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希金 致大海 赏析
读普希金

普希金《致大海》赏析海,在生活中是一个美好的象征。
每个海滨城市大都是繁华而昌盛的,因为海,常常是许多人追逐的地方。
情侣们喜欢去海边散步,因为海是一种浪漫的象征;年老的人们喜欢去看海,因为大海在波浪未掀起时它的平静如同上了年纪的老人,慈祥而静默;年轻人也喜欢看海,他们会去踏浪,喜欢海浪一波一波地涌向自己,那是因为翻滚的波浪那种喧响像极了年轻人那颗充满闯荡的心。
海,这个意象,向来就喜欢在诗篇中出现。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海子的“大海”,繁花似锦的平原,一座打动人心的风景秀丽的海滨小屋,这里的大海是温柔、平静的,没有巨浪翻腾,最多也就是浪花轻轻温柔地拍打着海岸,这些平凡而温暖的生活方式让诗人感到幸福如闪电般震撼人心。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东行登山碣石山,此时的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耸立,树木和百草郁郁葱葱,秋风吹动树木发出的是悲凉的声音,海水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这时候,太阳月亮和星星,似乎都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多么壮阔的场景啊。
而这里的大海又和海子眼中的温暖截然相反。
前者更像是一种想象,而后者才是现实中的样子。
《致大海》中的海和《观沧海》的海有些类似。
至少,它们都是实写。
但不同的是他们之间的意味。
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这是你最后一次在我的眼前/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好象是朋友忧郁的怨诉/好象是他在临别时的呼唤诗的一开头便是诗人和大海的告别。
大海的蔚蓝色波浪,大海娇美的容光,都是朋友幽怨的倾诉,根据诗人当时所处的境地,我们便能知道,这大海背后代表的意义——大海是诗人的朋友,大海在向诗人做最后的倾诉。
大海的波浪声是哀伤的,而诗人是无奈的。
我时常沿着你的岸旁/一个人静悄悄地,茫然地徘徊/还因为那个隐秘的愿望而苦恼心伤/我多么热爱你的回音/热爱你阴沉的声调,你的深渊的音响/还有那黄昏时分的寂静/和那反复无常的激情大海具有变幻莫测的激情,有时平静、温顺,有时却被强烈的激情所支配而掀起滔天巨浪,磅礴、忧郁、深远,顽强而又坚韧。
简述普希金致大海中大海的象征意义

普希金致大海中大海的象征意义引言普希金是俄国十九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致大海》中表达了对大海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这首诗揭示了大海不仅是自然景观,更具有深远的象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普希金致大海中大海的象征意义。
大海的力量和宏伟大海的波澜壮阔大海的波澜壮阔是人们最常见的印象之一。
普希金用”万岁的神秘,高贵的海洋”来形容大海,展现了其巨大而宏伟的力量。
大海的波涛汹涌,浩渺无垠,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伟力。
大海的广阔无垠普希金称赞大海为”广阔而深沉的宇宙”。
大海的广阔无垠让人感到小而渺小,体验到人类在自然面前的微弱。
大海的无垠象征着无限的可能和未知,在人们的心灵中引发思考和憧憬。
大海的永恒和深邃大海的永恒和不变普希金将大海形容为”永恒的王国”,表达了对大海长久存在和不变性的讴歌。
大海的永恒性源于其作为地球一部分的长久存在,人们在短暂的一生中目睹大海的宏伟,深刻感受到时间的短暂与大海的永恒。
大海的深邃和神秘大海的深邃和神秘使其成为人们探索和思考的对象。
普希金在诗中用”你是无尽和无法理解的,你有主宰权力和祭坛”来形容大海。
大海的深邃和神秘象征着未知和超越,激发人们对生命和宇宙的思考。
大海的自由和解放大海的自由和广袤普希金称赞大海为”一千个帆艇的无边开放”,表达了大海的自由和广袤。
大海无拘无束,没有边界和限制,给予人们自由的想象和追求。
大海的自由和广袤让人们感受到解放和追求自由的渴望。
大海的涤荡和净化普希金在诗中提及大海的涤荡力量:“你来夺走愁苦,酒和欢乐中的热病”。
大海的涤荡和净化赋予人们重新开始和疗愈的希望。
人们可以将烦恼和困扰抛于脑后,在大海中找到心灵的净土。
大海的希望和梦想大海的希望和坚韧普希金将大海比喻为”充满希望的港湾”,揭示了大海给予人们希望和勇气。
面对艰难困苦,人们可以将目光投向大海,找到前进的动力和勇气。
大海的希望和坚韧激励人们面对困难坚持奋斗。
大海的梦想和追逐普希金在诗中写道:“在那里我们有亲人等待,梦想与希望”。
谈谈《致大海》美在何处

创新平台李元香创新平台的情感。
其中既有对英雄的赞美,又有对专制的批判,还有对于未来的惆怅,于浪漫的诗句中展现了理性的锋芒。
第十四小节和第十五小节是全诗的第三部分,也是最后一个部分,在结构上起到了收束全诗、呼应开头的作用。
“再见吧,大海!你壮观的美色,将永远不会被我遗忘;我将久久地,久久地听着,你在黄昏时分的轰响”。
诗人虽然身处困境,却始终没有忘记心中的理想,一直想让自由之花开满大地。
自由则如同一轮冉冉升起的朝阳,照亮了世间的一切,也照亮了诗人的心。
三、语言直白普希金一生祟尚自由,不愿受拘束。
他在触怒奥德萨克总督之后,就被发配到了一个小村落里,一直被囚禁着。
在那里,他与大海为伴,将大海视为自己的精神寄托。
他的痛苦、悲伤、愤怒只有大海能懂。
在离开村落之前,他写下了《致大海》一诗。
在这首诗歌中,普希金以直白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对自由的渴求,热情地赞颂了那些为追求自由而牺牲的英雄们。
“直到现在,我还不能离开/这令我厌烦的凝固的石岸/我还没有热烈地拥抱你,大海!也没有让我的诗情的波澜/随着你的山脊跑开!”在诗歌中,诗人挣脱了语法、句式的束缚,用一些情感色彩非常强烈的词句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
这种“普希金式”的语言,使全诗从头至尾都充满了激情。
在诗歌中,诗人直接用“你”来称呼“大海”,使“大海”这一意象带有了浓厚的情感色彩。
在诗人的眼中,大海就是他的朋友,所以他才会用“你”来称呼它。
在黄昏寂静的时分,大海温顺而宁静,“蓝色的浪头翻滚起伏”仿佛是友人忧郁的絮语,在沉郁地倾诉着什么。
“你任性的脾气的发作,成群的渔船就会覆没”。
大海时而波涛汹涌,像是在发脾气,又像是在号召诗人冲破牢笼,奔向自由的远方。
大海与诗人在感情上是相通的,所以诗人才会将“大海”当成自己的朋友,与它深情告别。
豪放的语言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如同沙场上的号角,令人斗志昂扬;又如空中翻滚的雷电,震撼人心。
普希金以这样的方式向世界表明了自己的心志,展现了永不服输的精神。
自由的颂歌——普希金《致大海》赏析

自由的颂歌——普希金《致大海》赏析《致大海》——普希金//“假如你是一艘航船,那就勇敢地驶入人生的惊涛骇浪吧!”这是普希金的名言,也是他送给广阔无垠的大海的礼赞。
“假如你是一艘航船,那就勇敢地驶入人生的惊涛骇浪吧!”这句话说得真好,可它究竟指的是什么呢?原来啊,普希金有两个身份:一个是俄国贵族,另一个是诗人。
他十六岁就开始写诗,二十四岁时就获得了俄国文学最高奖项:普希金诗歌奖,他还是俄罗斯语言大师,也就是说,他不仅能写诗,而且精通俄国语言。
他用法语、德语、英语等多种语言写作。
是不是感觉他很厉害呢?但更让人敬佩的是,他一生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将诗歌艺术提升到无与伦比的高度。
因此,他才会被称为“俄国文学之父”,可见其地位之高。
《致大海》——普希金//“从这里我要歌唱大海”,诗人之心最真实的表达;“无垠的天空是她的摇篮,太阳在这里起程,白昼从海面升起”,自由的大海在飞扬,舒展着浩瀚的胸怀,她是宽广的,她的形象令人心醉。
“她/以汹涌的碧波承接太阳的光芒”,她是光明的,为世界奉献温暖;她是奔放的,以无尽的爱赐予生灵。
《致大海》——普希金//“我的自由在你的怀抱中闪耀,从你那儿我吸取精神的丰富营养,由你那儿我采撷智慧的不竭源泉。
”与大海结下深厚友谊的诗人,用自己的笔触刻画出了大海的品格。
在普希金眼中,大海是充满激情、活力与斗志的,是充满热爱、光明与创造的。
是这样的精神滋养着诗人的创作之树,使他的创作总是焕发勃勃生机。
他曾说过:“只有在大海上才会有诗人”。
可见,大海在他心目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普希金所作的大部分抒情诗都贯穿着强烈的政治内容和进步倾向。
诗人早年参加了民族解放运动,当过巡警和编辑,十月革命后又领导过工人罢工斗争,后来还参加了社会党。
但由于阶级局限和自身弱点,未能完成伟大的事业。
1830年,普希金在决斗中重伤致残,数月后在巴赫切萨拉伊的一座庄园中去世。
普希金的抒情诗对俄国诗歌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普希金《致大海》赏析:大海自由精神的见证与象征

普希金《致大海》赏析:大海自由精神的见证与象征(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英语资料、语文资料、数学资料、物理资料、化学资料、生物资料、地理资料、历史资料、政治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English material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biolog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普希金《致大海》赏析:大海自由精神的见证与象征--> 普希金作品《致大海》是本店铺整理了《普希金《致大海》赏析:大海自由精神的见证与象征》,同学们可参考学习。
普希金致大海赏析

普希金致大海赏析
经典诗人普希金以其精湛的诗歌创作,深受世人喜爱,其中尤以致大海最为出名,诗中对大海的赞美让人赞叹,这就是普希金对大海的赏析。
从古至今,大海被人们誉为“神秘宝库”、“万物启源”,“普希金致大海”开启了以大海为主题的优美文学创作,让人们品读到诗人对大海的深深热爱和敬畏之情。
普希金的诗歌赞美大海,对大海进行深刻的观察和感慨。
诗的开头,普希金用两句大气磅礴的诗句,细腻形容大海极为壮观,诗歌中充满着浩瀚、奔放、豪迈的心情:“大海是苍茫的,勃勃的!白色的波浪坠落,发出哗哗的声音!”这句诗歌就让人倍受感动,大海的神奇又动人。
普希金又以“嘹亮的声音”颂扬大海,夸耀大海的壮丽,威猛;还把大海比喻成“末日的大炮,吼叫着无限的诅咒”,形象丰富,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普希金在赞叹大海的壮美的同时,还把大海的深远诗句比作“君王穹苍的宝座”,写出了大海深而不可测,浩瀚无边的伟大之处。
诗句中又把大海比作“无尽的宽阔,在蓝色松柏之下”,描绘出大海与柏林蓝天及海岸之间的美景,使人无不惊叹。
在赞美大海的同时,普希金又不忘对大海的敬畏,“湛蓝的大海,那里有令人恐惧的诅咒”,是普希金对大海的最后总结。
诗中所表达的,不仅是对大海的赞美,更是敬畏,是一种对大自然的尊重,也是
普希金的精神状态。
普希金,用一首描写大海的诗,表达了对大海的崇拜和敬畏,赞叹了大海的磅礴壮阔,又写出它柏林蓝天的美景和神秘的诅咒,给人以无尽的感动。
这正是普希金对大海的赏析之意,也代表了他独有而深厚的文学情怀。
普希金《致大海》赏析

普希金《致大海》赏析普希金《致大海》赏析?诗人普希金,在青少年时代就为全国人民反对拿破仑战争的爱国激情所鼓舞,又受到十二月党人恰达耶夫和俄国启蒙主义者拉吉舍夫等人的深刻影响,写下了许多反对专制暴政和歌颂自由的政治抒情诗。
1820年,诗人年仅21岁,就被沙皇放逐到南俄。
此后写的诗歌更加充满了反抗的激情。
1824年夏天,他与奥德萨总督发生冲突,被军警押送到父母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幽禁在那里达两年之久。
诗人在奥德萨,长期与大海相依为伴,把奔腾的大海看作自由的象征。
当他将要远离奥德萨而向大海告别的时候,万千思绪如潮奔涌,忧郁而又愤激的诗篇酝酿在胸。
诗人在奥德萨开始写作,而在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最后完成这一诗篇——《致大海》。
《致大海》是诗人在南俄时期写的一篇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作品歌颂大自然的美和崇高,反对世俗生活的丑恶与平庸,突出人与自然在感情上的共鸣,把自然景物拟人化,作为一种精神象征,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即对自由和解放的热烈追求和对暴力统治的憎恶、反抗。
全诗十五个诗节,可以分作三个部分来读。
开头两个诗节,诗人向大海告别;中间十一个诗节,写诗人由大海引起的回忆和联想;最后,诗人再一次向大海深情地告别,说明自己的整个心灵被大海的形象和音响所充斥,永不忘怀。
诗人把大海人格化,直接同大海对话,向大海告别。
大海最后一次在诗人的眼前“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
如此美丽的大海,又是这般温情脉脉!但是诗人与大海即将离别。
大海发出悲哀的喧响、召唤的喧响,像是忧郁的怨诉,又像是临别时的呼唤。
这无疑是诗人的一种感觉,是诗人忧郁之情的一种写照,同时也是诗人对于大海所召唤的自由之神的一种向往。
“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诗人开始了回忆。
他把大海的自由奔放、任性不羁,看作自己心灵的投影,总是留恋于海岸,在那里悄悄地徘徊。
由于沙皇专制制度的黑暗,诗人曾想从海上偷渡去国外一游,他也因为这个愿望得不到实现而苦恼,一个人茫然地徘徊在海边。
简述普希金《致大海》中“大海”的象征意义

简述普希金《致大海》中“大海”的象征意义普希金的诗歌《致大海》以大海作为主要符号,表达出诗人对宏伟壮丽的自然奇观的崇敬之情,也借用大海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
因此,可以说,大海是这首诗的一个重要的符号,它不仅表达了普希金对大自然的尊重,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具有寓意的符号。
首先,普希金在《致大海》中把大海比喻成一只生命力极强的巨兽,他说:“你是山洪中腾起的熊熊火龙,调节著未知宇宙的波涛”。
诗人在此把大海比作一只暴力动物,这表现出他对大海的尊重,也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情。
大自然的神奇力量不仅令人赞叹,同时也引起了诗人对美的陶醉。
其次,大海象征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
普希金在诗歌中写道:“路径未知,我却有自信,驶向梦想的地方去。
”诗人用大海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未知生活的坚定信念,他相信无论将来会遇到什么,自己都能勇往直前,一路向前。
这表达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憧憬。
最后,大海在《致大海》中也象征著诗人的理想信念,普希金在诗中描写大海的这句话:“尽管扰乱你的波涛,却无法扰乱你的使命”。
这表明,无论艰苦的环境,诗人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不断奋斗,不移植自己的使命。
这也是诗人对自己以及他人的鼓励,他希望每个人都能勇敢地坚持自己的理想,把梦想变成现实。
总之,大海在普希金《致大海》中是一个具有寓意的符号,象征
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情、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坚定的理想信念。
诗人用大海的形象带出的思想和理念,对现代人追求梦想、乐观努力的精神具有启发和鼓舞作用,也为普希金作品的影响力增添了新的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大海》赏析
《致大海》是普希金的一篇简短的政治抒情诗,创作于1824年。
朴实的文字里表达了诗人反抗暴政,反对独裁,追求光明决心。
诗人以大海为知音,以自由为旨归,以倾诉为形式,多角度多侧面描绘自己追求自由的心路历程。
感情凝重深沉而富于变化,格调雄浑奔放而激动人心。
《致大海》的诗情变化展现了海之恋,海之思,海之念“三步曲”。
海之留恋
诗歌第一至第七节为第一层,主要描绘诗人热爱大海,追求自由的心声和因自身的不自由而感到的悲伤痛苦。
诗人引大海为知心朋友,以面对面、心交心的方式向大海倾诉心曲,首先是一往情深地话别大海,激情洋溢地讴歌大海。
大海自由奔放,雄浑沧茫,具有一种惊天动地、狂放不羁的精神力量。
它呈现在作者心目中,有容光焕发的娇美活力,有蔚蓝翻滚的光泽雄姿,有深沉浑厚的深渊音响,有滔滔向前的奔腾气势。
更有反复无常的激情变化,时而温柔娴静,如风鼓船帆,顺水推舟;时而惊涛骇浪,似闪电裂空,地动山摇;时而深情缱绻,像朋友告别,召唤等待;时而抑郁幽怨,给朋友分忧,如诉如泣。
总之,大海有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度,奇伟的力量,是自由和力量的象征。
有风卷残云、扫荡一切的伟力,有狂放不羁、冲决网罗的魄力。
诗人纵情歌唱大海的精神气度、性格力量,实际上是表达自己对自由的景仰,对伟力的崇尚。
其次,诗人还声情并茂地向大海倾诉了自己的苦恼和伤心。
这里有作者想摆脱黑暗,投奔自由而不得的难言之苦;有心灵挣扎,归于枉然的无奈决绝;更有追随大海,奔向远方而未能如愿的遗憾。
但是,自由也是。
两面性的在大海面前,诗人时而徘徊茫然,时而狂欢高歌,时而深情呼唤:喜怒哀乐,毫不保留的泼向大海。
听这样的诗句:“我曾想永远地离开/你这寂寞和静止不动的海岸。
/怀着狂欢之情祝贺你,/并任我的诗歌顺着你的波涛奔向远方,/但是我却未能如愿以偿!”大海波飞浪涌,滚滚向前,奔向远方,这一画面形象鲜明地传达了作者反抗暴政,追求光明,传播自由的信念:让自由之波奔向远方,让自由之歌唱响世界,让自由之心沸腾激荡。
海之思考
诗歌第8至第13节为第二层,诗人深情缅怀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抒发自己崇尚自由而壮志难酬,敬慕英雄而前途渺茫的困惑。
这部分融理性思考于主观情感之中,体现了普希金作为一个极富政治思想的抒情诗人的犀利和严谨,理性和睿智。
对于拿破仑,诗人肯定他前半段为自由革命而战的精神,但更多的是批评他后半段丢失自由的专制、侵略。
“寒冷的睡梦”,“威严的回忆”,“拿破仑就在那儿消亡”,“他长眠在苦难之中”,这些诗句流露出一种无情解剖、冷峻批评的意味,给人的感觉是:拿破仑野心勃勃,权欲膨胀,侵略扩张,残暴至极,他的兵败滑铁卢流放圣赫勒拿岛,最终病死,似乎是自作自受,罪有应得,谁践踏了自由,谁就只能与“寒冷”和“苦难”作伴。
对于拜伦,诗人极尽讴歌之能事,说他是“天才”,是“我们思想上的另一位君王”、“为自由之神所悲泣着的歌者”,用大海精神塑造成长起来,“什么都不能使他屈服”的英雄。
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一生追求自由,他说过:“要为自由而生,否则就在斗争中死去。
”1824年,他渡海远征,到达希腊,倾其全部财产支持希腊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
他在对土耳其占领军的斗争中表现得十分英勇顽强,曾获勋章。
同年4月份病死于希腊。
他的一生为自由而呐喊,为正义而战,但他的悲惨结局使诗人悲愤至极,发出了让大海“喧腾起来”、“激荡起来”的呼声,诗人鼓动大海以广阔的襟怀,惊人的威力,自由奔放的气势为死者而歌。
否定拿破仑,褒扬拜伦,否定之中对于拿破仑为自由而战的思想又给予强烈的肯定,褒扬之中引发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悲观联想。
“世界空虚了……大海洋呀,/你现在要把我带到什么地方?/人们的命运到处都
是一样。
”拿破仑囚禁汪洋孤岛,自由斗士拜伦客死他乡,这种悲哀惨淡的结局让诗人倍感失望,隐隐作痛的诗句中流露出一种壮志未酬,前途渺茫,英雄无路,知音不再的惆怅伤感。
在这几节诗句中,普希金表达的是一种凝重复合的思想感情,既有对自由英雄的激情礼赞,又有对专制暴虐的冷峻批评,还有对穷途末路的惆怅哀歌,感情、形象的复合当中显示出理性思考的犀利和睿智。
海之信念
最后两节(第14至第15节)为第三层,收束全诗,照应开篇,抒发了诗人告别大海,怀念大海,铭记大海,传播自由的心声。
“哦,再见吧,大海!/我永远不会忘记你庄严的容光,/我将长久地,长久地,/倾听你在黄昏时分的轰响。
”深情缠绵的告别,永记在心的承诺,长久长久的倾听,足见诗人对大海的知心知音,一往情深,特别是大海那“黄昏时分的轰响”犹如黑夜的一炬光明,照亮了诗人的自由天空;好似一阵幽谷长风,涤荡着诗人满怀憧憬的心灵;仿佛暴雨前的炸雷,久久轰响在诗人的心间。
大海轰响,自由长鸣,诗人心灵的列车正奔驰在无边的思想原野上。
“我整个心灵充满了你,/我要把你的峭岩,/你的海湾,/你的闪光,你的阴影,还有絮语的波浪,/带进森林,带到那静寂的荒漠之乡。
”雨果说,大地是宽阔的,比大地宽阔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诗人意溢于海,包容万象,要拥抱大海,奔向自由,带走蔚蓝娇美的闪光,带走冷峻孤寂的峭岩,带走温驯可人的海湾,带走惨淡阴暗的黑影,带走絮絮叨叨的波浪,更带走惊天动地的轰响。
让自由之声传遍天涯海角,让自由之光照亮夜空,让自由之花开遍森林,让自由之树绿遍荒原,让自由之波滋润万物。
自由,在诗人的心目中,如一轮喷薄而出的朝阳,冉冉升起,光芒万丈。
普希金作品崇高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使他具有世界性的重大影响。
全世界所有的普希金在他的作品中所表现的对自由、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必能战胜黑暗、理智必能战胜偏见的坚定信仰,他的“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燃亮”的崇高使命感和伟大抱负深深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天才的杰作,激发了多少俄罗斯音乐家的创作激情和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