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预防
充水球囊预防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临床分析

充水球囊预防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临床分析重度宫腔粘连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育能力和生活质量。
目前,治疗重度宫腔粘连的手术术后再粘连是一大难题,临床上难以避免。
本文将从充水球囊预防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角度进行临床分析。
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临床表现包括月经周期异常、不孕、习惯性流产、痛经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目前,对于重度宫腔粘连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分离粘连组织,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再次粘连。
术后再粘连的发生率仍然较高,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有效的手术辅助工具来预防术后再粘连的发生。
在临床上,充水球囊的使用对于预防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充水球囊可以有效的保护宫腔内膜,减少手术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减少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充水球囊可以有效的分离粘连组织,减少组织再次粘连的风险,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治疗效果。
最重要的是,充水球囊的使用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育能力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有效的避免了术后再粘连带来的痛苦和困扰。
充水球囊的使用还有一些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充水球囊型号和尺寸非常重要,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要来选择合适的充水球囊。
手术操作要规范,操作者要具备丰富的手术经验和技术,避免不必要的操作损伤。
术后的护理和处理也非常重要,要对充水球囊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和管理,避免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充水球囊预防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育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充水球囊的使用还有一些局限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希望未来可以有更多的临床研究和实践,进一步验证充水球囊在预防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方面的临床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和服务,为妇科手术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预防再粘连方法的比较

g o p I, 4p t n s n u e t dcl ht sna dpa e D mp s dg o p I ;t e a i t r iie ru 6 ai t if sdwi Me i i a l dI c e h aC o n c U o o e ru I h np t ns e weed d d v it ru a I tec u s f i a e o ey a ) n r u 工b I tec u s f i s> o ey r . e e n og o p I , I h re s s ≤ n e r a dg o p a( o od e ,1b(h o re s e n e ) Th — od e a a r
c r ia e e to f i ta t r e a h so s M eh d Cl ia a a o 2 a in s wih s v r n r u e i e a h — e v c lr s c in o n r u e i d e i n . n to s i c l d t f 1 2 p te t t e e e i ta t r d e n n so s wh n e we tt a s e ia e e to u i g No e e 0 4 t y 2 0 n g n c l g c e d s o y c n e f in o u d r n r n c r c lr s c in d rn v mb r 2 0 o Ma 0 7 i y e o o i n o c p e t ro v t e t i fi a e o p t lo h n h u Un v r i r t d e e r s e t ey Pa in s we e dv d d it wo h h r afl t d h s ia fZ e g Z o i e st we e su id r t o p c i l. d i y v t t r i i e n o t e g o p c o d n o t e d fe e t t e a y meh d . 5 a i t o we e p a e t UD o t p r to r n r u sa c r i t h ifr n h r p t o s 8 p t n s wh r lc d wi I g e h p so e a in we e i
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预防

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预防宫腔粘连(IUA)又称Asherman综合征,多由宫腔手术操作或因感染、放射等原因造成子宫内膜破坏引起宫腔相互粘连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病变,多于吸宫或刮宫后发生,子宫内膜结核,严重的子宫腔内感染、子宫粘膜下肌瘤摘除或剖宫产手术等都可损伤子宫内膜,导致宫腔粘连的发生[1]。
宫腔粘连可造成月经紊乱、痛经、不育等严重后果[2]。
近年来由于人工流产和药物流产及妇科炎症等因素不断增加,导致宫腔粘连发生率逐年上升,成为不孕不育常见的原因之一,占不孕症的20%[3]。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备受妇产科医师(特别是生殖研究者)的关注。
近年来应用宫腔镜治疗宫腔粘连已成为宫腔粘连治疗的标准方法[4]。
然而其术后容易再度粘连,甚至粘连更为明显,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5]。
本文将目前国内外宫腔镜直视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后预防再粘连采用较多的几种方法分述如下。
1 术后预防粘连方法概述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IUD)、透明质酸胶体(防粘连剂)、口服大剂量雌激素或人工周期、球囊扩张法、羊膜移植、定期反复纤维宫腔镜探查及钝性分离术及上述两种和/或2种以上联合应用的综合方法。
TCRA术后均常规给于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5~7d,随访3~6个月。
术后3个月在月经干净3d后行宫腔镜复查判断其疗效。
1.1 TCRA术后口服大剂量戊酸雌二醇和/或人工周期预防再粘连TCRA术后第2d开始口服戊酸二醇(补佳乐)3mg.tid,服用21d。
最后10d加用甲羟孕酮10mg/d.(或倍美力0.625mg/d,服用20d。
从第15d开始加用甲羟孕酮10mg/d。
连服5d。
)共3个周期。
大剂量雌激素可刺激子宫内膜再生,覆盖子宫创面,防止新的粘连形成[11]以达到预防再粘连的目的。
而且大剂量雌激素治疗,可以加速裸露区的上皮化,促进子宫内膜生长加速及子宫内膜修复[12]。
目前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口服雌激素是宫腔粘连术后预防再粘连的有效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预防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次粘连3种方法的效果比较

1 2 d后 ,在此 基 础 上 每 天 给 予 甲羟孕 酮 1 0 m g治
疗 。第一个周期结束后 , 待月经来潮第 3 天后开始 给药 ; 若月经不来潮则选择上一周期结束后第 7 天 开始给药。 1 _ 3 观察指标 : 治疗结束后 , 选择在患者月经干净 后3 ~ 7 d , 行宫腔镜检查 , 观察宫腔黏连发生情况 , 同时对患者月经情况进行统计。 1 . 4 统 计 学处 理 : 研 究 数 据采 用 S P S S 1 9 . 0软件 进 行 分 析处 理 , 以均 数 4 - 标准 差 ( 肚s ) 表 示 计 量 资料 , t 检验进行组 间比较 ;以百分率% 表示计数资料 , x 检 验进 行组 间 比较 , P < 0 . 0 5 为 差异 有统 计学 意义 。
好转 率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 义( P > 0 . 0 5 ) 。结论
关键词 [ 中图分 类号 ] R 7 1 3 . 4
3种方法预防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 次粘连的效果相 当。
学科分类代码 : 3 2 0 3 1
宫腔黏连 ; 宫腔 粘连 分离术; 再次黏连 ; 预 防方 法; 临床疗效 [ 文献标识码 ] B
联合人 工周期 治疗 。治疗结束后, 选择在 患者 月经干净后 3 7天行 宫腔镜 检查 , 观察 宫腔黏连发生情 况, 同时对患者月经情 况
进行 统计 。结果 治疗后 , 甲组轻度黏连 3 例、 中度黏连 2 例、 重度黏连 1 例, 总黏连 6例 , 再 次黏连发 生率 为 1 8 . 7 5 %; 乙组轻 度黏连 2例 、 中度黏连 2例 、 重度黏连 0例 , 总黏连 4例 , 再 次黏连发 生率为 1 2 . 5 0 %; 丙组轻度黏连 4例 、 中度 黏连 0 例、 重度
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预防措施及疗效分析

1 . 手 术 时 间 选 择 在 月 经 干净 后 3~7 .2 3 d宫 内膜 增生 早 期 。
2 结果
见 表 1 。
1. . 3术前准备 常规术前检查排 除全身性疾病 。进行宫 颈液 基 3 细胞学检查, 排除宫颈癌患者。 治疗有阴道炎、 生殖道支原体、 衣原体感
[ 摘要】目的 探讨宫腔粘连宫腔镜分离后宫腔再粘连 的预 防措施 。方法 对 宫腔镜确诊 的 3 7例 中、 重度官腔粘连患者行官 腔镜 下粘连分离 术 ,0 9年 5月 以前的 2 20 3例患者 术后采用 I D治疗 ;0 9年 5月以后 的 1 患者术后 采用人工 周期 U 20 4例 +U +宫腔 内注入透 明质酸钠 +官腔 内放置水囊 的综合方法治疗 。 结果 I D和综合方法预 防官腔膜性粘连再次粘连疗 ID U 效 比 I D较好 ( <00 ) U P . 。结论 综合方法对肌性粘连及结缔组织性粘连再次粘连效果 明显优于 I D疗法 。 5 U [ 关键词】I D; U 官腔镜检 ; 粘连分离术 ; 内置水囊
自 20 0 7年 以来 运 用 宫 腔 镜 治 疗 3 7例 因 各 种 原 因 导 致 的 中 、 重
的官腔粘连。负责监护的 B超医生将 扫描切面不断变换 以防止 术中出现穿孔 。用 电切环或针状电极 电切致密粘连带 中间, 分离 粘连后 , 根据粘 连的部位 , 将不 同类 型 的节育 环置入官腔 , 宫壁 贴近处应注意避免 电辐射以保护原有 的子宫 内膜 ,之后注入透 明质酸钠等生物防粘连剂。
13 术 后 处 理 宫 腔 内放 置 气 囊 导 尿 管 , 水 4~ m , 迫 止 .. 5 注 7 L压
度官腔粘连 , 中 l 其 4例术后采用人工周期 +U +官腔 内注入透 ID 明质酸钠 +宫腔 内放置水囊 的综合方法治疗 ,3例术后 采用宫 2 内放置 I D, U 并将其疗效进行对 比, 报道如下 。
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预防再粘连方法的比较

pam n o yacl ya dO s tc t C H si l rt etfG neo g n be i eT M o t o tr sh pao f
Ct,a g4 5 0 , h a i K n 0 0 C i ) y 7 n
Abt c: jcieT o pr h f to w ni dein m tosfrit uei d ei sa e hs r cpcspr- sr tObet ocm a tee e ftoat —ahs e d o n atr e ahs n f r yt o o i eaa a v e c o h p ndhdas n cn ie ne( r o ,a a i i at f r c P<00 ) Co c s n T m l it ue n d ei s yt oep eaa o hmbr l ogu gf i d e . 5 . nl i e pe nr t eah s n s rsoysprtnc a e a uo a r i o h e i P・
例, 再粘连1 例 , 5 再粘连率 5.7 , 35%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 经统计学处理 , 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 00 ) P< .5 。结论 : 宫腔粘连
官腔镜 分离后宫腔 内放置节育环加术后周期性应用戊 酸雌二醇可有效预再粘连 , 提高月经改善率。 [ 关键词] 官腔粘连 ; 官腔镜 ; 戊酸雌二醇
me sr ai n i rv me t n p e a c st ain ftr p rt n,a n tu t mp o e n a d r g n y i t a e o e ai o n u o o mo t lt r y tr s o i i t ue n a h s n wee b nh a e ,h s o c p c nr tr e d e i s e a i o r o -
Ⅲ度及以上宫腔粘连分离术后两种预防再粘连方法的比较

【 中图分类号】734 R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64 42 (000 — 08 0 17 - 00 21)5 05 — 3
di1.9 9 ji n 17 4 2 .0 00 .1 o:03 6 /. s .6 4— 0 0 2 1 .50 8 s
Th o p rs n o wo m e ho si r v n i g r c r e ta h so e c m a io ft t d n p e e t e u r n d e i n n
通 讯 作 者 : — i:45 6 3 @ q .o Ema 7 17 39 qcm l
【 摘
要 】 目的
比较宫腔镜 下分 离宫腔 粘连后 两种抗粘连 方法 的疗效。方法
4 例 官腔 镜 下宫腔 3
I 度 及 以上 粘 连 分 离术后 患者 , I I 随机 分为 宫 内 节 育 器(n atr ecn aet e ei , U 组 (2例 ) 几 丁 it ue n ot cpv v e I D) 2 r i r i d c 和
C e g u S c u n,6 0 8 hn d i a h 10 1
【 bt c】 O j t e o t yh eetfw e os n r etgeu etde o t as rcl A s at r b cv T u e fcoto t d o e nn cr n ahs n frr c v a ei s d t m h p v i r r i ae tn e i
s e a h n i n w ih w s4 . 1 i UD o p wa lo mu h h g e a h t n c i s n g o p w ih Wa . 6 u d e so h c a 0 9 % n I r g u sas c i h r h n t a ht a r u h c s 4 7 % t i o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后再粘连的预防及疗效分析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后再粘连的预防及疗效分析【摘要】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后再粘连的预防及疗效分析。
首先介绍了宫腔粘连的形成机制,以及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的原理。
接着分析了再粘连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术后使用美国SurgiWrap等生物吸收性隔离膜。
最后对再粘连的疗效进行了分析,强调了预防再粘连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总结了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后再粘连的预防策略,同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希望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为相关医学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再粘连,预防措施,疗效分析,形成机制,预防策略,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宫腔镜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妇科微创手术,广泛应用于治疗宫腔内疾病。
宫腔镜手术后常常会导致宫腔粘连的形成,严重影响女性的生育能力和生活质量。
宫腔粘连是由于手术创伤引起的宫腔内炎症反应,导致宫腔内组织粘连在一起。
目前,宫腔粘连的发生率逐渐增加,成为影响手术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原理,以及再粘连的发生原因,可以为进一步探讨再粘连的预防措施和提高治疗效果提供重要参考。
本研究旨在分析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后再粘连的预防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经验总结。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后再粘连的预防及疗效分析,以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手术效果。
通过对再粘连发生机制和预防措施的研究,旨在减少患者再次手术的风险,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一步完善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的临床应用。
通过对再粘连疗效的分析,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术后康复指导,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指导,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从而促进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1.3 意义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后再粘连的预防及疗效分析引言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已经成为治疗宫腔粘连的重要方法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预防
【摘要】目的探讨宫腔粘连电切术后宫腔再粘连的预防。
方法对35例宫腔粘连电切术后患者,宫腔置入iud后加球囊导尿管并注入己丁糖,同时应用戊酸雌二醇促进子宫内膜生长,预防宫腔粘连再发生。
对照组25例给予术后iud治疗。
结果观察组治愈率57.14%,有效率100%。
对照组治愈率32%,有效率72%。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分别为p<0.05、p<0.001。
结论术后宫腔放置iud并同时用球囊导尿管,辅以己丁糖及戊酸雌二醇,对预防再次粘连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再粘连预防
宫腔粘连分离术是目前首选的分离手段,但目前分离术后再粘连的现象时有发生。
我院自2011年6月到2012年12月对宫腔粘连分离术者给予术后预防粘连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6月到2012年12月在我科门诊经宫腔镜检查诊断为宫腔粘连患者60例,年龄20-42岁,平均31岁。
术前检查内分泌无异常,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糖、血脂、肝肾功能无异常。
根据粘连分离术后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术后给予iud;观察组术后iud加球囊导尿管加己丁糖加口服戊酸雌二醇共35例。
1.2手术方法行术前常规检查后,于术前4-6小时后阴道后穹窿放米索前列醇400ug,术中根据粘连的程度、性质、组织的坚韧程度
选择手术方式。
范围小或疏松粘连以针状电极分离,配合环状电极进行切割、修整宫腔。
最终恢复宫腔的大致形态,宫底部显露,双侧输卵管开口清晰可见为粘连分离成功;宫腔大小、形态基本正常、一侧或双侧宫角粘连少许残留,输卵管口不能显露为基本成功。
1.3术后处理对照组术后在宫腔内放置“o”型iud,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观察组术后iud加球囊导尿管加己丁糖5ml并保留
30min,球囊留置宫腔5-7天后取出,术后第二天给予戊酸雌二醇口服,根据子宫内膜粘连程度,给予每天6-9mg,连用3个周期后,给予黄体酮撤退性出血。
1.4随访所有患者均需严密随访,随访内容包括:①应用戊酸雌二醇的不良反应;②用药3个月后复查肝肾功能;③术后3个月行宫腔镜检查,了解宫腔形态;④月经恢复情况。
1.5疗效判定治愈:月经恢复正常或痛经消失,3个月后宫腔镜检查宫腔形态正常,两侧宫角及输卵管开口可见。
显效:月经量较前增加,痛经减轻,宫腔形态基本正常,3个月后宫腔镜检查一侧或双侧宫角不可见。
无效:宫腔形态狭窄或仍有粘连,无月经或点滴出血。
2结果
3.1宫腔粘连的病因宫腔粘连是各种宫腔操作的并发症之一,刮宫是粘连的主要原因,创伤可以引起子宫内膜基底层的脱落,导致子宫壁互相粘连,宫腔变形,影响妊娠结[2],在宫腔粘连损伤内膜的基础上,感染是促进粘连的因素。
人流术后闭经、经量少、周期
性腹痛是妇科门诊常见病。
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只要操作方法正常,不会引起粘连。
但反复的多次人流尤其是稽留流产清宫、刮宫过度或存在慢性子宫内膜炎的病人基底层较易损伤,并发生宫腔粘连。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要做好宣教工作,避免意外妊娠的发生,减少人流操作,严格无菌操作。
尤其是对于未生育过的稽留流产的女性清宫前给予米非司酮口服,术后常规给予优思明口服。
3.2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预防iud作为支架有预防宫腔粘连的作用。
但iud面积局限,不能充分分离子宫前后壁,尤其是宫角部粘连的预防,效果很差。
且有iud嵌顿甚至包埋于粘连带的病例出现。
球囊导尿管能有效分离子宫前后上下左右侧壁,使子宫内膜沿球囊表面修复增殖,而导尿管能充分引流宫腔内液体。
己丁糖是一种无毒无抗原性,组织相容性良好的聚氨基葡萄糖,它具有生物学屏障作用,可减少血肿形成,对正常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减少胶原的产生,预防组织的粘连。
宫腔粘连术后使用雌激素,目的是刺激残存的、并保留了对雌激素有反应的子宫内膜增殖。
戊酸雌二醇用量,可根据粘连程度,每日服用6-9mg,同时b超观察子宫内膜厚度,调整用量。
但其合适用量还需要进一步拿样本临床观察,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夏恩兰.妇科内镜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03-107.
[2]夏恩兰.宫腔镜学及图谱[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6: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