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项目公示【模板】
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一、介绍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是我国国家最高科技奖项之一,每年授予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
该奖项的设立旨在表彰在科技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个人和团队,鼓励和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科技发展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
二、深度评估在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的评选标准和程序经过进一步的完善与提升。
评选标准主要包括科技创新的原创性、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科技成果的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
而评选程序则更加注重对科技成果的实际应用和社会效益,以及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这些变化使得获奖成果更加贴近实际需求,更具有前瞻性和示范性。
三、广度评估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涵盖了多个领域和多个行业。
涉及的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物理学、化学工程、新材料等,覆盖面广泛。
涉及的行业包括但不限于医疗保健、电子通信、能源环保、制造业等,具有多领域的特点。
这种多领域、多行业的涵盖使得该奖项对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更加全面。
四、回顾与总结2017年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无疑是对我国科技工作者的莫大鼓励与认可,也是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获奖成果涵盖了众多领域和行业,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
获奖成果也为我国的科技创新提供了范例和引领,引导着科技工作者们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
个人观点与理解作为一名科技爱好者,我对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获奖成果的兴奋与敬佩已经溢于言表。
这些成果不仅代表了我国科技创新的最新成就,也为未来的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相信,通过这些优秀成果的推动,我国的科技创新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结语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的诞生,标志着我国科技创新的又一次飞跃。
获奖成果的涵盖面广泛,对未来科技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科技创新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2017年度中国仿真学会科学技术奖申报项目公示

2017年度中国仿真学会科学技术奖申报项目公示:1、项目名称:数据驱动的人体运动建模仿真技术推荐单位: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主要完成人:夏时洪、高林、王涵项目简介: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风格化人体运动合成新方法研究”(资助号:61173055)和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应急演练仿真服务平台及其应用示范”(资助号:2013BAk03B07)的资助下,项目团队针对人体运动仿真中的技术挑战:人体运动建模仿真结果是否符合人的视觉认知,以及人体运动建模仿真结果是否符合物理实际,主要采用数据驱动的思路研究人体运动建模仿真技术,攻克的关键技术有:人体运动风格建模技术、人体运动物理特性建模技术以及人体运动获取建模技术。
项目成果于2015年起在计算机图形学与交互式技术顶级会议SIGGRAPH和顶级期刊ACM Transaction on Graphics上陆续发表。
并取得1项技术发明专利授权,1项技术发明专利已进入公示阶段即将授权。
项目相关成果已在北京迪生数字娱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835764)取得实际应用,并产生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项目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例如,2013年SIGGRAPH杰出新研究者奖和2015年英国计算机领域最高奖“罗杰·尼达姆奖”获得者Niloy J. Mitra教授认为我们的人体运动风格建模工作是最为经典(state-of-the- art)的一项研究工作。
我们的人体运动获取建模工作获得2016年度中国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大会最佳论文。
取得的主要创新有:1、在人体运动风格建模技术领域,首次提出了一种实时在线的机器学习算法——局部混合自回归模型来建模不同风格运动之间存在的复杂时空关系,并将其自动迁移到未标记动作类别和风格特征的人体运动中。
2、在人体运动物理特性建模技术领域,首次提出了数据驱动的逆向动力学求解方法。
首次提出了一种大范围人体运动运动学数据和动力学数据同步获取的算法与系统。
2017国家科技进步奖得奖名单

2017国家科技进步奖得奖名单国家科技进步奖是我国对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的团队或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的最高科技奖项。
2017年的国家科技进步奖评选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该年度的得奖名单,以表彰这些对我国科技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工程师和科研团队。
一等奖1. 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高速磁悬浮交通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新型抗癌药物研发及应用注: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为国家科技进步奖最高奖项,2017年无特等奖。
2.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 科学技术部一等奖:- 水稻遗传改良与品质调控关键基因研究与应用- 医药高效新材料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2) 工业和信息化部一等奖:- 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高性能新材料研制及工程化应用(3) 农业农村部一等奖:- 农业高效生产技术与农业品质安全调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农产品贮藏与质量安全控制(4)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一等奖:- 界面触控技术与人机交互研究与应用(5) 自然资源部一等奖:-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研究与应用二等奖1. 科学技术部二等奖:- 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量子信息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2. 工业和信息化部二等奖:- 工业机器人技术研究与应用- 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研究与应用3. 农业农村部二等奖:- 绿色农业综合技术创新示范与推广- 新型农药开发与应用4.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二等奖:- 传染病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5. 自然资源部二等奖:-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应用三等奖1. 科学技术部三等奖:- 光电器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生物医学材料研究与应用2. 工业和信息化部三等奖:- 先进制造装备技术研究与应用- 信息网络与网络安全技术研究与应用3. 农业农村部三等奖:- 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安全用药技术研究与应用 - 农业病虫害防控新技术研究与应用4.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三等奖:- 临床精准医学研究与应用- 个体化医学与大数据医学研究与应用5. 自然资源部三等奖:- 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技术研究与应用以上为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得奖名单中的部分项目,每个奖项都代表了在相关领域的突出贡献。
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项名单

一、前言2016年,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和进步,许多科技领域的重要成果和创新被国家科技进步奖项所认可和表彰。
以下是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的名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各领域的杰出成就。
二、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 《柔性透明薄膜电子器件关键材料及其制备技术》该项目突破了传统硅基电子器件的局限,开发出具有柔性和透明性的新型电子器件关键材料及其制备技术,为柔性电子、可穿戴设备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2. 《高效率太阳能电池关键技术》该项目在太阳能电池的材料和结构设计、制备工艺优化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了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的显著提升,为清洁能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 《高性能智能网络处理器及应用》该项目研发了一种高性能智能网络处理器及其应用技术,广泛应用于云计算、大数据处理等领域,极大提升了网络处理能力和效率。
2. 《高能密度锂离子电池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该项目在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核心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为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动力支持。
四、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 《城市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该项目提出了一套高效的城市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并成功在多个城市进行了工程示范,为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2. 《高速铁路重大技术与工程示范》该项目在高速铁路的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多项重大技术创新和工程示范,为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五、结语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的名单展现了我国在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学技术进步等方面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和突破。
这些成果不仅推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也为全球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类似的成果涌现,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
六、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 《高效工业气体传感技术及应用》该项目通过对工业气体传感技术的深入研究,开发出了高效的气体传感器及其应用技术,对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气体检测与监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保障生产安全。
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名单

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名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科技进步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每年,国家都会对那些在科技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个人和团队进行表彰,以鼓励他们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努力和成就。
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名单的公布,让我们见证了一批优秀的科技成果和背后的努力人们。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名单的获奖项目吧。
一、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领域的应用研究与产业化1. 项目名称:基于深度学习的医学影像诊断智能辅助系统2. 项目成果: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实现了对医学影像的智能识别和辅助诊断,大大提高了医学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3. 受奖单位:某大型医疗装备制造企业技术研发团队二、新型能源电池关键材料与器件研究1. 项目名称:新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与器件研究2. 项目成果:成功研发出新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和稳定性。
3. 受奖单位:某知名高校能源材料研究团队三、大数据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创新应用1. 项目名称: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智能交通管理与控制系统2. 项目成果: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了对城市交通的实时监测与智能调度,极大提高了交通运行的效率和安全性。
3. 受奖单位:某城市交通管理部门技术研发团队四、生物医药领域新药研发及临床应用创新1. 项目名称:新型抗癌药物的研发与临床应用2. 项目成果:成功研发出一种针对特定癌症的靶向药物,并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3. 受奖单位:某药物研发企业新药研发团队五、航空航天领域重大技术创新与应用1. 项目名称:新一代大型客机关键技术研发与实际应用2. 项目成果:成功研发出新一代大型客机的关键技术,实现了对飞行性能和安全性的重大提升。
3. 受奖单位:某大型航空航天制造企业技术研发团队六、信息安全技术创新与应用1. 项目名称:新型云计算安全技术研究与应用2. 项目成果:成功研发出适用于云计算环境的信息安全技术,解决了云计算评台上的安全隐患问题。
2017国家科技进步奖公示内容

本项目成果收到由农业生产主管部门和食品、医药加工企业开具的多份应用证明, 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桑树加工专用品种在我国20多个省区推广面积约200万亩,应用 单位普遍评价通过实施果叶两用、果籽兼用、食药兼用等新的种植加工模式,农民增收 明显,同时促进了当地蚕桑产业的健康发展;二是核心加工技术在一批有代表性的食品 和医药企业的转化应用,包括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星群(药业)股份 有限公司、广州采芝林药业有限公司等,通过使用桑树加工专用品种的优质原料、创新 加工技术实现产品质量提升。 (七)同行评价
(三)获得的奖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桑树资源功能物质研究与食药用开发”获得2012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蚕桑
资源营养功能评价及系列食品研发”获得2008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一等奖
(技术进步奖)。
(四)制修订标准
制 订 产 品 国 家 药 品 标 准 1 项 ( WS-11386(ZD-1386)-2002-2012Z )、 地 方 标 准 2 项
建立以营养、活性成分和加工特性为核 心加工专用品种筛选指标体系,挖掘桑 树加工专用优势资源 110 份;采集与营 养、生物活性及加工特性密切相关的理 化指标,构建桑树资源加工专用数据库。
性的加工专用数据库构建。
以桑树高值化加工利用为导向,筛选出 1
个果汁和果酒专用品种,1 个富含桑叶多
以高产、优质、抗性(抗病、 糖的品种作为辅助降血糖保健食品“桑
(3)突破桑椹原汁保鲜、护色及功能成分稳态化等技术,解决桑椹浆果难以大量长
2017年国家技术发明奖

2017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一、获奖名单本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共评选出1项特等奖,2项一等奖,15项二等奖,获奖项目涵盖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
其中,获得特等奖的是“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技术”,获得一等奖的是“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和“新一代工业控制计算机技术”,二等奖获奖项目略。
二、获奖项目简介1、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技术本项目发明了一种基于新型材料的高效太阳能电池,突破了传统太阳能电池的效率瓶颈,实现了光电转换效率的显著提升。
2、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备技术本项目发明了一种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显著提高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强度和韧性,满足了高端装备对高性能材料的需求。
3、新一代工业控制计算机技术本项目发明了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工业控制计算机技术,实现了工业控制计算机的高性能、高可靠性和低成本,推动了工业自动化的发展。
三、获奖成果特点本年度获奖成果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原创性强,多个项目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二是应用面广,获奖成果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三是经济效益显著,多个项目的实施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效益增长。
四、评审委员会评价在评审过程中,评审委员会对获奖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
评审委员会认为,这些项目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而且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了显著的优势和潜力,为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五、对社会的贡献本年度获奖成果的应用将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提升高端装备的性能和安全性,对于保障国家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新一代工业控制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对于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和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六、对行业的影响本年度获奖成果将对相关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17年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申报省科学技术奖推荐项目公示清单【模板】

优质、耐寒结球甘蓝新品种选育与应用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XX公司
XX公司
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王神云,秦文斌,于利,戴忠良,李建斌,黄建新,吴强,黄平乐,王红,郭丽华,余方伟
利用分子育种、细胞工程育种等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创造优质、耐寒结球甘蓝种质资源,育成越冬甘蓝新品种,创新新品种繁种技术体系,确保种子质量,确保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和大面积的应用。项目发表学报级论文22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3个,通过国家鉴定3个,江苏省鉴定3个。“苏甘19”、“苏甘27”、“瑞甘21”、“苏甘91”等越冬甘蓝系列品种在省内外累计推广种植200万亩以上。
4
苏蜜系列西瓜品种与轻简化技术创新和应用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盐城市蔬菜研究所
江苏省江蔬种苗科技有限公司
羊杏平、徐锦华、魏猷刚、孙兴祥、刘广、邢后银、李刚、张玉明、张曼、李苹芳、姚协丰
针对江苏省大棚西瓜专用品种缺乏,枯萎病、蔓枯病严重以及劳动力紧缺等问题,项目研究建立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品种纯度快速检测技术,创制新型西瓜及砧木育种材料,选育优质抗病大棚专用西瓜新品种,研制工厂化穴盘嫁接育苗等轻简化技术。项目育成适于大棚栽培苏蜜系列新品种4个,获得新品种权2项,授权专利3项,发表论文27篇。苏蜜系列西瓜新品种及轻简化技术累计示范推广128.6万亩,增收约51440万元。
附件:
2017年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申报省科学技术奖推荐项目公示清单
序号
成 果 名 称
主要完成单位
主要完成人
成果主要内容
1
宁麦系列弱筋小麦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项目公示
一、项目名称:强涌潮环境多塔斜拉桥关键技术
二、推荐单位意见
钱塘江是世界三大强涌潮河流之一,钱江涌潮是举世闻名的自然奇观。
在强涌潮环境下建桥,面临着潮强流急、深槽摆幅大、施工风险高、保护涌潮奇观等带来的巨大挑战。
为攻克这些世界性重大技术难题,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等单位通过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和实桥验证进行了技术攻关,首创了“双排支座体系+刚性铰”多塔斜拉桥结构体系、发明了能释放主梁轴向变形的钢箱梁刚性铰新型装置、研发了全方位多功能钢箱梁检查车等核心技术,解决了强涌潮环境多塔斜拉桥的关键技术难题,推动了多塔斜拉桥的设计理论和技术进步,支撑了世界最长多塔钢箱梁斜拉桥—嘉绍大桥的建成,并有效保护了钱江涌潮奇观。
项目获国家授权专利21项(发明专利9项)、专著1本、省部级工法3项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
经鉴定,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整体技术已经过三年以上较大规模的实施应用,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桥梁技术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推荐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三、项目简介
钱塘江是世界三大强涌潮河流之一,钱江涌潮是举世闻名的自然奇观。
在强涌潮环境下建桥,面临着潮强流急、深槽摆幅大、施工风险高、保护涌潮奇观等带来的巨大挑战。
因而,研究采用何种适宜的桥型与结构型式及施工方法,并研发多塔斜拉桥结构体系、刚性铰新型装置、钢箱梁检查设备等核心技术,是本项
目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
为此,在国家和省部科技计划支持下,通过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和实桥验证进行了技术攻关,取得了四个方面的创新成果:1.针对强涌潮河流强潮段潮差达9m、最大流速超10m/s、可通航深槽存在2km以上摆幅、最大涌潮压力达75kPa、有效吊梁时间小于1小时/天、阻水率要求小于5%等技术挑战,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主桥采用主跨428m、总长2680m 独柱六塔双幅四索面世界最长钢箱梁斜拉桥和引桥采用3.8m大直径单桩独柱70m跨径连续刚构桥新型桥型与结构型式,并发明了强涌潮环境下基础及钢箱梁精准、快速施工控制技术,最大程度地保护了钱江涌潮这一世界自然奇观。
2.揭示了多塔斜拉桥活载及温度荷载效应机理及规律,在国际上首创了“双排支座+刚性铰”多塔斜拉桥结构体系。
与传统体系相比,多塔斜拉桥活载刚度提高26%、温度效应降低36%,科学合理地解决了多塔斜拉桥结构体系刚度小和长主梁温度变形大的技术难题,推动了多塔斜拉桥的设计理论和技术进步,实现了多塔斜拉桥的无限拓展。
3.在国际上首次发明了能释放主梁轴向变形并约束其它自由度位移的钢箱梁刚性铰新型装置和可无级调高适应复杂变形能力的刚性铰专用支座,研发了具有减振降噪功能的多向变位伸缩装置,首次提出了刚性铰高精度制造安装工艺和控制技术,可实现相对错位误差<1mm、平行度达到“零误差”,保证了结构性能和桥面行车舒适性。
4.在国内首次研发了全方位多功能钢箱梁检查车,解决了多跨连续过墩及X托架盲区到达等技术难题,可普遍应用于多塔多跨桥梁。
其具有灵活过墩、安全可靠、运行平稳等特点,与传统手段相比可减少了80%的检查车数量,实现了一次过墩时间仅需15分钟的高效运行。
项目已获得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12 项、施工工法3项,出版专著1部。
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嘉绍大桥、港珠澳大桥等多座桥梁,节约工程造价8.5亿元,取得直接经济效益19.98亿元。
经交通运输部组织鉴定,项目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超宽水域、深山峡谷地区有重要推广意义,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桥梁技术发展。
中国工程院郑皆连、王景全、周绪红、聂建国院士和全国设计大师李守善、邵长宇等专家评价认为:“本项目提出的多塔斜拉桥结构体系、刚性铰新型结构等创新技术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对多塔斜拉桥的技术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应用前景广阔。
”
项目已获得2014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2016年国际桥梁大会(IBC)“古斯塔夫·林德撒尔奖(Gustav L indenthal Medal)”、2016年国际道路联合会(IRF)“全球道路设计成就奖(2016 IRF Global Road Achievement Award (GRAA) for Design)”。
四、客观评价
2014年7月13日,交通运输部对交通运输行业科技攻关项目“嘉绍大桥关键技术研究”(编号:2010-353-333-130)成果进行了评审鉴定,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12年12月23日,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组织了“刚性铰专用支座研究与开发”项目成果鉴定,项目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16年11月20日,中国公路学会组织召开了嘉绍大桥运营状况专家评审会,由中国工程院郑皆连、王景全、周绪红、聂建国院士和李守善、邵长宇全国设计大师等著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一致认为:三年多运营实践和观测结果表明,嘉绍大桥所提出的多塔斜拉桥结构体系、刚性铰新型结构等创新技术具有国际领
先水平,对多塔斜拉桥的技术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应用前景广阔。
五、推广应用情况
本项目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嘉绍大桥、港珠澳大桥等多座桥梁,节约工程造价8.5亿元,取得直接经济效益19.98亿元,具有重大的推广意义。
六、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七、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八、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九、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完成人合作关系情况汇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