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基础训练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基础训练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基础训练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第20 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为注意,1.1938年4月9日路透社电讯说:

最初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在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材料中“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指()

A.万家岭战役胜利 B.台儿庄战役胜利

C.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 D.豫湘桂战役胜利

2.“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以上文字是对哪一次会战的描述()

A.徐州会战 B.太原会战

C.淞沪会战 D.武汉会战

3.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是在下列哪些城市失守后()

A.武汉、广州 B.北平、南京

C.北平、天津 D.上海、南京

4.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消极抗日。下列哪一战役不属于该阶段()A.武汉保卫战 B.第三次长沙会战

C.第二次长沙会战 D.豫湘桂战役

5.叶挺将军曾评价:“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当永垂不朽。”该战役()

A.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B.是抗战以来最大的一场胜仗

C.有效地破袭了日军的交通线

D.使日军基层军官损失殆尽

6.中国正面战场抗击了大量日军,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表格“看”战役】

(1)表格中战役的名称是什么?该战役在中国抗战史上有何重大意义?

【电讯“显”战役】

寇酋松浦中将率一〇六师团全部……犯我……万家岭……此役为本线空前恶战,亦为空前胜利。

(2)该电讯中赞扬的战役发生于哪次会战之中?该战役能够取得重大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析”战役】

1941年12月—1942年1月的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盟军方面获得的第一个胜利。就中国战场而言,此战是以武汉会战结束为标志的战略相持阶段中,国民党军队获得的较大战役级别的胜利之一。甚至战略反攻阶段最大的胜利——湘西会战都无法与之相比。

(3)材料中“第三次长沙会战”发生的背景是什么?根据材料,指出这次会战

的重大意义。

(4)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

1.B 解析:题干中的“1938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938年3月爆发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故选择B项。

2.D 解析:1938年6月,日军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故选择D项。

3.A 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故选择A 项。

4.A 解析:武汉保卫战后期,日军占领广州。武汉、广州失陷后,日军的兵力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故选择A项。5.D 解析:在江西万家岭,中国军队集中优势兵力,利用山路崎岖、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形,将日军一个师团分割包围,给以重创。日军死伤惨重,基层军官

损失殆尽,无法组织有效抵抗,故选择D项。

6.(1)台儿庄战役。意义: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2)武汉会战。中国军队集中优势兵力,利用山路崎岖、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形,将日军一个师团分割包围。(采取了正确战略战术)

(3)背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先后发动两次长沙会战,企图占领长沙,均未得逞。意义:扭转了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的战局,振奋了世界人民争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信心。

(4)不屈的抗战。(合理即可)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练习题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一、选择题 1.1936年李宗仁发表了《焦土抗战论》,表达“宁愿全国化为焦土亦不屈服 之决心,用大刀阔斧来答复侵略者……”李宗仁的抗战志向与决心在哪次 战役中得到体现( C ) A.血染卢沟桥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2.著名作家臧克家在《红血洗过的战场》中写道:“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在残破的北关城墙上插上了国旗!……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指挥“我们击退寇兵”的将领是( C ) A.杨虎城 B.杨靖宇 C.李宗仁 D.彭德怀 3. 为了阻止日军打通南北战场,国民政府与日军进行了( B ) A. 淞沪会战 B. 徐州会战 C. 武汉会战 D. 长沙会战 4.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 C ) ①淞沪会战②太原会战③徐州会战④武汉会战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5.台儿庄战役起到的作用描述正确的是( A ) ①沉重的打击了日寇②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③是敌后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④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组织的会战方案决定“第一战区在平汉铁路的郑州 至信阳段以西地区,防备华北日军南下;第三战区在安徽芜湖、安庆间的长 江南岸和江西南昌以东地区,防备日军经浙赣铁路向粤汉铁路迂回”。该会 战是( D ) A. 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 徐州会战 D. 武汉会战 7. 叶挺将军曾评价某战役为:“……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 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当垂不朽。”该战役发生在( D ) A. 卢沟桥 B. 广州 C. 南京 D. 万家岭 1 / 3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学校班级姓名学号 二次备课一、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 教学难点: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抗战有什么作用。 二、教学设计 【情景导入】 【自主学习】 (一)台儿庄战役 1.背景: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南北战场,沿津浦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 同时,一部日军从山东半岛登陆,沿胶济线西进,企图合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 2.结果:血战台儿庄:1938年,在徐州会战中的,消灭日军人。 3.意义:是抗战以来中国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二)保卫大武汉 1. 经过:1938年6月开始,日军集结重兵进攻。中国军队利用地形,构 筑工事,逐次抵抗,消耗敌人。在江西,中国军队将日军一个师团分割包围, 给以重创。 2.结果:1938年10月,中国军队有序撤出武汉。历时4个多月,日本 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武汉保卫战后期,日军占领广州。中国军队

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 3.大片领土沦入敌手。失陷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1.背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先后发动两次,均告失败。 2.经过:1941年12月,日军发动,中国军队拼死抵抗。在中国军队的英勇搏杀下,日军伤亡惨重,被迫突围。 3.结果及影响: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接连败退。中国军队获得会战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4.1944年初,日军向国民党发动,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大片国土。【重难点突破】 抗日战争既是一场民族御侮之战,也是一场卫国战争。 材料一台儿庄是徐州门户,位于徐州东北的大运河北岸,南通陇海线、北接津浦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南北战场,北路日军从平津南下,南路日军北犯,准备南北夹击徐州。 材料二坚守滕县(位于台儿庄西北)的是国民革命军第四十一军第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抱定“有敌无我,有我无敌”的决心,率领全师官兵与敌血战到底,壮烈牺牲。 材料三武汉会战是抗目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大大消耗了目军的有生力量。 材料四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先后三次大规模进攻长沙,中国军队与之展开殊死搏斗,终将日军击退 (1)根据材料一徐州会战是中国军队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为阻击日军进攻而组织的大会战。双方在哪一地点展开激烈的争夺?为什么?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练习题(无答案)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 战练习题(无答案) 一、选择题 1.1936年李宗仁发表了《焦土抗战论》,表达“宁愿全国化为焦 土亦不屈服之决心,用大刀阔斧来答复侵略者……”李宗仁的抗 战志向与决心在哪次战役中得到体现( ) A.血染卢沟桥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2.抗战期间,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第一场胜利是 () A. 苏州会战 B. 淞沪会战 C. 百团大战 D. 台儿庄战役 3. 著名作家臧克家在《红血洗过的战场》中写道:“在这里,我 们击退寇兵!在残破的北关城墙上插上了国旗!……台儿庄,一 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指挥“我们击退寇兵” 的将领是( ) A.杨虎城 B.杨靖宇 C.李宗仁 D.彭德怀 4.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 ①淞沪会战②太原会战③徐州会战④武汉会战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5. 《川江号子·好男当兵上前线》里有句歌词:“好男当兵上前线,抗日队伍出四川。坐上大船到武汉,武汉火线扯得宽。哪怕飞机 丢炸弹,哪怕四处起狼烟……”与歌词相关的事件是( )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6.台儿庄战役起到的作用描述正确的是()

①沉重的打击了日寇②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③是敌后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④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宣告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计划彻底破产的标志是( )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长沙会战 8.下列事件发生在1937年的是() ①中国抗战全面展开 ②国民政府积极组织台儿庄战役 ③国民政府进行正面战场抗战 ④太平洋战争爆发 A. ①④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 9.1939年国民政府电文称:查第二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被顽敌,士气振奋,精神日旺。台儿庄胜利足为表征。该电文表明() A. 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B. 八路军在敌后抗日根据地英勇抗击日军 C. 正面战场给日军以重大打击 D.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10. 抗战后期,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豫湘桂战役 11.下列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共“七大”②平型关大捷③百团大战④日本无条件投降 A. ②③①④ B. ②①③④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部编)上册课时训练: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一、选择题 1.1938年春,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阻击日军主要是为保卫() A.临沂B.南京C.徐州D.兖州2.1938年3月,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军在台儿庄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会战,击败了日军两个精锐师团,取得了震惊世界的辉煌胜利。台儿庄战役在中国抗战史上的地位是() A.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B.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胜利 C.是抗战以来八路军取得的重大胜利 D.是淞沪会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臧克家在《红血洗过的战场》中写道:“在这里,我们泄尽了敌人的底!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在残破的北关城墙插上了国旗!……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台儿庄战役的指挥者是() A.朱德B.李宗仁C.佟麟阁D.赵登禹4.李宗仁在回忆录中说:“此捷报发出后举国若狂。……经此一战之后,几成民族复兴的新象征。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垣残壁之上,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材料描述的是() A.保卫大武汉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长沙会战 5.中国军队取得万家岭大捷的背景是1938年在江西万家岭,中国军队集中优势兵力,将日军一个师团分割包围,给以重创。这次战役的战果是中国军队() A.击毙日军10000余人 B.击毙日军300余人 C.击毙日军30000余人 D.击毙日军3000余人 6.【2019·玉林市陆川县月考】“中国军队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有利地形,英勇抵抗,消耗敌人。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以上文

字是对哪一次会战的描述() A.武汉会战 B.太原会战 C.淞沪会战 D.徐州会战 7.1938年底,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的基本形势是() A.日本侵占了东北,威胁平津B.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C.日本帝国主义完全占领中国D.正面战场抗日进入高潮 8.蒋介石曾称赞道:“此次长沙胜利,实为七七以来最确实而得意之作。”蒋介石所称赞的是1941年12月中国军队取得的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的一次会战,此会战是() A.徐州会战 B.第三次长沙会战 C.淞沪会战 D.武汉会战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8年6月,会战开始,日军先后投入40多万兵力。中国军队共部署约100万人参战,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有利地形,构筑工事,逐次抵抗,消耗敌人。……中国军队从持久战的战略角度出发,未与敌决战,而是有序撤出战场,保存了有生力量。 材料二民国三十年(1941年)十二月下旬至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一月中旬的会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盟军方面获得的第一个胜利。 (1)材料一中的“会战”指的是哪一次会战?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此历史事件的影响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会战”指的是哪一次会战?此次会战有何重要意义?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些会战。 1.C 2.A 3.B 4.C 5.D 6.A7.B 8.B 9.(1)武汉会战。 (2)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部编历史八上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预习+知识点+习题(有答案)

【预习提纲】部编历史八上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抗战初期,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会战、会战、会战、会战、长沙会战等一系列战役。 1.台儿庄战役 时间—— .年月 地点——山东 指挥—— 结果——胜利 意义——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 ※※台儿庄战役属于徐州会战的一部分 2.武汉会战/武汉保卫战 时间——1938.6 战术——利用有利地形,构筑工事,逐次抵抗,消耗敌人 重要战役——大捷(江西) 战场形势——整个战场形势对中国不利 结果——1938.10中国军队撤出武汉 意义——历时4个多月,日军企图彻底破灭; 广州、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 ※※1938.6花园口决堤事件,“以水代兵”,给黄河下游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3.第三次长沙会战 时间——1941.12 地点——长沙 结果——胜利 意义——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4.豫湘桂战役 背景——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 时间——1944初 结果——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大片国土。 ※※正面战场主要战役 ※※如何评价正面战场? ①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 ③支援了敌后战场 ④振奋了,提高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⑤正面战场后期国民政府推行,的方针,致使豫湘桂战役大溃败,中国丧失了大片国土。 部编历史八上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知识点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抗战初期,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一系列战役。 1.台儿庄战役 背景——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南北战场,沿津浦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徐州。 时间——1938.3 地点——山东台儿庄 指挥——李宗仁 结果——胜利 意义——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注:台儿庄战役属于徐州会战的一部分 2.武汉会战/武汉保卫战 背景——武汉实际上成为当时全国军事、政治、经济中心。日本企图通过占领武汉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 时间——1938.6 战术——利用有利地形,构筑工事,逐次抵抗,消耗敌人 重要战役——万家岭大捷(江西) 战场形势——整个战场形势对中国不利

教案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 难点:正确评价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全面抗战爆发后,侵华日军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中国军队面对日本的疯狂进攻,先后组织了一系列著名会战。你知道左图中的指挥 官指挥了哪次著名的战役吗?他所代表的中国军人是怎样英勇抵抗日本侵略军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台儿庄战役 1.教师展示:《台儿庄战役形势图》 并提问:日本进攻台儿庄的意图是什么? 学生回答:日军企图把山东半岛登陆的一部分日军,同津浦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合攻军事要地徐州,从而打通南北战场。 2.教师指导: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简要复述台儿庄战役的经过。 学生回答:1938年3月,北路日军孤军南进,向台儿庄发起攻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同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与此同时,中国军队主力完成了对日军的包围,发动了全面反攻,日军被迫撤退,中国军队乘胜追击,歼敌1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的胜仗。 3.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①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②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指挥得当;③参战的中国军队的有力配合;④正确地把握了战机。 4.教师强调: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目标导学二:保卫大武汉 1.教师讲解:武汉地处中国中部,是平汉铁路和粤汉铁路的重要交通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38年6月,日军大举进攻武汉,中国军队部署100多万人参战,开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武汉会战。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的经过。 2.了解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军人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长沙会战,了解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行径,激发仇恨法西斯的情感,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2.国民党军队英勇抗战、流血牺牲、激发学生保家卫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正面战场中国军队失败的原因。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播放《血战台儿庄》视频,这部影片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一九三八年冬季,侵华日军企图打通京浦路,攻占战略重镇徐州。著名爱国将领李宗仁沉着冷静地指挥爱国官兵在山西台儿庄浴血奋战,歼灭日寇一万余人,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他们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一首可歌可泣的爱国诗篇。 一、台儿庄战役 1.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南北战场,沿津浦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

2.1938年3月,北路日军孤军南下,向台儿庄发起攻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在中国军队内外夹击下,日军被迫撤退,中国军队乘胜追击。 3.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二、保卫大武汉 1.1938年6月,日军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为了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100多万人参战,消灭日军9 000余人。 2.但是,整个战场形势对中国不利。为避免损失,中国军队于1938年10月有序撤出武汉。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3.武汉保卫战后期,日本乘广州兵力空虚之机,占领广州。在优势日军的疯狂进攻下,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沦入敌手。 4.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1.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先后发动两次长沙会战,企图占领长沙,均未得逞。1941年12月,日军调集10余万兵力,以空军为掩护,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中国军队调集重兵防御,拼死抵抗。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 2.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3.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1944年初,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了大规模的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豫、湘、桂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探究一】台儿庄战役的意义。 结论:(1)台儿庄战役的结局,是日军战役进攻中的一次败退。这对于日军侵华战争以来尚属首次。对日军来说,这不仅是在兵力数量上的损失,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挫败。“大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了。 (2)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在政治上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鼓舞了抗日军队的士气,用胜利的事实证明了“亡国论”是没有根据的。而李宗仁更是以偏师弱旅战胜骄狂不可一世之日寇强敌,更说明了只要众志成城、精诚团结、拼死抵抗、艰苦奋战,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3)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改变了国际上对中日战争前途的看法。抗战爆发以来,国际上对中国抗战的前途大多抱悲观的看法。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并为争取外援增添了有利条件。

高考真题大全抗日战争

(2011-2016年)高考真题汇编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潮流 第16课抗日战争 1.(2011·浙江文综·18)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打倒把 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红军万岁!”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出现在 A.九一八事变前后 B.一?二八事变以前 C.西安事变前后 D.八一三事变以后2.(2011·江苏单科·8)1938年4月,中国飞行员陈怀民在武汉空战中与日军飞行员高桥宪一同归于尽。随后,陈怀民的妹妹致信高桥的妻子美惠子:陈怀民猛撞高桥的飞机,不是发泄对高桥的私仇,而是代表着两种不同力量之间的较量。同时表示,她们一家对美惠子没有怨恨,希望有一天能够友爱地握手。此事() ①发生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②反映了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 ③说明两国人民深受战争之害④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 A.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 ②③④ 3.(2011·安徽文综·16)图5是抗日战争某一战场的局部示意图, 与 其相关的正确表述是() A.致力于扭转太平洋战局 B.有利于国际战略物资供应 C.切断了日军的大陆交通线 D.导致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 图5 4.(2011·上海单科·26)“岛寇荼毒,痛及滇西。谁无血气,忍弃边陲。桓桓将 士,不顾艰危。十荡十决,甘死如饴。瘗忠有圹,名勒丰碑。懔懔大义,昭示 来兹。”这段碑文纪念的是() 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B.中国远征军第八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5.(2011·上海文综·29)如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 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1928年至1934年党员 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 A.五四运动的发生 B.红色政权的建立 C.抗日战争的爆发 D.解放战争的胜利 6.(2012年江苏历史,7)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 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 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 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这种“悲痛的心情”源于() A.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B.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 C.汪精卫在武汉大肆捕杀共产党人 D.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 7.(2012年海南卷历史,18)侯外庐在回忆录中说:“抗战年代的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 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 者和文化人。重庆、成都、昆明、桂林,乃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这反映了抗战时期()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正面战场的抗战》说课设计 孟匠中学王蓓蓓 一、说教材 (一)内容分析 本课是统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0课,本课对上承接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对下对接敌后战场的抗战,从整体上看属于抗日战争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列举正面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教材包括三部分内容: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三部分的内容是先后关系,台儿庄战役是徐州会战中的著名一役,中国军队以不怕牺牲的精神付出了巨大代价,取得了这场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保卫大武汉是国民党正面战场四大会战的最后一战,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从防御阶段进入到相持阶段。武汉陷落后,长沙作为捍卫西南各省的门户,其军事战略地位愈显突出。对于日本来说,攻陷长沙是其打击中国军队的抗战意志、迫使中国政府屈服的重要步骤;对于迁都重庆的国民政府而言,守住长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和重要。因此,从1939年到1942年,中日双方先后进行了三次长沙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进一步坚定了全国军民抗

战必胜的信心,对提高反法西斯战争盟军的士气,支援英美军队在中国南方的作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历史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能力: 了解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正面战场的抗日史实。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仔细阅读课文,完成表格,感知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豫湘桂战役的具体史实。 2.通过识地图,精读课文,了解分析各个战役的具体作用。 3.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正面战场的作用,知道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相互配合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正面战场中,中国军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事迹,激发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正面战场的抗日史实。 突破方法:通过三次战役地图的分析,认识三次战役在正

【配套课时练】2019-2020学年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21《敌后战场的抗战》课时练习题 (三)

2019年秋部编本八年级上册历史配套练习题 《敌后战场的抗战》课时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19·北京中考模拟)在雄安一带的白洋淀上,活跃着一支抗日武装,他们利用有利地形,端岗楼,截击敌人军火船,切断敌人水上交通线,有力地配合主力部队打击敌人。他们的行动丰富了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理论的实践。横线上应该填 A.游击战争 B.现代战争 C.速决战 D.持久战 2.(2019·湖北中考模拟)胡老师上历史活动课,准备了如下四幅图,由些可见,这节历史活动课的主题是 A.十四年抗战 B.八年抗战 C.正面战场 D.敌后战场 3.(2019·河南中考模拟)“使日本始终没有在中国占领区建立起巩固的殖民统治,严重破坏了日本‘以战养战’的罪恶图谋,使日

本的战争能力日渐衰落,以致1943年下半年以后,敌后战场的侵华日军无力再发动大规模进攻。”对此局面发挥的主要作用是 A.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 B.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 C.美国的太平洋战场 D.苏德战场 4.(2019·安徽初三会考)下图是1938年梁白波发表的漫画,该漫画意在表明: A.十四年抗战拉开帷幕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国民党军队积极抗日 D.敌后抗战给与敌人沉重打击 5.(2019·山东中考模拟)以下抗日战争时期进行的重要战役,属于中国军队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取得了胜利的是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第三次长沙会战 D.豫湘桂战役 6.(2019·辽宁初二期末)《亮剑》中李云龙有句台词:“我们要‘关照’日本鬼子,让它尝尝被八路军打的滋味.”八路军主动出

击日军规模最大的战役是() A.卢沟桥抗战B.平型关大捷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7.(2018·福建初二期末)1940年12月,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广播电台﹣﹣中共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正式播音。当天可能播出的时事新闻是() A.红军长征胜利结束B.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C.百团大战的最新战况D.平津战役开始8.(2019·贵州中考真题)抗战时期,指挥台儿庄战役取得正面战场重大胜利的指挥官是 A.彭德怀 B.贺龙 C.李宗仁 D.张学良 9.(2019·山东初二期末)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军民采取灵活的战略战术,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下列属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军民采取的灵活战术有() ①地道战 ②地雷战 ③夜袭战 ④麻雀战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0.(2018·湖北初三期末)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等基本史实,指导学生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培养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利用相关的地图、图片和视频,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和表达历史观点 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正面战场抗战的史实,体会抗日将士在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国家、民族利益高于党派、阶级利益的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 教学难点:正确评价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全面抗战爆发后,侵华日军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中国军队面对日本的疯狂进攻, 先后组织了一系列著名会战。你知道右图中的指挥官指挥了哪次著名的战役吗?他所代表的中国军人是怎 样英勇抵抗日本侵略军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台儿庄战役 1.材料展示:我军人数虽少,装备虽差,但是我们是保国为民与侵略者作殊死战的哀兵,我们在士气 上已享有“兵哀者胜”的心理条件。加以我们在指挥上对本军量力而用,上下一心,对敌情判断正确,击 其所短,可说是知己知彼,发挥了内线作战的最高效能,故有台儿庄的辉煌战果。 2.教师展示:《台儿庄战役形势图》 2.教师提问:日本进攻台儿庄的意图是什么? 提示:日本企图把山东半岛登陆的一部分日军,同津浦线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合攻军事要地徐州, 从而打通南北战场。 3.多媒体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台儿庄战役》 4.学生自主学习:结合教材,简要复述台儿庄战役的经过。 5.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①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②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指挥得当;③参战的中国军队的有力配合; ④正确地把握了战机。 6.教师强调: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 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目标导学二:保卫大武汉 1.教师讲解:武汉地处中国中部,是平汉铁路和粤汉铁路的重要交通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38年6月,日军大举进攻武汉,中国军队部署100多万人参战,开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武汉会战。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说一说武汉会战中的著名战役。 提示:万家岭大捷。在江西万家岭,中国军队利用有利地形,将日军一个师团分割包围,取得了歼灭

2017届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20正面战场的抗战试题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知识点一台儿庄战役 1.《血战台儿庄》这部电影,反映的是中国军队歼敌1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胜利的一次战役,战役的指挥者是(B) A.林彪 B.李宗仁 C.张学良 D.傅作义 2.抗战以来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是(B)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太原会战 D.平型关大捷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李宗仁在回忆录中说:“台儿庄捷报发出后举国若狂。京(南京)沪沦陷后,笼罩着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经此一战之后,几成民族复兴的新象征。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垣残壁之上,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材料二 请回答: ,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这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 ,分析台儿庄战役的历史影响。 ,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 知识点二保卫大武汉 4.万家岭战役,中国军队歼灭日军3 000多人,它发生在会战中(C)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武汉会战 D.徐州会战 5.后,标志着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C)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武汉会战 D.徐州会战 6.广州、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阶段。(B) A.防御 B.相持 C.反攻 D.进攻 知识点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7.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5日,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消灭日军数万人,取得大捷。此次战役是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与日军交战取得的首场胜利,引起了当时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此次“长沙大捷”(A) A.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

新课标《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教案)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等基本史实,指导学生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培养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利用相关的地图、图片和视频,培养学生比较历史现象和表达历史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正面战场抗战的史实,体会抗日将士在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国家、民族利益高于党派、阶级利益的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 教学难点:保卫大武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台儿庄战役的形势图和相关介绍。请同学们通过阅读这些材料和课本,找一找台儿庄战役的战场位置,台儿庄战役的战况和结果如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二、新课讲授 台儿庄战役 1.教师介绍台儿庄战役的概况: 出示图片:教师出示李宗仁在台儿庄火车站的合影,帮助学生了解此役的指挥者李宗仁。

补充:教师出示血战台儿庄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台儿庄战役的惨烈。 过渡:“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区区台儿庄地区经此一战,几成民族复兴的象征。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壁残垣之上,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提问:台儿庄大捷对中国抗战有何积极意义? 2.教师结合台儿庄战役的战果引导学生总结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的意义: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图片展示:教师出示血战台儿庄纪念碑和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后世对台儿庄战役的纪念和宣传。 过渡:教师先出示武汉黄鹤楼的照片和武汉会战前的背景介绍,引出“保卫大武汉”的背景,然后出示武汉会战要图,介绍保卫大武汉战役的开始。 保卫大武汉 教师讲解保卫大武汉战役的时间、结果和影响: 出示图片:教师展示日军向武汉行进和侵占武汉的照片,帮助学生直观了解保卫大武汉战役的结果。 第三次长沙会战 教师讲解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时间、结果和意义: 过渡: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思考抗战后期国民党的抗战态度有何变化。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同步习题(含答案)

《正面战场的抗战》 同步练习 1. 这是抗战爆发后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在历时半个多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牺牲,参战部队4.6万人,伤亡失踪7500人。但也取得了重大战果,歼灭日军1万余人。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心,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这场激战是() A. 平型关大捷 B. 淞沪会战 C. 台儿庄战役 D. 百团大战 2.图片是见证历史的鲜活载体。与下图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 北伐战争时期 B. 十年内战期间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期间 3.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图中日本侵略者左脚深陷中国大陆,右脚艰难迈向太平洋。下列符合其主题的是() (注:1941 年12 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 A. 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 B. 国共开始合作抗日 C. 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 D. 日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4.小王同学对“抗日战争”进行探究学习,得出以下四个观点,不正确的是() A. 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不到半年沦陷 B. 百团大战的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 C. 杨靖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英雄 D.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敌后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 5.如果你想了解抗日名将李宗仁率领军队英勇抗日的英雄业绩,最好去参观下列哪一个纪念馆?()

A. 台儿庄战役纪念馆 B. 西安事变纪念馆 C. 九一八事变纪念馆 D. 百团大战纪念馆 6.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推论对应不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7.下列表格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百团大战 B. 台儿庄战役 C. 平型关大捷 D. 淮海战役 8.“鲁南会战幸我最高领袖德威,将士用命,将日本帝国主义者素以常胜自豪之皇军摧毁于我装备劣势之部队,于世必信抗战必胜,建国必成也。愿与我国人共勉之。”李宗仁可能将以上题词写在下列哪一照片上() A. B. C. D.

2019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教案设计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的全民族抗战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是互相配合的。在全国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实行积极的抗战政策,国民党军队的爱国将士表现了空前的民族义愤和抗战热情,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并为敌后战场的开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学情分析:这节课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讨论、概述、提问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进而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 3.核心素养: 了解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等基本史实,指导学生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培养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利用相关的地图、图片和视频,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和表达历史观点的能力。通过学习正面战场的史实,体会抗日将士在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国家、民族利益高于党派、阶级利益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过程: 【教师导语】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血肉和不屈的脊梁,筑起了一道新的长城。你知道我们的前辈是如何艰难而顽强地抗击凶恶的日本侵略者的吗?今天,我们将有一次特别的历史之旅,去重温那段充满硝烟战火的历史,看看优秀的中华儿女是怎样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筑起抵抗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学习目标】 1.了解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的经过。 2.分析中国的在几次大的战役中失败的原因。 3.通过学习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长沙会战,了解中国军民在民族危亡的时

刻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重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 难点:正确评价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 【自学检测】 1.台儿庄战役 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南北战场,沿津浦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2.武汉会战 (1)1938年6月,日军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为了保卫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100多万人参战。在江西万家岭,中国军队利用有力地形,将日军一个师团分割包围,取得了歼灭日军9000余人的万家岭大捷。但是,整个战场形势对中国不利。中国军队于1938年10月有序撤出武汉。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2)武汉、广州失陷后,日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3.第三次长沙会战 (1)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失败。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2)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1944年初,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了大规模的豫湘桂。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豫、湘、桂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新课讲授】 一、台儿庄战役

《正面战场抗战》检测题

《正面战场的抗战》检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小明同学对抗日战争初期的一场战役作了如下描述:战场位于徐州东北60千米,北连津浦路,南接陇海线,战略地位重要。战役从1938年3月开始,敌我双方展开拉锯战。近20天后,中国军队歼敌两个最精锐的师团,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该战役为()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豫湘桂战役 2.下列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的抗战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台儿庄战役②豫湘桂战役③武汉会战④长沙会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③④② D、③④①② 3.抗日战争何时进入相持阶段() A.淞沪会战后 B.台儿庄战役后 C.广州、武汉沦陷后 D.南京沦陷后 4.下列有关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组织了几次次大规模的会战,态度是积极的②正面战场处于从属地位 ③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狂妄计划④丧失领土,作用极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5. 漫画的大意是:八路打鬼子,鬼子打老蒋,老蒋打八路。对这幅漫画理解正确的是()A.漫画创作于抗战初期 B.漫画讽刺了蒋介石投降日本 C.抗战中蒋介石是共产党的主要对手 D.漫画讽刺了抗战后期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二、非选择题 6. 材料一抗战时期,中国的国土面积是日本的31倍。这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地理条件。

再加之,在这广阔的土地上,遍布全境的高山、丘陵,奔流其间的泱泱大河,犹如铜墙铁壁,对日军的侵略形成了有力的阻隔。 ——子今、沈伟烈《国破幸有山河在》 材料二 1938年至1944年,腥风血雨的四次“长沙大会战”,是十四年全国抗战中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日军66万人次,中国军队100余万人次)、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大会战。这场震惊世界的会战前三次以中国军队的胜利而告结束,日军受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日军共伤亡10.7万人,中国军队共伤亡13万人。. 材料三在战略相持阶段(1941年—1945年8月),国民党政府对抗日比较消极。在此阶段,国民党军队基本上没有对日军采取主动的战略或战役性攻势,1942年下半年以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国民党正面战场基本上呈现出与日军互不相扰的休战状态。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抗日战争中中国未能亡国的两点原因。 (2)抗战中那次会战最能证明材料一中的观点,这次会战的意义是什么? (3)抗战中那次会战证明“国民党政府对抗日比较消极”,谈谈你对正面战场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由徐州、1938年等关键信息可知是台儿庄战役。 2.C 3.C 4.C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非常重要,不是从属地位,另外正面战场的抗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狂妄计划,虽然丧失领土,但作用很大。 5.D 解析:漫画创作于抗战后期,蒋介石从未公开投降日本,抗日战争中全民族团结抗战,共产党的首要任务是抗日,A、B、C的表述均有误。 二、非选择题 8.答案:(1)常有利的地理条件、国民党在正面战场顽强抗战。(2)武汉会战,使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企图彻底破灭。(3)豫湘桂战役;国民党承担的正面战场作战,为取得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是这场规模空前的全民族抗战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抗战后期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导致了正面战场的溃败。

部编历史八(上)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知识点归纳

部编历史八(上)第20课《正面战场的 抗战》知识点归纳 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和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正面战场中,中国军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的强烈的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重点难点】 重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 难点:正确评价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全面抗战爆发后,侵华日军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中国军队面对日本的疯狂进攻,先后组织了一系列著名会战。你知道左图中的指挥官指挥了哪次著名的战役吗?他所代表的中国军人是怎样英勇抵抗日本侵略军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台儿庄战役 教师展示:《台儿庄战役形势图》 并提问:日本进攻台儿庄的意图是什么? 学生回答:日军企图把山东半岛登陆的一部分日军,同津浦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合攻军事要地徐州,从而打通南北战场。 2.教师指导: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简要复述台儿庄战役的经过。 学生回答:1938年3月,北路日军孤军南进,向台儿庄发起攻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同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与此同时,中国军队主力完成了对日军的包围,发动了全面反攻,日军被迫撤退,中国军队乘胜追击,歼敌1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的胜仗。 3.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①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②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指挥得当;③参战的中国军队的有力配合;④正确地把握了战机。 4.教师强调: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目标导学二:保卫大武汉 教师讲解:武汉地处中国中部,是平汉铁路和粤汉铁路的重要交通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38年6月,日军大举进攻武汉,中国军队部署100多万人参战,开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武汉会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精品试题(含答案):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 台儿庄战役 1.背景 (1)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南北战场,沿津浦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徐州。同时,一部日军从山东半岛登陆,沿胶济线西进,企图与津浦路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再合攻徐州。(2)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 2.经过:1938 年3月,北路日军孤军南下,向台儿庄发起攻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日军冲入台儿庄内,被中国军队主力包围。在中国军队内外夹击下,日军被迫撤退,中国军队乘胜追击。 3.意义: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知识点2 保卫大武汉 4.概况:1938年6月,日军先后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为了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约100万人参战。日军在空军、海军的协助下猛烈进攻。中国军队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有利地形,构筑工事,逐次抵抗,消耗敌人。 5.主要战役:在江西万家岭,中国军队集中优势兵力,利用山路崎岖、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形,将日军一个师团分割包围,给以重创。这次战役,中国军队击毙日军3000余人。 6.结果:由于整个战场形势对中国不利,日军从不同方向攻击前进,武汉陷入三面包围之中。为避免损失,中国军队于1938年10月有序撤出武汉。武汉保卫战后期,日军趁机占领广州。在优势日军的疯狂进攻下,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沦入敌手。 7.意义: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知识点3 第三次长沙会战 8.背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先后发动两次长沙会战,企图占领长沙,均未得逞。 9.经过:1941 年12月,日军调集10余万兵力,以空军为掩护,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中国军队调集重兵防御,拼死抵抗。在长沙城下,中国军队与日军鏖战肉搏,分别击退增援长沙的三路日军,迫使进攻长沙外围的日军突围北撤。中国军队发起全线反击,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 10.影响: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11.豫湘桂战役: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1944 年初,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了大规模的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 台儿庄战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