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中的记忆策略

口译中的记忆策略
口译中的记忆策略

论口译记忆_安新奎

论口译记忆 安新奎 (西安外国语学院 西安市 710061) 摘 要 口译记忆包括信息识记、信息保持和信息再现三个环节,且三个环节之间关系紧密,缺一不可。本文拟对以上三个环节进行研究,文章的重心在于探讨如何保持信息。 关键词 信息识记 信息保持 信息再现 口译笔记 A bstract M emory in interpreta tio n consists of three stages:information identification,retention,and repre-sentation,which are closely interrelated and indispensable.T he present thesis will make a careful study of the aforesaid three stages,w ith particular focus given o n information retention. Key Words information identification info rmatio n retentio n information representation note-taking 什么是“记忆”?《辞海》里所下的定义是:“对经历过的事物能够记住,并能在以后再现(或回忆),或在它重新呈现时能再认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三方面。 结合口译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口译过程完全与记忆过程相吻合,口译过程也包括三个阶段:识记信息(即接受、获取信息或对始发信息进行解码)、保持信息(即记住、储存所接受的信息或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再编码)、再现或再认信息(即重新表达信息、信息再输出或对用文字、符号储存的信息进行再解码)。本文中拟将对口译记忆的具体环节进行研究,摸索记忆规律,以图提高口译记忆的效率。 1 口译中信息的识记 口译中信息的识记就是译者接收(听和理解)始发信息。较之其他记忆活动,口译中的信息识记有所不同,口译中的信息识记具有瞬间性和一次性的特点。口译中译者不可能对信息进行长时间的分析,也不允许多次反复信息以加深其印象,这也排除了译者机械性识记信息的可能。因此口译的识记只能是意义识记,它是以建立新信息(新材料)和译者已有知识间的意义联系并以新信息(新材料)各部分之间的意义联系为基础的。况且心理学家已证实,意义识记要比机械识记的效果要高20—25倍。 1.1如何识记信息? 释意派翻译理论创始人达尼卡·塞莱丝柯维奇认为,翻译的对象绝不是语言,而是借助语言表达的意义。在实践中译者要记下来的不是他听到的所有的词,而是由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同时人的记忆能力有限,要记住话语中的所有的词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在听力记忆跨度之内最多只能同时记住7—8个字词,其余字词只能留下意思痕迹。另外话语的构成也为我们捕捉话语的思想提供方便,在任何一个话语中都有许多不承载实质性意义负荷的多余词,它们仅仅充当前后话语的连接功能,所以在识记信息时可以抛开它们而不损及话语的整体意义。 口译中的信息识记的本质就是译者接收(听)和理解始发信息,其目的在于向信息接收人转达信息。可见,较之一般记忆中的信息识记,口译中的信息识记是一种有意识的识记,它首先要求译者在接受信息时集中注意力。在具体工作中可影响译者注意力的有以下几种因素:①译者自身因素,包括译者的体力和情绪; ②客观因素,即译者工作的外部环境,包括各种干扰、技术设备的质量、温度、湿度等。因此,保护良好的体力和精神状态,同时要排除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这样才能集中注意力,捕捉住信息中所蕴含的思想。 其次,译者要识记信息,就要善于确定和把握交际双方的交际目的、交际的主题、双方话语的结构,这些因素都为信息识记提供了一个大背景,进而可减轻识记的紧张程度,并为下一步 第17卷4期2004年11月 中国科技翻译 CHINESE SCIENCE&TECHNOLOGY TRANS LATORS JOURNAL Vol.17.No.4 Nov.2004 收稿日期:2004—03—03/21 DOI:10.16024/https://www.360docs.net/doc/8d4527679.html, ki.issn1002-0489.2004.04.007

口译短时记忆

口译短时记忆 Part 1: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course 1)口译= 口语+ 翻译 良好的口语基础是口译的必要条件。口译的许多技能在口语课中可以得到锻炼,如理解技能、重述技能、综述技能,以及语音语调、发声(voice projection )、公共演说技巧(public speaking)等等。 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公共演说能力的培养,这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胆略、应变能力(coping tactics)等心理素质大有帮助,而这些方面对口译员来说又是至关重要的素质。 成功的口译员,不只是语言能力过关,在口译技能、口译过程中的应对、应变策略、心理素质等方面同样要出众。 学生口语演说技能要加强培养,学习公众演说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Activity one:Why I am here and Retelling 2) Interpretation 口译最基本的两个步骤:理解与表达,表现为―听‖与―说‖。―听‖是基础,只有听懂了发言者的讲话,才能谈得上语码的转换;而―说‖是媒介,以口头形式转达发言者的原意。由于口译过程是一个多任务处理的过程,需要译员一心多用,为此,Gile(1995)提出了以下几种口译的阶段模式: --CI(P1)=L+N+M+C,即交替传译(第一阶段)=听力分析+笔记+短时记 忆+协调; (P2)=Rem+Read+P, 即交替传译(第二阶段)=记忆+读笔记+输出(翻译)。 --SI=L+M+P+C, 即同声传译=听力分析+短时记忆+输出(翻译)+阶段协调; Activity two: Quiz for your Interpretation Topic: Japan has the Best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System in the World. Part 2: 翻译训练课 ●―口译课不是一门专业课,而是职业翻译训练课。‖(刘和平,2001)交 替传译与同声传译的技能在听力课上完全可以得到有效地训练, 翻译训练课:技能 ●这些技能包括: ●短时记忆能力(训练方法有单语复述练习、单语延迟复述练习) ●口译笔记能力(本技能的训练目的是尽早帮助学生建立一套可行的、相对 稳定的笔记符号系统) ●笔记的阅读(可以设计给出几个核心词,要求学生根据核心词综述一段内 容) ●主题思想识别(训练学生如何在理解过程中抓主题) ●数字传译技巧(该练习应该贯穿口译训练的整个过程) ●分散使用注意力技能(要求学生听、思、记、译同时进行,可以让学生进

口译问题及策略

口译问题及策略研究 吴羡 安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摘要:口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信息处理加工的过程,它不是两种语言之间的机械转换,而是涉及到人复杂的思维转换过程,需要口译员具备丰富的语言、知识储备和其它各种能力。本文指出对口译员的要求,对口译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提供可行的解决策略,为以后的口译实践进行指导。 关键词:口译;信息处理;策略 On Interpretation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Abstract: Interpreting is a complex progress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which is all about sophisticated switch of different thinking modes. It needs rich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languages and many other abiliti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common problems in interpreting and providing practical interpretation strategies, which will guide interpreting practice. Key words: interpret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trategy 作为翻译的一种形式和一种双语交际活动,口译因其实用性和高效性在近些年来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对其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口译活动是一项需要经过专业训练才能较好掌握的技能,它不仅对两种(或以上)语言的掌握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而且对其他很多非语言能力也有严格要求。口译被定义为一种特定的语言行为过程,是人们在跨文化交流活动中,为消除彼此语言之间的障碍,由

口译笔记文献综述

国内外口译笔记研究综述 口译,是通过口译员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听辨原语,进行理解和解码(即建立意义单位,脱离语言外壳,从整体上把握信息),然后进行信息储存(脑记辅以笔记),再在头脑中转换信息,进行信息编码,最后创造性地用目标语“复述”给受众的一个过程。口译的时间性和加工过程的复杂性,要求译员熟练的掌握各种专业技能,而口译笔记就是即席传译(交替传译)中必须掌握的一种(吴钟明,2008:1)。 口译笔记法是口译员在紧张的会场气氛中,在不干扰听辨源语的情况下,迅速地以简便的符号、文字等记录讲话重点内容信息的一种笔记方法。他只需要记录重点语义信息点和语言逻辑结构。简单来说,它是由符号、文字加上斜线以及并列符、连接符和趋向符等来体现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吴钟明,2008:1)。口译笔记能对大脑短时记忆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和提示作用。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它能有效地减轻译员大脑的负担,弥补其短时记忆的不足。另外,口译中做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很好的思维整理过程,有助于译员把被动记忆转化为主动记忆,提高口译记忆的效率(王斌华,2006:26)。 Danica Seleskovitch在对比“字面直译”和“反思性翻译”的基础上提出了“脱离语言外壳”的理念,成为巴黎学派的“释意理论”的源头(仲伟合,2012:28)。他和Marianne Lederer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释意理论,构建了一个“口译三角模型”,强调译员在理解的过程中应“脱离语言外壳”,抓住意义(仲伟合,2012:30,77)。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Gile(1990;1994a,1994b)为代表的不少学者开始质疑释意理论,认为其研究方法缺乏实证性的检验,研究路径缺乏与相关学科的互动交流,术语界定过于模糊(仲伟合,2012:35)。Gile(1995/2011)构建了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认知负荷模型”假说,指出了两个可能导致口译过程中出现认知处理问题的触发原因:一个事单个任务的精力分配不够;二是任务总和的认知负荷接近饱和水平。从理论的经验层面来看,该假说可以用于解释一些口译的策略,如笔记要力求精简,记录过程尽量自动化,以求单个任务所占用的精力少一些(仲伟合,2012:36-37)。 根据在CNKI和web of science上搜索得到的数据,1995年至2014年间,国内共发表口译(英汉)笔记研究方面的论文125篇,国外共发表论文8篇(目前图书馆资源只有这么多),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4个方面:口译笔记技巧与策略,口译笔记教学,口译笔记理论和口译笔记发在其他英语教学领域的中的应用。这里主要叙述口译笔记技巧与策略和笔记教学。 1.笔记技巧与策略主要归纳和总结了笔记的语言,格式,方法,工具,符号和缩略语

口译速记方法

首页 | 博客群 | 公社 | 专栏 | 论坛 | 图片 | 资讯 | 注册 | 帮助 | 博客联播 | 随机访问 PKM of Beautiful_Thing 已锁定- -| 回首页| 2008年索引| - -标语英文 英文速记简介 ////////////////////////////// ////////////////////////////// 英文速记简介zz 1588年,英国人T.布赖特采用几何图形的直线、圆圈和半圆弧线,设计了一种英文速记法。这个速 记系统的创制,使中世纪宗教迫害狂中被摧残的欧洲速记得以复活。布赖特把他的速记系统献给伊丽 莎白王后,得到了出版这种速记法15年的专利权。此后英国又陆续出现了几种经过改进的速记系统。 1834年,德国的F.X.戈贝尔斯伯格设计了一种草书式速记,对当时德国的和斯堪的纳维亚地区许多国家的速记法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837年,英国人I.皮特曼改进了前人的速记系统,出版了一本《语音速记法》。它以几何式的正圆弧线和直线为基础,采用了加粗笔画来区别两个发音近似的辅音,把符号写在不同的位置以省去 元音等方法,因而获了成功。皮特曼速记直到今天在英语国家中仍比较流行。 1888年,爱尔兰人J.R.格雷格(1867~1948)采用几何式椭圆弧线和斜直线,设计了一种完全用轻线的速记法,不用位置变换表示元音,而是用普通写法的拼写原则,一般人学习起来比较容易。这 种速记后来在美国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得到广泛传播。 20世纪以来,欧美又出现了一种以拉丁字母的简化[speed writing]写法和简单笔画混合使用的速记体系。这种速记法是为了适应非专职速记人员的需要而设计的,不需要花较长时间的训练就能掌握。 对不要求具有高速度书写能力的一般文字工作者说来,有相当的实用价值。 Taking quick notes <口译笔记> 常用速记符号: 大于> 小于< 小于或等于≤ 大于或等于≥ 等于、意味着= 不等于≠ 约等于≈ L遗憾、悲哀:( 高兴、荣兴:)

口译记忆训练方法

口译记忆训练方法 口译记忆有三种类型:即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一般来讲,记忆的效果与记忆材料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比如逻辑关系清晰、结构紧凑的语料记忆起来就比较容易、记忆保持的效果也比较理想。另外,记忆的效果还与待识记语料是否具有形象性有关。人们对贴近生活实景生动、形象的描述记忆起来会比较容易,印象也比较深刻。考虑到记忆的不同类型和影响记忆的种种因素,大家不妨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相关的记忆训练。 一、信息视觉化和现实化训练 这种训练是针对大脑对意像语料的敏感性而设计的,旨在训练译员通过将信息内容现实化、视觉化来记忆信息的能力。比如听到以下一段内容: I was walking in the park with a friend recently, and his cell phone rang, interrrupting our conversaiton. There we were, walking and talking on a beautiful sunny day and – poof! – I became invisible, absent from the conversation. The park was filled with people talking on their cell phones. They were passing other people without looking at them, saying hello, noticing their babies or stopping to pet their puppies. Evidently, the untethered electronic voice is preferable to human contact. 听到这一段生动形象的描述之后,译员便可在头脑中勾画这样一副图景:自己正与一位朋友在公园中散步、闲谈。突然,谈话被朋友的手机打断。然后放眼四周,发现到处是只顾自己拿着手机讲话而无暇互相交流的人们。译员就这样通过现实化、形象化的方法将一篇复杂的描写转化成生活中一个再熟悉不过的镜头摄入了头脑。然后,译员再用译语将眼前的这幅图景按照自己的方式描述出来即可。这样不仅记忆深刻、全面,而且译员也不会陷入机械的“找词翻译”的误区。 二、逻辑分层记忆训练 通常,人们能较好地识记逻辑层次清晰、结构紧凑的篇章,我们不妨从一些条理清晰的篇章入手,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整理识记的能力。在逻辑分析和记忆能力都有所提高之后再逐渐降低待识记信息的条理性和逻辑性,以提高自己对逻辑层次一般甚至较差的普通讲话的适应能力,并最终能将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种“半自动化”的技能加以掌握,即在听到一段讲话后能够“本能”地对其进行逻辑层次的分析并加以记忆。 以上两种具体的记忆训练(信息视觉化和逻辑分层记忆训练),均建议采用“复述法”的步骤进行。

论霍尔“单多时制”与口译记忆

Modern Anthropology 现代人类学, 2016, 4(2), 14-21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16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8d4527679.html,/journal/ma https://www.360docs.net/doc/8d4527679.html,/10.12677/ma.2016.42003 On Hall’s M-Time, P-Time and Oral Interpretation Memory Lingqian Zhang Colleg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of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Zhejiang Received: Mar. 20th, 2016; accepted: Apr. 2nd, 2016; published: Apr. 11th, 2016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8d4527679.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In language processing, cognitive actions of memory are of utmost importance. Nevertheless, these actions are quite different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thnic groups, nationalities and their living regions. Through a long-term investigation into the anthropology, ethnic group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people, Hall found out the two characterized types of groups: the Monoch-ronic Group and the Polychronic Group. Based on Hall’s M/P Theory, we found that people may focus on different points or use different ways in interpretation due 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ways they are memorizing. Therefore, the way to control their rivals and their advantages are also different. Hence, the verdict of the study is that: the best way for complementing each other’s ad-vantages is to understand the action and thinking characteristics of our rivals. That is, to avoid blind actions, we have to know ourselves as well as the rivals. Keywords Hall, Monochronic Time (M-Time), Polychronic Time (P-Time), Oral Interpretation, Memory 论霍尔“单/多时制”与口译记忆 张令千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浙江宁波 收稿日期:2016年3月20日;录用日期:2016年4月2日;发布日期:2016年4月11日

在口译训练中提高记忆力的方法

在口译训练中如何提高记忆力 在这一学期,我学习了口译这门课程,知道了口译的相关内容以及一些形式。所谓口译,顾名思义,是指译员以口语的方式,将译入语转换为译出语的方式,做口语翻译,也就是在讲者仍在说话时,口译者仍然跟着翻译。 口译对翻译者的要求是挺高的,而且在口译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记忆的能力,如果记忆能力不好的话,那么对于被译者的话的内容就不能很好的掌握,也就自然不能进行口译了。对于口译工作者来说,不管在接收信息时听得如何清晰或理解得如何透彻,没有较好的记忆能力,经常丢失信息或者储存错误的信息,则容易发生漏译或者是错译的情况。假如他们是在进行同步翻译时,他们几乎没有做笔记及整理笔记的时间,这就更要要求他们的记忆能力,尤其是短期记忆能力。对于短期记忆力来说,除少数人记忆力特别好外,大多数的人记忆力是差不多的,而在现实社会中,很多从事口译工作的人并不都是天生记忆力很好的人,对于记忆力的训练是要讲求方法的。 在心理学上,记忆的基本过程包括编码、存储和提取。所谓编码就是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转换成自己需要的信息,然后对自己编码的信息进行存储,最后再进行提取。其中,短时间的存储可以成为短时记忆,长时间的存储可以成为长时记忆,其中短时记忆能力,对口译者来讲尤为重要。 首先最基本的是我们在平常时多看书,并且看完后自己回忆一遍看的内容,记忆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常在最初采用内容相对简单的段落,段落不宜过长,开始的时候可以用两三句话组成的段落进行练习,再在不借助任何工具的情况下进行记忆,然后进行复述。由于口译是要用嘴巴去说的,在进行训练的时候采取听的方式来获取信息比较好。在这个练习的过程中一个人完成的效率较低,可以找个玩的好的朋友帮自己,也可以自己在网上下载一些有声阅读,并且截取其中的一段听,然后再对其内容进行复述,并且还要给自己一个时间限制。当你这些短段落的复述能力已经训练的很好的时候,基本上可以加大难度,进行相对较长的段落进行复述,就这样一遍又一遍的进行练习,随着进度的一步步向前推进,慢慢的加大难度再进行训练。像这样天天坚持训练,就可以加强自己的记忆能力。还有平常也可以用不同类型的文章进行练习,这样的话,也可以让自己多熟悉一下,拓宽一下自己的知识面。对于这些基本的训练,如果有同伴一起

主旨口译中的障碍及其在口译教学中的策略4页word文档

主旨口译中的障碍及其在口译教学中的策略 一、主旨口译理论基础 二、主旨口译的实际运用情况 根据实际情况,口译员为听者提供发言内容的主旨大意,以便使其能跟上会议的进度。赫伯(1982)提到,一般而言,同声传译要求口译员译出全文,而交替传译译者则可以更具实际情况来衡量,决定是译出全文还是进行主旨翻译。因此,当源语方参会者进行互相讨论,但不涉及需要翻译服务的一方时,可为外方提供讨论内容的主旨大意,使外方更上会议的进度。 虽然主旨口译是指译员简明扼要地传达发言人意图的口译方式,当译员在做主旨口译时,事实上是在释义和浓缩发言人的内容,而不受原语发言人用词的影响,是一个经过总结、融合用目的语来表达发言人主要观点的过程。不必把发言人的内容和盘托出而是抓住重点信息并用目的语表示,看似简单,但是由于长期对于主旨口译的不重视及缺乏系统的训练,通过对于学生主旨口译中表现的分析,能够基本判断出其是否具备成为一个优秀口译员的潜力,其是否拥有听力理解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临场能力、心理素质等都能在主旨口译中展露无遗。通过对于湖北省海峡两岸口译大赛第一轮主旨口译环节的观察与分析统计发现竟有约四分之一的选手一个关键信息点都没有踩中,而选派的选手且是各个高校中的佼佼者,可想而知其他的同学在做主旨口译时提取关键信息,储存并提取表达关键信息的能力就更加薄弱了,因此通过研究学生在主旨口译中遇到的困难并提出训练策略,对于提高学生主旨口译能力刻不容缓,对

于口译教师在口译课堂上的口译教学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主旨口译的策略讨论 本文以湖北省海峡两岸口译大赛为分析样本基础,系统性的考察分析选手在主旨口译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是存在于听力理解、逻辑分析、记忆及口语表达哪个环节,并针对学生的主旨口译中存在的问题,从听力中的思维理解、记忆机制到双语互译时快速地脱离语言外壳等角度出发提出策略,对学生口译实践予以指导,对教师的口译课堂教学予以启发。本次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现场观察法、定性分析法等多种分析方法,能对学生主旨口译中遇到的障碍予以深入分析,并且能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对应的策略建议。 1.基于释译理论的口译“思维理解”―原语听辨与信息加工整合。根据释意理论,在口译理解中,对于听到的信息要首先摆脱原语中的语言外壳,抓住其意义,这一过程同时经过逻辑分析能够有助于短时记忆记住信息。在思维理解的过程中,应分几个层次对于信息进行理解和捕捉,不应不分主次不加筛选地记信息。理解层次包括大脑迅速对原语内容进行标记和整理;抓住要点间的逻辑关系,掌握原语叙述、介绍或论述的线索;将话语的主题、语境、交际环境、语言前后句法关系等及语言外知识纳入理解中;参考译前准备信息;迅速准备向目的语转化。因此在主旨口译进行的第一个过程―听力理解中,口译员应完成对于原语的理性理解,这一过程是主动的,包括对原语的语音的辨析及对于信息的分析和整理并且要做好向目的语转述的准备。主旨口译中同时需要区别关键信息点与琐碎的客观信息如表示解释、举例或量化及主观信息如表示感想、意图和类型,主

口译考试中的记忆方法

口译考试中的记忆方法 一、信息视觉化和现实化训练 这种训练是针对大脑对意像语料的敏感性而设计的,旨在训练译员通过将信息内容现实化、视觉化来记忆信息的能力。比如听到以下一段内容: I was walking in the park with a friend recently, and his cell phone rang, interrupting our conversation. There we were, walking and talking on a beautiful sunny day and poof! I became invisible, absent from the conversation. The park was filled with people talking on their cell phones. They were passing other people without looking at them, saying hello, noticing their babies or stopping to pet their puppies. Evidently, the untethered electronic voice is preferable to human contact. 听到这一段生动形象的描述之后,译员便可在头脑中勾画这样一副图景:自己正与一位朋友在公园中散步、闲谈。突然,谈话被朋友的手机打断。然后放眼四周,发现到处是只顾自己拿着手机讲话而无暇互相交流的人们。译员就这样通过现

实化、形象化的方法将一篇复杂的描写转化成生活中一个再熟悉不过的镜头摄入了头脑。然后,译员再用译语将眼前的这幅图景按照自己的方式描述出来即可。这样不仅记忆深刻、全面,而且译员也不会陷入机械的找词翻译的误区。 二、逻辑分层记忆训练 通常,人们能较好地识记逻辑层次清晰、结构紧凑的篇章,我们不妨从一些条理清晰的篇章入手,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整理识记的能力。在逻辑分析和记忆能力都有所提高之后再逐渐降低待识记信息的条理性和逻辑性,以提高自己对逻辑层次一般甚至较差的普通讲话的适应能力,并最终能将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种半自动化的技能加以掌握,即在听到一段讲话后能够本能地对其进行逻辑层次的分析并加以记忆。 以上两种具体的记忆训练(信息视觉化和逻辑分层记忆训练),均建议采用复述法的步骤进行。 (1)由训练者(或练习伙伴)以适当的语速现场发布源语信息,长度应掌握在1至5分钟之内。 (2)接受训练者凭记忆储存源语内容,并尽量用译语记忆。 (3)接受训练者用译语对原文的内容进行要点复述。 (4)复述后可进行讲评、切磋,探讨遗漏信息的性质和原因。

口译记忆

口译记忆 一、理论学习: 1. 口译记忆主要有三种类型: 1)感官记忆(sensory memory):也被称作瞬时记忆,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对源语的记忆。提高语言基础水平有助于增强感官记忆。同传中采取的就是这种“超短期记忆”。 2)短期记忆(short-term memory):也叫短时记忆,是口译工作中最活跃的部分。 在空间上:人的记忆容量(memory span)通常为5-9个信息单位(chunk),一般为7个左右。 扩大记忆容量的方法: 在语言层面:熟记常用短语、句式或概念; 在方法层面:将零散的信息进行有序整理和归纳,记住逻辑关系和主要意思。 在时间上:人记忆的时间长度一般为15-20秒 提高记忆耐久力的方法:重复和回放,将短时记忆转入长期记忆。 3)长期记忆(long-term memory):也叫长时记忆,口译过程中需要被激活。 口译中的长期记忆主要指人们将以往经历或所掌握知识在口译实践中迅速激活和提取。包括: 情景记忆:主要是对以往经历的激活和提取; 语义记忆:主要是对抽象知识和概念的激活和提取; 程序记忆:主要是对方法步骤的激活和提取。 口译过程中译员的工作记忆是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中被激活的部分的结合。 2. 译员的记忆过程包括: 输入(input)→解码(encoding)→存储(retain / storage)→提取(recall / retrieval)四个阶段。 输入阶段:一般而言,从刺激源受到注意起,信息即进入了短期记忆。 解码阶段:要在短期记忆中存储信息,则必须进行信息编码,其运作形式主要有3种:(1)声音编码,即语音复述。(2)视觉编码,即以图片而不是语音形式存储信息,特别是很难用语言表达但需存储的非语言信息需要此种编码。(3)语义编码,即赋予信息抽象的意义。

口译记忆训练方法

口译记忆训练方法 来源:口译网口译记忆有三种类型:即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一般来讲,记忆的效果与记忆材料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比如逻辑关系清晰、结构紧凑的语料记忆起来就比较容易、记忆保持的效果也比较理想。另外,记忆的效果还与待识记语料是否具有形象性有关。人们对贴近生活实景生动、形象的描述记忆起来会比较容易,印象也比较深刻。考虑到记忆的不同类型和影响记忆的种种因素,大家不妨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相关的记忆训练。 一、信息视觉化和现实化训练 这种训练是针对大脑对意像语料的敏感性而设计的,旨在训练译员通过将信息内容现实化、视觉化来记忆信息的能力。比如听到以下一段内容: I was walking in the park with a friend recently, and his cell phone rang, interrrupting our conversaiton. There we were, walking and talking on a beautiful sunny day and – poof! – I became invisible, absent from the conversation. The park was filled with people talking on their cell phones. They were passing other people without looking at them, saying hello, noticing their babies or stopping to pet their puppies. Evidently, the untethered electronic voice is preferable to human contact. 听到这一段生动形象的描述之后,译员便可在头脑中勾画这样一副图景:自己正与一位朋友在公园中散步、闲谈。突然,谈话被朋友的手机打断。然后放眼四周,发现到处是只顾自己拿着手机讲话而无暇互相交流的人们。译员就这样通过现实化、形象化的方法将一篇复杂的描写转化成生活中一个再熟悉不过的镜头摄入了头脑。然后,译员再用译语将眼前的这幅图景按照自己的方式描述出来即可。这样不仅记忆深刻、全面,而且译员也不会陷入机械的“找词翻译”的误区。 二、逻辑分层记忆训练 通常,人们能较好地识记逻辑层次清晰、结构紧凑的篇章,我们不妨从一些条理清晰的篇章入手,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整理识记的能力。在逻辑分析和记忆能力都有所提高之后再逐渐降低待识记信息的条理性和逻辑性,以提高自己对逻辑层次一般甚至较差的普通讲话的适应能力,并最终能将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种“半自动化”的技能加以掌握,即在听到一段讲话后能够“本能”地对其进行逻辑层次的分析并加以记忆。 以上两种具体的记忆训练(信息视觉化和逻辑分层记忆训练),均建议采用“复述法”的步骤进行。

口译记忆方法

口译记忆有三种类型:即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一般来讲,记忆的效果与记忆材料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比如逻辑关系清晰、结构紧凑的语料记忆起来就比较容易、记忆保持的效果也比较理想。另外,记忆的效果还与待识记语料是否具有形象性有关。人们对贴近生活实景生动、形象的描述记忆起来会比较容易,印象也比较深刻。 一、信息视觉化和现实化训练 这种训练是针对大脑对意像语料的敏感性而设计的,旨在训练译员通过将信息内容现实化、视觉化来记忆信息的能力。比如听到以下一段内容: I was walking in the park with a friend recently, and his cell phone rang, interrrupting our conversaiton. There we were, walking and talking on a beautiful sunny day and – poof! – I became invisible, absent from the conversation. The park was filled with people talking on their cell phones. They were passing other people without looking at them, saying hello, noticing their babies or stopping to pet their puppies. Evidently, the untethered electronic voice is preferable to human contact. 听到这一段生动形象的描述之后,译员便可在头脑中勾画这样一副图景:自己正与一位朋友在公园中散步、闲谈。突然,谈话被朋友的手机打断。然后放眼四周,发现到处是只顾自己拿着手机讲话而无暇互相交流的人们。译员就这样通过现实化、形象化的方法将一篇复杂的描写转化成生活中一个再熟悉不过的镜头摄入了头脑。然后,译员再用译语将眼前的这幅图景按照自己的方式描述出来即可。这样不仅记忆深刻、全面,而且译员也不会陷入机械的“找词翻译”的误区。 二、逻辑分层记忆训练 通常,人们能较好地识记逻辑层次清晰、结构紧凑的篇章,我们不妨从一些条理清晰的篇章入手,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整理识记的能力。在逻辑分析和记忆能力都有所提高之后再逐渐降低待识记信息的条理性和逻辑性,以提高自己对逻辑层次一般甚至较差的普通讲话的适应能力,并最终能将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种“半自动化”的技能加以掌握,即在听到一段讲话后能够“本能”地对其进行逻辑层次的分析并加以记忆。 以上两种具体的记忆训练(信息视觉化和逻辑分层记忆训练),均建议采用“复述法”的步骤进行。 (1)由训练者(或练习伙伴)以适当的语速现场发布源语信息,长度应掌握在1至5分钟之内。 (2)接受训练者凭记忆储存源语内容,并尽量用译语记忆。 (3)接受训练者用译语对原文的内容进行要点复述。 (4)复述后可进行讲评、切磋,探讨遗漏信息的性质和原因。 (5)练习可分阶段进行。复述的内容逐渐由大意进入细节,并逐渐提高对细节准确性的要求。 (6)整个过程中不允许记笔记。 三、数字记忆训练 在口译过程中数字的记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数字是意义单一且固定的“死”信息,

口译记忆机制+短期、长期、工作记忆+笔记系统

口译记忆机制+短期、长期、工作记忆+笔记系统 良好的记忆力是译员必须具备的技能,是译员得以施展其口译能力的前提条件。记忆包括输入、储存和重现三个过程,一般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有研究表明,瞬时记忆只能使语言信息保持0.25秒至2秒,之后记忆的信息便会消失,它是大脑最短的记忆。做口译,尤其是同声传译,要求译者反映迅速,其实就是强调译者要有瞬时获取信息的能力,这也是口译人员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同传训练初期,教师会要求学生做一个月左右的跟读训练,即在讲话者开始讲话后,学生等待五六个词的时间,然后复述讲话者刚刚讲过的内容。在整个跟读练习过程中,学生始终要与讲话者保持五六个词的间隔,不许缩短,但可以适当延长。这种练习就是要着力训练学生瞬间捕捉信息的能力。 短时记忆启动后,捕捉到的关键瞬时信息得以暂时储存。虽然信息保持的时间短,但对口译人员来说,该时段的记忆相当重要,它是译者进行高强度脑力活动的关键时刻。此时,译者对源语的记忆还十分清楚,可以利用这一时段将捕捉到的瞬时信息迅速进行各种关联并进一步完成由源语到目的语的转化。短时记忆除了可以获取谈话者正在讨论的信息,还可以激活长时记忆中的相关信息。但短时记忆的特点是容量小和持续时间短。因此,该时段记忆的信息应尽快使用,否则,时间拖延久了便会遗忘。鉴于短时记忆的这一特点,译者在做交传时应用笔记来帮助大脑储存信息。笔记记录的是类似于路标一样的信息,译员在阅读时,相关信息将存储在大脑中的短时记忆激活,并指引其将信息进行分析和整合,最终予以传译。 最后,经过加工的语言信息进入长时记忆阶段。长时记忆的信息容量要大得多,信息的保持可以从短时直至终身,是大脑长期保持信息的重要手段。在口译的记忆过程中它配合短时记忆共同完成大脑的记忆工作。长时记忆对我们口译的影响很大。长时记忆的信息都是经验性的,人们听过、看过、经历过的事情都可以留在长时记忆中,随时可提取出来与正在听到的信息相结合,从而帮助人们更透彻地理解信息。对口译员来讲,大脑储存的知识越多,经验知识越丰富,就越能在口译时发挥出最佳的水平。 概况来讲,三种记忆机制在口译过程中各司其职。瞬时记忆由瞬间感知信息、接收外界信号的作用,所以通常与源语听辨有关;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都有一定的持续时间,所以与译员对源语信息的储存有关;而长时记忆的持续时间最长,有积累和相互重叠的特点,所以与译员长期以来的语言学习和知识积累有关。就记忆而言,“瞬时记忆”是口译的前提,“短时记忆”是口译的关键,“长时记忆”是口译的基础。

(完整版)口译记忆练习(课堂使用)

口译记忆练习(课堂使用) This sheet is for student A: 练习1:形象记忆练习:1. 地震发生时我正开车经过现场,当时车辆在路面上来回晃动,路边山上有很多石头滚落,有的石头像小房子那么大,山谷中腾起很多灰尘,整个天空都暗下来。 2. The way you sleep says a lot about what you are: those who sleep in the most popular fetal position, like a child in the mother’s womb, tend to be shy and sensitive; those who sleep in the starfish position—arms and legs stretched out—are usually confident and opened minded. 练习2:逻辑分层记忆练习1.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实践来看,旅游业完全有条件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产业。首先是我国具有发展旅游业的明显的资源优势。灿烂的中华文化、秀美的山川、独特的景观,成为我

国旅游业发展的十分重要的资源。二是我国又有进一步发展旅游业的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和出国旅游三大市场得到全面发展。三是我国具有发展旅游业的坚实产业基础。旅游交通得到极大改善,住宿餐饮服务设施齐全,旅游业的综合接待能力有了明显提高。2.There are so many advantages of being young that I think it would take me several hours to mention them all in detail. However, in my limited time, I could list the principal ones. First, one good thing about being young is that one can make great plans for the future. Next in order is the fact that when one is young, one’s mind is fresh and it is much easier to absorb new knowledge. Third, one can participate in all sorts of sports without fear of the many serious consequences that elderly people would have to fear. This sheet is for student B: 练习1

口译中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口译中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人的记忆有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和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之分。长时记忆里储存的是平时积累的生活常识、专业知识、各种经历等等,其容量是 无限的,信息在此储存的时间相对较长,有的甚至终身不忘。而短时记忆只是暂时储 存刚刚接收到的信息,随后有的信息可能进入长时记忆得以保存,有的则很快被忘记。 口译中译员将刚刚接收到的信息暂时储存在短时记忆中,同时激活长时记忆中的相关 部分,使其参与译员的在线记忆运作。口译中的这种处于活跃状态的记忆被称为工作 记忆(working memory),它是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一种结合,以短时记忆为主, 加上长时记忆中被激活的部分。 口译记忆的困难一般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短时记忆的局限性,二是长时 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处于不活跃状态,三是心理压力大。 有关记忆的研究表明,短时记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仅容量有限,一般仅为7个左 右的信息单位(chunk),而且信息在此保留的时间非常短暂,不超过1分钟。可以 想象,如果接收到的信息较多,且没有经过深度的理解和梳理,信息便很容易被遗忘。 译员在口译时并不是机械地记忆接收到的语音信息,而是需要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相关 的语言和专题知识对信息进行理解后才能将其意义储存在短时记忆中。如果所听到的 词汇和信息是译员平时反复使用且非常熟悉的,那么这些内容在长时记忆中处于一种 活跃状态,口译中这部分内容就很容易被激活,提取速度快,理解也会更容易更透彻,记忆储存效果也会相应更好。反之,如果碰上平时很少接触或使用的词汇和题材,即 这些内容在长时记忆中处于不活跃状态,译员的理解就会更费时费力,记忆效果也会 大打折扣。可见,长时记忆是口译理解的基础,而口译理解则是口译记忆的前提。 口译记忆之所以困难,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译员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我们平 时也许有这样的体会:在放松状态下原本可轻松记住的内容,一旦站在台上面对观众时,脑子便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起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