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_生态影响(编制说明)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_生态影响(编制说明)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_生态影响(编制说明)

附件三: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编制组

二OO八年五月四日

目 录

1. 前言 (1)

1.1. 任务由来 (1)

1.2. 标准编制单位 (2)

2. 修订原则与依据 (2)

2.1. 修订原则 (2)

2.2. 修订依据 (2)

3. 修订总体策略和工作重点 (3)

3.1. 修订总体策略 (3)

3.2. 修订工作重点 (3)

4. 标准修订工作过程 (4)

4.1. 接受任务与开题阶段 (4)

4.2. 资料收集、方法研究、案例分析阶段 (4)

4.3. 中期汇报、技术研讨阶段, (4)

4.4. 导则征求意见稿制订阶段 (5)

5. 修订主要内容说明 (5)

5.1. 标准内容组成 (5)

5.2. 适用范围 (5)

5.3. 规范性引用文件 (5)

5.4. 术语和定义 (5)

5.5. 总则 (6)

5.6. 工程和规划方案调查分析 (6)

5.7. 生态现状调查 (7)

5.8. 生态现状评价 (7)

5.9. 生态影响评价与预测 (7)

5.10. 生态影响评价与预测方法 (7)

5.11. 生态影响的防护、恢复及替代方案 (7)

5.12. 结论 (7)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

编制说明

1.前言

1.1.任务由来

于1997年批准、1998年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I/T19-1997)(以下简称“现有导则”)是我国环境保护行业的第一个生态影响评价标准。现有导则已广泛应用在水利、水电、矿业、农业、林业、交通运输(含铁路、公路、水路、机场和港口码头)和海岸带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上述行业项目的环保验收调查中,它的颁布和实施从根本上扭转了环境影响评价中生态评价的随意性和缺少规范的现状,填补了行业标准中的一项空白,把传统生态学理论和生态学发展的前沿成果推广到应用领域,对落实我国政府提出的“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并重”的环保方针起到了重要作用。

现有导则实施8年来,在环境影响评价实践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我国近些年来的重点工程,如南水北调中线、东线、青藏铁路、西气东输、大江大河的水利水电项目、高速公路、铁路、机场和林纸一体化工程、农业垦殖和灌溉项目、港口、大型石化项目,在现有导则的指导下,对工程中可能产生的生态影响进行了准确的识别,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护对策。

但与此同时,现有导则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也逐渐显现。现有导则制定时的重点放在查清有直接影响的敏感问题上,对整体性生态影响没有当作重点之一,对潜在的、长期的、不可逆(或难以恢复)的影响强调的不够;对生态影响的防护与恢复对策编制要求也不够规范;对各等级评价应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提交的成果要求的水平过低;可操作性不强,等等。进而导致环评中的生态环境评价部分难以满足项目建设生态管理的要求。另外,随着生态学和自然保护理论的发展,生态评价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以及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我国对资源保护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加之近年来一些新的环境保护政策、环境标准的相继出台,使得现有导则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因此,在符合现行环境保护法规、政策的要求下,充分利用目前生态学研究的新成果,体现生态学研究的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对现有导则进行修编,将最新的生态学理论和技术方法转化为可实施的行动指南,已刻不容缓。

在此背景下,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2006年下达了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的修订任务,旨在进一步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范、指导和推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1.2.标准编制单位

本标准编制的主要承担单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2.修订原则与依据

2.1.修订原则

以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条例、标准对生态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为主要依据,借鉴适合我国国情的国际标准,从技术角度来贯彻实施上述法规和条例规定的要求。

以最新的生态学理念及方法与现有导则合理衔接,针对生态影响的潜在性、长期性和不可逆性,修改不适用于目前实际情况的导则内容,规范术语、工程和规划分析、生态现状调查、评价、预测和生态防护对策等内容,增强导则的实际可操作性,体现导则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指导性等特点。

2.2.修订依据

2.2.1.主要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

2.2.2.主要技术依据

HJ/T 2.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HJ/T130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

HJ/T 192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

3.修订总体策略和工作重点

3.1.修订总体策略

鉴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在过去八年的生态影响评价实践中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与规范作用,并已为绝多数生态影响评价工作者所接受,本次标准修订的总体策略为:

(1)保持现有导则的基本框架,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突出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采用分生态系统类型进行评价的方式,以满足不同行业和其所在地生态系统的不同生态学特征和功能与过程的评价要求。

(2)力求导则在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同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能结合当前环境保护的重点,为工程实施单位开展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提供指导,为评价单位编制影响报告提供参考,为环境主管部门进行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3.2.修订工作重点

根据当前生态保护工作的重点,结合新的生态学理论和技术提供的科技支撑,针对生态影响评价实践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本标准修订的工作重点如下:

(1)增补及规范术语;

(2)调整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标准,更利于操作;

(3)从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的角度出发,明确确定评价范围的依据、步骤和基本方法;

(4)规范生态系统和敏感因子的调查内容、方法;

(5)增加生态影响预测内容、基本方法;

(6)规范和系统化工程生态影响分析内容;

(7)增补生态影响的防护与恢复内容,强化管理能力;

(8)修订和增补附录。

4.标准修订工作过程

4.1.接受任务与开题阶段

2005年6月,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以环办[2005]61号《关于下达2005年第三批国家环境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下达了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的修订任务,正式启动本标准的修编工作。2005年11月,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组织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的开题论证。

4.2.资料收集、方法研究、案例分析阶段

2005年11月—2006年11月末,编制单位广泛查阅收集国内外最新的生态学理论和技术方法作为修订的指导,包括经典生态学、生态经济学、景观生态学、遥感及GIS技术等方面的内容;收集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的数十份生态类典型案例,分析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生态系统类型间的差异和联系;通过函调、网上征求和专家讨论会的形式,广泛征求工作内容和方法意见。

4.3.中期汇报、技术研讨阶段,

2006年12月—2007年10月末,编制单位除多次组织内部讨论外,还举办正式研讨和汇报三次,基本形成技术导则的征求意见稿:

2006年12月,在北京举行了“生物多样性评价暨《生态环评导则》研讨会”,会议代表来自全国各大科研单位和高校,课题组介绍了导则修订的进展和修订的初稿,与会的国内外专家就此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

2007年4月,编制单位就生态导则修编的主要内容,向环境影响评价司的有关领导进行了汇报和交流,从环境管理的层面进一步沟通。

2007年10月,编制单位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环境影响评价生态技术导则专家咨询会”,邀请了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评司、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院、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中国石油规划总院、中煤国际北京华宇公司、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等

单位的专家,就导则修编的内容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讨。

4.4.导则征求意见稿制订阶段

2007年10月末—2008年3月,编制单位完成本导则的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相关行业协会、部分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征求意见。

5.修订主要内容说明

5.1.标准内容组成

修订导则与现有导则的框架基本一致,但在内容上有较大调整。

修订导则包括前言、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总则、工程和规划方案调查分析、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生态影响评价与预测、生态影响评价与预测方法、生态影响的防护、恢复及替代方案、结论和附录,共十二部分组成;其中,附录部分由两个规范性附录(生态敏感区分类、生态影响评价图件规范与要求)和三个资料性附录(生态现状调查方法、主要生态系统类型监测方法、推荐的生态影响评价和预测方法)组成,对现有导则作了较大调整。

5.2.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在现有导则的基础上扩展,适用于建设项目、区域开发和规划环评等方面。不再用列举行业表示适用范围,而采用生态要素描述,更具科学性和普遍性。

5.3.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除引用“HJ/T2.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外,还引用了“HJ/T130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和“HJ/T 192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的部分内容。当规范性引用文件被修订时,其最新版本也同样适用于本标准。

5.4.术语和定义

术语和定义改动较大,删除了常识性和专业性太强、可理解性差的概念,重新规范界定部分术语,并根据评价内容的需要增补了新的术语。本标准首先确定了“生态影响”等基本概念的涵义,然后又对生态影响的类型、生态影响区等概念作了详细的界定;明确了“生态监测”采用的方法,监测的对象和目的,并在附录中根据不同的生态系统推荐了不同的生态监测方法;最后,对生态敏感区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明确划分为特殊生态敏感区、

重要生态敏感区和一般生态敏感区等三类,详细界定见附录A。

5.5.总则

5.5.1.评价原则

考虑到生态影响涉及范围广、影响程度大、时间长、不可逆性,间接生态影响复杂,难以预测、定量,常规方法不能有效反映生态影响等特点,本标准增加了生态影响的评价原则一节内容,作为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的总体指导,包括重点与全面相结合、预防与恢复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等。

5.5.2.评价工作分级

现有导则评价工作分级没有区分工程几何的特点和区域生态背景的差异。本标准提出应在综合考虑项目影响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影响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分级见附录A)、评价目标所造成的生态影响范围或项目工程形状特点的基础上,划分评价等级。

5.5.3.评价工作范围

从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出发,评价工作范围应遵循重要生态因子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特点,涵盖直接和间接影响区。

本标准建议应依据相应的评价工作等级和具体行业导则要求,采用弹性与刚性相接合的方法确定评价工作范围,。

5.5.4.生态影响判别依据

鉴于生态系统具有复杂性的特点,涉及要素类型多,生态影响评价目前尚缺乏系统的标准和管理控制手段,本标准分别从法规要求、科学判定、背景值判定、相似情况类比和公众咨询等层面,提出现阶段可用作生态影响判别依据的要求和方法。

5.6.工程和规划方案调查分析

区别于现有导则,本节指出调查分析应关注可能产生重大生态影响、与生态敏感区有关、可能产生间接生态影响、可能造成的重大资源占用和配置等四类工程行为或规划措施,详细、规范地提出工程和规划方案调查分析的内容,并重点提出施工期和运营期的工程分析要求。

5.7.生态现状调查

本标准明确提出生态现状调查的要求,提出生态现状调查的内容应包括区域生态背景调查和区域主要生态问题调查,并对具体调查内容进行细化要求。删除现有导则中关于社会经济状况、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公众参与等内容,该部分调查内容可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的规定。

推荐了在不同情况下适用的调查方法和主要生态系统类型监测方法,见资料性附录B、C;对生态现状调查的图件进行明确要求,见规范性附录D。

5.8.生态现状评价

生态现状评价按评价分级划分提出评价要求,评价应采用文字和图件相结合的表现形式,图件制作应遵照规范性附录D,评价方法参见资料性附录E。

根据最新的生态学理论和技术方法,本标准拓宽了评价获取的数据来源,从生态系统、生态因子、区域主要生态问题等三个层面提出评价要求。与现有导则相比,本标准的评价要求更为严格和规范。

5.9.生态影响评价与预测

生态影响评价与预测内容应与现状评价内容相对应,分评价范围内涉及的生态系统及其主要生态因子、敏感生态保护目标、区域已有主要生态问题等三部分内容的影响评价和预测。

5.10.生态影响评价与预测方法

生态影响评价和预测方法参见附录E。

5.11.生态影响的防护、恢复及替代方案

根据生态影响的不可逆性,提出按照避让、减缓、补偿和重建的次序编制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的方案,明确不同生态目标应采取的生态防护和恢复措施;最终选定的替代方案至少应该是环境保护决定的可行选择;系统和规范生态管理措施,要求分时段设计管理措施,管理措施应可落到图上,并对重要生态保护和可能具有较大生态风险的项目应提出长期监测计划。

5.12.结论

增补以下内容:应在生态影响评价最终结果中指出项目实施的生态可行性分析、结论,

说明施工期与营运期采取的生态影响防护、恢复措施及其投资估算,以促进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措施的落实。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要求与培训内容简介 1. 考试目的 通过本科目考试,检验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了解、熟悉、掌握的程度和在环境影响评价及相关业务工作中应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正确选择环境影响评价有关标准的能力。 2. 考试内容(2013版大纲) 2.1 环境标准体系 2.1.1 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 (1)熟悉环境标准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2)熟悉我国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体系构成及其应用范围; (3)了解国家颁布的主要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2.1.2 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1)了解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2)熟悉环境功能区和环境质量标准之间的关系; (3)了解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 (4)了解综合性污染物排放标准与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 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2.2.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1)总则 熟悉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原则;掌握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的内容;掌握环境合理性分析的内容;掌握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的原则;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和调整原则;熟悉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熟悉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确定原则;了解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选取要求。 (2)工程分析 掌握工程分析的基本要求;熟悉工程分析的方法;熟悉工程分析的内容。 (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掌握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基本要求;熟悉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熟悉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内容。

(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熟悉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基本要求;掌握常用的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方法;熟悉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的内容。 (5)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熟悉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包括的内容;了解筛选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要求;了解社会环境影响分析的要求。 (6)公众参与 熟悉公众参与的要求、对象和形式;了解建设项目信息公开的主要内容;熟悉公众反馈意见的出来要求。 (7)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熟悉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社会论证的要求。 (8)环境管理与监测 了解环境管理与监测的主要内容 (9)清洁生产分析和循环经济 熟悉清洁生产分析的重点;了解循环经济分析的内容。 (10)污染物总量控制 了解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的原则;熟悉提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建议的要求。 (11)方案比较 熟悉同一建设项目多个建设方案比选的要求;熟悉方案比选的重点;了解不同比选方案及推荐方案评价的要求。 (12)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总体要求 了解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的总体要求。 2.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1)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范围 掌握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方法;掌握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 (2)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熟悉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熟悉各等级评价项目大气污染源调查的内

2020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试题及答案【2020年最新】

2019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是符合题意) 1、某建设项目进入企业污水处理站的污水量为3800m?/d,60%经处理后排入附近地表水体, 其余经深度处理后用于部分车间,该项目产生的1200m?/d清净下水水质较好,不经处理后直 接排入附近地表水体,该项目其他重复用水量为1000m?/d,该项目污水回用率为()。 A、25.3% B、30.4% C、40.0% D、42.0% 解析:B。3800×40%÷(3800 1200)=30.4%,清净下水也属于污水,需要计入污水总量里。2、某机械加工厂涂装车间包括喷漆、晾干和烘干等工段,使用的溶剂型清漆主要成分是树脂、 甲苯和二甲苯。涂装车间产生的废气经过滤除漆雾后,经RTO装置焚烧后排放。关于该涂装 车间污染物及污染因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晾干工段主要大气污染因子有漆雾、甲苯和二甲苯等。 B、涂装车间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有废气、废水、固体 C、烘干工段主要大气污染因子有树脂、甲苯和二甲苯等 D、喷漆、晾干和烘干工段产生的主要大气污染因子不完全相同 解析:D。涂装车间不会有废水产生,晾干和烘干工段主要大气污染因子有VOC S、甲苯和二甲苯,喷漆工段主要大气污染因子有漆雾、VOC S、甲苯和二甲苯。 3、某农药制造企业对胺化后的含三氯甲烷液体进行脱溶回收处理,回收三氯甲烷溶剂,脱溶 回收装置三氯甲烷回收效率为90%。脱溶回收装置为密闭负压装置,脱溶回收装置产生的废气 全部收集导入深度冷凝装置再吸附处理后排放,收集的废气量为10000m?/h,深度冷凝装置和吸附装置三氯甲烷的去除效率分别为70%、50%,排放废气的体积较收集的废气体积有30%的变化,胺化后的液体含三氯甲烷10kg/h。经活性炭吸附后三氯甲烷的排放浓度为()mg/m?。 A、11.5 B、15.0 C、21.4 D、37.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则(HJ/T 2.1-93)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方法、内容及要求。 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厂矿企业、事业单位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其它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也可参照本标准所规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 2 引用标准 HJ/T 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HJ/T 2.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 3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3.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如图所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大纲;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进一步做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部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的各种资料、数据,给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3.2 在进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时,如需进行多个厂址的优选,则应对各个厂址分别进行预测和评价。 3.3 如通过评价对厂选厂址给出否定结论时,对新选厂址的评价应按3.1的规定重新进行。 4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 4.1 划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依据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是以下列因素为依据进行划分的: 4.1.1 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 这些特点主要有:工程性质、工程规模、能源及资源(包括水)的使用量及类型、污染物排放特点(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主要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浓度)等。 4.1.2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 这些特征主要有:自然环境特点、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及社会经济环境状况等。 4.1.3 国家或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法规(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4.2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概要 4.2.1 环境影响的评价项目 根据环境的组成特征,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通常可进一步分解成对下列不同环境要素(或称评价项目)的评价,即:大气、地面水、地下水、噪声、土壤与生态、人群健康状况、文物与“珍贵”景观以及日照、热、放射性、电磁波、振动等。 建设项目对上述各环境要素的影响评价统称为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简称单项影响评价)。 4.2.2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4.2.2.1 按照4.1中的划分依据,可将上述各单项影响评价划分为三个工作等级。例如,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等,依此类推。一级评价最详细,二级次之,三级较简略。各单项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详细规定,可参阅相应的导则。

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历年真题

第1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识别中,必须包括的阶段是( 。 A. 项目选址期 B.建设期和运营期 C. 项目初步设计期 D.产业链规划期 正确答案:B, 第2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化工项目生产污水处理场工艺方案应包括运行可靠性论证和( 。 A.处理工艺的技术可行性分析 B.投资费用的来源分析 C. 拟建项目的产品方案论证 D.生活污水排放量计算 正确答案:A, 第3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使用醋酸等异味化学品的PTA 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要调查( 。 A.项目财务决算表B.项目施工图 C. 试生产期间环保投诉事件 D.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意见 正确答案:C, 第4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某项目配套建设的硫回收设施,其环境效益可用货币量化的是( 。 A.工程总投资 B.硫的销售收入 C. 土地费用 D.固定资产残值 正确答案:B, 第5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评价某新建炼化一体化项目的清洁生产水平时, 可作为参考依据的物耗、能耗指标是 (。 A. 同行业任意企业的临时测试数据 B. 同行业任意企业的基础数据 C. 同行业有代表性企业临时测试数据 D. 同行业有代表性企业近年的基础数据 正确答案:D, 第6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下列物品不属于木制家具生产项目中的固体废物是( 。 A.刨花 B.废乳胶 C.废聚酯漆 D.纤维板 正确答案:D, 第7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多晶硅切片加工项目的生产工艺为硅锭一剖方定位→切片→纯水清洗→电烘干, 其中切片工序循环使用碳化硅及聚乙二醇切割液,产生废水的工序是( 。 A. 剖方定位工序 B.切片工序 C. 清洗工序 D.烘干工序

环评技术方法复习要点

《技术方法》复习要点 环境影响评价师精品资料: 1 第四节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概述 一.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的主要原则(掌握) (1)减量化———清洁生产 (2)资源化—一综合利用 (3)无害化——安全处置 二固体废物处置常用的方法概述(熟悉) (1)预处理(包括压实、破碎、分选) (2)堆肥处理 (3)卫生填埋 (4)一般物化处理 (5)安全填埋 安全填埋是一种把危险废物放置或贮存在环境中,使其与环境隔绝的处置方法,也是对其在经过各种方式的处理之后所采取的最终处置措施。 (6)焚烧处理 焚烧法是一种高温热处理技术,焚烧处置的特点是可以实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7)热解法 例题:一种把危险废物防止或储存在环境中,使其与环境隔绝的处置方法,此法为(B)

A 卫生填埋法B安全填埋法C堆肥处理法D热解法 三固体废物常用的处理与处置技术 1.固体废物预处理技术 (1)固体废物的压实 (2)破碎处理 (3)分选 2.固体废物堆肥化技术 根据生物处理过程中起作用的微生物对氧气要求的不同,可以把固体废物堆肥分为好氧堆肥法和厌氧堆肥法。故国内外用垃圾、污泥、人畜粪便等有机废物制造堆肥的工厂,绝大多数采用好氧堆肥法。 例题:目前,国内外用垃圾、污泥、人畜粪便等有机废物制造堆肥的工厂,绝大多数采用(D) A低温堆肥法B厌氧堆肥法C绝热堆肥法D好氧堆肥法 3.固体废物焚烧处置技术 燃烧系统中有三种主要成分:燃料或可燃物质,氧化物及惰性物质。为防止二次污染,工况控制和尾气净化则是污染控制的关键。 例题:固体废物焚烧处置技术的燃烧系统,最普通的氧化物为含有(A)氧气的空气,空气量的多少与燃烧的混合程度直接影响燃烧的效率。A21% B26% C37% D 29% 4.固体废物填埋处置技术 四固体废物的收集与运输(熟悉) 1.城市垃圾的收运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第一章环保标准体系 熟悉环境标准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1、环境标准分类:国家环境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环保部标准。 1-1、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是一定时期内衡量环境优劣程度的标准;是环境质量的目标标准。 1-2、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以及适用的污染控制技术,并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的各种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是对污染源控制的标准。 1-3、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为监测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规范(采样、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所作的统一规定。环境监测中最常见的是(分析方法、测定方法、采样方法)。 1-4、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为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对用于量值传递或质量控制的材料、实物样品,制定的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在环境管理中起着甄别的作用:可用来评价分析仪器、鉴别其灵敏度;评价分析者的技术,使操作技术规范化。 1-5、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对环境标准工作中,对(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图形、指南、导则、量纲单位、信息编码)等作的统一规定。 1-6、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未作规定的项目,(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1-7、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已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须报经国务院批准。 熟悉我国现行的环评技术导则的体系构成及其应用范围: 2-1、环评技术导则组成:规划环评技术导则(总纲、专项…、行业…)、建设项目环评技术导则(总纲、专项…、行业…)。 2-2、专项环评技术导则两种形式:环境要素(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生态环环评技术导则)、专题(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2-3、环评技术导则应用范围:《总纲》规定了建设项目环评的(一般性原则、内容、工程程序、方法及要求);《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不适用于(核建设项目);《规划环评技术导则》适用于(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编制规划环评;《开发区区域环评技术导则》适用于(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基础讲义(1阶段)

事故风险源强识别: 1、风险识别的范围和类型 风险识别范围包括生产设施风险识别和生产过程所涉及的物质风险识别。 (1)生产设施风险识别范围:主要生产装置、贮运系统、公用工程系统、工程环保设施及辅助生产设施等; (2)物质风险识别范围:主要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燃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以及生产过程排放的“三废”污染物等。 风险类型:根据有毒有害物质放散起因,分为火灾、爆炸和泄漏三种类型。 2、风险识别内容 (1)资料收集和准备 建设项目工程资料: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资料、建设项目安全评价资料、安全管理体制及事故应急预案资料。 环境资料:利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有关厂址周边环境和区域环境资料,重点收集人口分布资料。 事故资料:国内外同行业事故统计分析及典型事故案例资料。 (2)物质危险性识别 按附录《建设项目风险评价导则》对项目所涉及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进行危险性识别和综合评价,筛选环境风险评价因子。

(3)生产过程潜在危险性识别 根据建设项目的生产特征,结合物质危险性识别,对项目功能系统划分功能单元,按附录确定潜在的危险单元及重大危险源。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方法: 知识点: 此处主要包括监测因子、监测制度及监测布点方法及监测采样四个知识点。 1.监测因子 (1)凡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属于常规污染物的应筛选为监测因子。 (2)凡项目排放的特征污染物有国家或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的、或者有《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的,应筛选为监测因子; (3)对于没有相应环境质量标准的污染物,且属于毒性较大的,应按照实际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因子,同时应给出参考标准值和出处。 2.监测制度 (1)一级评价项目应进行二期(冬季、夏季)监测;二级评价项目可取一期不利季节进行监测,必要时应作二期监测;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一期监测。

环评常用技术导则、规范及标准

环评常用技术导则、规范及标准 2011-2目录 (注:标注红色为必看,其余为选看) 相关导则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 2.1-93)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08)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 2.3-93)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2.4-2009)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 ·7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 131-2003) ·8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 130-2003) ·9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煤炭工业矿区总体规划(HJ 463-2009) ·10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 ·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民用机场建设工程(HJ/T 87-2002) ·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 HJ/T 88-2003) ·1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石油化工建设项目(HJ/T 89-2003) ·1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陆地石油天然气开发建设项目(HJ/T 349-2007)·1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轨道交通(HJ 453-2008) ·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农药建设项目(HJ 582-2010) ·1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制药建设项目(HJ 611-2011) ·18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导则(HJ 616-2011) 下载地址: .cn/hjbhbz/bzwb/other/pjjsdz/ 相关验收技术规范 ·1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13号令) ·2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HJ_T 394—2007) ·3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水利水电(HJ 464-2009) ·4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技术规范公路(HJ 552-2010) ·5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石油天然气开采(HJ 612-2011) 下载地址: .cn/hjbhbz/bzwb/other/hbysjsgf/ 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修改单 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 4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GB9137-1988) 水环境保护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模拟29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模拟29 一、单项选择题 各题的备选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 预测某发声源在10m处的预测点的等效声级贡献值为70dB,而该预测点的背景值为60dB,则该处的预测等效声级为。 A.65dB B.67.3dB C.70.4dB D.72dB 答案:C 2. 水采浮游动物调查分三个级别,是。 A.20~200μm、200~500μm、大于500μm B.20~100μm、100~500μm、大于500μm C.20~50μm、50~500μm、大于500μm D.20~50μm、50~200μm、大于200μm 答案:A [解答] “了解海洋生态凋查方法”是2012年大纲的新增内容。 3. 某建设项目位于一般区域,工程占地范围20km2,生态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为。 A.一级评价 B.二级评价 C.三级评价 D.生态影响分析

答案:B [解答] 在一般区域,工程占地面积大于或等于20km2,或长度大于或等于100km,其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4. 某河流: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某一断面平均流量为2000m3,该河流断面以上区域面积为1000km2,则该河流断面的径流模数为。 A.2000L/(S·km2) B.0.002L/(S·km2) C.2000mm D.0.002mm 答案:A [解答] 径流深的计算公式Y=QT/1000F,表示将径流总量平铺在全流域面积上的水层厚度,单位是mm;径流模数公式M=1000Q/F,表示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值,单位是L/(s·km2)。 5. 一级评价项目采用极坐标布点法。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0°,。 A.至少在约0°、45°、90°、135°、180°、225°、270°、315°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在主导风向下风向距离中心点(或主要排放源)不同距离,加密布设1~3个监测点 B.至少在约0°、90°、180°、270°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在主导风向下风向距离中心点(或主要排放源)不同距离,加密布设1~3个监测点 C.至少在约0°、45°、90°、135°、180°、225°、270°、315°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在主导风向下风向距离中心点(或主要排放源)不同距离,加密布设2~4个监测点 D.至少在约0°、90°、180°、270°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在主导风向下风向距离中心点(或主要排放源)不同距离,加密布设2~4个监测点

环评爱好者论坛_学习《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

学习《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方法、内容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项目对生态系统及其组成因子所造成的影响的评价。区域和规划的生态影响评价可参照使用。 这里说明导则的适用范围,是制定导则的前提,也是一部导则必须首先说明的事项。但要注意任何一部导则不可能包括一个建设项目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因此,只能做出一般性的规定,而很多情况下是有特殊性的。因此,在生态影响评价实际工作中,既在遵循导则的一般性要求,也要高度重视特殊性。一般性的东西,大家不难理解、掌握和应用,而特殊性的东西则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现状调查和影响评价,并提出可操作性的措施,而这恰恰是实际工作中不容易掌握的。因此,需要实事求是,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在专家审查时,专家们一般既关注一般性(首先一般性原则不应违背,否则需充分说明理由,甚至需要论证),更关注特殊性。 此外,本导则与原“非污染生态影响”导则相比,在适用范围上不再提出适用于哪几类项目(原导则包括了:水利、水电、矿业、农业、林业、牧业、交通运输、旅游等行业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海洋及海岸带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项目和区域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生态影响评价),而是凡是建设项目影响到生态系统及其组成因子,就应依据本导则进行生态影响评价,其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来的工业类项目重污染影响评价,而轻生态影响评价的现象(其实大家知道,工业项目也有生态影响,特别是新建项目)。 考虑到区域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本导则规定的内容只供其参照,并未规定在区域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也必须遵循本导则。 还有,本次使用最多的是“生态影响评价”,并未使用大家习惯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这是因为生态环境这个词并不规范,在学术界是有争论的,并不被学界所认可。 另外,这里对导则使用了“标准”的说法,个人感觉不妥。其实“导则”与“标准”还是有较大差别的,导则,顾名思义,就是指导性的原则或规则。标准的法

(完整版)环评技术方法总结

环境影响评价师资料

概论 1.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分类:①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 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②建设项目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专项评价③对于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2.环境保护措施原则:“三同时”原则,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 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三同时”制度和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室对环境影响评价中提出的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对策和措施的具体落实和检查,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延续,从广义上讲,也属于环境影响评价范畴。 3.工程分析方法:类比分析法、物料平衡计算法、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 4.环境现状调查方法:搜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法 5.环境影响预测方法:数学模型法、物理模型法、类比调查法、专业判断法

6.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列表清单法、矩阵法、网络法、图形叠置法、组合计算辅 助法、指数法、环境影响预测模型、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模型 7.环境影响预测阶段和时段: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分三个阶段:建设阶段、生产 运行阶段、服务期满或退役阶段;时段:冬、夏两季或丰、枯水期。 工程分析 1.污染型项目工程从:项目建设性质、产品结构、生成规模、原料路线、工艺技 术、设备选型、能源结构、技术经济指标、总图布置方案等基础资料入手。 2.扩建项目须提出:“以新带老”计划。 3.工程分析中常用的物料衡算有:①总物料衡算 ②有毒有害物料衡算 ③有毒有害元素物料衡算 在可研文件提供的基础资料比较详实或对生成工艺熟悉的条件下,优先采用物料衡算法计算污染物排放量,理论上,该方法是最精确的。 4.工程分析基本工作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总纲(征求意见稿)

附件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2.1-200□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 纲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General Programme (征求意见稿) 200□-□□-□□发布200□-□□-□□实施 环 境 保 护 部发布

目次 前言..........................................................................................................................................................II 1. 适用范围 (1) 2. 术语和定义 (1) 3. 总则 (1) 4. 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 (4) 5.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5) 6.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 7. 社会影响评价 (7) 8. 公众参与 (7) 9.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7) 10. 环境管理 (7) 11. 清洁生产分析和循环经济 (7) 12. 污染物总量控制 (8) 13.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8) 14.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总体要求 (8) 附录A(资料性附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要求 (9)

前 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保护环境,指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内容、工作程序、方法及要求。 本标准代替《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1-93),与HJ/T2.1-93相比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体系、环境要素、累积影响、环境敏感区进行了定义; -增加了环境影响评价原则、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社会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环境管理、方案比选、清洁生产分析和循环经济、污染物总量控制和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总体要求等内容; -删除了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编制和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内容; -修改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环境影响预测等内容; -将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调至附录中,并对其内容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实施之日起代替《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1-93)。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0□年□□月□□日批准。 本标准自200□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20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重点资料归纳

2021年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重点资料归纳

一、本科目考试基本介绍 1.考试特点: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以下简称环评师考试),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统一命题,统一组织。原则上每年举行1次。 2.考试时间: 2019年度环评师考试定于5月25、26日举行。 3.分数及合格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试卷 总分为150分,90分合格。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的考试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和不定项选择题两种: 单项选择题。 (本部分共有50题,每题1分,共50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选对得分,错选,不选,多选均不得分)。 不定项选择题。 (本部分共50题,每题2分,共100分。每题的备选项中至少有1个符合题意。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二、本科目分析 1.教材变化 2019版教材在2018版的基础上进行了部分调整,但调整幅度不算太大,调整的重点是在地下水环境和环境污染控制与保护措施的相关章节。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教材变化对比表

2. 与其他科目关系 用一句话来形容该门课程与其他三门考试科目之间的关系:依托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服务于《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3.教材知识框架及考试重难点

三、教学安排 1.班型介绍 分为三个班型,精讲班、考题预测班、模考试题班。 精讲班是对教材各章的详细讲解,重要考点辅之以典型的例题分析,使学员对教材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把握;每章后面配有课堂练习(15道左右),帮助学员强化各章所学知识; 考题预测班考前提炼重点内容,为全面冲刺复习做准备; 模考试题班考前全真模拟试题检测学习效果。 2.阶段学习建议 建议大家按照大纲的思路来进行学习,而且不要脱离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的主体。在学习本门课程的同时,有时可能会需要用到其他科目的知识,特别是《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3.教学思路 “以大纲为主” 首先大家应该明确,报班的目的是为了考试,而不是系统地学习环境影响评价知识,既然大家报考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那说明大家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的知识体系结构已然十分成形,再讲过多的基础知识对于大家来说没有太大的必要,所以主要是按围绕大纲讲考点这样的出发点来授课。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概论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2.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 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3.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 价。 4.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利用规划,不得组织实施,未依法进行环境影 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5.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 6.建设项目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 影响进行全面评价;建设项目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专项评价;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7.按评价对象,环评可分为:规划环评和建设项目环评。 8.按环境要素和专题,环评可分为: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生态,固体废 物,土壤和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 9.按时间顺序,环评分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影响预测评价,规划环境影 响跟踪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 10.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在规划或开发建设活动实施后,对环境的实际影响程度 进行系统调查和评估。 1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是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在通过环境保护 设施竣工验收且稳定运行一定时期后,对其实际产生的环境影响以及污染防治

生态保护和风险防范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跟踪监测和验证评价,并提出补救方案或改进措施,提高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的方法和制度。 12.工程分析的范围:主铺公环储及依托。 13.工程分析以工艺过程为重点,按不同阶段进行分析。 14.工程分析的方法:类比分析法,物料平衡计算法,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等 15.环境现状调查方法:搜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法。 16.环境影响预测方法: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调查法和专业判断法。 17.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列表清单法,矩阵法,网络法,图形叠置法,组合计算铺 助法,指数法,环境影响预测模型,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模型。 18.预测范围应等于或略小于现状调查的范围。 19.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建设项目的环境准入门槛。 20.建设项目环评工作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调查分析和工作方案制定阶段,分析论 证和预测评价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阶段。 21.建设项目各环境要素专项评价原则上应划分工作等级,一般可划分为三级。一 级评价对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详细,深入评价;二级评价对环境影响进行较为详细,深入评价。三级评价可只进行环境影响分析。 22.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1)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2)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 征(3)建设项目的建设规模(4)国家或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法规 第二章工程分析 1.工程分析的作用:(1)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2)为各专题预测评价提供基础 数据(3)为环保设计提供优化建议(4)为环境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2.工程分析的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试题及答案

2014年环境影响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 1、单项选择题共9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影响评价应广泛吸收相关学科和行业的专家、有关单位和个人及()的意见。 A 当地经济管理部门 B 当地规划管理部门 C 当地环保管理部门 D 当地国土管理部门 答案:C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广泛参与原则是环境影响评价原则之一,该原则是指环境影响评价应广泛吸收相关学科和行业的专家、有关单位和个人及当地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意见。 2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关于环境合理性分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析建设项目选址、选线、经济参数及环境影响是否符合相关规划的环境保护要求 B 分析建设项目选址、总图布置、经济参数及环境影响是否符合相关规划的环境保护要求 C 分析建设项目选址、选线、设计参数及环境影响是否符合相关规划的环境保护要求 D 分析建设项目选址、选线、设计参数及工程拆迁方案是否符合相关规划的环境保护要求 答案:C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环境合理性分析的内容包括;调查建设项目在所在区域、流域或行业发展规划中的地位,与相关规划和其他建设项目的关系.分析建设项目选址、选线、设计参数厦环境影响是否符合相关规划的环境保护要求。 3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关于筛选评价因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能够反映环境影响的主要特征 B 能够反映区域环境的基本状况 C 能够反映建设项目特点和排污特征 D 能够反映建设项目污染防治措施效果

答案:D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依据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结果,并结合区域环境功能要求或所确定的环境保护目标,筛选确定评价因子,应重点关注环境制约因素,评价因子须能够反映环境影响的主要特征、区域环境的基本状况及建设项目的特点和排污特征。 4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某省新建电子企业排放一种无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特征污染物,该污染物排放限值应优先采用()。A 地方标准B 国际通用标准C 欧盟标准D 某跨国企业标准 答案:B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没有限定的污染物,可采用国际通用标准。 5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下列关于工程分析基本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应直接引用已批复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数据 B 应直接引用可行性研究文件的资料和图件 C 对环境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D 对工艺路线进行详细分析,对污染方式和强度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C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工程分析应突出重点,即根据各类型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及其特征,对环境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主要因素要进行深入分析。 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所列出的工程分析的主要方法有()和物料平衡计算法、实测法、实验法。 A 类比分析法、数值模拟法 B 数值模拟法、专业判断法 C 数学解析法、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 D 类比分析法、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 答案:D解析:根据建设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究和设计等技术资料的详尽程度,其工程分析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目前采用较多的工程分析方法有:类比分析法、实测法、实验法、物料平衡计算法和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等。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通过本科目考试,检验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环境影响评价 专业技术人员对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及相关业务所必需的技术方法了解、熟悉、掌握的程度,以提高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把握和运用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工程分析 (一)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 掌握物料平衡法、类比法及资料复用法的基本原理、计算与应用; 熟悉使用工艺流程图分析产污环节; 掌握污染源源强核算的技术要求及计算方法; 掌握水平衡计算的方法: 熟悉无组织排放的含义; 熟悉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的统计内容; 了解事故风险源强识别与源强分析的方法: 掌握清洁生产指标的选取原则; 熟悉清洁生产评价指标含义及计算; 熟悉建设项目清洁生产分析的方法和程序; 了解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清洁生产分析的编写要求; 了解环保措施方案分析的内容及技术要求: 了解总图布置方案分析的内容及技术要求。 (二)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 掌握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的技术要点。 掌握环境影响识别的技术要求; 掌握评价因子筛选的方法。 (一)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调查 熟悉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地质、气候与气象等)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及技术要求;了解社会环境(社会经济、人口等)状况调查的基本内容及技术要求。 (二)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熟悉大气污染源的分类; 掌握现场实测孕、物料衡算法、经验估算法等大气污染源调查方法的应用; 熟悉气象台(站)的常规气象资料的统计应用及与现场观侧资料相关性分析的方法; 熟悉风场的含义及风玫瑰图的使用: 掌握P—T大气稳定度判别方法; 熟悉常见的不利气象条件及其特点; 熟悉联合频率的含义和应用: 熟悉污染气象调查分析方法; 掌握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的布点方法; 熟悉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数据统计和分析的方法; 掌握采用单项质量指数法进行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方法。 (三)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了解河流、湖泊、河口海湾和近海水体的基本环境水力学特征及相应的调查方法; 熟悉常用环境水文特征值获取的基本方法;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专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专章 1、前言 1.1项目背景 能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资源消耗迅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导致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变化,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2013年,一场持续多日,遍及多个省市的雾霾震惊了国人,引起了世界的围观,再次引发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发展结构和产业调整的讨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2013年6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能源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在这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指出,光伏产业是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发展可再生能源,有利于人与自然持续、稳定、健康、协调共处。在这样的历史现状及契机下,鼓励新能源发电和节能项目的开发势在必行。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认识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用足用好国家大力培育新能源产业的利好政策,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快发展和培育新能源产业,打造区域发展新优势,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是迫在眉睫。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当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协调发展,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特提出建设颍上县鲁口镇一期60MW光伏发电工程。 1.2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项目名称:颍上县焦岗湖光伏发电与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园一期60MWP光伏发电项目 建设单位:颍上聚安光伏发电有限公司 1.3建设地点及项目情况简介

颍上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2°27′~32°54′,东经115°56′~116°38′。西接阜阳市颍州区和阜南县,东靠凤台县,北为阜阳市颍东区和亳州市利辛县,南邻霍邱县及寿县。淮河是颍上县南部界河。本项目位于颍上县焦岗湖农场。安徽省焦岗湖农场组建于1956年,位于阜阳颍上、六安寿县、淮南凤台三县交界处,地处颍上县鲁口镇境内。 本项目拟建规模为60MW,选址位于安徽省阜阳颍上县鲁口镇焦岗湖滩涂未利用水面。本工程为渔光互补光伏电站,在焦岗湖的滩涂水面上打桩架设太阳能电池板,本期项目占地面积123.3511公顷,为中型并网光伏电站建设项目。项目采用250Wp多晶硅组件太阳能电池板组件240000片,光伏组件采桩基安装在焦岗湖水面上。所有太阳能电池组件采用27度倾角0度方位角固定安装。项目周边均为水面,500m范围内无敏感保护目标存在。 评价区内生态环境结构相对较为单一,四周村庄较少,区域周边多为水面、荒地和耕地。项目区域内无珍稀濒危动植物,无军事设施和需要保护的文物古迹等保护单位。 本项目评价区域属于“淮北与沿淮平原生态区”。

环境影响评价文本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Technixal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制定本标准。 1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1.1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与要求。 1.2 1.2适有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项目的新建或改、扩建工程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城市或区域性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亦应参照使用。 22引用标准 GB 3095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TJ 36—79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HJ/2.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33符号 本标准使用的主要符号的意义与单位见表1。

4 总则 4.1 评价工作的分级 4.1.1 根据评价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以及当地执行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等因素,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划分为一、二、三级。 4.1.2 经过对建设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选择1~3个主要污染物,计算其等标排放量P i (下标i 为第i 个污染物),P i 的定义为: 9010?= i i i c Q P (1) 式中:P i--------等标排放量,m 3/h ; Q i------单位时间排放量,t/h ; c oi--------大气环境质量标准,mg/m 3。 C oi 一般选用GB 3095中二级标准的一次采样浓度允许值,对该标准中未包的包含的项目,可以照TJ 36—37中的相应值选用,如已有地方标准,应选用地方标准中的相应值,对某些上述标准中都未包含的项目,可参照国外有关标准选用,但应作出说明,报环保部门批准后执行。Q i 应符合国家或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4.1.3 项目周围地表特征可分为平原和复杂地形两类。复杂地形系指:山区、丘陵、沿海、大中城市的城区等。 4.1.4 评价工作的级别,按表2划分,P i 按公式(1)计算。如污染物数大于是1,取P i 值中最大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