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人园特征

合集下载

家国情怀影响下的宋代文人园林特征分析

家国情怀影响下的宋代文人园林特征分析

156城市建筑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 2022.16的风格。

当时园林建设甚多,绮丽豪华与清纯优雅共存,其中文人园林风格占造园主流,并影响到其他园林甚至皇家园林。

1文人园林的概念文人园林不仅包括文人经营或拥有的园林,也泛指受到文人情趣、文人精神浸润的一种园林[2]。

文人园林这种风格最早起源于魏晋南北朝的世流园林,经唐朝的兴盛,到了宋代,文人执政,文人的情趣爱好浸润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园林被附上文人色彩,进一步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出现了文人园林。

这时的文人园林简约、自然而且高雅。

2影响文人园林的家国情怀文人园林形成的深层次因素是传统文化和当时的社会背景等的影响。

中国“士”文化以儒家文化为基础。

《大学》有言:“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两宋时期,国家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巅峰状态,却频繁受到外族的侵扰。

内忧外患的环境,使宋代文人拥有更多的社会责任、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 [3]。

在文人的忧国忧民、对国土的眷恋等深层次因素的影响下,文人园林呈现出乡土性、崇尚自然、简约实用并蕴含高雅的文化等特征。

3蕴含家国情怀的文人园林特征3.1眷恋乡土,师法自然的景观3.1.1乡土格局乡土景观是当地人在生活中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产物,在历史岁月中留下浓厚的人文精神,也是士人的一种情感归宿。

南北朝丘迟的《与陈伯之书》中写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丘迟用这种乡土景观感动陈伯,陈伯最终归降。

中国山川秀丽,山水众多,其中山地(包括高原、丘陵)约占国土面积的2/3,多河湖。

摘要 宋代文人地位高,普遍受人尊敬。

他们自幼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受其影响热爱祖国,眷恋国土,有着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

在这种思想意识的影响下,经由他们主持营建的,或者受其影响修建的园林呈现出简约、朴素、乡土化和高雅的特征,被称为“文人园林”,并成为一种造园主流。

文人园林的产生和发展

文人园林的产生和发展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民族。

由文化凝聚积淀的园林景观,清幽中见画意,细腻中见诗情,平淡中见蕴藉,变化中见新奇,可谓异彩纷呈,琳琅满目。

中国园林(主要指中国古典园林)有别于世界其他园林,主要可概括为四大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三、诗画的情趣。

四、意境的涵蕴。

这四大特点是中国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主要标志。

它们的形成,一方面是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合力。

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来说,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以及重渐悟、重直觉感知、重综合推衍的思维方式有着更为直接的关系。

而其中,推动园林兴盛、园林艺术普及和提高的,乃是一大批文人直接参与园林规划的结果。

他们借鉴文学、绘画的表现形式,将自身的自然观和思维方式融入到造园艺术中,赋予园林以深刻的内涵。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他们是中国园林风格和特色形成的主体人物。

中国园林自唐代出现了诗人和画家自成一派的“文人园林”以来,经过漫长的、不间断的发展,乃至现代园林景观的布局、构景,仍与文学、绘画紧密结合,蕴涵着被誉为“无声的诗”和“立体的画”的美学基础。

“文人园林”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中国园林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

文人园林产生的背景中国古典园林起源于先秦、两汉帝王狩猎的“囿”和通神的“台”。

到了魏、晋、南北朝,儒、道、佛、玄诸家争鸣,彼此阐发。

思想的解放促进了艺术领域的开拓,也给予园林很大的影响,造园活动逐渐普及于民间而且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

这个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承前启后的转折期。

东汉末,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普遍流行着消极悲观的情绪。

人们深感“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因此滋长了及时行乐的思想,即使曹操这样伟大的政治家也不免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慨。

魏晋时,士族集团间的明争暗斗愈演愈烈,斗争的手段不是丰厚的赏赐就是残酷的诛杀。

于是消极情绪与及时行乐的思想更是有所发展并导致了行动上的两个极端倾向:贪婪奢侈,玩世不恭。

宋代人文园林的特点

宋代人文园林的特点

宋代人文园林的特点
宋代人文园林的特点包括:
1. 以山水为主题:宋代人文园林注重自然山水的营造,强调与自然融合,多以山水景观为主要构成。

2. 讲究意境和造景:宋代人文园林注重创造独特的意境和情调,通过巧妙的造景手法,营造出一种富有诗意和艺术感的环境。

3. 参差错落的空间布局:宋代人文园林注重空间的错落有致,强调视觉上的层次感和变化性,使整个园林充满变化和惊喜。

4. 引入建筑和人文元素:宋代人文园林中融合了建筑和人文元素,如亭台楼阁、石坊、雕塑等,以丰富园林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5. 重视小品构思和细节处理:宋代人文园林注重小品构思和细节处理,更加注重细小的装饰和摆设,以增强整体的审美效果。

总的来说,宋代人文园林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精髓,融合了山水意境、人文元素和建筑艺术,展现了高度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中国文人园林的艺术特征

中国文人园林的艺术特征

龙源期刊网 中国文人园林的艺术特征作者:蔡蕾来源:《科学大众》2019年第08期摘; ;要:中国的文人园林是隐士文化的结晶,并非所有居于乡野山林不入仕途之人都叫隐士,只有能保持独立人格、追求思想自由、不依附权势、具有超凡才德学识,并且是出自内心不愿入仕的隐居者,才能被称为隐士。

隐士中出现过许多著名的诗人、画家。

山水画和山水文学的出现、老庄思想的流行,对以后园林营建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形式上摆脱了宫廷园林繁杂华丽的风格。

隐士诗人和画家讴歌的重要主题,是美妙的山水和隐居生活的乐趣,文人园林的诞生和逐渐精雅化,形成了中国文人独特的造园方法,创造出精巧的人工环境。

文人园林最重要的特征是追求诗情画意的审美趣味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

文章对此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文人园林;文学诗歌;绘画1; ; 中国文人的自然观和审美趣味儒家追求天道,重在探求人的生命和自然的和諧之道,道家主张“以人合天”,提出“法自然”“法天贯真”,实质上是相同的。

审美态度便是人向自然的回归,也是文人园林产生的真谛,“崇尚自然,师法自然”是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原理。

文人园林的规模一般小而精,中国文人传统的审美标准就是雅,中国古代文人把服饰、器具、居室、庭院等都尽可能地雅化,以适应读书写字、吟诗作画、弹琴赏花等文化活动的情调。

庭院之雅趣不在于屋宇的华丽,即使只有几竿青竹、数块山石,若是具有审美情趣、布置得当,也能成为清心雅致的场所。

色是构成雅趣的重要元素,在中国文人眼中强烈的对比色,如大红、大绿都是俗不可耐的。

所以文人园林的基本色调是由灰、白、粟、墨等组成,犹如水墨淡彩画,这也是文人园林有别于皇家园林的因素之一。

皇家园林中红绿交映、金碧辉煌的色彩构成,在文人园林中绝对是被排斥的。

形的模古与仿古是中国文人的另一种审美情趣,古与雅是联系在一起的,古的含义是时间久远,凡是经过岁月琢磨的东西都比新制的雅致悦目、值得欣赏,比如铜器上的斑驳痕迹、长满青苔的石头、磨去棱角的台阶、褪色的涂饰等。

园林史 第五章园林的成熟期(一)

园林史 第五章园林的成熟期(一)

琼林苑
位于东京外城西墙新郑门外干道之南,一座以 植物为主体的园林,都人称之为“西青城”。
金明池
位于东京外城西墙新郑门外干道之北,用于教 习水军、水嬉。
金明池
玉津园
位于南薰门外,原为后周旧苑,俗称“青城”。
宜春苑
位于东京新宋门外干道之南,相当于皇家“花 圃”。
芳林园
位于东京西固子门内之东北。 含芳园
3. 城市结构
• 主要街道成为繁华商业街,皇城正南的御路 两旁有御廊,允许商人交易,州桥以东、以 西和御街店铺林立,潘楼街也为繁华街区;
• 住宅与商店分段布置,如州桥以北为住宅, 州桥以南为店铺;
• 有的街道住宅与商店混杂,如马行街; • 集中的市与商业街并存。
东京人口估计约有130~190万,可算是当时 世界上的大城市了。它既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又 是商业文化中心。东京的城市结构冲破了传统的 坊里制,较多的服从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中国历 史上都城布局的重要转折点,对以后的几代都城 有较大的影响。
宋徽宗精于书画,主持修建的宦官梁师成 博雅精思,因此艮岳具有浓郁的文人园林意趣。 经营此园,花费大量财力、人力和物力。设专 门机构“应奉局”于平江,委派朱勔主管应奉 局和“花石纲”事务。
艮岳属于大内御苑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 建园的目的主要是以山水之景“放怀适情,游 心赏玩。”建筑均为游赏性的,没有朝会、仪 典或居住的建筑。
植物配置:
园内已知的植物共数十种,包括乔木、灌木、 果树、藤本植物、水生植物、药用植物、草本植物、 草本花卉、木本花卉以及农作物等。
建筑:
园内建筑几乎包罗了当时的全部建筑形式。 建筑的布局除少数满足特殊的功能要求,绝大 部分从造景的需要出发,充分发挥“点景”和 “观景”的作用。

简述宋代文人园林的特点

简述宋代文人园林的特点

简述宋代文人园林的特点南宋都城临安的宅园林大多是文人园林,这些园林一般采取上中下三区,形成由低至高、逐步抬高的空间层次。

我们将从两个方面来分析这种空间布局和造景手法。

第一个特点:“尚自然”,最能体现宋代文人追求自然情趣的是宅园的风格。

一是布局自然,而且利用地形、水景,打破建筑物之间的严格界限,以相当低的土坡代替,不同的建筑物和空间彼此贯穿融合在一起。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有身处其中才会发现它的奥妙。

这些富于诗意的景色往往使人忘记它是人工构筑的建筑群。

与唐、宋以来的寺院园林不同,宅园的空间主要是静态的,没有像寺院那样以佛教文化为内涵的佛殿作为统领空间,故而也就没有大雄宝殿、藏经楼、天王殿、钟鼓楼等建筑类型。

甚至,这些以石洞或半天然山崖为房屋基础的屋宇也很少有雕梁画栋、檐牙高啄的装饰。

另外,这里的建筑物也少了“堂”、“阁”、“廊”等类似的空间,而是以敞开的亭、廊、假山、池塘等具有形象性的空间来联系室内的建筑,所以,它更接近于唐代园林,呈现出一派平淡自然的景象。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对宅园美好意境的写照。

这里,山是园林的主角,而不再是人们常见的佛像、庙宇、墙垣、宫殿、寺塔等主体建筑,因此,显得轻松、自然、简约、雅致。

二是设计独特。

我国古典园林不仅对自然条件考虑周全,而且往往注意“创造意境”,讲究诗情画意,重视小桥流水、山林野趣。

因此,在宋代宅园中出现了很多“小景”,把江南的山光水色带进了建筑中。

例如苏州拙政园中的“小蓬莱”,它的建筑面积不足半亩,但却借景西园和狮子林,把不大的园子布置得别有情趣。

“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

东晋的《兰亭序》虽是论述艺术的经典名篇,但却是为修身养性的玄学书,如今用园林中的“一峰”、“一勺”去形容平地山峰的壮观,用“一勺”来比喻“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让人恍惚间觉得已置身于自然山水之间。

此外,又如苏州狮子林中的门窗洞口均采用圆形,巧妙地变成了一个扇形天井,这种设计可以使人尽享林中的奇石、清泉、花草、怪洞之胜,尤其是雨天之时,感受到“明月来相照”、“清泉石上流”的妙境,产生“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空灵之感,真可谓奇思妙想。

宋代词画与文人园林的关系

宋代词画与文人园林的关系

2023-11-04•宋代词画概述•宋代文人园林概述•宋代词画与文人园林的关系•宋代词画与文人园林的融合•宋代词画与文人园林的传承与创新目录01宋代词画概述宋代词画是一种将诗歌与绘画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强调诗情画意的融合。

定义宋代词画注重内心世界的表达,追求意境深远,画面富有诗意。

特点宋代词画的定义与特点宋代初期,词画逐渐发展并成熟,主要受到唐代诗歌和五代绘画的影响。

起始繁荣衰落宋代中期,词画达到了鼎盛阶段,代表人物有柳永、晏殊等。

随着宋代灭亡,词画逐渐衰落。

03宋代词画的发展历程0201柳永《雨霖铃》、《蝶恋花》等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晏殊《浣溪沙》、《渔家傲》等作品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宋代词画的代表人物与作品02宋代文人园林概述定义宋代文人园林是以江南园林为代表,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注重诗情画意的表现,强调意境和内涵的园林形式。

特点宋代文人园林注重山水的表现,追求自然与和谐的氛围,以植物、山石、水景等元素为主要构成部分,同时也融入了文化、历史、哲学等内涵。

宋代文人园林的定义与特点宋代文人园林起源于唐代,经历了五代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和特色的园林形式。

起源宋代文人园林在宋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以江南园林为代表的园林体系。

发展明清时期,江南园林达到了鼎盛时期,成为了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

兴盛宋代文人园林的发展历程宋代文人园林的代表人物与作品代表人物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等都是宋代文人园林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王安石的《褒禅山记》等都是宋代文人园林的经典作品。

03宋代词画与文人园林的关系宋代词画对文人园林的影响意境营造01宋代词画强调意境的营造,对文人园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词画的诗意表现和园林的景观设计相融合,使园林更具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空间感02宋代词画在空间感的营造上有独特的技巧,如虚实相生、留白等。

这些技巧对文人园林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设计产生了启发,使园林空间更具层次感和动态感。

基于唐宋时期文人园林发展的概念设计

基于唐宋时期文人园林发展的概念设计
布局:整体布局相对简单,不求曲折幽深。全 园大约可分为三路,中央一路布置弄水轩、读 书堂和种竹斋以及南北两个水池、岛屿、钓鱼 庵,东路布置花圃、浇花亭与药畦、采药圃, 西路设西斋、凉洞;见山台和井亭位置不详。
建筑:独乐园七景各以一座建筑为标志,形式 包括堂、轩、斋、阉、亭、台等不同类别,尺 度都很小,且司马光很重视建筑中避暑通风的 问题。
人居环境史
1 主题研究
司马光与独乐园
掇山:独乐园虽不以假山为主景,但很有可能 堆筑了土山。
理水:水景在独乐园中占据了核心地位,其富 有动态特征。水分南北二池,南池小而北池大。
植物:园中种植最多的是竹子,花卉包括牡丹、 芍药、梅花、红薇以及一些杂花,水中种莲花, 乔木有槐树、梧桐等,此外还有成片的草药以 及其他药类植物。
人居环境史
2 概念设计
设计意向
西南侧观景亭
溪畔驳岸
主体建筑
云墙之月洞门与漏窗
假山跌水
人居环境史
发展:到宋代,它已成为私家造园活动中的一股巨大潮流,占着士流园林的主导地位,同时还影响 及于皇家园林和寺观园林。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较之唐代已经更为成熟,风格的表现也更为明显。
人居环境史
1 主题研究
司马光与独乐园
独乐园的营建恰逢熙宁变法和新旧党争最激烈 的历史时期,其造园主题、立意亦与此政治背 景密切相关。
人居环境史
目录 CONTENTS
2 概念设计
• 设计平面 • 设计说明 • 设计意向
人居环境史
2 概念设计
设计平面
雅间
主楼
起居室
雅间
主楼
厨房
书 房
宴客厅
卫生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宋代文人园特征
文人园林乃是士流园林之更侧重于赏心悦目而寄托理想、陶冶情操、表现隐逸者,也泛指那些受到文人趣味浸润而“文人化”的园林。

萌芽于唐代的文人园林到宋代已成为私家造园活动中的一股新兴潮流,同时影响着皇家园林和寺观园林。

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大致可以概括为简远、疏朗、雅致、天然四个方面。

著名的有艮岳、苏州的沧浪亭等。

简远:即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

这是对大自然的风致的提炼与概括,是宋代艺术的普遍风尚,也是创作方法趋于写意的表征。

司马光的独乐园因其在“洛中诸圆最简素”而名重一时。

李成《山水诀》论山水画:“上下云烟起秀不可太多,多则散漫无神;左右林麓铺陈不可太繁,繁则堆塞不舒”《宣和画谱》则直接提出要“精而造疏,简而意足”的主张。

山水画的这种画风与山水园林的简约格调是一致的。

意境的创造在宋代文人园林中普遍受到重视,除了以视觉景象的简约而留有余韵之外,还借助于景物题署的“诗化”来诱导欣赏者的联想。

宋代主要是以诗的意趣,即景题的“诗化”来表现园林意境。

景题能够寓情于景,抒发主人的襟怀,诱导游赏者的联想,其创造意境比唐代更为含蓄深远,耐人寻味。

疏朗:园内的景物数量不求其多,因而整体性强而不流与碎琐,园林的筑山往往主山连绵而客山拱伏成一体,且山势多平缓,不做故意的大起大伏。

水体多以大面积来形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

植物配置亦以大面积的丛植或群植成林为主,林间留余空地,虚实相衬托,于幽奥中见旷朗。

建筑密度低、数量少,且个体多于群体,不见有游廊连接的描写,更没有以建筑群围和或划分景域的情况,景观开朗。

雅致:文人士僚不同于流俗的清高、文雅,园林的经营就成为其人格物化的体现,故园林的景致多呈现雅致的文人化风格。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竹是宋代文人画的主要题材,也是文人吟咏的主要对象,象征人品的高尚、节操。

园中种竹也就成了文人追求雅致情趣的手段。

除此,还种有梅菊等展现高标意象的植物。

石以琴棋书画并称,也是文人园林中必不可少之修饰,尤以太湖石为最。

曲水流觞向来被视为高雅之事,故所有园中多设流杯亭。

此外,建筑物多用草,诗化景题的命名,多抒发了文人士大夫脱俗而孤芳自赏的情趣,表示不同流俗。

天然:力求园林本身同外部自然环境的契合,内部成景往往以植物为主要内容。

是宋代园林天然之趣的追求和表现。

园林的选址很重视因山就水,利用原始地貌,园内建筑更注意收纳、摄取园外之景,使得园内园外两相结合而浑然一体。

同时,禅的思想与哲理通过文人士大夫审美情趣而渗透到了文人园林的创造中。

完全中国化了禅宗与大自然山水风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禅僧对于山水风景之美具有高而独特的鉴赏品位,常以山水花木等大自然景物和景象来比拟禅境,启发禅悟。

在禅僧看来,自然之境与禅境并
无二致,所谓“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翠竹黄花皆佛性,白云流水是禅心。

”而文人的园林创作也势必收到禅悦的潜移默化而有了更多的意境追求,使得作品能够达到情、景与哲理交融合一的境界——完整求完美的意境创造境界。

文人园林的四个风格形成都与禅宗有着直接的关系。

宋代文人园中著名的有皇家园林艮岳。

根据八卦,艮代表东北方,又代表山。

艮岳位於东华门内以北,景龙江以南,占地大约750亩。

艮岳以一山三峰的形状设计,突破了汉朝以来的传统营造模式,不再强调模仿真实山水。

艮岳属于大内御苑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建园目的主要是以山水之景而“放怀适情,游心赏玩”。

东半部以山为主,西半部以水为主,山体从北、东、西三面包围水体,北面为主山万岁山,是先筑土、后加石料堆叠而成的大型土石山建筑物均为游赏性的,没有朝会、仪典或居住的建筑。

造园筑山时模拟凤凰山(象征性做法),更重要的在于其独特构思和精心经营;置石则大量运用石的单块“特置”,尤其是太湖石的特置手法,园内山峦起伏,众山环列,东有艮岳,南有寿山,西有万松岭,另余一芙蓉城,体现画论“势”。

理水方面则以雁池为主的一套完整的水系,园林中央虽只有小小的平地,但山峡之间却有池水与瀑布,几乎包罗了内陆天体的全部形态,水系参与山系配合形成山嵌水抱姿态。

园内的植物配置方式有孤植、丛植、混交,大量的则是成片栽培;园内按景分区,许多景区、景点都是以植物之景为主题。

建筑布局绝大部分均从造景的需要出发,充分发挥其“点景”和“观景”的作用,就园林总体而言从属于自然景观。

除了自然景观外,园内还添置不少建筑物,譬如药寮、田圃筑室、栈道、介亭、书馆和八仙馆屋。

因此艮岳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巧妙、以石为主的假山所组成的皇家园林。

艮岳是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的,它把大自然生态环境和各地的山水风景加以高度概括、提炼、典型化而缩移摹写,具有浓郁诗情画意而较少皇家气派的人工山水园代表着宋代皇家园林的风格特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

宋代文人园融入中国诗画艺术的清和淡泊之美,飘逸高远、冲漠淡和的山水写意使人如饮醇醪。

以和为美,以善为柔,是中国文人园林艺术的一个根本特征,也是山水诗画意境追求在其审美领域内的投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