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夜宿古寺的评课
古诗《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及反思-最新教育文档

古诗《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李时珍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庙、吃干粮,在月下记载寻访所得所表现的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2、认读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意思,学习解词的方法,正确书写一类字。
二、教学重点;立足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题解题。
1.板书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
出示李时珍的图像: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图片,一起看看。
说说看,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他的面容和装扮给你怎样的感觉?)你认识他吗?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充分的预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你对李时珍的了解吗?2.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资料并作了整理,我们来看看(出示资料,教师介绍)3.同学们,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课文讲述的就是李时珍重修《本草纲目》期间发生的事。
让我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4.猜猜看,这个“宿”是什么意思?理解了这个字,谁再来说说题目的意思?过渡:理解得不错!课文讲述了哪些内容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认真地读一读,边读边思考!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各人读各人的,开始吧!过渡:好的,一遍已经读完,不知同学们对生字掌握得如何?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
2.交流生字词:(1)出示:庞宪行囊药材灰尘①谁来读?指名读--评读:“囊”是后鼻音,“尘”是前鼻音,读得真准确!再请一个同学大声地读一读。
--指名读--好的,我们一起读!(齐读)②同学们,老师读着“药材”这个词,就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课文中写到的一些药材名称。
不知你们刚才读书的时候有没有留意?来,知道的说一说。
(指名说)过渡:能说出好几个呢,真不错!你们看,老师都把它们罗列出来了,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2)出示药材名称的一组词:胭脂草忍冬花鸡肠草刀豆子鹅肠草① 指名读----集体读(齐读)②同学们,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东西可以作为药材。
《李时珍夜宿古寺》评课稿

《李时珍夜宿古寺》评课稿
《李时珍夜宿古寺》这篇课文内容较散且较长,但邵老师却专门好地抓住了本篇课文的“神”之所在,那确实是一个“苦”字,由住宿之“苦”到奔波之“苦”,再到尝药之“苦”。
不仅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李时珍为了修好《本草》,让万民得福,以苦为乐的崇高精神,又使内容较散的课文有了向心力。
同时在教学中,邵老师精心设计了每一部分的过渡,因而整节课下来,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
在本课教学中,邵老师还突出了如此一个新课程理念,那确实是以教材为本,紧紧围绕教材引领学生进行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三者之间的对话,解读文本。
专门是让学生体会李时珍所吃的“苦”时,为了进一步突显李时珍所吃的“苦”,在本课教学中,邵老师先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朗读品味所填的词,如“断垣残壁”、“破败”等,这些都专门有利于关心学生进一步领会李时珍住宿之“苦”。
但我觉得有些词抓得还不到位,如写李时珍尝“鸡肠草”、“鹅肠草”时,对“嚼嚼”那个词还应该让学生反复品味:李时珍嚼的可不是一般的草,而是草药,可能有毒,让学生再读课文,从而透过那个词来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不惜拿自己作试验的献身精神、亲身实践的严谨认确实踏实作风。
另外,我觉得这篇课文内容虽朴素,描写也平淡,但文中人物的话语读后感受意味深长,令人深省,在教学中应多加朗读指导。
因此,我觉得本课的朗读指导还欠缺了些。
以上是我听课的一些感受,不到之处敬请谅解、指正。
古诗《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及反思

古诗《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李时珍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庙、吃干粮,在月下记载寻访所得所表现的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2、认读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意思,学习解词的方法,正确书写一类字。
二、教学重点;立足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题解题。
1.板书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
出示李时珍的图像: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图片,一起看看。
说说看,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他的面容和装扮给你怎样的感觉?)你认识他吗?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充分的预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你对李时珍的了解吗?2.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资料并作了整理,我们来看看(出示资料,教师介绍)3.同学们,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课文讲述的就是李时珍重修《本草纲目》期间发生的事。
让我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4.猜猜看,这个“宿”是什么意思?理解了这个字,谁再来说说题目的意思?过渡:理解得不错!课文讲述了哪些内容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认真地读一读,边读边思考!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各人读各人的,开始吧!过渡:好的,一遍已经读完,不知同学们对生字掌握得如何?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
2.交流生字词:(1)出示:庞宪行囊药材灰尘①谁来读?指名读--评读:“囊”是后鼻音,“尘”是前鼻音,读得真准确!再请一个同学大声地读一读。
--指名读--好的,我们一起读!(齐读)②同学们,老师读着“药材”这个词,就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课文中写到的一些药材名称。
不知你们刚才读书的时候有没有留意?来,知道的说一说。
(指名说)过渡:能说出好几个呢,真不错!你们看,老师都把它们罗列出来了,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2)出示药材名称的一组词:胭脂草忍冬花鸡肠草刀豆子鹅肠草①指名读----集体读(齐读)②同学们,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东西可以作为药材。
品读文本,探究借景抒情之作用——《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实录及评析

品读文本,探究借景抒情之作用——《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实录及评析作者:王春花马晨露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人物》 2017年第12期【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宿、材、徒、尘”,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通过分析词语的构词方式,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晓行夜宿、饥餐渴饮、枯枝杂草、断垣残壁”等词语的意思。
3.以“夜”为突破口,通过对“破败的古寺”“美好的月色”“呼啸的山风”三处场景的分析,体会环境描写衬托出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的艰辛,从而为后文感悟不怕吃苦的精神埋下伏笔。
【教学过程】一、解读“宿”字,引出课题师:前面,同学们猜我的名字猜得很准。
这幅图你能猜出是什么字吗?(出示)如果你能猜出是什么字,说一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生说)师: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来写这个字,宝盖头代表房子的屋顶,为里面的人遮风挡雨,所以单人旁要写在宝盖头下面,旁边是一张席子。
师:单独一个“宿”字你们会读了,老师把它放到一句话中,你能读正确吗?这个可比刚才猜字谜有难度哦,先看一遍。
【师出示:明明在宿(sù)舍说了一宿(xiǔ)有关星宿(xiù)的常识。
】师:看你笑眯眯的,老师猜你肯定会读了,你来试试。
(生读)师:有没有不同意见,你再来试试?师:这个字有三个读音,我们来读读。
(生读)师:它还有三个不同的意思。
“宿舍”的“宿”是住、过夜、夜里睡觉的意思,“一宿”的“宿”是夜的意思,“星宿”的“宿”是星座的意思。
同学们都看到了吧。
今天我们学的新课题目中也有这个字,它叫“夜宿”。
(师在黑板上标出“宿”的拼音)(师揭示课题。
生齐读课题,注意“宿”的读音。
)【评析:叶澜教授曾这样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了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
”导入环节,教师巧妙地运用了谜语,点出了“宿”字,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还抓住多音字“宿”,将“宿”字的三种读音编入一句话当中,让学生尝试朗读,使原本枯燥的汉字教学变得有趣味,深化了学生的识记,自然而然引出了课题。
最新《夜宿山寺》教学反思与评价(12篇)

最新《夜宿山寺》教学反思与评价(12篇) 《夜宿山寺》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一诗歌教学对我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其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大胆的想象以及诗人对山、楼之高的感叹赞美之情。
在教学中,我把教学重点放在诗歌的朗诵上,在揭示课题理解课题意思后,让学生自由读诗歌,然后通过指名学生读,男女生合作读,分小组读等方式,让学生熟读成诵,初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理解诗歌意思时,我先让学生试着自己说说诗句的.意思,然后再逐步理解诗歌词语意思,让学生对诗句意思有一定的理解。
在这一环节中,我觉得自己有点操之过急了,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而是过于迅速地将诗句中字词的意思告诉了学生,在以后的教学环节中需要去改进。
同时在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夸张手法的运用时,做的不是很到位,在教学”恐惊天上人“时,学生质疑:天上没有神仙,诗人为什么这样写呢?我直接告诉学生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的写法,但是显然,孩子们对夸张这一修辞手法并不是很理解,这一环节的教学需要我去思考。
在今后的的教学中放慢速度放低要求,以孩童的视角去思考问题、设计问题;同时在今后的教学中充分地备自己,重视课堂的生成,打开陈旧的模式,放开想象的翅膀,让语文课大语文化。
《夜宿山寺》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二《夜宿山寺》写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夜晚投宿在山寺中的观感。
此诗想象奇特,构思新颖,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读后令人赞叹,不愧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全诗四句。
首句点明中心,“百尺”一词极言其高,夸张地突出了寺院里高楼之“高”。
以下三句是形象的描写。
第二句具体写出了寺院楼房的高势:仿佛住在楼上的人一伸手就可以摘取星星似的;三、四句写得就更为奇妙、逼真,诗人好像已经住到了天上和仙人比邻相守一般:我不敢高声谈笑,恐怕打扰了天上的仙人。
寥寥二十字,诗人通过大胆夸张和奇特想象把一个“高”字写绝了,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山本身就高,楼凭借山势更显其高,从而表达了诗人向往清高仙逸生活的情趣。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与反思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浅绿色内的8个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复述课文内容。
3、体会李时珍为修订《本草纲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修订《本草纲目》时历经的千难万险,以及面对艰辛时所表现出的乐观态度。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游戏导入1、今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请看大屏幕,根据老师给的提示猜出相关的人物。
(1)砸缸救人史学家《资治通鉴》(2)远渡重洋生物学家青蛙卵剥离手术(3)法国留学画家《奔马》(4)一万余里“医林二圣”之一《本草纲目》这些人物分别是?司马光、童第周、徐悲鸿、李时珍2、我们知道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那李时珍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呢?(《本草纲目》)。
3、简介《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实地考察,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7年编成。
全书共计16部,52卷,约200万字,共收录了1892种药,收集医方达11096个,书中附有手绘插图1160幅。
此书是我国医药宝库中一份珍贵的遗产。
4、这要李时珍付出多少的汗水和心血,才能写出这部巨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李时珍为修订《本草纲目》而付出辛劳的一个镜头。
二、简介李时珍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湖北蕲(qí)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行程一万余里,编成《本草纲目》一书。
三、出示课题1、出示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2、理解课题:宿:住宿,过夜。
夜宿古寺:夜晚在古寺过夜。
3、再读课题,你有哪些疑问?(1)李时珍为什么“夜宿”古寺?(2)“古寺”是什么样的?(3)李时珍在“夜宿古寺”时做了些什么?四、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学贵有疑,带着问题读书是一种有效的读书方法,让我们一起读课文吧。
《李时珍夜宿古寺》的评课(精选14篇)

《李时珍夜宿古寺》的评课(精选14篇)《李时珍夜宿古寺》的评课篇1前天去听了朱老师的一节课.她上的是四年级上册中的一篇《李时珍夜宿古寺》.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订好《本草纲目》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朱老师围绕文中的"苦"和"不怕吃苦"来展开教学,一下子就抓住了本篇课文的"神"之所在,"苦"字就是本文的核心,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使一篇原本篇幅较长,内容较分散的课文有了向心力,达到了长文短上的目的.课的一开始朱老师出示一组词语,引导学生重温李时珍修订《本草》的艰辛,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接着引读课题紧扣课题中的"古寺"质疑"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 "直奔文章重点段落.对文章重点段的理解,朱老师从环境描写,人物言语及动作这三方面着手展开,条理清晰,而且这三个方面也是写人的基本方法,把学到的写作方法及时地迁移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得到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发展.这三个环节的设计很有特色,而且每个环节都能抓住重点词,从词到句子,从句子到段落,逐步读懂,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感受李时珍的可贵精神.还在每个环节的设计中有细腻的地方.先是阅读环境的句段,感悟李时珍察访药材中生活的"苦",在这里重点指导朗读描写古寺的词和句,如"破败到处都是"等词语,体会环境的恶劣,朱老师以读为主,让学生得到朗读训练.然后是阅读文中的人物对话描写,感受李时珍的"不怕苦甘于吃苦"并抓住"笑"字体会他的"苦中作乐".这段教学中朱老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这种扮演角色可以帮助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心灵的碰撞,使学生能感悟出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最后品读12自然段,结合动作描写,感悟李时珍亲身品尝草药的严谨作风.抓住"端详扯放在嘴里嚼嚼"等词语体会李时珍作事的严谨.通过朱老师的补充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力是真的为民造福.这个环节设计中,朱老师指导学生由关注文中细微的动作描写,进一步要求他们关注细节,哪怕是一个标点也是语文学习的一个突破口,可以看出朱老师对教材把握上也很严谨.朱老师上课时的举止从容,语言准确清楚,生动形象有启发性,语调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能够熟练地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同时也能随着课文的理解即时板书.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了李时珍的可贵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李时珍夜宿古寺》的评课篇2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40《李时珍夜宿古寺》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修好《本草》,不顾年岁大,住破寺、吃干粮的经历,以及认真记载、冒险尝草药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为修好《本草》不怕吃苦,甘愿冒险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古诗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及反思

古诗《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李时珍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庙、吃干粮,在月下记载寻访所得所表现的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2、认读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意思,学习解词的方法,正确书写一类字。
二、教学重点; 立足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题解题。
1. 板书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
出示李时珍的图像: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图片,一起看看。
说说看,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他的面容和装扮给你怎样的感觉?)你认识他吗?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充分的预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你对李时珍的了解吗?2.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资料并作了整理,我们来看看(出示资料,教师介绍)3. 同学们,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课文讲述的就是李时珍重修《本草纲目》期间发生的事。
让我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4. 猜猜看,这个“宿”是什么意思?理解了这个字,谁再来说说题目的意思?过渡:理解得不错! 课文讲述了哪些内容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认真地读一读,边读边思考!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各人读各人的,开始吧!过渡:好的,一遍已经读完,不知同学们对生字掌握得如何?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
2. 交流生字词:(1)出示:庞宪行囊药材灰尘①谁来读?指名读-- 评读:“囊”是后鼻音,“尘”是前鼻音,读得真准确! 再请一个同学大声地读一读。
-- 指名读-- 好的,我们一起读!(齐读)②同学们,老师读着“药材”这个词,就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课文中写到的一些药材名称。
不知你们刚才读书的时候有没有留意?来,知道的说一说。
(指名说)过渡:能说出好几个呢,真不错! 你们看,老师都把它们罗列出来了,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2)出示药材名称的一组词:胭脂草忍冬花鸡肠草刀豆子鹅肠草①指名读集体读(齐读)②同学们,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东西可以作为药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时珍夜宿古寺》的评课
前天去听了朱老师的一节课。
她上的是四年级上册中的一篇《李时珍夜宿古寺》。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订好《本草纲目》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朱老师围绕文中的“苦”和“不怕吃苦”来展开教学,一下子就抓住了本篇课文的“神”之所在,“苦”字就是本文的核心,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使一篇原本篇幅较长,内容较分散的课文有了向心力,达到了长文短上的目的。
课的一开始朱老师出示一组词语,引导学生重温李时珍修订《本草》的艰辛,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接着引读课题紧扣课题中的“古寺”质疑“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直奔文章重点段落。
对文章重点段的理解,朱老师从环境描写、人物言语及动作这三方面着手展开,条理清晰,而且这三个方面也是写人的基本方法,把学到的写作方法及时地迁移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得到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发展。
这三个环节的设计很有特色,而且每个环节都能抓住重点词,从词到句子,从句子到段落,逐步读懂,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感受李时珍的可贵精神。
还在每个环节的设计中有细腻的地方。
先是阅读环境的句段,感悟李时珍察访药材中生活的“苦”,在这里重点指导朗读描写古寺的词和句,如“破败”“到处都是”等词语,体会环境的恶劣,朱老师以读为主,让学生得到朗读训练。
然后是阅读文中的人物对话描写,感受李时珍的“不怕苦”“甘于吃苦”并抓住“笑”字体会他的“苦中作乐”。
这段教学中朱老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这种扮演角色可以帮助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心灵的碰撞,使学生能感悟出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
最后品读12自然段,结合动作描写,感悟李时珍亲身品尝草药的严谨作风。
抓住“端详”“扯”“放在嘴里嚼嚼”等词语体会李时珍作事的严谨。
通过朱老师的补充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力是真的为民造福。
这个环节设计中,朱老师指导学生由关注文中细微的动作描写,进一步要求他们关注细节,哪怕是一个标点也是语文学习的一个突破口,可以看出朱老师对教材把握上也很严谨。
朱老师上课时的举止从容,语言准确清楚、生动形象有启发性,语调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能够熟练地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同时也能随着课文的理解即时板书。
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了李时珍的可贵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