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课堂 溢彩流光 ——《饮酒其五》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

诗意课堂 溢彩流光 ——《饮酒其五》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
诗意课堂 溢彩流光 ——《饮酒其五》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

诗意课堂溢彩流光

——《饮酒其五》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

师:中国幅员辽阔,美景颇多,而且每一处名胜都与文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譬如寒山寺、黄鹤楼,譬如白帝城。人们之所以不远万里苦苦寻觅而去,不过是因为萦绕于心头的那几句熟悉的诗文。庐山之所以名扬天下,也是因为在其山脚曾住过一位辞官归隐的文人——陶渊明。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首陶渊明于庐山脚下写就的诗歌《饮酒》。请同学们看一下大屏幕上展示的陶渊明的相关资料,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读一下?

生:(边看大屏幕边读)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私谥靖节,晋浔阳柴桑人。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出身于沦落的仕宦家庭。青壮年时,曾做过江州祭酒和参军一类的小官,但时间都很短,时官时隐。后任彭泽令,终因不满官场黑暗,又不肯迎合权势,在405年他41岁时弃官归田,再没作官。死时63岁。陶渊明现存的作品有诗120多首,辞赋3篇,散文6篇。他在诗文中着力表现了自己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之乐。开创了田园诗派,并将其推向高峰。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师:读得很好,请坐!大家有没有发现刚才这位同学在读的过程中犯了一个小错误?

众生:他读错了一个字,应该是“谥shì号”。

师:大家听得都非常仔细,(将“谥”字写在黑板上并标好

音)谁能说说“谥号”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人死后的称号。

师:确切一点说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称为“谥”或“谥号”。那“私谥”是什么意思?生:我觉得是私下的谥号。

师:陶渊明41岁归隐田园不再做官,所以死时朝廷也没有给他封号,而是他的朋友、亲人因其一生气节操守而称其“靖节”。你还知道关于陶渊明的哪些事?

生:我知道陶渊明做官的时候有一次上级来视察,让他穿好官服站着迎接,陶渊明说“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就辞官回家了。

师:在历史的天平上,五斗米究竟是多少,值得用千年的时光铭记它的重量?不过我们真的要感谢那个乡里小儿,是他让中国的田园从此沾染了一缕菊香。现在就让我们一同来触摸这从酒杯中流淌出来的文字吧。请同学们先自读一遍诗歌。

(生朗读,师巡视。)

师:好,我们请一名同学为大家朗读,其他同学听听他的字音是否准确。谁来试试?

(一生主动朗读。)

师:你的声音很好听,请坐!大家看看他读的字音有和你不一样的吗?众生:没有!

师:诗歌,既有诗的隽永,又有歌的韵律,因此,诵读诗歌的时候我们要注意读出音韵美。这首诗作为田园诗歌的名篇,我们应该用一种

怎样的语气语速来读呢?

众生:(七嘴八舌)缓慢的,舒缓的。

师:很好,那么作为一首五言诗,它的节奏又应该怎么划分呢?

众生:二三!

(屏幕展示:诗歌内容及节奏划分。)

师:好,我们就按照刚才总结出的这几点要求大声地再自读一遍诗歌。(众生大声自由朗读,师巡视。)

师:哪位同学能为大家做一下朗读示范?

(一生主动朗读,大家鼓掌。)

师:他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价一下?

生:我觉得他停顿读得挺准,感情也挺好,就是速度太快了。

师:那你给大家读一下吧。

(众生笑,该生朗读诗歌。)

师:好,请坐。大家觉得她读得怎么样?

生:她速度掌握得挺好,但没有前一个同学读得有感情。

师:看来两名同学各有所长,那就让我们吸取他们的优点一同来读一遍吧!

(众生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师:大家感觉读得怎么样?

(众生笑,有人小声说:“挺好”。)

师:老师也觉得确实不错,给自己点掌声吧!

(大家鼓掌。)

师:诵读让我们初步感知到诗歌的韵律美,希望同学们通过翻译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意蕴美。现在,小组合作,交流课前预习的成果。(众生以小组为单位翻译课文,师巡视并倾听同学们交流的内容。)师:同学们觉得这首诗翻译起来难吗?

众生:不难,书下注释都有。

师:那我们请一位同学给大家翻译一下吧,其他同学认真

听,看看她的翻译与你的有什么不同。

(一女生主动翻译。)

师:她翻译的有和大家不一样的地方吗?

(众生纷纷表示没有不同之处。)

师:诗歌的意思我们已经理解了,大家有没有发现诗歌的题目和内容之间存在什么问题?

(众生抢着说:“诗里根本没写酒”。)

师:大家的观察力都很敏锐,那为什么明明诗中没有酒,题目还叫“饮酒”呢?

生:我以前看过资料,好像是陶渊明喝完酒之后写的诗,一共写了二十首,这首诗是第五首。我记不太清了。

师:(笑)你记得很清楚。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大屏幕上的资料,然后说说资料为你提供了哪些信息。

(屏幕展示《饮酒》序文,略。)

生:这段文字说的就是陶渊明每天都喝酒,喝完酒就写几句诗,他以饮酒写诗为乐趣。

师:嗯,的确如此。人们说文人的体内有两种液体,一种是泪,一种是酒。泪酝酿为心中的诗情,酒挥洒为笔下的文字,于是诗歌便氤氲出了酒的醇香。现在我们就来一同品味这洋溢着酒香的文字吧。首先,看诗歌的前两句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听不到车马喧?

师:谁能解答这个问题?

生:可能是他住在庐山脚下,特别偏僻,没有车,所以听不到车马声。生:(主动站起来)不对,刚才翻译是说居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听不到车马的声音。

师:大家可以先想一下,在古代什么样的人骑马坐车?

众生:有权有势的,当官的。

师:那么来来往往的车马,实际上说的就是来来往往的——(众生接“权势”)权势!大家看书下注释中车马喧带到底是什么意思。

(众生看书,然后说:“世俗往来的纷扰。”)

师: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诗人表面上远离的是喧嚣的车马,实际上远离的是红尘中的是非和——(生接“名利”)名利!诗人结庐于喧嚣之中,却能宁静处世,不为名利所惑,根本原因就是——

众生:心远地自偏!

师:什么叫心远?

生:就是心灵远离名利。

师:还有补充吗?

生:书下注释说就是精神超凡脱俗。

生:陶渊明精神超凡脱俗,隐居起来,不追求名利,这样住地方就显得偏僻了。

师:好,请坐。心若为空,便毫无挂碍,就不会为世俗所扰。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他才是真正的隐士。无求名逐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宛如住在深山,这便是诗人为我们诠释出的深刻道理。

(板书:心远地自偏——道理——深刻。)

师:一个人的思想境界是源于其生活的,从诗中看,陶翁每天都做什么?

众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师:如果你是画家,让你将这两句诗画在纸上,你会运用哪些色彩,画出哪些景物?

生:我会画菊花。

师:什么颜色的菊花呢?要注意运用色彩。

生:黄色的菊花,然后画一座高高的山,还有篱笆,还有一个人在采菊花。

生:我会画一座绿色的山,山上有一颗高高的松树,在树下有一个小小的茅屋,然后周围有一圈棕色的篱笆,篱笆下盛开着一丛黄色的菊花。然后有一个人穿着白色的衣服站在院子里。

师:大家描述得可真美,绿意盎然的庐山,随风摇曳的菊花,宽袍大袖的隐士。这样的一幅图画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众生:(七嘴八舌)安静、美丽、恬淡。

(板书:采菊……南山——景物——恬淡。)

师:水陆草木之花,(众生接“可爱者甚蕃”)那你有没有想过,陶渊明为何独爱菊呢?

(屏幕展示菊花的图片。)

生:菊花开在秋天不与百花争春,而且天气寒冷,可见菊花非常耐寒。生:菊花开花的时候,最里面的花瓣也是闭着的,像君子一样特别有内涵。

师:你的想法很独特。其他同学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菊花开的时候特别漂亮,所以陶渊明喜欢菊花。

师:大家有没有注意过菊花枯萎时是什么样子?

(众生沉默。)

师:它的花瓣不会被风吹落,而是——(一生插入:“啊,我想起来了,它干了之后成一团。”)对,在枝头上凝成生命的永恒。所以古人爱菊、画菊,也赞菊。

(大屏幕展示菊花的画片以及两句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

师:由此可见,菊的清新淡雅让陶渊明欣赏,而它那种“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傲骨才更让陶渊明心动。于是菊花和陶渊明便成了中国文化的传说。大家可以随意想象一下,陶渊明采菊花做什么?

生:泡菊花茶。

师:嗯,很清香。

生:做菊花酒。

师:有道理,东晋有酿菊花酒的风俗,陶渊明也爱喝酒。

生:摆在屋子里看。

师:(笑)院子里种菊花,然后屋子里也摆菊花?

生:可以做成干花冬天看,也可以夹在书里读书时看。

师:(赞扬地说)哦,想得很美。

生:(在座位里小声地说)菊花还能吃。

(众生笑。)

师:大家不要笑啊,《离骚》里有这样一句诗:“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可见菊花能吃啊。而且陶渊明真的吃菊,有一年重阳节他没酒喝了,就大把地吃菊花,幸好刺史王弘来给他送酒,于是就有了“白衣送酒”的典故。

师:吃着菊花瓣,品着菊花茶,饮着菊花酒,赏着菊花美,嗅着菊花香。诗人的这种采菊生活给你一种什么感觉?能不能在诗中找到准确的词?

众生:悠然!

(大屏幕展示采菊的画片以及两个大字——悠然。)

(板书:采菊……南山——心情——悠然。)

师:于东篱下采菊,悠然而见南山。这句诗历来颇受争议,有两个版本,一说是望南山,一说是见南山,你认为哪个更好?

生:我觉得“见”好,“望”就是刻意看了,“见”是无意

地看。

生:我也觉得“见”好,“望”是有目的地看。

师:看来大家与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了,请看大屏幕。(屏幕展示:“悠然见南山”中“见”,有本子作“望”。苏轼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绝句)

师:“见”字不仅能体现悠然的心境,字面上也如羚羊挂角,不着痕迹。诗人虽无意看山,但惊鸿一瞥间,山景尽收眼底。那么,诗人都看见了什么?

生:他看见了山气、飞鸟。

师:与偌大的庐山相比,飞鸟何其微小,为何一眼就看到了?

生:因为他在山脚,一抬头正好就能看见天上的鸟。

生:因为所有景色都是非常宁静的,只有这一群鸟在飞,是动的,所以一眼就能看见。

师:鸟是自然界中鲜活的生命。大家猜猜鸟儿白天做什么去了?

众生:(七嘴八舌)玩,找吃的。

师:奔波一天后,夕阳西下时回到家。看到倦鸟归家诗人会想到什么?众生:他也要回家。

师:是啊,从污浊的官场回到宁静的田园。刚才这个同学说是一群鸟,从哪里看出来的?

众生:相与还。

师:“相与”是什么意思?

众生:一起。

师:那你猜猜这些鸟是什么关系?

众生:(七嘴八舌)母子,爱人,朋友,一家人,邻居。

师:看到鸟儿们携手同归,诗人会有怎样的想法?

生:他也想和家人一起回家。

生:他想和一些亲人朋友一起辞官归隐。

师:(表示赞同)后来诗人写下了“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去来兮辞》就抒发了他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之乐。

师:古朴的院落,摇曳的秋菊,葱茏的南山,归林的倦鸟,这便是陶翁心中清净美好的世界。此情此景之下,他悟到的真意是什么?生:应该是田园很美,应该辞官。

生:他应该想到,官场很黑暗,人们应该回到自然中。

生:应该是告诉人们要远离名利,回到田园中。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这份真意实际上便是诗歌的主旨了。

(板书:此中有真意——主旨。)

师:明明已悟到了真意,却为何欲言又止,难道是不愿意告诉别人?生:不是,而是只要你到了这里,自然就能感受到他说的是什么了。生:可能是他也不知道该怎么说。

师:怕说错了于是就不说了?

生:可能是吧。

生:老师,还可能是不用说,人们自然就知道他想说什么。

师: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生:对,就这意思。

师:其实还有一个原因,东晋时期世人重名利,文学重玄风,陶渊明其人其文其思想都不被当时人所接受。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懂我的人自然就明白我要说什么,不懂我的人我不说也罢。(生点头。)

师:可见,千年前那一个又一个漫漫长夜,陶翁饮的不是酒,而是——(生笑接“寂寞”)寂寞,那醺醺酒意下流淌出来的文字,讲述的也是“世人皆浊我独清”的孤独。

(屏幕展示:课堂小结——诗人写出了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在情景交融的境界里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诗人完成了情、景、理三方面的巧妙融合。总的说来这首诗语言虽较为浅显,但其结构是精妙的,意境是高远的,所含的哲理也是深刻的。)

师:让我们带着这份理解,再来背诵一遍诗歌!

(众生有感情地大声背诵,师巡视。)

师:从同学们的表情中,老师能看出大家对这首诗已经有了很多体会和感悟。千年历史,岁月悠悠,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但一杆竹

管偶尔涂画的文字,却能雕镂山河,镌刻人心,这便是文人的魅力。让我们斟一碗诗歌的烈酒,在语文这一方天地中诗意地栖居,像千年前的陶翁品味人生的悠然!好,就到这里,下课!

拿出看家本领上课

要把语文课上得生动,上得富有文采,必需丰厚的底蕴和

富有文采的表达,这是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备的看家本领。锦州市第八中学的李东平是一个热爱读书、内心洋溢着书香的年轻教师,她认为,只有那些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才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熏陶。《饮酒》一课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李东平在日常教学中就善于引经据典,而且都是信手拈来,用得恰到好处,不但让学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和文学、语文和语文教师的魅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大有裨益。比如《饮酒》中,后世对陶渊明的评价“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五柳先生传》中的“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离骚》中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爱莲说》中的“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宋朝朱淑贞的“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这一切都如羚羊挂角,不着痕迹。所以下课后,大家还意犹未尽。老师们感慨:听这样的课是一种享受,没有丰厚底蕴的人学不来。学生们感叹:天天听这样的语文课多好!

让人感慨、感叹的还有李东平富有文采和富于变化的课

堂语言,整句散句的交互使用、参差错落,使她的教学充满了灵

动和活力。吃着菊花瓣,品着菊花茶,饮着菊花酒,赏着菊花美,嗅着菊花香。诗人的这种采菊生活给你一种什么感觉?能不能在诗中找到准确的词?……菊的清新淡雅让陶渊明欣赏,而它那种“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傲骨才更让陶渊明心动。于是菊花和陶

渊明便成了中国文化的传说。

千年历史,岁月悠悠,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但一杆竹管偶尔涂画的文字,却能雕镂山河,镌刻人心,这便是文人的魅力。让我们斟一碗诗歌的烈酒,在语文这一方天地中诗意地栖居,像千年前的陶翁品味人生的悠然!

李老师从菊花茶、菊花酒、赏菊诗等与菊花相关的习俗和菊花的人格象征意义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中国传统的菊文化,同时自然贴切地遣词用句,也彰显了一个语文教师语言的丰富多彩和相当的修辞能力。这样富有诗意的语言在李老师的课堂上俯拾即是。长期生活在这样的集体中,每天被这诗一样的语言浸润着,学生怎么能不喜欢语文?

《饮酒》一课没有斧凿的痕迹,而是循着诗人的写作思路,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富有魅力的语言把学生带入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趣的世界。在这样诗意的氛围中,学生不仅了解了陶渊明的生活情趣,而且领会了诗人的精神追求和超然物外的那份洒脱,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也在这样诗意的情境中得以提高。

陶行知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叶圣陶也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目前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正体现了两位教育家的主张,即抓住学校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这个主要矛盾,处理好“教”与“不需要教”的关系。教师首先要“教”好,然后学生才能“不需要教”。

我们相信,在《饮酒》这样充满语文气息的课堂上,学生一定

会受到传统文化和文学的熏陶,一定会爱上语文,最终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

聚焦课堂教学读书体会感想修订稿

聚焦课堂教学读书体会 感想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聚焦课堂教学读书体会感想 在寒假期间我认真的阅读了《聚焦课堂教学》这一本书,现在我来谈一谈学习《聚焦课堂教学》所获得的一些收获和感悟。 一是我认为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是“结论与过程”的关系问题从教学角度讲,所谓教学的结论,就是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获得的结果;所谓教学的过程中,就是达到教学目的或者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毋庸置疑,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必须重结论。但是,如果不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即如果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所以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基于此,新课程把过程与方法本身作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从课程目标的高度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 二是我们应避免矫枉过正,由轻过程走向轻结论如上所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仍然是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事实上,其中还涉及一个如何看待知识在新课程实施中的功能及地位问题。因为知识构成了结论的内核,知识的科学性、正确性决定了结论的科学性、正确性。我们反对将知识作为现成的、僵化的结论生硬地灌输给学生,但是这不等于说包含知识在内的正确教学结论在学生

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没有任何作用。我们更不能将问题简化为新课程只要过程,不要结论,或者只顾教学过程的热闹,不顾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只讲过程的推进,而完全无视对知识本身的理解与掌握。所有上述这些观点和做法教是错误的。 三是科学地看,新课程提倡重视结论的同时更重视过程的真义在于仍应将理解和掌握知识当做重要的教学目标来看,所谓的正确结论中仍包含诸多知识目标。但是在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一点上,应当注重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听讲和记忆不是掌握知识的唯一方法,也不是最必要的和最好的方法,因为知识本身也需要思考、目标的局限,以争取实现新课程目标的多元化,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并重,因为过程本身就包含了促进学生体验、感悟的因素,学生的聪明才智与独特个性正是这一过程中成长起来。一句话,强调过程就意味着:掌握知识不是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通过学习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抽象的知识与形象的东西联系起来,即将生涩的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新知的体验,从而使教学获得理想的效果。

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评语

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评语 三年级语文直播答疑,老师提前候课,教学基本功较扎实,能通过连麦进行师生互动;不足之处是语速过快,课前准备不是很充分,对钉钉直播的使用功能还不够熟练,整体效果良好。 四年级数学答疑直播课:老师教学设计思路清晰,在教学过程中对语言和课堂的把握很到位,基本上能够达到教学目的。建议在讲解过程中可以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连麦,这样有助于增加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一年级数学答疑直播课: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教学安排容量适当,目标明确,重点、难点突出;讲授清晰、注重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点拨得法,总结、归纳、反馈等过程及时、到位。学生回答积极,课堂效果很好。 一年级语文单元测试直播课:教师课前准备充分,语言节奏、语调把握到位,能够提醒学生仔细阅题、字体工整,坐姿和握笔方式等细节掌握的很好,考试中的注意事项也一直在重复给学生强调,到达了测试的效果,很成功,值得借鉴。二年级语文答疑直播:这是一节关于习作答疑的直播课,老师能够充分利用钉钉连麦和发语音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学生由于对钉钉使用方法不够了解,所以没有达到预定效果。总体上内容讲解细致,分析到位,后续语言组织还需在提炼一下。

四年级英语直播课:本次授课内容是Unit 4 At the farm(1)单词讲解,老师能够运用钉钉电子白板进行授课,直观形象,能够通过语音互动,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整体课堂很流畅,效果很好! 四年级数学直播课:小数的近似数,老师善于引导,揭示规律。精讲多练,整体课堂效果很好!建议要照顾到全体,可以采用师生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达到对知识的学以致用。 五年级数学直播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合理、科学。教学重点、难点突出,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恰当、熟练。全面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师生互动氛围好,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能积极回答问题。较前几次直播课,都有很大的进步。一年级数学直播课:《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教师授课声音清晰洪亮,讲解层次性较强,推理正确,能突出重点,课堂严谨,解题思路清晰,教学方法使用得当,目标设置准确,内容安排合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循序渐进的获得新知,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学习活动,思考、交流、合作等活动,课堂效果很好。 六年级英语答疑直播课:教师口语流利,发音标准,语言基本功扎实,备课充分;教学设计灵活、新颖,别具一格。上课时,教师的课堂细节把握很好,很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

《西游记》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

《西游记》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 话题:悟空西游记教育学习 《走进<西游记>》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执教/昆山西塘街小学徐卫国 点评/昆山市教育局教研室潘琰【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懂得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技巧,增强阅读名著的信心。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来理解人物形象。3(通过读原文片段,体会原著语言的精妙,激发阅读古典文言名著经典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懂得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技巧,增强阅读的信心。【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播放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片头主题歌)师:熟悉这旋律吗,生(齐):熟悉。师:是什么,生(齐):《西游记》。师:确切地说,是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片头主题歌。提起《西游记》,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很早以前,民间就流传着许多有关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前些日子,老师布置同学们阅读了《西游记》这部神魔小说,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来聊聊《西游记》。师:首先,我们来聊聊故事中的人物。(板书:人物)不用我问,唐僧师徒四人中,你最喜欢的人物一定是……生(齐):孙 悟空。(出示孙悟空图片)师:你知道孙悟空这个名字是谁取的,生1:唐僧。师:不对。生2:是菩提祖师。师:对,是孙悟空最初拜师学艺的师傅菩提祖师。孙悟空还有一个法号,叫什么,它又是谁给他取的,生3:叫“孙行者”,是唐僧取的。点评:不少人总是想当然地以为“孙悟空”这个名字是唐僧所取,其实不然,它是孙悟空当初拜师学艺时,由菩提祖师所取,“孙行者”这个法号才是唐僧所赐。由一个不为人注意的名号,很自然地激起学生一探小说中人物的兴趣,可谓精心设计又不着痕迹。师:在你们的心目中,孙悟空有什么特点,生1:孙悟空会七十二变。书中写道:二郎睁开凤眼四处探看,发现大圣变成了麻雀,就摇身变做一只饿鹰,飞扑过去。大圣见事不妙,变做一只大鹚老,冲天而去。二郎急抖翎毛,变做一只大

小学品德教学论文《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

小学品德教学论文《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 活动型综合课程。时下的一些思品教学,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往往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回 避了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儿童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于周遭的生活自然 地沟通起来。思品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和影响。而 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能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所以《品德与生活》教学必 须回归儿童的世界,回归生活的世界,回归现实的世界。让儿童自主实践,才能获得愉快地生活, 积极地生活。 本课程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它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内容涵盖 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 地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品德与生活》课的生活性。 一、走进生活,热爱生活。 学生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纯真的。然而,他们再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和课外书和书本 上和教师所讲的相矛盾的现象,事件、产生许多困惑。如果我们的教学不能解决每天遇到的生活问题、情感问题,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价值,在认识这些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 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等,便是自然的,而不是外加的因素。 儿童的世界,听听他们在说什么;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想想他们有什么困惑,便是我们老师应 该做的事情。 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与行为实践实现的。在这样的教学中,教 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是 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活动的人。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亲切体验,而非仅仅 依靠听讲来学习。教学时,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尽量把学生的目光 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生活世界中去,从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把道德寓于儿童 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儿童的生活中形成。例如,教《美丽的生命》这一课时,我首先安排在 课前先让孩子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走出校园到田野,郊外去观察去发现,去感受美丽的大自然。 在上课伊始,我再播放散文《草》的录音,那优美的词句,那动人的意境使孩子的内心漾起了向往 的感情,陶醉在那诱惑中,紧接着我抛出这么一个问题:在田野里你发现了什么吗?怎么发现的? 一层激起千层浪,孩子的激情被点燃了。结果学生很快说出自己的观察与体会。 生1说:星期天,爸爸陪我去田野里玩。我看见路边的小花开了,田野里一片绿油油的,可美 了。 生2说:星期六,我和哥哥去田野。我们逮到很多蚂蚱,可好玩了。 生3说:我发现树上知了都在不停的叫。 …… 最后,通过学生自己的寻找、观察、感受、交流,使他们体验到任何生物都有生命,大自然就 是由这些美丽的生命组成的。从而使学生理解生命的宝贵,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因此,学生在心灵 深处就有了一种想去保护大自然,爱护小动物的意识。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录点评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浪之歌 执教人:点评: 第一环节:明确目标 师:上课。今天咱们阅读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散文诗——《浪之歌》。通过本单元上几篇散文诗的阅读,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一课我们用什么形式的阅读才能把它读好? 学生考虑了一下,然后纷纷举手。 生1:根据前几课阅读的体会,我觉得首先要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生2:还要读出重音,读出语气。 生3:默读。 生4:大声地读。 师:刚才同学们谈了自己的阅读方法。老师觉得一篇文章阅读方法的选用一定要符合文本的特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量体裁衣”。从同学们刚才说的这些阅读方法中,哪些阅读方法适合这篇文章? 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说:读出感情;读出重音;读出语气。 师:对。要读出感情,读出重音,读出语气。老师觉得还有一种阅读方法适合这篇文章,那就是还要读出联想和想象,它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不妨把它们的顺序调整一下。 教师出示阅读方法: 1、读出重音,读出语气。 2、读出联想和想象。

3、读出感情。 第二环节:个性阅读 (一)自主阅读 师:老师先示范一下。老师读“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一句。 学生认真听。 师:老师在读这一句的时候,把重音放在“海岸”和“情人”上,因为老师在读的时候仿佛置身海边,把自己当做海浪,向海岸倾诉衷肠,语气是委婉的,感情是深沉的。好,同学们按照我们总结的阅读方法和老师刚才的示范,朗读课文。用圆心实点标出重音,并在课文的边上写出自己的理解,然后小组交流。 学生阅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 (二)小组阅读交流评价 好。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咱们现在进行小组阅读交流评价。一个同学读,其他人进行点评。点评的依据就是那三个阅读方法。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小组阅读交流。老师巡视参与。 第三环节:展示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阅读,同学们把课文读通了。现在请大家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哪一个同学先来? 生:我最喜欢的句子是第一段的“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这个句子前后半句形式相近,后比前多一个“却”字,前面一句是甜蜜蜜的,令人向往的;而后半句却稍显低沉。一个“却”

课堂教学评语大全

课堂教学评语大全

课堂教学评语大全 【篇一:听课评语大全】 听课评语大全 1、x老师以渊博的知识,青春的激昂,璀璨的语言,悦耳的语音,扮演者精典式的演讲,令人心悦诚服,耳目一新,有身临其境之感,真是众妙毕绝啊。本节课引经据典,恰如其分,启发深思,事半功倍,旁敲侧击,循循善诱。无粉饰之患,无喧宾夺主之影。 2、x老师注重读,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抓住了读,就抓住了整个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睿智的选择。 3、x老师的课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引导学生提炼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再次感受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了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概括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对于书上提出的三个除法问题的信息,这节课不是由教师直接提出、罗列出来,而是由学生自己根据信息提出来的,问题来自于学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 4、“请坐,请读,请??”,“请”字拉近了师生的互敬情谊,道出了教师关爱学生之心声,再现了和谐的课堂,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是教师本能的素质。 5、x老师的课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讨论式,参与式运用自如,挥洒入流。备课充分、讲解精辟、重点突出、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安排合理、效果良好。 6、x老师的课有一定改进,但仍需努力,要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虚心学习,不断提高,力争成为学校骨干教师。知识点的讲解、巩固如能使用多媒体设备来辅助教学效益会更高。

7、本节课学习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学习紧密结合、息息相关的课题,教师授课中有针对性地探讨了学生面临的问题及相应对策,教学中能密切结合校园内及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件开展教学,深入浅出,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开展讨论。教师语言表述清晰、精要、幽默。建议教师要对学生的分析、提炼、总结问题的能力加强培养,提高要求。 8、本节语法课内容紧扣知识要点,所选内容突出了重点、难点,加深了学生的体会,便于学生理解。教师语法授课中讲解能注意引导、启发。在课堂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还略显欠缺,各环节紧凑性还可加强,老师对学生纪律要提高要求。 9、教师教态自然,语调亲切,并不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推进了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准确的把握了设疑的方向,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进入积极的的思维状态。 10、教师语言表述能力好,课堂讲解层次清晰,注重启发、拓展,教师的基本功扎实,讲解中注重知识的记忆、整理,结合习题在授课中及时巩固,并做到精批精讲,板书相当清晰、规范。但做为复习课,对学生能力要求可再提高一些,课堂上可适当给予学生互动的空间。 11、本堂课知识点明确,条理清晰,板书大方,教师注意归纳总结,能联系书本以外的知识,扩大学生听闻。教学语言形象、丰富、生动,浅入深出,但与学生互动交流稍显欠缺。 12、该课语言幽默、风趣,生动形象,着力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引导学生动手、动口,注意矫正反馈,注重双基训练。 13、教师语言语调抑扬顿挫,普通话过硬,板书优美,基本功扎实,能循循善诱,逐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及分析事件与人物,解决讨论要点有成效。并注重学生的诵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

如何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回归生活化

如何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回归生活化 【摘要】 道德内在于生活之中,是生活的构成性要素。道德和做人的学习,不同于一般的书本学习,它必须是在生活中向生活学习。这是二十一世纪以来德育课程改革的主导思路,目前已成为德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的共识。儿童品德的形成主要是源于他们对于生活的认知和体验,让儿童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以生活为本",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体验。那如何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回归生活化呢?一、启发诱导、回味生活;二、创设情境,体验生活;三、榜样学习,浸润生活;四、活动参与,探究生活。 【关键词】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 【正文】 道德内在于生活之中,是生活的构成性要素。道德和做人的学习,不同于一般的书本学习,它必须是在生活中向生活学习。这是二十一世纪以来德育课程改革的主导思路,目前已成为德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的共识。儿童品德的形成主要是源于他们对于生活的认知和体验,让儿童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以生活为本",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体验。这就要求老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发展能力如何让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回归生活,必须将学生课堂学习课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道德与法治教学也在呼唤回归生活--"把生活作为本源。记得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那么,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是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那如何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回归生活化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启发诱导、回味生活 教材中有很多环节,是请学生讲述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呈现或者分享他人过去的生活情境。这样的设计不只是为了导课的需要,也

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构建“五步建模教学法”,打造自主高效课堂 在教研室“小学数学‘建模用模’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即“提出问题情境化-----解决问题过程化-----建立模型具体化-----应用模型生活化”)的理念引领下,结合我校实际,针对数学建模的重点,我们把“小学数学建模的有效策略”作为重点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自主构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数学个性教学法——“五步建模教学法”,在教学中致力于学生数学建模的引领,让学生体验数学建模的过程,从而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有效达成了“新课标”提出的能力发展目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建模用模意识得到了有效培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五步建模教学法”模式流程 二、“五步建模教学法”教学策略 1.通过“创设情境”,变“事理”为“数理”建构数学模型 小学数学中的法则、定律、公式、解决问题的策略等都是一个个数学模型,使学生通过建模形成数学模型一条很重要的途径就是把“生活原型”上升为“数学模型”。因为生活原型中揭示的“事理”是学生的“常识”,但是“常识”还不是数学,“常识要成为数学,它必须经过提炼和组织”,我们要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读懂问题情境。 2.通过“转化”的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数学模型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同化新知识、构建新结构的过程。尤其是中高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因此让学生掌握“转化”的思想方法无疑是交给了学生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

3.通过“数形结合”的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数学模型 “数形结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解答“问题解决”中的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画图形可以把抽象的数量关系直观形象的表示出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理清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建构“数学模型”的兴趣和能力,由于所构建的“数学模型”多样化,使他们的思维更加灵活,更有创造性,从而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意识。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能力发展的要求。 三、“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实录与评析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数学问题(提出问题情境化) 师:分数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请同学们看王芳生日中的数学问题。 (出示情境图:今天是王芳的生日,妈妈为她准备了一个生日蛋糕。爸爸将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8块,妈妈吃了1块,爸爸吃了3块,王芳吃了2块。) 师:你能根据情境用以前学过的分数知识说一句话吗? 生1:爸爸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81,王芳吃了这个蛋糕的8 2,妈妈吃了这个蛋糕的81,爸爸吃了这个蛋糕的8 3。 生2: 82里面有2个81,83里面有3个8 1。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数学信息:王芳吃了这个蛋糕的82,妈妈吃了这个蛋糕的8 1,爸爸吃了这个蛋糕的8 3。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吗? 生1: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 83+8 1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一: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在我从教的过程中,使我对高效课堂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我觉得它主要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的共同进步,是知识和素养的共同提高。 高效课堂是以人为本的课堂,要有学生立场,以学生的成长为目的,看到学生实实在在的进步。尽管每位教师采用的教育形式不同,但殊途同归,都是为了同一个教育目的,即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成长奠基.高效课堂之“高效”不应只是分数和升学率的最终高效,而应落实于每一天、每堂课的有效、高效上。就一节课而言,就是40分钟前后学生是应该有变化的。如果不能抓住每一堂课,课堂教学徒有其形,而把学习的任务推迟到课堂之外,又谈何高效呢?实实在在上好每一堂课,踏踏实实备好每一堂课,高效课堂才会卓有成效。 一、精心备课。 知识自己要做到全面把握,融会贯通。备学生时,我会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学习经验,以及对该内容敏感程度等。特别注重考虑课堂中的细节问题,尤其是对于课堂上可能出现认知偏差的点要做好充分的预设。通常一个问

题我会预设出几种答案,像备课通常指备教材好备学生。备教材时,我认真研读教材,教参和相关资料。对一节课的知识自己要做到全面把握,融会贯通。备学生时,我会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学习经验,以及对该内容敏感程度等。特别注重考虑课堂中的细节问题,尤其是对于课堂上可能出现认知偏差的点要做好充分的预设。通常一个问题我会预设出几种答案,师问后有生答一,生答二,直至生答四,生答五······才不至于出现案例中讲的学生回答“老麻雀勇敢”,“猎狗爱护小动物”等等乱成一锅粥的局面。有了充分的预设,教学机智也会不断增长,无论学生出现什么样的“奇思妙想”我都能迅速而自然地拽回到“正题”上来。 二、认真上课 在课堂上,一定要做到不随意教学,不轻易占用学生时间。给学生营造轻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做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的在知识的海洋遨游,快乐的探索学习。教师在巡视中给学习缓慢者以点拨帮助,让他们的思维跑起来;给优等生设置更广泛高深的问题,让他们的智慧得以充分的的展示,让他们飞的更高更远。另外,我还及时帮助学生总结整理学习的方法。因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三、抓好课后

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回归生活”

生活是最好的课堂。品德教育源于生活,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在充满探究与乐趣的童年生活中,学会生活、学会做人。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的不断深入,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小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有助于学生们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提高他们在现实社会生活当中的应对能力。将生活化的理念引入到这门课程的学习当中,是出于教学的需要,是为了提升教学效果的需要。小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的认知主要通过生活和学习来了解,小学生的思想还处于一个单纯状态,生活与教育给他提供怎样的环境和画笔,他就会逐渐形成相应的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教学中一定要扎实的从生活入手,让学生感知生活,贴近生活,从而帮助他们更好的在生活中应用这些策略和知识。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活化”是指教师引导学生从传统的书本学习转向对社会生活的学习,通过学生对自然、社会、事件、人物等的真实感受,在与现实社会的交流与碰撞中产生对社会、对生活的关爱,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真正达到“知情意行”的自我认知、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过程。 一、将学生的现实生活引进课堂,拓宽教材内容 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设计时让教材与儿童的真实生活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进入”的通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因此,在课堂上的回归生活使学生能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发了学生的体验。 比如,在《家乡的名片》一课的教学中,为了学生进一步感受教学内容,教师可利用多种方式,如视频、图片、动画等将全国各地的特产展示在学生面前,之后再让学生讨论,自己家乡的特产有哪些,在学生们回答“牛肉”“长山药”……后,教师再向学生展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事物,通过这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品,使学生的亲切感增强。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置身于生活化的教学氛围中,使之对知识展开主动理解与表达,同时也可充分体现教学联系生活情境的主动性,有效提高生活化教学的课堂效率。 二、加强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践,强化教学效果 思想品德不只是纯粹的理论,而是一个人思想的倾向和行为习惯。因此必须借助于实际的生活体验,让生活体验升华为学生自觉的追求。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优化情境,并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方法和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教学活动烙上生活的印记,使“生活课堂化”、“课堂生活化”,把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教学《在“责任”中长大》这一框题时:我把班级一名家庭困难但自立自强的学生的事迹讲给同学们听:有位同学每天就在我们身边,她的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因病去世,她的母亲在三年前得了重病,瘫痪在床。但就是这位同学坚强地“扛”起了这个家。她每天早早起床,先做饭给妈妈吃,然后喂妈

《水》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水》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王永林 【设计理念及思路】 培养学生“批注”式的阅读能力,关注课堂生成的信息资源,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整个教学过程扣住“水的珍贵”展开,通过晶词析句,朗读感悟,让学生感悟到这是一个缺水的地方,所以水特别珍贵。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验,做到生活中节约用水。 【课堂实录】 一、认读词串,回忆水的珍贵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水》,首先我们来认读一组词语:(出示)干燥炎热骄阳风干渴望 师:谁来读一遍。 首先我们来认读一组词语 师:你读的很准确,声音很响亮。谁还想读的? 师:能说说这组词带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吗? 生:特别干燥,赤日炎炎,身体非常缺水的感觉。 师: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师:你的悟性很好,只有用心去读的人才能读出词语的内涵。谁再来读一读这组词语: (出示)抚摸清凉倾注润湿痛快 师:你读出了水的清凉,有水的痛快。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家马朝虎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小山村;在村民的眼里,水是什么样的? 生:水是非常珍贵的。 生:水是比酒还贵的东西。 师:在村民的眼里,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板书最珍贵)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个缺水的地方,请同学们小声地读课文,看看文章哪些地方让你感到了水的珍贵,把它画下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 二、默读全文,感悟水的珍贵 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句子,联系实际,批注体会。教师巡视指点。

师:要用心去找,可能是一个词,也可能是一个句子,或者一个场景。 三、汇报交流,品读水的珍贵 师:同学们,放下手中的笔,咱们一起来分享读书的收获,谁先说?注意,他发言的时候,你要注意倾听,这是一种良好的习惯。 生:我从第一段这一句“记得那时候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搞上一担回家。”体会到,他们吃水,要到十公里之外的地方去挑,还要排一个小时的长队,真是太缺水了.而我们这里只要一开水笼头就有水了。 师:你能联系自己的实际来谈,非常好,能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 师:这个句中的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生:“十公里之外、一处很小、一个小时、长队” 师:你能把这些词给你的感觉读出来吗? 师:听了他的朗读,透过这段文字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生:骄阳似火的日子里,一位村民大汗淋漓地挑着一对桶,艰难地行走在山路上,到了挑水的地方,那儿已经排了很长的一队。 师:长长的山路,炎炎的烈日,小小的泉跟,漫长的等待让水—— 生:成了最珍贵的东西。 师:让我们—起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生:我从“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这句感受到水非常地珍贵。我们这里酒有十几元:几十元,甚至几百元一瓶的,而水一元五角钱能买到一吨。 师:即使是最便宜的酒也比水贵得多,然而村里人常说的一句话却是——生:“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 师:可见:水,真的是—— 生:(齐)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生:“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只有下雨的日子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澡,而我们这里天天都可以洗澡,这句让我感受到水的珍贵。 师:你喜欢下雨吗? 生:不喜欢,给我们上学,出去玩都带来不方便。

关于《变压器》的评课稿

关于王永元老师《变压器》公开课的评课 黑龙口中学白彦军 《变压器》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第五章第四节,是以电磁感应为核心,发电厂与生活用电联系桥梁,是高中物理的重点知识,本节课在电能的输送之前,既能巩固学生对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又为下一节电能的输送奠定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作为公开课,不仅能够展示物理学科重点内容的教学特点,更关键的是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让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知识并体会物理探究过程中所用的科学方法”。 王老师对本节课研究透彻、准备充分,整节课生动、流畅,师生互动和谐,不失为一节成功的公开课。下面就本节课从教学设计、实施过程、教学技能等方面作一简要评价。 教学设计方面 本节课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谨,教学三维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并能够有效突破难点。在三维目标的达成上,王老师以实验为基础,通过设计实验、观察、测量、归纳得到原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实现了对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同时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由实验归纳总结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本节课难点(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的突破上,王老师通过旧课复习,通过对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自感、互感等回顾,按照学生最近发展区层层递进,学生接受顺理成章,有效突破。

教学实施过程 在新课的引入中,王老师通过播放视频,观看实物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复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推到远副线圈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应用了自感的原理。整节课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设计实验——分析论证——得到结论”探究环环相扣,让学生明白了“探究的科学过程”和“探究的科学方法”,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领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真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本节课在师生互动方面也做得不错,比如在做小实验时请学生上台,引导学生一起进行实验探究等,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技能运用 王老师在本堂课运用了多种教学资源,包括视频、图片、实物展示、各种实验器材、传感器、电子白板、PPT等,尤其是电子白板和PPT娴熟运用,有效促进了教学序的展开、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展示了王老师很强的课堂教学技能。 如果说本堂课还有什么需要改正的地方,那就是在学生一起参与操作方面人数多一些,可以进一步加强师生的互动性。 2013年3月25日

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

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把生活材料引进课堂教学,引入生活的源头活水,注重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信息,课上展示,交流信息,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并结合游戏表演等形式丰富儿童的感知世界,强化体验,在生活中实践。使学生在生活的丰富多彩、有血有肉的感性材料中学习道德知识,熏陶道德情感,形成道德行为。 一、课前,调查生活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活”的源泉。品德课前的生活调查,让学生与真实的社会生活面对面的接触,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学习道德,将能为品德课的教学提供第一手素材,同时也拉近了品德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距离。为此,课前,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道德基础,让学生通过生活调查积累生活材料,借助已有的道德经验,为直奔主体教材的学习“铺路搭桥”,为实现该课的道德认知教学目标起到铺垫作用。例如在教学《珍爱生命遵守规则》时,在上课前教师先组织引导学生通过了解、调查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的交通现状、交通事例,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对于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使学生警醒。进而懂得遵守交通法规要靠自觉,懂得珍爱生命的重要性。 二、导入,再现生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心理学家罗杰斯也说过:“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教学导入时,恰当地运用形、音、色俱佳的现代教学媒体,把现实生活中鲜活的场景再现于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真正的生活气息,不仅能迅速吸引学生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还能为课堂教学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学《珍爱生命遵守规则》时上课伊始,以真实的交通事件和交通事故的录像开课,这样能一下子就把学生带进所创设的情境中去。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目前交通安全的现状,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画面,直观形象的视频不仅带给学生发自内心的害怕,更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不遵守交通法规会给自己、他人带来多大的伤害啊!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遵守交通法则、注意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从而导入新课。 三、课中,体验生活 育情悟理是品德课达成教学目标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因为“情”是通向“理”的桥梁,“情”和“理”又是促进学生“知”“行”统一的纽带。

优秀小学教师课堂教师实录与评议

优秀小学教师课堂教师 实录与评议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思考与探索评价是一门艺术,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的评价”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生具有激励表扬、解惑释疑、点拨导向等功能,使课堂更具有生命的活力。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对当前语文课堂评价现状的思考 回首课堂,曾经有许多精彩的片段仍依稀可见,也有许多尴尬的瞬间令人深思。很多语文课堂上出现了教师的评价泛滥,甚至出现了一味地迎合学生的滥施表扬,对学生的错误视而不见,不适时机和不分对象的程式化评价现象等等,造成了课堂评价的无效和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 (一)课堂评价流于形式 课堂上,有的教师的评价过于枯燥,评价流于形式。动不动就是“你真了不起、非常好!”;有的过分的夸张,整节课重复着“棒!很棒!你真是太棒了!”有的针对性不强,“你读得很好!”可到底好在哪儿缺乏因势利导的导向作用。使学生找不到被表扬的感觉。一堂课反复出现这种形式,而且成为了一种固定的表扬方式,师生之间就像动物之间的一种条件反射一样,毫无情感。而有些课堂则完全相反,一堂课上评价形式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除了有语言评价,还有物质评价,有奖励小红花的,有奖励智慧星的......还有多媒体评价等,学生注意力是被吸引住了,课

课堂教学研讨会感想与收获

课堂教学研讨感想与收获 今天参加了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让我颇多感悟,受益匪浅,每节课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下面,我就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重视课前交流。两位教师都非常重视与学生进行课前交流,通过课前交流拉近师生关系,在课前的谈话中就让学生被老师吸引,对老师非常感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打破课堂常规。两位教师都勇于创新,将学生完全放开,去允许学生出错误,不怕学生出错误,并能在学生出错误时及时引导,重视了课堂中生成的资源,我想这点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反思, 三、教师巧用教育机智。在每节的课堂教学中,发现每位教师都能够及时的捕捉课堂中生成的资源,灵活,机智的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通过一步一步的引导,耐心的等待和倾听学生的发言,最后达到师生情感的共鸣。 四、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课教学必须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终为生活服务。因此,在教学中无论是对新知识的引入或巩固都要注意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中上课教师们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教学情境。 五、探究活动充分。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数学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六、合作学习扎实有效。合作学习为探求新知提供了一条捷径,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再造过程,从而获得了成功感,获得了学习数学

的乐趣。每一节课都非常重视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教师们把合作学习都放在知识的难点和疑点上,在学生解决有困难时采取,老师在有难度的问题处理中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再通过合作互相交流意见,避免了因匆忙而只能表达一些不成熟的见解;其次是合作中分工要明确,以个人优势的发挥来促成整体的完美。另外在合作学习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也是老师的突出特点,让学生充分发挥个性观点;老师有充足的耐心,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引导。 总之,这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对于课堂教学有了更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今后应对比优质课,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抓住机会,不断地学习新知,不满足于墨守成规,提高自身的素质,优化课堂教学。

怎样进行课堂教学点评讲课稿

怎样进行课堂教学点 评

怎样进行课堂教学点评 一、现行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由于片面追求(及)合格率倾向的冲击和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以往课程评价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1.评价对象单一,重主导,轻主体,仅评价教师如何教,不重视学生是如何学习的。 2.评价指标仅限于教学目标、重难点掌握,教师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其具体情形往往是课堂上只有教师在认真地唱“独角戏”,对学生的参与情况、学习过程、学习效果重视不够,大多数仅限于质量不高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机械问题的提问。 3.评价强调甄别和选拔,忽视教师学生发展。 二、新课程评价的原则 根据新课标及教学规律的要求,课堂评价由注重教师的教转变为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评价学生的重心放在学生的参与和发展上。因此,课程评价必须坚持五个基本原则: 1.发展性原则。根据新课程“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理念,课堂教学的评价应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发展水平,由原来注重整体评价的做法转向兼顾学生个体发展的评价,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实施分层教学,分层达标,分层评价,给予多次评价的机会,促进评价对象的转变和发展。

2.全面性原则。课堂教学评价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 3.主体性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评价要看学生是否都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是否调动起来。每个学生都动手、动口、动脑、动眼、动情,是否主动探究实践。 4.创造性原则。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评价激励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教师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照本宣科。能对教材进行加工,适合自己的学生。特别是激励学生能够大胆质疑、大胆猜想,敢于逾越常规,学会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深刻性、批判性、敏捷性、灵活性。 5.交流性原则。教师要创设平等、轻松、民主、和谐、安全的课堂环境。有认知冲突,当学生不认同老师、教材或讲错了,无人笑话、指责、批评;当学生标新立异或取得成功时,大家都诚挚祝贺,热情鼓励。 三、发展性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和标准,用发展的观点去评价一堂课,评课焦点从主要看教师教向学生学转变。这不仅是视觉上的转移,更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更新的飞跃。一切教学设计,一切评价标准和教师的一切劳动都要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努力倡导师生在学习中的交流互动,积极激发、巩固、发展学生的兴趣。保护他们的学习情感和自信心,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构建,使其在现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听说课课堂教学实录 Unit 3 Why do you like koalas? Section B (1—3) 执教人单位:沂南县铜井中学执教人:祖庆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习并掌握What, Why引导的特殊疑问句, 2.用Because句型和形容词“ugly, clever, friendly, beautiful, shy ”表示原因,性质、品质。 能力目标:Describe animals; Express preferences 情感目标:了解自然,树立自觉保护动物的意识,谈论喜好,展示个性。 [重点难点] 重点:1. Words: ugly, clever, friendly, beautiful, shy, other 2. Target Language: What animals do you like? What other animals do you like? Because they’re…and… 难点:How to describe animal and express preferences. [教学过程] I. Warm up 1. Revision (复习Section A中的句型) Let’s chant. What animal do you like? What animal do you like? Do you like tigers? Yes, I do. Yes, I do. Do you like pandas? Yes, I do. Yes, I do. Do you like pandas? No, I don’t. No, I don’t. 点评:Chant的应用,既复习回顾了Section A中的内容,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2. Task: A free talk about your favorite animal and the reasons 参考句型: A:What’s your favorite animal? B:My favorite animal is… A: Why? B:Because it’s … 点评:进一步突出了本单元的“Language Goals: Describe animals; Express preferences”,以对话活动为载体,有针对性的复习回顾了以前所学的知识,同时又为本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使用更加丰富的语言来描述动物,表达自己的喜好)做了铺垫。 II. Pre-task (预备任务) 1. Research(新知探究): 1) Show the new words“ugly, clever, friendly,beautiful, shy, other ”on the screen to the SS. 2) Ask a student to read, the other SS follow him / her to rea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