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圆的有关概念与性质

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圆的有关概念与性质
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圆的有关概念与性质

圆的有关概念与性质

◆课前热身

1.如图,AB是⊙O的弦,OD⊥AB于D交⊙O于E,则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AD=BD B.∠ACB=∠AOE C.??

AE BE

D.OD=DE

2.如图,⊙O的直径AB垂直弦CD于点P,且P是半径OB的中点,CD=6cm,则直径AB的长是()

A.23cm B.32cm C.42cm D.43cm

3.如图,⊙O的弦AB=6,M是AB上任意一点,且OM最小值为4,则⊙O的半径为()

A.5 B.4 C.3 D.2

4.如图,⊙O的半径为5,弦AB=8,M是弦AB上的动点,则OM不可能为()

A.2 B.3 C.4 D.5

5.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AB于点E,∠CDB=30°,⊙O的半径为cm

3,则弦CD 的长为()

A.3

cm

2

B.3cm C.23cm D.9cm

【参考答案】

1. D

2. D

3. A

4. A

5. B

◆考点聚焦

1.圆的有关概念,包括圆心、半径、弦、弧等概念,这是本节的重点之一.

2.掌握并灵活运用垂径定理及推论,圆心角、弧、弦、弦心距间的关系定理以及圆周角定理及推论,这也是本书的重点,其中在运用相关定理时正确区分各定理的题设和结论是本节难点.

3.理解并掌握圆内接四边形的相关知识,而圆和三角形、?四边形等结合的题型也是中考热点.

◆备考兵法

“垂径定理”联系着圆的半径(直径)、弦长、圆心和弦心距,通常结合“勾股定理”来寻找三者之间的等量关系,同时其中还蕴含着弓形高(半径与弦心距的差或和)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所以,在求解圆中相关线段的长度时,常引的辅助线方法是过圆心作弦的垂线段,连结半径构造直角三角形,把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结合起来,有直径时,常常添加辅助线构造直径上的圆周角,由此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常考题型:圆心角、圆周角定理及推论常以选择题或填空题出现;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结合起来常以计算题出现.

◆考点链接

1. 圆上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等于 .

2. 圆是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圆又

是对称图形,是它的对称中心.

3.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 ,并且平分 ;平分弦(不是直径)的 垂直于弦,并且平分 .

4.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两条弦心距,两个圆周角中有一组量 ,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 .

5.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 ,都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 .

6. 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 ,90°所对的弦是 . ◆典例精析

例1(山西太原)如图,在Rt △ABC 中,∠C =90°,AB =10,若以点C 为圆心, CB 长为半径的圆恰好经过AB 的中点D ,则AC 的长等于( )

A .53

B .5

C .52

D .6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圆中的有关性质,连接CD ,∵∠C=90°,D 是AB 中点,AB =10,∴CD =

1

2

AB =5,∴BC=5,根据勾股定理得AC =53,故选A . 例2(黑龙江哈尔滨)如图,⊙O 的直径CD =10,弦AB =8,AB ⊥CD ,垂足为M ,则DM 的长为 .

【答案】8

【解析】主要利用垂径定理求解.连接OA ,根据垂径定理可知AM =4,又OA =5,则根据勾股定理可得:OM =3。又OD =5,则DM =8.

例3(贵州贵阳)如图,已知AB 是⊙O 的直径,点C 在⊙O 上, 且AB=13,BC=5.

(1)求sin∠BAC 的值;

B

C

D

A

(2)如果OD⊥AC,垂足为点D ,求AD 的长;

(3)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精确到0.1) 【答案】解:(1)∵AB 是⊙O 的直径, ∴∠ACB=90°. ∴sin∠BAC=

5

13

BC AB =. (2)在Rt△ABC 中,AC= 2222135AB BC -=- =12.

又∵OD⊥AC 于点D ,

∴AD=

1

2

AC=6. (3)∵S 半圆=12π×(2AB )2=12π×1694=

169

8

π. S △ABC =12AC×BC=1

2

×12×5=30,

∴S 阴影=S 半圆-S △ABC =169

8

π-30≈36.3 点评 “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90°”以及“垂径定理”可以将圆的有关知识和三角形有关知识结合起来.因此对这部分知识应加以重视. ◆迎考精练 一、选择题

1.(湖北孝感)如图,⊙O 是△ABC 的外接圆,已知∠B =60°,则∠CAO 的度数是( ) A .15°

B .30°

C .45°

D .60°

2.(山东泰安)如图,⊙O 的半径为1,AB 是⊙O 的一条弦,且AB =3,则弦AB 所对圆周角的度数为( )

A.30°

B.60°

C.30°或150°

D.60°或120°

3.(浙江嘉兴)如图,⊙P 内含于⊙O ,⊙O 的弦AB 切⊙P 于点C ,且AB ∥OP .

若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9,则弦AB 的长为( ) A .3

B .4

C .6

D .9

4.(天津市)如图,△ABC 内接于⊙O ,若∠OAB =28°,则∠C 的大小为( )

A .28°

B .56°

C .60°

D .62°

5.(安徽)如图,弦CD 垂直于⊙O 的直径AB ,垂足为H ,且CD =22,BD =3,则AB 的长为( )

A .2

B .3

C .4

D .5

6.(浙江温州)如图,∠AOB 是⊙0的圆心角,∠AOB =80°,则弧AB 所对圆周角∠ACB 的度数是( )

A .40°

B .45°

C .50°

D .80°

7.(四川遂宁)如图,已知⊙O 的两条弦AC ,BD 相交于点E ,∠A =70o

,∠C =50o

, 那么sin ∠AEB 的值为( )

A. 2

1 B. 33 C.2

2 D. 23

8.(甘肃兰州)如图,某公园的一座石拱桥是圆弧形(劣弧),其跨度为24米,

拱的半径为13米,则拱高为( )

A.5米 B.8米 C.7米 D.

53米

9.(湖北十堰)如图,△ABC内接于⊙O,连结OA、OB,若∠ABO=25°,则∠C的度数为()

A.55° B.60°

C.65° D.70°

10.(山东青岛)一根水平放置的圆柱形输水管道横截面如图所示,其中有水部分水面宽0.8米,最深处水深0.2米,则此输水管道的直径是().

A.0.4米 B.0.5米 C.0.8米

D.1米

11.(山西太原)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点P从点O出发,沿

?

OA AB BO

--的路径运

动一周.设OP为s,运动时间为t,则下列图形能大致地刻画s与t之间关系的是()二、填空题

1.(河南)如图,AB为半圆O的直径,延长AB到点P,使BP=1

2

AB,PC切半圆O于点C,

P

A

O B

s

t

O

s

O O

s

t

O

s

t A.B.C.D.

点D 是?

AC 上和点C 不重合的一点,则D ∠

的度数为 .

2.(广东梅州)如图,在⊙O 中,∠ACB =20°,则∠AOB =______度.

3.(山西省)如图所示,A 、B 、C 、D 是圆上的点,17040A ∠=∠=°,°,则C ∠= 度.

4.(湖北鄂州)在⊙O 中,已知⊙O 的直径AB 为2,弦AC 长为3,弦AD 长为2.则DC

2

=______

5.(福建福州)如图,AB 是⊙O 的直径,点C 在⊙O 上 ,OD ∥AC ,若BD =1,则BC 的长为

6.(广东中山)已知O ⊙的直径8cm AB C =,为O ⊙上的一点,30BAC ∠=°,则BC = _ cm .

7.(山东济南)如图,O e 的半径5cm OA =,弦8cm AB =,点P 为弦AB 上一动点,则点P 到圆心O 的最短距离是 cm .

A

B

C

D

1

8.(北京市)如图,AB 为⊙O 的直径,弦CD ⊥AB ,E 为?BC

上一点,若∠CEA =28o

,则∠ABD =

°.

D

A

B

C E

9.(福建宁德)如图,AB 是⊙O 的直径,AC 是弦,若∠A CO

=32°,则∠COB 的度数等于 .

三、解答题

1.(广西柳州)如图,AB 是⊙O 的直径,C 是弧BD 的中点,CE⊥AB,垂足为E ,BD 交CE 于点F .

(1)求证:CF =BF ;

(2)若AD =2,⊙O 的半径为3,求BC 的长.

2.(广西钦州)已知:如图,⊙O 1与坐标轴交于A (1,0)、B (5,0)两点,点O 1的纵坐标为

5.求⊙O 1的半径.

B A

O

图2

x y

A B O 1O

3.(湖北宜昌)已知:如图,⊙O 的直径AD =2,???BC CD DE ==,∠BAE =

90°. (1)求△CAD 的面积;

(2)如果在这个圆形区域中,随机确定一个点P ,那么点P 落在四边形ABCD 区域的概率是多少?

4.(湖北黄冈)如图,已知AB 是⊙O 的直径,点C 是⊙O 上一点,连结BC ,AC ,过点C 作直线CD⊥AB 于点D ,点E 是AB 上一点,直线CE 交⊙O 于点F ,连结BF ,与直线CD 交于点G .求证:BF BG BC ?=2

.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 B 2. D 3. C 4. D 5. B 6. A 7. D 8. B 9. C 10. D 11. C

【解析】本题考查圆的有关性质、函数图象等知识,点P 从点O 向点A 运动,OP 逐渐增大,当点P 从点A 向点B 运动,OP 不变,当点P 从点B 向点O 运动,OP 逐渐减小,故能大致地刻画s 与t 之间关系的是C . 填空题 1. 30° 2. 40 3. 30

4. 3232-+或

5. 2

6. 4

7. 3

8. 28

9.64o

解答题

1.证明:(1)连结AC,如图。

∵C是弧BD的中点

∴∠BDC=∠DBC

又∠BDC=∠BAC

在三角形ABC中,∠ACB=90°,CE⊥AB

∴ ∠BCE=∠BAC

∠BCE=∠DBC

∴ CF=BF

因此,CF=BF.

(2)证法一:作CG⊥AD于点G,

∵C是弧BD的中点

∴ ∠CAG=∠BAC ,即AC是∠BAD的角平分线.∴ CE=CG,AE=AG

在Rt△BCE与Rt△DCG中,CE=CG , CB=CD

∴Rt△BCE≌Rt△DCG

∴BE=DG

∴AE=AB-BE=AG=AD+DG

即 6-BE=2+DG

∴2BE=4,即 BE=2

又 △BCE∽△BAC ∴ 2

12BC BE AB ==·

32±=BC (舍去负值)

∴32=BC

(2)证法二:∵AB 是⊙O 的直径,CE⊥AB ∴∠BEF=?=∠90ADB , 在Rt ADB △与Rt FEB △中, ∵FBE ABD ∠=∠ ∴ADB △∽FEB △,则BF

AB

EF AD =

BF

EF 6

2=

, ∴EF BF 3= 又∵CF BF =, ∴EF CF 3= 利用勾股定理得:

EF EF BF BE 2222=-=

又∵△EBC∽△ECA 则

CE

BE AE CE =

,即则BE AE CE ?=2

∴BE BE EF CF ?-=+)6()(2

即EF EF EF EF 22)226()3(2

?-=+

∴2

2

=EF ∴3222=+=

CE BE BC .

2.解:过点O 1作O 1C ⊥AB ,垂足为C , 则有AC =BC .

B A

O 图2

x y A B

O 1O C

由A (1,0)、B (5,0),得AB =4,∴AC =2.

在1Rt AO C △中,∵O 1的纵坐标为5, ∴O 1C =5.

∴⊙O 1的半径O 1A =22221(5)2O C AC +=+=3. 3. 解:(1)∵AD 为⊙O 的直径,

∴∠ACD=∠BAE=90°.

∵ ???BC

CD DE ==,∴ ∠BAC=∠CAD=∠DAE . ∴∠BAC=∠CAD=∠DAE =30°.

∵在Rt△ACD 中,AD =2,CD =2sin30°=1, AC =2cos30°=3 .

∴S △ACD =12

AC×CD =32

(2) 连BD ,∵∠A BD =90°, ∠BAD = =60°, ∴∠BDA =∠BCA = 30°,∴BA =BC. 作BF⊥AC,垂足为F ,(5分) ∴AF=

12

AC =

32

,∴BF=AFtan30°=

12

∴S △ABC =

12

AC×BF =

34

, ∴S ABCD =

334

∵S ⊙O =π ,∴P 点落在四边形ABCD 区域的概率=33

4

π

334π

(2)解法2:作CM⊥AD,垂足为M .

∵∠BCA=∠CAD(证明过程见解法),∴BC∥AD. ∴四边形ABCD 为等腰梯形.

∵CM=ACsin30°=

2

,∴S ABCD =

12

(BC+AD)CM

4

∵S ⊙O =π, ∴P 点落在四边形ABCD

区域的概率=4

π

4. 证明:∵AB 是⊙O 的直径,

∴∠ACB =90° 又∵CD⊥AB 于点D ,

∴∠BCD =90°-∠ABC =∠A =∠F ∵∠BCD = =∠F ,∠FBC =∠CBG ∴△FBC ∽△CBG ∴

CB

FB

BG BC =

∴BF BG BC ?=2

中考数学备考复习计划

中考数学备考复习计划 中考数学备考复习计划 一、复习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课标要求、吃透考试大纲,确定复习重点。确定复习重点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⑴.根据教材的教学要求提出四层 次的基本要求:了解、理解、掌握和熟练掌握。这是确定复习重点 的依据和标准。⑵.熟识每一个知识点在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地位、作用;⑶.熟悉近年来试题型类型,以及考试改革的情况。 2.正确分析学生的知识状况、和近期的思想状况。(1).是对平时教学中掌握的情况进行定性分析;(2)每天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 复习过程侧重评讲(3).是对每周所复习的知识进行测试,及时发现 问题和解决问题。(4),将学生很好的分类,牢牢的抓在手中。 (5)备课组成员每人出好两套模拟试题,优化及共享资源。 3.根据知识重点、学生的知识状况及总复习时间制定比较具体详细可行的复习计划。 二、切实抓好双基的训练。 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学生进行数学运算、数学推理的基本材料,是形成数学能力的基石。一是要紧扣教材,依据教 材的要求,不断提高,注重基础。二是要突出复习的特点上出新意,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复习效率。从复习安排上来看,搞好基 础知识的复习主要依赖于系统的`复习,在每一个章节复习中,为了 有效地使学生弄清知识的结构,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查漏补缺, 有目的地自由复习。要求学生在复习中重点放在理解概念、弄清定义、掌握基本方法上,然后让学生通过恰当的训练,加深对概念的 理解、结论的掌握,方法的运用和能力的提高。

三、抓好教材中例题、习题的归类、变式的教学。 四、落实各种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理解掌握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形成数学技能技巧,提高数学的能力的前提。通过不同形式的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重要数学思想 方法。 1.采取不同训练形式。一方面应经常改变题型: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证明题等交换使用,使学生认识到,虽然题变了,但解答 题目的本质方法未变,增强学生训练的兴趣,另一方面改变题目的 结构,如变更问题,改变条件等。 2.适当进行题组训练。用一定时间对一方法进行专题训练,能使这一方法得到强化,学生印象深,掌握快、牢。

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教学设计

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圆是初中几何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本节通过第一课时建立圆的基本概念,认识圆的轴对称性与中心对称性。讲解时将观察与思考、操作与实践等活动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学生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掌握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第三课时加深学生对弦、弧、圆心角之间关系的认识;第四课时的重点是圆周角,通过圆周角定理及其推理的推理论证,从而把圆周角、圆心角、弧和弦之间的关系展现出来,从而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圆的基本性质。教学时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来发现结论,再通过推理的方式说明结论的正确性。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最终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利用电子白板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数学,探索与分析,讨论与归纳等数学活动是学习的主要方式。 教学目标 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总目标: 1、理解圆、弧、弦、圆心角、圆周角的概念,了解等圆、等弧的概念,理解弧、弦、圆心角、圆周角之间的关系; 2、掌握垂径定理及推论的意义及应用,掌握圆心角与弧、弦关系定理意义及应用,掌握圆周角定理及推论的意义和应用; 3、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弧、弦的关系,理解并会证明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理解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圆的形成过程,理解圆的概念, 2、能在图形中准确识别圆、圆心、半径、直径、圆弧、半圆、等圆、等弧等; 3、认识圆的对称性,知道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抽象和建立圆的概念、探究圆的对称性及相关性质的过程,熟记圆及有关概念; 2、通过折叠、旋转的动手实验,多观察、探索、发现圆中圆心、弧、弦之间的关系,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各种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经历探索圆及其有关结论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观察及思考能力以及问题的提出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圆的概念的形成过程;(2)揭示与圆有关的本质属性。 难点:圆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圆的定义。 学情分析

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知识讲解(提高)

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知识讲解(提高)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圆的有关概念和圆的对称性; 2.能力目标:能应用圆半径、直径、弧、弦、弦心距的关系,?圆的对称性进行计算或证明; 3.情感目标:养成学生之间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要点梳理】 要点一、圆的定义及性质 1.圆的定义 (1)动态:如图,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半径. 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 要点诠释: ①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确定一个圆应先确定圆心,再确定半径,二者缺一不可; ②圆是一条封闭曲线. (2)静态:圆心为O,半径为r的圆是平面内到定点O的距离等于定长r的点的集合. 要点诠释: ①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 ②圆指的是圆周,而不是圆面; ③强调“在一个平面内”是非常必要的,事实上,在空间中,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是球面,一个闭合的曲面. 2.圆的性质 ①旋转不变性:圆是旋转对称图形,绕圆心旋转任一角度都和原来图形重合;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圆心; ②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或者说,经过圆心的任何一条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 要点诠释: ①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②因为直径是弦,弦又是线段,而对称轴是直线,所以不能说“圆的对称轴是直径”,而应该说“圆的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3.两圆的性质 两个圆组成的图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两圆连心线(经过两圆圆心的直线叫做两圆连心线). 要点二、与圆有关的概念 1.弦 弦:连结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 直径: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 弦心距:圆心到弦的距离叫做弦心距.

导学案001集合的概念及运算

集合的概念及运算 考纲要求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①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②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 问题.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①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②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集合的基本运算 ①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②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③能使用韦恩(V 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 考情分析 1.集合部分主要以考查集合的含义、基本关系与基本运算为主,题目简单、易 做,大多都是送分题; 2.近几年部分省市也力求创新,创造新情境,尽可能做到灵活多样,甚至进行 一些小综合,比如新定义题目,与方程、不等式、函数、数列等内容相联系的题目出现; 3.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大多都是试卷的第1、2题. 教学过程 基础梳理 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成为集合。 (1)集合中的对象称元素,若a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A a∈;若b不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A b?; (2)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满足、、。 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 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

有一种成立; 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 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无序性:集合中不同的元素之间没有地位差异,与顺序无关; (3)表示一个集合可用列举法、描述法或韦恩图法;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 {}内。 具体方法:在大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注意: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用列举法。 (4)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 正整数集,记作或; 整数集,记作; 有理数集,记作; 实数集,记作。 2.集合的包含关系: (1)集合A的,则称A是B的子集,记作A?B; 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若,则称A等于B,记作A=B;若A?B且A≠B,则称A是B的真子集,记作A B; (2)简单性质:1)A?A;2)Φ?A;3)若A?B,B?C,则A?C;4)若 集合A是n个元素的集合,则集合A有子集(其中2n-1个真子集);3.全集与补集: (1)包含了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的集合称为全集,记作U;(2)若S是一个集合,A?S,则, C= 称S中子集A的补集; S (3)简单性质:1) C(S C A)=;2)S C S=Φ,ΦS C=S。 S 4.交集与并集: (1)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与B的交集。交集} B A∈ ∈ x ?且。 = | {B x x A (2)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 ∈ A∈ = B ?或 并集。 x | {B A x x

初三数学中考复习备考方案

2014届初三数学中考复习备考方案 ------九年级数学备课组初三是中学阶段最为关键和重要的一学年。这一阶 段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升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初三数学教研组以初三年级组中考复习备考方案为依据,制定了本备课组的的中考备考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迎接2014年中考的到来,争取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完成张校长给年级下达的任务,中考备考工作需做到早计划,早落实。根据我校中考备考精神和年级备考工作要求,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数学具体知识内容、目标和考试范围、方向,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教学和备考的准绳,认真落实到数学教学和复习中。 二、现状分析 本届初三年级现在有1287名学生,从开学的几次考试来看,年级数学平均分能稳定在90分以上,整体水平比较高,这是优势,但临界生的数学成绩普遍不够突出,而这部分学生往往是决定中考成败的关键,因此,初三中考备考对于中考提高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分阶段任务目标及措施 第一阶段: 任务:本学科于2014年3月中旬,完成初三新课的教学工作。扎实的完成初三的新课的教学任务。 目标:让学生系统掌握本学科知识,做到知识网络化,方法多元化,技巧灵活 化。

措施:全组教师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预习学案,不无故拖延教学进度,合理安排新授课和后续复习时间。由于学生的层次不齐,所以这一阶段地学习,授课教师要尽量做到关注全体,分层要求,抓差生,促中生,保优生。面对差生,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常跟踪;促中转优,目标管理,注重细节,方法引导;优生保先,能力至上,全面发展,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精选习题,练在实处。特别是在晚课习题的训练习题的设置上,尽量做到分层练习,人人都有事做;及时辅导,问题及时解决,精讲多练,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 第二阶段: 任务:第一轮复习3月中旬—5月中旬 以教材为主线,系统复习初一、初二和初三的基础知识,宏观把握数学框架,构建知识网络。 目标:第一轮复习中应该抓基本概念的准确性;抓公式、定理的熟练和初步应用;抓基本技能的正用、逆用、变用、连用、巧用;能准确理解教材中的概念;能独立证明书中的定理;能熟练求解书中的例题;能掌握书中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做到基础知识系统化,基本方法类型化,解题步骤规范化,从而形成明晰的知识网络和稳定的知识框架。 措施: 第一轮复习要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做到重视课本。现在中考命题仍以 基础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的原题或改造,后面的大题虽“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是教材中立体的引申、变形或组合。所以第一阶段的复习必须深钻教材,把书中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使之形成知识结构。

集合的概念导学案

集合的概念导学案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一、课前预习新知 (一)、预习目标: 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二)、预习内容: 阅读教材填空: 1、集合:一般地,把一些能够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简称)。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 2、集合与元素的表示:集合通常用来表示,它们的元素通常用来表示。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记作,读作。 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记作,读作。 4.常用的数集及其记号: (1)自然数集:,记作。 (2)正整数集:,记作。 (3)整数集:,记作。 (4)有理数集:,记作。 (5)实数集:,记作。 二、课内探究新知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了解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掌握常用数集及其专用符号,并能够用其解决有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学习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学习难点:元素与集合关系的表示. (二)、学习过程 1、核对预习学案中的答案 2、思考下列问题 (1)某学校数控班学生的全体; (2)正数的全体; (3)平行四边形的全体; (4)数轴上所有点的坐标的全体. 每个例子中的“全体”是由哪些对象构成的?这些对象是否确定?它们表示的是集合吗?你能举出类似的几个例子吗? ④如果用A表示高一(3)班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用a表示高一(3)班的一位同学,b是高一(4)班的一位同学,那么a、b与集合A分别有什么关系?由此看见元素与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 ⑤世界上最高的山能不能构成一个集合? ⑥世界上的高山能不能构成一个集合? ⑦问题⑥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什么性质? ⑧由实数1、2、3、1组成的集合有几个元素? ⑨问题⑧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什么性质? ⑩由实数1、2、3组成的集合记为M,由实数3、1、2组成的集合记为N,这两个集合中的元素相同吗?这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什么性质?由此类比实数相等,你发现集合有什么结论? 3、集合元素的三要素是、、。

中考全科备考方案

湟中一中2018年中考备考方案 为了保证我校2018年的中考备考工作有序进行,提高学生中考成绩,实现中考目标,结合我校实际,特拟订我校2018年中考备考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贯彻素质教育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继续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校本教研为动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加强中考备考、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不断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积极调动一切有利因素,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抓好我校2018年中考工作,确保我校2018年中考成绩在现有基础上有较大幅度提升,力争2018年的中考再创新高。 二、目标;2018年中考力争进600分以上人数较2017年有所增加,达25人。全县前十名和全县前100名中我校学生所占比例有所提高;进入前10名达5人,前100名25人。 三、备考策略 (一)齐心协力,齐抓共管 加强对九年级教师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努力增强九年级教师的责任心,使命感和岗位意识,严肃工作纪律,端正工作态度。积极引导九年级教师关爱学生,服务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对全体九年级老师尤其是新上九年级的教师进行各种培训,指导;通过备课组集体备课、组内互相听课互相评课、以老带新、新老研究等形式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复习质量。进一步规范完善考试制度,并及时做出反馈总结。针对考试反映出来的问题,召开教师会和学生会,分析原

因,研究对策,查缺补漏,让学生每次考试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以班主任为核心,强化班级管理 1、狠抓落实一日常规管理。继续抓好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言行,狠抓学生出勤、卫生、仪表、纪律等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净化学习生活环境,增强学习气氛,努力树立良好的班风,形成良好的学风。 2、加强班级管理,加强团结协作,发挥整体作用。班主任要起到班级灵魂作用,牢固树立团队作战的意识,紧密团结科任教师。同时科任教师要增强责任感,使集体力量得以充分发挥,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3、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任课教师一起,特别是抓住每次考试契机,帮助学生分析成败原因,加强学法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自信心。 4、加强培养“优等生”,造培育优秀生的声势,适当运用心理暗示,让优秀生定位,并做到广种博收。促进“临界生”,鼓励“后进生”的工作。“推拉并举”。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千里马,创造条件,实施分层管理。抓学困生,“百炼成钢”。认真分析原因,做细致工作,教给学习方法,尽量联系生活实际,使他们认识学习的价值。抓心理辅导,“轻装上阵”。重视非智力因素对考生的影响,提高学生抗干扰能力。面向全体作好分类要求,实现整体推进。 5、加强班主任责任意识,班级管理倡导人文关怀。应多设身处

圆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圆的有关概念和性质 一 本讲学习目标 1、理解圆的概念及性质,能利用圆的概念和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2、理解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能运用几何知识解决与圆周角有关的问题。 3、了解垂径定理的条件和结论,能用垂径定理解决有关问题。 二 重点难点考点分析 1、运用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2、圆周角的转换和计算问题 3、垂径定理在生活中的运用及其计算 三 知识框架 圆的定义 确定一个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圆的性质 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 垂径定理及其推论距关系定理及其推论圆心角、弦、弧、弦心对称性 四 概念解析 1、 圆的定义,有两种方式: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 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 旋转一周,一个端点A 随之旋转说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端点O 叫做圆心,以O 为圆心的圆记作O ,线段OA 叫做半径;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注意: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2、 与圆有关的概念: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如图1所示 线段AB ,BC ,AC 都是弦;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直径: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如AC 是O 的直径,直径是圆中最长的弦;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弧: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 称弧,如曲线BC,BAC 都是O 中的弧,分别记作BC 和BAC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半圆:圆中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

两条弧,每条弧都叫做半圆,如AC 是半圆;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劣弧和优弧:像BC 这样小于半圆周的圆弧叫做劣弧,像BAC 这样大于 半圆周的圆弧叫做优弧;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同心圆:圆心相同,半径不等的圆叫做同心圆;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弓形:由弦及其说对的弧所组成的图形叫做弓形;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等圆和等弧:能够重合的两个圆叫做等圆,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重合的弧叫做等弧;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圆心角:定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如图1中的∠AOB,∠BOC 是圆心角,圆心角的度数:圆心角的读书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圆周角:定点在圆上,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如图1中的∠BAC,∠ACB 都是圆周角。 3、 圆的有关性质 ①圆的对称性 圆是轴对称图形,经过圆心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有无数条。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圆心是对称中心,优势旋转对称图形,即旋转任意角度和自身重合。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垂径定理 A.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且评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B. 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评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如图2 所示。 注意 (1)直径CD ,(2)CD ⊥AB,(3)AM=MB,(4)BD AC =BC ,(5)AD =BD .若 上述5个条件中有2个成立,则另外3个业成立。因此,垂径定理也称五二三定理,即推二知三。(以(1),(3)作条件时,应限制AB 不能为直径)。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弧,弦,圆心角之间的关系 A.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B. 同圆或等圆中,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他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也相等;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圆周角定理及推论 A.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B.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五 例题讲解 例1. 如图所示,C 是⊙O 上一点,O 是圆心,若80AOB =∠,求B A ∠+∠ 的值. 例1题图 A B C O

集合的概念 导学案

1.1.1集合的概念导学案 一、课前预习新知 (一)、预习目标: 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二)、预习内容: 阅读教材填空: 1 、集合:一般地,把一些能够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简称)。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 2、集合与元素的表示:集合通常用来表示,它们的元素通常用来表示。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记作,读作。 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记作,读作。 4.常用的数集及其记号: (1)自然数集:,记作。 (2)正整数集:,记作。 (3)整数集:,记作。 (4)有理数集:,记作。 (5)实数集:,记作。 二、课内探究新知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了解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掌握常用数集及其专用符号,并能够用其解决有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学习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学习难点: 元素与集合关系的表示. (二)、学习过程 1、核对预习学案中的答案 2、思考下列问题 (1) 某学校数控班学生的全体; (2) 正数的全体; (3) 平行四边形的全体; (4) 数轴上所有点的坐标的全体. 每个例子中的“全体”是由哪些对象构成的?这些对象是否确定?它们表示的是集合吗?你能举出类似的几个例子吗? ④如果用A表示高一(3)班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用a表示高一(3)班的一位同学,b是高一(4)班的一位同学,那么a、b与集合A分别有什么关系?由此看见元素与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 ⑤世界上最高的山能不能构成一个集合? ⑥世界上的高山能不能构成一个集合?

2020年中考数学备考总体复习方案

中考最后冲刺,这是考生综合素质大踏步提高的黄金时间,同学们需把前面一些零乱、繁杂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模块化,找到学科中的宏观线索,提纲挚领,全面到位。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初三备考学习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2020中考数学备考总体复习方案 1全力夯实双基保证驾轻就熟 目前中考数学试卷,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考查占80%左右的份量,即使是创新题或能力题也是建立在双基之上,只有脚踏实地、一丝不苟地巩固双基,才能占领中考阵地。 教材是精品,把握了教材,也就切中了要害。不仅要深刻理解教材中的知识,更要关注教材中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还要全面把握知识体系,保证: ⑴不掌握不放过。对照《考试说明》,确定考试范围,认真阅读和理解教材中相关内容,包括每个概念、每个例题、每个注释、每个图形,准确理解和记忆知识点,不留空白和隐患。 ⑵胸无全书不放过,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把书学得“由厚变薄”。不妨从课本的章节目录入手,进行串联,形成体系。

⑶有疑难不放过。为巩固复习效果,发展思维能力,适量的练习是必要的,练习中遇到困难也在所难免,必须找到问题的症结在那里,对照教材,彻底扫除障碍。回归教材、吃透课本,千万不能眼高手低哟。 2重视错题病例实时亡羊补牢 错题病例也是财富,它有时暴露我们的知识缺陷,有时暴露我们的思维不足,有时暴露我们方法的不当,毛病暴露出来了,也就有治疗的方向,提供了纠错的机会。 由于题海战术的影响,许多同学,拼命做题,期望以多取胜,但常常事与愿违,不见提高,走访了一些同学,普遍觉得困惑他们的是有些错误很顽固,订正过了,评讲过了,还是重蹈覆辙。原因是没有重视错误,或没有诊断出错因,没有收到纠错的效果。 建议:建立错题集,特别是那些概念理解不深刻、知识记忆失误、思维不够严谨、方法使用不当等典型错误收集成册,并加以评注,指出错误原因,经常翻阅,常常提醒,警钟长鸣,以绝后患。 注意收集错题也有个度的问题,对于那些一时粗心的偶然失误,或一时情绪波动而产生的失误应另作他论。 3加强毅力训练做到持之以恒 毅力比热情更重要。进入初三,同学们都雄心勃勃。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有的同学能够坚持不懈,平步青云。

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导学案

§1.1 集合的概念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3.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 (预习教材P2~ P5,回答下列问题) ①不等式30 x->的解; ②接近数0的数; ③方程2210 x x -+=的解; ④1,2,1;

⑤坐标平面内第一象限内所有的点; 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记作; 正整数集:所有正整数的集合,记作; 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 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 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 自我检测2:填∈或? ① 3.14Q②0N③ 1,2Z ④πQ⑤()02-N*⑥() 自我检测3: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①由大于3小于10的整数组成的集合___________ ________; x-=的实数解组成的集合_____ _; ②方程240

题型一 集合的概念 【例1】 下列对象能构成集合的是( ) A.高一年级全体较胖的学生 B .sin 30°,sin 45°,cos 60°,1 C .全体很大的自然数 D .平面内到△ABC 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 题型二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例2】填∈或? 1- N ,0 *N ,3.7 Z ,3 1 Q ,. 题型三 集合的表示 【例3】 试分别用描述法和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 由大于10小于2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 (2) 方程2 2+10x 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3) 不等式450x ->的解集; (4) 所有奇数组成的集合; (5) 坐标平面内第一、三象限内所有点的集合; (6) 一次函数y x =的图象与二次函数2y x =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

初三数学中考复习备考实施方案

初三数学中考复习备考方案

————————————————————————————————作者:————————————————————————————————日期:

2014届初三数学中考复习备考方案 ------九年级数学备课组初三是中学阶段最为关键和重要的一学年。这一阶段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升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初三数学教研组以初三年级组中考复习备考方案为依据,制定了本备课组的的中考备考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迎接2014年中考的到来,争取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完成张校长给年级下达的任务,中考备考工作需做到早计划,早落实。根据我校中考备考精神和年级备考工作要求,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数学具体知识内容、目标和考试范围、方向,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教学和备考的准绳,认真落实到数学教学和复习中。 二、现状分析 本届初三年级现在有1287名学生,从开学的几次考试来看,年级数学平均分能稳定在90分以上,整体水平比较高,这是优势,但临界生的数学成绩普遍不够突出,而这部分学生往往是决定中考成败的关键,因此,初三中考备考对于中考提高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分阶段任务目标及措施 第一阶段: 任务:本学科于2014年3月中旬,完成初三新课的教学工作。扎实的完成初三的新课的教学任务。

目标:让学生系统掌握本学科知识,做到知识网络化,方法多元化,技巧灵活化。 措施:全组教师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预习学案,不无故拖延教学进度,合理安排新授课和后续复习时间。由于学生的层次不齐,所以这一阶段地学习,授课教师要尽量做到关注全体,分层要求,抓差生,促中生,保优生。面对差生,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常跟踪;促中转优,目标管理,注重细节,方法引导;优生保先,能力至上,全面发展,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精选习题,练在实处。特别是在晚课习题的训练习题的设置上,尽量做到分层练习,人人都有事做;及时辅导,问题及时解决,精讲多练,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 第二阶段: 任务:第一轮复习3月中旬—5月中旬 以教材为主线,系统复习初一、初二和初三的基础知识,宏观把握数学框架,构建知识网络。 目标:第一轮复习中应该抓基本概念的准确性;抓公式、定理的熟练和初步应用;抓基本技能的正用、逆用、变用、连用、巧用;能准确理解教材中的概念;能独立证明书中的定理;能熟练求解书中的例题;能掌握书中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做到基础知识系统化,基本方法类型化,解题步骤规范化,从而形成明晰的知识网络和稳定的知识框架。 措施: 第一轮复习要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做到重视课本。现在中考命题仍以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函数的概念》导学案

第6课时函数的概念 1.理解函数的概念,了解构成函数的三要素. 2.能正确使用区间表示数集. 3.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这样一句话:从具体到抽象是数学发展的一条重要大道.我们来看三个现象:①清晨,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②随着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地球正在逐渐变暖;③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逐年增长. 问题1:在初中,我们学习过函数,函数是刻画和描述两个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数学模型,上述三个事例,向我们阐述了一个事实,世界时刻都是变化的,那么变化的本质是什么呢? 从数学的角度看,我们发现在这些变化着的现象中,都存在着两个变量,当一个变量变化时,另一个变量随之发生变化.若当第一个变量确定时,另一个变量也随之确定,则它们之间具有. 问题2:设A、B是非空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 中的数x,在集合B中都有的数y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 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其中x叫作,x的取值集合叫作函数的;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作,函数值的集合叫作函数的. 问题3:在研究函数时常会用到区间的概念,区间的表示如何规定?

注:实数集R可以用区间表示为(-∞,+∞),“∞”读作“无穷大”,“+∞”读作“正无穷大”,“-∞”读作“负无穷大”. 问题4:(1)函数f:A→B应该满足什么样的对应关系?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有几部分? (2)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分别相同,值域相同吗?由此你对函数的三要素有什么新的认识? (1)应满足:①集合A、B都是;②对于数集A中的每一个元素x,在对应关系f:A→B下,在数集B中都有的元素y与之对应. 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和,简称为函数的三要素. (2)如果两个函数的和分别相同,那么它们的值域一定相同.由此可以认识到:只要两个函数的和分别相同,那么这两个函数就相等. 1.下列四个函数:(1)y=x+1;(2)y=x3;(3)y=x2-1;(4)y=. 其中定义域相同的函数有(). A.(1)(2)(3) B.(1)(2) C.(2)(3) D.(2)(3)(4)

2020九一中考数学备考方案

2020年中考数学复习备考方案 一.指导思想 教学工作是学校常抓不懈的工作,而中考成绩是衡量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2020年九年级一班数学中考备考方案按照学校工作计划中对毕业班工作的要求,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校本教研为龙头,以推进新课程改革、加强中考备考、强化教学常规为主线。为了使我班今年的中考备考工作井然有序、扎实有效地进行,切实保障我班的中考成绩稳中有升,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此中考备考方案。 二.复习方式 分三轮复习 第一轮摸清初中数学内容的脉络,开展基础知识系统复习。 按初中数学的体系,可以把内容归纳成五个单元:(1)数与式(2)方程与不等式(3)函数(4)平面几何(5)概率与统计 复习为基础知识的单元、章节复习。通过第一轮的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形成明晰的知识网络和稳定的知识框架。我们从双基入手,紧扣中考知识点来组织单元过关。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实行严格的单元过关,对中下等学生实行勤查、多问、多反复的方式巩固基础知识,在知识灵活化的基础上,还注重了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考有近70分为基础题,若把中档题和较难题中的基础分计入,占的比值会更大。所以在应用基础知识时应做到熟练、正确、迅速。上课不能只听老师讲,要敢于质疑,积极思考方法和策略,应通过老师的教,自己“悟”出来,自己“学”出来,尤其在解决新情景问题的过程中,应感悟出如何正确思考。 第一轮复习在五月五号左右必须完成任务,安排几次分单元的测试。

第一次测试:数与式 第二次测试:方程(组)与不等式 第三次测试:函数 第四次测试:平面几何 第五次测试:统计与概率 第二轮针对热点,抓住弱点,开展难点专题复习。 这一轮复习我们打破章节界限实行大单元、小综合、专题式复习。第二轮复习绝不是第一轮复习的压缩,而是一个知识点综合、巩固、完善、提高的过程。复习的主要任务及目标是完成各部分知识的条理、归纳、糅合,使各部分知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力求实现基础知识重点化,重点知识网络化,网络知识题型化,题型设计生活化。 在这一轮复习中,要以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学生的综合训练为主体,减少重复,突出重点。在数学的应用方面,注意数学知识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穿插专题复习(规律探索和阅读理解类型、图表信息给予类型、几何操作与动态类型、方案设计与开放类型、数学思想和方法类型;向学生渗透题型生活化的意识,以次提高学生对阅读理解解题的理解能力。 狠抓重点内容,适当练习热点题型。多年来,初中数学的“方程”、“函数”、“直线型”“平面几何”一直是中考重点内容。“方程思想”、“函数思想”贯穿于试卷始终。另外,“开放题”、“探索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也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题型,这些中考题大部分来源于课本,有的对知识性要求不同,但题型新颖,背景复杂,文字冗长,不易梳理,所以应重视这方面的学习和训练,以便熟悉、适应这类题型。 这一些中考试题中找到出题的方向、类型、难度,让他们更好的适应中考的要求。 第二轮复习在五月底左右必须完成任务,通过适应性考试及时发现漏洞,补上缺口。 第三轮知识、能力深化巩固提升阶段。

【重点梳理】-初三数学-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

作业帮一课初中独家资料之【初三数学】 1. 圆的定义 (1)动态:如图,在一个平面内,线段 OA 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 O 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 A 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 O 叫做圆心,线段 OA 叫做半径. 以点 O 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 O”. 要点诠释: ①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确定一个圆应先确定圆心,再确定半径,二者 缺一不可; ②圆是一条封闭曲线. (2)静态:圆心为 O,半径为 r 的圆是平面内到定点O 的距离等于定长r 的点的集合. 要点诠释: ①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 ②圆指的是圆周,而不是圆面; ③强调“在一个平面内”是非常必要的,事实上,在空间中,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 的集合是球面,一个闭合的曲面. 2.圆的性质 ①旋转不变性:圆是旋转对称图形,绕圆心旋转任一角度都和原来图形重合;圆是中心对 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圆心; ②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或者说,经过圆心的任何 一条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 要点诠释: ①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②因为直径是弦,弦又是线段,而对称轴是直线,所以不能说“圆的对称轴是直径”, 而应该说“圆的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3.两圆的性质 两个圆组成的图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两圆连心线(经过两圆圆心的直线叫做两圆连心线). 每周六 10 点,【作业帮一课初中】服务号定时上新独家资料,等你来抢~~~ 核心知识点二:与圆有关的概念 1.弦 弦:连结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 直径: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 弦心距:圆心到弦的距离叫做弦心距. 要点诠释: 直径是圆中通过圆心的特殊弦,也是圆中最长的弦,即直径是弦,但弦不一定是直径. 为什么直径是圆中最长的弦?如图,AB 是⊙O 的直径,CD 是⊙O 中任意一条弦,求证:AB≥CD. 证明:连结OC、OD ∵AB=AO+OB=CO+OD≥CD(当且仅当CD 过圆心O 时,取“=”号) ∴直径AB 是⊙O 中最长的弦. 2.弧

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导学案

1.1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导学案 学习目标 重点:集合概念的形成及集合的表示方法 难点:理解集合的元素的确定性和互异性,理解集合的特征性质描述法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预习本节内容 二、新课导学: 探究1:(1)小于10的自然数0,1,2,……,9 (2)满足323+>-x x 的全体实数 (3)我们这里的全体同学 思考:(1)以上各例有何特点? (2)能否给出集合的一个大体描述? (3)各例中集合的对象各是什么? (一)集合的概念 1、集合与元素的定义: 集合: 元素: 2.集合与元素的字母表示 集合: 元素: 探究2:上例(2)中数4和-2是这个集合的元素吗? 3.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二)集合中元素的基本特性 (1) (2) (3) 思考:(1)你能否确定,你所在班级中,高个子同学构成的集合?并说明理由. (2)你能否确定,你所在班级中,最高的3位同学构成的集合? 练习:下列语句是否能确定一个集合? (1)你所在的班级中,体重超过75kg 的学生的全体; (2)某校高一(1)班性格开朗的女生全体; (3)质数的全体;(4)平方后值等于-1的实数的全体; (5)与1接近的实数的全体 空集: . (三)集合的分类 ??? 集合 (四)常用数集及其记号 实数集 ;有理数集 ;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整数集 ;空集 . 练习:用符号∈或?填空: (1)-3 N ; (2)3.14 Q ; (3)3 1 Z ; (4)0 φ;(5) ; (6)2 1 - R ; (7)1 +N ;(8)π R (五)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特征性质描述法,维恩图法(图示法). 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 出来,写在 内的表示方法,叫列举法。集合中各元素间用 隔开. 例如:(1)}{100,......,3,2,1; (2)}{6,4,2; (3)自然数集N=}{ ,......,......,3,2,1n 2.特征性质描述法:用集合中元素的 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特征性质描述法.一般形式: ;表示集合是由集合 中具有性质 的所有元素构成的,其中竖线左边的x 表示这个集合中的 ,称为集合的 ;竖线右边的p (x )表示这个集合中元素的 ,称为 .

中考数学复习备考计划

九年级数学中考复课计划 中考在即,作为数学教师,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何通过一个阶段的复习,使学生较好地把握整个初中阶段学习的知识体系,正确掌握并灵活运用各个知识点,形成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就结合中考数学试题的变化趋势以及我校九年级数学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届九年级数学复课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我校工作计划为指导思想,结合我校和所教班级的实际,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地进行复习,复习时依纲靠本,实施素质教育,设法引导学生,着力培养学生的创精神和创造能力,因材施教,设法在A类学生里挖掘数学尖子生,调整好学生的学习状态,努力提高B类学生的合格率和优良率,力争今年初三升学考取得好成绩。 二、方法措施 九年级复课教学要夯实基础,突破提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力争本班学生在今年的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为了达到要求,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狠抓双基,巩固基础知识 中考试题是对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的全面考察,知识点覆盖率达75%以上,中考试题依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一般不会有难题、偏题,基础知识的巩固,基本技能的训练是复习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学生只有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优化知识结构,夯实基础,强化训练,才会取得满意的成绩。 2、认真研究,把握中考方向。 认真研究中考说明和中考复习资料《名师点指中考》,理清知识结构,把握各个章节的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和综合运用四个层次的内容。教师要对复习的内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就能驾驭复习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复习的质量。另外,我们还将对照2012年的中考说明,熟知那些内容在发生变化.。对于资料中的习题,每一张试卷,先全面通读,“吸其精华,剔其糟粕”,筛选典型的,有价值的题目给学生做,给学生讲,坚持把握“宁肯教师多费时,不让学生作废题”的原则。 3、保证基础题,抓住中档题,争取得高分。 任何一份完整的模拟试题,都由一定比例的基础题、中档题、难题组成。学生成绩不尽人意的原因往往是基础题失分太多,所以不能轻视基础题。特别是对中等生,我们一定要求他们把基础知识学扎实,对一些无能为力的难题可舍则舍;而对那些中、上等生的要求则不同,在保基础的前提下,再给他们一些有代表性的具有一定难度的练习,通过抓中档,力争在中考取得高分。‘ 4、做好学生的培优补差工作,对于优秀学生,鼓励他们多钻研有难度的提高题;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要求他们巩固基础,努力提高解题技巧和方法;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抓好基础知识的落实与掌握,把主要精力放在中等生身上。 5、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提高效率,做到精讲精练,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中考数学复习计划

2017-2018九下数学教学进度及复习计划(2018-2)

课后5.1 平行四边 形及多边形 四边形证明四边形证明四边形证明 圆有关的计算周测:刘文源 7 (4.9-4 .13)课 上 7.1 视图与 投影 8.1 统计8.2 概率 二轮:运动型 问题(1) 二轮:运动型 问题(双动点) 主备:赵卫 国,刘文源课 后 一模综合题练习周测:渠海霞 8 (4.16-4.20)课 上 预计一模考试 预计一模考试预计一模考试 二轮:运动型 问题(动点+动 线) 二轮:运动型 问题(动点+动 面) 主备:郑朝 龙,赵静课 后 15专题+23, 24题 16专题+23, 24题 9 (4.23-4.27)课 上 二轮:立体图 形与平面图形 的转化 二轮:特殊平 行四边形的相 关证明添加条 件型 二轮:特殊平 行四边形的相 关证明探究结 论型 二轮:实物抛 物线型问题 二轮:销售问 题 主备:渠海 霞,周茜 课 后 填空选择模块、证明模块、代数模块练习 周测:赵连江 10 (4.30-5.4)课 上 二轮:二次式 的综合应用 二轮: 16+20+22代数 模块 二轮: 16+20+22代数 模块 二轮:阅读理 解问题:几何 问题代数解 二轮:阅读理 解问题:代数 问题几何解 主备:赵卫 国,刘文源 课 后 填空选择模块、证明模块、代数模块练习 周测:赵静 11 (5.7-5 .11)课 上 选择与填空选择与填空 小综合检测1小综合检测2小综合检测3 课 后 选择与填空讲 评 选择与填空讲 评 小综合检测1 讲评及改错 小综合检测2 讲评及改错 小综合检测3 讲评及改错 12 (5.14-5.18)中考二模及中考二模讲评学生查缺补漏 13 (5.21-25)大综合2套及讲评学生查缺补漏 14 (5.28-6.1)大综合2套及讲评学生查缺补漏 15 (6.4- 6.8) 学生自悟。大综合1套、机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