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
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生命活力

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生命活力冷战结束后,西方上演了一场反马克思主义的大合唱。
但大量事实表明,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因此销声匿迹,而是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证明了邓小平当年的断言: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生命活力主要来自于在理论基础上、应对挑战中、在理论创新中和实践中的不断丰富和發展,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实践。
正是这些因素,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仍具有其特有的生命活力。
标签:马克思主义;挑战;当代;生命活力马克思主义经过了160年漫长历史的洗礼,在发展中曲折前进,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对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各种质疑有蔓延之势,有的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只是一个过了时的知识流派,或者早已对其产生了“审美疲劳”;有的人则更愿意信鬼神也不相信马克思主义;有的人则认为马克思主义也只是“官方的精神强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克思主义不但没有在这些质疑声中缴械投降、宣告自身失败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反而表现出了异常强大的生命活力。
也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所彰显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才使得人们将其作为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
一、在理论基础上呈现生命活力在马克思主义能保持生命活力的基本原理中,最重要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决定了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一元指导地位的牢固性。
马克思主义在研究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两大关系时,是从对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做出了区分和回答,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马克思在通过对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代表的历史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批判继承中,考察当时工人运动的实践活动,揭示出事物发展规律的唯物史观的实质,最后创造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这是马克思超越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最高哲学成果,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科学性。
(一)以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为立场马克思主义是以为人民解放为目的,站在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揭示真理的力量,使得马克思主义具有生命活力和强大的吸引力。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51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51(总分:6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分数:2.00)A.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马克思主义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C.马克思主义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马克思主义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源泉。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根源于它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选项A是马克思主义的属性;C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D 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渊源。
选项B是正确答案。
3.休谟说:“感觉是人和世界之间的屏障。
”这一观点是(分数:2.00)A.唯心主义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可知论的观点D.不可知论的观点√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不可知论具体观点的理解。
理解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屏障””一词,题干的意思是:感觉把人与外部世界隔开了,人无法通过感觉认识世界,即世界是不可知的。
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D。
4.日本福岛核泄漏引起全球关注,世界各国纷纷调整核政策,采取措施应对核泄漏危机。
这件事体现的哲学道理是(分数:2.00)A.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C.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D.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矛盾普遍性的关系也就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日本福岛核泄漏是特殊、个别。
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摘要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在当代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本文从基本方法、价值理想和理论品质三方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拥有持久生命力的原因,认为当代大学生应创造性诠释马克思主义,开放性践行马克思主义,使它永葆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当代大学生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一些西方学者提出了“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失败论”等质疑,然而当我们考察“所有对历史和现实发生长期影响的思想中,在当今应该首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1]在理论上,马克思主义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它揭示出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在实践上,卡尔.马克思在“千年最伟大思想家”的评选活动中,稳居第一,这同样证明,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一、马克思主义拥有持久生命力马克思主义虽然产生已百年之久,但其仍然对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仍然葆有生机和活力。
从实质上说,马克思主义生命力体现在基本方法、价值理想和理论品质等方面。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拥有持久生命力任何理论都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这使其不可避免的打上时代的烙印,具有历史性的特点。
作为社会主义理论灵魂的马克思主义是有史以来社会理想最为崇高、理论逻辑最为周密、哲学根基最为坚实的思想体系,具有概括性、抽象性的特征。
一方面它产生于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的基础上,另一方面又与当代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正如萨特所说,马克思主义是“不可以被超越的,因为产生它的那些历史条件还没有被超越”。
[2]在2008年的金融风暴中,人们再一次深刻认识到“新自由主义最终证明是一个虚假的梦。
”马克思主义在自由市场机制下仍然适用再一次得到了证明。
(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想拥有持久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实现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价值追求是激励人类不断前进的动力。
马克思在宣言中描述了关于未来社会共同体的畅想,“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解答题

(1)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什么?坚持这一理论品质的重要意义是什么?(2)如何总体领会和把握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哪里?答:(1)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进一步概括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6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当今世界,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多深刻的变化。
无论从国际还是从国内看,我们都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作出回答并加以解决,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继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因此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既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2)上述经典论述反映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目标,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④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以上四个方面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从整体上领会和把握的马克思主义。
2、(2)分析材料3、4,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以及如何理解生态文明。
答:(2)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必须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浅析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与时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与时代价值摘要:马克思主义历经了近两个世纪的时间,却仍然在世界上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其生命力的强大是显而易见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的原因在于其四个特性:时代性,实践性,开放性,科学性。
关键字:时代性、实践性、开放性、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已经历经了一个半世纪,在此期间,马克思主义也曾遭受过批判,围攻,甚至是歪曲。
然而,尽管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却依旧顽强的留存了下来。
并且不断发展,传播。
从马克思主义经历的这一切中不难看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生命力与其四个特性息息相关:时代性,实践性,开放性,科学性。
一:时代性如今,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本主义内部的各种弊端纷纷显露。
资本主义世界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重新梳理了整个世界的进程和格局。
随着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解体以及中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
于是,有人认为产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对于现在21世纪风雨突变的世界已经过时了。
然而,在我看来,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他们没有认清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含义,他们只是将马克思主义粗略地等同于共产主义,却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应该是唯物主义和辩证的思考的方法,而这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大量事实表明,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是具有长久生命力的,例如2008年欧洲金融危机,马克思的旷世著作《资本论》在欧洲热卖脱销。
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已经提出资本主义的弊端:过度商品化、资本肆意扩张和经济理性泛滥,以上论点也得到了西方经济学家们的赞同。
2000年新千年的交际之际,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思想家”的榜首,这也再一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永恒性和时代性。
二:实践性胡锦涛曾说:“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加强理论武装和推进理论创新。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具有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大学思政——马克思·答案

一.客观复习题(单选20分,多选20分)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①1831年在法国里昂工人举行了第一次起义;②1834年举行第二次起义;③1838年英国爆发了延续长达十余年的、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工人运动---宪章运动;)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哲学基本问题:①何者为第一性;②有无同一性(思维&存在、意识&物质、精神&自然界)4、世界的真正统一性: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同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5、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容,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6、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普遍性与与特殊性之中,没有离开特殊性的普遍性,也没有离开普遍性的特殊性。
(普遍性:共性;特殊性:个性)8、“扬弃”: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9、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10、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意义:证明意识可以在高度发展的物质中产生。
11、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练习及答案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启蒙思想 E. 19世纪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
ABC
7、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 A.康德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笛卡尔 E.谢林
BC
8、空想社会主义最杰出代表是 A.托马.斯莫尔 B.昂利.圣西门 C.沙尔.傅立叶 D.诺埃尔.巴贝夫 E.易伯特.欧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练习及答案
2、产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至今仍然 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本原因在于
A.马克思恩格斯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 B.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罪恶的正确批判 C.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
统一 D.马克思科学地预见了全球化的性质和结
果
C
3、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
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
学说 C.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
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
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C
4、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
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
导思想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
级
A
19、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应是 A.凡是经典著作中阐述的思想我们都必须
坚持
B.产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 了
C.应当用儒家思想取代马克思主义在意识 形态中的主导地位
D.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D
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源自何处

马克思主义自传入中国以来,经过几辈人的努力传播,已经被我国广大人民大众所熟知。
但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属于外来文化,哲学意味较浓,理论性较强,内容对于广大普通人民大众来说是晦涩难懂的,其深奥的含义是很难被普通人民大众理解的,更别说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参与实践活动。
针对此种情况,在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将马克思主义进行大众化传播的倡导,使人民大众能够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精神,进而更好地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人民大众中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不仅 带有一定的政治哲学思想,而且还带有一定的文化哲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哲学思想就是回归生活世界,这个文化哲学思想使得我们在思考人类存在的问题时,思维变得更加贴近生活实际,思路变得更加丰富和开放,这也是构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逻辑思维基础。
任何理论要想有生命力、解释力,必须要与现实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必须要是活生生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应该如此,也应该回归现实生活。
因此,马克思主义要想真正的实现大众化,就一定要走进和回归现实生活。
回归生活世界,是构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逻辑思维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总结了文化大革命期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教训,努力找寻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思路、新方法,逐渐找到了一条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思路和一条能够贴近人民大众生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途径,凸显了邓小平同志审时度势的智慧。
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既充分地考虑到了现实问题的解决,也充分考虑到了理论的理性发展。
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来分析,邓小平同志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真正符合了回归现实世界的文化哲学思想。
基于回归现实世界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返璞归真,是一种对人民大众的尊重,消除了人民大众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陌生感,拉近了人民大众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距离。
生活世界是由人类的所有活动长久地创造出来的。
马克思主义所表述的不单单是一种理论、一种理念,也不是死板、毫无生气的知识,而是跟现实生活世界息息相关的,充分关注着社会历史各个领域里的日常生活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探析【内容提要】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
在当代,马克思主义仍是指导我们发展前进的重要思想,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关键在于两点,一是与时俱进,二是创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时代性实践性科学性创新
【正文】
关注时代、关注实践、关注现实,保持对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及其趋向的敏感和热忱,时刻倾听实践的呼声,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要旨所在。
马克思主义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最重要的是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创新精神。
一、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特性和特质。
与时俱进具备三个基本要素:一是时代性,二是实践性,三是科学性。
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生命力集中体现在其时代性、实践性、科学性三个基本方面。
深刻而全面地把握这三个方面,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键。
第一,从根本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任何一种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都会打上时代的烙印,但不是所有的理论都可以称之为时代精神。
只有正确反映时代本质特征和进步趋势的科学理论才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在时代进步的潮流中应运而生的。
依据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社会矛盾和欧洲工人运动的特
点趋势,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社会主义制度代替的社会发展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突出地表现在他密切关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新情况、新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地总结、研究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经验、新规律,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则在他那个时代被不断地补充进新的内涵,获得新的活力,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新的发展阶段——列宁主义阶段。
处于帝国主义战争大面积爆发和无产阶级革命深入发展的时代,毛泽东致力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深入研究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和发展途径,并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道路,创立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中国风格的毛泽东思想,在中国这块大地上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总之,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和不同历史阶段的新发展,生动活泼地创造着和延续着马克思主义的生命。
第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唯一源泉。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第一和基本的观点。
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们的思想认识必须随之前进,人们必须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其他理论的根本不同之处,就在于它从不停止通过实践来揭示和描述现存世界及其规律,在于通过“实践批判”把哲学观念转化为实践力量、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力量,并在实践
中丰富和发展自己。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同每个时代的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根植于不断运动变化的社会生活中。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向来认为他们的学说的生命力,尤其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生命力,存在于革命的社会实践之中。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一科学命题,不仅深刻揭示了实践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而且也蕴含着作为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规律高度理论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学说之所以充满无限生命力的深刻哲理。
恩格斯更加明确地把“革命的实践”看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
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恩格斯指出:“我们对未来非资本主义社会区别于现代社会的特征的看法,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不结合这些事实和过程去加以阐明,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
”[2]总之,实践,尤其是工人阶级革命的社会实践,是科学社会主义存在、发展的根本形式,是马克思主义生机与活力的根本源头。
离开实践这块沃土,科学社会主义之花就将枯萎;脱离具体的实践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就会把社会主义变成毫无价值的东西。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突出地表现在他紧紧抓住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本质,密切关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新情况、新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总结、研究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实践经验,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则在他那个时代被不断地补充进新的内涵,获得新的活力。
在从中国实际条件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成功地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实践中,毛泽
东得出这样的精辟结论:“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
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这些精辟之论,可以说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完整的逻辑表达。
这一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这块特殊大地上发挥指导作用、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关键前提,成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并初步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重要保证。
邓小平理论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生机勃勃地指导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归根到底正是在于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本质。
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重大问题上,邓小平一贯强调两个基本原则:一是“老祖宗不能丢”;二是结合实际“搞清楚”。
“老祖宗不能丢”,指的是不能丢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最重要的是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结合实际“搞清楚”,指的是必须结合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一切从实践出发,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把马克思主义继续推向前进。
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只有根源于实践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第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的哲学基础是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确认这样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由一成不变的事物构成的,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以及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像即概念都处在生存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这就是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公开声明自
己并没有结束真理,而只是为探索和认识真理提供了科学的手段和方法,为人们在实践中日益接近真理开辟道路。
马克思主义最富有革命的创造精神,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不断从实践中汲取养分,并且能够批判地吸收人类文明所创造的一切有价值的成果。
马克思以其杰出的洞察力和罕见的思想深度,对自己生活时代的问题进行反思和研究,吸收和改造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成果,用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指明了人类解放的方向。
其价值不仅仅在于提供了现成的理论观点和结论,更重要的是在于为我们开辟了不断发现真理、认识真理的广阔道路。
二、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创新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是由于它是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改造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在自己理论活动的初期就声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毕生注视着世界历史发展的新情况,根据科学和实践的发展不断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理论。
恩格斯说:“因为很可能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会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
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
”马克思、恩格斯所讨论的具体问题、所使用的思想材料,甚至所得出的某些具体结论都有可能受制于他们那个时代而不可避免地具有局限性,但是这些局限性却因马克思、恩格斯所独具的反思批判精神和与时俱进的思想传统,而得到了消解和超越。
即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进而使马克思主义不断自我超越,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品质,后人才能够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的探索,使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以新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它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综上,从马克思主义独具的品质看,它的实践品质、科学品质和时代品质,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学理绝不会在某一时空中停滞不前,而必然处于与时俱进的状态。
具体说,它的实践性决定了能够不断创造新的理论生命;它的时代性决定了能够不断促进理论的新陈代谢;它
的科学性决定了能够不断吸取新的营养。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程看,没有马克思恩格斯的与时俱进精神,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没有列宁的与时俱进精神,就没有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创立;没有毛泽东、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二代领导集体的时俱进精神,就没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没有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与时俱进精神,就没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就在于它的与时俱进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