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东德水电站左岸对外交通隧道供电及照明设计
WDDDB技[2014]-052、左岸进水口与坝肩边坡高程1060~987.65m衔接部位综合治理施
![WDDDB技[2014]-052、左岸进水口与坝肩边坡高程1060~987.65m衔接部位综合治理施](https://img.taocdn.com/s3/m/de117b7451e79b8969022650.png)
左岸进水口与坝肩边坡高程1060~987.65m衔接部位综合治理施工方案1、概述1.1 工程概况根据设计通知《关于左岸进水口边坡与坝肩边坡高程1060~987.65m衔接部位综合治理的通知》(长乌设枢(左电)通字[2014]第1-07号),左岸进水口边坡与坝肩边坡高程1060~987.65m衔接部位全部采用锚固方式处理。
为了使左岸进水口边坡与坝肩边坡高程1060~987.65m衔接部位施工治理过程中能够合理有序的进行,我局特编写此施工方案。
1.2 主要增减工程量表1 主要增减工程量表注:表中工程量具体以监理工程师确认的实际发生量为准。
1.3 主要施工依据(1)《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缆机平台以上边坡治理工程招、投标文件》(合同编号:WWD/0199);(2)《左岸进水口边坡与坝肩边坡高程1060m~988m衔接部位开挖支护平面布置图》(139E71-05-19);(3)《关于左岸进水口边坡与坝肩边坡高程1060~987.65m衔接部位综合治理的通知》(长乌设枢(左电)通字[2014]第1-07号);(4)《大坝左岸坝肩高程1030m~987.65m边坡开挖支护施工方案》(WDD/DB/技[2014]-001);(5)《大坝标段天然边坡和人工边坡支护排架专项施工方案》(WDD/DB/技[2014]-041);(6)引用的主要标准和规程、规范(但不限于):①《水电水利工程边坡施工技术规范》(DL/T5255-2010);②《水利水电工程锚喷支护技术规范》(SL377-2007);③《水电水利工程预应力锚索施工规范》(DL/T5083-2010);④《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1)。
2、施工布置2.1施工通道左岸进水口边坡与坝肩边坡高程1030~987.65m段衔接部位边坡开挖主要利用临时施工道路a、临时施工道路b进行出渣,其特征见下表2-1。
表2-1 施工道路特性表注:①临时道路a设计起点位于左边5#支洞出口,终点位于左岸进水口与坝肩衔接部位下游侧,高程1015m;临时道路b设计起点位于左岸上坝路,高程987.65m,设计终点位于左岸进水口结构面上游侧,高程1000m;临时道路a负责1030m~1015m高程内边坡开挖,临时道路b负责1000m~987.65m高程内边坡开挖。
乌东德水电站左岸防渗帷幕布置方案优化研究

乌东德水电站左岸防渗帷幕布置方案优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乌东德水电站是我国的重要水利工程之一,位于某省某市的乌东德河上。
该水电站的左岸防渗帷幕布置方案一直是工程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防渗帷幕布置方案的优化可以有效提高水电站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减少可能的水土流失和漏水风险。
在当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对乌东德水电站左岸防渗帷幕布置方案进行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水电站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在保证水电站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的要求,是当前防渗帷幕布置方案优化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乌东德水电站左岸防渗帷幕布置方案的分析和优化,提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布置方案,为水电站的安全运行和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对乌东德水电站左岸防渗帷幕布置方案进行优化研究,提高其防渗效果,确保水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当前水电站左岸防渗帷幕布置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通过研究和优化来解决。
通过比较分析不同的布置方案,找出最优的布置方式,提高防渗帷幕的效果和性能。
研究优化方法和模型建立,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通过本研究,还可以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提高整个水利工程建设的水平和质量。
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水电站左岸防渗帷幕的效果和性能,保障工程的安全运行,并为相关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优化乌东德水电站左岸防渗帷幕布置方案,进一步提高水电站的安全性和效益。
目前,水电站的防渗帷幕布置方案对水电站的安全运行和厂址土体的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乌东德水电站左岸防渗帷幕布置方案进行优化研究,可以更好地解决工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保证水电站的运行稳定性和长期安全性。
优化布置方案还可以降低工程施工成本,提高工程施工效率,为水电站的建设和运行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本研究的意义还在于探索防渗帷幕布置方案优化方法,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乌东德水电站左岸引水隧洞首节压力钢管成功吊装就位

乌东德水电站左岸引水隧洞首节压力钢管成功吊装就位
佚名
【期刊名称】《四川水力发电》
【年(卷),期】2016(35)5
【摘要】9月20日,由葛洲坝三峡建设公司乌东德施工局承建的乌东德水电站左岸引水发电系统6号引水隧洞下平段首节压力钢管成功吊装就位,此举标志着乌东德水电站左岸地下电站水轮发电机组部分安装工作正式启动,为后续左岸地下电站首台(6号)机组发电奠定了良好基础。
乌东德水电站左岸地下厂房共安装6台单机容量85万千瓦的水轮机组,其引水隧洞采用一洞一机平行布置型式。
【总页数】1页(P111-111)
【关键词】引水隧洞;压力钢管;乌东德;吊装就位;地下电站;引水发电系统;地下厂房;水轮机组;单机容量;蜗壳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672.1
【相关文献】
1.乌东德左岸地下电站引水隧洞施工通风散烟关键技术分析 [J], 刘万江;齐界夷
2.三峡电站右岸厂房18号机组引水压力钢管首装节吊装就位 [J], 孙荣刚
3.黄登水电站引水隧洞上弯段压力钢管吊装 [J], 吴涛;
4.乌东德水电站左岸引水隧洞上弯段开挖测量技术 [J], 孙全;张超;刘本森;彭伟
5.乌东德水电站4号机组转子吊装就位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电站进站隧洞照明系统设计探讨

水电站进站隧洞照明系统设计探讨摘要】水电站进站隧洞照明系统可以为工作人员提供比较良好的视觉环境,有助于保证工作人员的进出安全,因此要坚持“绿色照明”的原则,加强对水电站进站隧洞照明系统的设计和研究,对光源和控制方式进行合理的选择。
本文以某一水电站工程为基础,利用DIAIux软件对其进站的隧洞照明系统进行了相关的设计研究和分析,希望帮助其隧洞照明系统得以不断完善和优化。
【关键词】隧洞照明系统;光源;照度一、照度设计和光源选择研究(一)水电站进站隧洞特点分析对于高速公路隧洞照度的设计和研究,首先需要做的是对天空面积的百分比以及车速进行确定,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出入口段的亮度,再根据入口段的亮度确定三个过渡段的亮度,因此对天空面积的百分比进行确定是设计高速公路隧洞照度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而水电站进站隧洞的照度和高速公路隧洞照度设计是不同的,它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将隧洞的入口划分成为三个口段,其余均为中间段。
这主要是由于水电站大多是建于山区,人际比较稀少。
比如以本工程为例,需要通过一段比较长的弯曲山路才可以进入隧洞,因此车辆一直是处于低速运行状态,此外进出隧洞基本上是以工作人员为主,这是因为水电站的自动化程度比较高,基本上不需要人值班或者很少人值班,所以车流量比较少,这正是其同高速公路隧洞照度设计的区别所在,也是其独有的特点。
(二)照度设计分析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在水电站隧洞中驾驶员不仅有足够的暗适应时间也有足够的明适应时间,并且撞车的可能性不高,所以水电站的隧洞照明度要求比较低,而且对照明的层次要求也比较低,因此不需要设置过渡段,如果安装间和隧洞照度差距比较大的话,则需要设置一段长度约为20m的过渡段进行照明。
(三)光源选择分析由于在通常情况下隧道的照明光源功率都会比较大,所以本着节能、环保以及节约项目投资的角度分析,适合做光源的有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灯以及LED灯,各自有其不同的特点,高压钠灯的光效最长,而且使用寿命也比较高,但是它的显色指数最差,通常被广泛运用于城市的道路照明,而金属卤化灯的光效比高压钠灯差,但是它的显色指数比较好,LED灯是今后灯具发展的大方向,在国内外已经有许多工程将原来的灯具改成了LED灯。
关于左岸导流洞施工支洞封堵采用C9030砼浇筑的核定

技术核定单
工程名称:乌东德水电站左岸导流隧洞工程编号:GZB[2014]-
核定单名称
关于左岸导流洞施工支洞封堵采用C30砼浇筑的核定
有关件的
名称及编号
左岸导流隧洞施工支洞封堵横断面图(139E71-7-30)
左岸导流隧洞施工支洞封堵平面布置图(139E71-7-28)
核
定
内
容
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左岸导流洞采用C20砼施工,在前期左上1#及左下1#施工支洞封堵时,由于现有的C20泵送砼塌落度为14-16cm,可泵性能较差出现频繁堵泵管现象,针对这一情况,经与监理协商,拟对前期左上1#及左下1#左岸施工支洞封堵采用C9030W8F100二级配,塌落度为16-18cm泵送砼浇筑,建议左岸导流洞剩余施工支洞封堵均采用C9030料子浇筑。
以上所产生的工程量以监理工程师签证为准。
妥否,请予以核定!
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乌东德施工局
技术负责人:
年月日
监理单位
意见
签名:年月日
设计单位
意见
签名:年月日
业主意见
签名:年月日
注:核定内容未涉及设计变更时,“设计单位意见”栏可不签意见。
乌东德水电站左岸防渗帷幕布置方案优化研究

乌东德水电站左岸防渗帷幕布置方案优化研究乌东德水电站是我国重要的水电站之一,其左岸防渗帷幕布置方案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进一步优化该方案,提高水电站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本文将针对乌东德水电站左岸防渗帷幕布置方案进行研究和优化,以期为水电站的建设和运营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一、乌东德水电站左岸防渗帷幕布置方案概述乌东德水电站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一个重要的水电站,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根据设计方案,水电站左岸的防渗帷幕是确保水电站安全运行的重要设施,它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地下水和渗漏水对水电站的影响。
目前,水电站左岸防渗帷幕已经建设完毕,但由于地质条件和技术手段的限制,其布置方案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二、水电站左岸防渗帷幕布置方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水电站左岸防渗帷幕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项目,其布置方案受到地质条件、水文地质、工程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目前,水电站左岸防渗帷幕的布置方案存在以下问题:1. 布置方案不够科学合理,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和临时性;2. 布置方案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没有充分考虑到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的特点;3. 布置方案的技术手段和设施不够先进和完善,存在一定的技术瓶颈和隐患。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水电站左岸防渗帷幕的效果和稳定性,也制约了水电站的安全运行。
三、乌东德水电站左岸防渗帷幕布置方案的优化研究为了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水电站左岸防渗帷幕的布置方案,需要从多个角度展开研究和优化:1. 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的分析:通过对水电站左岸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的详细分析,了解地下水的流动情况和渗漏水的影响程度,为布置方案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2. 布置方案的技术手段和设施: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施,对水电站左岸防渗帷幕的布置方案进行优化,并采用更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和设施,提高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3. 布置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在优化布置方案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其可行性和经济性,保证优化后的布置方案既科学合理,又能够保证经济效益。
乌东德水电站左岸防渗帷幕布置方案优化研究

乌东德水电站左岸防渗帷幕布置方案优化研究乌东德水电站是我国重要的水利发电工程之一,位于美丽的长江流域。
作为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乌东德水电站左岸的防渗帷幕布置方案一直备受关注。
防渗帷幕布置方案的优化研究对于水电站的安全运行和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乌东德水电站左岸防渗帷幕布置方案进行优化研究,以期提高防渗效果,保障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
一、现状分析乌东德水电站左岸的防渗帷幕布置方案是基于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工程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而制定的。
目前的帷幕布置方案基本能够满足工程的需要,但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帷幕布置密度不够均匀,导致部分区域的防渗效果不理想。
地质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帷幕布置的深度和范围,造成了防渗效果的不稳定性。
有必要对现有的帷幕布置方案进行优化研究,以提高防渗效果,保障水电站的安全运行。
二、优化方案探讨1. 帷幕布置密度优化针对目前帷幕布置密度不够均匀的问题,可以首先对帷幕的布置密度进行优化。
通过对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的全面分析,确定需要增加帷幕布置密度的区域,提高防渗效果。
还可以采用新型材料和技术,提高帷幕的抗渗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体的防渗效果。
地质条件限制了帷幕布置的深度和范围,因此有必要对帷幕的布置深度进行优化。
可以通过地质勘探和工程试验,确定可以布置帷幕的最大深度和范围,从而更好地保护工程的防渗效果。
3. 工程结构优化在布置帷幕的过程中,还可以结合工程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提高整体的防渗效果。
可以采用加固材料、新型工程结构等手段,提高工程的整体稳定性和抗渗能力,从而更好地保障水电站的安全运行。
三、实施方案1. 开展地质勘探和水文条件分析,确定需要优化的帷幕布置区域。
2. 结合工程条件,确定帷幕布置密度和深度的优化方案。
3. 采用新型材料和技术,提高帷幕的抗渗能力。
4. 结合工程结构优化,提高整体的防渗效果。
5. 完善相关工程设计文件,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
乌东德水电站左岸转轮加工厂土建及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场地布置

乌东德水电站左岸转轮加工厂土建及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场地布置背景介绍乌东德水电站是位于中国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境内的一座大型水电站,位于怒江上游,总装机容量达到2230兆瓦,是云南省最大的水电站之一。
左岸转轮加工厂土建及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是该水电站的重要工程之一,其建设事关该电站的正常运行和发电能力。
工程目标该工程的主要目标是完成乌东德水电站左岸转轮加工厂土建及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场地的布置工作。
具体目标包括:1.搭建工程施工用临时建筑物,包括办公室、工作室、仓库等;2.按照施工方案布置土建施工场地,定位加工厂主体结构位置;3.安装机电设备并完成试运行。
地点情况该工程的施工场地位于乌东德水电站左岸,总占地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
场地地势较为平坦,但地形较为开阔,建设困难较大。
设备布置1.工程用临时建筑物位于施工场地西端,按照工程施工需要进行布置,同时要求美化施工环境,确保施工环境整洁、卫生、安全;2.土建施工场地布置在场地正中央,按照土建施工方案进行布置,定位加工厂主体结构位置;3.机电设备安装位于施工场地东端,按照机电安装方案进行布置,并保证现场安全。
安全措施施工过程中必须针对以下风险因素采取相关措施:1.施工现场要设置围挡,严格按照安全规定布置安全警示标志,禁止闲人进入;2.严格培训并做好消防安全工作,防止火灾事故发生;3.高处作业人员必须进行必要的安全防护,包括自锁式安全护带、安全帽等;4.确保现场施工和人员的通讯设备畅通,以确保随时与现场人员取得联系。
工期及计划该工程总工期为12个月,具体施工计划如下:1.前期准备:完成场地平整、安装工程搭建等工作,工期为1个月;2.土建施工:完成地基、主体框架、屋面等施工,工期为7个月;3.机电设备安装:安装各种机电设备,工期为3个月;4.项目结束:进行设备试运行、检验交付、验收等工作,工期为1个月。
预算据初步估算,这次工程所需资金约为1亿元,具体项目预算如下:1.前期准备:300万元;2.土建施工:5800万元;3.机电设备:3500万元;4.试运行及验收:200万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东德水电站左岸对外交通隧道供电及照明设计
发表时间:2018-10-18T13:19:07.507Z 来源:《河南电力》2018年8期作者:朱钊崔磊陈昌旭[导读] 本文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对隧道供电及照明设计进行了介绍。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武汉 430010)摘要:乌东德水电站对外交通公路是乌东德水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沟通川、滇两省,左岸公路(会东~河门口)为电站超大件运输的主要通道。
沿线分布6座隧道,隧道总长超过10km。
隧道照明有其独特性和重要性,如何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舒适性和稳定性并降低运行成本是隧道照明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对隧道供电及照明设计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乌东德水电站;隧道;供电;照明
1工程概述
乌东德水电站位于云南省禄劝县和四川省会东县交界的金沙江干流上,电站布置12台单机容量850MW的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0200MW。
乌东德水电站左岸对外交通会东至河门口公路是乌东德水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电站超大件运输的主要通道,左岸会东至河门口新建三级公路44.63km,设计时速30km/h,电站施工期平均日交通量预测为762辆/日,最大日交通量预测为1169辆/日(2017年),沿线分布赖家坡、白泥塘、老鹰崖、老嘎木、下腰岩、灰泥坡六座隧道,总长10.522km,隧道段公路总长28.954km。
2供电及照明设计范围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规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隧道大于100m时应设置照明设施。
二、三、四级公路的隧道,其照明设施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
赖家坡隧道长230m、白泥塘隧道长175m,均属短隧道(L500m),隧道级别低(为最低的D 级),位置分散,距离电源点较远,从隧道长度、级别、电源条件、费用等方面综合考虑,赖家坡、白泥塘两隧道不设置照明,也无其它用电设施。
老鹰崖、老嘎木、下腰岩、灰泥坡隧道为长隧道,按照有关规范要求,隧道中相应设置了照明设施、通风设施等。
3供电设计
3.1负荷及等级
老鹰崖隧道长1034m,属长隧道,老嘎木和下腰岩已连成一个隧道,总长6323m,属特长隧道,灰泥坡隧道长2760m,属长隧道中较长的隧道,老鹰崖、老嘎木、下腰岩、灰泥坡四座隧道主要用电负荷为基本照明、应急照明、通风设施等。
通风设施为通风机,正常情况下作为隧道通风使用,当发生火灾时作为排烟风机。
基本照明、排烟风机为一级负荷,应急照明、风机控制电源属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
3.2变电站的设置
对于隧道供电的变电站设置,一般按照隧道长度进行设置。
长度1300m以下的隧道,在入口或出口设一座变电站;长度在1300m~3000m的隧道,在入口和出口各设一座变电站;长度在3000m以上的隧道,在洞中合理设置变电站。
四座隧道依次设置6座变电站。
3.3供电方案
(1)供电电源数量
根据隧道位置、隧道长度、负荷容量、电源情况,应优先考虑采用两个10kV电源线路供电,必要时设置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
隧道供电电源应为二个独立的电源,应优先考虑采用两回10kV电源线路供电,必要时采用柴油发电机组作为一个备用电源。
从供电可靠性、电压稳定性和运行维护管理等方面综合考虑,采用从乌东德左岸35kV变电站引接二回10kV架空线路。
3.4变电站布置及接线
除4#变电站布置在其隧道中间外,其余变电站均布置在其隧道入口或出口附近,距离在100m内。
各变电站均设二台变压器,分别经10kV进线电缆及隔离开关与二回10kV架空线路连接,变电站内二台变压器的10kV侧不连接,变压器0.4kV侧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设母联断路器,互为备用向用电负荷供电。
每台变压器的10kV侧设计量装置。
0.4kV侧根据需要设置无功补偿装置。
隧道内每个照明分电箱直接从变电站0.4kV主盘上采用电缆供电,相邻的照明分电箱的供电电缆从不同的母线段上引接,采取交叉供电方式。
隧道风机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两回电缆从变电站不同的母线段上引至风机控制箱。
4照明设计
4.1照明类型
隧道照明设置要求视隧道长度和车流量等具体情况确定,隧道照明,除考虑设置基本照明外,在隧道的进出口段还设置入口段、过渡段加强照明,隧道中均设置应急照明和疏散照明。
4.2照明灯具布置
灯具布置方式的选择除了应考虑路面亮度要求外,还应考虑灯具的闪烁效应、路面亮度均匀度、灯光的诱导性、灯具的检修维护等因素。
采用灯具交错布置方式,容易在隧道两侧隧道壁上形成亮度不一致的光斑,在隧道宽度较窄的情况下,效果明显,易造成视觉疲劳,不利于安全驾驶,这种隧道灯具布置方式在国内很少使用。
当采用中线布置方式,若要对照明线路及灯具进行检修维护,施工不方便,且一般需要封闭隧道,对交通运行造成一定影响。
但中线布置效率上优于两侧交错布置和两侧对称布置。
综合考虑,本工程隧道照明灯具采用中线布置方式。
4.3照明光源及灯具选择
(1)照明光源
隧道照明中高压钠灯使用较为普遍,LED灯也逐步得到应用,本隧道工程主要照明光源也选择LED灯。
(2)照明灯具
1)根据各段照明标准要求,基本照明和加强照明分别选择下列隧道照明灯具:
(3)照明布置
正常照明灯具(基本照明灯具/加强照明灯具)及应急照明灯具,沿隧道中线布设,疏散照明标志灯沿隧道单侧布置,安装高度均为中心距地0.5m。
1)引道照明布置
为缓解夜间驾驶员进出隧道形成的“白洞”和“黑洞”效应,进出口均设置引道照明,间距30 m,沿道路两侧布置路灯。
2)中间段照明布置
为满足闪烁频率要求,中间段的灯具间距应满足<0.74m或>4.44m,间距为10m。
3)入口段照明布置
入口段基本照明用于满足隧道内正常使用要求,布设60W LED灯,间距为12.0m,加强照明用于消除出入口“白洞”和“黑洞”效应,在基本照明灯具之间增加布设200W LED灯,所有灯具的间距均为3.0m。
4)过渡段照明布置
过渡段,基本照明布设60W LED灯,间距为12.0m,加强照明,是在基本照明灯具之间增加布设100W和60W LED灯,所有灯具的间距均为3.0m。
5)应急照明和疏散照明标志灯布置
应急照明,按照10~20m间距布置,疏散照明,按照10~30m间距布置。
5 结束语
本文详细介绍了隧道供电、照明设计详细方案,包括供电负荷及等级、变电站的设置、供电的方案以及隧道照明类型、灯具的布置及光源、灯具的选择,对其它工程隧道供电及照明设计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JTG/T D70/2-01-2014,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细则[S].2014.
[2]JTG/T D70/2-201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二册交通工程及附属设施)[S].2014. 作者简介:
朱钊,男,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机电处,工程师。
崔磊,男,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机电处,工程师。
陈昌旭,男,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机电处,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