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仿真实验技术方案设计
虚拟仿真实验室解决方案设计

虚拟仿真实验室解决方案设计背景介绍:虚拟仿真实验室是一个用于模拟真实环境的虚拟现实系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各种实验和训练。
由于其具有真实感、互动性和安全性等特点,虚拟仿真实验室已广泛应用于教育、医疗、工业等领域。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个虚拟仿真实验室的解决方案设计,以满足实验室的需求。
解决方案设计:1.系统硬件配置:根据实验室需求确定系统硬件配置,包括计算机、虚拟现实头盔、手柄等设备。
计算机性能要求高,能够流畅运行虚拟环境,并支持多个用户同时进行实验。
虚拟现实头盔应具备高清晰度和流畅的显示效果,手柄应能够准确捕捉用户的动作。
2. 软件平台选择:选择适合实验室需求的虚拟仿真软件平台,如Unity、Unreal Engine等。
根据实验内容选择合适的开发工具和语言,如C#、Python等。
同时,还需考虑平台的兼容性和易用性,以便教师和学生能够快速上手和进行操作。
3.虚拟环境建模:根据实验室需求,设计和建立虚拟环境。
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实验物体的逼真模拟,如建立一个工业装配线的虚拟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装配实验,并观察流程和效果。
同时,还可以添加交互元素,如按钮、开关等,增加实验的互动性。
4.实验内容设计:根据学科要求和实验目标,设计合适的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应具备一定难度和挑战性,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需设计实验评估体系,对学生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为学生提供反馈和改进意见。
5.数据采集和分析:在虚拟仿真实验室中,可以方便地采集学生的实验数据,如学生的操作记录、实验结果等。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评估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和提供改进措施。
此外,还可以将学生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和统计,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6.系统维护和更新:虚拟仿真实验室的系统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更新。
包括软件和硬件的维护,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同时,还需及时跟进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了解新的功能和应用,进行系统的更新和升级。
版虚拟仿真实验技术设计方案

版虚拟仿真实验技术设计方案虚拟仿真实验技术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对实际物理实验进行虚拟再现和模拟实验的技术。
它可以有效地替代传统实验中的一些困难、危险和昂贵的情况,为科学研究和教学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本文将介绍一个版虚拟仿真实验技术设计方案,包括设计目标、技术实现和应用场景等内容。
一、设计目标本设计方案旨在根据特定的实验需求,设计一个能够实现虚拟仿真实验的系统。
具体目标包括:1.模拟实验对象的行为和物理特性:能够根据实验设计要求,对实验对象的行为和物理特性进行虚拟模拟,使学生能够观察和理解实验现象。
2.提供交互式操作和反馈:能够提供给学生进行交互式操作的界面,并根据学生的操作给予相应的反馈,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实验的过程和原理。
3.实验装置的可视化和动态展示:能够对实验装置进行可视化和动态展示,使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观察和理解实验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4.数据记录和结果分析:能够记录学生进行实验的各项数据,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思考和实证分析。
二、技术实现1. 软件平台选择:选择一个适合虚拟仿真实验的软件平台,如Unity3D、Unreal Engine等,可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平台。
2.实验模型建立和物理仿真:根据实验需要,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和物理仿真算法,建立实验对象的虚拟模型,并对其行为和物理特性进行仿真。
3.用户交互和反馈设计:设计一个交互式的用户界面,包括控制按钮、调整参数等,使学生能够通过界面与虚拟实验进行交互操作,并能够根据学生的操作给予相应的反馈。
4.实验装置可视化和动态展示:利用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对实验装置进行可视化和动态展示,使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更加直观地观察和理解实验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5.数据记录和结果分析:设计一个数据记录和结果分析的模块,能够记录学生进行实验的各项数据,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同时还可以提供一些实验引导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证分析能力。
钢筋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方案

钢筋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方案一、实验目的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探究钢筋在不同受力条件下的变形和破坏情况,以及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情况,为实际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二、实验内容本次虚拟仿真实验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1. 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弯性能2. 钢筋混凝土柱的受压性能3. 钢筋混凝土板的受拉性能三、实验原理1. 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弯性能在实验中,将梁模型设置为一根简支梁,加载在中间位置施加力,观察钢筋和混凝土的受力变形情况,分析梁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情况。
2. 钢筋混凝土柱的受压性能模拟柱的受压过程,加载在顶端施加压力,观察柱的压力-变形曲线,分析柱的承载能力和破坏形态。
3. 钢筋混凝土板的受拉性能通过施加拉力,模拟板的受拉过程,观察板的拉伸变形情况,分析板的承载能力和破坏形态。
四、实验步骤1. 梁的受弯性能实验步骤:(1) 设置简支梁模型,确定材料参数和梁的几何尺寸;(2) 施加集中力,在加载过程中观察梁的受力变形情况;(3) 记录梁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情况的数据,并绘制梁的受力-变形曲线。
2. 柱的受压性能实验步骤:(1) 设置柱模型,确定材料参数和柱的几何尺寸;(2) 施加压力,在加载过程中观察柱的压力-变形曲线;(3) 记录柱的承载能力和破坏形态的数据,并分析柱的受力性能。
3. 板的受拉性能实验步骤:(1) 设置板模型,确定材料参数和板的几何尺寸;(2) 施加拉力,在加载过程中观察板的拉伸变形情况;(3) 记录板的承载能力和破坏形态的数据,并进行分析。
五、实验设备与材料1. 仿真软件:使用ANSYS、Abaqus等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虚拟仿真实验。
2. 材料参数:设置混凝土强度等参数,确定模拟材料的力学特性。
3. 模型参数:确定梁、柱、板的几何尺寸,设置模型材料弹性模量、受拉强度、受压强度等参数。
六、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 统计记录梁、柱、板在不同受力条件下的承载能力、变形情况等数据。
2. 绘制梁、柱、板的受力-变形曲线,分析结构在不同受力条件下的力学性能。
机械设计行业虚拟仿真与实验方案

机械设计行业虚拟仿真与实验方案第1章虚拟仿真技术概述 (3)1.1 虚拟仿真技术发展历程 (3)1.2 虚拟仿真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4)1.3 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趋势 (4)第2章机械系统建模与仿真 (5)2.1 机械系统建模方法 (5)2.1.1 理论建模方法 (5)2.1.2 实验建模方法 (5)2.1.3 混合建模方法 (5)2.2 机械系统仿真模型 (5)2.2.1 线性模型 (5)2.2.2 非线性模型 (5)2.2.3 状态空间模型 (5)2.3 机械系统仿真软件介绍 (6)2.3.1 Adams (6)2.3.2 Ansys (6)2.3.3 Simulink (6)2.3.4AMESim (6)第3章有限元分析方法与应用 (6)3.1 有限元法基本原理 (6)3.1.1 有限元法的数学理论 (6)3.1.2 有限元法的实施步骤 (6)3.2 有限元分析软件介绍 (7)3.2.1 ANSYS软件 (7)3.2.2 ABAQUS软件 (7)3.2.3 MSC Nastran软件 (7)3.3 有限元分析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案例 (7)3.3.1 轴承座强度分析 (7)3.3.2 齿轮传动系统接触分析 (7)3.3.3 液压缸密封功能分析 (7)3.3.4 汽车车身碰撞分析 (7)第4章多体动力学仿真 (8)4.1 多体动力学基本理论 (8)4.1.1 牛顿欧拉方程 (8)4.1.2 拉格朗日方程 (8)4.1.3 凯恩方程 (8)4.1.4 约束条件及求解方法 (8)4.2 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 (8)4.2.1 MSC Adams (8)4.2.2 Simpack (8)4.2.3 RecurDyn (8)4.2.4 LMS Samtech (8)4.3 多体动力学在机械系统中的应用 (8)4.3.1 汽车悬挂系统仿真 (8)4.3.2 航空发动机叶片振动分析 (8)4.3.3 工业动态功能分析 (8)4.3.4 风力发电机组叶片多体动力学分析 (8)第5章流体力学仿真 (8)5.1 流体力学基本原理 (9)5.1.1 流体的连续性方程 (9)5.1.2 流体的动量方程 (9)5.1.3 流体的能量方程 (9)5.1.4 流体的湍流模型 (9)5.2 流体力学仿真软件 (9)5.2.1 Fluent (9)5.2.2 CFDACE (9)5.2.3 OpenFOAM (9)5.3 流体力学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9)5.3.1 流体动力学优化 (10)5.3.2 液压系统设计 (10)5.3.3 空气动力学分析 (10)5.3.4 热流体分析 (10)第6章热力学仿真 (10)6.1 热力学基本理论 (10)6.1.1 热力学第一定律 (10)6.1.2 热力学第二定律 (10)6.1.3 状态方程与物性参数 (10)6.2 热力学仿真软件 (11)6.2.1 Fluent (11)6.2.2 Ansys Workbench (11)6.2.3 COMSOL Multiphysics (11)6.3 热力学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11)6.3.1 热机设计 (11)6.3.2 热交换器设计 (11)6.3.3 热防护设计 (11)6.3.4 节能减排 (11)第7章材料功能虚拟测试 (11)7.1 材料力学功能概述 (12)7.2 材料功能虚拟测试方法 (12)7.2.1 有限元法 (12)7.2.2 无损检测技术 (12)7.2.3 神经网络方法 (12)7.3 材料功能虚拟测试案例分析 (12)7.3.1 钢材弹性模量的虚拟测试 (12)7.3.2 铸铁屈服强度的虚拟测试 (12)7.3.3 铝合金抗拉强度的虚拟测试 (12)第8章虚拟样机与实验方案设计 (13)8.1 虚拟样机技术 (13)8.1.1 虚拟样机概述 (13)8.1.2 虚拟样机技术的应用 (13)8.2 虚拟实验方案设计方法 (13)8.2.1 虚拟实验概述 (13)8.2.2 虚拟实验方案设计方法 (13)8.3 虚拟样机与实验方案设计案例分析 (14)8.3.1 虚拟样机建立 (14)8.3.2 实验条件设置 (14)8.3.3 实验方案设计 (14)8.3.4 实验结果分析 (14)第9章仿真数据后处理与分析 (14)9.1 仿真数据后处理方法 (14)9.1.1 数据清洗与校验 (14)9.1.2 数据整理与归一化 (14)9.1.3 数据统计分析 (15)9.2 仿真结果可视化与评价 (15)9.2.1 结果可视化 (15)9.2.2 结果评价 (15)9.3 仿真结果不确定性分析 (15)9.3.1 不确定性来源识别 (15)9.3.2 蒙特卡洛模拟与敏感性分析 (15)9.3.3 风险评估与可靠性分析 (15)第10章虚拟仿真与实验方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实例 (15)10.1 虚拟仿真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15)10.1.1 虚拟原型设计 (15)10.1.2 参数优化设计 (16)10.2 虚拟仿真在制造工艺中的应用 (16)10.2.1 数控加工仿真 (16)10.2.2 模具设计与制造仿真 (16)10.3 虚拟仿真在故障诊断与维修中的应用 (16)10.3.1 故障诊断 (16)10.3.2 维修指导 (16)10.4 虚拟仿真与实验方案在机械设计中的综合应用案例 (16)第1章虚拟仿真技术概述1.1 虚拟仿真技术发展历程虚拟仿真技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最初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虚拟仿真课程设计方案

虚拟仿真课程设计方案一、课程概述虚拟仿真课程是一种新型的在线教育方式,通过模拟真实环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本课程设计方案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虚拟仿真课程,以帮助他们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课程目标1. 掌握虚拟仿真的基本原理和概念;2. 学习各种虚拟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3. 了解虚拟仿真在各行业中的应用;4.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内容1. 虚拟仿真基础:介绍虚拟仿真的概念、原理、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2. 虚拟仿真软件介绍:介绍各种常用的虚拟仿真软件,如CAD、CAE、VR等;3. 虚拟仿真应用案例:通过案例分析,了解虚拟仿真在各行业中的应用;4. 虚拟仿真项目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虚拟仿真项目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课程安排1. 每周一次课程,共计16周;2. 每次课程时长约2小时;3. 课程形式为在线直播授课;4. 课程结束后进行项目实践,实践周期为2周。
五、课程评价1. 课堂表现: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2. 项目实践:根据学生在项目实践中的表现进行评价;3.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评价。
六、课程资源1. 课程讲义:提供完整的课程讲义,包括PPT、视频、案例等资料;2. 软件下载:提供常用虚拟仿真软件的下载链接和使用教程;3. 问答交流:建立课程群,方便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和答疑。
七、教学方法及策略1.讲授法:通过讲解虚拟仿真的基本原理、概念和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虚拟仿真的理论知识;2.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操作虚拟仿真软件,进行实际项目实践,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行业中的虚拟仿真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虚拟仿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价值;4.小组合作学习:课程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5.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教师及时解答、点评,提高课堂活跃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开发与实施方案设计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开发与实施方案设计Building 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projects has become an essential part of modern education. By creating virtual environments and scenarios, students can engage in hands-on learning experiences without the need for physical resources or equipment. This not only enhances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oretical concepts but also allows them to develop practical skills in a safe and controlled environment.One of the advantages of 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projects is the flexibility they offer. Teachers can design customized scenarios and adjust the difficulty level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abilities. This personalized approach ensures that each student receives an individualized learning experience, maximizing their potential for growth and development.Furthermore, 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projects enable students to learn from their mistakes without any real-world consequences. They can repeat experiments, alter variables, and observe the outcomes in real-time. This iterative process promotes critical thinking, problem-solving skills, and a deeperunderstanding of the subject matter.In addition, 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projects can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laboratory settings. It eliminates the need for expensive equipment, reduces the risk of accidents, and allows students to access experiments from anywhere at any time. This accessibility expands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particularly for students in remote areas or those with limited resources.Overall, the construction of 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projects provides an innovative and effective approach to education. It enhances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s, promotes active engagement, and fosters the development of practical skills. As technology continues to advance, virtual simulations will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shaping the future of education.中文回答: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虚拟仿真方案

5.用户体验优化
(1)界面设计:采用人性化的界面设计,提高用户体验。
(2)操作指引: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引,降低用户使用门槛。
(3)系统响应:优化系统性能,提高系统响应速度。
四、实施计划
1.需求分析与方案设计:1个月
2.技术研发与合规性审查:3个月
3.系统开发与测试:4个月
第2篇
虚拟仿真方案
一、引言
虚拟仿真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其在教育培训、科学研究、工业制造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详细、合规的虚拟仿真方案,以满足特定领域对虚拟源自真技术的应用需求。二、目标定位
1.实现高度仿真的虚拟环境,满足用户在无风险条件下进行实验、训练等活动的需求。
2.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保障用户数据的安全。
2.系统开发: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系统开发,确保各模块功能完善。
3.合规性审查:在开发过程中进行合规性审查,确保方案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4.系统测试:进行系统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确保系统质量。
5.部署与培训:现场部署系统,对用户进行培训。
6.运行维护:持续监控系统运行,及时处理问题,优化系统性能。
2.系统功能模块
(1)用户管理:负责用户注册、登录、权限分配等功能。
(2)业务模拟:根据用户需求,搭建虚拟环境,提供业务流程模拟功能。
(3)培训考核:提供在线培训、考试、评估等功能,帮助用户提升业务能力。
(4)数据分析:对虚拟仿真过程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
(5)系统管理:负责系统配置、监控、维护等操作,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4.系统部署与培训:1个月
5.系统运行与维护:长期
虚拟仿真分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与目的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虚拟仿真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教学、科研和生产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本实验旨在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模拟并分析某一具体场景或过程,探究其运行规律和优化策略。
本次实验选取了某企业生产线为研究对象,通过虚拟仿真软件对生产线进行模拟,分析其生产效率、成本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
二、实验内容与方法1. 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1)生产线布局优化:分析现有生产线布局的合理性,提出优化方案。
(2)生产流程优化:针对生产过程中的瓶颈环节,提出改进措施。
(3)资源利用优化:分析生产线资源利用情况,提出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措施。
(4)生产计划优化: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状况,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
2. 实验方法(1)虚拟仿真软件:采用某虚拟仿真软件对生产线进行模拟,分析其运行状况。
(2)数据分析:收集生产数据,对生产效率、成本和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3)优化方案: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优化方案。
三、实验步骤1. 建立生产线模型根据企业提供的生产线图纸和相关资料,利用虚拟仿真软件建立生产线模型,包括设备、物料、人员等要素。
2. 设置仿真参数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设置仿真参数,如生产节拍、设备故障率、人员工作效率等。
3. 进行仿真实验启动仿真软件,进行生产线模拟,观察生产线运行状况,记录相关数据。
4. 数据分析与优化对仿真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找出生产线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方案。
5. 方案验证与调整根据优化方案,调整生产线布局、生产流程、资源利用和生产计划,重新进行仿真实验,验证优化效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生产线布局优化通过仿真实验发现,现有生产线布局存在以下问题:(1)设备间距过大,导致生产线长度过长,影响生产效率。
(2)部分设备位置不合理,造成物料运输距离过长。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优化方案:(1)调整设备位置,缩短生产线长度。
(2)优化物料运输路径,减少物料运输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标准文档虚拟仿真实验解决方案上海华一风景观艺术工程有限公司2017年8月目录第一章需求分析 (2)一、项目背景 (2)二、实验教学现状 (3)三、用户需求 (3)第二章建设原则 (5)一、建设目标 (5)二、建设原则 (6)第三章系统总体解决方案 (7)一、总体架构 (7)二、学科简介 (8)第四章产品优势 (14)第五章产品服务 (16)一、服务方式 (16)二、服务内容 (16)三、故障响应服务流程 (17)四、故障定义 (18)五、故障响应时间 (18)六、故障处理流程 (19)七、应急预案 (19)第一章需求分析一、项目背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
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
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
鼓励企业和社会机构根据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和师生教学需求,开发一批专业化教学应用工具软件,并通过教育资源平台提供资源服务,推广普及应用。
在“十三五规划”方针政策指引下,各地陆续出台政策,强调数理化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2016年,北京公布了中高考的新方案,强调义务教育阶段所有科目都设为100分,表示它们在义务教育与学生成长中同等重要,不再人为去区分主次,使学校、老师、家长、社会对每一门学科都很重重视,其中物生化实验部分占分比例为30%,高考不再文理分科。
继北京重磅发布此消息后,河南教育厅发布《关于2016年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要求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满分为30分;安徽省初中毕业升学理化实验操作考试分数为15分,考试成绩计入考生中考录取总分;山西省理化实验操作10分。
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通知》要求,2017年秋季起,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
要按照小学一、二年级每周不少于1课时安排课程,三至六年级的课时数保持不变。
而如今有些地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却不被人们所重视,且存在着科学仪器和设备欠缺以及实验课开设少甚至不开设的现象,而师资力量薄弱也是一大问题。
二、实验教学现状学校经费紧张、实验设备陈旧或不足课程学时短,讲授内容多,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参与度不高,学习兴趣不够,缺乏主动性没有理想实验环境,高危实验很难呈现和操作师生不能随时携带实验设备,做实验只能去实验室某些实验现象不易观察,实验周期过长实验误差不好体现,满足不了实际实验讲解需要非正规操作由于破坏性大,成本较高,很难展示实验中出现的各种故障现象流程化的实验操作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小学科学师资力量薄弱,实验器材缺乏三、用户需求(一)解决学生随时多次的实验练习需求实验是理化生和小学科学(简称小科)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由于学生群体的数量庞大和教学实验设备建设的不足,学校的实验设备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多次、随时的学习一门实验的要求。
(二)实验的安全性与便捷性保证学生实验的安全性是校方考虑的第一要素,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参与更多的实验操作,同时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效率。
(三)实验校本资源的建设,如何服务于全校所有师生实验课件资源匮乏,而且资源相对分散,学科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寻找合适的资源;资源的匹配性较差,尤其是希望动态展示的器材元器件,大多数是静态的图片形式或是只能按照固定步骤操作的flash形式,很难满足常规的教学需求;能实现配合实际习题讲解的实验资源几乎没有;有些需要理想实验环境才能完成的实验,很难展示或实际演示。
(四)需要长周期才能完成的实验,课堂效率和效果如何保障实验课时较短,需要长周期才能完成的实验,课堂效果不理想,所以,目前课堂的实际情况是,只能靠老师“说”实验,学生很难理解。
(五)实验教学模式固定,教学模式需要创新固定的教学模式,缺乏自主创新。
实验主要分为:讲实验、做实验和画实验三大部分。
其中,“讲实验”大多数是靠老师讲,学生听,很难给学生直观、立体的视觉冲击,效果大打折扣;“做实验”是我们一直提倡学生需要动手去体验、去操作的,但现实情况往往是没有办法满足学生随时多次的实验练习需求;“画实验”一般是老师在黑板上画实验的相关结构图、原理图等,比如物理的电路图等,这种画图是必要的,但存在的问题是,很难全方位动态展示效果以及内部的逻辑关系,比如电路图,无法展示电路中各元器件之间的动态逻辑关系,但是如果有专业的辅助软件,不仅高效,而且能形象地展示出电路中的各种动态关系,形象、直观、高效。
第二章建设原则针对用户这些迫切需求,学校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实验云平台资源,满足全校师生随时多次使用。
实验云平台提供实验中实用、好用、难找的实验资源和实验工具。
当然,实验教学,需要鼓励和提倡学生进行实际的实验操作,这是任何的资源和软件都是不能替代的功能,所以,实验云平台的定位是——辅助实验教学。
一、建设目标虚拟仿真实验云平台紧贴教学大纲,满足学校仿真实验优质资源的需要,并在此基础上,引领学校教师开展基于常态化的教学实践活动。
在丰富校本资源建设的同时,协助教师备课、上课;降低实验操作成本与难度,增加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保障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安全性。
图1:实验云平台问题解决示意图二、建设原则实用性原则虚拟实验云平台紧扣教学大纲要求,深挖一线教师课堂实验教学环节各个痛点,提供具有最优实验器材和资源以及性价比的产品。
经济性原则在满足实验教学功能及体验度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升级和维护成本。
针对性原则虚拟实验云平台的开发与利用是为了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针对不同的学科目标提供与之相应的实验制作工具和资源。
安全性原则虚拟实验云平台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具有高度的安全性。
可维护性原则产品简单、实用、易操作、易维护、支持本地部署与私有云部署。
第三章系统总体解决方案一、总体架构提供虚拟实验云平台系统,经过官方授权的许可用户可在线访问虚拟实验,全校师生通用。
若学校已有校园云平台,支持将虚拟实验直接对接到指定的校园云平台上(非第三方平台),师生通过单点登录即可访问使用。
同时,为了方便教师上课离线使用,单独给学科老师配备客户端账号,支持线上+线下使用,完全不用担心网络问题,保障正常的课堂教学。
使用终端上,支持跨平台访问,windows、IOS、Android全平台适应,满足实际教学需求。
向学校提供访问地址和许可使用账号,师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终端,方便高效。
图2:虚拟实验云平台架构图二、学科简介2.1虚拟实验云平台--小学科学小学科学涵盖了小学1-6年级的主流教材版本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等领域的234个科学实验,是目前市面上最完整的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可以培养小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图2-1:虚拟实验平台小学科学界面示意图寓教于乐,培养小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图2-2:虚拟实验平台小学科学实验步骤示意图多维度验证实验过程,强化、巩固学科知识。
解决因客观因素(天气、光线等)影响给实验带来不便的问题。
图2-3:虚拟实验平台小学科学实验示意图解决因观察时间较长给实验带来不便的问题(如铁钉生锈实验)。
多维立体展示,效果逼真。
零入门,实验操作设计简单。
图2-6:虚拟实验平台小学科学易操作实验示意图2.2其他学科展示图2-7虚拟实验平台物理家庭电路示意图图2-8虚拟实验平台物理电磁学示意图图2-9虚拟实验平台物理力学示意图图2-10虚拟实验平台生物示意图图2-11:虚拟实验平台生物3D鸟类模型示意图图2-12虚拟实验云平台生物观察实验示意图第四章产品优势通过多媒体手段,依托学科特色,建立富有科技感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满足师生多次、随时地进行实验探究和学习需求。
在直观、立体、高效、多样化的人机互动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同时,不受物理空间、时间的限制。
集探究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
实验主要系列产品有:物理(初高中)、化学(初高中)、生物(初高中)、小科(1-6年级)。
其中,生物提供丰富的3D模型,呈现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物理和化学内置独特的"引擎",让每个器材都“活”起来,自由摆放、任意组装、参数任意调节、相互影响、叠加运算。
实验现象真实逼真、数据精准无误,是目前市面上唯一一款真正具备探索性和创新性的实验教学辅助工具。
1.高效率性生动、形象、立体,提高教学效率,节约备课上课时间成本。
2.实践操作和3D交互模型与传统只能做单向知识传递的“视频教学”模式完全不同,在仿真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实现理论和操作双向良性互动。
3.内置独特引擎,高自由度独特的引擎支持,真正意义上实现实验DIY;用户可独立学习,不受教室、讲师等条件约束,可根据自身实际安排学习时间,具有极大的灵活性。
4.危险度为零传统实验学习环节,在真实实验环境中往往会有许多实验危险源,仿真实验能有效避免因操作不规范所带来的潜在危险。
完全探究传统实验室无法完成的高危险性、易燃易爆性、有毒性、辐射性以及爆炸性等实验。
5.理想实验环境解决因客观因素(时间、空间等)影响给实验带来不便的问题。
如能有效解决因实验周期过长,展示效果差、实验现象转瞬即逝、理想实验环境搭建、实验危险性过大、微观现象难以观察、实验过程较为复杂、实验破坏性较大或是比较极端要求等在传统的实验室条件下无法完成实验的难题,6.情景交互性用户在虚拟情景下进行理论判断和实验操作,具有强交互性。
7.多终端跨平台节约建设成本,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硬件资源,不用担心不同终端对于软件的成本投入,全终端适应。
8.器材零损耗器材齐全丰富,反复使用,无需维护,零损耗。
第五章产品服务一、服务方式虚拟实验云平台每月在线检查一次线上远程服务、上门服务虚拟实验官方微信群虚拟实验官方售后服务群二、服务内容产品使用培训服务虚拟实验云平台的在线定期检查服务定时系统巡检服务、售后服务更新升级服务技术支持服务提供产品相关介绍说明文档、使用手册等线上、现场故障排除三、故障响应服务流程图3:虚拟实验平台故障相应流程图1.用户反馈问题途径:(1)直接软件反馈(2)通过微信、qq、email、电话等方式提交(3)官网提交(4)直接联系官方客服2.官方快速响应1)电话技术支持:对用户提出的技术问题,提供7*24小时咨询服务,客服人员在接到咨询电话后,30分钟内通过电话向用户提供问题解答和技术指导。
包括:澄清软件的功能和特点;文档资料的澄清;许可软件的操作指导;确认、分析和纠正错误等。
2)远程技术支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技术人员可直接通过互联网对故障进行排查和解决。
3.指定解决方案4.Bug修复四、故障定义紧急故障:系统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