理,合理规划税务责任,降低税 负。
措施
加强税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纳税意识和责任感;完善税收法律法规,明确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加强税收征 管,防止和打击各种逃税行为。
纳税遵从的社会责任与影响
社会责任
纳税遵从是公民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表现,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 展。
影响
纳税遵从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社会经济发展,进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和繁荣。
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区别
01
纳税人是根据税收法律、行政法 规的规定,按照税收征收管理的 要求,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并缴 纳税款的单位或个人。
02
负税人是实际承担税收负担的单 位或个人,可能是纳税人,也可 能是纳税人的下游单位或个人。
纳税人与负税人之间的关系对税收的影响
纳税人与负税人之间的关系决定了税 收负担的实际承担者,影响着税收收 入的分配和流向。
负税人的权利与义务
负税人的权利包括
申请税务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请求 税务行政赔偿等。
负税人的义务包括
按照税收法律的规定申报纳税、缴纳 税款、提供税务资料等。
03
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关系
纳税人与负税人的联系
纳税人是直接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的单位或个人,负税人是实际承担税收负担的 单位或个人。

税法知识整理

税法知识整理

税法知识整理一、税收与税法1.税收是指以国家为主体,为实现国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形式。

税法即税收法律制度,是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国家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2.税收的内涵(1)体现了国家与纳税人在征税、纳税的利益分配上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

(2)社会剩余产品和国家的存在是税收产生的基本前提。

(3)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相比,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3.税法的内涵:以宪法为依据,调整国家与社会成员在征纳税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二、税法要素: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税收优惠和法律责任。

(一)纳税人1.概念: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

2.纳税人、负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的区分纳税人和负税人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纳税人是指一切履行纳税义务也就是直接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的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

负税人是实际负担税款的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

当纳税人能够通过一定的途径把税款转嫁或转移给他人的,纳税人就不再是负税人,被转嫁或转移的他人才是真正的负税人。

在不存在转嫁或转移的情况下,纳税人同时就是负税人。

存在纳税人和负税人不一致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价格和价值背离引起的税负转嫁或转移造成的。

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因为国家为了调节产业,有计划的将一部分的税负通过价格与价值的背离转移到消费者身上。

例如对烟、酒征收消费税就属于这种情况。

二是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价格总是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当某些商品的市场需求大于厂家的供给时,纳税人就可以通过提高商品的价格把税款转嫁给消费者,从而使得纳税人与负税人不一致。

纳税人是真正承担纳税义务的人,而扣缴义务人只是因为与纳税人发生了某种经济联系,法律便赋予其代扣代缴或是代收代缴的义务。

扣缴义务人只是负有代缴的义务,并不是真正的纳税人。

(二)征税对象,又称课税对象,是纳税的客体,不同的征税对象又是区别不同税种的重要标志。

国家税收简答题 论述

国家税收简答题 论述

简答题:一为什么说征税管理是税务管理的核心?答:征税管理在税务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税收政策,税收制度要通过征税管理去宣传和贯彻执行;分散在各纳税义务人手中的应纳税额,要通过征税管理才能集中上来,纳入国库;在宏观经济上,税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过程中调节生产,调节消费,调节收入的作用,要通过征税管理残能发挥;在微观经济上,税收在促进企业生产,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以及对企业经济活动加强财政监督等方面的作用,只有通过征收管理才能实现。

-总之,征收管理工作是税务机关特别是基层税务机关日常的,大量的,第一线的工作,是贯彻税收政策,执行税收制度,完成税收任务,发挥税收作用最基本的环节和基础工作。

二简述我国1994年税制改革的必要性。

1 税制改革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的需要。

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不能没有宏观调控。

3 税制改革是当前整个经济改革的重要一环。

4 现在的分配关系,包括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既不合理也不规范。

5 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经济,我国经济是国际经济的有机组成成分。

三具体说明税收具有的形式特征?(1)税收的无偿性:指国家征税以后,其收入就成为国家所有不直接归还纳税人,也不支付任何报酬。

(2)税收的强制性:指国家依据法律征税,而并非一种资源交纳,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3)税收的固定性:指国家征税以法律形式预先规定征税范围和征收比例,便于征纳双方共同遵守。

四简述消费税的作用。

调成消费调成消费结构调成消费规模调成消费行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五简述关税的作用保护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利益,有利于贯彻对外开放政策,为国家建设积累资金。

什么是分税制?分税制的优点有哪些?全称“分税制财政体制”使用划分各个税种归属和管理权的方法、适应各级政府财政需要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制度,它是按市场经济原则和公共财政的理论确定的,是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分配关系的比较规范的方法。

税收简答题

税收简答题

五、简答题1、纳税人、负税人和扣缴义务人有什么不同?( P3 )纳税人是税制中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是“纳税义务人”的简称。

无论征收什么税,其税负总要由有关的纳税人承担。

因此,国家没开征一种税都要规定这种税的纳税人,通过规定纳税人落实税收任务和法律责任。

同纳税人想联系的有负税人和扣缴义务人。

负税人是指实际货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在同一睡着中纳税人与负税人可以是一致的也可以是不一种的如果纳税人能够通过一定的途径把税款转嫁或转移出去,纳税人就不再是负税人;否则,纳税人同时也是负税人。

扣缴义务人是指有义务从持有的纳税人收入中扣除或借助经济往来关系向纳税人收取其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单位和个人。

确定一定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目的是加强税收的源泉控制,简化征税手续,减少税款流失2、什么是偷税行为?对偷税行为如何处罚?( P14 )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或者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

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偷税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什么是抗税行为?对抗税行为如何处罚?( P15 )《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七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是抗税,除由税务机关追缴其拒缴的税款、滞纳金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情节轻微,未构成犯罪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拒缴的税款、滞纳金,病处拒缴税款 1 倍以上 5 倍以下的罚款。

《刑法》第二百零二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处 3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于拒缴税款 1 倍以上 5 倍一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 3 年以上 7 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拒缴 5 倍以下罚金4、认定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的标准分别是什么?( P30 — 31 )1 使用发票不同。

如何区分“纳税人”和“负税人”

如何区分“纳税人”和“负税人”

如何区分“纳税人”和“负税人”在《经济生活》的第八课第二框题中,教材只涉及到了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范围,并没有解释纳税人的定义,更没有关于负税人的知识。

但是,在作业中经常被要求区分“纳税人”和“负税人”。

例如:纳税人是直接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的单位或个人,负税人是实际负担税款的单位或个人。

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①李先生交纳1200元个人所得税—李先生既是纳税人也是负税人②某连锁商店交纳8500元营业税该商店既是纳税人也是负税人③张女士购买一套680元(含消费税)的化妆品—张女士是负税人但不是纳税人④某公司购买一台6元(含增值税)的机床一该公司是纳税人但不是负税人A.①②B.①③C. ②④D.③④纳税人,是纳税义务人的简称,也称纳税主体,是指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而负税人则是税款的实际负担者。

国家在税法中,只规定由谁负责缴纳税款,并不规定税款最终由谁承担,所以,税法中并没有负税人的相关规定。

在税负不能转嫁的条件下,负税人也就是纳税人;在税负能够转嫁的条件下,负税人并不是纳税人,是税负归宿,即在税负转嫁过程中,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或个人。

我国的税收有直接税和间接税之分。

直接税是对收入(卖方)征税,卖方既是纳税人也是负税人,纳税人与负税人一致。

像各种所得税、房产税、遗产税、社会保险税等;间接税是对支出(买方)征税,买方是负税人但不是纳税人,间接税不对买方征收而通过了第三者,像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

我国的税收有价内税和价外税之分。

价内税是由卖方承担税款,卖方取得的货款就是其销售款,而税款由销售款来承担并从中扣除。

因此,税款=销售款*税率。

价外税是由买方承担税款,销售方取得的货款包括销售款和税款两部分。

由于税款等于销售款乘以税率,而这里的销售款等于货款(即含税价格)减去税款,即不含税价格,因此,税款计算公式演变为:税款=(货款/(1+税率))*税率。

在我国只有增值税是价外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负税人与纳税人的区别
负税人指实际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负税人与纳税人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

1. 纳税人是直接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的单位和个人,负税人是实际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在税负不能转嫁条件下,负税人也就是纳税人;在税负能够转嫁的条件下,纳税人如果能够通过一定途径把税款转嫁出去,负税人并不是纳税人,这时的负税人,就是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比如燃油税,代交的是中国石化,而这个钱是老百姓出的,石化就是纳税人,老百姓就是负税人。

2. 纳税人是由国家税法规定的,而负税人则是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形成的。

在自然经济中,负税人主要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占有剩余产品的农民;在市场经济下,则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劳动力所有者及消费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