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毕业生就业成本分析

合集下载

高职教育的成本与效益分析

高职教育的成本与效益分析

项 行 为所 能带来 的效益和这 个行 为所花 费成本 之 间的权衡 。 主体 的决策根 本就 是成本
收稿 日期 :2 1 7 0 0 卜O — 1 作者简介 :曾洁容 ( 9 6 ) 17 - ,女,湖南邵阳人 ,硕士 ,讲师 ,研究方 向:理财 学。 孙小平 ( 9 1 ) 16 一 ,男,江 苏南通人 ,本科,讲师 ,研究方 向:国际贸易。
方法 ,对 高职 大学 的经 济合 理性 进行 评 价 ,以便 引导处 于人 生分 岔 口的学 子从 财务 角度 做 出 有 效 的决 策 。


成本效益分析法与高职教育的价值
( )关 于 成 本 与 效 益 分 析 法 一
成本 与效 益分 析 是通 过 比较 项 目的全部 成本 和效 益来 评估 项 目价值 的一种方 法 , 本与 成 效 益 分析 作为 一种 经济 决策 方法 , 成本 费用 分析 法运 用 于计划 决 策之 中 ,以寻求 在项 目决 将 策 上 如何 以最 小 的成本 获得 最大 的收益 。成本 与 效益分 析法 的基 本 原理 是 : 针对 某 项支 出 目 标 ,提 出若 干 实现 该 目标 的方案 ,运用 一 定 的技术 方法 ,计 算 出每种 方案 的成 本和 收益 ,通

效 益分析 , 如果给 主体带来 的效益 大于其付 出的成本 , 那么 该方案就 是可行 的; 之, 反
方 案 是 无 效 的 。 因 此 ,主 体 对 于 方 案 的 选 择 随着 成 本 效 益 关 系 的 改 变 而 改 变 。 ( )关 于高职教 育的价值 取 向 二 高 职 教 育 的 目标 是 培 养 高 级 应 用 型 人 才 ,是 更 切 合 市 场 需 要 的 高 等 教 育 形 式 。由 于 经 济 市 场 追 求 的是 经 济 效 益 ,因 此 ,人 们 习 惯 用 功 利 主 义 思 想 来 衡 量 高 职 教 育 的 价 值 。在 目前 存 在 的 几 种 观 点 中 ,我 国 的 专 家 学 者 比较 推 崇 经 济 学 的 人 力 资 本 理 论 ,结 合 我 国 的现 实 情 况 做 了 大 量 研 究 。例 如 孙 朝 认 为 ,“ 等 教 育 是 一 种 人 力 资 本 投 资 , 高

重庆市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成本调查

重庆市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成本调查
. . . . .. . . .
No . O O v 2 l V 1 9 No 6 o . . 2





..








..—ຫໍສະໝຸດ ————


























重庆 市高职高专毕 业生就业成本调查
周 洪 亮 , 立兵 , 华 锋 , 武春 赵 蔡 代
高职 、 高专 院校 、 业 生 自身 、 毕 社会 就 业环 境 等 方 面 综合 入 手 。
【 键 词 】高职 、 专毕 业 生 ; 业 成 本 ; 查 关 高 就 调
中 图分 类 号 : 7 G 1 文 献 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 8 0 ( 0 0 0 — 1 6 0 1 7 — 0 2 1 )6 0 3 — 4 4
作 者 简 介 : 洪 亮 (9 8 )男 , 教 授 , 要 从 事 思 想 政 治教 育 和 教 育 学 研 究 。 周 16 一 , 副 主
16 3
色 艺术 照 、 活 照 , 至 专 门 录 制 了 个 人 D D, 在 自荐 书 生 甚 V 附
二 、 业 成 本 投 入 分 析 就
访 了解 重 庆市 高 职 、 专毕 业 生 就业 有 关 情 况 。 高
收稿 日期 :o 9 1 一 4 2 o — 0 l
基金 项 目 : 庆 市 教 育 委 员 会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项 目“ 庆 市 高 职 高 专 毕 业 生 就 业 状 况 调 重 重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及就业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及就业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及就业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进入高职院校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和就业市场的不断变化,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形势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据统计数据显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尤其是一些专业就业率偏低,就业难度较大。

研究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现状及对策,对于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状况,本文将深入分析当前就业现状和就业压力原因,提出相应的就业对策研究并探讨就业指导与辅导的重要性,同时探讨创业扶持政策在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中的作用。

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的研究,旨在为进一步改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环境,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提供参考和帮助。

1.2 研究目的本文主要旨在研究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就业对策并提出相应建议,以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更好地应对就业挑战。

具体来说,研究目的如下:1. 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现状,了解他们就业的整体情况及存在的问题;2. 探讨高职院校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原因,分析造成就业困难的根源;3. 提出有效的就业对策,帮助高职院校学生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就业竞争力;4. 探讨就业指导与辅导的重要性,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就业服务;5. 分析创业扶持政策的实施情况,探讨如何更好地支持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步伐;6. 总结研究成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并展望未来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前景。

2. 正文2.1 就业现状分析1. 就业率情况: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逐渐提升,但仍存在一定的波动。

有部分专业的就业率较高,但也有一些专业就业率偏低。

2. 行业分布: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领域主要集中在服务行业、制造业和信息技术行业。

信息技术行业的需求量逐渐增加,成为就业热点。

3. 薪资水平: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刚刚毕业时的薪资水平较低,尤其是在一些传统产业和基层岗位上。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成本与就业率的关系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成本与就业率的关系
纵观 国 内外 学者 对 大学 生就 业 问题 的探 究 ,对 大学 生家 庭背 景 、职 业观 念等 方面 的研 究偏 多 , 而 对就 业成 本进 行探 讨 的并 不 多见 ,尤其 是 高职 院校 毕业 生 ,由于家庭 条 件 、学校 因素等各 方 面原
因 ,可 能造 成毕 业生 群 体 内部 的就业 成 本有 较大 差 异 。而就 业成 本 究竟 能否 影 响高职 毕 业生 就业 ,
收 稿 日期 :2 1 卜2 0 卜O 1 作 者 简 介 :朱 元锋 (9 3 ) 1 8一 ,男 ,山东 滕 州 人 ,硕 士 ,助 教 ,研 究 方 向 :大 学 生思 想 政 治 教 育 ,职业 指 导 理 论 与 实 践 。
2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江苏 、浙江 、北京 等高职 院校 分布最 广泛 的省份 进行 调查 ,中部地 区选取 了河 南 、江 西 、安徽 、湖
( 三)研 究 方法和 变量 确定
本 研 究主要 探讨 高职 毕业生就 业成 本与 就业 的关系 ,对 高职 毕业 生就业成 本 己进行 明确 分类 , 根据 主体差 异将 之分 为高校 成本 、学 生成本 、企 业成本 三类 。每 个 学生是 否就业 ,就 业质 量如何 也 是备受 关注 的 问题 ,因此毕业 生就 业情 况主要 分为 是否就 业和 就业 质量 两个 维度 。 利 用 问卷 调查 的方 法得 到原始 数据后 ,利用 S S P S进 行 回归分析 ,试 图探究 高校 毕业 生就业成 本与就 业情况 的 内在关 系 ,回归分 析 中的因变 量和 自变 量分 别是就 业成 本和就 业情 况 。

研 究设计
( 一) 核 心 变量界 定
成本 理论 常见 于经 济 学界 ,常见研 究 为 生产 和交 易成 本 。为 了研 究企 业在 宏观 环境 中的表现 , 经济 学家 常将 生产 成本 分 为社 会成 本与 私人 成 本 。 会成 本指 从 整个 社会 的视 角 来研 究利 用社 会 资 社 源 从事 产 业生产 的代价 , 私人 成本 是 从个 体角 度考 察 进行 生产 的代 价 。 易成本 方 面 , la o 而 交 Wiimsn l (9 5 1 7 )认 为交 易成本 包 括搜 寻成 本 、信 息 成本 、议价 成本 、决策 成本 等 。高职 毕业 生就 业 是一个 选 择合 适 企业 继而 从事 合适 职 位 的过程 ,也可 从 生产 成本 和 交易 成本 中得 到 一定 启发 。 过 与就业 通 成 本相 关性 较大 的主体 进行 划 分 ,可 分 为从 个体 角度 就 业 的代价 ,即学 生成 本 ;就业对 象 为挑 选合 适 人才 等付 出的代 价 ,即企业 成本 ;与 就业 有 关 ,培 训 、联 系 、促 进就 业 的主 体付 出的代价 ,即学

浅析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问题及对策分析

浅析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问题及对策分析
近 几 年 高职 院 校 毕 业 生 面 临 的 就 业 形 势 有 以下 几 方 面 特 征 ( ) 观 就 业 环 境 不 容 乐 观 一 宏 自从 2 0 金 融 危 机 以 来 , 国 出 口增 长 放 缓 , 贸 加 工 型 企 业 受 08 我 外 到很大影 响, 一些 与国际市场联 系比较 紧密的行业如钢铁 、 石化 等领域 制造业受到影 响较 大。2 l 年国家加强对房地产相关行业及 一些高能 O 1 耗 行业 的宏观调控 , 促进 经济社会 可持续发展 。在结构 调整过程 中一 些 中小企 业的利润 呈现下滑 势态 。2 1 年加 之财政 防止 通胀 , o2 银根 紧 缩, 受影响企业逐 渐从加工贸易蔓延 到其它行业 , 从而扩展到大 中型企
增 加缓慢 , 与过 多的 新 增 毕 业 生 的 数 目相 抵 消 后 , 成 相 对 供 需 失衡 , 疑 给 大 学 生 的 就 业 尤 其 是 高职 院校 毕 业 生 造 成 了 一 定 的 困 形 无
难 。 实际就 业过程 中他们存 在学历不 高 , 动手能 力不强的情况 。在 大学生就业压 力有增 无减的今天 , 他们存在 着 高不成 , 不就的 低 困境 . 也存 在着创业难的 困境 。如何应 对当前 这种 困境 , 不仅仅 是他 们毕业生的 问题 , 也是我们 院校 、 师 、 教 家长共 同努力的 问题 。 [ 关键词 ] 高职 院校 就业创业 问题 对策


业 各用人 单位都采 取缩减投 资 、 收缩 开支 、 降低 成本等策 略积极应对 , 人 力成 本压缩 则成 了企业考 虑的重要 因素 。此外, 就业人数 的增长 和 招 聘需求 数量 的下 降导致 了人力资源供 需出现 了严重不均 衡 , 加之农
村 大 量 进 城 务 工 人 员 的 素 质 提 高 , 职 院 校 毕 业 生 将 面 临着 越 来 越 严 高 峻 的 就业 形 势 。 ( 政府 、 二) 社会对就业创业 帮扶有所增 强和促进 为了促进 高等 院校毕业生顺 利就业 , 国家和地 方政府为 毕业生就 业 提供 了很 多促进措 施 , 近几 年国家推 出了西部计 划 、 三支 一扶计划 、 村官计 划等不少 帮扶项 目。同时沿海经济发展较 快地区也积极鼓励大 学 生到地方创 业 , 为他 们开展 了很多扶上 马 , 送一程 的系列 服务活动 。 比如在税 收 、 货款 , 场地和创业孵化扶持上都 给予 了相应 的大力支持。 ( 用人单位招聘 出现新变化 三)

高职毕业生就业成本分析

高职毕业生就业成本分析

学 生就 业 创 造 良好 条 件 . 力 降 低毕 业 生的 就 业 成 本 ? 本 文从 毕 业 生 就 业 成 本 的构 成 分 析 、 低 毕 业 生就 业 成 本 的 途 径 两 个 方 面进 行 论述 。 努 降
【 键词】 关 高职 院校 ; 高职 毕 业 生 ; 业 成 本 就
随 着大 学 毕 业 生 的就 业形 势 变 得 越 来 越 严 峻 , 职 毕业 生 为 了提 占就业 总成 本 的 1 % 左 右 。 当地 考 一 些 证 书 是 可 以 的 , 不 能 盲 目 高 0 适 但 高 就 业 的成 功 率 , 来 越 重视 1身 包 装 、 关 等 方 面 的 花 费 , 业成 本 跟 风 , 结 合 自身 情 况 , 越 3 公 就 要 根据 专 业 、 业 的要 求 , 目的 、 针对 性 地考 行 有 有
21 00年
第2 7期
S IN E&T C O OG F R T O CE C E HN L YI O MA I N N
高职毕业生就业成本分析
黄 忠 ( 冈职 业技术 学院就 业指导 处 湖北 黄 冈 黄
【 摘
480 ) 3 0 2
要 】 就 业 形 势 日趋 严峻 的今 天 , 将 走 出 大 学校 园的 高 职 毕 业 生 面临 着 一 个 困惑 : 到一 份 工作 究 竞 要 花 多 少钱 ? 职 院校 如 何 为 在 即 找 高
查 ,45 %的学 生 表 示 人 情 关 系 费 已成 为其 求 职 过 程 中 的 一项 重 要 开 3 .2
1 高 职 毕 业 生就 业 成 本 的 构成
但 42 %的 学 生 认为 这 项 开 支 属 于 必 要 的正 当花 费 。现 在 找 根 据 调 查 的结 果 显 示 : 职 毕业 生 在 整 个 求 职 过 程 中的 就 业 总 成 支 , 只 有 1.4 高 有关 系 当然 就 得 利 用 , 要 对找 工作 有 帮 助 , 点 钱 去 疏 只 花 本 在 50至 20 0 0 0元 之 间最 多 . 5 % . 过 20 占 2 超 0 0元 的 占 3 % , 50 工 作 这 么 难 、 9 在 0 这 元 以下 的 仅 占 9 。 可 思 人 力 资 源信 息 管 理 咨 询 公 司调 查 显 示 ,09 通 下 渠 道 走 动下 关 系 还 是 值 得 的 , 种 现象 也 很 正 常 。 % 麦 2 0 届 高 职 高专 毕 业 生 平 均 求 职成 本为 16 0 1元 。 高 职 毕 业 生 就 业 成 本 的 2 降低 高职 毕 业 生 就 业成 本 的 有 效 途 径 主 要 构 成 如下 : 11 简历 制作 费 .

论就业成本与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关系

论就业成本与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关系

从 事产 业生 产 的代价 ,而私人 成本 是从 个 体 角度考 察 进 行 生 产 的 代 价 。 交 易 成 本 方 面 , la sn Wiim o l
( 9 5 认 为交 易成本 包括 搜 寻成本 、 息成 本 、 价 17 ) 信 议 成 本 、 策成 本 等 。 实高 职毕业 生 就业是 一个 选择 决 事 合适 企 业 既而从 事合 适职 位 的过程 ,也 可 从生 产成 本 和交 易成 本 中得 到一定 启 发 ,通 过 与就业 成 本相
( ) 究对 象的选取 二 研
对 就 业 成 本 进 行 探 讨 的并 不 多 见 ,尤 其 高 职 院 校
毕 业 生 由于 家 庭 条 件 、 校 因 素 等 各 方 面原 因 , 学 可
为 深入 了解 高职 学生 就业 成本 对毕 业生 就业 的 影响 , 本文组 织专 项课 题 组赴全 国 2 高 职 院校 进 0所
g- 云 吴 娟 . 洁
( 汉 工 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 北 武 汉 武 湖
406 ) 3 04
摘 要 : 通过 对 全 国 2 0所 高职 院校 毕 业生 数据 进 行抽 样调 查 , 了解 高职毕 业 生就 业 成本 对 就 业质 量 以 的作 用 。 实证研 究标 明 , 高职毕 业 生就 业成本 的各要 素 对能 否获得 职 业机 会 以及 职 业机会 获 得质 量 的影响 明 显不 一致 。 学生 自身 的就 业成本 占主导地 位 , 同时 学生在服 装 、 简历等 的对 外展 示 费 用对入职 起到 了很 突 出
关性 较 大 的主体 进行 划分 ,可分为 从个 体 角度 就业 的代价 , 即学生 成本 ; 就业 对 象为挑 选合 适 人才 等付
出的代 价 , 即企 业 成本 ; 与就 业 有 关 , 训 、 系 、 培 联 促

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基于SWOT分析模式

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基于SWOT分析模式
关键词:高职学生 就业竞争力 SWOT分析 就业指导 课 题:本研究为“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资助项目。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推进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战略、计划及对策等。这种分析方法一般在企业、公司、集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历程,其办学规模 团内部运用得比较广泛。
已经占据的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与 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的高技能人才,在服务人文北京、科
株待兔”即可
荐,避免错过机会。
本科学生也开始脚踏实地地干活了。由此可见,在现阶段, 高职学生与本科学生相比较,没有明显的就业竞争优势。 反之,由于高考入学分数低,加之高职教育学制三年,在 理论知识结构的系统性上,在信息整理、文字写作、外语 水平上,高职学生与本科学生相比都处于明显的劣势;加 之目前很多企业在招聘基层岗位,甚至是一线操作岗位时, 其招聘的学历条件也都是本科以上,高职学生很难找到符 合自身条件的就业岗位。
三、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策略
由此可见,高职学生就业压力大是在所难免的。从就业优 势来看,高职学生技能成熟度高,但是这种简单操作技能
运用SWOT分析模式,构建出四种高职学生就业指导 却容易被模仿;高职学生踏实稳定,不好高骛远,但在激
策略见下表。
烈的就业竞争压力下,本科学生被研究生压的抬不起头,

机会O
与本科学生相比,高职学生的理论基础偏弱,所掌握的基
4.WT策略
本技能易被模仿,缺乏核心竞争力;其次,高职学生信息
当就业劣势与威胁并存时,高职学生应采用“双轨就
采集和文字归纳能力欠佳,难以担任技术性较强的职务。 业策略”。因为此时不仅就业形势严峻,而且高职学生就业
3.机遇
劣势凸现。高职学生在努力寻找就业机会、极力进行自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信息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2010年第27期随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高职毕业生为了提高就业的成功率,越来越重视自身包装、公关等方面的花费,就业成本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名普通的高职毕业生从开始求职到找到一份工作,到底要花多少钱?这些钱花在了哪里?有没有节省的办法?通过对鄂东地区四所高职院校(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鄂州职业大学、鄂东职业技术学院、黄冈科技职业技术学院)500名毕业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是几乎每个高职毕业生都会有求职成本,唯一的区别只是花费的多与少。

1高职毕业生就业成本的构成根据调查的结果显示:高职毕业生在整个求职过程中的就业总成本在500至2000元之间最多,占52%,超过2000元的占39%,在500元以下的仅占9%。

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调查显示,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平均求职成本为1061元。

高职毕业生就业成本的主要构成如下:1.1简历制作费这部分费用主要包括用于求职的照相费用、制作简历的费用、购置高校协议书和就业推荐表的费用,约占总成本的10%左右。

毕业生在求职时有很多表格要张贴登记照、生活照,还有少量的学生还准备了个人艺术照,最简单一组照片要10—20元,要是准备几份求职材料的话,总的费用就不少。

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调查研究显示,2009届高职毕业生每拿到一份工作录取平均投出6份工作申请。

很多学生在找工作时都是广投简历撒大网,没有明确求职意向,这样势必增加了就业成本。

如2009年4月30日,南方都市报就爆出《找工狂人日投简历359份》的新闻。

而且简历要精炼,最佳的简历应该控制在1页A4纸内,将最能代表自己能力的东西简洁地概括出来,让人一目了然。

那些越来越厚的花哨简历,一方面加大自己的求职成本,另一方面会加重人力资源经理的负担,其实是吃力不讨好。

1.2置装费包装自己,成为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第一步。

面试服装成了毕业生求职成本最大的项目,约占总成本的35%左右。

一套像样的衣服包括鞋子在内,最少也得几百元甚至上千,好点的要几千。

正装买好了,还得付“配装费”。

穿上西装,平时的书包可不能用了。

如果再算上领带、皮包、皮鞋,少说也要几百元。

得体的服装,确实能够给你的面试表现加分。

一般人力资源经理会对成熟稳重的面试者留下比较好的印象。

但至于你的西装是1000元还是3000元,人力资源经理并不在乎,只要服装得体就好。

1.3交通费而在求职成本中,面试服装花费最大,交通费其次,约占总成本的25%左右。

如果顺利进展到面试阶段,不得不增添的成本便是交通费。

据调查,就浙江省而言,85%的用人单位要求学生来当地笔试、面试,并不负担往返路费。

以杭州市某铁道部门为例,2009年仅招聘1人,却通知了全国各地将近50个学生前去面试。

可想而知,99%的应聘者做了无用功。

各家大公司会在不同的学校开宣讲会,招聘会的地点不可能固定,一到求职季节,学生们就四处串门,势必加大了交通费用。

此外学生求职成功之后,异地就职的交通费用绝大部分要由学生个人承担,只有少量企业给予报销。

1.4考证费在我们调查的学生当中,95%以上的学生至少拥有其中一张证书。

手拿各种各样的证书:教师资格证、秘书证、口译证、驾驶证、各行各业的上岗证等,这些证书的确增加了高职毕业生就业筹码。

一个证书少则几百,多则上千,细细算来,这又是一笔很大的开销。

考证费约占就业总成本的10%左右。

适当地考一些证书是可以的,但不能盲目跟风,要结合自身情况,根据专业、行业的要求,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考证,以提高自身竞争优势。

其实公司在招聘人员的过程中,更看中应聘者的知识结构是否全面、心态是否平和、工作是否主动、自我定位是否准确等,技能、工作经验以及各类证书反倒是其次。

1.5其他与求职有关的费用高职毕业生求职成本除了上述费用之外,还有一些相关的费用:如通讯费、上网费、参加招聘会门票、美容费、在外求职时的住宿费、伙食费、人情关系费等,这部分费用约占就业总成本的20%左右。

据调查,34.52%的学生表示人情关系费已成为其求职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开支,但只有14.24%的学生认为这项开支属于必要的正当花费。

现在找工作这么难,有关系当然就得利用,只要对找工作有帮助,花点钱去疏通下渠道走动下关系还是值得的,这种现象也很正常。

2降低高职毕业生就业成本的有效途径2.1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的针对性据调查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不完善,以及学生对职业生涯缺乏合理规划和正确认识,导致求职过程中的盲目,成为增加就业成本的一个重要原因。

通过对在校大学生深入开展职业生业规划和职业素质教育与指导,减少求职的盲目性,是引导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的有效途径。

目前虽然高职院校已逐步开设了相关就业指导的课程,但是由于起步较晚,所讲授的内容比较陈旧和教条,不能与当前社会需求想适应,同时高校“职素”教育开设的时间滞后,导致学生未能充分认识专业、认识职业、树立正确职业取向并制定好提高个人职业素质的训练计划时便面临毕业求职。

高职院校要把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当作整个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从新生入学起便开始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使学生一进校就充分认识专业,认识职业,树立正确职业志向和理想,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道路,并制定好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训练计划。

根据北大教育学院的调查研究:学校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和学生的就业费用之间存在替代关系,学校的就业服务提高一个层次,毕业生的就业成本就会相对降低一些。

2.2加大网络招聘的力度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调查显示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初次求职成功的渠道分布数据来源为:(1)通过朋友和亲戚得到招聘信息的占26%;(2)参加大学组织的招聘会占15%;(3)直接向用人单位申请的占15%;(4)通过专业求职网站13%;(5)通过媒体看到招聘信息8%;(6)学校直接推荐的占6%;(7)实习与顶岗实习的6%;(8)其他6%;(9)参加政府机构组织的招聘会5%。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高职院校毕业生通过专业求职网站求职成功的比例高达13%。

网上招聘既节省了毕业生外出的差旅费,又避免了舟车劳顿,既可以省去很多成本,而且比较快捷,如果用人单位对学生比较满意,会在最短时间内给予回音,从而最终达到少花钱多办事的效果。

需注意的是网络求职一定要确认发布信息网站的权威性,要防备虚假信息,避免陷入求职陷阱。

目前各高校都建立自己的就业网站,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挥网络招聘的优势,降低学生的就业成本。

2.3改革现有的教学和实习模式要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借鉴国内外成功的高等职业教育经验,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改进理论教学,改革教学方法,重视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

学校要将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加强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养成教育。

要特别重视高职院校实习实训条件的建设,不断更新教学设施和仪器设(下转第267页)高职毕业生就业成本分析黄忠(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处湖北黄冈438002)【摘要】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即将走出大学校园的高职毕业生面临着一个困惑:找到一份工作究竟要花多少钱?高职院校如何为学生就业创造良好条件,努力降低毕业生的就业成本?本文从毕业生就业成本的构成分析、降低毕业生就业成本的途径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职毕业生;就业成本○本刊重稿○32科技信息2010年第27期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 ●(上接第32页)备,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的、高质量的实际动手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高职院校必须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促进学生技能的培养。

要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及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学生技能训练,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任占忠,在接受《半月谈》记者采访时说,学校应将实习指导纳入就业指导体系,这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实习-就业”的贯通机制,实现毕业生就业的无缝对接,从而降低学生的就业成本。

2.4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实现就业为拓宽毕业生就业途径,更好地为毕业生就业服务,高校要充分挖掘校友资源,在加强与校友联络与沟通的同时,积极向校友推荐毕业生。

根据对高校的调查显示,校友成为毕业生找工作的好帮手,几乎所有的高校,只要有毕业生在某公司或某单位工作出色,而下一年该公司又要人的,该公司肯定会成为学校的“回头客”,甚至直接派校友回母校招聘毕业生。

显然,这种招聘及时有效,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求职成本。

一些学校和毕业生都表示,依靠校友介绍,搭起了单位和毕业生互信的桥梁,工作只需一次见面就能敲定,有时甚至在学校就定下来了。

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庆活动,积极联系广大校友,凝聚八方力量,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校友办要加大搭建校友平台的力度,发挥校友资源,积极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由于较好地发挥了校友这一重要的资源优势,极大地推进了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这几年我校毕业生到校友所在单位或通过校友推介就业的越来越多,形成了良性循环,有力地促进了我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从而也降低了毕业生的就业成本。

【参考文献】[1]张汉志.大学生就业成本分析.教育与职业,2006年15期.[2]周俊波,岳昌君.大学生就业成本的实证研究.教育研究,2004年08期.[3]史永华.高校毕业生“就业成本”分析及对策研究.2006年第6期.[4]大学生求职成本调查.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年第9期.[5]陈啸,邵一江,董承军.大学毕业生就业成本的调查与分析.2006年第5期.※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课题编号2007B170。

[责任编辑:曹明明](上接第27页)由于课程考核的内容比较多,很多内容只有在课下进行。

这样的考核方式,大部分学生是认可的,并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1]李小梅,刘济科.试论高校双语教学[J].高等理科教育,2009,(8).[2]蔡克勇.转变教育思想,深化教育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10(6).[3]许鹏奎,杨宗仁.工程教育课程建设评价体系的构建[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石怀旺.高校双语教学管理范畴及其本质的重新思考[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4).※本文是安徽财经大学教学研究项目《高校双语教学模式创新研究》(ACJYYB200926)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翟成梁]●●图绘制的要求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