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混元功

合集下载

混元功——精选推荐

混元功——精选推荐

混元功(⼀)“混元功”武技⼩乘阶段修成的标准是丹⽥出现“混元珠”或是“混元流珠”,此时在武技上已获得⾄关重要的劲法――“混元整体⼒”或是“上乘劲法”――“混元爆炸⼒”。

本阶段主要靠“混元球”来完成。

(⼆)混元功”武技中乘阶段修成的标准是体内产⽣“混元罡⽓”,并幅射到体外,体内外充满“混元罡⽓”。

这种辐射是真实不虚的,并⾮似有似⽆。

当他⼈⾛进你的功⼒范围内,或是50厘⽶或是100厘⽶,你⾝体马上就感觉到,并开始反击。

包括从背后偷袭,即使是双眼被蒙上也是如此。

本阶段主要靠“混元罡⽓护体功”来完成。

同时,在这个层次上还有“混元神掌”(即“混元⼋掌”)、“混元⽆极掌”等,可打散软硬轻诸功。

(三)“混元功”武技⼤乘阶段修成的标准是出现“混元凌虚劲”,俗称“混元⽓墙”,丹家称之为“混元⾦圈”。

⼤家都知道太极拳的最上乘功夫是“凌虚劲”,即可以隔空击敌。

但太极拳之“凌虚劲”只可以隔空阻敌于⼀个⽅向,⽽“混元功”之“混元凌虚劲”可以同时四⾯⼋⽅隔空拒敌于⼀定范围内。

使对⽅感觉是被⼀道“⽓墙”挡住,欲进⽽不能。

本阶段主要靠“混元弥天⼤法”来完成。

这个层次同时还有“混元⽆极劈空掌”等需要炼,可隔空打散软硬轻诸功。

“混元⽆极劈空掌”修成后,体内已有“罡砂”,此时已敲开“剑客”之⼤门。

他⽇如果有缘的话,笔者将在武当⼭上为同道们演⽰这⼀⼤乘绝技――“混元⾦圈”。

(四)“混元功”武技上乘阶段修成的标准是出现“混元外丹”。

具有这种功夫的⼈,传统正宗武林界称之为“剑客”。

此外丹,⾮是彼之“⾦⽯草⽊”之外丹,⽽是⼈体之“外丹”。

“混元外丹”修成后,可隔空“抓⽔成球”。

外⾏⼈看到的只是表象,不知个中⽞妙之处。

实际上,演⽰者在内“⼤丹”已成,吐⽓外注于虚空,神⽓⾼度凝炼,结为⼀实弹之⽓形,吞吐往来,合于神意,故能“抓⽔成球”、“浮游外物”。

甚难甚难!没有数⼗年的纯功断难成功!“混元外丹”⼜称之为“剑丸”,此时已臻于“剑客”之⼤乘境界。

太极混元功

太极混元功

太极混元功太极混元功一、降气洗脏功降气洗脏功是调解三焦,去浊留清,滋养五脏,松气松身的功法。

动作:1、无极站桩:两脚平行同肩宽,立身中正,周身放松;2、两手上举:两手领臂自体侧两旁缓缓上举至头顶上方;3、两手下按:上动不停,两手经脸前、胸前、腹前下按,回到无极脏。

如此降9次后收功。

意念:1、身心虚静:用三性归一法内想丹田,内视丹田,内听丹田,逐渐达到身心虚静,物我两忘的无极之境,静站片刻;2、引气上行:眼神心意领两手缓缓引气上引;3、降气洗脏:意气不停,引大自然混元气由头顶性宫进入体内,自上而下地缓缓下降,顺两腿一直降达两脚涌泉。

作用:1、清洗脏腑,舒通经络,去浊留清,滋养五脏,平和六腑,固本培元。

2、松气松身,强筋壮骨,筋肉离骨,骨节松开,滋养肌肤。

3、培养松沉劲,稳固桩功,兼练太极十三势的按劲、中定劲。

4、若津液满口,可随降气分三次咽下,以意送入丹田内,可灌脏润身,滋养真元。

5、若某脏腑器官有病,降气时意念到达部位处,稍停一停,然后再随意念引导从脚梢、头梢排出去。

降气收功法:外形动作与降气洗脏功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眼神心意引气降到中丹田,而不是降到涌泉。

降气收功每次做三遍。

二、三丹采气三丹采气功是修炼天地人三才合一,采收天地混元气,培养先天混元气的功法。

三丹在人体的位置:上丹田是先天元神之窍,称为“上元窍”,位于两眼眉之间深处祖窍内;中丹田是先天元气之窍,称为“中元窍”位于脐内神阙穴之深处;下丹田是先天元精之窍,称为“下元窍”,位于前阴与肛门之间会阴穴的深处。

三丹采气功按上丹、中丹、下丹采气修炼。

上丹采气功动作:1、提手上采:自无极始,两手缓缓自体侧分开向前上方楼采;2、收手下按:上动不停,两手缓缓向里收回,经脸前、胸前下按至腹前,然后放松。

如此反复采收9次。

意念:1、采气收气:眼神心意领两手采收天地混元之气;2、降气归丹:由祖窍上丹田过入体内,下降归入中丹田。

作用:1、培养和充实丹田混元气。

心意混元太极拳二十四式

心意混元太极拳二十四式

心意混元太极拳二十四式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简称"混元太极拳,"是中国当代著名武术家,陈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创派宗师冯志强先生继承了陈发科老先生家传太极拳法的精髓,并揉入了胡耀贞老先生心意六合拳的"道"家内功,依据天地阴阳,混元运转的易理,结合中医养生之道,以自身几十年练拳行功的切身体会,特别是在教学传拳实践中,根据广大学员的身体条件及学习要求,创编的一种混元运动的太极拳法。

下面由店铺给您介绍:心意混元太极拳二十四式。

欢迎阅读!心意混元太极拳二十四式1.方向:本拳式图解以面朝南为前,背朝北为后,左为东,右为西。

2.路线:拳式运行路线仅以文字说明,图中不做标志。

3.运行轨迹:手足运行轨迹分为圆和弧运动。

圆分为竖圆、平圆和立圆;弧分为上弧和下弧;运行方向分为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

兹分别简述如下:(1)竖圆:正平面上,左上右下为顺时针竖圆,右上左下为逆时针竖圆。

(2)平圆:水平面上,左前右后为顺时针平圆,有前左后为逆时针平圆。

(3)立圆:侧平面上,右手前上后下或左手后上前下为顺时针立圆,右手前下后上或左手后下前上为逆时针立圆。

(4)上弧:右手从左至右上弯为顺时针右上弧,右手从右至左上弯为逆时针右上弧,左手从有至左上弯为逆时针左上弧,左手从左至右上弯为顺时针左上弧。

(5)下弧:右手从左至右下弯为逆时针右下弧,右手从右至左下弯为顺时针右下弧,左手从右至左下弯为顺时针左下弧,左手从左至右下弯为逆时针左下弧。

4.拳式注解中对每一拳式均分为动作分解、练习要点、技击含义三个部分。

习练者在初期阶段应以动作分解和练习要点为主进行练习,待拳式动作纯熟、通顺、连贯、圆活之后,再以意行气,以气运身,意到气到,气行形随,进而达到意、气、神、形合一的境界。

练气则滞,练意则活,全凭心意用功,练至功行圆满时,内气自会豁然贯通。

心意混元太极拳二十四式一、无极起式(胸向南)动作分解1.左脚横开:全身放松,左脚横开与肩同宽,屈膝坐胯,圆裆吊顶。

武当道家混元太极

武当道家混元太极

武当道家混元太极武当道教混元太极南京武协道家功法研究会释延帆混元太极来源于道家文化,所以其内功心法的表述多与道家文化的语汇和修道的阶梯进程有关。

一般来说,太极拳是太极拳架、太极术、太极道的融合体。

这里的太极架指的是形体动作,太极术指的是内功心法,太极道指道德修养。

也就是说,真正的太极拳或者说太极文化应该包括以上3个方面的内容。

如果只进行一方面的学练,则表明没有得到太极拳的真谛,而变成大街上老年人演练的仅有活动筋骨作用的太极操了。

如果只练太极拳架而没有内功心法(太极术),则只是在空描,没有深刻的神意气之内涵和功夫上身的内在体验;只有内功心法没有拳架的变化,则生命活动就缺少了的物质载体;只进行道德修养没有拳架(阳面)和内功(阴面)的滋润,则不易达到“延年益寿不老春”等太极拳修炼的终极目的。

人身之阴阳,往往不得其平,则血气滞而疾病生。

作为内功拳,武当混元太极拳以功为本,以拳为母,以养为主。

作为其内功修炼之道,混元功(如无极桩功、开合桩功、揉球桩功等)一系列功法疏通经络、平谧阴阳,培补内气,增长内功。

所以,混元太极可以从根本上养生,把五脏六腑调整到最佳状态,修复病灶拯救苍生。

混元太极功夫架又可以由内而外,丹田转动瞬间发力无坚不摧无人能敌。

武当混元太极内功——太极术1.无极混元桩1.动作:吸气时重心上升,呼气时重心下沉,命门穴始终放松,呼气时从头到脚节节放松,肌肉与骨骼挂落分离。

2.呼吸与意气:吸气时小腹微鼓,宇宙真气走中脉到下丹田,呼气时小腹里凹,真气由下丹田走中脉到涌泉穴,再到地下。

2.太极开合桩1.动作:两手两肘开合运行时,勿走折线,其运行轨迹均为非常扁的椭圆。

呼气时命门穴后突,脊柱崩直后靠,重心位于后脚跟,劳宫穴微突,吸气时命门穴放松,重心位于前脚掌,劳宫穴微凹。

2.呼吸与意气:吸气时小腹微鼓,命门真气到下丹田,同时混元气由手中所抱混元气团走下丹田,呼气时小腹里凹,混元气由丹田冲向命门,同时循经冲向两手劳宫,冲出劳宫,在两手中形成混元气团。

[转载]太极混元功

[转载]太极混元功

[转载]太极混元功本套功法为冯志强老师亲传,笔者依道武医易之理,将其整理为四个部分:①中脉采气功;②经络行气功;③五行转气功;④保健按摩功;可顺序练习,也可分开各自单独练习。

若能每天从头开始练习一遍,就会产生内气充盈、精力旺盛、窍清目明、周身舒畅的感觉,从而达到保精养神、固本还元、修身养性、益寿延年的效果。

本套功法基于《老》《庄》和《抱朴子》的养生理论,依据《黄帝内经》和中医阴阳五行和经络学说,吸收了道家内丹派的内练功法及《伍柳仙踪》的内练秘法,以武家内功修炼为核心,医家气功为辅佐,易传之理为根基,佛道境界修炼为宗旨,追求“德道合一”、“天人合一”、“内外合一”、“精气神合一”。

下面是功法的具体练法:一、中脉采气功该功法初级阶段主宰七窍(即百会、祖窍、膻中、神阕、丹田、会阴、涌泉)采气,主修“天人合一”;七窍所采之气各不相同,每窍所采次数可因人、因时、因地、因况而异。

但最少不得少于9次。

采气之前先静默站立(意守丹田),然后进入溟溟杳杳、混混沌沌、无形无象、无知无觉的无极状态。

随着丹田一点灵光出现,进入太极状态:意想脚踩大地、头顶蓝天、放松五指(依次为食指、大指、无名指、小指、中指各2分钟)、虚灵顶劲、全身放松,神光内敛。

1、百会采气:采高空清气,洗全身浊气,意想百会缓缓绽开一朵莲花,双手从体侧上举,意想天空清气落于劳宫穴;然后双手继续上举、内合于头顶,意想劳宫之清气如一滴水(气)依次沿百会进入中脉,双手中指在胸前导引,经过绛宫、中丹田、会阴,沿两腿内侧阴经而下到涌泉,进入大地散开;每次意想吸入清气、排出浊气。

然后命门放松;手过膝盖后即可向上直腰,虚灵顶劲。

2、祖窍采气:采名山大川之气,越远越好;如黄山、泰山、峨眉山等三山五岳之气。

意想祖窍外印堂穴朝前方缓缓绽开一朵莲花,双手从体侧向前举起,吸遥远之山川清气至劳宫穴,然后双手中指导引,并意想:将清气聚如一滴水(气)进印堂莲花,入于祖窍,沿中脉到绛宫、中丹田、会阴,沿两腿内侧阴经而下到涌泉,进入大地散开;每次意想吸入清气、排出浊气。

太极混元功的简介

太极混元功的简介

太极混元功的简介太极混元功是太极拳属内家拳术,练的是动静两功,内外双求,性命双修,以心意行气为法则,以内外双求为宗旨。

入门功法是"太极混元功"功法的节选,对初学者来说,不仅是筑基功,也是养生法,更是通往上乘武术内功的必经之途。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太极混元功的简介。

太极混元功的概况太极混元功起源于中国,其动作刚柔相济,既可技击防身,又能增强体质、防治疾病的传统拳术。

太极拳历史悠久,流派众多,传播广泛,深受人们的喜爱。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与流传,许多轶闻史事仅见于拳术家的言传身教。

1929年扬州金一明的<三十二势长拳>中说:“武当脱胎于少林,少林得法于禽经。

”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模仿熊、虎、猿、鹿、鸟五种禽兽的动作,结合民间流传的保健运动,创编出了《五禽戏》,华佗因此被尊称为拳术开山始祖。

太极混元功的发展简史《太极混元功》的起源,众说纷纭,大致有唐朝(公元618~907年)许宣平、宋朝(公元960~1278年)张三丰、明朝(公元1368~1644年)张三丰、清朝(公元1644~1911年)陈王廷和王宗岳等几种不同的说法。

没有充分史料可以证明太极拳是张三丰所创,但戚继光的32势长拳理论早于陈王廷,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原本也为陈式太极拳所缺欠。

可见太极拳并非一人所创,而是前人不断开发、总结、整理、创新、发展而来的。

纵观近、现代太极拳的发展就可见一斑,事物只有不断发展才具有生命力。

这足以说明太极拳的前天、昨天和今天,也揭示了它的明天。

据中国武术史学家唐豪等考证:太极拳为河南温县陈家沟陈王庭所创。

并且河南省温县向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为太极拳发源地得到批准。

但也有人称太极拳发源于武当武术,赵堡太极拳为武当太极拳的一支;最早传习太极拳的为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姓,由第十四祖陈长兴传给河北永年人杨露禅而后社会依次流传出杨式、武式、吴式、孙式等太极拳流派。

陈氏太极拳的创编人是陈王廷,他是一位卓有创见的武术家。

2020.9.20.道云龙老师晨练混元功实况

2020.9.20.道云龙老师晨练混元功实况

2020.9.20.道云龙老师晨练混元功实况
展开全文
俗话说:拳无功,一场空。

混元功是混元太极的基本功,要想拳练好,须在功里找。

在某些状况下,练功比练拳重要。

混元太极内功动作名称
混元功名称放松功
第一节降气洗脏,左右阴阳
第二节三丹采气,三丹往返
第三节双掌揉球,左右车轮
第四节三丹开合,腹前穿梭
第五节日月旋转,左右旋腕
第六节环形伸缩,转腹归原
第七节单腿提降,左右按掌
第八节双腿提降,迎风摆柳
第九节带脉磨盘,风摆荷叶
第十节乾坤开合,胸腹折叠
第十一节收气归丹,劳宫贯气
保健按摩功
1、搓手摩面
2、洗头摩面
3、按压迎香
4、按摩双耳
5、按压耳门
6、踮脚颠背
7、旋颈转项 8、拍摩合谷
9、拍摩内关 10、拍摩外关
11、拍摩手三里 12、拿捏旋肌
13、拍摩肩井 14、拍摩后腰
15、拍摩环跳 16、拍摩风市
17、拍摩阳陵泉 18、拍摩足三里
19、拍摩委中 20、拍摩丹田
21、松抖双膝 22、送抖双胯
23、金鸡抖翎 24、松抖周身。

混元24式太极拳练习要领

混元24式太极拳练习要领

混元24式太极拳练习要领“混元24式”是冯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练功实践,把心意六合拳的功法融于陈式太极拳而创编的。

这套拳法既有陈式太极拳缠丝跌宕,又有心意六合雄浑充沛,见效很快。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混元24式太极拳练习要领。

欢迎阅读!简述混元24式太极拳练习要领练习要领一、要中正在习拳过程中,经常发现习拳者身体不中正,东倒西歪,前俯后仰,周身别扭,初习拳者尤甚。

首先要做好"四平",即顶平头正,肩平身正,眼平意正,心平气正。

其次,为了使身体中正安舒,支撑八面,必须做好外三合,即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

以搂膝拗步为例,左脚在前成川字步,右肩与左胯合住,右肘与左膝合住,右手与左足合住,右脚在前相反之。

外三合就好象木工在竖门窗时,为了不变形,首先打个"X"来固定框架一样。

当然,我们习拳者的外三合,主要是靠意念来实现了。

混元24式太极拳的中正,并不是绝对保持身体中心与地面垂直,而是保持身体平衡。

以"金鸡独立"为例,一定要身体略有倾斜,才能保证身体沉稳,即"斜中寓正"。

在行拳过程中,保持身体动态平衡。

练习要领二、要"松"、而不"懈"练拳时精神萎靡,骨节闭合,好象支撑不了自己的身体一样,头垂、背弯、胯余、膝软,两手两臂也是如此,肌肉软瘫一堆。

拳架松懈丢瘪、混混沌沌、无精打采。

虽练拳多年,但是情绪不浓,推手时丢瘪顶抗,毛病丛生。

以上弊病皆由"松"、"懈"不分所致。

首先要提起精神,注意意领。

其次,所有骨节都要启开,筋要松开,气要沉,腰以上的劲往上,腰以下的劲往下,处处都要走出两稍之劲来。

用意不用力为之松,不用意不用力为之懈。

所以拳论说,用意不用力,在气则滞,在意则灵,意气君来骨肉臣。

练习要领三、要"开"、"合"分明不少人练拳和推手时,知开不知合,知合不知开,拳势开则散,合则瘪,开合分离,根本谈不上连绵不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降气洗脏功降气洗脏功是调解三焦,去浊留清,滋养五脏,松气松身的功法。

动作:1、无极站桩:两脚平行同肩宽,立身中正,周身放松;2、两手上举:两手领臂自体侧两旁缓缓上举至头顶上方;3、两手下按:上动不停,两手经脸前、胸前、腹前下按,回到无极脏。

如此降9次后收功。

意念:1、身心虚静:用三性归一法内想丹田,内视丹田,内听丹田,逐渐达到身心虚静,物我两忘的无极之境,静站片刻;2、引气上行:眼神心意领两手缓缓引气上引;3、降气洗脏:意气不停,引大自然混元气由头顶性宫进入体内,自上而下地缓缓下降,顺两腿一直降达两脚涌泉。

作用:1、清洗脏腑,舒通经络,去浊留清,滋养五脏,平和六腑,固本培元。

2、松气松身,强筋壮骨,筋肉离骨,骨节松开,滋养肌肤。

3、培养松沉劲,稳固桩功,兼练太极十三势的按劲、中定劲。

4、若津液满口,可随降气分三次咽下,以意送入丹田内,可灌脏润身,滋养真元。

5、若某脏腑器官有病,降气时意念到达部位处,稍停一停,然后再随意念引导从脚梢、头梢排出去。

降气收功法:外形动作与降气洗脏功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眼神心意引气降到中丹田,而不是降到涌泉。

降气收功每次做三遍。

二、三丹采气三丹采气功是修炼天地人三才合一,采收天地混元气,培养先天混元气的功法。

三丹在人体的位置:上丹田是先天元神之窍,称为“上元窍”,位于两眼眉之间深处祖窍内;中丹田是先天元气之窍,称为“中元窍”位于脐内神阙穴之深处;下丹田是先天元精之窍,称为“下元窍”,位于前阴与肛门之间会阴穴的深处。

三丹采气功按上丹、中丹、下丹采气修炼。

上丹采气功动作:1、提手上采:自无极始,两手缓缓自体侧分开向前上方楼采;2、收手下按:上动不停,两手缓缓向里收回,经脸前、胸前下按至腹前,然后放松。

如此反复采收9次。

意念:1、采气收气:眼神心意领两手采收天地混元之气;2、降气归丹:由祖窍上丹田过入体内,下降归入中丹田。

作用:1、培养和充实丹田混元气。

2、加强吐故纳新,增多血液中的氧气,提高蓄氧能力,调动肺泡,增强肺活量,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脏腑功能。

3、兼有炼神之功,通任脉之功。

4、培养太极十三势的采劲、按劲、中定劲和混元桩。

中丹采气功动作:1、两手前采:两手自体侧分开缓缓向前采收;2、合手回收:上动不停,两手缓向前收回;稍停放松。

如此反复采放9次。

意念:1、采气收气:眼神心意领两手:采收天地混元之气;2、拢气归丹:由肚脐直接归入中丹田内。

作用:1、培养和充实丹田混元气。

2、丹田的收放带动了腹部鼓荡运动,使隔肌的升卫幅度增大,使腹肌的伸缩强度增大,增加对肠胃按摩,加强消化器官的活动,促进肠蠕动,增加了胆、胰、胃与肠的分泌液,增加了消化能力和吸收营养能力,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排泄,排浊能力。

3、培养太极十三势的采劲、中定劲和混元桩。

下丹采气功动作:1、俯伸下采:两手向前下方俯伸下采;2、提收转前:再缓缓向后上提收至命门,然后自后引向中丹田,稍停放松。

如此反复收采9次。

意念:1、松气松身2、采气提气:眼神心意领两手采气上提至会阴下丹田;3、转气归丹:再由会阴提过尾闾,转气到。

命门,向前贯至中丹田。

作用:1、能够多生精液,炼精化气,还精补脑,营养骨髓,增加骨密质强度。

2、添命门之火温养能中精水,水火既济,心肾相交,性命双修。

3、接通任督二脉,有助周天循环。

4、兼练混元桩。

三、带脉磨盘功磨盘带脉功是修炼气通带脉转丹田的功法。

磨盘速写喧脉功分小磨盘和大磨盘两种练法。

动作:1、提手平腰:接上式马步桩,两手屈臂上提,高与腰平;2、磨盘左转:以腰为轴,以臀为重心,两手自右向左磨左转9次后换方向;3、磨盘右转:再自左向右磨盘转9次后,再换换方向进行大磨转圈,同亲左转9次,右转9次,练毕收功。

意念:1、意守中丹:用三性归一法意守中丹田片刻。

2、左转带脉:以中丹田为中心,以带脉为内圈,以两手为外圈,眼神心意引气领手催腰左转磨盘9次。

3、右转带脉:再反过来,眼神心意引气领手催腰右转磨盘9次。

作用:1、气通带脉转丹田,形成磨盘气圈。

2、培养两腰的虚实转换能力,增强腰脊的旋转力度和中气上下贯通的能力。

3、强壮肾气,精气转化。

4、培养太极十三势的捋劲、中定劲和混元桩功。

四、日月旋转功日月旋转功是修炼胸腹开合折叠转摩心、肺两脏的功法。

所谓日月,是借天之日月比喻人的心、肺两脏。

动作:1、抖手摩掌抚两胸:接上式,两手先抚两胸片刻,再同时抖动两手,并快带摩擦两掌心然后贴抚两胸,如此反复操作三次;2、先逆后面两手旋:两手抚胸后,先沿上、外、下、里的圆形路线缓缓地同时旋转9次;再反方向:沿下、外、上、里的圆形路此缓缓地旋转9次。

转毕,两手自一而上而下地顺胸腹摩擦三次。

然后抱守丹田静想片刻收功。

意念:1、抖气摩热熨心肺:两手抖动产生气场,再摩擦产生热量,然后将两手的气场热量熨敷渗透至胸腔内的心、肺两脏;2、内外合一旋日月:眼神心意引两手气场与胸腔内的太和元气混融相合,内外合一地同时旋绕转气,荡摩心肺两脏。

作用:1、改善和增强心肺两脏的生理功能,提高心肌和血管的弹性,加速血液循环,加强吐故纳新,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血液载氧能力。

2、具有太和元气冲开八脉的功能,使任脉更为平顺,冲脉更为通顺,督脉更为健顺。

3、使上体更虚灵,下体更沉实。

五、环形伸缩功环形伸缩功是修炼周天混元圈的功法。

按立圈的顺逆路线分左、右弓马步两种练法。

教材以左弓马步为例。

动作:1、虚步站立:左脚前迈一步成左虚步,两手臂自然下垂;2、顺圈伸缩:两手领臂沿顺立圈路线环形上棚下捋,身体随之前拥后缩,重心随之前弓后坐。

如此顺圈环形伸缩9次后换方向。

3、逆圈伸缩:然后再沿逆立圈路线环形前棚后捋,身体随之前拥后缩,重心随之前弓后坐。

如此逆圈环形伸缩9次后,换步再行环形伸缩。

收功。

意念:1、顺转循环:眼神心意引气领手沿任督两脉后上前下顺转循环9圈后换方向;2、逆转循环:眼神心意再引气领手沿任督两脉前上后下逆转循环9圈。

作用:1、有助于任督循,周天运行,培养混元气圈,强壮先天混元气。

2、有助于炼精化气。

3、兼练太极十三势的棚劲、捋劲、采劲、靠劲和进退劲、中定劲。

六、双手开合功双手开合功是动中求静,修炼三焦,舒通经络,调和阴阳的功法。

双手开合功分上开合、中开合、下开合而依次修炼,分别与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相联系。

上开合、中开合、下开合的外形动作均相同,区别只是双手开合的高低位置不同。

因此,不分列说明。

动作:1、两手相合:自无极始,上开合两手合于脸前,中开合两手合于脸前,下开合两手合于档前。

手心均相对;2、先开后合:两手先徐徐向两侧拉开,再缓缓向内合拢。

如此上、中、下各反复开合9次后收功。

意念:1、意守劳宫:上、中、下开合之前,均要意守劳宫片刻;2、意开手开:眼神心意领两手徐徐相开,对应的丹田也随之相开;3、意合手合:眼神心意领两手缓缓相合,对应的丹田也随之相合。

作用:1、意气开合练意,容易增长内劲。

由丹田开至两手,由两手合至丹田,反复传运,反复开合,越练内气越足,越练内劲越大。

2、开合调和阴阳,舒通手三阴、三阳经,调解三焦,平和六腑,康壮五脏。

3、开合沟通任督,一开气循督脉上行,一合气顺任脉下降。

开合往来,百病皆愈。

4、开合荡摩刚柔。

开则气运肌肤,合则敛气入骨;开时紧(意气相对紧),合时松(意气松),一松一紧,一充一敛,刚柔相摩。

5、开合动中求静,心意贯注于开合之中,心不散乱,神不外驰,杂念不起,容易入静。

6、开合即为拳经,动静相兼,体用兼备,太极虚灵棚劲自然而生,随意所至。

七、单腿提降功单腿提降功是修炼单腿轮换提气气通经络的功法。

动作:外下内上,轮换提降自无极始,两手先顺左腿外侧向下俯伸,再沿左腿内侧向上提收,然后转顺右腿外侧向下俯伸,再沿右腿内侧向上提收。

如此周而复始、左右腿轮换提降9次。

意念:降气提气,左右循环:眼神心意引气由中丹田出发,先顺左腿外侧阳面足三阳经向下缓缓降气,降至左腿心涌泉后,再沿左腿内侧阴面足三阴经缓缓提气上行,经会阴下丹田到中丹田;稍定一定,再由中丹田出发转顺右腿外侧阳面足三阳经向下缓缓降气,降至右脚心涌泉后,再沿右腿内侧阴面足三阴经缓缓提气上行,经会阴下丹田到中丹田,稍定一定,再行循环降气提气。

作用:1、舒通足三阴、三阳经、平和阴阳,健脾胃,平肝气,舒胆,壮肾,增强脏腑机能。

2、可防止或推迟“人老在腿”的提早发生。

3、修炼会阴下丹田,有利接通任督两脉。

4、在虚实转换中掊养太极十三势的中定劲,并使下盘稳固,增强腿力。

八、双腿提降功双腿提降功是修炼双腿同时提所降气通经络的功法。

动作:外下内上,同时提降接无极势,两手同时顺两腿外侧向下俯伸,再同时沿两腿内侧向上提放,如此周而复始、外下内上同时提降9次后收功。

意念:降气提气,同时循环眼神心意引气由中丹田出发,同时顺两腿外侧阳面足三阴经缓缓向下降气至两缓缓向上提气至会阴下丹田,再到中丹田,稍定一定,再降气提气。

九、收气归丹功收气归丹功是左右收气归入丹窍的功法。

动作:左楼右抱,两手轮换,自无极始,左手先由外而内地搂抱合于肚脐,然后换右手由外而内地搂抱合于肚脐。

如此两手轮换,左搂右抱36次后,静守丹田片刻收功。

意念:左右收气全凭心意用功、静心想着收气,静心看着收看,静心听着收气。

作用:所聚丹田,充实丹田,培养和壮大丹田混元气。

十、转气还原功转气还原功是修炼周天转气的功法,又称转气收功法。

动作:1、两手相叠,无级站立。

右手心贴于肚脐,左手心叠于右手背;2、逆转36以肘脐为中心,沿左上右下的逆时针路线,由小到大地缓缓旋转36圈;3、顺转24然后换和相叠,沿右上左下的顺时针路线,由大到小地缓缓旋转24圈。

意念:1、静守丹田:三性归一静守中丹田片刻,同时意想两手劳宫之气,与丹田混元气相连通;2、逆转散气:以中丹田为中心,眼神心意内外合一地围绕中丹田由内而外,由小到大,逆时针螺旋式转气,这叫逆转散气。

3、顺转收气:然后换方向,眼神心意引气由外而内,由大到小,顺时针螺旋式转气,周身之气逐渐向中丹田聚集收归窍内,这叫顺转收气。

作用:将练功时所获得的集中于丹窍内的先天混元气先行散开,以免瘀积不适。

然后再把丹窍散开的先天混元气与在练功中散发全身的五脏精华之气,一起收归到丹窍内,储存起来,混融合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