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器植入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合集下载

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处理:1368例报告

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处理:1368例报告

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处理:1368例报告齐书英;王冬梅;李洁;丁超;李育红【摘要】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pocket complications after permanent pacemaker implantation and to analyze the reasons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Methods Pocket complications in 1368 cases of bradyarrhythmia or tachyarrhylhmia in past 26 years were summarized. Results Of the 1368 cases, there were 80 cases of pocket hematoma (5.8%), among which, 27 cases underwent blood aspirate or surgical incision. Incidence of pocket hematoma was related to factors such as age, poor nutrition, preoperative use of anticoagulant drugs, low platelet count, and incorrect anatomical hierarchy or careless manipulation during the operation. The pacemaker type and weight had no influence on its occurence. Timely discovery, longer compression time and necessary blood aspirate usually worked, and sometimes surgical incision was needed. There were 6 cases (0.4%) of pocket ulceration, which was related to factors such as large pacemaker, mismatch between the pocket and the pacemaker in depth, location and size, abundant leads and wires above the pacemaker, and occasional rejection reaction. There were 3 cases of pocket infection (0.2%), which considered as secondary infection after pocket ulceration. Pocket translocation following thorough debridement, combined with general antibiotics application and nutrition improvement was effective. Electrode removal was required to thoroughly deal with the infection. Conclusions Pocket complication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patients' constitution. Inadequate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 careless manipulation and inappropriate postoperative treatment are also the risk factors. Incidence of pocket complications can be reduced by careful pre-operation preparation, standard manipulation, timely discovery and appropriate treatment.%目的观察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后的囊袋并发症,寻找其原因,探讨处理对策,以减少其发生率.方法系统性回顾总结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心血管内科26年中1368例缓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囊袋并发症.结果 1368例中,囊袋积血80例,发生率5.8%,抽吸或切开27例(2.0%),囊袋积血与高龄、营养状况差、术前未停用抗凝药物、血小板低、分离制作囊袋术中解剖层次不对及操作不细致等因素有关,而与起搏器重量、起搏器类型等无明显关系;及时发现,延长压迫时间,根据情况抽吸积血往往奏效,个别需切开引流.囊袋破溃6例,发生率0.4%,囊袋破溃主要与起搏器重量较大、囊袋深浅和(或)位置和(或)大小与起搏器不匹配、多余的电极导线盘绕有张力和(或)在起搏器浅面等有关,个别与排斥有关.囊袋感染3例,发生率0.2%,均为囊袋破溃后起搏器外露继发感染;局部彻底清创消毒后囊袋易位,配合全身抗感染、加强营养等处理部分病例有效,最终解决感染问题需电极导线拔除.结论囊袋并发症与患者体质有关,术前准备不充分、术中操作不细致、术后压迫或处理不当等也会增加囊袋并发症;术前充分准备,术中规范操作,及时发现并恰当处理,囊袋并发症可降低.【期刊名称】《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年(卷),期】2012(011)006【总页数】4页(P431-434)【关键词】心脏起搏器;囊袋;并发症;积血;破溃;感染【作者】齐书英;王冬梅;李洁;丁超;李育红【作者单位】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心血管内科,石家庄050082;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心血管内科,石家庄050082;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心血管内科,石家庄050082;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心血管内科,石家庄050082;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心血管内科,石家庄05008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4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临床上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

起搏器植入并发症

起搏器植入并发症
Βιβλιοθήκη •穿刺动脉后的处理
• 通常情况下,拔出穿刺诊即可,之后再重新穿刺。 • 一旦误入锁骨下动脉并送入了动脉扩张鞘管,这时的处理
应十分谨慎。 A.原则上应保留鞘管急请外科会诊,直视下修补血管。 B. 在保留导丝的前提下,逐渐更换更小直径鞘管加局 部压迫。 C. 现在市场上有用于穿刺动脉的血管闭合装置,必要 时可以用,但价格较高。
穿刺中可能发生气胸
• 负压进针过程中有空气吸入现象,有此现
象发生时应高度警提此后发生气胸的可能; • 病人出现胸痛,不敢深呼吸; • 患者出现无法解释的低血压; • 出现呼吸窘迫。 • 出现上述情况,应高度重视。
确诊气胸
• 胸部查体:患侧呼吸音减低、语颤减弱,甚至出
• • •
现气管向对侧移位。 胸部X线检查可以发现肺压缩。 气胸早期出气量少时,平卧位检查可能不易发现, 必要时采取坐位或站位检查才容易发现。 穿刺引起气胸的发生时间多呈亚急性,出现症状 往往在数小时至十几个小时以上,因此应引起注 意。
预防误穿锁骨下动脉
• 可在患者的背部垫高,两肩后展下穿刺; • 穿刺时需在持续负压下进针,穿刺回抽出血后,根据出血
• •
颜色暗红、压力低初步判断已进入锁骨下静脉。 少数心力衰竭病人,因静脉压过高,操作中也可出现血流 向外喷射的情况,需结合病史等加以鉴别。 沿穿刺针送导丝一定要顺利,最好将导丝送到下腔静脉, 因为这可以很明确排除导丝进入动脉系统、心包和纵隔; 如导引钢丝走行位于脊柱左侧,应注意与左上腔畸形引流 鉴别。 如送鞘时病人疼痛明显,需格外小心。
起搏器植入后近期并发症
• 囊袋出血 • 感染 • 肌电干扰 • 电极导线脱位 • 脑梗死 • 静脉血栓或静脉狭窄
囊袋出血
• 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局部淤血,无论面积

起搏器植入术并发症的防治

起搏器植入术并发症的防治
0 5, . ) 见表 1 0 .
表 1 囊袋 内积 血 及 血 肿 与 服 用 阿 司 匹 林相 关 性 研 究
见并发症的 了解 , 高鉴别能力 , 提 重视 术前预 防 , 中规 范操作 术
和 加 强 术后 随访 , 可将 起 搏 器并 发 症 降 到 最低 程 度 。
【 关键词 】人工心脏起搏 器 并发症 防治 心律失常
作者 简 介 : 丽 萍 , ,7岁 , 科 学 历 , 业于 长 治 医 学 院 , 管 姚 女 3 本 毕 主 技 师。
液化 , 皮肤坏死 、 溃。 破 起搏器囊袋破溃有感染者在对侧重新植
入 起 搏 器 , 将 起 搏 器 取 , 留 导 线 或行 电极 线拔 除术 ; 感 并 滞 无 染 者 , 新 制 作 囊 袋 或 扩 大囊 袋 , 重 重新 植 入 起 搏 器 。 2 起 搏器 电极 导 线 脱 位 3 起搏 器 电极 导 线 脱 位共 4例 , 心 房 电极 导线 脱 位 3例 , 发 生 在 术后 1 之 后 , 均 周 临床 表 现 为
处皮 肤 肿 胀 、 满 , 之 有 波 动 感 , 应 怀疑 有血 肿形 成 , 在 饱 触 就 可 无 菌 条 件 下穿 刺 抽 吸加 以证 实 。 但是 , 局部 不 能 有 效 止 血者 对 应 尽早 打 开 囊袋 , 在直 视 下 止血 。 也有 学 者认 为 : 早 期 轻度 血 对 肿 可 以暂 时不 进 行 处 理 , 行 密 切 观察 。 而进
【] 柯元南 , 4 师树英 , 郭静 萱 , 阿托伐他汀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 等
效 和 安 全性 『1 华 老 年 心 脑 血管 病 杂 志 , :0 9 0 — 3 收 20— 81 )
起 搏 器 植入 术 并 发 症 的 防治

起搏器植入常见并发症及处理(2)

起搏器植入常见并发症及处理(2)

13.起搏器综合征 是起搏器植入后由于血流动力学、电生理学
方面的异常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多见于VVI起搏方式。
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低心排血量及充血性心力衰竭,常伴有:
❖ (1)头晕; ❖ (2)低血压; ❖ (3)呼吸困难; ❖ (4)水肿; ❖ (5)颈静脉怒张; ❖ (6)肺部罗音; ❖ (7)起搏时出现反流杂音: ❖ (8)心音强弱不等、节律升i规则 ❖ (9)脉搏不规则; ❖ (10)肝脏搏动。
。术前30分钟及术后应用抗生素,同
时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切口愈合情况
,一旦发现体温升高、切口红肿、发
热、疼痛,应及时处理,定时换药,
密切观察。
8.皮肤粘连和皮肤磨损
▪ 脉冲发生器与皮肤粘连强烈提示感染 ▪ 如果皮肤几乎磨破,应当紧急处理,一旦溃破则感染难以避免
9.皮肤溃蚀:并不常见
可见于以下情况: • 起搏器囊袋无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感染 • 手术时囊袋制作过小 • 埋置过于表浅,尤其是儿童 和瘦小成年人,这些人缺乏 皮下脂肪组织 • 埋置过于靠近腋窝侧 • 起搏器置换术后
电监护,发现心律失常及时处理,必要时应用抗心律失常药,并密切观 察起搏心律,如有起搏不良,要慎用抗心律失常药,以防发生意外。
5.脉冲发生器囊袋血肿:
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局部淤血, 无论面积大小,如果不继续扩大,可只观察。
▪ 阿斯匹林等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是常常忽视的引起血肿的药物 ▪ 不要试图抽吸血肿,因为血肿常常是无菌的,即使注意无菌技
9.皮肤溃蚀 ○ 处理方法:
○ 手术处理囊袋:唯一选择 ○ 如果与感染有关,则整个起搏系统
包括脉冲发生器和导线必须取出, 另选清洁部位重新植入新的起搏系 统 ○ 若没有感染,可以对原部位进行改 造,扩大囊袋

临时起搏器植入术要点

临时起搏器植入术要点

临时起搏器植入术要点临时起搏器植入术要点1. 介绍临时起搏器植入术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急性心脏病患者。

本文将深入探讨临时起搏器植入术的要点,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该手术及其意义。

2. 临时起搏器的定义和作用临时起搏器是一种可以暂时代替心脏起搏功能的医疗设备。

它通过电脉冲刺激心脏肌肉,使心脏以规律的节律收缩,从而维持合适的心率和心律。

临时起搏器可以在急性心脏病患者中救命,并在一些电生理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提供临时支持。

3. 植入术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临时起搏器植入术之前,医生将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

这包括全面的体格检查、心电图、血液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等。

医生还需要获取患者的详细病史和药物使用情况,以便在手术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4. 术中步骤医生会给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并对手术区域进行消毒。

医生会在静脉内导管插管的位置上做一个小切口,通过导管将临时起搏器引入患者的心脏。

导管通常会插入内心结膜,然后经过上腔静脉到达右心房、右室或心室间隔。

在确保导管位置正确后,医生会固定临时起搏器的电极并连接起搏器。

5. 术后观察和护理完成植入术后,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观察,以确保起搏器正常工作,患者的心律稳定。

医生还会监测起搏器电极在患者心脏内的位置,以排除导电异常或电极脱落的风险。

患者通常需要住院观察一段时间,以便医生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或不良反应。

6. 临时起搏器的风险和并发症尽管临时起搏器植入术是一种相对安全的过程,但仍存在一些风险和并发症。

其中包括导管穿孔、心包填塞、传染病等。

医生在手术中需要极为小心,并对患者进行仔细的术前评估和术后管理。

7. 个人观点和理解临时起搏器植入术在急性心脏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及时纠正心律不齐问题,还可以维持心脏的正常收缩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然而,为了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医生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技术水平。

总结:临时起搏器植入术是一种重要的心脏病治疗方法,在急性心脏病患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4版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2024版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CONTENTS •手术介绍与背景•术前准备与评估•手术过程详解•术后管理与注意事项•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总结与展望手术介绍与背景01永久心脏起搏器定义01永久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式医疗设备,通过向心脏发送电脉冲来调节心跳速度,保持心脏正常节律。

02该设备由脉冲发生器和导线组成,脉冲发生器植入皮下,导线通过静脉插入心脏内部。

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严重心动过缓、心脏传导阻滞、某些心肌病、心脏手术后遗症等。

禁忌症活动性感染、严重出血倾向、未控制的恶性肿瘤等。

发展历程及现状发展历程自20世纪50年代起,心脏起搏器技术不断发展,经历了从体外到体内、从临时到永久的演变过程。

现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已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

同时,新型起搏器不断涌现,如无线起搏器、可充电起搏器等,为患者提供更多选择。

术前准备与评估02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向患者详细解释手术过程、目的、风险和预期结果,确保患者充分理解。

提供心理支持,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情绪,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

指导患者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如术前禁食、停用某些药物等。

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等,以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和手术可行性。

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电解质等,以排除手术禁忌症和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

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包括年龄、合并症、心功能等因素,以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术前检查与评估解释手术风险与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复杂性有关,以及医生将采取的措施来降低这些风险。

鼓励患者提出问题,确保患者充分理解手术风险并做出知情决策。

详细告知患者手术可能带来的风险,如感染、出血、电极脱位、心包填塞等。

手术风险告知手术过程详解03麻醉方式选择局部麻醉适用于大多数患者,通过局部注射麻醉药物,使患者手术部位失去痛觉。

全身麻醉对于不能耐受局部麻醉或需要更长时间手术的患者,可选择全身麻醉。

植入位置确定静脉植入通过穿刺静脉血管,将导线植入心脏内。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刘欣【摘要】目的: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评价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53例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的资料,分析主要的并发症.结果:发生各类并发症共5例,其中囊袋血肿3例,占5.66%;囊袋坏死1例,占1.89%;起搏器电极脱落1例,占1.89%.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后,全部治愈出院.结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经有效护理及健康指导,可以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期刊名称】《护理实践与研究》【年(卷),期】2012(009)007【总页数】2页(P46-47)【关键词】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作者】刘欣【作者单位】224500,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人民医院内科【正文语种】中文植入心脏起搏器是治疗严重心律失常和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是预防和治疗严重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和起搏故障,从而影响术后的效果。

本文对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安装的53例永久性起搏器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对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处理情况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53例患者,男35例,女18例。

年龄40~81岁,60岁以上43例,占81.13%。

按心律失常分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15例,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3.0 s)20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0例,Ⅱ度Ⅱ型以上房室传导阻滞8例。

置入起搏器类型VVI式23例,VVIR式15例,DDD式9例,DDDR式4例,更换起搏器2例。

2 结果本组53例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装术的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5例,其中囊袋血肿3例,占5.66%;囊袋坏死1例,占1.89%;起搏器电极脱落1例,占1.89%。

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后,全部治愈出院。

3 护理3.1 心理护理3.1.1 术前向患者介绍植入起搏器的意义、手术的安全性、手术基本过程及术中如何配合等,以消除其紧张心理。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常见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常见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

2 4 孕妇 生活的护理 .
孕妇 应注 意休息 , 眠要充 足 , 室环 2 6 出院指导 睡 病 .
境 要安静 。保持 空气流通 , 阳光充足 , 当摆放 鲜花 , 适 播放 轻音 不要紧张 , 注意休息 , 睡眠充足 , 进清 淡 、 易消化 、 富含营养 的食 乐, 使孕妇放松及转移注 意力 , 减少 呕 吐的诱 因 , 加孕妇 舒适 物 , 增 并告诉家属对其要加倍关心和照顾。
2 5 转移孕妇 注意力 与孕 妇讨论其感 兴趣 的话题 或找一 些 使孕妇顺利地渡过早孕 反应期 , . 更主要 的是 对 胎儿 的正常 发育 孕 妇喜爱 的书籍 ; 引导孕妇参 观母婴 同室病房 , 观看新生儿 的沐 及 妊娠期心身疾病 的预 防有着重要 的意义 。
浴和新生儿 的喂养 , 以便让其 感受 到做母 亲的伟 大 ; 指导孕 妇听 健康发育 的作用 。
刘 婷
( 山东省新汶矿业集团中心医院
[ 关键词 ] 心脏疾病 起搏 器植入 并发症 护理
山东新泰
2 13 ) 7 2 3
3 护 理 对 策 Fra bibliotek[ 中图分类号 ] R4 3 5 [ 7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10 0 8—6 3 ( 00 0 7 2—0 6 3 2 1 ) 5— 1 1

72・ 1
华北煤炭 医学 院学报
21 0 0年月第 1 2卷第 5期
JN r h aC a M dcl nvri 0 0Sp,2 5 o hC i ol eia U ie t 2 1 et1 ( ) t n sy 告 诉孕妇 回家后要 保持 心情愉 快 , 不要顾 虑 ,
3 1 严密观察 病情变化 .
配合医生完善各项辅助检 查 , 特别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若症状和体征在24-48h内减轻,则不必调整导线位置 • 如果临床表现和超声心动图都提示心包填塞,则应在
超声引导下行心包穿刺术。 • 心外科保护下 导线再定位。 • 开胸手术。
胸部X线诊断穿孔
Furman, A Practice of Cardiac Pacing, Futura, 1990 (3rd Ed)
心房J型导线脱位
心房主动固定导线脱位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 气胸: ● 在PASE试验中,气胸发生率为1.97% ● 如果发生气胸,可在起搏器植入术中或术后48h出现 以下临床症状: ●锁骨下穿刺抽到气体 ●不能解释的低血压 ●胸痛 ●呼吸困难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 气胸 ○ 处理方法: • 如果肺压缩<10%,可以严密观察而不必行胸腔穿刺 • 如果肺压缩>10%,且患者有持续性呼吸困难或出现 血气胸,则应考虑行胸腔穿刺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 导线损伤 ○ 起搏器植入术中的导线损伤比实际认识的更常见 • 导线很容易被剪刀或手术刀割破,修复困难, • 导线损伤在起搏器更换时易发生。
• 钢丝也可能损伤导线,即过度用力可使钢丝打折而 穿破导体和包裹的绝缘层,如果操作中出现这种情 况,应当拔出导线弃掉,另换一根。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 阿斯匹林、抵克力得和其他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是常 常忽视的引起血肿的药物
○ 术中彻底止血,应坚持凝血酶原时间接近正常时才做 手术(INR<2.0)
○ 不要试图抽吸血肿,因为血肿常常是无菌的,即使注 意无菌技术,还会增加感染的危险
○ 晚期可出现皮肤损蚀和脉冲发生器移位,常常是手术 所做囊袋不合适引起
植入新导线时发生气胸
锁骨下静脉穿刺引发血气胸
起搏导线穿破肺尖
锁骨下静脉穿刺-穿刺鞘误入动脉
退出穿刺鞘后15min
术后3h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 导线引起心肌穿孔
○ 在PASE试验中,随机统计407位患者,发生心肌穿孔 4例,占0.98%,
○ 急性心肌穿孔:心包填塞等循环症状。 ○ 慢性心肌穿孔:可没有症状,或导致起搏阈值升高。 ○ 其他征象:起搏图形呈右束支阻滞、膈肌收缩、心包
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静脉血栓
Breuls & Res Pace 2006;29:1170
上腔静脉阻塞
治疗前
治疗后
Chee et al Nat Clin Pract Cardiovasc Med 2007;4:226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 接口松动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导线连接故障
导线没有 完全插入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 皮肤溃蚀 ● 处理方法: ●手术处理囊袋:唯一选择 ●如果与感染有关,则整个 起搏系统包括脉冲发生器 和导线必须取出,另选清 洁部位重新植入新的起搏 系统 ●若没有感染,可以对原部 位进行改造,扩大囊袋, 修复皮肤使之满意覆盖
syndrome)
起搏器系统
程控仪
导线 起搏器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 导线脱位 ● 可接受的导线脱位率尚无统一标准, 国际报道约1%。 ● 对于心室导线,因各种原因而需再次复位的比例应低于 2%,心房导线应低于3%。 ● 导线脱位分脱位和微脱位,前者有明显的放射学特征, 而后者则不明显。 ● 导线脱位与术者的经验有关,而与导线的固定方式关系 较小,主动固定的脱位率稍低于被动固定,尤其是一些 脱位高危人群。
○ 对于某些LBBB患者,导线损伤右束支可引起房室传导 阻滞。
○ 对于心脏停搏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高危患者,需要 考虑事先放置临时起搏器。
○ 除颤贴片和临时起搏器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 脉冲发生器囊袋血肿: 5% 最常见并发症 ○ 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局部淤血,无论面积大小,如果 不继续扩大,可只观察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 起搏导线误入左室?误入CS?
重新放置后
起搏的QRS波群为RBBB图形,说明导线位于左室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 血栓形成 ○ 静脉血栓最常见的表现是上肢轻度水肿、疼痛和沉重感 ○ 处理方法: • 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抬高上肢、静脉注射肝素 等 ,华法林口服3-6月。 • 但对于受累严重的血栓形成患者,需要其他的介入 治疗。
摩擦音、心包炎、心包积液和心包填塞。 ○ 穿孔高危人群:MI,心肌病,老年女性,抗凝剂等。 ○ 穿孔高危部位:右房游离壁,右室心尖部。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 导线引起心肌穿孔
○ 诊断金标准:B超和CT。 ○ 处理方法:
• 如果患者有轻度症状或体征,但不能确定是否有持续 性心肌穿孔,可以严密观察。
起搏器植入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起搏器植入术中和术后并发症
●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 重新出现起搏器植入前的症状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1. 导线脱位 2. 气胸或血气胸 3. 导线引起的心肌穿孔 4. 心律失常 5. 脉冲发生器囊袋血肿 6. 疼痛 7. 起搏导线误植入心室 8. 血栓形成
9. 接口松动 10. 导线损伤 11. 皮肤粘连 12. 皮肤溃破 13. 感染 14. 残留的废弃导线 15. 摆弄综合征(twiddler‘s
Courtesy - Dr. Mark Myers
开胸手术修复穿孔
心包 覆盖心外膜
的脂肪层
Courtesy – H. Rahn – October 2004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 心律失常 ○ 通常是一过性的,调整导线位置即可消失,很少持续。 ○ 在植入术后早期,由于导线-心肌接触面的刺激,可能 出现室性期前收缩,通常与心室起搏图形相同,植入术 后24h内消失,极少需要处理。
● 皮肤粘连和皮肤磨损
○ 脉冲发生器与皮肤粘连强烈提示感染 ○ 如果皮肤几乎磨破,应当紧急处理,一旦溃破则感染难
以避免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 皮肤溃蚀 ● 并不常见 ● 可见于以下情况: ●起搏器囊袋无痛性感染 ●手术时囊袋制作过小 ●埋置过于表浅,尤其是 儿童和瘦小成年人,这 些人缺乏皮下脂肪组织 ●埋置过于靠近腋窝侧 ●起搏器置换术后。
○ 如果起搏器置入术中操作仔细,囊袋合适,则可 疼痛 ● 一般会逐渐减轻,可对症 处理 ● 但应与以下情况鉴别: ●感染 ●起搏器埋置过于表浅 ●起搏器埋置太靠外侧 ●起搏器引起变态反应
出于美观考虑,起搏器植入太靠近腋窝
起搏器植入 后患者出现 慢性疼痛和 上肢活动受 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