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指南目录(中文)

合集下载

儿科健康教育目录怎么写

儿科健康教育目录怎么写

儿科健康教育目录怎么写儿科健康教育目录:
1. 婴幼儿喂养:
- 母乳喂养的重要性
- 人工喂养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 引进固体食物的时间和选择
2. 婴幼儿睡眠:
- 睡眠环境的安全与卫生
- 婴幼儿的正常睡眠时长
- 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3. 婴幼儿个人卫生:
- 洗澡的时间和方法
- 换尿布的注意事项
- 避免感染的基本卫生常识
4. 儿童营养需求:
- 各阶段的营养要求
- 膳食搭配和食物多样性
- 饮食中的饮料选择与限制
5. 儿童常见疾病预防:
- 预防传染病的接种计划
- 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措施
- 儿童常见过敏原的识别与防御
6. 儿童运动与生活方式:
- 合理安排儿童的户外活动时间
- 让儿童远离电子产品的建议
- 支持儿童参与适合年龄的体育运动
7. 儿童心理健康:
- 儿童情绪管理的指导原则
- 剧烈情绪和行为的应对方法
- 儿童焦虑和抑郁的预防与支持
8. 儿童眼保健:
- 预防近视的注意事项
- 保护眼睛免受电子产品损伤
- 视力问题的早期识别和处理
9. 儿童口腔保健:
- 正确刷牙和使用牙膏的方法
- 饮食对牙齿健康的影响
- 口腔保健的定期检查和治疗
10. 儿童安全教育:
- 家庭环境安全的设置和维护
- 遛娃出行的安全措施
- 预防事故和伤害的常识与技巧。

新生儿科临床诊疗指南精选全文

新生儿科临床诊疗指南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新生儿诊疗常规早产儿管理一、早产儿诊断胎龄<37 周的新生儿;体重<1500 克为极低出生体重儿 (VLBWI);体重<1000 克为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依据体重与胎龄的关系可诊断为;小于胎龄儿,适于胎龄儿和大于胎龄儿.二、早产儿常见的临床问题1、保温依据出生体重或生后的日龄选择合适的温箱温度,使体温维持在36.5℃左右(见表 1) .表 1 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适中温度2、呼吸管理⑴氧疗:PaO2<50mmHg 或血氧饱和度(<85%)给予氧疗,维持血氧饱和度在 90%~ 95%.对有呼吸衰竭者的治疗,见我国制订的机械通气常规治疗. 呼吸暂停的处理⑵呼吸暂停的处理去除病因,分析血气,血糖;紧急处理:①保持气道通畅;②刺激呼吸;③药物治疗:氨茶碱氨茶碱:负荷量 4~6mg/kg, 静滴,12 氨茶碱小时后给维持量 2mg/kg, 2-3 次/天,维持血药浓度在 5-15μg/ml.应用中注意血糖,尿量及心率等监测;④频发的呼吸暂停可应用 CPAP 或机械通气治疗.3、早产儿喂养问题⑴生后第一天30Kcal/kg,以后每天增加10Kcal/kg,至100-120 Kcal/kg/d.⑵若有下列情况不应经肠道喂养: ①消化道畸形明确诊断前; ②活动性消化道出血; ③肠麻痹(缺血缺氧或动力性等) ; ④休克,严重的酸中毒或缺氧时⑶喂养的途径可经口,鼻胃或口胃管喂养 (表 2) .出生体重(克) 开始量(ml) 间隔时间(h) 备注<750 0.5-1.0 1-2 病情不稳定时应延长或禁食751-1000 0.5-1.0 1-21001-1250 2.0 21251-1500 3.0 31551-1750 5.0 3 一般可经口奶瓶喂养1751-2000 7.0 3>2000 10.0 4⑷每日奶量增加一般为 15-20ml/kg.若有感染,酸中毒,循环功能不良等应调整奶量.⑸肠道外营养:一般可从生后 24 小时开始,氨基酸及脂肪的浓度从0.5-1.0g/kg/d 开始,逐渐增加.脂肪选择中长链为宜,应注意输注的速度,0.08-0.12g/kg/h.⑹功能合理时,每日体重可增加 10~20g.4、保持血糖稳定保持血糖稳定,应于 2.2mmol/L~7.0mmol/L;5、保持液体平衡每天体重变化±5%为宜.维持血压,体温,血气正常, 控制输液或快速输注高渗液体;6、纠正低蛋白血症;7、黄疸的治疗;8、输血指征:⑴Hb<80-90g/L (HCT<25%),有缺氧表现(安静呼吸,心率增快,体重增加缓慢,可输血(RBC),10-15ml/kg;⑵若有感染,或有肺部疾病时,输血指征可放宽,一般 Hb<125g/L(HCT<35%).9、PDA 的治疗⑴限制液体入量 60-80ml/kg,监测体重,尿量,电解质变化;⑵口服消炎痛消炎痛,0.2mg/kg 首剂;0.1mg/kg, 2,3 消炎痛剂间隔12-24 小时.⑶布洛芬:首剂 10mg/kg,2,3 剂每次 5mg/kg,间隔 24 小时.10、对有高危因素的早产儿:⑴ MRI 检查评价脑发育与损伤;⑵听力及 ROP 监测;⑶每周均应监测血气,血糖,血常规及 CRP;⑷出院后定期随访新生儿窒息一、概述新生儿窒息是围生期高危因素所导致的急性呼吸循环障碍,本质是组织的缺氧与灌注不良.二、诊断要点⑴有影响母体与胎儿气血交换的各种原因;⑵胎儿心率增快>160 次/分,或<100 次/分,持续一分钟以上;或胎心监护表现为晚期减速.羊水混胎便;⑶ Apgar 评分 0-3 分为重度窒息,4-7 分为轻度窒息;⑷器官功能障碍. 注:神经系统发育畸形,有神经肌肉疾病,以及早产儿等,Apgar 评分常不能反映窒息的程度.重要的辅助检查:血气,血糖及电解质分析,心肝肾功能的评价,血常规.窒息的复苏要点:⑴正确复苏;⑵胸部按压的指征与方法见附图 2,3;⑶气管插管的指征: ①羊水胎粪污染,HR<100/min,无自主呼吸; ②气囊—面罩通气后,HR<100/min,发绀不缓解;⑷复苏时药物的选择与应用方法:①肾上腺素:指征,胸外按压和辅助通气后,心率< 60 次/min: (注意: 充分的通气建立之前不要用肾上腺素) . 剂量:1/10,000,0.1-0.3ml/kg/次,据情况3-5 分钟可重复,可经气管插管滴入或静脉注射;②扩容指征:给氧后仍苍白,脉搏微弱,低血压/低灌注,对复苏反应不佳.可应用生理盐水,10ml/kg;或白蛋白 1g/kg;或血浆 10ml/kg. 应在充分建立有效的通气基础上, 5%碳酸氢钠 3ml-5ml/kg,③碳酸氢钠, 稀释后静脉注射;或根据血气计算:5%碳酸氢钠 ml=-BE×体重×0.5.④纳络酮,对于分娩前 4 小时内母亲应用过各种麻醉药物所引起的新生儿呼吸抑制,在有效的通气基础上应用.剂量,0.1mg/kg,气管滴入, 或静脉注射,或皮下或肌肉注射. 复苏后新生儿应密切监护,监测生命体征,生理生化指标,必要时转入 NICU 进一步治疗.表 3 气管插管的选择气管插管型号体重(kg) 孕周深度(CM)2.5cm <1.0 26-28 73.0cm 1.0-2.0 28-34 83.5cm 2.0-3.0 34-38 93.5-4.5cm >3.0 >38 9-10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一、概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围生期窒息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异常的表现,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严重病例的存活者可产生神经系统后遗症,围生期窒息是HIE最主要的原因,缺氧是脑损害发生的基础。

儿科目录

儿科目录

目录第一章营养性疾病…………………………………...第一节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第二节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 第二章结缔组织病. ……………………………….第一节过敏性紫癜……………………………第三节川崎病……………………………………. 第三章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节消化性溃疡…………………………….. 第二节腹泻病……………………………………第三节小儿液体疗法………………………………第四节婴儿肝炎综合征…………………………第四章呼吸系统疾病第一节急性感染性喉炎…………………………第二节急性支气管炎……………………………第三节毛细支气管炎………………………………第四节支气管肺炎………………………………第五节支气管哮喘………………………………第六节哮喘持续状态………………………………第五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第一节病毒性心肌炎……………………………第二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第六章泌尿系统疾病……………………………第一节急性肾小球肾炎………………………第二节肾病综合征………………………………第三节泌尿道感染………………………………第七章造血系统疾病…………………………….第一节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第二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第八章神经系统疾病……………………………第一节病毒性脑炎………………………………第二节化脓性脑膜炎……………………………第三节惊厥……………………………………第四节小儿癫痫…………………………………第五节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第九章内分泌系统疾病……………………………第一节矮小症…………………………………第二节肥胖症………………………………第三节性早熟………………………………第十章感染性疾病…………………………………第一节流行性腮腺炎………………………………第二节水痘…………………………………………第三节 EB病毒感染…………………………………第四节手足病………………………………………第五节猩红热………………………………………第六节细菌性痢疾……………………………………第十一章小儿急救……………………………………第一节儿童心肺复苏………………………………第二节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第三节脑水肿及颅内高压综合征…………………第四节急性呼吸衰竭……………………………第五节心力衰竭……………………………………第十二章儿科常用操作规范……………………………第一节腰椎穿刺术……………………………第二节胸腔穿刺术……………………………第三节人工呼吸术……………………………第四节输血指南…………………………………第五节肺功能…………………………………。

儿科诊疗的指南

儿科诊疗的指南

小儿科临床治疗指南科室:儿科年度:2012 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目录一、维生素D缺乏病 (4)二、新生儿疾病 (7)1、新生儿窒息 (7)2、新生儿呼吸暂停 (8)3、新生儿惊厥 (9)4、新生儿黄疸 (11)三、消化系统疾病 (14)1.口腔炎 (14)2.慢性胃炎 (14)3.消化性溃疡 (15)4.腹泻病 (17)四、呼吸系统疾病 (23)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23)2.急性支气管炎 (24)3.毛细支气管炎 (24)4.肺炎 (26)5.肺脓肿 (33)6.化脓性胸膜炎 (34)7.支气管扩 (38)8.呼吸道异物 (39)9.反复呼吸道感染 (40)五、病毒性心肌炎 (41)六、泌尿系统疾病 (43)1.急性肾小球肾炎 (43)2.肾病综合征 (44)3.过敏性紫癜肾炎 (46)4.尿路感染 (47)七、贫血 (49)八、热性惊厥 (62)九、低血糖 (63)十、儿科急症与危重症 (65)1.心搏呼吸骤停与心肺复 (65)2.急性呼吸衰竭 (66)3.昏迷 (67)4.惊厥 (69)5.脑水肿与急性颅高压综合征 (70)6.感染性休克 (71)7.急性中毒 (73)8.意外事故 (74)9.小儿危重病例评分 (81)维生素D缺乏病由于先天体贮存不足(早产、多胎、孕期营养不良),维生素D摄人不足(紫外线照射不足、饮食缺乏维生素D等)和慢性消化道疾病造成的维生素D吸收不良等多种原因造成的维生素D缺乏,是儿童期一个重要的健康危险因素,影响儿童生长发育、智力发育和身心健康。

【临床表现】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致钙、磷代紊乱,造成以骨代和发育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

(1)早期:一般见于6个月以的婴儿。

主要是非特异性症状如夜惊、多汗、盗汗、烦躁、生长迟缓(生长速率低减)、进食差、睡眠不好。

已有血生化改变。

(2)活动期:突出表现在骨骼营养和发育不良。

6个月以下婴儿:以颅骨体征为主,颅骨软化、方颅。

临床儿科指南最新版

临床儿科指南最新版

临床儿科指南最新版
前言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

保护儿童健康,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儿科医生提供最新的诊疗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诊治儿童常见病、多发病,提高诊疗水平。

内容概要:
第一章新生儿疾病
1.1 新生儿窒息
1.2 新生儿黄疸
1.3 新生儿败血症
1.4 新生儿先天性疾病
第二章儿童呼吸系统疾病
2.1 bronchiolitis
2.2 肺炎
2.3 哮喘
2.4 Croup综合征
第三章儿童消化系统疾病
3.1 腹泻
3.2 便秘
3.3 反流性食管炎
3.4 肠套叠
第四章儿童神经系统疾病4.1 癫痫
4.2 自闭症
4.3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4.4 脑瘫
第五章儿童内分泌疾病5.1 儿童肥胖症
5.2 儿童糖尿病
5.3 生长激素缺乏症
5.4 甲状腺疾病
第六章预防接种
6.1 预防接种时间表
6.2 预防接种常见问题6.3 预防接种禁忌症
第七章营养与生长发育7.1 母乳喂养指导
7.2 儿童营养不良
7.3 生长发育评估
后记
本指南汇集了国内外儿科专家的研究成果,系统全面地阐述了临床儿科常见病的诊治要点,为临床工作提供了实用指导。

希望广大儿科医生能够认真学习,熟练掌握,为保护儿童健康做出应有贡献。

儿科学(第7版)目录

儿科学(第7版)目录

二、风湿热 三、过敏性紫癜 四、川崎病 第十章 感染性疾病 一、麻疹 二、结核 三、寄生虫疾病 第十一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十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 一、概论,上感,毛细支气管炎 二、哮喘 三、肺炎 第十三章 先天性疾病 第十四章 泌尿系统疾病 第十五章 造血系统疾病 一、造血系统疾病 二、小儿贫血概述 三、溶血性贫血 四、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五、血友病 六、弥散性血管内溶血 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七、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第十六章 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一、化脓性脑膜炎 二、惊厥 第十七章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第十八章 小儿急救
目录目录第一章第二章生长发育一生长发育二神经心理发育第三章儿童保健原则第四章儿科疾病的诊治原则一儿科疾病诊治原则二液体疗法第五章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一儿童营养与喂养二vitd缺乏性佝偻病三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四单纯性肥胖五锌缺乏六碘缺乏六碘缺乏第六章青春期常见问题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常见疾病一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二新生儿窒息三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四新生儿颅内出血五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六新生儿黄疸七新生儿溶血病八新生儿败血病第八章染色体和遗传代谢性疾病第九章免疫性疾病一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绪论二风湿热三过敏性紫癜四川崎病第十章感染性疾病一麻疹二结核三寄生虫疾病第十一章消化系统疾病第十二章呼吸系统疾病一概论上感毛细支气管炎二哮喘三肺炎第十三章先天性疾病第十章泌尿系统疾病第十五章造血系统疾病一造血系统疾病二小儿贫血概述三溶血性贫血四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五血友病六弥散性血管内溶血七七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第十六章神经肌肉系统疾病一化脓性脑膜炎二惊厥第十七章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第十八章小儿急救症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生长发育 一、生长发育 二、神经心理发育 第三章 儿童保健原则 第四章 儿科疾病的诊治原则 一、儿科疾病诊治原则 二、液体疗法 第五章 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 一、儿童营养与喂养 二、VitD缺乏性佝偻病 三、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四、单纯性肥胖 五、锌缺乏 六、碘缺乏 第六章 青春期常见问题 第七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常见疾病 一、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二、新生儿窒息 三、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四、新生儿颅内出血 五、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六、新生儿黄疸 七、新生儿溶血病 八、新生儿败血病 第八章 染色体和遗传代谢性疾病 第九章 免疫性疾病 一、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儿科诊疗指南(2)(1)

儿科诊疗指南(2)(1)

儿科诊疗指南一、早产儿管理指南二、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三、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四、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五、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六、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七、儿童慢性咳嗽诊断治疗指南八、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上部分)九、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下部分)十、美国神经病学会儿童偏头痛治疗指南十一、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最新治疗指南一、早产儿管理指南《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早产儿是指出生时胎龄< 37周的新生儿。

其中出生体重< 1500 g者为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

< 1000 g为超低出生体重儿( ELBW) 。

在早产儿中,胎龄< 32周或出生体重< 1500 g者临床问题较多、病死率较高,是早产儿管理的重点。

一、出生前和出生时处理1.了解病史:对可能发生早产者,新生儿医师要尽早参与,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孕期母亲和胎儿情况,早产的可能原因,是否完成对胎儿促胎肺成熟的预防,评估分娩时可能发生的情况,作好出生时的处理准备。

2.积极复苏:早产儿出生时产科合并症可能较多,窒息发生率较高,对窒息儿出生时要积极复苏,动作要快且轻柔,产科与新生儿科医师要密切合作。

复苏后要仔细评估全身状况。

二、保暖出生后即应给予保暖,产房温度应保持27~28℃。

出生后迅速将全身擦干,放在预热棉毯中,尽量不让患儿裸露,在复苏处理后尽快放在预热的暖箱中。

维持恒定的适中温度对早产儿非常重要,早产儿暖箱适中温度根据不同出生体重和日龄在32~35℃左右(表1)。

暖箱相对湿度一般为60%~80%,胎龄和出生体重越低,暖箱相对湿度要高一些,对超低出生体重儿,暖箱湿度对维持体液平衡非常重要,国外有些单位采用较高的湿度(表2),但要注意预防感染。

为保持体温稳定,各种操作尽量在暖箱中进行,如需暂时离开暖箱亦应注意保暖,对出生体重较大(超过2 000 g)的早产儿也可以用开放式辐射式保暖床并盖以塑料薄膜进行保暖。

儿科指南目录(中文)

儿科指南目录(中文)

儿科指南目录(中文)1.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2.小儿神经源性膀胱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3.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5年版)4.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5年版)5.中国儿科超说明书用药专家共识(2016年)6.新生儿窒息诊断的专家共识7.儿童过敏性紫癜循证诊治建议8.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2015年版)9.2015国际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专家共识解读10.儿童急性中耳炎诊疗——临床实践指南(2015年制定)11.流行性感冒抗病毒药物治疗与预防应用中国专家共识12.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3 年版)13.性早熟诊疗指南( 试行)14.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预防指南15.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分级和处理原则16.中国儿童普通感冒规范诊治专家共识(2013年)17.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标准版)2016年18.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简化版)2016年19.新诊断儿童癫痫的初始单药治疗专家共识(2015年)20.免疫异常儿童疫苗接种( 上海) 专家共识2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4年)22.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2016 年北京修订)23.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循证治疗指南(2011-标准版)24.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第三次修订草案)25.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第四次修订)26.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防治建议27.儿童血友病诊疗建议28.儿童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诊疗建议29.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诊疗建议30.尿路感染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5 版)31.尿路感染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5版)-复杂性尿路感染医脉通LOGO32.尿路感染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5版)-尿路感染抗菌药物选择策略及特殊类型尿路感染的治疗建议33.儿童夜间遗尿症诊治指南34.2014年中国儿童单症状性夜遗尿疾病管理专家共识35.儿童脓毒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诊治专家共识(2015版)36.免疫功能异常患儿的预防接种专家共识(试行稿):原发性免疫缺陷病37.儿童晕厥诊断指南(2016年修订版)38.儿科支气管镜术指南(2009年版)39.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一)_激素敏感、复发_依赖肾病综合征诊治循证指南(试行)40.2010 中国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二):紫癜性肾炎的诊治循证指南(试行)41.2010 中国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试行)(三):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诊治指南42.2010 中国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试行)(四):原发性IgA肾病诊断治疗指南43.2010 中国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试行)(五):儿童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诊疗指南44.2010 中国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试行)(六):狼疮性肾炎诊断治疗指南45.2010 中国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试行)(七):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46.中国儿科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2010年)47.2010 儿童微量营养素缺乏防治建议48.2010 儿童风湿病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一)49.2010 儿童风湿病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二)50.2010 儿童风湿病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三)51.2012 儿童巨细胞病毒性疾病诊断和防治的建议52.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2014年修订版)53.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54.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儿童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55.重组人干扰素-α1b在儿科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56.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改善儿童健康成长的应用:专家共识57.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在疾病防治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维生素B158.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在疾病防治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维生素B259.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在疾病防治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维生素B660.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在疾病防治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烟酸61.我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指南(2014年)62.2010 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标准建议63.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的临床诊断标准64.儿童肺功能系列指南(一) :概述65.儿童肺功能系列指南(二):肺容积和通气功能66.儿童肺功能系列指南(三):脉冲振荡67.新生儿重度窒息濒死儿复苏方法的建议68.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营养支持专家共识69.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70.中国儿童体格生长评价建议71.细胞移植治疗小儿严重脑损伤及神经残疾专家共识72.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及围产期管理专家共识73.儿童治疗性药物监测专家共识74.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5年版)75.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76.中枢性性早熟诊断与治疗共识(2015)77.中国Prader-Willi综合征诊治专家共识(2015)78.2015 支气管舒张剂在儿童呼吸道常见疾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79.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治疗与预防专家共识(2014年版)80.2015年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诊治中国专家共识81.2014 高苯丙氨酸血症的诊治共识82.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2013年修订)83.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和足月新生儿眼病筛查指南84.2013 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疗建议85.2013 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儿科临床规范应用的建议86.2013 儿童心肌病遗传代谢性病因的诊断建议87.2013 中国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诊治循证建议88.2013 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专家共识89.2013 儿童肺间质疾病诊断程序专家共识90.2013 中国新生儿转运指南91.2013 儿童抽动障碍的诊断与治疗建议92.2012 肺炎链球菌性疾病相关疫苗应用技术指南93.2012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处理建议94.2012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断与治疗建议95.肺炎链球菌性疾病相关疫苗应用技术指南(2012版)96.2012 婴儿急性腹泻的临床营养干预路径97.2012 中国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和治疗共识98.2012 儿童心肺复苏指南99.2012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多/少关节型)诊疗建议100.2010卫生部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101.2011 中国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建议102.学龄儿童膳食指南103.6月龄内婴儿母乳喂养指南104.7 ~ 24 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105.儿童急性中耳炎诊疗_临床实践指南(2015年制定)106.2015 儿童肺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107.儿童急性感染性鼻-鼻窦炎诊疗临床实践指南(2014年制订)108.2015 儿童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专家共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
2.小儿神经源性膀胱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
3.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5年版)
4.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5年版)
5.中国儿科超说明书用药专家共识(2016年)
6.新生儿窒息诊断的专家共识
7.儿童过敏性紫癜循证诊治建议
8.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2015年版)
9.2015国际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专家共识解读
10.儿童急性中耳炎诊疗——临床实践指南(2015年制定)
11.流行性感冒抗病毒药物治疗与预防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12.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3年版)
13.性早熟诊疗指南(试行)
14.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预防指南
15.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分级和处理原则
16.中国儿童普通感冒规范诊治专家共识(2013年)
17.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标准版)2016年
18.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简化版)2016年
19.新诊断儿童癫痫的初始单药治疗专家共识(2015年)
20.免疫异常儿童疫苗接种(上海)专家共识
2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4年)
22.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2016年北京修订)
23.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循证治疗指南(2011-标准版)
24.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第三次修订草案)
25.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第四次修订)
26.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防治建议
27.儿童血友病诊疗建议
28.儿童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诊疗建议
29.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诊疗建议
30.尿路感染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5版)
31.尿路感染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5版)-复杂性尿路感染医脉通LOGO
32.尿路感染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5版)-尿路感染抗菌药物选择策略及特殊类型尿路感染的治疗建议
33.儿童夜间遗尿症诊治指南
34.2014年中国儿童单症状性夜遗尿疾病管理专家共识
35.儿童脓毒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诊治专家共识(2015版)
36.免疫功能异常患儿的预防接种专家共识(试行稿):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37.儿童晕厥诊断指南(2016年修订版)
38.儿科支气管镜术指南(2009年版)
39.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一)_激素敏感、复发_依赖肾病综合征诊治循证指南(试行)
40.2010中国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二):紫癜性肾炎的诊治循证指南(试行)
41.2010中国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试行)(三):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诊治指南
42.2010中国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试行)(四):原发性IgA肾病诊断治疗指南
43.2010中国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试行)(五):儿童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诊疗指南
44.2010中国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试行)(六):狼疮性肾炎诊断治疗指南45.2010中国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试行)(七):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
46.中国儿科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2010年)
47.2010儿童微量营养素缺乏防治建议
48.2010儿童风湿病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一)
49.2010儿童风湿病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二)
50.2010儿童风湿病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三)
51.2012儿童巨细胞病毒性疾病诊断和防治的建议
52.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2014年修订版)
53.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
54.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儿童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55.重组人干扰素-α1b在儿科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56.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改善儿童健康成长的应用:专家共识
57.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在疾病防治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维生素B1
58.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在疾病防治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维生素B2
59.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在疾病防治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维生素B6
60.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在疾病防治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烟酸
61.我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指南(2014年)
62.2010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标准建议
63.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的临床诊断标准
64.儿童肺功能系列指南(一):概述
65.儿童肺功能系列指南(二):肺容积和通气功能
66.儿童肺功能系列指南(三):脉冲振荡
67.新生儿重度窒息濒死儿复苏方法的建议
68.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营养支持专家共识
69.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
70.中国儿童体格生长评价建议
71.细胞移植治疗小儿严重脑损伤及神经残疾专家共识
72.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及围产期管理专家共识
73.儿童治疗性药物监测专家共识
74.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5年版)
75.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
76.中枢性性早熟诊断与治疗共识(2015)
77.中国Prader-Willi综合征诊治专家共识(2015)
78.2015支气管舒张剂在儿童呼吸道常见疾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
79.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治疗与预防专家共识(2014年版)
80.2015年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81.2014高苯丙氨酸血症的诊治共识
82.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2013年修订)
83.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和足月新生儿眼病筛查指南
84.2013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疗建议
85.2013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儿科临床规范应用的建议
86.2013儿童心肌病遗传代谢性病因的诊断建议
87.2013中国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诊治循证建议
88.2013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专家共识
89.2013儿童肺间质疾病诊断程序专家共识
90.2013中国新生儿转运指南
91.2013儿童抽动障碍的诊断与治疗建议
92.2012肺炎链球菌性疾病相关疫苗应用技术指南
93.2012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处理建议
94.2012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断与治疗建议
95.肺炎链球菌性疾病相关疫苗应用技术指南(2012版)
96.2012婴儿急性腹泻的临床营养干预路径
97.2012中国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和治疗共识
98.2012儿童心肺复苏指南
99.2012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多/少关节型)诊疗建议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2010卫生部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
2011中国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建议
学龄儿童膳食指南
6月龄内婴儿母乳喂养指南
7 ~ 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
儿童急性中耳炎诊疗_临床实践指南(2015年制定)
2015儿童肺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儿童急性感染性鼻-鼻窦炎诊疗临床实践指南(2014年制订)2015儿童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专家共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