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巧用课本素材

合集下载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课件:巧用课本素材作文别有洞天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课件:巧用课本素材作文别有洞天
4
我从豪放的宋词中走来,苏东坡你依然高唱着“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之歌。
5
三.课堂练习
怎样让课本素材 与作文主题相联系 主题 多层面 宽角度 深挖掘 联主题 素材 材素用 工加巧 位定速 材搜广 巧用课本素材 作文别有洞天
01
请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找寻课本中的相关素材,并试着用今天所学的一种或几种方法,化用和巧用这些素材连缀成文。
例2. 翻开灿若银河的唐诗宋词,数不胜数的当算离别诗了,王勃壮怀高歌: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柳永则声情哀怨: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江淹却千帆过尽一言蔽之: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例3.
如果没有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我会背上一个旅行包,与王维一起欣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人间佳境,与他一起“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我会与李清照登上那叶诗的扁舟,在黄昏后共饮一杯酒,分担她“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相思与忧愁;我会与苏东坡一起游赤壁,看“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激狂壮观景色;我会与李白“举杯邀明月”,在花园里痛饮。
(四川考生《永远的苏武》)
(三)巧借人物
史铁生拖着残废的双腿“漫步”林间,“漫步”于生命的征途。他想象、思考、体会,然后用埋藏最深的情感叙写人生。支持着的那源源不断的动力是母亲目送的眼神,和她在下石阶前欲言又止的样子——母亲想嘱咐却又怕儿子嫌他唠叨。沿着已经很深的车辙——那是一个残疾人永不衰竭的生命记录。
பைடு நூலகம்
例1.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孟德的诗文《短歌行》中的诗句。我们何不以此自问,“何枝可依?”问自己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属。
根据行文需要,直接引用课本中的诗词。
(河南考生《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课件:巧用课本素材作文别有洞天(50张ppt)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课件:巧用课本素材作文别有洞天(50张ppt)
展开联想的翅膀,也许想到的是一首诗 ,或是一首歌, 亦或是个片段 《简爱》
感悟
缺点。
你站在一起。
1他纵有千个优点,但他不爱你,这是一个你永远无法说服自己去接受的
2 诺不轻信,故人不负我。诺不轻许,故我不负人 3舒婷的《致橡树》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
香河一中高一语文组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人心易变! 苇《我听说》
要素 看山 ---赏菊 -植柳 ----
常规理解 延伸思考 因山之静----- 做到内心澄净 -因居之美 ---- 欣赏美好事物 因柳之朴---- 拥抱俗世生活
运用示例: 在魏晋那个让人窒息、没.有希望的时代里,因为绝望,阮籍 消沉了,稷康死了....... 却同样有人活成了一道风景,再思考活着 的意义,那就是陶渊明。 因为他拥有一座山,山的沉稳给予他生命的支撑 ——能够做到 内心沉稳,便可以深思存在的价值(具体阐释) 因为他欣赏一丛菊,菊的艳丽让他明白生活的灿烂——懂得 欣赏美好的事物,便可以发现生命的美好 (具体阐释) 因为他植下五棵树,柳下有供他赊酒的村庄,呼唤他给豆除 草的老乡——拥抱每一分世俗的生活,体会生命中永存的温暖 如果有生命价值的支撑,如果能欣赏生活中的美,如果能感受 尘世生活的温暖,我们一定会对生命充满信心,去爱这个也许并 不完美的自己,去爱这个确实让人悲喜交织的世界.
小结: 陈旧的材料,看似与主题不合的内容 通过推陈出新,也可以巧妙地运用。
注意:
推陈出新法的推陈,必须仍依据素材推 陈,不能脱离原有元素——即忠实原意 推陈出新法的新,也必须是能存活的新, 不能变异——即合理创新 否则,会坠入 牵强附会甚至 荒诞怪异的 悲惨境地 。
古人只是我们作文的材料;我们的用意不是仅仅谈论 古人的事情。任何人物事例材料的使用,在考场作文中 应该与现实及人生结合起来,至少要有现实因素的注入 或暗示,这样文章便可深刻隽永。 如:《寡人之于国也》 1.孟子的“王道”思想包括“温饱”和“教化”两部 分,也就是今天的“物质文明” 和“精神文明”; 2.开发自然资源,做到“不滥”、“不竭”,是今天 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通过古人

如何合理运用课本素材到作文里

如何合理运用课本素材到作文里
是夜,万籁俱寂,黯淡的月光中,烛之武凭借一条粗陋的绳索, 艰难地顺墙而下,买着蹒跚的脚步走向秦营。这是艰难而伟大的 一步啊,一步迈出,就迈向了有去无回的危险,就迈向了生死难 料的险途,迈向了虎视眈眈的虎狼之窝。 满头的白发飘扬在深秋的寒风中。在这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国将不存,何以为家?于是他前行的脚 步更加镇定。今夜的月光啊,照耀着一个老人执着前行的身影, 照耀着一颗慷慨赴难的爱国之心。
①“忍”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智慧; ②要善于审时度势,把握机会 ; ③识时务者方为真正的俊杰 ; ……
赏析成功范例:
美人之美 楚汉之争,项羽年少成名,武功盖世,刘邦 却只是一介亭长,武功平平。然而最后的结果 却出人意料:刘邦成就霸业,项羽自刎江边。 我想刘邦的成功就在于他懂得“美人之美”, 论才能他比不上萧何张良韩信任何一人,但他 却知道如何赞美别人的长处,让英雄为自己卖 命。反观项羽,他的自傲为他筑起了一道墙, 阻隔了所有改变的机会,这使他只有大将之才 却无帝王之风,最终无颜会见江东父老。同一 场竞争,不同的态度,带来了截然相反的结果。
考场作文的材料哪里找?
? ①从各科教材中。 ②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找。 ③从平时的阅读中找。历史典故、名人逸事都可以通过阅读获得。 ④从语言复习资料中找: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材料等。 ⑤除此之外,网络、电视,甚至手机短信等都是写作材料的来源之 处。
所以——我们不是缺乏写作材料, 我们缺乏的是发现材料的眼力。
温 1、选用课文素材,要选得恰当,用得自 然,不能生搬硬套、为用而用。
馨· 2、选用课文素材,要选准角度,突出中心, 正确取舍。
提 3、注意课文素材与生活素材相结合,力 示 求典型、深刻。
课 课文素材与作文的融合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课本”活水来--巧用课文素材写出好作文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课本”活水来--巧用课文素材写出好作文

里开 满了高贵的牡丹 、娇 艳 的玫
瑰、 热情的紫 罗兰……能在这样 一 个与 自然同呼吸、 与天地相交流的 地方生活, 平生又复何 求?到时恐 怕我也要像 陶渊 明一样 欣喜地 高
绪又一 次带 回那个望眼欲 穿、 柔肠
百 转 的春 天 。 注定 是 一 个属 于思 这
妇的季节。那等在季节里的女子 ,
曼・ 罗兰在《 名人传》 中说 的那样 : 我称 为英 “
雄 的 , 非 以 思 想 或 强 力称 雄 的 人 , 只 是 并 而
抛去——是不是臭 的 , 从电视 画面上看不真切。没过几天, 英
国首相 出访另一 个同盟 国,也 受到 了跟 布什大致差不 多的 “ 礼遇 ” 。让 我感 到饶 有兴味 的是 , 当时他们 的表情 : 骂你 你 的, 你扔你 的 , 我尴尬归尴尬 , 只要你没有一石头子把我的脑 袋开 了瓢 , 就该 笑还 要笑 , 说还 要说 , 干什 么照干 不 我 该 该
没有显赫 的权 势 ,没有辉煌的 战功 , 甚
至没 有强健 的躯 体 ,饱 受贫 穷与疾病 的折
磨 , 他 们 依 然 是 我 心 目中 的 英雄 。 正 如 罗 但
聚集在他要经过 的街头 , 举着旗子 , 喊着 口号 , 指责他橙美国
部署和发展 “ 反导弹系统” 和拒不在 维护世 界环境 的《 京都议 定 书》 上签字 ……抗议达到高潮时就有鸡蛋像绣球一样朝他

话题 导 航 : 憾 之 美 遗
个用滥了 的旧素 材而长 叹。殊不 知, 一座储藏 丰富的素材宝库其实
就在我们身边 , 这就是我们每 天都 要打交道的课本 。 如果能够用心挖 掘、 合理归纳 , 并且灵活 运用好课 文中的素材 , 我们 的文章一定能独 树一帜, 让老师眼前一亮。 下面 笔者就试 以人教版高 中

巧用课本素材丰富作文内容

巧用课本素材丰富作文内容



-x p s e n us Ea l &Tc i e me hq
素材运 用范 例与技巧
》技巧
三、 直接 引用名句 名篇 , 再现素材 , 加强论证
的深度
恰 当而熟练 地 引用课本 中的古诗 词 、 哲理性 语 句不 仅 能增 加文 章 的文采 , 而且 可 以增 强文 章的 思 想 内涵 。如 2 0 年 四 川满 分 作文 《 遇挫折 , 04 遭 笑对 痛苦》 :
刘和珍们是 “ 哀痛者” 这好理解。 , 列强入侵, 军 阀混战, 国家衰败, 他们为国家哀痛 !鸦片横行 , 人
心麻木 , 民族积弱, 他们为民族哀痛 !水旱频发 , 家
他们为国为民奋斗不息的动力, 哀痛” “ 是刘和珍们
增强了论证的力量, 足显作者灵活 自 如地组合课文中 破 人亡 , 百姓 可怜 , 他们 为人 民哀痛 !这种 哀痛成 为 又如 2 0 年高考福建卷 以“ 06 留一点空白” 为话 的战士 本 色 !
材料 组合 的方式 , 分别使用 了“ 烛之武 竟能用 一段话 造辉煌的道理, 同时也展示了作者扎实的积累。 使秦 师从边 境中退 去, 救一个 国家 , 挽 一个 即将 灭亡 的 国家” 《 之武退秦师》 、曹植 以惊人 的智慧吟 出 (烛 )“
再如, 陕西省 2 0 年高考话题作文是“ 04 快乐幸 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 ,有位考生结合课本写了篇 《 哀痛者/ 幸福者》 开头几段是这样的: ,
⑥ 为人儿女者要有孝心, 但要据理力争, 不要愚
孝 。焦仲 卿 明知母亲 是毫无 理 由地故意 刁难 自己的
妻子 , 但出于对母亲 的孝心 , 不得不休掉妻 子, 最后导 致爱情 悲剧的产 生。

巧用课本素材作文别有洞天

巧用课本素材作文别有洞天
经典篇 目《荆轲 刺秦王 》中的一 代侠士荆 轲 ,高吟 “风 萧萧兮易 水寒 。壮士一 去兮不复 还”,血洒成 阳殿 。 短暂的生命 。激情 的人生。学完课文后 ,我引导学 生思 考 。从荆轲身 上你还看 到了哪些精神品质 ,可用于哪 些 话题 的作文。学生争相发言 :生命 的意义 、责任 、爱国 、 信 守诺 言、不畏强暴(勇敢无畏 )等等 。这些材料被学生 运 用到了自己的作文 中:
习作2(平凡 与伟 大): 芸 芸 众 生 ,茫 茫人 海 ,你 也 许 渺 小 如 尘埃 ,平 凡 若 粟 粒 。然 而 ,你 若有 才华 八 斗 .学 富五 车 .又 何 愁 不 能 崭 露 头 角 ,光 芒 四射 ?烛 之 武 ,一 位 年 迈 苍 苍 的 老 者 ,曾 一
度 埋 没 人 海 ,不 为 君 王 所 识 。但 当 灾难 临 国 时 。他 的 机 智 才辩 让他 赫 然 而 出 当他 夜 缒 而 出 时 .他 定是 当晚 最 璀 璨 耀 眼 的 星 ;当他 彩 的珍 珠 !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 II Il攀
现代文学,是学 生锻炼写作能力 的最合适的参考书。因 此教师应该对 其进行深入分析 .在作 文教 学中合理引 用教材资源 ,使其充分发挥 自身的作 用 ,从而提 高学生 的语文实践能力 ,并促进学生 的综合发展。
★作 者 通 联 :福 州 市 闽清 县 省 璜 初 级 中 学。
笔者认为 .长期以来 .大部分教师往往关注 外面的 精彩 .却忽视了身边的美丽。语文教材 中的选文都有较 丰富的文化内涵 .既可以提高学生 的人 文素养 .又有助 于培养学生良好 的阅读 习惯 .进而提高学生 的写作 能 力。课本中的素材 ,学生熟 ,使用起来得心应手 ,省心省 力 。
在高一语文教学中 .笔者除了关注本单 元的教学 重点外 .还适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 中所涉及 人物 的精 神品质。例如 :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这首词意 境高远 、气势非凡 ,表现了青年毛泽东 以天下 为己任 的 宏伟抱负和敢于激流勇进的英雄气概 。分析 完课 文主 旨后 .教师可 以提 问学生毛泽东的素材可 以用 于哪 些 话题的作文 .经学生讨论 后明确 .可以用 于“志 向 ”“胸 怀 ‘责任 ”等相关的作文中。然后让 学生任选一个话题 进行写作训练 。比如有学生这样 写道 :

巧用课本素材 充实作文内容

巧用课本素材 充实作文内容

巧用课本素材充实作文内容作者:杨慧云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3年第04期高考作文评分细则中要求“内容充实”,内容如何充实呢?这关系到作文的选材,而我们的学生往往觉得生活圈子太小,生活经验不足,一写作文,无从下手,无材可取,导致作文无话可说,干瘪而乏味。

那么,到底如何来获取创作材料,把握创作材料呢?正所谓,墙内开花,墙外香。

我们所学的教材就是一部生活的浓缩品,它蕴涵了人世间的七情六欲,涵盖了祖国的名山大川,紧随时代的步伐,把我们带入到五彩缤纷、奇花异葩的境地。

在领略境地美景的同时,我们也应把余香带到世间的各个角落,让教材的内容在作文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把教材的芳香洒向作文的角角落落。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借用这些教材呢?在此大致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作者的生平事迹及历史名人。

可以说,语文教材中出现的作家,历史教材中出现的历史名人,政治教材中出现的哲人,无论是中国的文学家、思想家,还是外国的科学家、音乐家,他们所处的时代决定了他们的性格、思想倾向,同时也给予他们不同的人生经历。

而他们送给我们许多人生的启迪,指引着我们寻找人生的方向。

比如司马迁为了理想含垢忍辱,不屈不挠;李白为了自由蔑视权贵,“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于是他五岳寻仙,浪迹山水;陶潜渴望有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于是为我们构建了一处桃花园,无君、无压迫,人人平等,和睦相处。

贝多芬甩开尘世的喧嚣,在音乐的殿堂里尽情歌唱,居里夫人抛弃世俗名利的纷扰,在科学的世界里迈出了更坚定的步伐。

如高考满分作文《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的片段:这让我不禁想起了两位伟大的诗人:陶渊明和梭罗。

我注意到他们的诗文中,似乎特别强调农耕之乐,强调自给自足,用自己的双手去盖房子、种粮食果蔬、蓄养家禽家畜。

而他们的伟大之处则正在于此:他们超越了单纯的懒汉闲夫式的隐士情结,而构建了一套更为纯朴,更为谦逊真诚的与大自然亲近的人生哲学。

因而陶渊明摆脱了魏晋名士张狂不羁、折磨肉身、痛饮狂歌,最终服药而死的悲惨结局。

作文:巧用【课本素材】,提升【作文品质】

作文:巧用【课本素材】,提升【作文品质】

作文:巧用【课本素材】,提升【作文品质】典题示例——请以“逆境中的坚持”为题,写一篇文章。

【示例】逆境中的坚持(节选)烛之武三朝为宫,满腹经纶,却一直不得重用,其间他忍受的寂寞和痛苦的煎熬,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但烛之武并没有自暴自弃、妄自菲薄,而是以惊人的毅力在寂寞中图强,饱读诗书,关心时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终于在国家的危急时刻,也是最为关键的时刻,“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完成人生的辉煌一击,为自己的一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感叹号。

这则材料可用于与“磨砺”“逆境中奋起”“人生储备”等有关命运的话题和材料作文中。

运用时我们可以这样论述:生活是一块磨刀石,只有不断砥砺自己,才能保持永远锐利的锋芒。

时代铸就英雄,烛之武的时代早已过去,但烛之武的人生之路,至少还启示着今天的我们,不论你经历了哪些挫折,不论你是否怀才不遇,只要是金子,你总会发光的。

化用素材:课文《烛之武退秦师》写作指引一、素材来源:语文课本作为学生最为熟悉的知识载体,当然是我们写作不可多得的素材来源,可谓“源头活水”之一,主要包括诗词素材和人物故事素材。

可以用词、可以用句;可以直接引用、可以化用;可以正用、可以反用;可用小学初中素材、也可用高中素材。

二、如何巧借课本素材引用诗文、故事,可以展现考生丰富的知识面,以及运用素材的能力。

示例:当我灰心丧气时,书教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于是我有了重新奋斗的勇气;当我与朋友惜别时,书告诉我“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于是我擦干了离别的眼泪;当我放纵玩耍时,书告诉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于是我认清了自己的使命……正是因为书,我才学会了坚强不屈,学会了思索未来,懂得了新世纪的青年应该积极向上,勇于承担历史使命。

(学生作文《书是香的,孩子》)中间部分作者运用排比,引用课本素材,从灰心丧气、离别、放纵生活三个方面写书对“我”的鼓励、鞭策作用。

化用素材,为我所用。

根据写作主题的需要化用课本素材作为论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玄龄曾为李建成出谋划策暗害李世民,李 世民又岂能不恨?然而李世民不计前嫌,重用房 玄龄为相,遂有“贞观之治”之盛世。”
-------浙江省考生《勿以好恶论断之》
13
“试想,从古到今,有多少帝王因为选 贤授能、“兼听”,而开创了一个个太平盛 世。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刘备三顾茅庐求 贤才,终有三国鼎立;萧何月下追韩信,方 有刘邦后来的强兵壮马。而又有多少帝王因 为轻信谗言、“偏听”,而使国家走向衰落、 灭亡。楚怀王亲小人远贤能,怒疏屈原,楚 国不久就走向了亡国之途。”
我听到阮籍呼号,“天下无智者,使竖子成名” 而穷途而哭,那是魏纷乱的愤恨之泪;我听到李清 照低吟“梧桐落,又还秋风又还寂寞”而双泪长流, 那是南宋败落的无奈之泪。泪,记录了一个时代。
——《眼泪中的中国情节》
7
从贾谊《过秦论》,我认识到两汉文 章的雄健;从竹林七贤的文章中,我认识 到两晋文章的睿智;从李白、王维的诗中, 我认识到唐诗的浑厚潇洒;从苏轼的词中, 我认识到宋朝的豪放;从曹雪芹的《石头 记》中,我认识到清小说的俊秀。从一篇 文章,一首首诗词中我感受到古代圣贤的 饱满精神,也真正了解到了古代文化的繁 荣。
3
作文训练:
请以“情”为话题,立
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
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
章。(必须结合语文课文材
料)
4
运用课文素材的方法
一、明用课文中的名句、语句、典故等。 二、暗嵌课文中的人物、事物、景物等。 三、活用课文中的句、段形式。 四、翻新课文内容,重新造写。
5
2005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
------《沁园春·网络》
17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 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 肥红瘦。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 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 滩鸥鹭。
18
唐诗曰: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宋诗云:春色满 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叶飘零而知秋,一枝勃发而见春。寻常细微之物, 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
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自拟题目, 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文体不限。
6
你看,李煜总在哭,哭声中是他渴望故国朱颜 改的悲哀;陆游总在哭,哭声中是他北国久失的无 奈;杜甫总在哭,哭声中是他渴望国强的期待;李 白总在哭,哭声中是他一醉千年的姿态。泪,飘洒。 你听,苏轼在泪中低吟:“相顾无言,惟有泪千 行”;柳永在泪水里默念:“执手相看泪眼,竟无 语凝噎。”泪,表达了千种风情。
------高考作文《冷香飞上语文》
11
层层堆叠,铺排有力 正反对照 ,加强力度 说理为主,用例为辅
12
“公子小白曾被管仲箭射衣带钩,自是对其 痛恨无比。然而,当他认识到管仲的才识时,放 下心里的厌恶,重用管仲,终成一代霸主。
刘邦不喜韩信的出言无忌,却委其以重任, 让韩信统兵作战,征讨四方,终于灭了西楚霸王, 成了天之骄子。
高考作文指导
巧用课本素材 作文别有洞天
江西省新干中学 余 丁
1
巧用课文素材的方法: 一、引用课文中的名句、语句、典故 二、仿照课文中的句式、语势 三、巧用课文事例 四、填补课文情节的空白 五、合理改造课文故事
2
课堂结
作文复习训练方法: 一、因文悟语,积累语言 二、依文仿写,积累经验 三、读活教材,挖掘内涵 四、整合归纳,提炼话题
--------浙江省考生《情感与理智》
14
“……可是,严谨的科学告诉我们,感 性的东西并不准确,惟有理性的态度才是认 知真理的途径。当冷静的哥白尼“无情”地 打破寄寓人们诸多情感的“地心说”时,人 们无法忍受情感的挫折,便疯狂地烧死了哥 白尼----人们再次被情感所击败。但火把烧 不掉真理。人们必须理性的对待事物。”
-----浙江省考生《理智的重要性》
15
清军溃败,非力不足,势不众,弊在技穷。技穷而力 亏,溃败之道也。或曰:“清室苟和,怨技穷耶?”曰: “苟和者源技穷也。盖屡战败,不能侥存。故曰弊在技穷 也。”
————《过清论》
呜呼!以奉英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献英之财兴本国之 科技,并力反帝,则吾恐英人枕之不得无忧也。悲夫!自诩 老大帝国,物华天宝,乃不知老者常思既往,少者常思将来。 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 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 新;惟永旧也故技穷,惟日新也故艺高。
————《过清论》
16
网络空间,自由身在,虚幻缥缈。看聊天 室内,美眉多娇;网络游戏,刺激奇妙;论坛 上下,交流技巧,欲与世界过过招。须某日, 若离开网络,心痒气躁。
网络如此多娇,引无数网虫竞折腰,昔青 蛙恐龙网上乱跳,星际反恐,血腥 残暴,黑 客闪客,各领风骚,四处乱窜。任逍遥,数网 络大虾,还看今朝。
——《找寻那一份细微》
8
作文题目:
亲情,是一种奇妙无穷的力量;亲情,是一 个永不褪色的话题;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香; 是一幅传世名画,精美隽永;是一首经典老歌, 轻柔温婉;是一方名贵的丝绸,细腻光滑------
亲情就是亲人之间的感情,是关爱,是母爱、 是父爱、手足之情、血脉之情,长者对幼者的疼 爱------
请以“亲情”为话题,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9
巧用课本素材 作文别有洞天
一、明用课文中的名句、语句、典故等。 二、暗嵌课文中的人物、事物、景物等。 三、活用课文中的句子形式。 四、翻新课文内容,重新造写。
10
语文是那巍巍昆仑,是那草叶上久久不 肯滴落的露珠,是古城旧都中国色天香的牡 丹;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是那静谧的荷塘, 是秦皇岛外滔天白浪里的打鱼船,是那青天 里的一行白鹭,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 是那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潜过了落满雪 梨花的大自然,让我们乘着“刚朵拉”到生 活中寻找它的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