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临床实验室检查解读

合集下载

临床检验项目临床意义与解释

临床检验项目临床意义与解释

临床检验项目临床意义与解释临床检验项目是指用于评估疾病诊断、预后判断和治疗效果的一系列实验室检验指标。

临床意义与解释是对这些检验项目结果的分析和解读,可以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临床检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与解释。

1.血常规检验项目:血常规检验项目是评估机体血液系统功能和炎症程度的重要指标。

其中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可以反映贫血的程度;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可以用来判断感染和炎症的程度。

临床上,可以根据这些指标帮助诊断贫血、感染性疾病等。

2.肝功能检查项目:肝功能检查项目主要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血清白蛋白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肝细胞的功能和损伤程度。

例如,ALT和AST升高可以提示肝细胞受损,可能是由于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等引起。

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升高可以提示肝功能异常,可能是由于胆道梗阻、肝内胆汁淤积等引起。

血清白蛋白降低可以提示肝脏合成功能减弱,可能是由于肝硬化、营养不良等原因。

3.血脂检测项目:血脂检测项目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高TC、高TG、低HDL-C和高LDL-C水平可以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风险。

根据血脂检测结果,可以评估心脑血管风险,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如调整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等。

4.甲状腺功能检查项目:甲状腺功能检查项目主要包括血清甲状腺素(T3)、游离甲状腺素(FT3)、血清甲状腺刺激素(TSH)和游离甲状腺素(FT4)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评估甲状腺功能的正常与否。

例如,T3、FT3和FT4水平升高可以提示甲状腺功能亢进,可能是由于甲状腺肿瘤、亚急性甲状腺炎等引起。

TSH水平升高可以提示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是由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垂体功能减退等引起。

检验科实验室标本分析结果解读

检验科实验室标本分析结果解读

检验科实验室标本分析结果解读在现代医学中,实验室检验在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对实验室标本分析结果的准确解读是确保医疗决策正确性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针对检验科实验室标本分析结果的解读进行详细探讨,从常见的血液、尿液和组织标本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血液标本分析结果解读血液样本是最常见的一种实验室标本,通过分析血液中的各项指标,可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1. 血象分析血象是指对血细胞进行计数和分类的结果解读。

其中,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反映了机体的免疫功能和炎症程度,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则评估了患者的贫血状况。

2. 凝血功能分析凝血功能分析主要通过评估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来判断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

如果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可能暗示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

3. 电解质分析电解质分析是用来检测血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的方法,包括钠离子、钾离子和氯离子等。

正常的电解质水平对于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其异常变化可能提示患者存在代谢紊乱或肾功能异常等问题。

二、尿液标本分析结果解读尿液分析是评估患者肾功能和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方法,通过对尿液中各项指标的分析,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尿路感染、结石等问题。

1. 尿液常规检查尿液常规检查主要是通过观察尿液的颜色、透明度、PH值和比重等参数来评估患者的泌尿系统功能。

同时,尿液中的酮体、葡萄糖和白细胞等指标也能反映出患者的代谢状况和是否存在感染。

2. 尿沉渣涂片检查尿沉渣涂片检查通过观察尿液镜检结果,可以确定是否存在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和细菌等异常情况。

这些异常可能提示患者存在泌尿系感染、肾小球肾炎或其他尿路疾病。

三、组织标本分析结果解读组织标本分析是通过对组织样本的显微镜观察和化学染色,来评估细胞形态、组织病理学和肿瘤等相关信息。

主要包括病理学检查和细胞学检查两个方面。

1. 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主要是通过对组织标本进行组织切片、石蜡包埋和染色等步骤,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和分析组织的细胞学结构,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医学检验报告单解读

医学检验报告单解读

医学检验报告单解读1.血常规检验:一般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其中白细胞计数可判断身体的免疫功能,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可以反映贫血情况,血小板计数则与凝血功能有关。

2.血生化检验:主要包括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

血糖值可用于诊断糖尿病,血脂指标则与心血管疾病相关。

肝功能主要通过血清酶学指标(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等)来反映肝脏的功能状态,而肾功能则主要通过血肌酐、尿酸等指标来评估。

3.免疫学检验:主要包括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以及抗体、抗原等免疫指标的检测。

这些标志物的异常值可能与恶性肿瘤相关。

4.电解质检验:主要包括钠、钾、氯等电解质的测定。

这些指标与人体体液的酸碱平衡、神经和肌肉功能等密切相关,异常值可能反映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5.生化免疫测定:包括甲状腺功能、性激素水平、肿瘤标志物等的检测。

甲状腺功能主要通过检测促甲状腺激素、游离甲状腺素等指标来判断;性激素水平的异常可能与不孕症、月经不调等相关。

除了以上常见的检验项目,报告单还会根据医生的要求进行其他特殊项目的检测,如血气分析、肝炎病毒标志物、骨密度测定等。

每个指标的结果都会列出一个具体的数值,并注明正常参考范围,以便医生进行判断。

此外,医学检验报告单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不同实验室的参考值可能会有所差异,因此需要参考具体实验室提供的正常参考范围;其次,有些指标的正常范围可能会随年龄、性别等因素而有所不同;最后,报告单上只有结果数据,但往往需要综合其他检查和临床表现来做出最佳的诊断。

总之,医学检验报告单是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各项指标的解读,可以对患者的身体状况有一个初步了解,并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指导。

然而,报告单需要结合具体病情和医生的专业解读,才能获取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临床分析实验室检测结果的解读与报告

临床分析实验室检测结果的解读与报告

临床分析实验室检测结果的解读与报告实验室检测结果的解读与报告实验室检测在临床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存在与严重程度,并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然而,仅仅获得检测结果是不够的,正确解读和准确报告结果同样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正确解读实验室检测结果并撰写准确的报告。

一、解读实验室检测结果解读实验室检测结果首先需要考虑参考范围。

每个实验室都有自己的参考范围,通常以正常人群中的95%或99%置信区间为基准。

根据检测项目的不同,参考范围可以是数字范围、阳性/阴性判定或者结果的分类。

通过将检测结果与相应的参考范围进行对比,可以判断结果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其次,解读实验室检测结果需要考虑结果的变异性。

许多因素,如生物学变异性、方法学变异性和个体差异等,都可以导致结果的变异。

因此,在解读实验室检测结果时,需要注意考虑这些变异性,特别是与参考范围的重叠部分。

如果结果处于参考范围的边缘或超出范围,需要结合临床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此外,解读实验室检测结果还需要考虑结果的临床意义。

即使结果在正常范围内,也可能存在疾病或异常情况。

相反,即使结果超出正常范围,也不一定意味着存在严重的疾病。

因此,解读结果时必须与临床病史和其他相关信息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二、报告实验室检测结果报告实验室检测结果是向医生和患者提供准确和可理解的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疾病。

以下是撰写准确实验室检测结果报告的几个重要步骤:1. 标题:报告应该以简明扼要的标题开始,概括检测结果的主要内容。

例如,“血脂检测报告”或“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

2. 引言:在报告的开头,简要地介绍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和临床病史等。

可以提供一句话概括患者就诊目的或症状。

3. 检测项目和结果:逐项列出所有进行的检测项目,并在旁边详细记录检测结果。

根据实验室的要求和使用的软件,可以使用表格、图表或编号来呈现结果。

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易读性,并注明结果是否在正常范围内或超出范围。

医学实验室检查内容

医学实验室检查内容

医学实验室检查内容一、血液检查血液检查是医学实验室中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用于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

血液检查可以分析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

通过血液检查可以了解人体的免疫功能、血液循环状况以及一些疾病的存在与否。

二、尿液检查尿液检查是通过分析尿液中的成分来了解人体的健康情况。

尿液中含有尿素、尿酸、葡萄糖等物质,通过检测这些物质的浓度可以判断肾脏和泌尿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

此外,尿液检查还可以检测尿液中的细菌、红细胞、白细胞等,以判断是否存在尿路感染或其他疾病。

三、生化检查生化检查是通过分析血液中的生化指标来了解人体的器官功能。

生化检查包括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等多个方面的指标。

通过检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判断人体是否存在糖尿病、高血脂、肝功能异常等疾病。

四、免疫学检查免疫学检查是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免疫指标来了解人体的免疫功能。

免疫学检查包括检测抗体、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等指标。

通过免疫学检查可以判断人体是否存在免疫系统异常、感染等疾病。

五、病原体检查病原体检查是通过检测人体样本中的病原体来判断人体是否感染了病菌或病毒。

病原体检查包括细菌培养、病毒核酸检测、抗体检测等。

通过病原体检查可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种类,从而指导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制定。

六、遗传学检查遗传学检查是通过分析人体的遗传物质来了解个体的遗传信息。

遗传学检查包括基因检测、染色体检查、基因突变分析等。

通过遗传学检查可以判断人体是否存在遗传病变异,以及预测个体的遗传疾病风险。

七、组织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是通过检测人体组织或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疾病。

组织病理学检查包括组织切片、染色、显微镜观察等。

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确定病变的类型、程度以及预后情况。

八、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通过各种影像技术来观察和分析人体的内部结构和功能情况。

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MRI、超声等。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了解人体的器官形态、结构和病变情况,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临床诊断中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解读与临床应用

临床诊断中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解读与临床应用

临床诊断中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解读与临床应用实验室检查在临床诊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对患者血液、尿液、体液等样本的检测,可以获取大量的生化、免疫学、微生物学等方面的数据,为医生提供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本文将就一些常见的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解读,并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一、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中最常用的实验室检查之一,其可以提供关于血细胞数量与形态的信息,如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等。

在临床应用中,血常规检查可用于筛查和监测各类血液系统疾病,如白细胞增高提示感染、白细胞减低可能是骨髓抑制等。

二、生化指标检查生化指标检查能够提供有关机体内各类物质代谢的信息,如血糖、肝功能、肾功能等。

这些指标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以血糖为例,血糖水平的检测可以用于诊断糖尿病及其控制程度的评估,对于确保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稳定至关重要。

三、免疫学指标检查免疫学指标检查是通过检测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及免疫反应产物来评估机体的免疫状态。

常见的免疫学指标检测包括白细胞亚群分析、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等。

这些指标可用于评估机体的免疫功能是否正常,如白细胞亚群的检测可用于评估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平衡情况。

四、微生物学指标检查微生物学指标检查主要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的检测。

通过对临床标本进行细菌培养、病毒核酸检测、真菌培养等,可以确定致病微生物的种类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为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提供依据。

总结:实验室检查在临床诊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各类生物样本的检测,可以获取大量的生化、免疫学、微生物学等方面的数据,用于评估机体的功能状态和诊断疾病。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全面、准确地解读这些实验室检查指标,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效果,为患者的康复做出贡献。

实验室检查包括哪些项目(一)

实验室检查包括哪些项目(一)

实验室检查包括哪些项目(一)引言概述:实验室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辅助诊断方法,通过对患者体液样本或组织标本的检测分析,可以获得大量有关患者健康状况的信息。

本文将探讨实验室检查中包括的一些常见项目,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理解这些检查项目的作用和意义。

正文:1. 血常规检查:- 血红蛋白检测:用于评估患者的贫血程度。

-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可检测感染、炎症和免疫功能。

- 血小板计数: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和判断是否存在出血倾向。

- 红细胞计数和分类:了解患者的红细胞数量和类型。

2. 尿液分析:- 尿液常规检查:包括尿比重、PH值等指标,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肾功能。

- 尿沉渣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尿液中的细胞、细菌等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尿路感染等问题。

- 尿蛋白定量:评估肾脏功能状况,检测轻微蛋白尿和肾损伤。

- 尿糖定性和定量:检测是否存在糖尿病及其控制情况。

- 尿肌酐测定:反映肾脏排除废物的能力,评估肾脏功能状态。

3. 生化指标检查:- 血糖测定:评估患者的糖尿病状态。

- 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等,评估肝脏功能。

- 肾功能指标:如血尿素氮、肌酐、尿酸等,评估肾脏功能状况。

- 脂质代谢指标:如胆固醇、甘油三酯等,了解患者的血脂情况。

- 电解质检测:如钠、钾、氯等,评估患者的电解质平衡状况。

4. 炎症标志物检测:- C-反应蛋白测定:评估炎症状态及严重程度。

- 白细胞介素-6测定:反映炎症反应的活性。

- 血沉测定:评估炎症、感染和风湿性疾病等情况。

5. 传染病检测:- HIV抗体测定:检测是否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乙肝病毒检测:检测是否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用于检测结核病感染情况。

- 肺结核抗体测定:帮助诊断肺结核病。

总结:实验室检查项目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血常规、尿液分析、生化指标检查、炎症标志物检测和传染病检测等。

通过这些项目的检测分析,医生可以获取到患者的健康状况、疾病诊断以及治疗反应等重要信息,从而为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血液常见疾病的实验室检查解读

血液常见疾病的实验室检查解读

血液常见疾病的实验室检查解读一、引言在现代医学中,实验室检查是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血液常见疾病,如贫血、白血病和血栓等,实验室检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血液常见疾病的实验室检查进行解读,并提供相关参考信息。

二、贫血的实验室检查解读1. 血红蛋白测定血红蛋白测定是评估贫血程度的最主要指标之一。

正常成年人的血红蛋白范围为男性130-175g/L,女性120-150g/L。

如果血红蛋白低于正常范围,可能存在贫血。

2. 红细胞计数与平均红细胞容积(MCV)红细胞计数指标显示了单位体积内循环着的红细胞数量。

正常成人男性红细胞计数范围为4.5-5.5 × 10^12/L,女性为3.8-5.0 × 10^12/L。

平均红细胞容积(MCV)用于评估红细胞大小,正常范围为80-100 fL。

贫血时,红细胞计数和MCV可能会异常。

3. 血小板计数与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用于检查机体的止血功能,正常范围是150-400 × 10^9/L。

当血小板数量过低时,易导致出血倾向性增加。

出凝血时间是用来测定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延长的出凝血时间可能意味着凝血问题。

三、白血病的实验室检查解读1. 白细胞计数与分类白细胞计数用于评估患者体内白细胞数量的多少。

正常成人白细胞计数范围为4-11 × 10^9/L。

同时,在进行白细胞分析时也需要注意不同种类的白细胞所占比例是否符合正常范围。

2. 骨髓涂片检查骨髓涂片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骨髓中不同种类的克隆或非克隆性异常细胞,并通过形态学分析来确定白血病的类型和分期。

3. 白细胞酶学特征某些特定的酶活性测定对于指导白血病的分类和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酸性磷酸酶(ACP)和组蛋白键酸性琥珀酸酶(NAAE)等。

四、血栓的实验室检查解读1. 凝血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分子物质

红细胞
细 胞
白细胞
血小板
有机物
营养物质 激素 代谢产物
血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血液标本的种类 全血:血细胞成分的检查(抗凝) 血清:临床化学和免疫学检查(不抗凝) 血浆:部分临床生化检查(抗凝)
血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采血的部位: (1)静脉采血(普通检查) (2)毛细血管采血 (3)动脉采血(血气分析)
实验诊断概念—— 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 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 疾病和预后评价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
实验诊断目的—— 检验结果应用于临床
实验诊断内容—— 血液学检验 体液与排泄物检验 生化学检验 免疫学检验 病原学检验
与临床护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大部分实验室检查的标本需护士去采集 另一方面实验室检查的结果作为客观资料的重
掌握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原则,掌握输血指征 和血制品的使用。
危急值的临床应用。
学习目标
• 一、熟悉各项检验的适应证 • 二、说出标本留取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 三、阐述检验结果的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人体血液的组成
血 液
水:90~92%

浆 溶质:
8~10%
血浆蛋白
白蛋白 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
无机盐(电解质)
影响检验结果的常见因素
1. 病人的个体差异:包括人种、民族、性别、年龄、 月经周期和妊娠、精神状态、采血时间等生理因 素;以及运动、休位、进食或禁食、吸烟、饮酒 和咖啡等生活因素的影响;还可受到居住条件、 居住地区和海拔高度等环境影响
2. 检验标本的采集和处理等因素的影响 3. 药物的影响
血常规检查什么
血常规是医院常规检查:一般应包括红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分类计数和血小 板计数。但在现代实验室中做血常规检查常使用多参 数血细胞计数,一次测定可以得到多达十几项参数, 所以血常规的概念可以扩大为含有多项红细胞参数, 血小板计数和白细胞分类等多达十余项指标的一组实 验内容,较为常见的是含有16~22项参数的血常规化 验结果。
要组成部分之一,又可协助和指导护士观察、 判断病情,作出护理诊断 护士必须熟悉常用实验室检查的目的,标本采 集要求、方法以及结果的临床意义。
学习内容
掌握血、尿、粪常规及体液常规快速检验的正 常值和异常值判定。
掌握葡萄糖及其代谢的检验、血脂检验、肾功 能检验、肝功能检验、心肌损伤标志物检验、 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检验中各项指标的参考值、 临床意义和临床应用评价。
1. 输液时采血 2. 止血带绑扎时间过长(3min),象TB、AST、
ALP等结果可以升高5%以上 3. 反复让患者握拳,运动上臂,拍打采血部
位,可能引起溶血,钾会升高0.8mmol/L 4. 抗凝管未及时混匀,引起凝固 5. 采血管搞错。
引起溶血的原因
1. 采血用的注射器或试剂潮湿 2. 静脉穿刺血流不顺利 3. 用酒精消毒未干时即采血 4. 把血从注射器推出时用力过大、过快 5. 用力摇荡试血红蛋白
成年男性 (4.0~5.5)×1012/L 120~160g/L
成年女性 (3.5~5.0)×1012/L 110~150g/L
新生儿
(6.0~7.0)×1012/L 170~200g/L
成人 成人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分类
百分数
(4~10)×109/L 中性粒细胞(N)
杆状核
② 减少:见于感染(尤其是伤寒、副伤寒或某些病毒如 流感、病毒性肝炎、水痘、风疹、巨细胞病毒)、血 液系统疾病(如再障、严重贫血、白血病等)等。
5、中性粒细胞(N)
③ 核象变化: 核左移:见于急性感染、中毒、溶血、失血、
血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采血时间: (1)空腹采血:是指在禁食8-12小时
内,空腹采取的标本 (2)特定时间采血,如糖耐量试验 (3)急诊采血
血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标本采血后处理: (1)采血后要及时充分混匀,动作要求轻柔,
防止溶血 (2)及时送检,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3)微生物检验的血标本用专用培养瓶采集
绝对性增多:临床上称为红细胞增多症,见于长期缺氧、严 重的慢性心肺疾患(慢阻肺、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 等)、伴有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的肿瘤(如肾癌、肝细 胞癌、卵巢癌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见于婴幼儿、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各种贫血、各种原 因引起的失血、白血病等。
3、红细胞形态改变
采血的注意事项
1. 根据条形码选择合适真空采血管 2. 尽量不要从正在输液的手臂采血,应从对
侧采血,不能从对侧采血时,要从输液穿 刺部位的远端采血,防止血液被稀释以及 输注成分对标本检测的干扰 3. 禁止在输液部位的近心端采血 4. 动脉采血作血气分析时应防止空气进入, 阻止气体交换
血液标本采集容易出现的问题
0~5
分叶核
50~70
嗜酸性粒细胞(E) 0.5~5
嗜碱性粒细胞(B) 0~1
淋巴细胞(L)
20~40
单核细胞(M)
3~8
血小板计数
(100~300)×109/L
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
相对性增多:因血浆容量减少,红细胞容量相对增加。见于 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尿崩症、糖尿病酮症酸 中毒等体液丢失过多情况。
减少: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接触射线或 化学药物、肝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5、中性粒细胞(N)
① 增多:生理性增多饱餐、激动、剧烈运动、高温或严寒、 妊娠后期及分娩时可有一过性生理性增多; 病理性增多见于急性感染或炎症(尤其是化脓性 球菌)、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坏死、急性失血或溶血、 急性中毒、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正常红细胞为双凹圆盘形,大小较一致,直径6~9μm,中心淡染区 约占1/3
① 大小异常:小细胞低色素
巨幼细胞
② 形态异常:球形细胞 靶形红细胞 红细胞形态不整
椭圆形细胞 镰状红细胞
③ 染色异常:低色素性
高色素性
嗜多色性
④ 结构异常:嗜碱性点彩 染色质小体 卡-波环 有核红细胞
4、白细胞
增多:生理性增多见于妊娠、分娩、经期、剧烈 运动、体力劳动、饭后等; 病理性增多见于大部分化脓性细菌引起的 急性感染和炎症、类白血病反应、酸中毒、严 重烧伤、手术后、恶性肿瘤、白血病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