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厂厂用电设计的自主化道路 刘瑛璞
创新引领核电未来

低碳经济70Environment 创新引领核电未来核电随着十九大“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重大战略部署的推进,我国能源结构发生重要变化,能源事业进入了结构优化和技术升级的新时代,核能与核技术应用的国内外市场具有广阔前景。
作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化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核电是优化我国能源结构、缓解环境污染和保证能源安全的需要。
十几年来,核电产业自主化发展加快,核电相关技术能力不断提升,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百万千瓦级核电技术研发设计和装备制造能力。
文/林琪日前,首届中国质量技术与创新成果发表赛在北京举办。
大赛以“技术助力质量,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吸引了全国500多个参赛项目参赛并进行了激烈的角逐,最终,能源、民航、铁路、公路、钢铁、银行、通信、电网、燃气等行业项目进入现场决赛环节。
中国广核集团下属的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广核研究院”)参赛项目《特种废物等离子体无害化减容处理技术》,获本次比赛质量创新类别中的示范级奖项,这是该类别的最高荣誉。
中广核研究院充分展示了该技术在质量创新中的新颖性、实用性、知识性、顾客导向和有效性。
经过行业专家的评审和打分,《特种废物等离子体无害化减容处理技术》项目脱颖而出,斩获殊荣。
据介绍,该技术历经10年自主研发,能真正实现特种废物的无害化、稳定化和资源化,可以节约大量的处置用地,在放射性废物处理与民用环保危废处理领域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该技术拥有近30项国家专利授权,获得第十八届中国专利优秀奖、深圳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已在广东清远成功实现工程示范应用,广东东莞、江苏无锡、甘肃金塔等地目前也在同步建设产业化应用项目。
创新挤术,实现特种废物无害化由中核集团组织、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主导编制、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参与编制的国际标准《压水堆核电厂一回路冷却剂系统设备和管道保温层设计规范》于10月26日正式发布。
该标准于2018年7月11日正式立项,历时2年多,经过ISO多轮次、高要求的国际审查与投票,最终以每轮国际投票赞成率均超过90%、领先ISO官方进度9个月正式发布。
核电厂非放射性生产废水处理方案研究

第 44 卷第 4 期2024年 4 月Vol.44 No.4Apr.,2024工业水处理Industrial Water Treatment DOI :10.19965/ki.iwt.2023-0665核电厂非放射性生产废水处理方案研究张受卫1,冀青杰2,李良浩1,陈周燕1(1.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96; 2.山东核电有限公司,山东烟台 265116)[ 摘要 ] 核电厂非放射性生产废水的来源及成分比较复杂,现有核电机组非放射性废水均是排入循环冷却水排水系统后经电厂总排放口排入海中,总排放口排水水质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排放要求。
随着国内环保要求的提高,部分地方环保部门提出废水中的二类污染物含量在排入循环冷却水排水前需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排放要求,现有废水水质无法满足该要求。
为解决上述问题,以CAP1000核电机组为例,通过对非放射性生产废水的组成及现有的处理情况进行分析,明确了超标废水来源主要为凝结水精处理系统树脂再生时排放的酸碱废水,废水中氨氮含量远高于排放标准要求。
根据该废水的排放情况及水质特点,先对废水进行了高、低盐分类收集减量处理,然后针对氨氮超标的高盐废水提出了折点氯化法、吹脱+电解制氯氧化联合处理、膜脱氨3种处理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为核电厂的非放射性生产废水处理的工艺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核电厂;非放射性生产废水;凝结水精处理废水;氨氮废水[中图分类号] TK09;X7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5-829X (2024)04-0205-05Research on the treatment process of non -radioactive productionwastewater in nuclear power plantZHANG Shouwei 1, JI Qingjie 2, LI Lianghao 1, CHEN Zhouyan 1(1.State Nuclear Electric Power Plann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 td., Beijing 100096, China;2.Shandong Nuclear Power Company , Yantai 265116, China )Abstract : The sources and components of non -radioactive production wastewater from nuclear power plant is rela⁃tively complex. The existing wastewater from nuclear power plant is discharged into the 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drainage system and then into the sea through the main discharge outlet of the power plant.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discharge outlet meets the discharge requirements of the Comprehensive Wastewater Discharge Standard. With theimprovement of domestic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quirements, some lo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s require that the content of Class Ⅱ pollutants in the wastewater should meet the discharge requirements of the Com ⁃prehensive Wastewater Discharge Standard before being discharged into the 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drainage sys⁃tem. The existing wastewater quality cannot meet this requirement. To meet the above requirements, taking the CAP1000 nuclear power plant as an example, by analyzing the composition and current treatment conditions of non -radioactive production wastewater, it was discovered that the unqualified wastewater was mainly the acid and alkaliwastewater discharged during the regeneration of the condensate polishing system. The ammonia nitrogen content in the wastewater was much higher than the discharge standard requiremented. Based on the discharge situation and water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astewater, high and low salt classification and reduction treatment were first car⁃ried out. Then three treatment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were proposed for high salt wastewater in which ammonia ni⁃trogen exceeded the standard, including break point chlorination oxidation treatment, combined treatment of air stripper and electrolytic chlorine oxidation, and membrane treatment. Technical and economic comparisons were made for each technological process,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non -radioactive production wastewatertreatment in nuclear power plant.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经验交流工业水处理 2024-04,44(4)Key words : nuclear power plant; non -radioactive production wastewater; condensate polisher system wastewater; ammonia nitrogen wastewater核电机组非放射性废水主要包括生活废水和非放射性生产废水。
中国核电将坚持走自主发展道路

孔倾角 0 3 6 0  ̄ . 设 备具 有探放 水 、 地质 勘探 、 瓦斯 抽放 、 锚 固
支 护 等 功 能 在 经 过 一 系 列 的准 备 后 . 按 照 探 放 水 的 安 全 规 定 对探 放水 工作分 为多 个小组 . 分工负 责 . 做 好 各 项 应 急 预 案工作 , 做到安 全探水 , 为探放水工 作总结 了一定经验 。 该 工 作 面共 探 l 0个 孑 L , 计4 6 0 m. 已探 明前 方 为 较 宽 的 的 断 层 破
担忧排水 能力是否满 足要求 . 会简单些 . 安 全些。
参 考 文 献
1 矿 井 地 质 工作 手册 ( 下册 ) . 北京 : 煤 炭 工 业 出版 社. 1 9 8 6
( 8 ) 预先 规定好 联络 信号 、 涌水 时的对 策 及人 员避 灾路
线
”。 ● I I ● ’ ’ ’ …1 . ” . 1 |h_ ・“… … ・ … . 1 . 。 。 I I… ”… h_ 一’ ’ I ¨ -’ ’ …… I I 一”. 1 r h- 一 ’ … I t . 一 …… … l - ”… … “… … ’ ’ … ’ ’ l _ -”. 1 - h_ 一 。 … 1 . - 。 。 。 t l … 。 。 …
2 5 m 深 处 为府 角 4 o , 说 明在 钻 探 时 , 钻杆有一定 的弯 曲。 所以
( 4 ) 放水 过程 中 . 应加 强通 风并经 常检 查 孔 内放 出的 瓦
斯及 其他有害气 体的含量 。 以便 采 取 通 风 措 施 、 自救 措 施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在开孔 时必须考虑 5 ~ 7 。 的校正值或有 待进一步 的研究
预兆 : ①空气变冷, ②工作面温度降低 , 变冷 ; ③巷道出现雾 气; ④顶底板异常; ⑤顶板来压 、 出现淋水加大 ; ⑥水的特殊
亥电厂厂用电设计的自主化道路

基 础 和 技 术 能力 相 适 应 的 核 电标 准 体 系 ,就 不 可 能实 现 真 正意 义 上 的 核 电 自主 化 。世 界上 不 缺 先 进 的 核 电技术 标 准 ,但一 味采 用 国 际上 的核 电技 术 标 准 ,国 内企 业在 核 电建 设 过 程 中无 论 是 获取
其 然 又知 其 所 以然 ” 的 深度 ,并 具 有 在建 造 、运 行 过程 中处 理 问题 、适 应设 计 演 变 和 修 改设 计 的
税 壁垒 的 主 要手 段 。一 个 国家 没 有 与 其 自身 工 业
4 6
l 0 ~200 VA的变 压器 ,根 据对 具体 的 负荷进 0 0 k 6
行计 算 ,该 设置 也不 合理 。 ③ 无论 是 二代 加 核 电还 是 三 代 核 电 ,其 厂用
电的 设置 和 常 规 火 力 发 电厂 还 是有 很 大 的 不 同 , 例 如 二 代加 核 电技术 中安 全 性 要 求级 别 比较 高 ,
等 缺 口较 大 。二 是受 采 用 多 国技 术 影 响 ,核 电标
() 落实 国 家核 电发展 规划 ,促 进 和支 撑 核 2为
电 自主 化 发展 ,我 国 必须 尽 快 建 立起 与 核 电站 厂 用 电发展 形势 相 适 应 的标 准 体 系 。从 以往 核 电建 设 的经 验 和教 训 来 看 ,以往 是 完 全按 照 国外 原 来 的设 计 资料 及RCC 准进 行 ,由于RC 标 C标准 是一
后 的维护 、检修 和改进 都有 重要 指导作用 。
算 负荷 才 9 ~ 1 0 W 左 右 ,造 成 巨 大 的浪 费 ; 0 k 5
AP1 0 核 电机型 中 ,低压 干 式变 压器 一 律都 采用 00
储能电池辅助火电机组二次调频的设计与应用

储能电池辅助火电机组二次调频的设计与应用赵 磊1 王明明2 崔进波3 咸秀超4(1中国电建集团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2.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3.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4.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摘 要:为充分利用电池储能在辅助火电机组二次调频中的优势,对电池储能参与火电机组二次调频的设计方案进行设计与优化。
以山东某电厂为例,针对储能系统在二次调频方面的优势,分析储能辅助火电机组二次调频的过程和原理,在此基础上对电池储能辅助该火电机组二次调频的建设方案进行了设计。
文中分析了控制策略对二次调频效果的影响,选取基于区域控制偏差(Area Control Error,ACE)信号的控制策略。
根据政策文件对项目的收益进行了分析,证明该设计方案可以大幅提高二次调频性能,且经济性良好。
关键词:储能电池;二次调频;控制策略;补偿收益0 引言随着近些年风电和光伏等新能源接入电网容量的迅速增加,其间歇式发电的特性导致电网对调节容量的需求增加,而新能源发电自身又不具备参与频率调节的功能,原有传统机组则需要承担这些新能源发电带来的调频任务。
以山东电网为例,目前电网二次调频主要依靠火电机组。
火电机组具有响应时滞长、机组爬坡速率慢的特性。
如果频繁进行大范围的调节,一方面会对机组设备造成影响,不利于机组的稳定和经济运行;另一方面,机组进行的超低排放改造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火电机组的调节速率,降低了调节性能。
电化学储能电池系统辅助火电机组进行二次调频,具有响应时间短(<100ms)、调节速度快(空载至满载的调节时间<20ms)、调节精度高的特点。
储能辅助火电机组二次调频既可以提高火电机组调节性能,也能显著减少电网所需调频备用容量。
而且由于电池储能系统响应速度快、运行灵活,可以在满足系统调频需求的同时产生动态效益。
本文针对电池储能辅助火电机组二次调频的特性,基于山东省某火力发电厂储能调频项目,研究储能辅助火电机组二次调频的配置、控制及工程建设方案,并对其经济性进行分析。
煤电CCUS_产业化发展路径与综合性政策支撑体系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4 年 第34 卷 第1 期CHINA POPULATION ,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Vol.34 No.12024煤电CCUS 产业化发展路径与综合性政策支撑体系陈语1,姜大霖2,刘宇3,4,魏宁5,李奥6,吴微7(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2.国家能源集团技术经济研究院,北京 102200; 3.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871; 4.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北京 100871;5.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71;6.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7.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福建 厦门 361005)长期以来,燃煤发电承担着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的重要作用。
2022年,中国煤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为58.4%,有力保障着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双碳”目标提出后,碳减排约束给煤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长期挑战,煤电面临着退出压力[1]。
然而,由于传统煤电技术路径具有锁定效应和发展惯性,在储能技术未突破经济性制约实现大规模应用的现实背景下,煤电的快速退出将会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风险。
在因气象因素导致新能源发电无法安全稳定供应时,煤电的顶峰价值便日益凸显。
当处于阴天无风时,大规模并网的新能源发电出力不足,需要煤电进行顶峰发电,通过改变出力来适应电力系统负荷的变化。
因此,存量和未来可能新增的先进煤电机组如何实现低碳化利用及科学规划布局,是关系能源革命和电力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议题[2-3]。
1 文献综述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 )技术是实现煤电产业低碳转型升级的重要技术路径,有利于在履行国家气候变化承诺的同时保障能源安全。
CCUS 是指将CO 2从工业、能源生产等排放源或空气中捕集分离,并输送到适宜的场地加以利用或封存,最终实现CO 2减排的过程[4-5]。
创建学习型企业发展国产化核电

创建学习型企业发展国产化核电
杨兰和;于英民
【期刊名称】《中国科技奖励》
【年(卷),期】2004(000)007
【摘要】@@ 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秦山第二核电厂)是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管理、自主运营的商用核电站,装机容量为两台65万千瓦的压水堆核电机组,1号机组和2号机组分别于2002年4月15日和2004年5月3日投入商业运行.秦山二核贯彻"以我为主,中外合作"的方针,通过技术引进,科研攻关,跟踪国际上核电发展的新趋势,实施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使这个核电站具有较优的运行性能,较大的安全裕度,较高的国产化率,较低的比投资,实现了我国自主建设商用核电站的历史性跨越.
【总页数】4页(P76-79)
【作者】杨兰和;于英民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相关文献】
1.发展核电势在必行核电建设前景广阔──上海核电国产化优势初步分析 [J], 陈广;
2.发展核电以我为主为实现核电设备国产化争上新台阶 [J], 汪祖蓉;钱惠敏;
3.能源局:大力发展核电重点支持核电装备国产化 [J],
4.立足核电设备国产化推动核电高质量发展——专访上海电气核电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唐伟宝 [J], 高树超
5.核电国产化借得好风扬劲帆——核电国产化是我国发展核电的根本出路——访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核电办公室主任许连义 [J], 路艳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孙勤:两三年后,中国核电发展将进入自主阶段

力、 建筑安装能力、 核燃料供给能力和 人力资源保 障能力等也都在逐步提
升, 能够达到规划调整的需求。 目前 ,在全世界范 围内也 出现 了加快发展核 电的趋势 。美 国已有 2 0多年未开工建设核 电站 了,据 美
刊 专稿
孙勤
—
—
■
展 将 进 入 自主 阶段
■本 刊 记 者 孔 美 荣
20 0 8年 7月 , 家能 源局 正 式 成 立 。至此 , 电被 划入 国 家能 源局 管 理 。其 主 要 目的是 统 一 国 核 管理 核 电发 展 , 好 地 贯 彻 国家加 快核 电发 展 的 意志 。 么 , 立 以 来 , 家能 源局 在 统 一核 电 管 更 那 成 国 理 上 做 了哪 些 工作 ? 下 一 步核 电 的发 展 有 什 么重 大安排 和要 求? 的 核 电调 整规 划 什 么时候 正 对 新 式 出 台? 为 此 , 中 国核 工业 》 志记 者 专访 了 国 家能 源局 副 局 长 孙 勤 。 《 杂
。“ 中 。磨
本 刊专 稿
造企业的 2 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0 会议的主要 目的是衔接用户与制造
年估计要突破 1 5亿千瓦。按照预定
的核 电装机容量 占电力总装机容量 的比例 , 原来确定的 4 0 0 0万加 1 0 80 万这个 目标规模显然不够。 其次 。 从调整能源结构的角度来 说, 调整核电规划有利于改善我国的 能源结构。当前 , 我国能源 以煤炭 为 主体 ,清洁优质能源的比重偏低 , 不 管是从能源安全 、环境保护的角度 , 还是从运输 、 储备的角度来说 , 都需
对核电的厂址选择、建造、科研 、 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电厂厂用电设计的自主化道路刘瑛璞
发表时间:2018-07-02T11:46:36.390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7期作者:刘瑛璞
[导读] 摘要:厂用电主要为电厂的重要系统提供动力、控制和监视电源。
(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辽宁大连 116023)
摘要:厂用电主要为电厂的重要系统提供动力、控制和监视电源。
由于绝大多数电厂负荷都是由其直接或间接驱动,厂用电的正常运行是电厂安全环境和电力生产持续的保障。
关键词:核电厂;厂用电设计;自主化道路
1核电厂厂用电设计自主化的重要意义
核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技术已经成熟,“积极推进核电建设”已成为电力发展基本方针,成为国家能源电力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我国核电发展的规划及路线已经明确,争取到2020年实现装机容量达到4000万千瓦,在建机组达到1800万千瓦的目标。
我国核电的发展必须始终贯彻“统一发展技术路线,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坚持自主设计和创新,注重借鉴吸收国际经验和先进技术,努力形成批量化建设先进核电站的综合能力。
全面建立起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模式,形成比较完整的自主化核电工业体系的核电发展方针。
设计自主化是实现核电国产化的基础和龙头。
核电自主化包括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造和自主运营四个方面,其关键是掌握技术、尤其是掌握核心技术。
自主开展核电科研、技术改进与创新、试验验证和系统集成的条件和能力。
工程设计是自主设计各阶段工作经系统集成后的产品,是自主设计能力的最终表现。
具体而言,“自主设计”是指以国内设计单位为主(即由国内设计单位承担技术责任),完成核电站的总体工程设计、核岛及BOP等系统设计、主设备设计,以及对核电站进行安全分析、安全评审、环境评价,达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深度,并具有在建造、运行过程中处理问题、适应设计演变和修改设计的能力。
与核电发展新形势的需要相比,目前我国的核电标准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我国核电标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现有标准不系统、不完整,没有形成体系。
以往核电标准工作缺乏总体考虑,标准编制显得零散;一些相关标准之间不协调;核安全重要设备设计制造标准、核电工程经济标准等缺口较大。
二是受采用多国技术影响,核电标准技术路线不统一,未能充分体现我国国情。
我国核电标准主要参照国外标准,标准转化时缺乏必要的科研实验和国内经验反馈做支持,与我国自己工业和技术体系衔接不好。
三是标准的技术水平滞后。
我国核电标准大多参照上世纪80年代初的国外标准,近20年来国内外核电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未能在标准中及时反映。
我国核电标准起步于80年代初期,现已有近400项核电专用标准,这些标准中,绝大部分是核岛相关的标准,其中国家标准约占25%,核行业标准约占75%,目前主要采用常规电力标准及其它一般工业标准。
为此,编制适合我国国情的核电厂设计技术规范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我们已经积累了相当的运行和设计经验,但目前尚未有一套系统的针对核电厂用电设计技术规范,制定该技术规范,对核电站厂用电系统设计和设备选择有着相当大的指导意义,这将直接影响到核电站的安全运行和设备的可靠,并且避免了过度依靠国外进口设备,大大节约了投资成本。
另外,规范的编写也有利于加强对核电建设的工程质量的控制,对核电站运营后的维护、检修和改进都有重要指导作用。
2核电厂厂用电设计自主化设计的必要性和目的
2.1世界经济一体化带来了产品贸易和技术
服务领域的激烈竞争,技术标准已成为构筑非关税壁垒的主要手段。
一个国家没有与其自身工业基础和技术能力相适应的核电标准体系,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核电自主化。
世界上不缺先进的核电技术标准,但一味采用国际上的核电技术标准,国内企业在核电建设过程中无论是获取资质,达到管理上的要求,还是符合相关验证手段,产品通过验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时间上也满足不了建设要求,使企业失去核电市场的竞争力。
要实现我国核电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就必须建立适合我国工业基础的中国核电标准,中国核电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核电自主化的具体体现。
2.2为落实国家核电发展规划,促进和支撑核
电自主化发展,我国必须尽快建立起与核电站厂用电发展形势相适应的标准体系。
从以往核电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来看,以往是完全按照国外原来的设计资料及RCC标准进行,由于RCC标准是一种本土化较强的标准,因而当前国内在实现核电国产化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如材料、设备采购等困难。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在标准的解释和实际使用中受到外国专家的制约,并且国外标准在材料选择等方面与国内存在差异,给实际工作带来很大影响。
无论是目前正在建设二代改进后的核电技术还是刚起步的EPR或者是AP1000核电技术,在厂用电设计方面都与国内设计存在着许多差异和不合理性。
①厂变容量的确定。
二代改进机型(1278MVA)是两台68000kW厂变;EPR机型(1956MVA)是两台130000kw厂变;AP1000机型(1407MVA)是两台88000kw厂变。
以上机型的厂用电率均在5%左右,明显,按照以上核电所确定的厂变容量都偏大。
②EPR核电技术中,例如380V低压厂用电系统多台1600kVA的低压干式变压器,实际计算负荷才90一150kw左右,造成巨大的浪
费;AP1000核电机型中,低压干式变压器一律都采用1600一2OO0kVA的变压器,根据对具体的负荷进行计算,该设置也不合理。
③无论是二代加核电还是三代核电,其厂用电的设置和常规火力发电厂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例如二代加核电技术中安全性要求级别比较高,如其中一台高厂变发生故障,要求厂用电安全停堆运行。
而常规火力发电厂中,如其中一台高厂变发生故障,则可以由备用变来对厂用电系统进行供电。
且核电站是允许孤岛运行的。
④由于目前CPR1000的中压均采用6.6kV设备,该电压等级的电机设备目前我国只能依靠进口,造成投资的巨大增加。
⑤核电是采用安全级别的电源:从正常中压厂用电源的母线开始,各列电源之间保持了最大的独立性,也就是不同列的开关柜之间不设置母联开关,同时在配电系统的设计中避免采用交叉供电或并列供电。
采用这种设计原则主要是为了满足单一故障准则,由于不同列的系统之间不存在祸合点,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由于一列上发生的故障而对其他列产生不利的影响。
这一供电方式也与常规火电厂厂用电系统有很大的不同。
⑥核电站低压系统开关柜有N线,但不配出。
这样的接线型式使380V系统与220V系统隔离开,从380V主母线接隔离变产生22OV电源既可保持交流220V电源的稳定,也可降低交流22OV电源段上开关的开断容量,同时也降低了不平衡负荷对38OV系统的干扰。
该接线方式也与常规火电厂厂用电系统有很大的不同。
上述例子都是我院在多年的核电设计经验中总结出来的,虽然列举的只是一小部分,但从以上的例子我们就可以看出,在核电站建设领域如果我们没有把这些宝贵的设计和运行经验总结出来,没有统一的设计、制造、建造和调试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完全依赖于外国技术,必然会浪费了大量时间和资金,而且受制于人的现象还将继续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核电自主化和核电的大规模发展。
因此,国内核电业主、设计单位等也一直在寻求一种开放度更高、兼容性更强的核电标准,以此来帮助解决所出现的困难。
我们深切体会到有必要尽快建立并完善中国自己的核电建造标准体系。
我们应该把经过实践检验的成熟技术和经验固化下来形成标准,用标准指导核电厂用电的设计,核电的质量、安全才有保障。
同时核电又是投人巨大的产业,核电经济性的优劣直接影响了核电产业的发展。
与此
同时,有利于国内企业的电气材料、设备进人核电市场,降低核电造价;节省开发时间,降低开发成本;有利于批量化生产并积累管理经验和提高建设效率;是降低核电建设和运行成本,实现核电站厂用电安全经济运行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马飞,李好,黄兵.AP1000核电厂厂用电切换方式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05):199.
[2]康乐. 核电厂厂用电设计方案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
[3]曾锋.AP1000核电厂厂用电切换方式探讨[J].电气应用,2013,32(12):8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