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些认识

对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些认识

肃南二中苏吉武

德育的根本宗旨是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学校德育工根据一定社会和时代的要求,根据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他们逐渐具备教育者所希望的品德的一种教育活动。德育工作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

一、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现代化教育特别重视教育的经济功能,即为社会培养大批具备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在评判和选拔人才上多侧重于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才能的考核,因而导致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中的“分数至上、技能至上”,以至“德育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凡此种种,必然导致学校德育的疲软和低效。

2.学校德育工作呼唤改革

在改革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目光更多地投注到德育体制的改革、德育理论的建设、德育教材体系的重建与设定,德育内容有泛政治性倾向,虽然德育包括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法制教育等内容,这本无可厚非。但德育过多地联系政治生活和许多时刻变化的政策问题,使教师过多地把精力放在教材的变化上,而无暇

钻研德育的教学方法,消化所讲授的内容,又忽略了对教育对象本身的研究,因而导致学生对学校德育的抵触与不满。

其次,德育目标脱离社会现实。诚然未来的接班人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这是主旋律。但是现实中许多学校和教师不顾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过高地要求学生,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一旦教育目标和要求高不可攀就失去了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及紧迫性

加强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建设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就学校德育工作明确指出:“今后一二十年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如何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因此,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不仅是当前社会思想道德水准的一个重要标准,更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的文明程度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因此,必须站在历史和战略的高度来认识青少年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三、学校德育工作的对策

1.德育观念现代化

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首先要实现德育观念的现代化。德育观念的现代化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战略德育观。即把德育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对待,摆到战略的地位。二是素质德育观。即德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提高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品德素质、心理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主

要任务是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通才素质和适应性。三是科学德育观。即德育自身的科学性更加强化,德育体系、德育方法、德育管理将更加科学。四是全员德育观。德育应成为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责任,必须在全校乃至全社会形成育人合力,使学校教育、校园文化、社会环境、家庭影响形成广泛的德育一致性,这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五是终身德育观。即德育是一项使学生终身受益的教育,同时德育工作者要努力做到使学生终身受益。

2.创新德育工作的手段

一是让德育在动态中生成。

就是指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牢牢抓不住不期而遇的教学机会,借机发挥,对学生进行点拨教育。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表明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思想上出现的模糊认识展开讨论,因此顺势引导,让学生在辩论中增强自我内

省力,提高道德判断、道德选择的能力,形成辨明是非的思想品德。

二是随人、事生成。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顺乎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具体实情进行富有针对性的教育。应动态应对,采取相应策略,可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

三是让德育教育走向社会化。校园内的德育教育是经过提炼的纯而又纯的教育。随着学生社会实践生活的范围扩大,学生的

思想日趋活跃,因此,“堵”是堵不住的。只有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切实加强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公益劳动、社会调查、勤工俭学等社会活动,在不同的角色实践中自觉实践价值规范和道德规范,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使学校德育向校外拓展,进一步健全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网络,使三方面的教育互相补充,形成合力,依靠社会各种力量协助学校做好德育工作,使学校德育工作走向社会化。

3.抓好德育教师队伍建设

在狠抓教师学历提高的同时,构建教师终身教育体系。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师德修养、教育法制观念、教育理论水平、教学科研能力和不断更新知识为目标的进修培训。抓紧师德的再教育,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转变教育观念,使广大教师能够把工作热情与工作的科学性结合起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总之,在“全社会都应关心教育”的倡导下,学校德育工作已逐步与时俱进,相信通过学校、家庭与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的最优化,从而促进中华民族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