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注氟哌啶醇与MECT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攻击激越的对照研究
喹硫平联合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的效果研究

喹硫平联合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的效果研究为了探讨喹硫平联合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的效果,我们进行了一项系统性的研究。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表现出幻听、妄想、情绪不稳定等症状,而急性期兴奋激越则是精神分裂症的一种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缓解患者的症状至关重要。
喹硫平是一种新型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其具有较好的镇静和抗精神分裂症作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
而氟哌啶醇则是一种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具有镇静、抗焦虑和抗精神分裂症作用。
我们研究了喹硫平联合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的效果。
我们选取了100名急性期兴奋激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接受喹硫平治疗,另一组接受喹硫平联合氟哌啶醇治疗。
治疗周期为4周,期间我们对患者的症状变化进行了评估,并记录了不良反应情况。
在治疗结束后,我们发现喹硫平联合氟哌啶醇治疗组的患者症状改善明显,症状严重程度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
而喹硫平单独治疗组的症状改善相对较小。
比较两组之间的症状改善情况,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喹硫平联合氟哌啶醇治疗组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少,且不良反应程度较轻。
综合以上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喹硫平联合氟哌啶醇治疗对于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具有显著的疗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该治疗方案的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较少,适用范围较广。
我们也要指出,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样本量相对较小,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治疗周期相对较短,未能观察长期效果和不良反应。
后续研究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并延长观察时间,以更全面、更深入地评估喹硫平联合氟哌啶醇治疗的效果。
喹硫平联合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的疗效显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这一研究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并对深入探讨精神分裂症治疗领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齐拉西酮和氟哌啶醇注射液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激越症状的对照研究

齐拉西酮和氟哌啶醇注射液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激越症状的对照研究杨福中;王文政;闻晖;诸索宇;盛建华【摘要】目的:比较齐拉西酮注射液和氟哌啶醇注射液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激越症状的疗效和耐受性.方法:将60例伴随明显激越症状的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30例;分别给予齐拉西酮 (10~40 mg/d) 或氟哌啶醇 (5~20 mg/d) 肌肉注射治疗3 d.治疗前及治疗24h、48h及72 h后给予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兴奋因子 (PANSS-EC) 评估, 以PANSS-EC减分率≥50%为有效;治疗72 h后使用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 (TESS) 评估药物不良反应.结果:56例患者完成观察;治疗24 h、48 h及72 h后, 两组PANSS-EC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减低 (P均<0. 05) ;齐拉西酮组与氟哌啶醇组间PANSSEC减分率 (44. 6%vs 52. 9%;χ2=1, 27, P> 0.05) 、有效率 (40. 0%vs 43. 3%;χ2=0. 07, P> 0. 05) 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36. 7%vs 43. 0%;χ2=0. 28, P> 0. 05)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齐拉西酮注射液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激越症状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与氟哌啶醇注射液相当.%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intramuscular ziprasidone versus intramuscular haloperidol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agitation in schizophrenia. Method: Sixty patients with acute schizophrenia were randomized to either ziprasidone group (n = 30, 10-40 mg/d) or haloperidol group (n =30, 5-20 mg/d) injection for 3 days. The patients were assessed by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excited component (PANSS-EC) at the baseline, 24 h, 48 h and 72 h after the first injection. Response was defined as at least 50% reduction of PANSS-EC scores. The side effects were assessed with 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scale (TESS) 72 h after the first injection. Results: Fifty-six patients had finished the study. The PANSS-EC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compared to those at baseline in ziprasidone and in haloperidol group 24, 48 and72 h after the first injection (all P < 0. 05) . Between the ziprasidone group and haloperidol group,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PANSS-EC score reduction rate (44. 6% vs 52. 9%; χ2= 1, 27, P>0. 05) , the efficiency (40. 0% vs 43. 3%, χ2= 0. 07, P> 0. 05) and the rates of side effects (36. 7% vs43. 0%; χ2= 0. 28, P> 0. 05) . Conclusion: Intramuscular ziprasidone and haloperidol have comparable efficacy and side effects in treating acute agitation in schizophrenic patients.【期刊名称】《临床精神医学杂志》【年(卷),期】2019(029)001【总页数】3页(P39-41)【关键词】齐拉西酮;氟哌啶醇;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作者】杨福中;王文政;闻晖;诸索宇;盛建华【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 20003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 20003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 20003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 20003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精神医学科20003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 20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3激越是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常见症状,发生率约为35.4%[1]。
齐拉西酮与氟哌啶醇注射液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的临床对照研究

C l i n i c a l c o mp a r a t i v es t u d yo f i n t r a mu s c u l a rz i p r a s i d o n ev e r s u s h a l o p e r i d o l i nt h et r e a t me n t o f a c u t ea g i t a t i o ns y mp t o ms o f s c h i z o p h r e n i a
论 齐拉西酮注射液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的效果与氟哌啶醇相当, 安全性优于氟哌啶醇。 【 关键词】 齐拉西酮; 氟哌啶醇; 精神分裂症; 激越 中图分类号: R 7 4 9 . 3 文献标识码: A d o i : 1 0 . 1 1 8 8 6 / j . i s s n . 1 0 0 7 3 2 5 6 . 2 0 1 5 . 0 1 . c h j m . n e t . c n 四川精神卫生 2 0 1 5年第 2 8卷第 1期
齐拉西酮与氟哌啶醇注射液治疗精神分裂症 急性激越症状的临床对照研究
张晓阳 杨晓江 王哲伟
【 摘要】 目的 评价齐拉西酮与氟哌啶醇注射液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 最小不平衡指数法将 9 4 例具有急性激越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齐拉西酮组和氟哌啶醇组各 4 7 例。齐拉西酮组给 予齐拉西酮注射液, 起始剂量为 1 0 ~ 2 0 m g , 根据病情需要 4 ~ 6 h 后可重复使用, 最大剂量不超过 4 0 m g / d ; 氟哌定醇组给 1 0 m g , 4~ 6 h后可重复使用, 最大剂量不超过 3 0 m g / d 。均臀大肌深部注射, 疗 予氟哌定醇注射液, 起始剂量为 5~ 程 3天。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兴奋因子( P A N S S-E C ) 评定疗效, 采用副反应量表( T E S S ) 评定副反应。 结果 齐拉西酮组与氟哌啶醇组 P A N S S - E C减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4 5 . 2 9± 1 3 . 8 4 ) %v s . ( 4 7 . 5 6± 1 4 . 4 9 ) %, t =
喹硫平联合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的效果研究

喹硫平联合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的效果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表现为情感、认知和行为功能的严重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一部分患者在急性期表现出兴奋激越的症状,如幻听、妄想、紧张和冲动行为,给患者和家庭带来很大困扰。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包括喹硫平和氟哌啶醇,它们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可以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单独使用喹硫平和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的效果并不理想,临床上常见的问题包括药效不明显、药物副作用较大等。
有学者开始探讨喹硫平联合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的效果,希望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轻副作用,改善患者的预后。
本研究旨在探讨喹硫平联合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喹硫平联合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的效果,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疾病,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情感障碍和行为异常,患者常常伴有幻觉、妄想等症状。
在精神分裂症的急性期,患者可能表现出兴奋激越的症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喹硫平和氟哌啶醇是两种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具有抗精神病和镇静作用。
这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可能具有协同效应,可以更有效地控制患者的兴奋激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的实验设计和严格的数据分析,验证喹硫平联合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的疗效,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和准确的治疗选择。
通过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为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和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1.3 研究意义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表现出急性期兴奋激越的症状,如幻觉、妄想、紧张、易怒等。
这些症状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巨大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喹硫平和氟哌啶醇是目前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常用药物,二者在药理作用上有着不同的机制,联合应用能够互补彼此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
齐拉西酮肌注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激越症状的研究

齐拉西酮肌注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激越症状的研究摘要】目的对齐拉西酮肌注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激越症状进行研究。
方法选择80例符合条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齐拉西酮组)和对照组(氟哌啶醇组),每组各40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
前者肌内注射齐拉西酮注射液10~20mg,4~6h后能够重复使用,每天注射次数不超过3次,总剂量不超过40mg,总疗程为3d。
对照组患者肌内注射氟哌啶醇注射液5~10mg,4~6h后可重复注射,每日注射次数不超过3次,总剂量不超过30mg,总疗程为3d。
通过PANSS评分、PANSS-EC总分以及总有效率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定,通过不良反应发生率评定不良反应及副作用。
结果治疗3d,两组PANSS和PANSS-EC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齐拉西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激越症状方面,临床疗效与氟哌啶醇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氟哌啶醇。
精神分裂症多发于青壮年,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表现为知觉、思维、行为和情感等多方面的症状,患病率较高,易造成精神残疾。
精神分裂症患者因疾病导致的幻觉妄想,出现兴奋激越、敌对攻击等危险行为,存在冲动风险和对治疗的不配合,既妨害自身及他人的安全又增加了治疗和护理的难度。
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氟哌啶醇等)临床上用于治疗兴奋激越症时,由于锥体外系副作用发生率高,过度镇静作用强,如急性肌张力障碍、肌肉僵硬和震颤、静坐不能等,逐渐被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代替[1]。
齐拉西酮为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是一种新型的苯异噻唑哌嗪类抗精神病药物,能有效拮抗5-羟色胺2(5-HT2)受体和多巴胺2(D2)受体,对两种受体的亲和力之比为11:1。
与传统药物相比,齐拉西酮能明显改善阳性和阴性症状,提高认知功能和耐受性,明显减轻锥体外系症状等不良反应;与利培酮、奥氮平相比,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较好或相当,且不良反应症状轻微,耐受性好[2]。
喹硫平和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的对照研究

喹硫平和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的对照研究廖更生【摘要】目的:探讨氟哌啶醇和喹硫平在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治疗中的效果差异。
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患者94例,采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
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氟哌啶醇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喹硫平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的 PANSS 量表评分、PANSS -EC 改善幅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患者 SAS 评分、血清泌乳素水平及 QT 间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喹硫平是一种有效的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治疗药物,可显著改善患者兴奋、阴性及阳性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6(025)005【总页数】2页(P911-912)【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氟哌啶醇;喹硫平【作者】廖更生【作者单位】商丘市第二人民医院/商丘市精神病医院精神科二病区河南商丘47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3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症状是一种治疗难度较大的精神病状态,传统治疗方法受到给药方式、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不利于长期用药,且复发风险较高[1]。
本次研究为探讨喹硫平对于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的治疗价值,随机选取此类患者94例分别采用喹硫平和氟哌啶醇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患者94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
其中对照组女23例,男24例,年龄19~64岁,平均(34.5±12.7)岁;PANSS阴性因子评分(21.3±6.1)分,阳性因子(29.2±4.3)分,兴奋因子(18.9±3.1)分。
喹硫平联合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临床效果分析

喹硫平联合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喹硫平联合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临床效果。
方法:将2022年1月-2023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并分析不同治疗方式的应用效果。
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兴奋因子(PANSS-EC)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患者应用喹硫平联合氟哌啶醇治疗,可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关键词:喹硫平;氟哌啶醇;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临床效果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与患者日常生活环境、遗传、压力过大等多种因素有着密切的关联,作为精神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急性期患者时患者主要表现为兴奋激越,同时,因为患者之间存在个体性产差异,所以,对于临床症状并不能准确判别[1]。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发病期间,大多会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崩溃等情况,病情严重的也会攻击他人、伤害自己,对自身与他人的安全会产生很大的威胁。
急性期精神分裂症通常是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随着人们生活与工作压力的增加,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得到了国内外相关医学专家的高度重视,对于治疗方案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2]。
相关研究认为,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该遵循高效、安全的治疗原则,提出应用喹硫平与氟哌啶醇联合治疗效果更好,存在明显的优势[3]。
为此,文章中展开以下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22年1月-2023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范围20-65岁,平均年龄(46.51±2.65)岁,病程范围2-10年,平均病程(6.40±1.28)年;实验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范围21-66岁,平均年龄(46.68±2.54)岁,病程范围2-11年,平均病程(6.55±1.34)年。
喹硫平联合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的效果研究

喹硫平联合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的效果研究摘要: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疾病,其急性期兴奋激越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喹硫平和氟哌啶醇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常用药物,本研究旨在探讨喹硫平联合氟哌啶醇对急性期兴奋激越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结果显示,喹硫平联合氟哌啶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兴奋激越症状,且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关键词:喹硫平,氟哌啶醇,精神分裂症,兴奋激越,疗效一、研究背景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疾病,其典型症状包括幻觉、妄想、思维紊乱和情绪淡漠等。
在急性期,患者常常出现兴奋激越的症状,包括焦虑、不安、易激惹、睡眠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
目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常用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抗焦虑药和安定剂等。
喹硫平是一种典型抗精神病药,常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障碍疾病。
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阻断多巴胺D2受体和5-羟色胺2受体来缓解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
而氟哌啶醇是一种抗焦虑药和安定剂,常用于治疗焦虑和紧张状态。
在临床实践中,喹硫平和氟哌啶醇常常被联合应用于治疗急性期兴奋激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但其疗效和安全性尚未得到充分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讨喹硫平联合氟哌啶醇对急性期兴奋激越的疗效和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药物选择。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急性期兴奋激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00例。
2. 实验设计: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患者随机分为喹硫平联合氟哌啶醇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喹硫平联合氟哌啶醇治疗,对照组接受单一药物治疗。
3. 治疗方案:治疗组患者口服喹硫平每日300mg,分次服用;同时口服氟哌啶醇每日10mg,分次服用。
对照组患者口服氟哌啶醇每日10mg,分次服用。
4. 观察指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进行症状评定,包括阳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分、不良反应记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注氟哌啶醇与MECT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攻击激越的对照研究
发表时间:2013-02-20T11:36:02.43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0期供稿作者:袁峰陈官干张芹丁勇
[导读] 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MECT和氟哌啶醇治疗都能够控制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攻击激越行为
袁峰陈官干张芹丁勇 (江苏省兴化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江苏兴华 225700)
【摘要】目的研究比较肌注氟哌啶醇与现代电休克治疗(MECT)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攻击激越的安全性及疗效。
方法随机将30例伴攻击激越的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分肌注氟哌啶醇组与MECT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的1、7、14天用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以兴奋因子评定兴奋症状,攻击危险性因子评定攻击危险行为。
完成治疗后以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肝功能、心电图以及脑电图评定其不良反应。
结果 PANSS评分氟哌啶醇组在第7天开始下降,而MECT组在第1天时即开始下降,14d时MECT组疗效明显优于氟哌啶醇组;治疗结束后氟哌啶醇组TESS总分高于MECT组,而其他不良反应两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结论 MECT及肌肉注射氟哌啶醇均能控制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攻击激越,但是MECT起效较快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氟哌啶醇现代电休克治疗攻击激越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0-0227-02 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伴有激越、攻击、破坏行为比较常见,可以对其自身及他人造成极大的危险性及破坏性,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氟哌啶醇对患者的兴奋、冲动、攻击、破坏行为的疗效肯定,但因其副作用较多导致患者依从性较差。
现代电休克治疗(MECT)是针对某些重性精神疾病急性发作的具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躁狂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本研究分别应用氟哌啶醇与MECT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攻击激越行为,来对比二者的安全性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我院住院的具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攻击激越行为患者30例。
诊断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1]中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2)PANSS总分≥60分,PANSS中反应激越攻击行为的5个条目(兴奋、敌对性、幻觉行为、不合作、冲动控制障碍)中至少有两项≥4分,总分≥14分;3)获得患者或其法定监护人对本研究的知情同意。
4)排除①妊娠及哺乳期或者计划妊娠的妇女;②有严重的躯体及有器质性疾病、酒或药物依赖者;③由情感性疾病、痴呆等其他精神类疾病引起的激越;④入院前两周内已使用过长效的抗精神药物的患者;⑤已知对氟哌啶醇过敏者。
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
氟哌啶醇组男6例,女9例;平均年龄(3
2.12±10.35)岁;平均病程(9.3±7.4)天;MECT组男7例,女8例;平均年龄(31.75±12.64)岁;平均病程(8.9±8.1)天。
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MECT治疗采用美国生产的醒脉通Ⅲ型电休克治疗仪,于8:30~10:00对患者进行治疗。
按常规治疗操作,每周3次。
对照组给予肌肉注射氟哌啶醇每天10 -40mg,据情况调整剂量,最高不要超过60 mg。
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用东莨菪碱0.3mg注射。
1.3疗效及不良反应评定: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1、7、14d用PANSS评定,以兴奋因子(P4、P7、G8、G14)评定兴奋症状,以攻击危险性因子(S1、S2、S3)评定攻击危险行为。
于治疗第14天观察其症状有无明显改善。
治疗结束后以TESS评定两组的不良反应并检查肝功能、心电图和脑电图。
1.4统计方法:所有资料采用SPSSll.5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PANSS和兴奋、攻击危险性因子评定比较:
兴奋因子评分及攻击危险性因子评分氟哌啶醇组均在第7天开始下降,而MECT组均在第1天时即开始下降,见表1。
表1两组不同时期PANSS、兴奋因子和攻击危险性因子评定比较(X±S)
指标组别治疗前 1天 7天 14天
PANSS 氟哌啶醇组 83.2±12.3 82.4±11.5 71.4±12.0 62.5±9.8
MECT组 82.5±12.7 70.3±11.4* 63.3±11.8 56.3±9.2
兴奋因子氟哌啶醇组 13.2±3.8 12.3±4.2 10.5±3.8 10.1±3.2
MECT组 13.8±3.4 9.0±3.9* 8.1±3.7 7.1±2.9
攻击危险性因子氟哌啶醇组 11.4±4.4 10.7±3.8 8.3±4.2 5.9±2.9
MECT组 11.9±4.5 7.4±3.6* 6.3±3.9 5.0±2.7
注:*较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具统计学差异。
2.2两组在治疗结束后的不良反应比较:
在治疗后MECT组TESS显著低于氟哌啶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评分
组别 TESS(X±S)肝功能异常心电图异常脑电图异常
氟哌啶醇组 0.84±0.16 6 5 10
MECT组 0.69±0.14 5 4 11
P值<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急性期除有幻觉妄想的症状外,常伴有拒绝合作、敌对、攻击破坏等激越行为,对他人安全构成了威胁,严重危害着社会的治安。
以往我们常应用氟哌啶醇肌肉注射等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加以控制,但此类药物常出现急性锥体外系反应,从而影响治疗的依从性。
现代电休克治疗(MECT)以其适应症广、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治疗效果好的优点,迅速普及于精神领域多种疾病的治疗。
电休克治疗原理与癫痫发作的电生理基础类似[2],通过用适量的电流短暂的刺激大脑,引起患者一过性意识丧失、皮层广泛脑电发放和全身抽搐
从而达到治疗患者精神症状的一种方法。
MECT是在电休克治疗前加用静脉麻醉药和肌肉松弛剂,从而减少患者的全身抽搐和恐惧感。
目前,国外已有大量文献报道MECT是一种控制兴奋激越症状快速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3]。
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MECT和氟哌啶醇治疗都能够控制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攻击激越行为。
而MECT组起效更为快速有效。
治疗后MECT 组TESS评分显著低于氟哌啶醇组表明了MECT具有更安全的优势。
MECT以其安全性高、适应症广、症状缓解快、痛苦体验少、认知功能损害小、依从性好,同时能客观实时记录治疗过程中病人的各项重要生命参数,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M].3版.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l:75-78.
[2],沈渔邨.精神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34-735.
[3],GREENBERG R M ,KELLNER C H.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a selected review. Am J Geriatr Psychiatry. 2005,13(4):268-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