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住院病人的心理护理
内科患者的心理护理要点分析

内科患者的心理护理要点分析内科患者在接受治疗的时候,仅仅依靠医生和药物的直接治疗往往是不够的,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当前的内科患者中,较多的患者有着严重的心理问题,而这些问题严重的阻碍了患者的好转和康复。
只有充分的了解到患者们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措施,才能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好转。
本文就结合当前内科患者的治疗现状,简要分析当前内科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并针对当前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以促进患者及时的好转。
标签:护理;患者;心理问题;治疗一、内科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1.1患者前期容易出现的心理现象分析对于住院治疗的患者而言,一般心情的变化都会出现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
首先患者在住院的前期大多都会出现焦虑,恐惧和抑郁的心理现象。
焦虑的心理是比较普遍的,患者以前在家的时候是比较自由的,然而在医院患者的活动空间有限,就会很容易的出现焦虑的心理。
还有就是在住院的过成程中出现恐惧的心理,患者一般在自己心中都会暗自的考虑自己的病情,同时很容易的就会夸大自己的病情,出现自己吓唬自己的现象,就会导致恐惧心理的出现。
同时,突然住进的医院,看着医院的氛围,多多少的斌人自己心中都会有一点恐惧心理。
1.2一部分患者在治疗中容易丧失信心对于内科患者而言,在医院呆的时间久了之后,患者心中很容易出现信心丧失的情况,对于患者病情的好转是极为不利的。
心理的暗示作用极为重要,有一个乐观开朗的心态能够帮助患者快速走出病情危急,然而一些患者在医院呆了一段时间之后,自己感觉到病情没有太大的好转,就会慢慢的开始怀疑医生和家人说的话,并自己在心理不停的琢磨,思考。
在这个时候,患者的心理活动是十分复杂的,更多的时候患者会把自己的情况想象的更为糟糕,甚至要比真实的病情更为严重。
一旦患者自己认为自己的病情已经不能好转了,那么对于治疗就极为不利了。
长时间患者自己思考自己的病情,并没有得到一个很好的答案,就会出现信心丧失的心理现象,患者通常会认为,医生的话并不可信,家人的话也只是安慰自己而言。
浅谈内科住院失眠患者的心理护理

浅谈内科住院失眠患者的心理护理(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改善内科住院患者的失眠状况,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
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只给予一般健康指导及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创造良好睡眠环境,健康及生活指导等护理措施。
结果两组患者的自我评价有效率,入睡潜伏期、睡眠时间、觉醒次数等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
结论实施心理护理措施可以改善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
【关键词】失眠;护理;心理护理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DIMS),祖国医学又称其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
内科住院患者由于自身疾病的困扰,同时也存在着来自经济和家庭方面的巨大心理压力,如焦虑、不安、情绪低落、不愉快等;加之睡眠环境的改变等因素,有报道称失眠的发生率可高达60%以上,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09年1—12月,入住我院内科患者在住院第2天进行睡眠质量调查,包括一般资料失眠程度和分类,睡眠自行诊断表。
排除智力、语言及人格性障碍者入选失眠患者共78例,男45例,女33例,年龄32~73岁,按入院顺序双数为干预组,单数为对照组,各39例。
干预组进行创造良好睡眠环境,健康及生活指导等身心护理措施。
对照组只给予一般健康指导及常规护理。
1.2 方法1.2.1 心理护理让病人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能够正确对待疾病,尽可能地帮助病人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尽量鼓励病人做能够自理的事,让他恢复自信心,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失眠只是病人自己觉察到的症状,要警惕它可能掩盖着的重要疾病。
为此,医护人员必须重视病人的主诉,询问是什么情况下开始的,失眠为什么持续存在,以往是否治疗及其效果如何;同时还应配合医生进行多方面的检查和调查。
1.2.2 饮食护理失眠患者的晚餐要清淡,不宜过饱,不饮浓茶和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内科心理护理问题

内科心理护理问题研究[摘要]内科患者的心理护理是通过护理人员的言语,行动影响患者,达到调整患者不平衡的精神状态,稳定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
这些常能起到药物疗法所不能达到的效果,护理人员应以此总结经验,逐步加以提高。
[关键词]内科心理护理;心理一、心理特征对生理机能的影响:一般内科病患者多表现拘谨,对治疗缺乏信心,情感脆弱。
对医护人员的举止、言谈比较敏感。
某些患者不能客观地对待病情,对治疗效果要求过高,或对治疗缺乏耐心。
常出现低沉、抑郁、悲观等情绪。
在激动或震惊时可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增快,血压升高,面色苍白。
血糖和血氧的含量增加而食欲减退;当焦虑忧郁时,可抑制胃肠道蠕动和消化腺分泌,易于诱发胃肠道疾病。
在紧张而激动的情绪状态影响下,肾上腺和胰岛素的分泌,会引起血压及血糖等的一系列变化,也会诱发心脏、血管疾患等。
护理人员要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心理护理作到有的放矢。
二、周围环境对心理调节及治疗的估价:创造清洁整齐、优美舒适的治疗环境和良好的医疗条件,对患者在诊治疾病过程中的心理调节具有重要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可使疾病的预后改观。
因此要尽一切可能消除病区或休养环境中的噪音。
在病区内大声谈笑、叫嚷、以及门声、车轮声、电话声、呼唤声等,对病人都是一种不良刺激,这种刺激容易降低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甚至产生厌烦急躁等心里反应。
为此,应该杜绝不良刺激,从视、听、嗅、触等感官方面严加注意。
有时医护人员的服装是否整洁,仪表是否端庄,面部表情是否慈祥对心理调节及治疗也起一定作用。
三、减轻症状稳定情绪:痛苦较重、治病心切或对自己的病情缺乏正确的估计,情绪不稳定。
如果不迅速缓解其主症状,稳定情绪,就会影响下一步治疗效果。
有时临床表现中出现假象,将给诊断和预后带来不良后果。
对初入院,如高血压脑病患者,突出的症状表现是头痛呕吐,在治疗中立即降血压降颅压,否则由于思想负担过重,精神高度紧张,使血压和颅压继续升高,症状会越来越重;造成恶性循环。
内科住院病人常见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

内科住院病人常见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作者:张粉霞来源:《饮食保健》2015年第03期【摘要】内科疾病的病因复杂,有些疾病尚缺乏特效治疗。
疾病治疗的成败与护理工作质量有密切的关系,要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除了给病人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必须注意病人的心理状态,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以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
心理护理是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行为、言语、表情和姿势等,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之有利于病情的好转。
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心理健康、提高免疫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患者的康复和维持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1]。
因此,研究和探讨内科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内科病人;心理问题;护理【中图分类号】R39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4―0092―021内科住院病人常见心理问题的护理原则11焦虑的护理原则解释一支持一放松训练。
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解释,使其了解自己的病情(特殊情况除外如癌症患者等)指出焦虑不安产生的原因及不利影响,并进行放松训练。
患者均能接纳护士的意见,在较短的时间里消除或减轻这种心理,睡眠及饮食状况会有明显改善。
12孤独寂寞的护理原则:建立与病友进行感情交流的渠道是消除孤独寂寞的最好方法。
这类病人虽表面沉寂,但内心情感丰富。
护士要主动与病人交流思想,成为病人交往的对象,然后帮助病人与其它病友建立交流的通道,还可引导病人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如读书、下棋、打太极拳等。
13悲观消极的护理原则:关心一支持一鼓励。
病人这一心理产生的基础是不敢面对现实,其实是一种逃避行为。
针对这种情况要取得家属的配合,主动关心病人,使病人认识到亲人们爱他(她),盼望他(她)能早日康复,讲解主动配合治疗的意义,在精神上要首先战胜自己。
对病人每一点认识的提高和精神的振作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
14恐惧紧张的护理原则对这类病人要给以更多的同情,护理要更加细心,服务周到,言行要谨慎,不要让病人感觉到病情危重,同时向病人讲明病情波动是常见的,可以减轻恐惧心理。
内科病房心理护理研究

要更 多的心理疏导 , 可采 取主动沟通 、 交流 的方 法 , 患者 使 敞开心扉 , 倾诉痛苦 。并指导 患者正确 面对疾病 , 以乐 观的 生活和工作态度感染患者 ; 于性格外 向的患者 , 对 对其 激惹 和狂躁情绪多给予体谅和理解 ,以平和的语 言和态度 始终 如一 的面对 患者 , 针对患者抑郁 的原 因, 进行开导 和鼓励 。 综 上所 述 ,内科 病房 的护理人 员应 提高 自身 的护 理心 理学知识 , 了解 内科 住 院 患 者 的心 理 特 点 , 心 理 学 知 识 应 将 用 与护理操作 的始终 , 以高度 的责任感和爱心 , 尽量满足患 者 的心理需求 , 针对 各种心理 问题 , 取积极 的护理 策略 , 采 防患于未然 , 而提高护理效果 , 从 使患者能 以健康 、 积极、 乐 观 的心 理 状 态 接 受 治 疗 并 尽 早 康 复 。
参 考 文献
[]辛 世 波 . 析 内科 病 人 的 心 理 特 点 及 心理 护 理 [_ 1 浅 J 中国 医疗 前 】 沿 , 0 9(8 . 2 0 , ) 0 【】 敏艳 . 谈 内科 患 者 的 心理 护 理 [. 2马 浅 J 中国 实 用 医 药 , 0 0(o J 2 1 , 1)
行 了 阐述 。
【 键 词 】 内科 病 房 ; 理 护 理 关 心
心 理 护 理 是 指 在 护 理 全 过 程 中 ,护 理 人 员 运 用 心 理 学
次 , 理 人 员 需 以娴 熟 的 护 理 技 术 、 范 的 护 理 操 作 , 量 护 规 尽
的理论和技能 , 采取通过各种有效策 略和方法 , 积极地影 响 患者的心理状态 , 以达 到较理想 的护 理 目的 1 。内科疾病往
内科老年病人心理特点和心理护理

内科老年病人心理特点和心理护理一、内科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1.1 忧虑和不安内科老年病人往往因为身体的不适而产生忧虑和不安情绪,特别是对于一些慢性病和急性发作的疾病,病人不知道未来的疾病发展和治疗效果,引发心理压力,导致病情加重。
1.2 抑郁和孤独感老年人因为年龄增长和疾病的发生,可能会失去亲人、好友的支持和关爱,感到孤独而产生抑郁情绪,进而影响心理健康。
1.3 生命意义的思考老年病人在面临病情的时候,更容易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对治疗措施、病情进展、生命的终结等问题,产生一系列问题、抉择和思考。
二、内科老年病人心理护理2.1 心理干预在干预老年病人的心理上,要及时地发现和分析病人产生的不适情绪,并采取积极的、差异化的心理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治疗、音乐疗法、心理屏障治疗等等。
通过心理干预,帮助病人改善心理状态,促进愈合。
2.2 关注病人的需求和情感对于老年病人,我们需要更多的沟通和问询,关注病人的需求和情感状况,让病人有更多的掌握自己身体的权力,给病人以信心和希望,促进疾病康复。
2.3 创造愉快的生活环境要创造一个安静、干净、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在认真观察病人的喜好和习惯的基础上,为病人提供精神、文娱活动、健康教育,从而让老年病人喜欢上病房、产生亲和感和家的感觉。
2.4 注意病人的家庭关怀我们需要关注病人的家人,了解家庭的情况,适当的进行沟通和疏导,为病人在家庭中的安置做出方便和帮助。
三、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心理护理可以更好地处理病人的情感,并能促进病情的康复和治疗,通过心理护理,使老年病人在治疗中感受到更多的关爱,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在老年病人的医疗过程中,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能够有效地促进病人的整体恢复。
四、针对老年病人的心理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更多的心理护理措施,综合各种疗法,充分了解病人需求,为病人提供一个安全、温馨、有爱的治疗环境,从而达到心理和身体和谐共生的目的。
呼吸内科住院病人的心理特点及相关护理

呼吸内科住院病人的心理特点及相关护理呼吸系统疾病大多数是老年患者,病情迁延不愈,时好时坏,影响病人的工作和生活,容易产生不良心理反应,严重影响病人身心健康的回复,因此了解病人常见的心理反应做好心理护理,对促进呼吸内科住院病人的的康复和提高其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1]。
本文就呼吸内科住院病人的心理特点展开讨论,根据临床实践经验,对相关护理工作进行探讨。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12年10月~2012年12月,我院呼吸内科共收治病人232例,其中女性93例,男性139例,年龄最小34岁,最大94岁,平均年龄(72±2.1)岁。
慢性阻塞性肺病58例,支气管扩张8例,支气管哮喘14例,其他152例。
2 心理特点及护理2.1入院时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患者刚入院,心理负担往往较重,毕竟疾病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2]。
主要因为:1)患者认为反复发病、难治愈,病程较长,如有明显的呼吸困难使病人产生恐惧紧张心理,视为死亡的先兆。
2)对工作、家庭放心不下,心事重重。
3)受医院各项制度的约束、生活不习惯,给病人带来孤独、不安和烦躁的感觉,担心治疗效果,过多的心理负担可加重病人的症状。
护士必须及时给予调节护理。
首先,要帮助病人尽快适应医院的环境,主动热情护送病人到病房,进行更衣和各项处置,细心介绍医院的有关情况和作息时间以及床位医生和责任护士的姓名,以热情、真诚、亲切使病人产生至医院如归家的感觉,有利于医患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强患者信心,并迅速配合药物治疗,减轻病人的紧张心理,消除顾虑。
其次,要从理论上说明呼吸系统症状是疾病发展的过程,只要配合治疗症状就会缓解,病人有了生的希望,也就精神放松,情绪稳定了,自觉症状很快减轻。
2.2住院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呼吸科病人心理特征因呼吸疾病常伴随的症状:反复咳嗽、咳痰、气促、咯血、胸痛等,故使病人产生以下心理症状:紧张、恐惧、失眠、烦恼、焦虑、悲观、失望、心情抑郁、脾气急躁等,我们应根据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护理。
2012年心理护理指导:内科心理护理的常用措施

1.内科护士要理解、同情病人。
注意观察病人的情绪和行为的变化,耐心听取病人的诉说,仔细研究病人的心理需要。
根据病人的需要,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
2.做诊疗检查和护理操作前,护士向病人作好说明解释工作,取得病人的信任,提高病人的适应程度,有利于做好诊疗护理工作。
3.对产生依赖心理的病人,在给予必要的合理照顾的同时,要密切观察病人,配合暗示疗法,鼓励病人自我锻炼,消除疑虑,提高自理能力的信心。
4.对有沮丧、绝望心理的病人,应多关怀、体贴、鼓励,争取病人家属和朋友的积极支持,鼓励和帮助病人共度难关。
5.对盲目自信、产生自持心理的病人,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病人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发挥病人对诊治和护理的主观积极性。
6.对多因素造成心身疾病的病人,要加强心理卫生指导,寻找合理疏泄的途径,摆脱心理障碍,保持生理心理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科住院病人的心理护理
【摘要】目前内科疾病的病因相对比较复杂,有些疾病尚缺乏特效治疗。
心理护理是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行为、言语、态度、表情和姿势等。
以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之有利于疾病的好转。
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新的护理模式要求给
病人进行心理、社会、生物的整体护理。
没有心理护理这方面,护理便不完整,本次实验通
过对我院内科住院病人问卷调查和实际心理护理干预,进一步证明进行心理护理有利于调动
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病人处于最佳护理状态,注意心理护理,可避免对病人的不良刺激,
使病人的情绪处于良好状态,纠正其某些不良情绪,改变病人的不良行为,从而促进病情的
早日康复。
【关键词】内科住院病人心理特点心理护理
正文:了解内科住院病人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对存在负性心理的病人进行心理护理,2009
年06月至10月,我们对我院400例住院病人病人进行了心理问卷调查,发现有340例存在
不同程度的负性心理,部分病人有复合负性心理,主要表现有焦虑、急躁、恐惧、忧虑、丧
失信心、愤怒等。
我们认为,加强住院病人的心理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减少病人住院时
间及医患纠纷都有积极作用【1】。
对象与方法
1 对象:2009 年 6—10月我科住院400例病人中男230人,女170人;年龄 30—80岁,平
均55岁;大专以上65人,高中学历 190人,初中及以下145人。
2 方法:自编问卷调查表,采取面对面方式。
发放卷调查表400份,回收400份,有效率100%。
3 结果:400例住院病人中,340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负心理,主要表现有焦虑、急躁、恐惧、忧虑、丧失信心、愤怒、期望过高、报复心理等7种心理问题。
其中焦虑276例占69%,
急躁246例占61.5%,恐惧288例占72%,忧虑226例占56.5%,丧失信心14例占3.5%,愤怒10例占2.5%,报复心理3例占0.75%。
4 分析:内科住院病人的心理特点
① 焦虑、急躁由于疾病来的突然,自觉症状明显,病人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加之对疾病
知识的缺乏,因而往往产生紧张及焦虑。
有的病人病情较重,害怕疾病恶化,表现出急躁情绪,病人对反复检查及治疗缺乏耐心,有时甚至对医务人员的态度表现为生硬、粗暴。
② 恐惧、忧虑病人对人院后进行的必要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了解不透,有些检查还会增加
痛苦,病人在接受不熟悉的医疗操作中产生恐惧和不安的心理【2】。
部分需要长期治疗的
慢性病人,考虑到经济问题、老人和小孩的抚养问题,以及以后的工作、生活问题而产生种
种忧虑。
③ 丧失信心慢性疾病病程长,常反复发作,药物疗效差。
病人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
均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往往对疾病的恢复缺乏信心,再加上承受不了长期病痛的折磨,有
的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④ 愤怒的心理当病人多次住院而病情没有明显好转时产生忧虑。
愤怒甚至埋怨的心理,护
土要耐心解释、诱导、改变患者的心境,认真振作患者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⑤ 报复心理:病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其动机是不正常的,这种病人心态很难察觉。
5处置:
内科住院病人的心理护理干预要点
① 适应环境、进入角色接待病人时态度要和蔼,热情认真,动作要迅速,操作熟练准确,
使病人一进病房就感到有好转的希望。
并且通过详细介绍病区环境、设施、经管医生、责任
护士及管床护士,使病人来到病房就感到护理人员的温暖,感到了好转的希望。
② 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病人对疾病的顾虑,护士在操作前
应向病人说明操作的目的、步骤及在操作中可能产生的不适。
多用安慰陡语言。
如:请别担心,目前这病还有治疗的办法,你的病会得到有效的控制。
使病人听到后得到安慰,而且感
到合情合理。
护士可视不同的对象,有的可直言,有的必须委婉、含蓄。
要尊重病人。
③ 帮助病人树立恢复健康的信心遵守医嘱,坚持治疗,调动病人积极的心理因素,提高内
在的自身康复能力。
多关心体贴病人,生活上给予照顾,了解病人有何需求。
通过经常和病
人谈心,掌握疾病的发生规律,减少复发,有利于早日康复。
④ 密切注意病人的心理活动,消除影响疾病康复的不良因素要经常深入病房,及时了解病
人的心理状况,对不同的疾病给予不同的处理。
如有的病人对疾病的耐受性强,即使剧烈的
疼痛也尽量克制,不告诉医护人员,这种病人的想法是怕麻烦医护人员,又怕服止痛剂成瘾,这类病人护士应主动关心和照顾,使病人体会到护理人员是热情地为病人解除痛苦的,同时,也应向病人介绍正确使用止痛剂是不会成瘾的【3】。
有的病人则自觉症状特别重,这类病
人除耐心的讲解外,在掌握病情,排除器质性疾病之后,可按医嘱试用安慰剂。
当确定疼痛
是属于条件反射或心理因素造成的,应做好思想工作,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
的信心。
⑤ 恢复期指导恢复期机体器官和组织的器质性变化已基本消除,病痛也基本消失,如护理
不当,急性病可转为慢性病,慢性病可再复发【4】。
因此,必须重视恢复期病人的护理,
病人出院时除做好与疾病相关的指导外,对于性情急躁的病人,要防止急于参加工作,而对
那些好静不好动、自卑胆小的病人,要鼓励积极参加适度的体育锻炼和集体活动,随时保持
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更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6 小结
心理护理贯穿在内科住院病人治疗过程的始终,要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护士要有高度的同
情心和责任心,精心的护理、精湛的技术是基础【5】。
同时还要掌握心理学知识,强化心
理护理意识,换位思考,提高护理质量,除给病人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必须注意病人的心理
状态,从而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以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从而促进病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凌燕《内科病人心理护理体会》中华医学写作杂志 2OO3年第10卷 4期 P365.
2朱剑秋等《内科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当代医学 2008年11月第l4卷第22期P125.
3陈凤春等《内科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临床护理 2008年8月5卷8期 P1030-1031.
4陈方英《心血管内科病人的心理护理》护理园地 2006年11月11期 P118.
5孙艳等《内科病人的心理护理》全科护理 2009年5月第7卷第5期下旬版P1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