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影响艺术设计的中国美学思想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古典美学》课件

总结词
详细描述
代表人物
禅宗大师们。
核心思想
明心见性、物我本无间、意境高远。
04
中国古典美学的艺术表现
诗词歌赋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通过语言文字的巧妙运用,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
诗词歌赋强调意境的创造和对自然景物的描绘,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心境。
诗词歌赋的韵律和节奏感也是其艺术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平仄、对仗等手法,创造出优美的音乐美。
审美体验
01
中国古典美学强调审美体验的重要性,认为审美活动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能够提升人的情感和心灵境界。
艺术精神
02
中国古典美学蕴含着丰富的艺术精神,包括对自然美的追求、对意境的营造以及对形式美的探索等,这种艺术精神对现代艺术创作仍具有启示意义。
文化传承
03
中国古典美学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通过传承和弘扬中国古典美学,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详细描述
代表人物
孔子、孟子、荀子等。
核心思想
仁、义、礼、智、信。
VS
道家美学强调自然之美,追求自由、无为、返璞归真,反对人为的束缚和强制。
详细描述
道家美学主张以自然为美,强调万物皆有道,美在于道之自然无为。它认为人为的强制和束缚会破坏自然之美,因此主张追求自由、无为、返璞归真的境界。道家美学还强调道的无限性,认为美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标准,只有通过道才能领悟到真正的美。
THANKSFOR
感谢您的观看
WATCHING
成熟阶段
宋元明清时期,中国古典美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
萌芽阶段
先秦时期,以《诗经》、《楚辞》等为代表的文学作品,开始展现出对美的追求和思考。
详细描述
代表人物
禅宗大师们。
核心思想
明心见性、物我本无间、意境高远。
04
中国古典美学的艺术表现
诗词歌赋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通过语言文字的巧妙运用,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
诗词歌赋强调意境的创造和对自然景物的描绘,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心境。
诗词歌赋的韵律和节奏感也是其艺术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平仄、对仗等手法,创造出优美的音乐美。
审美体验
01
中国古典美学强调审美体验的重要性,认为审美活动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能够提升人的情感和心灵境界。
艺术精神
02
中国古典美学蕴含着丰富的艺术精神,包括对自然美的追求、对意境的营造以及对形式美的探索等,这种艺术精神对现代艺术创作仍具有启示意义。
文化传承
03
中国古典美学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通过传承和弘扬中国古典美学,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详细描述
代表人物
孔子、孟子、荀子等。
核心思想
仁、义、礼、智、信。
VS
道家美学强调自然之美,追求自由、无为、返璞归真,反对人为的束缚和强制。
详细描述
道家美学主张以自然为美,强调万物皆有道,美在于道之自然无为。它认为人为的强制和束缚会破坏自然之美,因此主张追求自由、无为、返璞归真的境界。道家美学还强调道的无限性,认为美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标准,只有通过道才能领悟到真正的美。
THANKSFOR
感谢您的观看
WATCHING
成熟阶段
宋元明清时期,中国古典美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
萌芽阶段
先秦时期,以《诗经》、《楚辞》等为代表的文学作品,开始展现出对美的追求和思考。
设计美学课件(5)

4.“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天地根本性质是无为,是万物化生之本源,天地是美的根本。
六、《周易》的美学思想
1.《周易》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
(1)《 易经》是古代一部卜筮的书,大约产生于西周初年;《易传》 是对《易经》的补充、注释,产生的年代大体可定于战国。
(2)象数与义理,是构成《周易》的两大要素 ,象数易注重观象,义 理易注重辞意,偏重阐述易辞及社会、人生之理罢了。
第四讲 中国对美的寻找
本讲主要内容:
一、中国美学总体概述 二、老子的美学思想 三、孔子的美学思想 四、孟子的美学思想 五、庄子的美学思想 六、《周易》的美学思想 七、《乐记》的美学思想 八、谢赫的美学思想
一、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美学总体概述
(一)陈望衡认为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念主要有四个要点 1.崇尚中和的审美理想 (儒家) 2.崇尚空灵的审美境界(道家) 3.崇尚传神的审美创造(气韵生动) 4.崇尚“乐”与“线”的审美意味 (音乐与绘画) (二)中国的审美观念可以归结为两大模式: 1.审美视线是仰观俯察远近往还的游目 2.事物后面是一个“气”——阴阳五行的意义系统
4.“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至美的乐音,至美的形象已经到了和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反倒 给人以无音、无形的感觉。
三、孔子的美学思想
(一)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学派的创始者。是 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二)孔子美学思想 1.“仁”
“仁”是一种天赋的道德属性,也取决于主观的愿望和修养, “仁”在孔子学说中是最高的理论范畴,也是最高的思想境界。“仁” 的具体表现是“礼”。 孔子的美学思想,以“仁学”为基础,“认为审美和艺术在人们为 达到‘仁’的精神境界而进行的主观修养中能起到一种特殊的作用” (叶朗), 叶就是说,在孔子的观念中,艺术也必须符合“仁”的 要求,必须是“美”和“善”的统一。 这里孔子把美理解为人生通过修养所能达到某种境界。
《中国美学史》课件

特点与风格:中国绘画的特点、风格及其与其他国家绘画的异同
艺术价值:中国绘画的艺术价值、审美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书法艺术
起源与发展:简要介绍书法的起源、演变过程及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
字体与风格:列举几种常见的书法字体及其特点,如楷书、行书、草书等
书法作品欣赏:展示几幅著名的书法作品,简要介绍其作者、创作背景及艺术价值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对当代艺术教育的影响:中国美学史课程在艺术教育中的普及,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创作能力。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对世界艺术的影响
中国美学对西方艺术的影响 中国美学思想对西方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西方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借鉴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如道家、儒家等。这些思想在西方艺术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如抽象主义、印象派等。中国美学思想对西方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西方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借鉴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如道家、儒家等。这些思想在西方艺术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如抽象主义、印象派等。中国美学对亚洲其他国家艺术的影响 中国美学思想不仅影响了西方艺术,还对亚洲其他国家的艺术产生了影响。例如,日本、韩国等国家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国美学思想的影响。这些国家在艺术创作中注重意境、气韵生动等元素,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美学思想不仅影响了西方艺术,还对亚洲其他国家的艺术产生了影响。例如,日本、韩国等国家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国美学思想的影响。这些国家在艺术创作中注重意境、气韵生动等元素,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美学对世界艺术的影响 中国美学思想对世界艺术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许多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借鉴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如水墨画、书法等。这些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成为了世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美学思想对世界艺术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许多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借鉴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如水墨画、书法等。这些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成为了世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美学对当代艺术发展的推动作用 中国美学思想对当代艺术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许多当代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注重挖掘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内涵,并将其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当代艺术的内涵,也为世界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美学思想对当代艺术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许多当代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注重挖掘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内涵,并将其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当代艺术的内涵,也为世界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美学原理的第五章PPT课件

返回首页
(2)西方:认为美感与眼耳器官有关
柏拉图:“美是由视觉和听觉产生的快
感”“从眼见耳闻来的快感”,“为什么否 认其他感觉——例如饮食色欲之类快感—— 之中有美?这些感觉不也是很愉快 吗?”“因为我们如果说味和香不仅愉快, 而且美,人人都会拿我们做笑柄。至于色欲, 人人虽然承认它发生很大的快感,但是都以 为它是丑的,所以满足它的人们都瞒着人去 做,不肯公开。” (《大希比阿斯篇》)
返回首页
3、美感还具有想象创造性。
• 人们对美的对象的欣赏与体验的过 程,既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同 时,也是一种充满着活跃的想象力 的过程。人们不仅能感知美的对象 所直接呈现给人的,而且还可以通 过想象创造出对象所没有呈现的。 所以,美感还具有想象创造性。
想象在美感中的作用 :
• (1)在美感中,想象一方面联系感知和表象的 感性事物,加深着对对象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 面又凭借着自身的自由活动生发出一个广大的空 间,产生着、推动着情感体验。
返回首页
审美情感与普通情感的区别:
• 审美情感中蕴含着理性认识,比日 常生活情感有着丰富的、深刻的社 会内容,因而,它不仅在情调上比 日常生活情感更丰富、更深刻、更 充实,有着更广阔的精神上的东西, 有无限的情趣和韵味,而且比日常 生活情感更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陶冶和净化人们的心灵和情操。审 美情感因此也被称作是高级的情感。
返回首页
审美情感与一般生理快感的 联系:
• (1)美感必须以快感为基础,只有能引 起人们感官舒适的东西才能引起人们的 美感。
• (2)快感还可以升华为美感。比如,我 们吃荔枝,如果只是觉得它鲜甜、爽口, 这只是快感,但如果这荔枝是自己亲手 种的,那么,你就会觉得它特别的香甜, 也觉特别的自豪,其中也包含着你对自 己劳动创造能力的欣赏。
(2)西方:认为美感与眼耳器官有关
柏拉图:“美是由视觉和听觉产生的快
感”“从眼见耳闻来的快感”,“为什么否 认其他感觉——例如饮食色欲之类快感—— 之中有美?这些感觉不也是很愉快 吗?”“因为我们如果说味和香不仅愉快, 而且美,人人都会拿我们做笑柄。至于色欲, 人人虽然承认它发生很大的快感,但是都以 为它是丑的,所以满足它的人们都瞒着人去 做,不肯公开。” (《大希比阿斯篇》)
返回首页
3、美感还具有想象创造性。
• 人们对美的对象的欣赏与体验的过 程,既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同 时,也是一种充满着活跃的想象力 的过程。人们不仅能感知美的对象 所直接呈现给人的,而且还可以通 过想象创造出对象所没有呈现的。 所以,美感还具有想象创造性。
想象在美感中的作用 :
• (1)在美感中,想象一方面联系感知和表象的 感性事物,加深着对对象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 面又凭借着自身的自由活动生发出一个广大的空 间,产生着、推动着情感体验。
返回首页
审美情感与普通情感的区别:
• 审美情感中蕴含着理性认识,比日 常生活情感有着丰富的、深刻的社 会内容,因而,它不仅在情调上比 日常生活情感更丰富、更深刻、更 充实,有着更广阔的精神上的东西, 有无限的情趣和韵味,而且比日常 生活情感更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陶冶和净化人们的心灵和情操。审 美情感因此也被称作是高级的情感。
返回首页
审美情感与一般生理快感的 联系:
• (1)美感必须以快感为基础,只有能引 起人们感官舒适的东西才能引起人们的 美感。
• (2)快感还可以升华为美感。比如,我 们吃荔枝,如果只是觉得它鲜甜、爽口, 这只是快感,但如果这荔枝是自己亲手 种的,那么,你就会觉得它特别的香甜, 也觉特别的自豪,其中也包含着你对自 己劳动创造能力的欣赏。
美学PPT课件

2.美学史上的优美。柏拉图:引起快感,并不与痛感夹杂在一起,单整、纯粹、绝对的美。亚里士多德: 美的最高形式是秩序,匀称和确定性。 西塞罗:秀美与威严的区别。席勒:美可以同时产生松弛和紧 张两种作用。 …………
二、崇高
1.对立和冲突的两种审美体验。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强劲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 气势,给人以震撼,进而受到鼓舞激越,引起敬仰和赞叹之情。四个特点:雄伟壮阔的力量之美;社会 价值实现的昂扬之美;刚毅坚强的品格之美;恢宏豪迈的尊严之美。
2020/2/25
17
第五节 丑和荒诞
一、丑
由丑陋的引起的情绪感受是一种审美情感,表现为混乱、反常、给人以恶性的刺激等形式。
二、荒诞 西方现代社会与现实代文化的产物,本义是不和情理、不和谐,形式是怪诞、变形。荒谬不真,是对人 生的无意义虚无性的审美感悟。特点:是一种对人生存在无意义状态的体悟;审美意象的象征性;怪诞 的表现形式。
三、丑与荒诞作为特殊的审美形态 p41
2020/2/25
18
第四章 审美经验论
第一节 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
一、审美经验的历史回顾 审美经验问题是美学学科的重要内容。
二、审美经验的基本性质 审美经验在根本上是人生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审美经验具有创造性和生成性。审美经验对人们的人生 实践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三、审美对象的生成与显现 审美对象具有客观性的原因;非实体性与开放性的特征。 审美条件的各种物质因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
审美实践规律,多样统一是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形式规律。
2020/2/25
10
第三节 审美活动的发生
一、审美发生理论概述 1.游戏说 席勒
游戏不仅是审美活动的根本特征,而且是人摆脱动物状态达到人性的一种主要标志。对事物形象的本身 无所为而为地进行观赏和玩味。不足,忽视了对动物游戏向人的游戏转化的机制以及人的游戏得以发生 和进行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探讨。 2.生物本能说 达尔文、弗洛伊德
二、崇高
1.对立和冲突的两种审美体验。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强劲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 气势,给人以震撼,进而受到鼓舞激越,引起敬仰和赞叹之情。四个特点:雄伟壮阔的力量之美;社会 价值实现的昂扬之美;刚毅坚强的品格之美;恢宏豪迈的尊严之美。
2020/2/25
17
第五节 丑和荒诞
一、丑
由丑陋的引起的情绪感受是一种审美情感,表现为混乱、反常、给人以恶性的刺激等形式。
二、荒诞 西方现代社会与现实代文化的产物,本义是不和情理、不和谐,形式是怪诞、变形。荒谬不真,是对人 生的无意义虚无性的审美感悟。特点:是一种对人生存在无意义状态的体悟;审美意象的象征性;怪诞 的表现形式。
三、丑与荒诞作为特殊的审美形态 p41
2020/2/25
18
第四章 审美经验论
第一节 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
一、审美经验的历史回顾 审美经验问题是美学学科的重要内容。
二、审美经验的基本性质 审美经验在根本上是人生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审美经验具有创造性和生成性。审美经验对人们的人生 实践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三、审美对象的生成与显现 审美对象具有客观性的原因;非实体性与开放性的特征。 审美条件的各种物质因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
审美实践规律,多样统一是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形式规律。
2020/2/25
10
第三节 审美活动的发生
一、审美发生理论概述 1.游戏说 席勒
游戏不仅是审美活动的根本特征,而且是人摆脱动物状态达到人性的一种主要标志。对事物形象的本身 无所为而为地进行观赏和玩味。不足,忽视了对动物游戏向人的游戏转化的机制以及人的游戏得以发生 和进行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探讨。 2.生物本能说 达尔文、弗洛伊德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PPT课件

52
2)鼻美 鼻圆肉肥柔无骨;鼻梁应该丰满挺直而隆起, 方正无偏,鼻尖两边高低大小要一致;鼻要 隆耸,还须得与左右颧相互呼应。
53
3)唇齿美 曹植《洛神赋》:“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54
4)躯干四肢美 a.丁香乳 b.杨柳细腰 c.臀部丰满 d.纤纤玉指 e.身体暴露--“男不 露脐,女不露皮”
16
建筑: “故宫三大殿及其附属建筑艺术最富中和之审 美特色……其中心均在中轴线上呈纵深有序排 列。”
17
人体美的欣赏 《登徒子好色赋》:“增之一分则太长,减 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中和之美倡导的是和风细雨、含蓄淡雅、怨 而不怒,在对人的审美上,偏重于欣赏阴柔 之美。
18
想最富民族特色的概念之一。 神韵体现出生命的活力,美容中医学强调
神韵美,但不排斥对形体美的欣赏,追求 神形俱美。 “炯炯有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27
28
六、刚柔 刚为刚强,柔为柔弱。最早由《易经》提出。 《易经》以“刚柔”分属“阴阳”,即阳刚 阴柔,如“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 曰柔与刚”,“分阴分阳,迭用刚柔”, “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4
3.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审美观; 4.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是一个复合的互补系统, 以味为美、以意为美、以道为美、同构为美、 以文为美,构成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本质观 的整体特色;
5
5.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对人体审美有独特的要 求:
(1)阳刚阴柔的人体审美
中国古代对于男性人体的审美,存在着阳刚与阴 柔并行的倾向。 男性阴柔美是指男性在形体和容貌上呈现出女性 特征,表现为眉清目秀、肤色白皙、风仪秀美、 温柔飘逸。
33
2)少阴人:禀赋多阴而少阳。清高,行动 轻盈无声息。站立时常躁动不安,行走时多 俯着身体;
2)鼻美 鼻圆肉肥柔无骨;鼻梁应该丰满挺直而隆起, 方正无偏,鼻尖两边高低大小要一致;鼻要 隆耸,还须得与左右颧相互呼应。
53
3)唇齿美 曹植《洛神赋》:“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54
4)躯干四肢美 a.丁香乳 b.杨柳细腰 c.臀部丰满 d.纤纤玉指 e.身体暴露--“男不 露脐,女不露皮”
16
建筑: “故宫三大殿及其附属建筑艺术最富中和之审 美特色……其中心均在中轴线上呈纵深有序排 列。”
17
人体美的欣赏 《登徒子好色赋》:“增之一分则太长,减 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中和之美倡导的是和风细雨、含蓄淡雅、怨 而不怒,在对人的审美上,偏重于欣赏阴柔 之美。
18
想最富民族特色的概念之一。 神韵体现出生命的活力,美容中医学强调
神韵美,但不排斥对形体美的欣赏,追求 神形俱美。 “炯炯有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27
28
六、刚柔 刚为刚强,柔为柔弱。最早由《易经》提出。 《易经》以“刚柔”分属“阴阳”,即阳刚 阴柔,如“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 曰柔与刚”,“分阴分阳,迭用刚柔”, “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4
3.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审美观; 4.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是一个复合的互补系统, 以味为美、以意为美、以道为美、同构为美、 以文为美,构成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本质观 的整体特色;
5
5.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对人体审美有独特的要 求:
(1)阳刚阴柔的人体审美
中国古代对于男性人体的审美,存在着阳刚与阴 柔并行的倾向。 男性阴柔美是指男性在形体和容貌上呈现出女性 特征,表现为眉清目秀、肤色白皙、风仪秀美、 温柔飘逸。
33
2)少阴人:禀赋多阴而少阳。清高,行动 轻盈无声息。站立时常躁动不安,行走时多 俯着身体;
艺术设计与美学最新PPT课件[文字可编辑]
![艺术设计与美学最新PPT课件[文字可编辑]](https://img.taocdn.com/s3/m/93954de443323968001c923c.png)
传统工艺设计师在人类起舞制作活动的早期就呈 现出来了,通过设计制作石刀、石斧、长矛等工具, 主要强调了一种艺术与手工艺的结合,体现人类心 灵、头脑、双手的合一。
设计有两种表现形态:1、通常情 况下,它只是生产过程的内部因素, 没有从生产中脱离出来,产品的原 型保留在生产者的头脑中,生产者 就是设计者。2、设计是独立加工
技术和智能技术在民用工业的普遍应用和日益完善,另一方面,随着网络媒 介、远程通讯、电子技术服务和其他消费信息的普及,纯数字化产品种类也 越来越丰富多彩,逐渐形成为网络信息社会的支柱产业。 ? 在信息时代,设计艺术化时代、艺术实用化、生活审美化、使艺术的范围
在不断扩展,这一发展趋势也使设计与艺术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语境也越来 越扩大。
设计美学研究的对象
(1)研究设计本身如何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 2)研究人如何通 过设计来满足自身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所涉及设计的各种价值。
设计美学主要是从这三大方面入手:( 1)设计美学的本体,发 展史、基本原理、本质特征、基本范畴;( 2)设计者、研究设计者的 价值和职责;( 3)设计的道德,研究设计的社会作用的道德价值。
的活动,生产者根据设计师预先设 计的图纸进行加工。
在工业社会以前,设计的形态主要是第一形态。人们的
构思与表达、设计与制作都是统一的行为,不是独立的 活动。没有事先的模型和草图。
从哲学的高度来看,设计是存在本质的特征。设计是把 一般和个体联系起来,是在被设计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
类大三的计设代现
现代建筑及环境设计 现代产品设计 现代视觉传达设计
设计美பைடு நூலகம்的类别
一般来说,可以按照现有设计学科的特性进行应用领域的分 类,这样可以更具体,范畴更清晰,也更便于研究。(1)环
设计有两种表现形态:1、通常情 况下,它只是生产过程的内部因素, 没有从生产中脱离出来,产品的原 型保留在生产者的头脑中,生产者 就是设计者。2、设计是独立加工
技术和智能技术在民用工业的普遍应用和日益完善,另一方面,随着网络媒 介、远程通讯、电子技术服务和其他消费信息的普及,纯数字化产品种类也 越来越丰富多彩,逐渐形成为网络信息社会的支柱产业。 ? 在信息时代,设计艺术化时代、艺术实用化、生活审美化、使艺术的范围
在不断扩展,这一发展趋势也使设计与艺术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语境也越来 越扩大。
设计美学研究的对象
(1)研究设计本身如何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 2)研究人如何通 过设计来满足自身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所涉及设计的各种价值。
设计美学主要是从这三大方面入手:( 1)设计美学的本体,发 展史、基本原理、本质特征、基本范畴;( 2)设计者、研究设计者的 价值和职责;( 3)设计的道德,研究设计的社会作用的道德价值。
的活动,生产者根据设计师预先设 计的图纸进行加工。
在工业社会以前,设计的形态主要是第一形态。人们的
构思与表达、设计与制作都是统一的行为,不是独立的 活动。没有事先的模型和草图。
从哲学的高度来看,设计是存在本质的特征。设计是把 一般和个体联系起来,是在被设计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
类大三的计设代现
现代建筑及环境设计 现代产品设计 现代视觉传达设计
设计美பைடு நூலகம்的类别
一般来说,可以按照现有设计学科的特性进行应用领域的分 类,这样可以更具体,范畴更清晰,也更便于研究。(1)环
设计美学PPT演示课件

鲍姆嘉通认为美和艺术都属于认识论,科学、逻辑思维属于高 级的认识论,是对世界的理性认识,艺术和审美是对世界的低级认识 论,是对世界的感性认识。 4.传统美学研究的三大领域是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
8
自然美
社会美
艺术美
9
三.什么是艺术
1. 我们考察设计史,可以认为,设计始终属于艺术的范畴。无论是中 国还是西方,古代一般都“技”、“艺”不分。可以说设计或者等同 于艺术,或者属于艺术之列。
10
11
四.艺术学与美学的关系
1.美学研究美(或审美)的问题,艺术学则研究艺术。 2.艺术学是一门专门研究艺术实践、艺术现象、艺术规律和艺术价值的具
体科学,它既可能是艺术创作经验的总结,也可能针对艺术品作文本分 析和某种动态调查,也可能是对“艺术”本身作的历史考察和定性或定 量分析。 3.美学则有所不同,虽然它也要研究艺术,但主要是围绕着该“艺术品” 是否“美”,是否调动起人们的“审美”情感来展开。
所谓自然的人化,是指人类通过社会实践使外在自然打上人的“烙印” 而“人化”;内在自然的人化是指人本身的情感、需求、感知以至器官的人 化。 2.动物界有审美现象,但动物却没有审美活动,没有审美感知。究其原因在于 动物没有社会实践,没有社会性。 3.因为人类有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中介,所以按照格式塔心理学同构说,自然形 式与人的身心结构发生同构反应,便产生了审美感受。 4.外在自然事物的性能和形式,既不是在人类产生之前就已经是美的存在,就 具有审美性质;也不是由于主体感知到它,才能成为美;也不只是它们与人 的生物生理存在有同构对应关系而成为美;而是由于它们跟人类的客观物质
第三个回答“使每件东西恰当的就是美”,反驳“要煮蔬菜, 美人与汤罐,金汤勺与木汤勺,哪个更恰当,更美?”
8
自然美
社会美
艺术美
9
三.什么是艺术
1. 我们考察设计史,可以认为,设计始终属于艺术的范畴。无论是中 国还是西方,古代一般都“技”、“艺”不分。可以说设计或者等同 于艺术,或者属于艺术之列。
10
11
四.艺术学与美学的关系
1.美学研究美(或审美)的问题,艺术学则研究艺术。 2.艺术学是一门专门研究艺术实践、艺术现象、艺术规律和艺术价值的具
体科学,它既可能是艺术创作经验的总结,也可能针对艺术品作文本分 析和某种动态调查,也可能是对“艺术”本身作的历史考察和定性或定 量分析。 3.美学则有所不同,虽然它也要研究艺术,但主要是围绕着该“艺术品” 是否“美”,是否调动起人们的“审美”情感来展开。
所谓自然的人化,是指人类通过社会实践使外在自然打上人的“烙印” 而“人化”;内在自然的人化是指人本身的情感、需求、感知以至器官的人 化。 2.动物界有审美现象,但动物却没有审美活动,没有审美感知。究其原因在于 动物没有社会实践,没有社会性。 3.因为人类有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中介,所以按照格式塔心理学同构说,自然形 式与人的身心结构发生同构反应,便产生了审美感受。 4.外在自然事物的性能和形式,既不是在人类产生之前就已经是美的存在,就 具有审美性质;也不是由于主体感知到它,才能成为美;也不只是它们与人 的生物生理存在有同构对应关系而成为美;而是由于它们跟人类的客观物质
第三个回答“使每件东西恰当的就是美”,反驳“要煮蔬菜, 美人与汤罐,金汤勺与木汤勺,哪个更恰当,更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设计活动是一项与人、人文文化以及社 会、自然关联十分密切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文”与“质”的发展只有均衡才会创造 出符合大众审美需求的设计作品。
6
文质并茂的长信宫灯
7
二、突出礼制文化
儒家是以仁与礼为思想中心的。仁,是寻求 人伦关系的规范化,礼是寻求社会有序化。 治国以礼,行为以德,德行而至物善二后 美,儒家的这一审美法则在城市规划、建 筑、服饰以及器物设计上都有突出的体现。 城市建设与建筑设计中主次分明、秩序井 然的位序观就是儒家伦理道德中善的集中 体现。
装饰礼品展区:含各类礼品、工艺品、装饰品、编织品、园艺用 品、宠物用品等;
日用消费品展区(下设三个专区):
1.家居用品专区:含各类日用类(清洁用品、洗浴用具、护理用 具、一般家庭用品 、家具类、陶瓷、器皿及餐厨用品、各类箱 包、各类灯具灯饰、钟表眼镜等;
2.电子消费品专区:含各类家用电器、电子及信息产品(音像视 听产品、计算机及配
对中尾谓、用
应,梢“二孔
职又的眼眼雀
位以彩”、翎
也三色,三毛
高眼斑就眼制
。最纹是之成
。
,
24
亲王补子
补子图片
武六品补子
25
清代女常服
26
第二节 道家美学思想对中国古代艺 术设计的影响
道家思想由老子所创立,老子的《道德经》 也叫《老子》。是老子用韵文写成的一部 哲理诗。它是道家的主要经典著作,也是 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直接材料。
1
整体概述
概述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第23届华交会,以进出口贸易为主, 兼带工贸易和合资、合作等 多种贸易洽谈。诚邀境内外客商参展、参观、洽谈。
参展产品展区分类:
服装:含各类服装成衣、服装面料、时装饰品、成衣配件等;
家用纺织品展区:含床上用品、居室用纺织品、卫浴用纺织品、 餐厨用纺织品、纺织原料面料、纱线、抽纱品等;
艺术精神。如古代园林设计、元代的青花
瓷艺术、明代家居设计等等。
28
虚静:我国古代文论概念。“虚静” 就是使 人的精神进入一种无欲无得失无功利的极 端平静的状态,这样事物的一切美和丰富 性就会展现在眼前。所以“虚静”可以理 解为审美活动时的心理状态。
玄鉴:意为“深奥微妙”、“可以为鉴”之 意。犹明镜,喻高明的见解。在葛洪《抱 朴子·行品》中意为明察、洞察。
第五章 影响艺术设计的中国美学思想
学习目的 了解影响中国艺术设计的儒家美学、道家美学思想
与境界,并能用一系列的作品理解了解影响中国古代设计的儒家美学思想以及意境说 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学习难点 理解礼制性的中国古代艺术设计。 教学时数:4学时
8
9
10
三、中和之美
中,的本质是儒家的中庸之道。中庸,是儒 家重要的哲学思想和判断事物的标准。
和,意思为调和,孔子提出“执两用中”的 处世原则。
中和之美,指的是在艺术设计中避免走极端 和片面的表现,从功能、形式、经济与艺 术表现等多视觉入手进行设计,使艺术设 计作品趋于完美化。如家具设计的样式、 择材、用色等等。
件、计算机软件、网络设备、通讯产品、商务自动化设备、电子 安全设备、电子电工产
品)等
3.其他日用消费品专区:含各类体育用品、休闲用品、办公文具
用品、各类玩具及玩
3
第一节 儒家美学思想对中国古代艺 术设计的影响
中国古代艺术设计思想的审美源于中国传统 美学,传统美学源于礼乐-传统的儒家美学, 并在发展中逐渐与老庄、玄学、佛禅等美 学思想相融合,形成有别于西方美学体系 的中国式美学思想模式。
29
二、以“平淡”为美
中国艺术设计以“天真、自然”为美学评价 标准的原因主要来自于道家“贵真”的审 美思想追求。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 信”,认为未加修饰的才是真美。因此,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就成为中国 艺术的最理想的奋斗目标。如明代家具以 天然材质原色取胜;宋代哥窑陶瓷的自然 纹理美等。
4
一、尽善尽美观
孔子美学思想的核心就是主张美与善的高度 统一。他认为,艺术必须符合于政治教化、 倡导高尚道德的目的,否则,不管艺术上 多么完美也是具有欠缺的。好的设计应当 是不偏不倚的。
善具有功利性,美具有愉悦性,二者关联密 切,缺一不可。如“文质彬彬”。
5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 君子。”是什么意思?,“质胜文则野”就是 指人缺少文化修养,就会像原始人一样粗 野,落后。“文胜质则史”就是指文化过于发 达后人类失去了原来朴素的本质,显得虚 浮而没有根基。所以要“文质彬彬”,文化的 发展要与人类的本质相适应协调发展。
一、以“自然”为美
《老子》第二十五章中有经典之句:“人法 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 是道生万物呈现的第一大特征,顺应自然 就是“无为”。就如“天籁”比“人籁” 更美。道家美学观根本特点体现在:尊重 自然、崇尚自然和效法自然。
以“自然”为美的道,营造天成效果于作品
中,呈现出自然而然、平淡而意味深远的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 宙的本原,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 则。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希望回 到人类的源出状态。庄子继承了老子的学 说理念,成为战国时期道家的主要代表人 物。他发展了老子的唯心主义哲学,认为 世界是“我”的主观产物。
27
老子的美学思想
老子提出的美学观点:道、气、象、味、妙、 虚静、玄鉴、自然等。
12
商代-妇好三联甗
13
四 羊 方 尊
14
-
商 代 晚 期 白 陶 尊
15
商代玉蝉
16
帝 王 冕 服
17
冕 服 之 冠
18
礼 服 十 二 章 纹 样
19
粉 彩 人 物 纹 盖 罐
20
古月轩瓷3
21
清代陈鸣远紫砂小件
22
清
代
官
服 饰
员 与 诰
命
夫
人
23
贵孔指分有花
,雀翎。一翎
故翎毛所眼,
11
四、天人合一、天人同构
儒家和道家都讲天人合一的理论,但统一名 称下意义有些不同。道家的天人合一指的 是脱离人事与自然合而为一;儒家的天人 合一,有天人同构的意思,指的是用自然 来比拟人事与服从人事。儒家认为,人可 以情感、思想、气势与宇宙万物相呼应, 在美学观上,认为人与自然万物相合相生。 比如古代的服饰设计中,冠冕、衣裳以及 相关的配饰设计,都表现出儒家的审美法 则。
6
文质并茂的长信宫灯
7
二、突出礼制文化
儒家是以仁与礼为思想中心的。仁,是寻求 人伦关系的规范化,礼是寻求社会有序化。 治国以礼,行为以德,德行而至物善二后 美,儒家的这一审美法则在城市规划、建 筑、服饰以及器物设计上都有突出的体现。 城市建设与建筑设计中主次分明、秩序井 然的位序观就是儒家伦理道德中善的集中 体现。
装饰礼品展区:含各类礼品、工艺品、装饰品、编织品、园艺用 品、宠物用品等;
日用消费品展区(下设三个专区):
1.家居用品专区:含各类日用类(清洁用品、洗浴用具、护理用 具、一般家庭用品 、家具类、陶瓷、器皿及餐厨用品、各类箱 包、各类灯具灯饰、钟表眼镜等;
2.电子消费品专区:含各类家用电器、电子及信息产品(音像视 听产品、计算机及配
对中尾谓、用
应,梢“二孔
职又的眼眼雀
位以彩”、翎
也三色,三毛
高眼斑就眼制
。最纹是之成
。
,
24
亲王补子
补子图片
武六品补子
25
清代女常服
26
第二节 道家美学思想对中国古代艺 术设计的影响
道家思想由老子所创立,老子的《道德经》 也叫《老子》。是老子用韵文写成的一部 哲理诗。它是道家的主要经典著作,也是 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直接材料。
1
整体概述
概述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第23届华交会,以进出口贸易为主, 兼带工贸易和合资、合作等 多种贸易洽谈。诚邀境内外客商参展、参观、洽谈。
参展产品展区分类:
服装:含各类服装成衣、服装面料、时装饰品、成衣配件等;
家用纺织品展区:含床上用品、居室用纺织品、卫浴用纺织品、 餐厨用纺织品、纺织原料面料、纱线、抽纱品等;
艺术精神。如古代园林设计、元代的青花
瓷艺术、明代家居设计等等。
28
虚静:我国古代文论概念。“虚静” 就是使 人的精神进入一种无欲无得失无功利的极 端平静的状态,这样事物的一切美和丰富 性就会展现在眼前。所以“虚静”可以理 解为审美活动时的心理状态。
玄鉴:意为“深奥微妙”、“可以为鉴”之 意。犹明镜,喻高明的见解。在葛洪《抱 朴子·行品》中意为明察、洞察。
第五章 影响艺术设计的中国美学思想
学习目的 了解影响中国艺术设计的儒家美学、道家美学思想
与境界,并能用一系列的作品理解了解影响中国古代设计的儒家美学思想以及意境说 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学习难点 理解礼制性的中国古代艺术设计。 教学时数:4学时
8
9
10
三、中和之美
中,的本质是儒家的中庸之道。中庸,是儒 家重要的哲学思想和判断事物的标准。
和,意思为调和,孔子提出“执两用中”的 处世原则。
中和之美,指的是在艺术设计中避免走极端 和片面的表现,从功能、形式、经济与艺 术表现等多视觉入手进行设计,使艺术设 计作品趋于完美化。如家具设计的样式、 择材、用色等等。
件、计算机软件、网络设备、通讯产品、商务自动化设备、电子 安全设备、电子电工产
品)等
3.其他日用消费品专区:含各类体育用品、休闲用品、办公文具
用品、各类玩具及玩
3
第一节 儒家美学思想对中国古代艺 术设计的影响
中国古代艺术设计思想的审美源于中国传统 美学,传统美学源于礼乐-传统的儒家美学, 并在发展中逐渐与老庄、玄学、佛禅等美 学思想相融合,形成有别于西方美学体系 的中国式美学思想模式。
29
二、以“平淡”为美
中国艺术设计以“天真、自然”为美学评价 标准的原因主要来自于道家“贵真”的审 美思想追求。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 信”,认为未加修饰的才是真美。因此,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就成为中国 艺术的最理想的奋斗目标。如明代家具以 天然材质原色取胜;宋代哥窑陶瓷的自然 纹理美等。
4
一、尽善尽美观
孔子美学思想的核心就是主张美与善的高度 统一。他认为,艺术必须符合于政治教化、 倡导高尚道德的目的,否则,不管艺术上 多么完美也是具有欠缺的。好的设计应当 是不偏不倚的。
善具有功利性,美具有愉悦性,二者关联密 切,缺一不可。如“文质彬彬”。
5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 君子。”是什么意思?,“质胜文则野”就是 指人缺少文化修养,就会像原始人一样粗 野,落后。“文胜质则史”就是指文化过于发 达后人类失去了原来朴素的本质,显得虚 浮而没有根基。所以要“文质彬彬”,文化的 发展要与人类的本质相适应协调发展。
一、以“自然”为美
《老子》第二十五章中有经典之句:“人法 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 是道生万物呈现的第一大特征,顺应自然 就是“无为”。就如“天籁”比“人籁” 更美。道家美学观根本特点体现在:尊重 自然、崇尚自然和效法自然。
以“自然”为美的道,营造天成效果于作品
中,呈现出自然而然、平淡而意味深远的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 宙的本原,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 则。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希望回 到人类的源出状态。庄子继承了老子的学 说理念,成为战国时期道家的主要代表人 物。他发展了老子的唯心主义哲学,认为 世界是“我”的主观产物。
27
老子的美学思想
老子提出的美学观点:道、气、象、味、妙、 虚静、玄鉴、自然等。
12
商代-妇好三联甗
13
四 羊 方 尊
14
-
商 代 晚 期 白 陶 尊
15
商代玉蝉
16
帝 王 冕 服
17
冕 服 之 冠
18
礼 服 十 二 章 纹 样
19
粉 彩 人 物 纹 盖 罐
20
古月轩瓷3
21
清代陈鸣远紫砂小件
22
清
代
官
服 饰
员 与 诰
命
夫
人
23
贵孔指分有花
,雀翎。一翎
故翎毛所眼,
11
四、天人合一、天人同构
儒家和道家都讲天人合一的理论,但统一名 称下意义有些不同。道家的天人合一指的 是脱离人事与自然合而为一;儒家的天人 合一,有天人同构的意思,指的是用自然 来比拟人事与服从人事。儒家认为,人可 以情感、思想、气势与宇宙万物相呼应, 在美学观上,认为人与自然万物相合相生。 比如古代的服饰设计中,冠冕、衣裳以及 相关的配饰设计,都表现出儒家的审美法 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