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日照市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研究

日照市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研究日照市是一座位于山东省东部沿海地带的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海岸资源和优美的自然风光。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休闲娱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建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成为了日照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就日照市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意义、现状与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设策略和发展路径。
1.1 丰富城市休闲娱乐资源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将为日照市增加新的休闲娱乐场所,满足市民和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小镇可以集聚各类运动设施和休闲娱乐项目,为人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和休闲消遣。
1.2 带动城市旅游经济作为旅游目的地,日照市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海岸资源。
通过建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促进城市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当地居民带来丰硕的经济收益。
1.3 促进全民健身和健康生活方式小镇内设有各类运动场馆和健身设施,为居民提供便捷的运动健身场所,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通过丰富多样的运动项目和活动,引导人们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提高整体生活质量。
二、日照市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现状与问题2.1 现状目前,日照市的休闲娱乐设施相对薄弱,市民的休闲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传统的休闲场所多为公园、广场等,缺乏针对性和特色化,无法吸引大批游客。
城市旅游发展还存在着整体规划不足、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影响了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
2.2 问题(1)设施滞后,难以满足需求。
日照市的休闲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游客和市民的休闲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成为制约城市休闲娱乐发展的主要问题。
(2)活动项目单一,娱乐功能有限。
目前的休闲场所活动项目单一,缺乏多样性和吸引力,无法满足人们对休闲娱乐的多样化需求。
(3)城市旅游规划不完善。
日照市的城市旅游规划和布局存在不足,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规划,难以充分发挥城市旅游资源的优势和亮点。
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日照市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休闲娱乐设施,提升城市休闲娱乐品质。
山东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山东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是为满足群众的运动休闲需求的重要举措,是国家推进体育供给侧改革、加快脱贫和落实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对于促进全面健身和“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2017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提出了建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推动了全国范围内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热潮,同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遴选出了96家第一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试点项目,山东省5家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成功入围,包括临沂费县许家崖航空运动小镇、烟台南山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潍坊国际运动休闲特色镇、日照滨海水上运动特色小镇、即墨温泉田横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小镇建设进入快车道。
山东省5家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是山东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典型,它们的建设状况情况对于今后小镇的建设有重要影响。
为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本文通过对山东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状况的调查,发现其问题,探究发展对策,以期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首先通过文献资料法,收集整理相关材料,梳理特色小镇和体育特色小镇的相关文献资料,为下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其次,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实地考察法,收集小镇的数据材料,对小镇的基础设施、空间布局、重点业态、活动现状、运营管理、经营效益以及小镇存在的问题进行考察调研,进一步了解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实际发展情况;再次,通过数理统计法,通过SPSS软件的运用,对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因子分析法聚类出小镇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小镇的发展对策。
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山东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经历了缓慢发展期和快速发展期两个阶段,其类型主要包括赛事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康体度假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休闲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三类。
(2)山东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内的基础设施总体不完善,存在图文解说设施、餐饮购物以及住宿设施不健全等问题;小镇内的空间功能布局和空间用地布局各具特色,空间功能区的划分布局与空间用地较为合理。
基于新常态背景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研究

基于新常态背景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研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运动休闲已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为了满足人们对运动休闲的需求,越来越多的特色小镇开始着手建设运动休闲设施,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居民。
本文将从新常态背景下的角度出发,探讨基于新常态背景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研究。
一、新常态背景下的运动休闲需求在新常态下,人们工作生活节奏快速,压力大,对健康的关注日益增加。
运动休闲成为人们放松身心、保持健康的重要途径。
运动休闲设施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特色小镇建设也需要更加注重运动休闲的特色。
二、基于新常态背景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意义1. 丰富特色小镇的内涵:建设运动休闲设施可以丰富特色小镇的内涵,提升特色小镇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吸引更多游客和居民。
2. 促进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运动休闲设施的建设可以为特色小镇带来经济效益,在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也可以促进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
3. 适应新常态下的需求:新常态下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关注增加,建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可以更好地适应新常态下的需求。
三、基于新常态背景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路径1. 制定产业规划:特色小镇建设要根据当地的资源和优势,确定运动休闲产业的发展方向和规划,构建特色小镇的运动休闲产业体系。
2. 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运动休闲设施的基础设施是关键,包括体育场馆、健身房、运动场地、自行车道等设施,以满足居民和游客的运动休闲需求。
3. 借助自然资源:特色小镇建设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运动休闲项目,如登山徒步、水上运动等,提升特色小镇的竞争力。
4. 引入优质运动休闲服务:特色小镇可以引入优质的运动休闲服务,如运动健身教练、休闲旅游活动等,为居民和游客提供多样化的运动休闲选择。
5. 加强宣传推广:建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需要加强宣传推广工作,提升特色小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者。
四、新常态背景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创新方法1. 引入新技术:利用新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升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居民和游客提供更便捷的运动休闲体验。
日照市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研究

日照市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研究日照市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山东省的一个重要城市。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文化的兴起,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成为日照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文将对日照市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 日照市的地理优势日照市地处黄渤海交汇处,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和气候条件。
日照市也有丰富的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资源,如故乡文化、山海风光等,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2. 运动休闲产业的兴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休闲娱乐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日照市的运动休闲产业蓬勃发展,涵盖了各种各样的项目,如健身俱乐部、运动场馆、户外活动等,为特色小镇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3. 小镇建设的市场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度假休闲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可以满足人们对健康运动和休闲度假的需求,成为市场上的一大热点。
日照市地处沿海地区,气候宜人,海滨资源丰富,适宜开展各类户外运动和休闲活动。
2. 产业基础优势日照市有较为完善的运动休闲产业体系,包括健身俱乐部、运动场馆、运动器材销售等,为小镇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3. 文化底蕴优势日照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如故乡文化、山海风光等,为小镇营造独特的文化氛围。
1. 优化城市布局通过建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优化城市布局,提升城市形象,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者。
2. 丰富城市内容通过小镇建设,丰富城市内容,拓展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市民和游客的休闲体验。
3. 带动经济发展小镇建设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
1. 依托海洋资源日照市地处黄渤海交汇处,可以依托海洋资源,开发海洋运动项目,如海滩排球、帆船运动等,吸引海上运动爱好者。
2. 开展特色活动举办各类特色活动,如户外运动竞赛、休闲健身体验等,吸引消费者参与。
在市区周边或自然风光优美的地方,规划建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打造特色街区、运动广场等休闲设施。
日照市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研究

日照市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研究日照市是一座位于山东省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海滨风景。
近年来,为了推动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日照市政府积极打造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本文将对日照市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其发展前景和重要意义。
一、日照市的地理优势及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必要性日照市位于海滨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是一个理想的运动休闲度假胜地。
该市还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风情,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当前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日照市有必要打造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以吸引更多游客,提升城市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日照市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突出运动休闲特色,注重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其目标是打造一批具有独特魅力和高品质的运动休闲度假小镇,成为游客慢生活的首选目的地,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日照市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特色景观打造、休闲娱乐项目开发等方面。
在发展模式上,可以根据具体条件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或者合作共赢的方式,通过多方合作共建共享,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推动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
日照市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通过建设特色小镇,可以增强城市旅游产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提升城市形象和知名度,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特色小镇建设可以为居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和就业机会,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特色小镇建设还有利于推动当地文化和旅游产业的传承和创新,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日照市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是推动城市旅游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值得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推动,共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共同分享发展成果。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日照市将成为一颗耀眼的旅游明珠,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畅游,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
特色小镇研究的文献综述及展望

特色小镇研究的文献综述及展望特色小镇是城镇化建设中的一种新兴模式,它以文化传承、旅游景点和环境保护为主要特色,通过挖掘当地资源和特色产业,打造独特的风景线和文化氛围,吸引游客和投资者,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宜居环境的追求,特色小镇已成为国内外城乡发展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对特色小镇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一、特色小镇的研究现状1.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学者对特色小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特色小镇的概念、构成要素、发展路径和案例分析等方面。
李强(2016)在其研究中提出了特色小镇的定义和构成要素,并分析了其形成的路径和机制。
孙宁(2018)则通过对中国特色小镇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总结了特色小镇的类型和特点,并提出了发展对策和建议。
还有一些学者对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二、特色小镇的展望1.政策支持随着国家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提出,特色小镇将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
政府应该结合当地资源和特色产业,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降低企业办理手续的成本和时间,鼓励更多的投资者和企业家参与特色小镇的建设。
2.文化传承特色小镇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文化传承和保护。
未来的特色小镇建设应该注重传承和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打造独特的文化旅游体验,同时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3.环境保护环境质量是特色小镇发展的重要保障。
未来的特色小镇建设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采取生态友好型的发展模式,加强对土地、水资源和空气质量的保护,打造宜居环境和旅游胜地。
4.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特色小镇发展的关键。
未来的特色小镇建设应该注重科技创新,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提升特色小镇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打造智慧特色小镇。
5.产业升级特色小镇的产业升级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未来的特色小镇建设应该注重产业升级,发展以文化创意、休闲旅游和特色农业为主导的产业,提升特色小镇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河南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与运营现状研究

河南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与运营现状研究河南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与运营现状研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休闲运动的普及,河南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和运营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深入研究河南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现状,并就其建设与运营进行探讨。
一、现状分析河南省地处我国中部,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较快。
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城市纷纷将建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作为城市发展的重点。
目前,河南省已经有众多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落地,其中以郑州市、洛阳市等地最为典型。
1. 建设规划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规划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特色项目规划和产业引导等方面。
在基础设施方面,注重道路、供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满足小镇对于交通、生活等方面的要求。
特色项目规划则注重根据不同地理、文化等特点来规划小镇的休闲项目,如山地自行车、登山徒步、体育场馆等。
产业引导则是指通过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引导,吸引休闲运动产业相关企业进驻,推动小镇经济发展。
2. 建设进展河南省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进展良好,许多特色小镇已开始运营。
这些小镇不仅拥有完备的基础设施,还拥有各类休闲运动场所和设施。
例如,郑州市的特色小镇“百里黄河生态风景小镇”以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和黄河风貌吸引游客,洛阳市的“登封运动小镇”则以登封始祖山的山地自行车项目和户外运动设施受到青睐。
二、问题分析虽然河南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 项目选择问题目前,河南省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多以山地自行车、户外运动为特色项目,缺乏差异化和特色化。
这可能导致小镇之间的竞争激烈,缺乏市场优势。
2. 设施建设问题虽然建设了基础设施和运动场所,但小镇的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例如停车场、休闲娱乐设施等。
这可能影响游客的体验和停留时间。
3. 产业引导问题虽然政府对于特色小镇的产业引导力度较大,但仍然存在产业规模不大、缺乏核心竞争力等问题。
如何提升特色小镇产业的规模和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日照市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研究

日照市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日照市位于中国东部沿海,是一座旅游胜地和舒适宜居城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休闲和运动的需求不断增长。
为了满足市民的需求,日照市需要建设具有特色的运动休闲小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迁移现象的增加,城市居民在运动休闲方面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强烈。
传统的城市公园和运动场所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而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则可以为市民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选择和体验。
在日照市,尽管已经有一些运动休闲资源,如沿海风景区和公园等,但仍然存在着资源分布不均衡、设施设备落后、管理服务不规范等问题。
建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
通过对日照市现有的运动休闲资源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可以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可行的方案。
这不仅可以提升城市形象和市民生活质量,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
【内容结束】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日照市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研究问题,通过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必要性、现有资源分析、建设模式探讨、规划设计建设策略以及可持续发展路径的研究,旨在为日照市未来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具体目的包括:分析当前日照市运动休闲发展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提出符合日照市实际情况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模式,探讨规划设计的建设策略;探索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从而为日照市运动休闲产业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并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研究,旨在推动日照市运动休闲产业的发展,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同发展。
1.3 研究意义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是当前城市化进程中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休闲方式和生活品质的要求也日益增加。
而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正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健康、快乐生活的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身休闲FITNESS AND LEISURE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07月上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动能培育、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必然趋势。
在此背景下,以创新驱动为支撑、新兴特色产业为主体的新型产业创新平台——特色小镇应运而生。
2016年7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特色小镇建设的热潮。
作为大健康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产业受到地方政府重视,以体育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小镇不断涌现。
数据显示,仅在2016年,国内进入建设阶段的体育小镇已经超过100个,且多以户外运动为主。
2017 年5 月,《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的颁布,则标志着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正式启动,进一步推动了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
从小镇独特的社会、经济功能定位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将成为未来我国体育产业最重要的发展形态和抓手。
运动休闲小镇建设对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健康中国战略实施、脱贫攻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在此背景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相关议题成为了学术研究的热点。
1、研究目的与意义近两年来学术界已经兴起了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研究。
随着该议题成为研究热点,有必要对现有研究进行综述。
本研究旨在梳理出该议题相关研究的脉络、侧重点和主要内容,总结出研究现状和不足,为将来其他学者进行相关研究提供便利。
2、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关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文献资料。
2.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
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体育特色小镇”作为检索主题,在中国知网、超新、独秀等学术搜索网站进行文献检索,共检索出166篇文献。
本研究参考其中21篇文献,其中核心期刊10篇,1篇硕博士论文,进而对这些资料进行认真研读、逻辑分析与整理归纳。
3、研究结果通过对文献的梳理,本研究发现,目前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研究可分为三大部分:对运动休闲资源开发的讨论、对国外体育小镇模式的总结、对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思路与路径的探讨。
现有研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016年以前,特色小镇建设刚刚起步,体育特色小镇的研究的数量较少,围绕体育旅游展开对运动休闲资源开发利用的探讨;2017年起,对体育特色小镇的研究逐渐多了起来,一部分学者以国外著名的体育小镇为研究对象进行讨论,一部分学者从供给侧改革、新型城镇化等多维视角对我国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进行分析;2017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的颁布,促进了学术界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进一步研究,研究集中于对小镇的概念、功能定位、创建路径的讨论,研究的数量和质量较之前都有了提升,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正成为体育产业研究领域的热点。
3.1、对运动休闲资源开发的研究卢春宏以丹东市五龙背镇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五龙背镇时尚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及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钟秉枢等以北京张坊镇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中小城镇体育休闲旅游资源的整合与优化的模式;宋迪涛等以海南省万宁市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当地民俗体育与休闲旅游的融合发展路径。
本研究发现,对运动休闲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非常多,但是将运动休闲旅游资源与小镇建设相结合的研究在2017年以前屈指可数。
卢春宏、钟秉枢、宋迪涛等人通过对丹东市五龙背镇、北京张坊镇、万宁市和乐镇的实地调研,发现通过开发运动休闲旅游资源可以带动旅游业等相关产业发展,提出以运动休闲产业带动小镇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并对具体的开发提出了建议。
本研究认为,他们的研究为后续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奠定了基础,证明体育特色小镇不是对“特色小镇”的生搬硬套,而是运动休闲旅游资源开发到一定阶段后内生的模式选择。
卢春宏、钟秉枢、宋迪涛等人的研究处于体育特色小镇研究的萌芽阶段,在体育特色小镇概念形成之前,就在运动休闲资源开发与小镇发展相结合方面作出了尝试。
3.2、对国外体育小镇的研究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在我国属于新事物,各地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而一些世界知名的体育小镇历经百年发展,具有独具特色的风格和较为成熟的建设经验。
我国小镇的建设不能完全照抄国外模式,但是可以从它们的经验中得到借鉴和启发。
陈磊等对新西兰皇后镇、瑞士达沃斯小镇进行分析,总结出国外体育小镇具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选择特色主题,小镇内体育与旅游、文化、健康等产业共生发展,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相对完善的特点;瞿昶以新西兰皇后镇为研究对象,从政府、资本、市场三方面分析了小镇的成功经验;叶小瑜等对法国沙木尼高山户外运动小镇、爱尔兰香侬高尔夫球小镇、达沃斯冰雪运动小镇、法国依云小镇逐一进行分析,归纳出国外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经验;陈国强对美国尤金、莱克星顿、布鲁明顿三个体育特色小城进行研究,发现它们都具有浓厚的运动历史积淀和特色运动项目。
国外体育小镇的共同特征是拥有优越的自然资源,如达沃斯位于阿尔卑斯山麓,具有开展冰雪运动的绝佳条件。
在自然禀赋的基础上,小镇重点开发最具比较优势的项目,以单项运动项目为核心引爆小镇知名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研究现状与展望邹昀(清华大学体育部 北京 100084)摘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将成为未来我国体育产业最重要的发展形态和抓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相关议题也成为了学术研究的热点。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现有的文献进行梳理,发现现有研究可分为三大部分:对运动休闲资源开发的讨论、对国外体育小镇模式的总结、对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思路与路径的探讨。
本研究认为,对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路径的探讨是研究的重点,但目前现有研究与小镇建设实际的联系不紧密,显得较为宏观和泛泛而谈,未来仍需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现状展望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02-(2018)-07-WQ209度,如新西兰皇后镇的极限运动。
同时整合小镇的各项资源,拓展与延伸各类多元化的运动项目,以吸引更为广泛的目标客户群、打造差异化的运动参与体验,形成运动项目产业集群。
此外,国外运动小镇最突出的特点是拥有浓厚的体育文化和休闲氛围。
突出小镇本土地方特色,充分发掘小镇本身文脉传统,在对小镇体育资源进行商业开发的同时,尤其重视保护小镇当地特有的历史文化是许多国外百年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得以存续的重要原因。
3.3、对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路径的研究特色小镇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特色小镇也成为了目前国内研究的一大热点,但由于研究历史较短,特色小镇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特色小镇的定义、特征、政策设计、规划内容、评估考核、建设路径、发展规律等还需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和积累。
现有研究中,张雷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概念内涵和外延、构成要素、类型和发展路径等基本问题进行探讨,为小镇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
季朝新运用文献资料法中,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小镇的逻辑起点、概念模型和功能定位。
其他学者分别从空间生产、产业融合、政府职能、生态系统等方面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进行研究,充实了小镇的理论基础。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是特色小镇的一种类型,现有研究已经在如何建设运动休闲小镇的问题上进行了创新性的有益探索,但问题的复杂性对更深入地研究运动休闲小镇提出了要求。
通过对文献的阅读整理,本研究发现,目前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研究视角较为丰富,如“互联网+”视角、“健康中国”视角、产城融合视角、新型城镇化视角、供给侧改革视角等。
张潇潇指出未来体育小镇将以“体育+ 科技”和“体育+ 互联网”的方式呈现,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互联网;刘灏认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有利于推进新型城镇化,认为把人本理念贯穿规划与建设的全过程,坚持以特色为导向的体育产业发展,政府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这三点是小镇建设的关键;张月蕾等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背景下,提出体育特色小镇的创建路径;郭琴将体育特色小镇分为体育产业主导型特色小镇和小城镇体育发展主导型特色小镇两大类,分别阐述了这两种模式各自的目标定位、空间选址、规划面积、投资建议、建设类型。
但目前,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路径的选择缺乏系统性的研究,现有的研究提出了很多好想法,但与实际建设情况的联系不紧密,显得较为宏观和泛泛而谈,如何将想法转化为做法,是现有研究较为缺乏的部分。
也有的学者对某一具体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进行研究,提出建设的规划方案。
杨毅然对江苏南京汤山温泉小镇进行个案研究;占梅君等运用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对建德航空小镇进行竞争力分析;刘雪对合肥大圩镇马拉松体育特色小镇进行实地调研;陈安华等对永康市龙山运动小镇进行了详细的规划设计;汤培源等以平湖九龙山航空运动小镇为例,探讨了特色小镇如何做“特”的问题。
此外,有部分学者着重研究了政企合作(PPP)模式在体育特色小镇中的应用。
方春妮等探讨政企合作( PPP) 模式下体育小镇建设和运营的创新途径和方式;李明对PPP模式介入“体育小镇”进行实地考察,提出构建以体育赛事、健身活动、体育娱乐休闲等为核心的产业融合的“商业型+事业型”综合回报模式。
还有学者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中的产业集群、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做了相关研究。
具有代表性的是武汉体院的沈克印,他研究了产业融合的机制,认为产业融合以产业关联为前提条件,以制度供给为政策保障,以消费需求为内容动力,以科技为实现手段,并提出经科学论证和规划,明确体育产业定位,加强跨界融合,通过政府、市场、社会等多方力量共同建设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议。
4、结论与建议4.1、结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已成为体育产业领域中的一大研究热点,但由于历史较短,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
目前的研究可大致分为三部分:对运动休闲资源开发的讨论、对国外体育小镇模式的总结、对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路径的探讨。
其中,对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路径的探讨是研究的重点。
但现有研究与小镇建设实际的联系不紧密,显得较为宏观和泛泛而谈,如何将想法转化为做法,是现有研究较为缺乏的部分。
4.2、建议学者们普遍认为,体育产业是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命脉与支撑,以特色为导向的体育产业发展是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发展路径。
现有研究只是简单地梳理了小镇以特色为导向的产业发展逻辑,即从实际出发确定特色定位,选择核心产业,聚焦产业细分,促进产业融合,实现产城协调发展。
但对于如何选择小镇的产业,如何促进产业融合等问题,还没有进行详细研究。
本研究认为,现有的研究提出了小镇产业发展的目标和理想状态,回答了“要成为什么样的小镇”,但没有给出“如何成为这样的小镇”的答案。
小镇发展的目标是具备特色鲜明的运动休闲业态、深厚浓郁的体育文化氛围、与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但如何实现该目标,需要更加具体、细致的研究。
参考文献:[1] /a/20170516/014155.htm[2]张雷.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概念、类型与发展路径[J].体育科学,2018,38(01):18-26+41.[3]卢春宏.时尚生态体育旅游区开发及其对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研究——以丹东市五龙背镇为例[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2,28(05):32-34.[4]钟秉枢,鹿志海,李相如,杨铁黎,吴昊,郝晓岑,邢晓燕.中国中小城镇体育休闲旅游资源的整合与优化:以北京市房山区张坊镇为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26(05):388-393.[5]宋迪涛,龙佩林,张磊.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龙舟赛事与休闲旅游发展研究——以中华龙舟大赛海南万宁站为例[J].四川体育科学,2016,35(01):90-93.[6]陈磊,陈元欣,张强.国内外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启示——以湖北省为例[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7,33(03):41-45.[7]瞿昶.基于市场化导向的旅游型特色体育小镇构建探索——以新西兰皇后镇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8]叶小瑜,谢建华,董敏.国外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9]陈国强.域外经验与本土借鉴:美国体育小城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7,33(06):1-5.[10]季朝新,王一博.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逻辑起点、概念模型和功能定位[J].体育文化导刊,2018(02):88-92.[11]张潇潇.互联网+视域下的“体育小镇”构建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04):18-2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