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精神疾病的认识与态度调查_孙晓花

合集下载

精神医学专业调查报告

精神医学专业调查报告

精神医学专业调查报告1. 背景介绍精神医学是一门研究心理与心理问题的学科,主要关注人类的精神健康与心理疾病。

通过本次调查,旨在了解精神医学专业的发展现状、专业特点以及学生对该专业的认知和兴趣程度。

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向100名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对精神医学的了解程度2.对精神医学专业发展前景的看法3.是否有意向选择精神医学专业4.选择精神医学专业的主要原因5.对精神疾病的态度和观点3. 调查结果3.1 对精神医学的了解程度在对精神医学的了解程度方面,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被调查者表示对精神医学有所了解,其中有10%表示了解程度相对较深。

3.2 对精神医学专业发展前景的看法就精神医学专业发展前景的看法而言,近50%的被调查者认为该专业的发展前景看好,认为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重视程度的提高,精神医学专业将有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3.3 选择精神医学专业的意向和原因当被问及是否有意向选择精神医学专业时,约30%的被调查者表示有意向,主要原因包括对心理学和心理问题的兴趣、希望帮助他人解决心理困扰以及专业发展前景看好等。

3.4 对精神疾病的态度和观点在调查中,将精神疾病的态度和观点归为了积极、中立和消极三类。

结果显示,多数被调查者持中立态度,认为精神疾病需要正确认识和重视,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支持。

4. 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大多数被调查者对精神医学有一定的了解程度。

2.精神医学专业的发展前景被大部分被调查者看好。

3.有相当一部分被调查者对选择精神医学专业表示了兴趣,并认为该专业能够提供专业发展机会。

4.大部分被调查者持中立态度对待精神疾病,认为应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支持。

综上所述,精神医学专业在大学生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未来该专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将有更多人选择从事精神医学相关工作,为人们的心理健康做出贡献。

对于精神疾病的认识

对于精神疾病的认识

对于精神疾病的认识,大家一般都会认为精神疾病只是心理的问题,但是近些年研究发现,精神疾病是由三种因素引起的,包括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

生物因素是最基本的,它包括遗传、体质、体型、神经类型、生理生化系统、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等。

心理因素是在生物因素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但生物因素又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心理因素包括个体在发展过程中,与环境相互作用下积累的认知能力、思维方式、情绪倾向、动机系统、行为习惯、人格类型等。

社会文化因素,则是在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它包括经济状况,物质水平,社会地位、职业差别、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民族传统、理想信仰、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意识形态等。

当然,社会文化因素又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心理因素,并间接的影响和制约着生物因素。

下面分5个方面叙述社会文化因素对精神疾病的影响:机体的功能状态这是指精神疾病发生时机体所处的生理及心理状态,与前面所提到的躯体素质及心理素质有不同的含义。

虽然它不是病因,却往往会成为精神疾病的先导。

例如,在饥饿、过度疲劳、睡眠缺乏、精神持续紧张的状态下,身体的功能被削弱了,从而为生物及社会心理等致病因素创造了条件。

此外,性别和年龄与精神疾病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

如:女性:在月经、妊娠、分娩、产褥期,由于性腺内分泌功能及某些生理过程的变化,常可出现情绪不稳、冲动、抑郁等症状。

儿童期:由于大脑发育的不成熟,缺乏控制自己情感和行为的能力,容易出现情感和行为的障碍。

青春期:性腺的发育带来生理及心理上的急剧变化,情感易躁动、激动,容易出现逆反心理,在遇到生活中的挫折时易发生神经症,而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也好发于此年龄段。

更年期:性腺功能开始减退,自主神经系统也不稳定,导致情感脆弱、易激动且敏感多疑,生活中遇到不顺利,容易出现抑郁、焦虑、妄想。

老年期:身体的衰老、机体功能的减退、代偿功能的削弱,容易罹患脑血管疾病、老年性痴呆及其他脑退行性疾病所伴发的精神障碍。

精神病患者的调查报告

精神病患者的调查报告

精神病患者的调查报告精神病患者的调查报告引言:精神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心理和行为的疾病,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为了更好地了解精神病患者的情况,本文进行了一项调查。

通过与患者及其家人的交流,我们试图揭示精神病的现状以及对患者的影响。

1. 精神病的定义和分类精神病是一种由于神经系统的异常功能而引起的心理和行为障碍。

根据病因和症状的不同,精神病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等。

每种精神病都有其特定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2. 精神病患者的社会融入问题精神病患者通常面临着社会融入的困难。

由于症状的影响,他们可能无法正常工作、学习和与他人交往。

这导致了他们在社会中的边缘化,增加了他们的孤独感和自卑感。

3. 精神病对家庭的影响精神病不仅对患者本人造成了困扰,也给家人带来了重负。

家庭成员需要承担照顾和支持患者的责任,这对他们的心理和经济状况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同时,家庭成员也可能受到患者行为的影响,导致家庭关系的紧张和不稳定。

4. 精神病的治疗方法精神病的治疗通常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法。

药物可以帮助控制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

心理治疗则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辅导,帮助他们理解和应对病情,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5. 社会对精神病的态度尽管精神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的态度仍然存在偏见和歧视。

许多人对精神病患者持有误解和恐惧,导致他们在工作和社交场合中受到歧视。

这种态度的存在使得精神病患者更加难以融入社会。

6. 政府对精神病的关注和支持近年来,政府对精神病的关注和支持逐渐增加。

政府加大了对精神病研究的投入,提高了精神病患者的医疗保障水平。

此外,政府还鼓励建立更多的康复机构和社区服务中心,为精神病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和社会支持。

结论:精神病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和行为障碍,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到精神病患者面临的社会融入问题、对家庭的影响以及社会对精神病的态度。

大学生精神卫生知识认知状况及对精神疾病态度的调查分析

大学生精神卫生知识认知状况及对精神疾病态度的调查分析

DO/10.19392/j. cnkC 1671-7341.201932184
大学生精神卫生知识
认知状况及对精神疾病态度的调查分析
岳雨婷徐兴鑫王双红
延边大学护理学院吉林延吉132000
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精神卫生知识认知状况及对精神疾病的态度,及早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引导学 生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投入大学的学习生活。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报刊、无记名问卷调查和实地访问等方法进行数据收集, 而后用SPSS20统计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调查的大学生精神卫生知晓率为:11. 95%的学生对精神疾病非常了解; 25. 16%的学生比较了解;52.2%的学生一般了解;10.69%的学生不了解。且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精神卫生知识认 知状况与其关注精神卫生情况有关(P<0.05)。精神疾病态度与性别、精神卫生了解情况、是否对患者有影响有关'P<0.05)。结 论:大部分学生的精神卫生认知状况还不够,对待精神疾病的态度还比较模糊。学校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卫生知识宣传和健 康教育。
精神卫生

141
18
关注情况
38
75
10 17.076 0.001

18
3
7
7
参加健康
参加过 92
13
教育
29
45
5 9.597 0.022
没参加过 67
6
1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7
12
调查发现:精神卫生知识认知率,关注精神卫生的学生显
218
著高于不关注精神卫生的学生;参加健康教育学生高于没有参
加过健康教育的学生。
②精神疾病态度与各因素的关系,就去医院就诊是否丢人 的态度按赞同、不赞同、不清楚为评定标准,分析精神疾病态度

大学生对精神病患者看法调查报告总结归纳

大学生对精神病患者看法调查报告总结归纳
面对“精神病患者杀人犯法吗”这一问题,90%的人都认为只有在不能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时实施的行为,才不负刑事责任。这在常理之中,但令人惊讶的是尚有10%的人选择什么时候都犯法和什么时候都不犯法的选项,做个不精确的估算,这区区10%乘以几千万的大学生人口,这个数目就足以引起我们共同的警觉了,大学生如此,那占人口大部分的中等教育人群又会有何认识?因此抓紧推进精神病知识的普及,消除对此认识的盲区,会对未来减少矛盾摩擦起到根本的作用,同时也为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而在被问到正确认识精神病患者的最重要的举措是什么时,普及相关知识及制定法律保护占了绝大多数,人们之所以对精神病谈之色变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对其的不了解,进而造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此外,提出制定法律保护,可见人们对精神病患者的关切同情,但另一方面说,不失为对近来精神病患者频频闯祸的担忧恐惧之情的体现。
1.4
我们主要采用调查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问卷中主要为具有代表性的选择题,方便同学们做题减少同学们的负担。同时在给同学提供问卷的时候,向同学进行简短的采访咨询,咨询的问题主要是关于对精神病患者的了解,还向同学们简短了说明一下目前精神病患者所处的生存状况,并记录下采访咨询过程。还有一部分的问卷是通过网上发放的,使得调查范围更加广,有不少其他学校的同学参与了这项调查。
我们之后提出了如何看待精神病患者杀人这个问题,有50%的人选择了“不可原谅,应该受到制裁”,更有人选择了“一命还一命,他们该死”。其余的人大多选择了不能全怪他们。这道题的结果似乎与第九道题的结果矛盾了,因为第九道题的结果表明大家大都比较清楚精神病患者杀人若在不能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时实施的行为,是不负刑事责任的。但这似乎仅仅只是建立在大家的法律意识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还是有很多人表示对精神病患者杀人这事十分的痛恨。有这种想法其实也并不奇怪,从近年来社会上经常出现的精神病杀人事件来看,比如南平砍杀小学生的事情,大众对精神病患者的恐惧程度已经达到难以消除的境地,这种恐惧的心理使得大众越来越难以去接触有关精神病患者的事情。但在此想要说明的是,这些残忍杀人的精神病患者在整个群体而言是占极少数的,大众仅仅只看到极端的个例就将所有精神病患者划入杀人犯罪的行列,显然是有失道理的。

大学生精神卫生流行病分析与研究r——以新疆医科大学为例

大学生精神卫生流行病分析与研究r——以新疆医科大学为例

大学生精神卫生流行病分析与研究r——以新疆医科大学为例吴秀峰;谢茹【摘要】文章研究高校学生由于受各种流行精神疾病的影响,而产生的社会压力、学习压力,对其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采用问卷调查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来研究大学生在精神方面所受因素的影响情况,并根据卡方检验、现况分析来总结其结果,检验水准0.05.不同性别的学生在精神障碍的患病率上有显著性差异,农村来的学生比城市来的学生易患精神障碍疾病,大三年级的学生比其他年级的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期刊名称】《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35)003【总页数】10页(P82-91)【关键词】精神卫生;在校学生;卡方检验;SPSS【作者】吴秀峰;谢茹【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医学工程技术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新疆医科大学医学工程技术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213精神卫生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of Mental Health)是流行病学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学科分支,是由传统的流行病学、精神病学、社会学、行为科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交叉融合而成的新学科。

它主要研究人类的心理障碍、社会行为,精神障碍等疾病的流行特征,从而有助于解决问题,有效采取预防措施[1,2]。

近几年,新闻媒体不断报道出一些有关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犯罪、自杀等案件,例如云南大学生马加爵因与同学发生纠纷,用极端残忍的手段陆续杀害4名同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学生罗卡娜因琐事与该校女生发生争执,持水果刀将女同学刺死;清华学子硫酸烧狗熊案;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蔡某某在宿舍内自缢身亡等一系列案例。

这些案例的发生提醒人们:在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和精神状况的研究应该受到广泛的关注与研究。

研究探索在校学生这个高危人群中精神障碍的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有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精神卫生方面的预防及临床治疗,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群体中的早期精神疾病观察

大学生群体中的早期精神疾病观察

大学生群体中的早期精神疾病观察在当代社会中,大学生群体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他们需要在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方面取得成功,这些压力可能导致早期精神疾病的出现。

本文将观察大学生群体中早期精神疾病的现象,并探讨其原因和可能的解决办法。

一、焦虑和抑郁焦虑和抑郁是大学生群体中最常见的早期精神疾病。

在大学期间,学业压力和未来就业前景等因素会给大学生带来巨大的焦虑感。

同时,与同龄人的竞争和人际关系的压力也会导致抑郁情绪的产生。

为了缓解焦虑和抑郁,大学生通常会寻求各种方式,如参加社团活动、运动、与朋友交流等。

然而,这些方法只能暂时缓解症状,无法根本解决问题。

因此,大学生需要更多的心理健康支持和指导。

二、社交障碍社交障碍是大学生群体中另一个常见的早期精神疾病。

在大学期间,许多大学生在新的环境中需要建立新的人际关系。

然而,社交障碍可能导致他们在社交场合中感到不自在和紧张,从而影响他们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

社交障碍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社交生活,还可能对他们的学业和就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大学生应该积极寻求帮助,通过心理咨询和社交技巧培训等方式来克服社交障碍。

三、饮食障碍饮食障碍也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一个普遍问题。

在大学期间,许多大学生面临着身材和外貌的压力,他们可能会采取极端的饮食行为,如暴饮暴食、拒食或过度锻炼等,以达到所谓的“完美身材”。

然而,这些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可能导致营养不良、体重波动和身体健康问题。

此外,饮食障碍还可能与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相互关联。

为了预防和治疗饮食障碍,大学生需要接受科学的营养教育,并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同时,学校和家庭也应该提供支持和指导,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的身体形象和健康的饮食习惯。

四、网络成瘾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成瘾成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个新的早期精神疾病。

大学生可能会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媒体和在线购物等活动,无法自拔。

网络成瘾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社交生活,还可能导致身体健康问题和心理健康隐患。

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_态度和相关行为的调查_吴家栋

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_态度和相关行为的调查_吴家栋

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态度和相关行为的调查吴家栋,王声氵勇,董晓梅【摘要】 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态度和行为,以利于高校更好地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方法 自编关于心理咨询的情况调查表,采用整群抽样对某高校585名学生进行调查,采用Epi Data3.1录入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分析。

结果 64.10%的学生能正确认识到心理咨询的功能是为了帮助人更好地认识自我、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63.72%的学生认为高校开展心理咨询很有必要;遇到自己无法解除的困惑时,他们首选朋友、父母的帮助,其后才是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有32.58%的学生不知道学校有心理咨询中心,只有8.38%的学生去过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咨询。

结论 虽然多数学生对心理咨询持有积极肯定的态度与认知,但在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行为上却是消极的,知与行相互矛盾。

深层探寻原因,提高高校心理咨询的服务水平,改变学生认识和行为上的有关误区,才能更好的保障、改善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咨询;认知;态度;行为【中图分类号】R395.1;R1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679(2010)04-0327-04Survey on undergraduate students'cognition,attitude and behavior towar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W U Jia-dong,WA NG Sheng-yo ng,DONG Xiao-mei. Center for Injury Control and Prevention, Medical College,J inan University,Guangz hou 510632,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 o understand the cogniton,a ttitude and behavior o f the psy chological counsel-ing in college students,and the results should be helpful to mental health promo tion programs.Methods 585colleg e students were recruited by a cluster sampling.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about the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was finished by the subjects.All the data were entered a database with Epi Data V3.1software.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data w as done on the SPSS software(V13.0).Chi-square test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constituent ratio difference amo ng different g roups.Results 64.10%students co nsidered the function of counseling was to help perso n better understand themselves;63.72%of stu-dents ag reed w ith that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carry out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n co llege.When they encountered some confusion w hich beyond their ability to solve,they will at first resort to their friends, parents other than counseling Center in campus.32.58%of students didn't know the counseling center in their colleg e.O nly8.38%of students ever went to the counseling center.C onclusions Althoug h the majority o f students hold positive attitudes and cognition about psycho logical counseling.However,their behavior was negative.I t is contradicto ry be tw een their co gnition and behavio r.It is very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deeper reasons and carry out some tar geted health education in co llege students.【Key words】 Undergraduate students;P sycholog ical counseling;Cog nitio n;A ttitude;Behavior(Chin J Dis Control Prev2010,14(4):327-330) 20世纪80年代,心理咨询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在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快速经济发展下,心理咨询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 公 安 民警 进 行 测评 和 分析

结果
5
名 民警 职 业倦 怠 量 表 的 三 ) 5
<
,
个 因 子 在性 别
文 化程 度

婚 姻状 况
警龄

和 警 衔 方面 的均数 比较 无 显 著性 差 异
民 警职 业 倦
.
1 ) 怠 量 表 的 情绪 衰 竭 和 玩世 不 恭 因子 与其 工 作 压 力量 表 的 组 织 压 力 因子 呈 极 显 著 正 相 关 ( P 0 0

大 学 生 作 为一 个 特 殊 的 社 会群 体

,
是 一个 高
,
更 容 易接 受 新 知 识
新观 点

本 研 究通 过 问 卷 调 查
现场 体 验 的 方 法 了 解 大 学 生 对 精 神 疾 病
240
·
的相 关 知识
.

态度
,
并探 索 消 除 对 精神 疾 病 患者 的恐 惧与歧 视 的 方法
,
1 5 4 % 的 非 志愿 者 为 精 神病 人是 暴 力 的
但 是 在 志 愿 者 中仅 为 2 %
在 患 者是 否 能 参 加 工 作
,

是 否应
长 期住 院

是 否 应 回归社 会 等方 面

,
志愿 者 和 非 志 愿 者 的 态 度 也是 有 统 计 学 差 异 的
志 愿者 组 明显 好 于 并 让 他 们体 验 了 了
采 用 配 对 t 检 验 的方 法
,
结果 见 表 2

表 2 体 验 日 前后 大 学 生 对 精 神疾 病 的 认 识 与态 度 比 较
组别
人数
.
分数
49 46 士 6 38
.
.
t

p值
体验 前 体验 后
28
28
5 6 14 士 4 3 9


讨论
,
由于 公 众 对 精 神 疾 病 的 无 知 和 刻 板 印 象
,
. .
发现 相 关 精 神 卫 生知 识 有 待 进 一 步提 高
.

,
3 7 1 % 的 学 生 明 确 知 道 目前精 神 疾 病
的病 因 仍 不
4 5 7%
的 学 生 确 定 精神 疾病 是 可 以治 疗 痊 愈的


可 见 大 学这 一 高 素 质 人 群 对 于 一 些 基 本 的精 神 卫 生
.
量 表 组 织 压 力 因 子呈 极 显 著负 相 关 ( P < 0 0 1 )和 任 务 压 力 因 子 呈 极 显 著 正 相 关 ( P < 0 0 1 )
;
结论
民警 职业
倦怠状 况 与 压 力 源 的 关 系 密 切
,
应 当引起 有关 部 门的 关 注
,
及 时 进行预 防 和 干 预

团体治疗对表演 性人 格 的轻 中度 青年抑 郁症 患者疗效研究
1 0 1 3 ) 杭 州 市 第七 人 民 医 院 ( 3
申变 红 罗伏 钢

【 摘 要 】 目的
研 究 团 体心 理 治 疗对 表 演性 人 格 的 青年 抑 郁 症 患 者 疗 效
,
方法
选 择表 演性 人 格 的
,
青年 抑郁 症 患 者 5 0 名 任何 干 预
显下 降
。 。
随 机分 为 对 照 组 和 实 验 组
.
1%
回答 正 确
. .
,
回答正 确率最 高


赋 值 后 本 问卷 的 满 分 为 8 0 分
,
最低分为2 2分
,
最高分为 7 0分
,
平均分为
53 53 士 8 3 1
.
3 1
,
志 愿 者 与 非 志 愿 者 对 精 神 疾 病 的认识 与 态度 的 比 较
,
:
1 名 志 愿 者 和 1 5 9 名 非 志 愿 的得 分 情 况 见 表 5
,
所有 题 目的 设 置 均 为选 择
,
设 3 个选 项
.
正 性 答案

负性答 案及 不 确 定
.
正 性答 案得 2 分
,
负性 答 案得 0 分

回答 不 清 楚得 1分


3
统计

3 应用S PS S 1
0 建 立 数 据 库 并进行 统 计 分析
应 用 检验
t 检 验 等 统计 方 法

1
结果
:
精 神疾 病 患者 的 危 险性 常 常 被 夸 大
,
媒 体往 往 把 精 神 疾 病
,
患 者 描述 的就 象 定 时 炸 弹 一 样 随 时 可 能 爆炸
,
这 很 大 程 度增 加 了 公 众对 精神 疾 病 患 者 的恐惧 心 理

出于
逃 避 恐惧 的 本 能 行 为 素质 人群
·
,
公 众 对 精 神 疾 病 患者 就 产 生 了 歧 视
,
召 集 其 中 一 所大 学 的 2 9 名 从 未接 触 过 精 神 疾 病
,
患者 的 学 生 参加 精 神 专 科 医 院 体 验 日活 动
生 给予 干 预 )
,
其 中 1 名 学 生 因 近 期 存 在 生活 事件
情 绪 激 动 ( 及 时请 心 理医
,
未 能完 成 问卷 外
,
共 收 回2 8 名 学 生 体 验 日前 后 的 问卷进 行 比较
一 般 情况
.
本 次 调 查 有效 应 答率 为 9 3
;
.
3%

1 岁 有 效 问卷 填写 学 生 的 中位 数 年龄 为 2
.
,
8 岁 最小的 1
,
年龄 最 大的 2 6 岁
2
男 性 1 3 0 人 ( 6 1 9% )
:
.
,
女性 8 0 人 ( 3 8 1 % )

对 精 神 疾 病 患 者 的认 识 和 态度
,
知 识 的 掌 握程 度 仍 需进 一 步 提 高
在 对 待 精神 疾 病 患 者 的认 识 与 态度方 面

很 多 大 学 生 选 择 了 负性 的 认
,

,
例 如分 别 有 9 %
.

巧 7% 和 3 0 5% 的 大 学 生 不 愿意 与 精 神 病 人 握 手
,
.
.
.
一 起 进餐 及 一 起 工 作
,
另外 与
压力 总
个 体压 力 因 子

任 务压 力 因 子
<

挫折 压 力 因 子

时间压 力 因 子
;

人 际压 力 因子

经 济 压 力 因子

分 呈 极 显 著 负相 关 ( P
.0 0 1
)
,
与 社会 压 力 因 子 无相 关
.
但 职 业 倦 怠 量 表 的成 就感低 落 因 子 与其 工 作 压 力
.
召集2 9 人 到 精 神专 科 医 院参加 体验 日活 动


2
方法
自行设 计

精神 疾 病 相关 知 识 与态 度 问卷


调查 问卷

,
由 被调 查 者 匿 名 填 写


调 查 内容 包括
个人基本情况

,
精 神 疾病 相 关 知识
,
对 精 神疾 病 患 者 的 认 识
,
态度 及 行 为 等
民警职业 倦 怠状 况 与 压力源 的相关 性分析
杭 州 市 第七 人 民 医 院
1 3 3 ) 1
沈 鉴清
刘斌

吴 惠娟
陈 树林
上城 区 公 安 分局
【 摘 要 】 目的 探 讨 民警职 业 倦 怠状况 与 压 力源 的 关 系
方法
s a c 采用 M a

职业 倦 怠通用 量表
MI
-
) S

警 察工 作 压 力 量 表 对杭 州市 5
D )
,
每组 各 2 5 名

实 验组 予 团体 心 理 治 疗

对 照组 不 接 受
D
采 用 汉 米 尔 顿抑 郁 量 表 ( H A M
对 治疗 前 后 进 行测 评
结果

实验 组 治 疗 后 H A M
评分明
结论
团 体心 理治 疗 可 明显 改善 表 演 性人 格抑 郁 症 患者 的临床 症 状
; ; ; 【 关 键 词 】 团体 心理 治疗 焦虑 抑 郁 瘾 症人 格 患者
大学 生对精神 疾 病 的认识与态 度调 查
杭 州 市 第七 人 民 医 院 (
孙晓花
王义强
3 10 0 13
)
刘 影
宋海 东
,
汪 康可
精 神卫 生 问题 是 我 国重要 的公 共 卫 生 和 社 会 问题
共卫 生 服 务 项 目
导致
了 普通群众 对 精 神疾病 患者 的 负 性 认 知
本 研 究 旨在 调 查 大学 生 人群对精 神 卫 生 知 识 的 了解 和 对 精神疾 病 患
,
者的态 度
,
探 寻 消除对 精 神疾 病 患者 歧视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