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觉醒(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分析
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金版教程 ·大二轮复习 ·历史
知识重构
知识线索
热点聚焦
横向链接
两题重组
课后测评
1、把握一条根本:列强四次侵华战争。两个要点:
一是列强侵华旳史实及其罪行,二是中国军民对抗外国
侵略旳经典史实及成果。
2、按时序梳理民族工业旳发展历程并归纳其特点、
原因及启示。
3、从三个阶段梳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地主阶
必修部分 模块二 专题五 第8讲 第17页
金版教程 ·大二轮复习 ·历史
例4 [20知2识重3构 ·安徽高 热点聚焦 考]横1向链9接23年两题重4组月22日 课后测评 《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 衣窄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 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 品,金钱浪掷轻利权。”这表白( )
(2)从当代化史观角度看:西方列强旳侵略增进了中国自然 经济旳解体以及中国近代工业旳诞生,推动了中国旳近代化。
(3)从文明史观角度看:西方列强旳侵略打破了中国天朝上 国旳迷梦,开启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旳进程,西方近代工业文 明、民主思想开始传入中国,加速了中国由老式农业文明向近代 工业文明旳过渡。
(4)从社会史观角度看:西方列强旳侵略,使人们在思想观 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产生出相应 旳社会问题。
必修部分 模块二 专题五 第8讲 第9页
金版教程 ·大二轮复习 ·历史
知识重构
热点聚焦
横向链接
两题重组
课后测评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旳特征及历史作用
(1)主要特征:
①从企业旳产生看,中国民族工业走过了一条独特旳道路,是在列 强入侵加速了自然经济旳解体旳前提下,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技 术开办起来旳。 ②从工业部门旳构造看,中国民族工业基本上是轻工业,其中又主 要是纺织工业。 ③从工业旳地域别布看,中国民族工业旳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 在沿海大城市。 ④从设备、技术和经营管理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很落后 旳。 ⑤从企业产生发展旳全过程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受外国资本 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旳双重压迫,因而发展缓慢。
近代中国的国家建设与民族觉醒

近代中国的国家建设与民族觉醒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国家建设与民族觉醒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两个重要方面。
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人民逐渐认识到了国家民族的危机,开始追求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觉醒。
1840年,鸦片战争成为近代中国国家建设和民族觉醒的起点。
由于长期受到闭关锁国政策的束缚,中国的军事技术和工业水平大幅度落后于西方列强,这给中国在战争中造成了极大的劣势。
面对强大的西方列强,中国必须进行一场全面的国家建设,以提高自身实力和民族觉醒的能力。
19世纪末20世纪初,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中国发生了社会变革的思潮。
知识分子开始追求科学、民主和自由的理念,他们认识到只有强国富民才能实现国家建设和民族觉醒。
他们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知识来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
其中,科学技术的进步对近代中国的国家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的科技书籍、工业企业和教育机构开始引进西方最新的科学技术,培养人才,促进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中国工业的发展迅速,并逐渐形成了一些新兴产业。
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提高了国家的经济实力,也为民族觉醒提供了工具和平台。
此外,国家建设和民族觉醒还得以通过文化传统的振兴来实现。
在西方列强的入侵下,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巨大的冲击和改变。
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反思和批判传统文化的弊端,同时也开始更加重视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他们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点和精华,用以鼓舞民众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从而促进国家建设和民族觉醒。
在近代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国家建设和民族觉醒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
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等事件都是中国人民为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然而,这些事件也成为了近代中国的转折点和催化剂,推动了中国国家建设和民族觉醒的进程。
近代中国国家建设和民族觉醒的进程是一段曲折而崎岖的历程,但也是一段充满斗志和奋斗的历程。
中国人民为了实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觉醒,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抗争。
中华民族的觉醒(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分析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经济觉醒政治觉醒思想觉醒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维新思想进化论民主共和思想君主专制走向民主共和传统儒学到近代民主思想中国社会结构开始由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中华民族的觉醒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民族觉醒的条件民族觉醒的表现民族危机的深重救亡变革的推动西学东渐的深入政治觉醒思想觉醒社会结构开始转型经济觉醒中国民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机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近代中华民族的觉醒, 既是指近代中华民族逐渐摆脱自身沉 湎于小农文明的沾沾自喜状态,重新认识世界和重新认识自己的 过程,又是指中国人民为争取独立、自主、富强、进步而进行的 观念更新的过程。 ——戴逸主编《民族觉醒的历程》
中华民族的觉醒表现在哪些方面?(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中华民族的觉醒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何为民族的觉醒?
近代中华民族的觉醒, 既是指近代中华民族逐 渐摆脱自身沉湎于小农文明的沾沾自喜状态,重新认 识世界和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又是指中国人民为争 取独立、自主、富强、进步而进行的观念更新的过程。
——戴逸主编《民族觉醒的历程》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 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 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 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统 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
治 阶
器物
清政府:清末新政 制度
级 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
民族资产阶级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下
层
太平天国运动
民
下层民众:义和团运动
众
反清
扶清灭洋
变化:
阶层更加广泛,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内容更深入,由学习先进技术到学习政治制度
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与发展

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与发展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与发展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而充满挑战的时期。
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殖民主义的挑战,中国人民意识到了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重要性。
在此背景下,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并逐渐发展壮大。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面临着列强的压迫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受到严重威胁。
这一时期,许多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思考中国的命运,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和理论。
其中,康有为和梁启超等新式理论家提出了"废除封建,救亡图存"的主张,呼吁中国人民觉醒并寻求国家独立和民族自尊。
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和发展还体现在了对于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和挖掘。
许多学者开始研究和宣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倡导中国人民要有自己的文化根基和自信心。
在这方面,翁同龢、胡适、梁漱溟等学者的贡献不可磨灭。
他们通过对中国文化的深入研究和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重新解读,使中国人民重新认识到自己的文化底蕴,并对外界文化有了更加理性的看法。
此外,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和发展还体现在了对外界文化的批判与吸收中。
中国人民逐渐认识到,要保持民族独立和文化自信,就必须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和科学技术。
为此,中国开始大规模引进外国的先进科学知识和技术,积极吸收外国文化,并在吸收中坚持自己的文化独特性。
这种对外和自主相结合的思想,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实现民族振兴奠定了基础。
在近代中国,爱国主义和民族意识的觉醒也体现在了一系列的爱国运动中。
茅山学社、光复会、航海学社等各种运动组织和团体的兴起,显示了中国人民对于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关注和追求。
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更是中国民族意识觉醒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激励了无数中国人追求国家独立和民族振兴的梦想。
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与发展也与教育的改革息息相关。
新式教育的兴起使得中国劳动人民和知识分子有了明确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自豪感。
孙中山的教育改革思想为广大人民提供了平等的接受教育机会,使得中国民众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历史和文化,进一步加深了民族意识的觉醒与发展。
中华民族的觉醒

《中华民族的觉醒》说课稿一、说课标4—4列举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了解他们是如何影响当代中国和世界面貌4—5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若干重大转折5—4通过叙述有关史实,展现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伟大作用6—5在民办文明的进程中,了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明确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3—1描述社会生活中某种制度的延续和变迁二、说教材中国人民救国救民的探索史,其实也是对西方工业文明认识、学习、再认识过程。
从1840以开始,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开明人士“师夷长技以制夷”萌芽、再过二十年以奕忻、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以自强与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结果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枪炮救不了中国。
于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把目光投向了政治改革,维新变法由此兴起,戊戌六君子以血的代价告诉中国,资本主义改良在中国行不通,绝望的资产阶级被迫走向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但没有把中国推向革命的最终胜利。
深受西方自由、民主、博爱等思想观念的知识分子发现历史告诉我们:枪炮、政治改革、革命,最终都在于人,而人最终来源于思想。
于是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打倒孔家店,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
白话文、《狂人日记》等以史无前列冲击着中国人民的思想桎梏。
使中国人民的思想得到了初步解放。
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点燃了中国人民心中的怒火,五四运动由此爆发。
学生、工人等社会各阶层纷纷起来斗争,并取得了初步的胜利,把新文化运动推向了高潮。
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中国革命的主力军由少数的资产阶级变成了以工人阶级为主的广大劳苦大众。
可以这么说,新文化运动是干柴,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是火星,五四运动是高高的火焰。
教学目标: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及贡献,以及五四运动的口号、成果,认识到新文化运动的性质,体会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通过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理解、归纳、概括能力。
解读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解读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新陈代谢之近代中国社会众所周知,所谓近代史,就是指自1840年鸦片战争起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个历史时期。
而这个时期又以“五四”运动(1919)为界可划分为两个段落:前八十年和后三十年。
这一百多年中,特别是前八十年,在中西剧烈碰撞、全面冲突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社会不断进行着新陈代谢,国人通过对西方国家实力的认识、认可,不断对民族意识进行了新的体认和改变,使近代民族意识走上了理性化发展的道路,指示了民族意识向理性化、现代化迈进的方向。
笔者认为,民族意识是历史与时代高度统一的产物,它始终离不开也不能离开历史和时代的大舞台。
从来在西方眼中就是朦胧一团的中国,使得西方人对中国充满着模糊的想象。
然而,历史终究不会留下这个悬念,水中望月,雾里看花也只能是过去的过去。
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犹如晴空霹雳一般惊醒了沉睡中的封建统治者,帝国主义列强的铁蹄毫不留情的踏碎了清王朝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的迷梦,“天朝物产丰盈,无不所有,愿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大清高宗纯皇帝圣训》,卷276,页13)的闭关也终究挺不住炮口下的震撼。
战争失败了,强烈的刺激感终于使得中国官吏和知识分子中的少数爱国、开明的有识之士开始有了朦胧的民族觉醒意识,由此,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
要说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首先绝对不得不提这个人——林则徐,曾经身为抗英主帅的他,深刻体会到中西之间武力的差距,对这word 编辑版.种压力的目睹身受,使他终不能去怀。
他给朋友写过一封信,对中西武器作了这样的对比:“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
彼之放炮,若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转展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
”而“内地将牟兵丁,虽不乏久列戎行之人,而皆勓面接仗,似此相距十里八里,彼此不见面而接仗者,未之前闻,故所谋往往相左”。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第568-569页)。
中华民族的觉醒

中华民族的觉醒章群峰因为课文中关于中国近代的部分已经隔了好多课,所以我准备先对前面的课进行一个简单的复习。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国将不国。
为了挽救当时的中国,各阶层都在做着自己的努力。
因为是学过的东西,那么我相信大家这些都是能够随口报出来的。
那么我们来试一下。
首先是地主阶级的洋务派,它发动了洋务运动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希望从器物层面来挽救中国。
其次是资产阶级的维新派,它发动了戊戌变法运动建立君主立宪制再次是资产阶级的革命派,它发动了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他们两者是希望从制度层面来挽救中国。
我们说,虽然他们都很努力,但是我们知道,结果都失败了。
那么,他们的教训告诉我们,地主阶级不能救中国。
资产阶级由于自己软弱性和妥协性,也不能救中国。
辛亥革命虽然使民主和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但是中华民族并没有真正的觉醒。
那么,我们这堂课的目的,就是来让大家了解中华民族的觉醒。
对于刚刚的那句话,大家可能并不是特别的了解,那句话呢,就是我说,中华民族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真正的觉醒。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这句话,我们来看这么几幅图片。
袁世凯祭孔祭天。
孔子,是中国古代君主统治的精神象征。
袁世凯拜孔子,说明了,袁世凯想当皇帝。
第二幅图,百姓过年的时候家门口挂的对联,对联的意思是,皇帝的恩德比天地还大,皇帝的恩泽比雨露还深。
看了这两幅图,我想问,你觉得当时的中国人觉醒了么?什么地方没有觉醒?我请一个同学来回答,最好是举手,如果没有举手的话,那我就只好来抽学号了。
对专制皇权依然十分的留恋。
我们再来看两幅图片。
第一幅是裹小脚的女人。
裹小脚是封建社会的陋习,当时的人们认为摧残女性的裹小脚是一种美。
女性从四五岁开始就要裹小脚,一直裹到嫁人,有的甚至裹一辈子。
第二幅图,是鲁迅的一篇文章《药》的片段。
华老栓的儿子得了痨病,其实就是肺结核,然后他觉得人血可以治痨病,然后就去刑场用馒头沾了烈士的鲜血给儿子吃····结果很明显,儿子最后当然是死了。
近代中国民族意识觉醒与社会运动

近代中国民族意识觉醒与社会运动近代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动荡和变革。
伴随着国家的落后和外来势力的侵略,中国人民逐渐觉醒,开始探索民族意识和发起各种社会运动。
这些运动无疑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变革,为中国人民争取了正义和尊严的权利。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近代中国的民族意识觉醒和社会运动。
首先,我们可以从思想启蒙运动的角度来探索这个话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西方思想的涌入和教育的普及,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关注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前途。
这个时期出现了一批爱国主义思想家和改革者,如康有为、梁启超等。
他们通过翻译西方文化经典和倡导自强自立的思想,唤起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他们提出了许多改革的理念和倡议,如废除科举制度、推行宪政等,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其次,民族意识觉醒还表现在中国人民对外来势力的反抗和抵抗上。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中国人民经历了多次的反侵略战争。
这些战争不仅是对外来势力的抵抗,更是中国人民自觉意识的觉醒和自我价值的肯定。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开始反思国家的弱点和不足,逐渐认识到只有强大起来才能保卫家园和民族的尊严。
这种觉醒推动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为中国历史开辟了新的篇章。
此外,社会运动在近代中国的民族觉醒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辛亥革命之后,中国社会开始涌现出各种社会运动,如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五卅运动等。
这些运动的共同点是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和对社会不公平的不满。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运动,它不仅是反对外国势力的爱国行动,更是中国知识分子接受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运动。
这些运动的发生和推动,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社会认识,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最后,近代中国的民族觉醒和社会运动也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近代中国的落后和贫困是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的重要动力。
19世纪末,中国的经济受到西方列强的压迫和剥削,中国人民饱受苦难。
面对这种状况,中国人民开始觉醒,意识到只有发展经济、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才能摆脱外来势力的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觉醒
近代民族工业 的兴起与发展
农业文明 转向工业文明
政治觉醒
戊戌变法 清末新政 辛亥革命
君主专制 走向民主共和
思想觉醒 维新思想 进化论 民主共和思想
传统儒学 到近代民主思想
中国社会结构开始由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
中华民族的觉醒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民族觉醒的条件
民族危机的深重
救亡变革的推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
“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
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 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系统,是政治制度 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在新旧递嬗的历史进程 里留下了自己不可磨灭的影响。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 引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
奋起救亡,勇于变革
下层民众: 义和团运动
清政府: 清末新政
维新派:戊戌变法 民族资 产阶级
革命派:辛亥革命
新的希望
旧式农民战争 彰显反抗决心
孕育变革因素 客观推动现代化进程
思想启蒙 奠定资产阶级革命基础
民国取代帝国 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进步
社会各阶层的救亡探索,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 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觉的先觉者。但 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的群体, 他们走得越远就越孤独。甲午大败,“成 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 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 个历史转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9世纪40—60年代
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 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维新派派)带来的解 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从 这时候起,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 现。这些人、……他们处在多灾多难之世,怀忧国 忧时之思;向西方追求真理,为中国找出路,成为 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他们在维新运 动中的种种实践活动,为后来的改革留下了历史起 点。
中华民族的觉醒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何为民族的觉醒?
近代中华民族的觉醒, 既是指近代中华民族逐 渐摆脱自身沉湎于小农文明的沾沾自喜状态,重新认 识世界和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又是指中国人民为争 取独立、自主、富强、进步而进行的观念更新的过程。
——戴逸主编《民族觉醒的历程》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 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 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 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
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 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 的艰难处境。”
—— 引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
面临怎样的严重危机?
经济上: 加大资本输出
和商品输出
控制经济命脉
掀起瓜分狂潮
政治上:
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共同瓜分 共同控制
军事上:
甲午中日战争 签订《马关条约》
从打开市场 到控制经济命脉
政治: 割占领土 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特权
瓜分狂潮 控制中国
从破坏主权 到完全控制
天朝的危机
(家国的危机)
民族的危机
(国家的危机)
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 他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 ……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 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 的艰难处境。”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近代中华民族的觉醒, 既是指近代中华民族逐渐摆脱自身沉 湎于小农文明的沾沾自喜状态,重新认识世界和重新认识自己的 过程,又是指中国人民为争取独立、自主、富强、进步而进行的 观念更新的过程。 ——戴逸主编《民族觉醒的历程》
中华民族的觉醒表现在哪些方面?(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统 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
治 阶
器物
清政府:清末新政 制度
级 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
民族资产阶级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下
层
太平天国运动
民
下层民众:义和团运动
众
反清
扶清灭洋
变化:
阶层更加广泛,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内容更深入,由学习先进技术到学习政治制度
原因:
民族危机的加深
西学东渐的深入
西学东渐的深入
经济觉醒
民族觉醒的表现
政治觉醒
思想觉醒
社会结构开始转型
谢 谢 指 导!
中国民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机……无论 欧美日本各国,接无此脑力兵力可以统治 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 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
• ……清末新政也表明了现代化潮流的不可抗拒性, 历史终于走到了这一步。它以自身覆灭为代价, 为适应开放的新形势而培植了现代化的动力,为 中国人全面拥抱现代化创造了比之以前更好的条 件…… 忻平:《清末新政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大大加深半殖民地化
八国联军侵华 签订《辛丑条约》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的工具
中华民族危机空前深重,旧格局无法继续保持
19世纪40-60年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自由资本主义阶段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军事: 两次鸦片战争
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经济: 商品输出为主
资本输出为主
从一国到多国 侵华的程度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