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民族融合》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了解自东汉末年至南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历史原因。

2、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及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3、从东汉以来少数民族向内地迁徙与江南经济的开发、孝文帝改革等事例中,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与高度繁荣是在各民族不断交往、融合中实现的。

(二)过程方法:

1,充分运用历史资料了解三国局面形成的史实;

2,初步了解三国中重要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等)在文学中的描写与历史原貌之间的区别;在学生讨论、对比、观察过程中,使他们初步学会运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看待历史人物;

3,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使他们逐步学会对历史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二)教材分析:教材描述了东汉后期至南北朝时期,各地割据,战乱频繁,政权分立,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同时,通过少数民族内迁、北方人民南迁的史实,重点强调这一时期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重心开始逐渐南移。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则反映了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融合。

(三)教学设计: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一种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的有意注意。讨论题的设计,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探究。在讨论中,既可以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又可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三国鼎立的形成;江南经济的发展;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

教材分析:

《三国鼎立》这一课是七年级第四单元的第一课,主要介绍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国家陷入分裂割据局面,战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促进了民族融合。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这课内容为教材以后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三国鼎立正是在大分裂时期实现了

局部统一,从而为西晋的短暂统一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三国鼎立”揭开了中国大分裂和大融合的序幕,起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教材简单介绍了两次重要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次战役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课标要求:1.了解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2.知道曹操屯田、诸葛亮治蜀、卫温到达夷州等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官渡之战和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表述能力。

(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的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通过课堂分组讨论,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明确曹操统一北方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由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战走向相对稳定的过程。培养辨证看问题的能力。

(2)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曹操和诸葛亮;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进一步理解杰出人物对推动历史发展进程所起的进程。

教学重点: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难点:1、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怎样看待三国鼎立这一局面。

2、如何全面评价曹操等历史人物。

教学过程:

导入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问:你知道三国中的哪些人物、故事?(学生回答:诸葛亮、吕布、张飞、关羽等,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煮酒论英雄;三气周瑜;临终托孤空城计等等)。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有真有假,哪些是真的?请大家随我一起进入真实的“三国”!(出示课题)

导入二:温故检查导入新课:

同学们,学习了秦汉时期的历史,我们都知道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统一国家的建立)教师要进行强调;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次大一统时期。之后,我国进入了一个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的时期,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这一时期的历史。

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官渡之战:

出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引导学生想象:假如你生活在东汉末年,你的生存环境将是什么样?你的愿望将是什么呢?学生读图并结合课本第一段文

字回答。

教师总结: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各割据势力为了扩张势力,彼此征战,使得黄河流域的人民饱受战争之苦,社会生产力也遭受到严重的迫害,人民群众渴望早日结束战乱,实现统一,重过安定的生活。

学生思考并回答:从图上的形势分析,当时有哪些割据政权最有实力、最有可能完成统一北方的使命?(曹操、袁绍)

为了控制和统一北方,曹操和袁绍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官渡之战随之爆发。你知道官渡之战的情况吗?让学生自学课本第二自然段并填注《同步学习与探究》相关内容,看哪一小组填写的又快又好。

河北一带的______

影响 :曹操逐步统一北方。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那么,曹操为什么能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呢? 失败的原因:(曹操胜利、袁绍失败的原因非常清楚。诸葛亮《隆中对》所提到“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亦人谋也〃。)袁绍的谋士许攸降曹并建议偷袭乌巢,是官渡之战曹操取胜、袁绍失败的关键。

官渡之战后,曹操在北方再无敌手,又过了七年,曹操率领大军征伐当时东北方的大患乌桓。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在班师回朝途中,他诗兴大发,写下了著名的诗歌——《龟虽寿》,出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当年已经53岁了,在当时年纪已不小了,他不在家享受荣华富贵,还有什么样的“雄心壮志”呢?(向南进攻或统一全国)。大家想想,由此他抒发了什么情感?表现了什么精神?(抒发了曹操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老当益壮的精神。表现了曹操为统一国家努力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那他将遇到的对手是何许人也?他们之间又爆发了什么战役?(孙权、刘备,赤壁之战)

2、赤壁之战

让学生自学“赤壁之战”一目,并填注《同步学习与探究》相关内容,让小组之间展开竞赛。

背景: ______之战以后,曹操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势力和其他军阀,基

本统一了______。

时间:______年

战争双方及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一带,不再轻易南下。

影响: 孙权在________的势力得到巩固。

刘备占领_______、______的大部分地区,有又向西进占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