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 双向电除颤技术
电除颤精选全文完整版

精选全文完整版心脏电除颤心脏电复律和电除颤,是指在严重快速心律失常时,将一定强度的电流直接或经胸壁作用于心脏使全部或大部分心肌在瞬间除极,然后心脏自律性最高的起搏点(通常是窦房结)重新主导心脏节律的治疗过程,也就是说通过电击的方式将异常心脏节律转复为正常窦性节律。
一、原理在极短暂的时间内给心脏通以强电流(目前都采用直流电),引起大部分(75%以上)心脏自律细胞在瞬间同时除极化,并使所有可能存在的折返通道全部失活,此时心脏起搏系统中具有最高自律性的窦房结恢复主导地位,从而控制心搏,恢复窦性心律。
如果心动过速的促发因素不复存在,则即使解剖和电生理上的发病基础仍然存在,电击所终止的心动过速仍可被长期预防。
二、电复律(电除颤)的适应证心脏电复律对终止折返性心动过速特别有效。
原则上,任何形式的心动过速,只要导致低血压、充盈性心力衰竭或心绞痛,而内科治疗又不能迅速奏效时,均应电击终止。
转复成功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几乎均能改善。
心室颤动和心室扑动一旦出现心室颤动或心室扑动,通常即可引起显著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应立即使用非同步电击复律,而且应越早越好,因为除颤成功的可能性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降低且室颤可能在数分钟内转为心脏停跳。
对于顽固性心室颤动患者,必要时可静脉推注利多卡因或胺碘酮等药物;若电击前室颤波很细小,可以静脉注射肾上腺素,使颤动波变大,以提高转复的成功率。
室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经药物治疗无效或伴有严重血液动力学障碍及频发阿斯综合征应紧急行同步直流电电击复律;但是对于无法识别R波的快速室性心动过速,有时只能进行非同步电击复律治疗。
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是选用同步直流电复律中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
电复律即刻成功率在70%~96%。
由于心房颤动的病因各异,病程长短不一,对药物反应差异较大,故在电复律的选择上应多方权衡。
心房颤动行电复律治疗应遵循下述原则:有血流动力学障碍或症状严重,但药物治疗未能有效时需尽快电复律;无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不需紧急电复律,但电复律后可望维持窦律,改善心功能,缓解症状。
电除颤技术及操作规程(标准版)

电除颤技术及操作规程心脏电除颤是用电能治疗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使之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方法,亦称心脏电复律。
心脏电复律的方式有同步和非同步两种。
同步电复律是利用患者心电图中R波触发同步装置放电,使电流仅在心动周期的绝对不应期发放,避免诱发心室颤动,常用于转复心室颤动以外的各类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非同步电指复律不用同步触发装置,可在心动周期的任何时间放电,常用于心室颤动的转复。
【操作评估】1. 评估患者(1)病情状况:患者病情是否符合电除颤适应证,有无禁忌。
(2)意识状态:患者是否有心脏停搏、意识丧失。
(3)心电图状况:有无室颤波出现,要排除心电监测的电极脱落或心电波形受到干扰而产生的假性室颤波形。
(4)除颤部位:是否有伤口、潮湿,有无敷料。
如患者带有植入性起搏器,应避开起搏器部位至少10cm。
2. 评估用物(1)使用前应检查除颤器各项功能是否完好,电源有无故障,充电是否完好,各种导线有无断裂和接触不良,同步性能是否正常。
对选择性电复律术前要特别检查同步性能。
(2)备好各种抢救药品和心肺复苏所需的器械,如氧气、吸引器、气管插管用品、心电监测设备、呼吸机等,并建立静脉通道。
3. 评估环境操作前确定周围人员无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
4. 操作者自身评估操作者身体不能与患者接触,不能与金属类物品接触。
【实施步骤】1. 迅速携除颤器及导电糊或者生理盐水纱布至患者旁,向患者或家属解释。
2. 将患者平卧于硬板床上,充分暴露胸壁。
3. 在电极板上涂以适量导电糊或者生理盐水纱布,涂抹均匀。
4. 监测患者心律,判断心律失常类型,确认电复律方式为同步或非同步,选择合适的能量。
5. 正确安放电极板位置,电极板分别置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和心尖部,电极板与皮肤紧密接触,压力适当。
6. 再次观察心电示波,确实需要除颤,大声嘱其他人员离开,充电后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放电按钮电击除颤。
7. 放电后将电极固定原位片刻,观察患者心电图的改变。
8. 如复律未成功,立即重新选择能量充电,重复以上步骤。
(2024年)《电除颤技术》ppt课件

。同时,医生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和后续护理,确保患者
顺利康复。
26
06
电除颤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
2024/3/26
27
技术创新点及优势分析
高效能量转换系统
提高电能转换效率,减少能量损失,使除颤效果更显著。
2024/3/26
智能识别与自适应技术
通过实时监测患者心电信号,自动调整除颤能量和波形,提 高治疗精准度。
备,减少电磁干扰。
术中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电极片放置
能量选择
根据患者体型和病情选择合适的电极片大 小,正确放置电极片位置。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除颤 能量,一般成人首次电击能量为200J。
充电与放电
CPR配合
按下除颤仪充电按钮进行充电,充电完成 后确认所有人员未接触患者,按下放电按 钮进行电击。
呼吸抑制
电击后患者可能出现呼吸抑制 ,与电流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 用有关。
急性肺水肿
电击后患者可能出现急性肺水 肿,表现为呼吸困难、咳粉红
色泡沫痰等。
20
预防措施与建议
确保电极板与皮肤紧密接触
使用导电膏涂抹电极板,确保与皮肤 紧密接触,减少皮肤灼伤的风险。
控制放电时间
根据患者病情和心电图表现,合理控 制放电时间,避免过长放电导致心肌 损伤。
发展历程
自20世纪初发现电击可以恢复心脏节 律以来,电除颤技术经历了多次改进 和优化,包括电极设计、能量选择、 除颤波形等方面的进步。
2024/3/26
4
原理及作用机制
原理
通过瞬间释放高能量电流,使心脏所有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除极,中断导致心 律失常的异常折返或异位兴奋灶,从而恢复窦性心律。
电除颤技术解析

电除颤操作流程电除颤亦称心脏电复律,是在短时间内向心脏通以高压强电流,使心肌瞬间同时除极,消除异位快速心律失常,使之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方法。
1、遵医嘱除颤;2、迅速携除颤仪至病人床旁;3.患者去枕平卧于硬板床上、检查并除去金属及导电物,松开衣领,暴露胸部;4.开机将旋钮调至所需能量,双向波成人200J,儿童2——4J/kg;5、将导电糊涂抹至患者身上除颤部位;5.将除颤板从除颤手柄槽中取出,均匀涂上导电糊。
6.确定电极位置:右胸区域:锁骨下方,即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左胸区域:心尖部,即左腋前线第五肋间。
7.按下除颤板上充电(黄色)按钮进行充电,在显示器上显示并听见相应的声音提示后,大声提示:我要除颤,请离开。
8.在30秒内同时按下两个手柄上的放电(橙色)按钮完成一次除颤。
9.观察ECG,如有必要可遵医嘱重复除颤。
10.使用后将选择器开关旋至“断”。
11.清洁皮肤,整理床单位,助患者取于舒适的卧位。
12.清洁电极板,整理用物,分类放置。
并接上交流电使除颤仪充电备用。
13、洗手,记录。
二、电除颤技术注意事项1、定期检查除颤器性能,及时充电,保持除颤器完好备用。
2、除颤前确定患者除颤部位无潮湿、无敷料。
皮肤保持清洁、干燥,电极板必须涂满导电糊,以免烫伤皮肤。
若患者带有植入性起博器,应注意避开10cm.以上。
3、动作迅速,准确。
4、放电除颤时,注意患者与其他人、物绝缘。
5、操作者身体不能与患者接触,不能与金属类物品接触。
忌电极板对空放电或相向放电。
6、禁止用酒精浸湿纱布。
三、电除颤技术相关知识1、非同步除颤的指征:心室颤动、心室扑动2、同步除颤的指征: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速、室上速。
3、儿童能量选择:首次2J/kg,第二次2~4 J/kg,第三次4 J/kg。
4、对于能明确区分QRS和T波的室速,应同时同步电复律;无法区分者,采用非同步除颤。
5、电除颤常见并发症:心律失常,皮肤局部红斑,前胸和四肢疼痛、周围动脉栓塞等,偶有肺水肿,血压下降,发热、血清心肌酶增高等简易呼吸器的使用简易呼吸器的组成:(1)面罩(2)单向阀(3)球体(4)氧气储气阀(5)氧气储气袋(6)氧气导管(其中氧气储气阀及氧气储气袋必须与外接氧气组合,如未接氧气时应将两项组件取下。
电除颤技术(心内)

8.观察除颤仪上的波形变化,监测患者心律是否变为窦性,若无效,重复点击,但最大不超过360焦耳。
9.如转复成功,观看时间、关闭电源,擦净病人皮肤及电极板。
10.密切监测心律变化,做好抢救记录。
11.整理床单位及用物。
12.洗手、记录。
4
4
4
4
10
12
10
6
4
4
4
4
未做-4
少一项-3
未卧硬板床-4
一项不符合-2
未擦-4,手法不对-2
未打开开关-2,未选择非同步-3未涂抹-4未充电-4
能量选择不正确-5
2.将用物推至病床,患者去枕平卧于硬板床或绝缘床。
3.松解衣扣,暴露除颤部位,左手外展、查看皮肤、导联、有无起搏器及金属物质。
4.用纱布呈“Z”型擦干患者除颤部位皮肤。
5.打开除颤器电源,选择非同步除颤方式,准确选择出所需除颤电量(单项波360J,双向波200J)涂导电膏,开始充电。
6.左手电极板置于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右手电极板置于心尖部(左腋中平第5肋间),电极板与皮肤进紧密接触,保证导电良好(如患者大量出汗,应迅速将胸部擦干)。
4、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操作。36 Nhomakorabea3
操作不熟练-1~2
急救意识差酌情-1~2
受伤观念差酌情-1~2
每超时1分钟-2
电除颤技术评分标准
项目
操作程序
标准分
扣分内容及标准
扣分
准
电除颤的操作方法

电除颤的操作方法
电除颤操作方法如下:
1. 必要的准备工作:确保患者处于安全位置,检查电除颤仪的电源是否正常,确保它已连接到患者。
2. 确认心律失常:根据心电图(ECG)诊断患者是否有需要电除颤的心律失常,如室颤(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或室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
3. 通知团队成员:告知团队成员准备电除颤,确保患者周围环境的安全。
4. 向患者应用除颤电极:将电除颤仪的除颤电极粘贴在患者的胸前,确保电极贴合皮肤并且无明显阻碍。
5. 设定能量水平:根据临床指南和医生的建议,设定适当的能量水平,如常用的200焦耳(J)或360焦耳(J)。
6. 充电:按下电除颤仪上的充电按钮,等待电除颤仪进行电能充电。
7. 确认可除颤:在充电完成后,通过观察心电图和患者状况,确认患者仍处于需要电除颤的心律失常状态。
8. 通知团队成员:当电除颤仪已充电并准备释放时,向团队成员发出口头指令,帮助确保患者周围的安全。
9. 释放能量:按下电除颤仪上的释放按钮,释放设定的能量水平。
确保团队成员避开患者,以防止电流通过身体。
10. 观察结果:观察电除颤后患者的心律和生命体征变化,如需要,可以重复电除颤过程。
11. 记录和监护:记录电除颤的时间、能量水平和患者的反应,并进行后续监护和治疗。
请注意,以上操作方法仅供参考,实际操作需遵循医疗专业人员的指导和临床指南。
ARTBiphasicTM智能双相波除颤的优点

对院外室颤病人采用低能量 (150 焦耳)、不逐分级增加的 (150 焦耳2 150 焦耳2150 焦耳)、具有阻抗补偿效应的双相波, 唯一得到了 IIb 类 推荐:“安全的、令人满意的、临床上有效的”。只有 Fo reR unner 的智能 双相波设备曾受到如此高的分类标准。
Beh r, et al. A m J Ca rd iol 1996; 78: 124221254.
首次除颤成功率: 单相阻尼正弦波为 66% 单相截断指数波为 43%
··
优势 用持续时间 较短的波形时 复发颤动的 几率更少 (提高成功率)
使用抗心律 失常药物时 效果更好
唯一被 A HA 类推荐的 智能双相波
( 1) 生产许可证 (复印件) ; (2) 准许宣传批件 (复印件) ; (3) 如属专利产品须有专利证书 (复印件) ; (4) 建 立广告合同 (由我方寄去) ; (5) 广告宣传墨图或胶片 (须注明: 准字、宣字、专利号、商标)。 也可委托本刊代为 设计。
医药类广告按照广告法及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广告收稿截止日期: 距发布日提前 40 天。 元 版, 栏目赞助 1000 元 期, 封二 8000 元 期, 封三 6000 元 期, 封四 8000 元 期。
证据的来源 Gliner, et al. C ircu l 1995; 92 (6) : 163421643+ Kerber, et al. C ircu l 1988; 77 (5) : 1038210463 Charbonn ier lE E E 1996; 84 (3) : 4872499 Schuder, et al. lE E E 1980; BM E227 (1) : 37243+
符合2020国际指南认可的双向波除颤技术

双向波除颤技术在2020年国际指南中备受认可。
这一技术在心脏病领域具有极大的意义,不仅可以挽救患者生命,还能提高医疗抢救的成功率。
在本文中,我将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这一技术的原理、应用和局限性,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双向波除颤技术。
1. 双向波除颤技术的原理双向波除颤技术是一种使用双向电能波对心脏进行除颤的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向心脏传输高能电脉冲,使心脏的电活动得以重置,从而恢复正常的心脏节律。
这一技术与传统的单向波除颤技术相比,能够更加彻底地除颤,有效降低除颤后出现再次心律失常的可能性。
2. 双向波除颤技术的应用双向波除颤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
它可以用于治疗各种心律失常,包括室颤、室速以及心脏停跳等。
在心脏手术和介入手术中,双向波除颤技术也被广泛使用,以确保手术过程中心脏的稳定和安全。
3. 双向波除颤技术的局限性尽管双向波除颤技术具有诸多优势,但它也存在局限性。
对患者的心脏电活动进行双向波除颤需要高能电脉冲,因此对心脏和相关组织造成的损伤相对较大。
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心律失常,双向波除颤技术可能并不适用,因此临床医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总结及个人观点作为一项备受认可的心脏抢救技术,双向波除颤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我们也要意识到这一技术存在的局限性,并不是适用于所有情况。
临床医生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双向波除颤技术。
通过本文的深入探讨,相信读者已对双向波除颤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这一重要的心脏抢救技术,并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双向波除颤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心脏抢救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在临床实践中,它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医疗抢救的成功率。
然而,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也逐渐意识到这一技术存在的局限性,并不是适用于所有情况。
临床医生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双向波除颤技术。
在使用双向波除颤技术时,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评估和监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实很简单
除颤指从电流发出通过胸部到达心脏使心肌细胞除极化并终止VF的过程。
除颤仪能量设置提供了终止VF所需的最低有效能量。
因为电击后除颤是一个300-500ms的电生理过程,所以经典除颤(电击成功)的定义是电击后至少5秒内终止VF[31,32]。
电击成功后屡次出现VF不应视为除颤失败。
用经典除颤来定义电击成功不应与复苏表现相混淆,例如心脏有效灌注节律的恢复、存活至入院或存活至出院等。
尽管复苏表现(包括存活)会受到除了电击之外的许多因素的影响,但除颤程序必须争取改善病人的存活,而不应仅仅以电击成功为目的。
根据除颤波形的不同,现代除颤仪分为两种类型,即单向型和双向型。
虽然单向波形除颤仪先应用于临床,但现在几乎所有的AEDs和人工除颤仪都使用双向波除颤。
不同的装置具有不同的能量级。
而且无论是单向还是双向波形都与恢复自发循环(ROSC)的高比例或心脏停搏后存活至出院的比例无关。
单向波形除颤仪
单向波形由单极发出电流(电流方向),并可以根据脉冲降低到零的速率进一步分类。
单向缓冲正弦波形(MDS)的电流是逐渐降低到零点,而单向方形波(MTE)的电流则是骤然降到零点。
尽管现在已经很少生产单向波形除颤仪,但仍有许多还在使用,并且其中大部分是MDS波形的。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无论是单向还是双向波形都与恢复自发循环(ROSC)的比例或心脏停搏后存活至出院的比例无关,并且不会高于任何其他特殊波形。
然而,研究表明当使用双向波形进行除颤时,如果能量与单向波形相当或低于单向波形除颤,则终止VF更为安全有效。
双向波形除颤仪
一些学者收集门诊和住院病人的电生理数据和埋藏式除颤仪(ICD)检测和评估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运用双向波形进行除颤,其成功率相当或高于用单向波形(包括MDS和MTE)能量递增(200J,300J,360J)除颤。
但这些研究没有对不同双向波形进行直接比较。
双向波形除颤仪获得最高VF终止率的首次电击最佳能量目前仍未确定。
几个随机研究(LOE2)和观察研究(LOE5)的结果显示用相对低能量(<200J的双向波形除颤是安全的,并且其终止VF的效率相当或高于用与之相当或更高能量的单向波形进行除颤(IIa类)。
通过改变电击的电压和间期或释放剩余膜电荷(即过饱和电荷)来调整不同病人的阻抗差异。
一相至二相间期最适比例和首次电压振幅仍不清楚。
何种波形对于即刻效果(除颤)和短期效果(ROSC、存活至可以入院)更有效并因此而获得更好的长期效果(存活至出院和存活1年),目前也不明确。
如果所有双向波形都具有高效率,那么影响存活的其它因素(如从心脏崩溃到CPR或除颤的时间间隔)很可能比特定的双向波形或能量更为重要。
固定能量和递增能量
商品化的双向AEDs既提供了固定能量级也提供了递增能量级。
多个前瞻性(LOE2)和回顾性临床研究都未能对首次和后续电击确定一个最佳的能量级别。
因此,很难在首次和后续双向除颤能量选择上给一个确定的建议。
使用双向除颤仪时可以选择两种波形中的任一中,在特定的能量防范围内,每种波形对于终止VF都是有效的。
双向装置的最佳电击能量位于既往表明有效的能量范围内。
现已明确,使用双向方形去极波形时应选择150J到200J,但首次电击时使用直线双向波形除颤则应选择120J。
而第二次以及以后的双向电击应选择相同或更高的能量(IIa类)。
用直线双向波形装置时,所选择的能量和实际发出的能量是不同的,在通常的阻抗范围内,实际发出的能量要更高一些。
例如,对于一个阻抗为80欧姆的病人,选择120J的能量进行电击时,其实际发出的能量为150J。
对于终止VF,目前仍没有确切的证据说明,能量非递增型和能量递增型双向波形除颤哪一个的效果更好。
二者终止短期和长期VF都是安全有效的(IIa类)。
特定的双向波形和最有效的首次电击的安全和有效的数据以及是否使用递增顺序进行电击都需要在住院病人和院外病人中进一步的研究。
SMART 双向电除颤技术
来源:邹毅成日期:2005-6-9
患者杨先生有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4级,由于肺部感染诱发室速转入ICU。
转入后杨先生心律很快变为致命的室颤,生命悬于一线。
ICU医护人员马上应用新引进的Heartstream双向波除颤器进行电除颤,另外紧急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一共电除颤了十余次,杨先生的心律才转变为窦性,生命征也逐步稳定。
第二天,就完全清醒过来,经过积极控制感染等治疗后顺利的脱离了呼吸机,安全转出ICU。
其实杨先生能逃过这一劫,很大程度要归功于SMART 双向电除颤技术,下面就简单讲讲这一除颤领域的最新进展——双向电除颤。
双向电除颤与单向的区别,就是单向除颤器只发出一次电流,而电流流经身体的时间由身体的电阻决定。
双向除颤器则在发出一次电流后,可以发出一次反向的电流,而且能够控制电流流通的时间。
这种控制传送电流和电流时间的能力使这种设备能通过调整来抵消并配合病人的阻抗来给予恰当的治疗。
90年代中期,美国率先使用新式低能量双向脉冲除颤器,随后开展了低能量双向电除颤与高能量单向电除颤对院外心脏骤停者复苏效果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果提示,与标准高能量单向电除颤相比,新式低能量双向脉冲除颤不仅除颤成功率高,患者自主恢复率亦高,复苏存活者的机体及神经系统功能恢复均佳。
目前,该技术已经
广泛用于自动体外除颤以及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中。
新式低能量双向脉冲除颤波用于自动体外电除颤已显示出极大的优势,它采用固定150J电能,首次除颤成功率89%,三次内重复除颤成功律达97%。
基于低能量双向脉冲电除颤的优势,美国心脏协会(AHA)已发表了一份科学通告来支持低能量双向波形,其结论是:对院外室颤病人进行首次除颤时采用低能量(150J)的,不逐级增加的(150J---150J---150J),根据阻抗调整波形的双向波是安全的,令人满意的和临床有效的。
AHA将其列入IIb类推荐使用标准,这是迄今为止唯一得到AHA推荐使用的除颤波形。
我们医院紧跟时代的先进步伐,掌握最前沿的科技水平,为ICU,急诊以及心脏内科等急救科室配备了SMART 双向电除颤器,从而大大提高了心律失常病人的抢救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