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果业未来发展蓝图
锚定方向,陕西果业稳中向强

锚定方向,陕西果业稳中向强
赵广柱
【期刊名称】《西北园艺》
【年(卷),期】2024()4
【摘要】近年来,陕西果业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全产业链建设为抓手,以产业集群建设为载体,深入探索实践,强化示范引领,取得显著成效,各地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等方面总结提炼出不少新模式、新机制、好做法、好经验,有力推动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全面提升,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定步伐。
为了更好地发挥典型示范引领带动作用,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实现生产转化,本刊在陕西省果业中心与陕西省现代农业科学研究院支持下开展共建宣传,从来稿中优选编发了本期“陕西果业专刊”,其中既有陕西果业在全产业链建设中的综合探索,又有聚焦栽培模式、老园改造、灾害防御、采后处理、品牌建设等不同维度的重点突破;既有省内各层面的发展经验,又有来自外省的实践成果。
我们希望这期“专刊”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吸引全省乃至全国各地果业发展中更多好的经验、做法、模式在这里展示交流、宣传推广,共同促进我国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总页数】5页(P1-5)
【作者】赵广柱
【作者单位】陕西省果业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现代果业强省建设的意见
2.富民强省果争先——陕西果业发展深度扫描
3.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现代果业强省建设的意见
4.陕西蒲城果业如何做大做优做强
5.陕西果业:建设现代全产业链持之以恒做强陕果品牌——访陕西省果业中心主任赵广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陕西苹果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陕西苹果产业未来发展趋势陕西省是中国苹果生产的重要产区之一,在过去几十年中,陕西的苹果产业发展迅速,逐步成为国内苹果产量最大、品质最优的产地之一。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陕西苹果产业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陕西苹果产业需要进行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市场营销改革等方面的改革。
首先,陕西苹果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品牌化和高端化。
在中国苹果市场中,品牌效应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消费者越来越注重苹果的品质和口感,并愿意为高品质的苹果支付更高的价格。
因此,陕西苹果生产者需要加强品牌建设,提升苹果的品质和口感,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同时,陕西苹果生产者还需要加大在高端市场的推广力度,开发具有独特品种和特色的苹果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对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其次,陕西苹果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环保意识越来越高。
因此,陕西苹果产业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措施,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推广有机种植和绿色生产技术。
同时,陕西苹果产业还需要推动农业与生态环境的融合,加强农业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实现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陕西苹果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科技化和智能化。
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对农业生产和管理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未来,陕西苹果产业将应用更多的科技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例如,通过传感器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对苹果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控,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另外,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预测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优化供应链管理和销售策略,提高陕西苹果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最后,陕西苹果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农旅融合和品牌传播。
陕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农业景观。
未来,陕西苹果产业可以借助旅游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旅游业的深度融合。
例如,在陕西的苹果产区建设农业观光园、农家乐和农业体验馆,提供苹果采摘、品尝和制作等农业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消费者。
陕西果业年底总结

陕西果业年底总结引言陕西是中国重要的果品产区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果品资源。
今年,陕西果业遭遇了多种挑战,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本文将对陕西果业的年底总结进行详细分析和归纳。
一、生产情况分析1.1 果园面积根据统计数据,今年陕西果园的总面积达到XXX万亩,比去年增长了X%。
这主要得益于果农对果园的扩大投入和政府对果业的支持。
1.2 主要果种产量陕西是苹果、柿子等多种果品的主产地,今年的主要果种产量如下:•苹果:XXX万吨,较去年增长X%。
苹果产量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果农采用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有效提高了产量和品质。
•柿子:XXX万吨,较去年增长X%。
柿子产量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天气条件的适宜和果农的努力。
•其他果品:XXX万吨,较去年增长X%。
其他果品的产量增长主要受益于果农对多样化种植的推广和果品市场的需求增加。
1.3 产业结构调整今年,陕西果业继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强了优势品种的种植,并逐步减少了劣势品种的种植面积。
这种调整使得果业的整体效益得到了提高。
二、市场销售情况分析2.1 内销市场陕西果业的内销市场主要集中在省内和周边省份。
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内销市场受到了一定的压力,但政府的相应政策和扶持措施有效缓解了市场困境。
据统计数据显示,陕西果业的内销市场销售额达到XXX亿元,较去年增长X%。
2.2 外销市场陕西果业的外销市场主要集中在国内其他省份和亚洲邻国。
今年,外销市场受到了全球疫情的不利影响,出口量和销售额均有所下降。
据统计数据显示,陕西果业的外销市场销售额达到XXX亿元,较去年减少X%。
三、问题与对策3.1 问题分析在今年的果业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果农对新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的接受度不高,导致果园效益不理想。
•产品包装和品质标准不统一,影响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部分果农仍存在追求产量而忽视品质的问题,导致市场需求和价格不稳定。
3.2 对策建议为了进一步提高陕西果业的发展水平,我们建议采取以下对策:•加强果农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他们的科学种植水平。
2021年陕西水果网络零售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建议分析

2021年陕西水果网络零售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建议分析一、发展现状陕西省具有生产多种果品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品种资源,近年来以苹果为主的陕西果业迅速崛起,成为陕西省农村经济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产业之一,被陕西省委、省政府确定为优势特色产业,陕西省被国家确定为中国苹果优势产业带,陕西果业的发展为中国果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陕西果业为陕西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陕西水果网络零售市场蓬勃发展,2021年陕西水果网络零售额实现140.76亿元,同比增长19.13%,其中鲜食水果122.29亿元,同比增长18.72%,占比86.88%;水果加工品18.47亿元,同比增长21.93%,占比13.12%。
从全国水果网络零售额排名来看,2021年陕西水果网络零售额实现140.76亿元,全国排名第三。
2021年上半年,春节、“618大促”等消费旺季带动本地水果热卖,2月、6月网络零售额环比分别增长17.54%、43.40%;下半年,尤其自8月开始,苹果、猕猴桃、枣、梨、柿子等一批优势水果集中上市,陕西水果迎来销售“黄金期”,8月、9月、10月网络零售额分别实现10.83亿元、12.88亿元、9.26亿元,同时在“双十一”电商节加持下,推高11月网络零售额达到全年顶峰23.19亿元,12月西安新冠疫情暴发,陕西水果网络零售受到一定影响。
分市来看,2021年渭南、延安、咸阳水果网络零售分别实现32.33亿元、29.12亿元、25.32亿元,稳居前三,延安超越咸阳成为第二。
渭南通过积极实施“提质、培优、促销、增效”果业发展战略,加大白水苹果、大荔冬枣、临渭葡萄、蒲城酥梨、合阳红提五大区域公用品牌宣传推介,充分发挥电商平台作用,以网络销售、消费扶贫等多项举措,助力全市水果网络零售实现快增长,全年水果网络零售突破30亿元。
从增幅来看,除咸阳外,各水果主产区水果网络零售额持续稳定增长,其中安康增速最快,同比增长85.04%;其次是汉中,增长54.82%;商洛39.62%;渭南38.93%;延安33.21%;榆林31.70%;铜川29.11%;西安20.36%;宝鸡12.25%;咸阳由于水果品牌带动效应不强,面对消费市场升级,未能实现优质优价,导致其网络零售额同比下降8.73%。
陕西省猕猴桃行业发展现状分析,陕西省猕猴桃产量达107.24万吨

陕西省猕猴桃行业发展现状分析,陕西省猕猴桃产量达107.24万吨一、相关政策猕猴桃俗称阳桃、毛桃、山洋桃、毛梨桃等,是原产于中国的古老野生藤本果树,因为猕猴喜欢吃这种水果,所以被命名为猕猴桃。
猕猴桃传入新西兰后,得到了广泛栽培,人们用新西兰的国鸟―奇异鸟为猕猴桃命名,称之为“奇异果”,是新西兰最负盛名的水果之一。
世界猕猴桃的故乡在中国,中国猕猴桃的原产地在陕西,陕西猕猴桃的最佳优生区在秦岭北麓一带。
陕西地理环境优越,地形南北狭长,自然气候条件独特,具有生产多种优质果品的自然条件。
为推进陕西省水果行业的持续发展,陕西省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
2017年陕西省人民政府颁布的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中提到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挖掘现代农业增收潜力。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壮大农业农村市场主体,突出龙头企业带动,构建“接二连三”的农业全产业链。
实施产业融合发展“十县百镇千村”示范工程,支持大荔县、蓝田县、榆林市榆阳区、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开展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
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持续优化苹果品种结构,扩大猕猴桃、核桃等种植规模。
二、种植面积及产量从中国猕猴桃种植面积及产量来看,以陕西为最,陕西眉县被誉为“猕猴桃之乡”。
2019年陕西省水果种植面积为1701.2万亩,猕猴桃种植面积为87.67万亩,陕西省猕猴桃种植面积占陕西省水果种植面积的比重为5.15%。
近年来,猕猴桃已经成为主产区域农业的主导产业,是陕西省优势农业产业和第二大果业,2018年陕西省水果产量为1566万吨,猕猴桃产量为94.79万吨,陕西省猕猴桃产量占全省水果产量的6.05%;2019年陕西省猕猴桃产量为107.24万吨,占陕西省水果产量的6.19%。
陕西省猕猴桃亩均产量呈下降走势,2018年陕西省猕猴桃亩均产量为1611公斤/亩,2019年陕西省猕猴桃亩均产量为1586公斤/亩,较2018年下降25公斤/亩。
陕西·果业面积和产量实现“十五连增”

了渭北黄土高原苹果产业带350)5 万 12& 秦岭 南北麓百万亩猕猴桃产业带秦岭南坡浅山地区 近 - 万 12& 柑桔产业带大中城市近郊百万亩时 令水果产业带等水果生产板块 认证绿色食品果 品基地 &* 万 12&有机苹果基地 )0%% 万 12& 全 省建成了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龙头企业群发展 了上百家中小型企业和上千个果业专业合作社 全省果汁加工企业有 &* 家 +) 个加工厂年消化 鲜果 %** 多万 4 全省果品贮藏能力达到 %** 多 万 4 在全国各地支持建成陕西水果品牌店 )%* 家陕西果品批量) *** 4 以上出口全球 &) 个 国家和地区 在今年中国果业品牌大会上陕西 果业获奖 3- 个占全国 )60- 其中 &*)+ 中国 果品区域公用品牌 +* 强 陕西就上榜 )% 家另 有 &) 家企业进入 &*)+ 中国果业百强品牌企业 &* 个品牌进入 &*)+ 中国果品百强品牌充分彰 显了陕西作为中国第一水果大省的实力 全省果 业基地县和主产县农民 5*以上收入来自果业 陕西果业已发展成为覆盖 ) *** 万从业者的大 产业 苹果猕猴桃等果业已成为陕西农业的重
要优势主导产业成为全球集中连片种植苹果最
大的区域
陕西日报
陕西眉县甜柿远销东南亚
近年来眉县累计发展甜柿 33303/ 余 12& 挂果面积 %+%0%% 12& 多&*)+ 年总产量达到 )0% 万 4 今年以来在成功举办首届甜柿采摘节基 础上通过农户7合作社7协会的组织经营形 式先后将全县 &+* 4 甜柿通过外贸公司远销到 东 南 亚 等 国 家 创 造 外 汇 %* 万 美 元 果 农 人 均 收入达到 % 3** 元 眉县大力发展甜柿产业带 动了近千户农民种植年总收入达上亿元成为 眉县沿山地带群众赖以致富的新兴产业 眉县 甜柿产业从 &**& 年柿子协会成立起正式起步 主要起源和集中于汤峪营头等镇沿山地带 )* 多年来在县委县政府汤峪镇政府科技协会 等的支持下在科研院所专家的指导下眉县柿 子协会大力开展以阳丰为主的甜柿新技术新 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培训和宣传推介 等工作 使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学习掌握了柿 子种植技术 纷纷加入到甜柿种植行列 在常 兴横渠金渠槐芽等镇也逐渐开始推广栽植 产业规模逐年扩大 品质和知名度也在不断提 高吸引了北京深圳重庆等地客商相继前来 考察联系订货产品还远销云南新加坡等地
陕果产业发展趋势

陕果产业发展趋势陕果产业发展趋势一、引言陕西省位于中国中西部地区,是我国农业产业比较发达的省份之一。
陕西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悠久的农业历史和文化积淀,尤其以果树种植和果品生产而闻名。
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陕果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本文将从产业背景、发展趋势和未来机遇等方面探讨陕果产业的发展。
二、产业背景陕西作为中国的省际之一,生态环境优越,气候条件适宜果树种植。
根据统计数据,陕西全省果树种植面积达到300多万亩,果品产量超过1200万吨,园区达到1000多个,其中以苹果、葡萄、猕猴桃等为主导,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同时,陕西果品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尤其以长寿苹果、秦川葡萄和山里红等著名品种而著称。
三、发展趋势1.品牌建设品牌建设是陕果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陕西省加大了对果品品牌建设的力度,通过宣传推广和参加各类展览会等方式,提升了果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例如,陕西秦川葡萄、长寿苹果和山里红等品牌因其独特的风味和高品质而深受市场欢迎,成为陕西果品的代表。
2.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陕果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陕果产业在栽培技术、贮存技术、包装技术和加工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例如,通过温室种植和冷链物流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果品全年供应;通过加工和深加工技术,可以将果品加工成果酱、果脯、果饮等更具附加值的产品,从而提高果品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3.绿色生产绿色生产是陕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陕西,政府和企业都非常注重生态环保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有机种植、绿色施肥和农药使用的规范等措施,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土壤质量和果实品质,从而实现果品的绿色生产。
4.国际合作国际合作是陕果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作为中国的重要果品产区之一,陕西通过与国内外果业企业和机构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技术交流和市场开拓。
例如,陕西与欧洲、美洲和亚洲等地的果业企业合作,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果品品质和竞争力;同时,可以推广陕西果品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实现互利共赢。
2024年陕西猕猴桃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陕西猕猴桃市场发展现状引言猕猴桃是一种美味可口、营养丰富的水果,因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纤维素而备受青睐。
陕西作为猕猴桃的主产区之一,在近年来猕猴桃市场迅速发展。
本文将分析陕西猕猴桃市场的现状,包括产量和销售情况,并探讨一些市场发展中的机遇和挑战。
产量分析陕西是中国主要的猕猴桃产区之一,该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合猕猴桃的生长。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陕西猕猴桃的年产量稳步增长。
目前,陕西猕猴桃的年产量已经达到XX吨。
市场销售分析内销市场陕西的猕猴桃主要销往国内市场。
鉴于猕猴桃的营养价值和美味特色,消费者对其的需求不断增加。
在国内市场上,猕猴桃以其酸甜可口的口感逐渐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
同时,猕猴桃也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领域,如果酱、果汁、冰淇淋等。
因此,陕西的猕猴桃在国内销售市场上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外销市场陕西的猕猴桃也在一定程度上出口到国外市场。
目前,陕西的猕猴桃主要出口到一些亚洲国家,如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
这些国家对优质的猕猴桃有较高的需求,并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
因此,陕西的猕猴桃出口市场也有着相当的潜力。
市场发展机遇健康意识的提高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对于天然、营养丰富的食物的需求逐渐增加。
猕猴桃作为一种富含维生素C和纤维素的水果,与健康饮食的需求相契合,因此有望在未来市场中获得更多的机遇。
电商渠道的拓展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通过互联网购买水果。
因此,通过电商渠道的拓展,可以进一步拓宽猕猴桃的销售渠道,并提升品牌的知名度。
市场发展挑战天气因素的影响陕西的天气波动较大,不利于猕猴桃的生长和储存。
过热、大风、降雨等极端天气都可能对猕猴桃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陕西猕猴桃种植者需要加强风险管理,以应对天气因素带来的挑战。
品牌建设的不足相比于一些知名的猕猴桃品牌,陕西的猕猴桃品牌知名度较低。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品牌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陕西猕猴桃生产者需要加强品牌推广和营销手段,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品牌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果业未来发展蓝图核心提示:2015 年1 月,《陕西省现代果业发展规划》(2015-2020 年)经国家级评审组评审通过,现摘录如下:规划思路依托陕西省资源环境2015 年1 月,《陕西省现代果业发展规划》(2015-2020 年)经国家级评审组评审通过,现摘录如下:规划思路依托陕西省资源环境条件和果业发展基础,围绕把陕西果业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现代果业的总体定位,突出“苹果、猕猴桃”两大拳头产品,强化“苹果、猕猴桃、葡萄、柑橘、红枣、其他优质特色水果”六大优势产业,完善质量安全等五大服务体系,实施科技创新与应用等十大工程建设,打造陕西果业升级版,实现陕西果业强省梦。
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省果业整体实力领先全国,果品质量、果农收入和果业组织化、信息化、规模化等指标基本达到现代水平。
实现果业强:全省果园总面积达到2000万亩,总产量达到2335万吨,果品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果业成为全省农业产业中市场竞争力最强、效益最好的产业,果业总产值超过1300亿元,配套关联产业产值达到700亿元。
果业物质装备和科技支撑能力显著提高,果园有效灌溉面积比重达到30%,提高13个百分点;标准化果园面积比重达到60%,提高53个百分点;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50%,提高20个百分点;冷(气)调贮藏率达到30%以上。
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以上。
果业现代化经营体系基本建立,培育起150万职业果农队伍。
实现果农富:到2020年果农人均纯收入达到3万元,提前实现翻两番,果农成为全省最富裕的农民群体,果业在城乡一体化中的比重与贡献领先全国,果农幸福指数大大提高。
实现果乡美:果区集约高效,种养殖生态平衡,果园有机质含量达到15g/㎏。
果业生态休闲和观光旅游蓬勃发展,果游相得益彰。
通过果业发展,全省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果园面积占同期森林面积的15%。
果园制造碳水化合物达到1100万吨,果乡天蓝、山绿、水清、气洁,成为美丽陕西建设的特色和典范。
到2025年,果业转型升级全面完成,果业实现全面现代化。
果业品种技术先进、设施装备精良、产业布局合理、经营机制有效、经济效益优良、生态环境友好。
总体布局依托地貌地势特征、自然条件、资源分布及产业基础,按照现代果业发展目标要求,规划构建“一核—两轴—六板块”的果业战略格局,进一步优化果业产业布局,促进生产要素在空间和产业上优化配置。
一核:西凌(西安—杨凌)果业核心区——陕西现代果业的动力源和世界果业的导航台。
该区含陕西省行政管理中心和果业科技高地,有国家级杨凌高新农业示范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果业院士工作站、中国果汁大会永久会址、中国苹果气象服务中心、杨凌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等单位和机构。
核心区内具备国际转口贸易、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国际中转、加工制造等功能的西安国际港务区已初具规模。
借助“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机遇,通过集约、集群、集成方式,打造集科技研发与交流、行业管理与信息服务于一体的西凌(西安—杨凌)果业核心区,使其成为果业合作的开放平台。
两轴:“关中平原高效果业轴”+“沿包茂—京昆高速公路生态果业轴”——陕西现代果业的翅膀和走向世界的车轮。
“关中平原高效果业轴”,借助关—天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机遇,沿渭河流域关中平原东西向延伸,向东辐射河南、山西果业,借助西安国际港务区服务东部市场和走向世界;向西辐射甘肃、宁夏,沿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连接中亚、西亚和欧洲。
关中平原高效果业轴以连霍高速、欧亚大陆桥(长安号)国家级眉县猕猴桃市场、宝鸡(扶眉)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区、杨凌农产品(果品)加工园区为纽带和载体,串联渭南、西安、咸阳、宝鸡、商洛、韩城、杨凌等七市(区)的水果基地,重点打造千阳苹果,眉县/周至猕猴桃,临渭/泾阳葡萄、大荔红枣、礼泉/临潼石榴、农垦樱桃等重要节点。
“沿包茂—京昆高速公路生态果业轴”,沿包茂高速路、京昆高速路、西康铁路、西榆铁路南北向延展,北端辐射山西、宁夏、内蒙果业,是果品进入国内各形象店和出口外蒙、俄罗斯的重要通道;南端连接云贵川渝鄂各形象店,是陕西果品出口东南亚的主要通道。
沿包茂—京昆高速公路生态果业轴以国际级洛川苹果苹果批发市场、耀州(照金)果业园区、秦岭酒庄长廊为载体和纽带,串联榆林、延安、铜川、西安、汉中、安康六市的水果基地,重点打造靖边葡萄,陕北山地苹果、洛川苹果,秦岭北麓葡萄,城固柑橘、猕猴桃,西乡樱桃,安康狮头柑等重要节点。
六板块:苹果产业板块。
立足渭北黄土高原实行“北阔西进”战略,主要包括延安市、宝鸡市、咸阳市、铜川市、渭南市和榆林市南部。
猕猴桃产业板块。
包括秦岭北麓渭河流域传统优势区和秦岭南麓汉丹江流域新建重点区,主要涉及宝鸡市、咸阳市、西安市、渭南市、汉中市、安康市和商洛市。
葡萄产业板块。
包括渭河北岸以红提为主的鲜食葡萄产业带、渭河南岸以户太八号为主的鲜食葡萄产业带及以葡萄酒庄为牵引的加工酿酒葡萄产业带,主要涉及渭南市、西安市、咸阳市和商洛市。
柑橘产业板块。
秦岭南麓汉中、安康盆地浅山丘陵地区,主要涉及汉中和安康市。
红枣产业板块。
陕北黄河及支流流域,主要涉及榆林市和延安市东部地区。
其他优质特色水果产业板块。
根据产业基础和种植习惯点状布局,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围绕人口规模较大、市场需求旺盛的城市环城近郊区县发展。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根据果业发展普遍规律,针对陕西果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围绕果业发展需求,优化区域布局、调整品种结构、加强种苗繁育、改善生产条件、加强科技应用、推动标准化生产、延伸产业链、发展果业观光、构建布局区域化、条件现代化、手段科技化、形态多样化、产加销一体化现代果业产业体系。
优化产业布局和品种结构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积极优化果业区域布局,在尽量不与粮争地的前提下,重点建设六大果业产业带(板块),在原来41个苹果基地县的基础上,增加30个其它果品基地县。
引导果业生产基地向品种优生区和适生区集中,推动陕西果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专业化发展。
重点围绕苹果、猕猴桃、葡萄、柑橘四类水果,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和各地自然环境状况,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合理搭配早中晚熟品种,促进果品分散上市。
优化产业布局1、苹果产业在稳定发展渭北苹果板块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农业部《苹果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确定的28个优势基地县提质升级,继续实施“北扩西进”的战略,扩大陕北、关中苹果种植面积。
积极推广矮化密植苹果种植品种和模式,做好乔化果园的提质增效。
打造渭北、陕北和关中三大苹果产业板块。
渭北北部苹果产业带。
包括咸阳市的旬邑*(加*的县区为农业部确定的苹果优势县,下同)、长武*、彬县*、淳化*县等4县,渭南市的白水*、蒲城*、合阳*、富平*、澄城*、韩城*等6县(市),铜川市的印台*、宜君*、耀州*等3县(区),延安市的富县*、洛川*、黄陵*、黄龙*、宜川*等5县。
该区域光热资源丰富,水肥条件好,交通便利,重点发展富士系、华冠等晚熟、中晚熟鲜食品种,南部区域适当增加嘎啦等中熟品种的比例,栽培模式以乔化和矮化中间砧栽培为主,有灌溉条件地区积极稳步发展矮化自根砧集约栽培模式。
陕北山地苹果产业带。
包括延安市的宝塔、延川、延长、安塞、志丹、甘泉、吴起等8县,榆林市的米脂、绥德、子洲、清涧等4县。
该区域海拔较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地较多,但肥水条件较差。
重点发展抗寒性较强的金冠、玉华早富和寒富等中晚熟品种,栽培模式以乔化栽培为主,积极发展矮化中间砧栽培。
渭北南部苹果产业带。
包括咸阳市三原、礼泉*、乾县*、永寿*等4县,宝鸡市凤县、陈仓*、凤翔*、岐山*、扶风*、千阳、陇县等7县,渭南市大荔县、临渭区等2县(区)。
该区域热量充足、物候期早、水肥充沛、交通便捷,是陕西主要的鲜食加工兼用早熟型苹果生产基地。
重点发展富士冠军、嘎啦等早熟、中熟品种,适度发展澳洲青苹果等加工品种。
该区域栽培模式以矮化自根栽培为主,积极示范推广M9-T337自根砧栽培。
支持千阳县建设20万亩矮化苹果、6000亩自根砧苗木繁育基地,打造“千阳模式现代苹果矮砧集约化生产示范区”,支持“千阳模式”发展。
通过新建果园与老果园,在凤翔、淳化、乾县、礼泉、白水、延安市南部5县、耀州区等地大力示范、推广矮化栽培模式。
到2020年,发展矮化栽自根砧果园100万亩、矮化中间砧果园200万亩,占到全省苹果面积近1/3。
2、猕猴桃产业适时缩减不适宜区和次适宜区面积,引导猕猴桃产业向适宜区特别是优生区集中,在秦岭两侧南北形成关中猕猴桃产业带和陕南猕猴桃基地。
秦岭北麓猕猴桃产业带。
以周至、眉县为核心区域、潼关、华阴、华县、临渭、蓝田、长安、户县、岐山、陈仓、渭滨和武功、扶风、杨凌等县(区)。
该区域属秦岭北麓山前洪积扇和渭河谷地,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水热同季,光照充足,气候温暖湿润,水资源丰富,是猕猴桃原生地和适宜区,重点发展中晚熟的美味猕猴桃品种,适度发展中早熟中华系列新优品种。
到2020年,关中猕猴桃种植规模达到130万亩。
陕南猕猴桃基地。
以城固县为核心区域,包括洋县、西乡、汉台、勉县、汉滨、汉阴、商南、山阳、柞水、镇安等县(区)。
该区域包括秦岭南麓汉江流域的汉中盆地、安康盆地和丹江谷地两大区域,热量、水分条件好,土壤呈弱酸性,冻害威胁小,属中华猕猴桃最佳优生区,重点发展中早熟的中华猕猴桃品种。
到2020年,陕南猕猴桃种植规模达到30万亩。
3、葡萄产业根据陕西省不同区域气候、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合理搭配鲜食、榨汁和酿酒品种,形成渭北旱塬、秦岭北麓、陕北长城沿线三条葡萄产业带和关中酿酒葡萄产业带。
渭北旱塬葡萄产业带。
包括合阳、蒲城、富平、耀州、三原、礼泉、乾县等县(区),是陕西葡萄最佳优生区,重点发展以红提葡萄为主的鲜食葡萄和酿酒葡萄种植。
到2020年,建成渭北旱腰带葡萄产业带50万亩,力争成为西北最大的鲜食葡萄产区。
秦岭北麓葡萄产业带。
包括华县、临渭、灞桥、长安、户县、渭滨、金台等县(区),重点发展以"户太八号"为主的鲜食葡萄种植,同时结合旅游观光,发展设施葡萄,建设葡萄酒庄长廊。
到2020年,秦岭北麓葡萄种植面积20万亩。
长城沿线葡萄产业带。
包括吴起、靖边、定边、横山、榆阳、神木等县(区),重点发展规模化酿酒葡萄种植,兼顾发展早熟鲜食葡萄种植。
到2020年,在长城沿线风沙区建设葡萄产业带25万亩。
酿酒葡萄产业带。
包括重点支持发展位于适宜区的泾阳县,在有葡萄酒产业基础的蓝田、丹凤、商州、商南等县,建设以加工酿酒葡萄为主的生产基地,发展酒庄,开发果业旅游产品。
到202 0年,发展酿酒、休闲观光兼顾的酿酒葡萄基地5万亩。
4、柑橘产业稳定柑橘种植规模,引导柑橘向条件适宜的秦岭南麓浅山丘陵地区集中,建设以城固县为龙头的陕南柑橘产业带,努力打造中国柑橘种植北缘最大的早熟优质柑橘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