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器标准

合集下载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标准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标准

SMIC/检测(班)医疗器械注册产品标准SMIC/检测(班)00000-2010一次性使用输液器重力输液式Infusion sets for single use, gravity fee2010-12-10发布2010-12-13实施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发布SMIC/检测(班)00000-2010前言本标准是SMIC/检测(班) 00000-2010的初定版。

本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8368-2005(一次性使用输液器重力输液式)。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是规范性附录,附录NA和附录N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归口。

本标准由检测技术及应用肖婷组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肖婷、徐一君、吴维纶。

本标准主要资料检索人:吴维纶、薛国瑞。

本标准主要实验规划人:薛圣、薛子鸣、温景麟。

本标准首席发布于2010年。

SMIC/检测(班)00000-2010一次性使用输液器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一次性使用医用输液器的要求,以保证与输液容器和静脉器具相适应。

本标准的第二个目的是为输液器所用材料的性能及质量规范提供指南,并给出了输液器组件的标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8368-2005一次性使用输液器重力输液式(GB/T8368-2005,idt ISO 8536-4:2004((医用输液器具—第4部分:一次性使用输液器,重力输液式)。

GB/T1962.1-2001注射器、注射针及其他医疗器械6%锥度(鲁尔)圆锥接头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1962.1-2001,idtISO594-1:1986)GB/T1962.2-2001注射器、注射针及其他医疗器械6%锥度(鲁尔)圆锥接头第2部分:锁定锥头(GB/T1962.2-2001,idtISO594-2:1998)GB/T6682-199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范和试验方法(neqISO3696:1987)GB/T14233.1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1部分:化学分析方法GB/T14233.2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2部分:生物学试验方法GB15811-2001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eqvISO7864:1993)YY0466 医疗器械用于医疗器械标签、标记和提供信息的符号(YY0466-2003,ISO15223: 2000,IDT)ISO14644-1:1999 洁净室和相关控制环境—第1部分:空气洁净度分级3 通用要求3.1 输液器组件的命名输液器组件的名称如图1所示,输液器进气器件如图2所示。

输液器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输液器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输液器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操作流程
1. 准备工作:
- 检查输液器外观是否完好,并确认器具已经洗净消毒。

- 准备好所需的输液液体和输液器配件。

2. 连接输液器:
- 将输液器插入输液器固定器中;
- 将输液器导管与输液瓶连接;
- 如果需要调节流速,按照说明书操作。

3. 清洗和准备输液部位:
- 充分洗手,并穿戴干净的手套;
- 选择适合的输液部位,并用酒精棉球进行消毒。

4. 连接输液器和输液部位:
- 将输液器导管与输液部位连接;
- 确保连接牢固,并确保输液流动畅通。

5. 监测输液情况:
- 定期检查输液速度,确保按照医嘱调整;
- 观察输液器是否有异常,如滴速过快或过慢。

6. 完成输液:
- 当输液完成后,断开输液器与输液部位的连接;
- 换上干净的敷料,并妥善处理废弃物。

评分标准
为了评估输液器的操作质量和安全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评分标准:
- 外观评分:根据输液器的外观完好程度评分,如有破损或污渍则扣分。

- 操作规范评分:根据操作流程的正确性评分,如有操作错误或遗漏则扣分。

- 消毒评分:根据消毒的严格程度评分,如不符合消毒要求则扣分。

- 输液速度评分:根据医嘱要求的输液速度评分,如过快或过慢则扣分。

- 监测评分:根据输液过程中的监测情况评分,如未定期监测或发现异常情况则扣分。

评分标准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其他评分项目。

以上即为输液器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的简要说明,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输液器标准GB8368_2005宣贯

输液器标准GB8368_2005宣贯
6.13 保护套 输液器终端的保护套应保持瓶塞穿刺器、外圆锥接头和输液器
内表面无菌。保护套宜牢靠,但要易于拆除。
附录NA 实施指南
NA.8 无菌 NA.8.1输液器宜按GB18278、GB18279或 GB18280对灭菌过程进行确认和进行常规 控制,以保证产品上的细菌存活概率小于 10-6。
辐照灭菌的产品无菌放行
空气中的微生物都附着在尘埃上 微生物不能附着在3μm以下的尘埃上
附录NA 实施指南
NA.4 药液过滤器 过滤膜宜能承受2h的药液(以氯化钠注射液为基
本评价药液)浸泡而不脱落本身材料并始终保持其过滤 性能。 NA.5 滴斗
滴斗的体积宜足够大并有弹性,无扁瘪,外体积不 宜小于10cm3, 壁厚均匀,最小壁厚不宜小于0.5mm,否 则可认定为不符合6.8第二段的要求。
报告所用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溶液的体积, 以毫升 为单位。
7) 见GB/T14233.1-1998中5.4.2.1e)。 (此方法同GB/T 14233.1-1998中的方法2)
附录 B 化学试验
B.6 吸光度试验 将浸提液S1 通过孔径为0.45μm 的滤膜进行过滤, 以避
免漫射光干扰。在制备后5h内,将该溶液放入1cm 的石 英池中, 空白液S0 放入参比池中, 用扫描UV分光光度计 记录250nm~320nm波长范围内的光谱。
按B/T 14233.1进行试验时,每套输液器的环氧 乙烷残留量应不大于0.5mg(另见NA.8.2) 。
(国际标准中没有此条)
附录 B 化学试验
B.4 酸碱度滴定试验 将0.1mL Tashiro7) 指示剂加入内有20mL浸提液S1
的滴定瓶中。 如果溶液颜色呈紫色, 则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c(NaOH)=0.01mol/L]滴定; 如果呈绿色, 则用盐酸标准 溶液[c(HCl)=0.01mol/L]滴定, 直至显现浅灰色。

输液器执行标准

输液器执行标准

输液器执行标准
输液器(infusion set)是医疗领域中用于输注液体、药物或血液的装置,它通常包括一个输液袋、输液管、注射针头或穿刺器具等组成。

输液器的执行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取决于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医疗机构的规定以及产品的特定用途。

以下是一些可能涉及输液器的执行标准和规范:
1.ISO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了一些与输液器相关
的标准,如ISO 8536,其中包括输液器的设计、性能和测试方法。

2.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标准:在中国,药品监督管理
部门可能发布了与输液器相关的标准和规范,用于确保输液器的质量和安全。

3.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标准:欧洲药品管理局可能发布了一
些有关医疗器械和输液器的标准,以确保符合欧洲市场的法规和要求。

4.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标准:FDA可能发布了与输
液器相关的标准和规范,确保在美国市场上销售的输液器符合相关法规。

5.国家卫生部门标准:不同国家的卫生部门或医疗监管机构可能
发布了有关输液器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在本国市场上使用的输液器符合相关的医疗和安全标准。

在任何情况下,制造商都应该遵循适用的标准和法规,并通过符
合性评估和测试来确保其产品符合质量和安全要求。

对于具体的输液器执行标准,最好查阅相关的国家或地区的医疗器械法规和标准。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标准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标准

SMIC/检测(班)医疗器械注册产品标准SMIC/检测(班)00000-2010一次性使用输液器重力输液式Infusion sets for single use, gravity fee2010-12-10发布2010-12-13实施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发布SMIC/检测(班)00000-2010前言本标准是SMIC/检测(班) 00000-2010的初定版。

本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8368-2005(一次性使用输液器重力输液式)。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是规范性附录,附录NA和附录N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归口。

本标准由检测技术及应用肖婷组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肖婷、徐一君、吴维纶。

本标准主要资料检索人:吴维纶、薛国瑞。

本标准主要实验规划人:薛圣、薛子鸣、温景麟。

本标准首席发布于2010年。

SMIC/检测(班)00000-2010一次性使用输液器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一次性使用医用输液器的要求,以保证与输液容器和静脉器具相适应。

本标准的第二个目的是为输液器所用材料的性能及质量规范提供指南,并给出了输液器组件的标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8368-2005一次性使用输液器重力输液式(GB/T8368-2005,idt ISO 8536-4:2004((医用输液器具—第4部分:一次性使用输液器,重力输液式)。

GB/T1962.1-2001注射器、注射针及其他医疗器械6%锥度(鲁尔)圆锥接头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1962.1-2001,idtISO594-1:1986)GB/T1962.2-2001注射器、注射针及其他医疗器械6%锥度(鲁尔)圆锥接头第2部分:锁定锥头(GB/T1962.2-2001,idtISO594-2:1998)GB/T6682-199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范和试验方法(neqISO3696:1987)GB/T14233.1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1部分:化学分析方法GB/T14233.2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2部分:生物学试验方法GB15811-2001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eqvISO7864:1993)YY0466 医疗器械用于医疗器械标签、标记和提供信息的符号(YY0466-2003,ISO15223: 2000,IDT)ISO14644-1:1999 洁净室和相关控制环境—第1部分:空气洁净度分级3 通用要求3.1 输液器组件的命名输液器组件的名称如图1所示,输液器进气器件如图2所示。

输液器校准标准

输液器校准标准

输液器校准标准输液器校准标准一、背景介绍输液器是医疗器械中常用的一种设备,用于将药物注入到病人体内。

为了确保输液器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需要进行定期的校准。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输液器校准的标准,以保证输液器的正常运行和临床治疗的有效性。

二、校准原理输液器的校准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 容器刻度校准:校准时需检查输液器容器上的刻度是否准确,测量容器的刻度与实际容量之间的偏差,并根据偏差情况进行调整。

2. 滴速校准:输液器通过滴管调节输液速度,校准时需检查滴管内的滴速是否正常,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滴速校准可通过放置在一定高度下从滴管中滴下一定时间内液体的体积来实现。

3. 控制器校准:输液器中的控制器用于调整滴液速度和液体流出量,校准时需检查控制器的响应是否准确,调整液体流速和流量的精度。

三、校准方法1. 容器刻度校准方法:使用精确的容量测量器具(如量筒、天平等)测量标准体积的液体,并与输液器容器上的刻度进行对比。

对于存在偏差的刻度,将其记录下来,并对输液器进行调整,使其刻度与实际容量相符。

2. 滴速校准方法:将输液器调至一定高度,使液体从滴管中滴落,记录一定时间内滴落液体的体积。

与预设滴速进行对比,计算滴速与预设滴速的偏差,根据偏差情况进行调整。

3. 控制器校准方法:使用标准流量计或其他精确测量仪器,将液体流入控制器,并根据控制器设定的流速进行调整。

记录控制器设定流速与实际流速的偏差,并根据偏差情况进行调整。

四、校准频率1. 初次使用前校准:对于新购买的输液器,在初次使用前应进行全面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安全性。

2. 定期校准:根据输液器的使用频率和临床需求,制定定期校准计划。

一般每3个月进行一次全面校准,并每个月进行滴速和控制器校准,以确保输液器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特殊情况校准:如果输液器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液体流速异常或者出现其他问题,应立即进行校准,确保及时解决问题并保证治疗效果。

五、校准记录和报告1. 校准记录:每次进行校准时,应记录校准前后的数据,包括容器刻度偏差、滴速偏差、控制器偏差等。

输液器具 iso标准

输液器具 iso标准

输液器具 iso标准输液是医疗领域中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而输液器具则是输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为了确保输液器具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专门的标准来规范输液器具的设计、制造和使用。

ISO标准将输液器具分为不同的类型,如输液针头、输液滴灌装置、输液保险套等。

每个类型都有相应的标准规定,以保证其质量和性能满足医疗需求。

首先,ISO标准对输液器具的材料和制造工艺进行了规范。

输液器具应选用符合卫生标准的材料,以确保其对患者没有毒性或过敏反应。

制造工艺应符合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以提高产品质量和一致性。

其次,ISO标准规定了输液器具的尺寸和外观要求。

输液器具的尺寸应适应不同患者的需要,从婴儿到成人都应有相应尺寸的器具可供选择。

外观要求包括器具的透明度、封装完整性等,以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能够清晰地观察到输液情况。

此外,ISO标准还要求输液器具具有一定的功能和性能。

器具应具备防漏、防滴落和调节输液速度等功能,以确保输液的安全性和灵活性。

器具的连接部分应牢固可靠,不易松脱或发生渗漏,以防止输液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

ISO标准还对输液器具的包装和标识进行了规范。

输液器具的包装应符合国际运输和储存标准,以防止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受损或受污染。

标识应清晰明确、易于识别,包括产品名称、型号、生产商信息等,以便患者和医护人员正确选择和使用输液器具。

对于输液器具的使用和维护,ISO标准也给出了一些指导。

输液器具的使用应符合医疗实践标准和操作要求,以确保安全有效地输液。

对于一次性使用的器具,应采用适当的处理方法进行废弃,避免重复使用导致交叉感染。

对于可重复使用的器具,应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以保持其正常功能和安全性。

总之,ISO标准为输液器具的设计、制造和使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遵循这些标准可以确保输液器具的质量和性能达到国际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同时,医疗机构和厂商也应密切关注ISO标准的更新和变化,不断提升输液器具的品质和技术水平。

聚丙烯输液瓶质量标准

聚丙烯输液瓶质量标准

聚丙烯输液瓶质量标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包装容器(材料)标准(试行)YBB00022002聚丙烯输液瓶Jubingxi Shuye PingPP Infusion Bottles本标准适用于50ml及50ml以上输液用聚丙烯瓶。

【外观】取输液瓶适量,在自然光线明亮处目测,应透明、光洁、内外应无肉眼可见的异物。

【鉴别】(1)红外光谱取样晶适量敷于微热的溴化钾晶片上,照分光光度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ⅣC)测定,应与对照图谱基本一致。

(2)密度取输液瓶2g,加水100ml,回流2小时,放冷,80℃干燥2小时后,精密称定(Wa)。

再置适宜的溶剂(密度为d)中,精密称定(Ws)。

按公式计算:Wa------------------- ×dWa—Ws聚丙烯密度应为0.900~0.915g/cm3。

【适应性试验】除另有规定外,取输液瓶数个,用经0.45um孔径滤膜过滤的注射用水进行灌装并封口。

采用湿热灭菌法灭菌后(标准灭菌Fo值≥8,如湿热灭菌115℃30分钟),进行以下试验:温度适应性取输液瓶数个,于-25℃±2℃条件下,放置24小时,然后在50℃±2℃条件下,继续放置24小时,再在23℃±2℃下,将本晶置两平行平板之间,承受67kPa的内压,维持10分钟。

应无液体漏出。

抗跌落取输液瓶数个,于-25℃±2℃条件下,放置24小时,然后在50℃±2℃条件下,继续放置24小时,再在23℃±2℃下,按表1的跌落高度,分别跌落至水平硬质刚性的光滑表面上,不得有破裂和泄漏。

表1 跌落高度公称容量(ml) 跌落高度(m)50 ~749 1.00750 ~1499 0.75≥ 1500 0.50透明度取输液瓶数个,另取未装液输液瓶1个,装入级号为4级的浊度标准液作为对照液,在黑色背景下,用白炽灯以2000lx/u 30001x照射(避免照射试验人员的眼睛),观察,应能与对照液区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器械注册产品标准
YZB/国—2012
代替YZB/国—2006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带针
2012-01-05发布2012-01-26实施上海XX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本标准中的带针是指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带静脉输液针。

本标准采用GB8368—2005《一次性使用输液器重力输液式》和GB 18671-2009《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要求编写。

GB 8368—2005中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NA、附录NB和GB18671-2009中所有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都适用于本标准。

本标准提出了出厂检验要求。

本标准由上海XX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XX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归口。

本标准由上海XX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X
本标准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YZB/国XXXX—2006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带针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带针的要求。

2规范性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标准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962.1-2001 注射器、注射针及其他医疗器械6%锥度(鲁尔)圆锥接头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1962.1-2001,idt ISO 594-2:1998)
GB/T 1962.2 -2001 注射器、注射针及其他医疗器械6%锥度(鲁尔)圆锥接头第2部分:锁定锥头(GB/T 1962.2-2001,idt ISO 594-2:1998)
GB/T 14233.1-2008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1部分:化学分析法
GB/T 14233.2-2005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2部分:生物学试验方法
GB18671-2009 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
YY 0466-2003 医疗器械用于医疗器械标签、标记和提供信息的符号(YY 0466-2003,ISO 15233:2000,IDT)
GB/T 2828.1-2003 逐步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得检查)
GB 8368-2005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重力输液式
GB/T 14437-1997 产品质量计数一次监督抽样检验程序(适用于总体量较大的情形)
GB/T 16886.1-2001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部分:评价与试验
GB 18457-2001 制造医疗器械用不锈钢针管
YY/T 0313-1998 医用高分子产品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3通用要求和结构
3.1输液器组件的名称如图1至图14所示。

这些图列示了输液器和进气器件的结构。

这些图所示的
输液器适用于硬质容器。

3.2 输液器应有保护套,使输液器内部在使用前保持无菌。

进气器件的瓶塞穿刺器或针应有保护套。

3.3 输液针结构型式如图15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