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教学课件

《心理咨询师》教学课件
《心理咨询师》教学课件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教学课件

[供心理咨询师(二、三级)培训使用]

第1节课

<<普通心理学>>

第1节绪论

1、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即心理发生机制及其发展规律)

2、人的心理本质

(人的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过程又包括认知,情绪与情感过程,动机,意愿和意志<行

动>过程)

(而个性则是一个人经常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或行为的特征,涉及性格,气质)

3、心理学发展简史

科学心理学的发展有两大源头,一是古老的哲学.二是在十九世纪发展兴起的自然科学尤其是生物学与生理学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年代是1879年,创立者是德国人冯特,标志性事件是他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因此他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在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当中诞生了以下一些重要的理论学派--

结构主义学派

被称之为“纯粹的科学”

机能主义学派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与杜威在20世纪初创立此学派。他们致力于心理学的实际应用研究,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在适应环境过程中的心理或意识机能。研究对象涉及动物和儿童。此学派对以

后应用心理学这一大领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行为主义学派

行为主义学派的发展形成根植于自然科学的实验研究思想和方法学,由美国心理学家华森在20世纪初创立,该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是斯金纳。行为主义学者反对结构主义用“内省”的方法来研究心理,认为心理学最合适的研究对象是“可被观察的行为”。其严格遵守客观的准则,因此声称其最具有科学性,此学派在美国心理学界盛行了50年,对心理学的发展影响巨大,并且在20世纪40年代促使行为科学的兴起。行为主义的理论原理被应用于心理异常行为的矫正治疗,发展形成了临床心理学领域的一大心理疗法,称为行为疗法。

精神分析学派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奥地利人佛罗伊德创立了心理学另一重要的学派,它是在神经学和精神病学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又称为心理动力学,以发展、动态的观点来分析研究行为的发生和人格的形成。精神分析治疗法是由佛罗伊德创立的心理疗法,在当代临床心理学和精神病学领域享有重要地位。

人本主义学派

创立时间是20世纪50年代,创始人是美国的两位心理学家罗杰斯和马斯洛。在现代心理学领域,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一同被认为是最具有影响力的三大体系,他们也是心理治疗领域最为重要的三大流派。然而三者基本理论思想迥异,人本主义批判精神分析论是“伤残心理学”,因为他是建立在心理病理学基础之上的,认为“人性本恶”,另外人本主义也批判行为主义是“幼稚心理学”,因为他着重研究动物和儿童的行为。

人本主义学派的基本主张是“以人为本”,认为心理学应研究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那些心理特征,比如价值、需要、幽默、情感、生活责任等。它对人性持乐观态度,认为“人性本善”,该学派的主要观点是,人的本性中蕴涵着积极向上、完善自我、自我成长的潜力。

格式塔学派

由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心理学家魏泰海姆于1912年创立,又被称为“完形心理学”,代表学者还有考夫卡和科勒,这些学者反对结构主义所谓的心理元素观点,认为经验不能被分割为各种元素,

而应具有整体的形态。人们对于事物的认知取决于知觉的组织机能,因此整体的意义要大于各部分的相加.

(中国古代的儒家圣贤"孔子"被后人称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哲学家,也可以被看作是教育心理学的鼻祖..此外,孔子认为思想就如水之流动,从不停止.这一思想类似于著名的机能主义学派心理家"威廉.詹姆斯"提出的意识流的概念.由于孔子采用的个性教育的方法去挖掘学生的潜力,因此我们也可以将他看作是最早的人本主义学者)

(荀子认为人的心灵就象一块白布,可被染上不同的颜色,这与洛克的"心理就象一块蜡版"观点相似,两人都强调环境和后天经验对人的心理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然而科学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则比西方晚了将近四十年,1917年北京大学开设了第一门心理学课程并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1921年中华心理学会成立,继而诞生了中国第一本心理学学刊<<心理>>.20世纪30年代,中国心理学会正式成立,并出版学会刊物<<中国心理学报>>,这期间中央科学研究院心理研究所成立,以后连年的战祸严重阻碍了我国心理学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心理学会于1950年恢复,1956年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成立,1957年<<心理学报>>创刊号出版.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心理学学科框架完全遵循苏联模式,大学心理学系被改为教育系和哲学系的下属分支机构,苏联的心理学教科书被翻译成为我国大学心理学教学用书,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被尊奉为心理学的科学基石,所有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似乎都用巴甫洛夫的理论观点来解释.20世纪50年代许多巴甫洛夫实验室在大学,医学院纷纷建立起来)

(文化大革命期间,心理学的发展完全处于停顿状态,任何心理学的研究和教学活动均被取消,心理学专业工作者纷纷改行,自1966年至1976年,对于心理学而言,是处于低落状态的十年)

(此后心理学在中国又重显生机,心理学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又在大学和研究机构逐渐恢复进行,一些大学的心理学系又恢复成立.)

4、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

所谓客观性,就是对于所研究的问题,不同研究者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做出一致的判断。

可验证性是科学研究的结果或根据研究而建立的理论,其真实性如何,是可以得到验证的。不仅是经本人更重要的是经别人的验证而显示是真实的。可验证性与客观性相互关联,研究结果具有客观性方可由他人按照客观标准对最初的研究予以重复验证。

系统性是规划良好的研究措施以及对事实的全面探究。

科学心理学的方法学博大精深,下面介绍一下心理学研究者广为采用的基本方法:

1\观察法

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对特定的行为或心理活动进行考察而收集研究资料的研究方法,它也是科学研究中最基本最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

观察研究通常分以下三种类型:

非系统型观察

这是一种非正式的有时是偶然的观察,主要用于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以供进一步设计实验予以验证。

自然观察

这是事先仔细规划而后在真实生活情境中所进行的观察。观察者对正在发生的事件不加任何的控制,不能有意无意地干扰或影响被观察对象的活动或正在进行的事件。

掌控观察

这是在预先设置的情境中对被观察对象或事件施加某种程度控制的观察方法。

观察法的局限性在于只对事实现象予以了解,而不能解释因果关系,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此外由于观察往往只能对少数对象实行,因此很难肯定所获结果是否可以推及其他人或事。但观察法常常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科学研究通常通过观察发现问题之所在,既而采用其他方法进行进一步深层研究,因此观察法有其科学研究的重要价值。

使用观察法需要注意如何保证所获得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代表性,避免由于观察者主观因素而造成的偏差,因此研究者一般应遵守以下原则:

1、每次观察一般只针对一种行为。

2、对拟观察的行为特征必须事先给予明确定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