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婉约词的特点
苏轼婉约词的特点分析

苏轼婉约词的特点分析作者:陈子婕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02期摘要:苏轼是宋代著名的词人,他不仅在豪放词的创作上有一定的艺术高度,其婉约词的创作也独具特色,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应用了大量以雅为美、情思曲折深婉的创作手法。
本文主要针对苏轼婉约词的特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苏轼;婉约词;创作特点中国诗词在宋代达到鼎盛时期,其中苏轼就是豪放派的代表,他的很多豪放词至今都家喻户晓,如《水调歌头》等。
除此之外,苏轼的婉约词占据他所有诗词的大部分,并且有很高的成就,丝毫不比豪放词逊色,显示出其鲜明的艺术个性。
下面将对苏轼婉约词所具有的鲜明特点进行分析和概述。
一、婉约中不乏乐观旷达的风格苏轼的婉约词常常用清浅的忧愁表达旷达的心胸,反映这一特点的代表词为《蝶恋花》。
这首词写的是在暮春时节的伤春情怀,但在惋惜之中又夹杂着些许乐观。
如:“花褪残红青杏小”、“枝上柳绵吹又少”描写的是杏花掉落,絮花飞落,春光已尽的景色,本来会让人们触景生情,引发人们的伤感之情。
但悲中见喜,苏轼又描写了一幅飞翔的燕子和充满青山绿水的风景优美的乡村图。
动静结合,在渲染了悲伤的气氛后又带来了较为欢乐的氛围。
从“天涯”、“行人”中可以看出诗人此时正在进行一个孤独又失意的旅途。
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愁绪不断,一句“天涯何处无芳草”就可以看出苏轼的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以开阔的胸襟来面对生活的不易,就能发现美好的事物就在身边。
词的下阕则记述了一男子对“墙里佳人”的单相思,因为与佳人被一墙隔开而使男子心生伤感和烦恼。
而之前的天涯何处无芳草便很好的规劝了这位为情所困的男子,使男子进行自我开解,将悲情的事件又引到了乐观豁达的情调上,同时又体现出苏轼婉约词脱离世俗,健康纯洁而高远。
二、情思曲折深婉的描写手法在苏轼的词中可以看出他常常用深沉的哀愁来表达浓重的情爱。
反映这一特点的代表词为《江城子》。
这是一首用来怀念亡妻的词,表达了对亡妻的深深的思念。
词的开头“十年生死两茫茫”表达了苏轼在这十年中与妻子阴阳两隔的孤寂心境,并有“不思量,自难忘”的直抒胸臆,表现出对亡妻刻骨的思念。
婉约词特点与阅读赏析选讲

婉约艳丽
温庭筠、韦庄、李煜、 晏殊
北宋中叶到 南渡
婉约、豪放
柳永、张先、苏轼、秦 观、周邦彦、李清照
南宋前期 壮怀高唱
辛弃疾、陆游
南宋后期 哀感低吟
姜夔、张炎
唐宋词发展四个时期
婉约词的特点和阅读赏析选讲
温庭筠 (812-870),字飞卿,太原祁县人, 晚唐词人,花间鼻祖。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 幼时随家客居江淮,诗与李商隐齐名,词与 韦庄齐名。屡试不第。唐宣宗时朝试,温庭 筠代人作赋,扰乱科场。后荐为检 校员外郎等,终于国子助教。一生恃 才放浪,遭权贵排挤,坎坷潦倒。 《北梦琐言》说温庭筠,才思艳丽, 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 八叉手而八韵成,时人称为“温八叉”。
婉约词的特点和阅读赏析选讲
词兴起于隋,发展于唐五代,鼎盛于宋。 晚唐五代,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多 写闺情,词境狭窄。西蜀词人韦庄独树一帜,于 闺情中糅入离愁,词风清丽。南唐后主李煜以亡 国之恨入词,造就了词旨的突破。
宋初词坛承袭晚唐五代风气,晏殊、欧阳修 的词作渐脱脂粉气息,感悟人生而清新婉约。
婉约词的特点和阅读赏析选讲
望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 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 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注】白苹洲:指江中长满白苹的 小渚。白苹,浅水之草,花白,男女 采苹花以赠别。
婉约词的特点和阅读赏析选讲
分别赏析《望江 南》词二首。
柳永(约987~1053)字耆卿, 初名三变,排行老七,世称柳七, 著名词人。一生仕途坎坷,饱尝羁 旅苦况,晚年中进士,做过屯田员 外郎,故称柳屯田。
他精通音律,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 者,也是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长调的词人。 他的词深受人们喜爱。所谓“凡有井水饮处, 即能歌柳词”。
苏轼的婉约词

浅谈苏轼的婉约词摘要:苏轼的婉约词虽然不能代表苏词的全貌,但它同苏轼所开创的豪放、旷达风格一样,是苏词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轼的婉约词题材广泛,言情、咏物、写景、怀古、赠人、纪行各种题材无不具备,表现手法灵活多样。
不仅如此,苏轼在创作中还融入了自己的思想、内涵、气质,使他婉约词独树一帜、与众不同。
关键词:苏轼;婉约词;继承;开拓婉约词的传统题材包括男女之情、羁旅伤别、饮宴酬赠等,苏轼虽然沿用传统题材,但是赋予了传统题材以新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使他的婉约词别树一帜。
苏轼的言情词,不论是在爱情、婚姻的观念上,还是在对待女性的态度上,都是比较进步和健康的。
较之以往婉约词人着力于抒情的真挚和细腻,苏轼却在真挚而细腻的真情之中渗透着严肃的态度,因而他的词作显得格外凝重和淳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如苏轼的《满江红》,题下小序:“董毅夫名钺,自梓漕得罪罢官东川归鄱阳,过东坡于齐安。
怪其丰暇得,余问之。
曰:‘吾再娶柳氏,三日而去官。
吾固不戚戚,而忧柳氏不能忘怀于进退也。
已而欣然同忧患,如处富贵。
吾是以益安焉。
’乃令家童歌其所作《满江红》。
东坡嗟叹之不足,次其韵。
”词曰:忧喜相寻,风雨过,一江春绿。
巫峡梦,至今空有,乱山屏簇。
何似伯鸾携德耀,单瓢未足清欢足。
渐粲然,光彩照阶庭,生兰玉。
幽梦里,传心曲。
肠断处,凭他续。
文君婿知否?笑君卑辱。
君不见周南歌汉广,天教夫子休乔木。
便相将、左手抱琴书,云间宿。
这是一首表现夫妻情感的词,苏轼在词中高度颂扬了柳氏与丈夫董钺忧患与共的深厚感情,并用东汉高士梁鸿(即伯鸾)的妻子孟光(即德耀)来比拟她。
词人认为在人生的道路上忧与喜总是相继出现的,经过忧喜交替的人生,正如风雨过后的“一江春绿”,更显得明净可爱。
他引梁鸿、孟光夫妇在单瓢不足的艰苦环境中,彼此志同道合,相敬如宾,精神上依然愉快,强调在夫妻之间应该同甘共苦。
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完全可以印证这一点。
苏轼还写过不少的思妇词。
苏轼婉约词的特点及与传统婉约词的不同

苏轼婉约词的特点及与传统婉约词的不同作者:谭欢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7年第06期内容摘要:苏轼,宋代最有创造性精神的词人,不论是诗、文还是词,他都有别具一格的创作,然而我们眼中的苏轼似乎总被贴着“豪放派词人”的标签,其实在他一生创作的所有词作中,婉约词是占绝大多数的,这些婉约词,与早期内容、题材相对狭窄单调的传统词相比,同样值得我们进一步欣赏研究,本文即在苏轼婉约词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例子介绍分析苏轼的婉约词及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苏轼婉约词传统词艺术风格人们总习惯性地称苏轼为豪放派词人的代表,然而豪放词在他一生所作的三百多首词中其实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苏词中相当多的一部分,与当时其他的词人一样,都是婉约词作,宋朝文坛一直把创作婉约词作为主流,人们也逐渐形成了婉约为正的创作观念,而豪放词则是词在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后所出现的一种新的产物,在这个方面,婉约词和豪放词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因此,许多以写豪放词闻名的大家,如苏轼、辛弃疾,也会有大量的婉约词作。
苏轼的婉约词由于受到其自身的性格特点、生活经历以及整个社会背景的影响,呈现出许多与传统词不同的“另一面”,有着极为鲜明的个人色彩,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一.“苏式婉约”的清新明丽,突破了传统词作中的低俗趣味画堂春(寄子由)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净鉴新磨,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
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
这首词是苏轼写给兄弟苏辙的,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于同一年,此时苏轼在密州,苏辙在济南,词的上片怀念了从前兄弟俩一起在柳湖泛舟的美好情景,随风而起的柳絮、金黄的麦子、明净透彻的柳湖、还有声声飘荡在耳边的采菱歌,下片则是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对兄弟的思念之情,虽然这是一首羁旅思乡诗,但在苏轼笔下呈现出来的并不是凄苦孤寂之感,相反地,他通过对环境景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清新明丽的氛围,将自己的思念之情蒙上了一层积极乐观带有希望的色彩,整首词给人的感觉也变了。
苏轼词之风格

3.特性:独创性 稳定性 多样性 4.风格形态:简约——繁丰 刚健——柔婉 平淡——绚烂 谨严——疏放 5.成因: 在主观上,艺术家由于各自的生活经历、 思想观念、艺术素养、情感倾向、个性特徵、 审美理想的不同,必然会在艺术创作中形成 不同的风格,即“风格即其人”。 在客观上,艺术家创作个性的形成必然要 受到其所隶属的时代、社会、民族、阶级等 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
其次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词之风格
一、风格解读
1.概念:是一个时代、一个流派、一个作家在艺术 品中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所表现出来的特点。 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的有代表性的面貌。 风格不同于一般的艺术特色,是通过艺术品所表现 出来的相对稳定、内在、反映时代、民族或艺术家 的思想、审美等的内在特性。 2.本质:是艺术美成熟的最高而集中表现,既是一 个作家创作成熟的标志,也是一部作品达到较高的 艺术造诣的标志。
这是他写来悼念原配妻子王弗的“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 短松风”抒发出作者深挚、凄恻、哀婉、缠 绵的情感。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 全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上阕写词人对亡 妻的深沉的思念,是写实。下阕记述梦境, 抒写了诗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上阕记 实,下阕记梦,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 本词的悲伤基调。既写了王弗,又写了词人 自己。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 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 寄寓着真淳。这首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 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三)婉约词风 婉约即委婉含蓄,文辞的柔美简约, 悠扬婉转,表现 细腻,格调高远典雅,意境清新蕴藉。在取材上,多 写儿女之情、离别之情;在表现手法上,多用含蓄蕴 藉的方法表现情绪。 苏轼打破了以前婉约词以艳情为题材的范围,将婉约 词推向了高雅的文学殿堂,在内容上去浮艳多雅致, 形式蕴藉雅正,需要秀丽清新,情思曲折真切。 如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从苏轼与李清照的婉约词中分析其词风差异

从苏轼与李清照的婉约词中分析其词风差异摘要:宋朝是中国文学史上词作的“黄金时期”,这一时代,才子佳作频频出现,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词人和流派。
如以苏轼、辛弃疾等为代表的豪放派和以李清照、柳永为代表的婉约派,虽划分为不同派别,但有的词人却兼具两派风格,其中苏轼在婉约词派的成就并不低于豪放派,他的作品可与婉约派著名诗人李清照相媲美。
二者虽同写婉约词,但由于两者的生活时代、生活经历以及性格的差异,两者的婉约词风也有很大的差别,在创作手法与语言特色等方面分析两者词风的差异。
关键词:苏轼;李清照;婉约词;词风差异苏轼是一代大文豪,是文艺领域的通才,诗、词、文、书、画,无所不通,无所不精。
其中,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尤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继柳永之后,他对词进行了全面的变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这不仅体现在豪放词派的创作上,也体现在其婉约词派的创作上。
南渡词坛虽然未出现堪与苏轼、周邦彦齐驾并驱的大词人,但巾帼词人李清照的横空出世,却使南渡词坛放出奇异的光彩。
李清照从本体论的角度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理论,意指词是与诗不同的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词对音乐性和节奏感有着独特的要求,它不仅像诗那样要分平仄,而且还要“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以便“协律”“可歌”[1]。
李清照的这种观点在其婉约词的创作之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下面将具体分析两者婉约词创作上的差异。
一、创作手法上的差异苏轼以豪放词派见称,因此他的婉约词中也显得刚柔并济,表现出旷达、豪迈、秀美、婉约多种风格的和谐统一。
具体来说,苏轼婉约词的创作手法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一是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例如《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既表现了对“墙里佳人”的爱慕之情,又体现了“天涯何处无芳草”的自尊和自重,虽然感伤至深,但在苏轼的词中,并没有发现像其他婉约派作家一样的缠绵悱恻,与柳永的“缘情绮靡”相比,更是风格迥异,苏轼词在真挚和细腻之中,更显示出凝重和淳厚。
苏轼的写诗风格

苏轼的写诗风格一、苏轼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是中国北宋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他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苏轼的文学作品以豪放、旷达、婉约等多种风格展现出他的才华和思想深度。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语言生动,善于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形象。
他的词作豪放雄浑,意境深远,开创了豪放词风。
他的散文挥洒自如,自然流畅,富有艺术感染力。
苏轼在书法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书法作品以行书、楷书为主,笔力矫健,气势磅礴。
他在绘画方面也有独特的风格,尤其擅长画竹子、山水等自然景观。
苏轼的人生经历也十分丰富。
他曾任杭州通判、密州知州等职,多次被贬谪到各地。
他在被贬谪期间写下了许多反映他人生感悟和自然景观的作品,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总的来说,苏轼是一位多才多艺、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他的作品不仅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风格分析苏轼的写诗风格主要有豪放风格、旷达风格和婉约风格。
豪放风格:特点: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带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
例子:《江城子·密州出猎》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作品展现了苏轼的豪放风格,他以激昂的情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出壮观的场景和豪迈的形象。
旷达风格:特点: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的词风,表达了诗人希望隐居、避开乱世、期待和平的愿望。
例子:《水调歌头·怀子由》等作品体现了苏轼的旷达风格,他以超脱世俗的心态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婉约风格:特点:苏轼婉约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例子:《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等作品展现了苏轼的婉约风格,他用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悟。
苏轼婉约词的独特美感探析

苏轼婉约词的独特美感探析作者:张海燕,徐艳,杜晓霞来源:《语文学刊》 2016年第12期张海燕徐艳杜晓霞(青岛农业大学,山东青岛 266109)[摘要] 后人常常把苏轼看作豪放派词人,但在苏轼的词作中,数量最多的是他的婉约词。
与宋代早期的婉约词相比,苏轼的婉约词在继承的基础上又独辟蹊径创造独具特色的婉约词。
他不仅拓展了婉约词的题材,并且打破了传统婉约词的“以俗为美”,在技巧上他以诗为词,给传统婉约词注入活力,为词的雅化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 苏轼;婉约词;意境;以俗为美;以诗为词[中图分类号]120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6)12-0048-02宋代前期的词多诞生于娱乐场所,所以大部分内容是歌唱男女的恋情,描绘歌妓们的媚态,以及纸醉金迷的生活,被称之为艳词。
随着社会阶级矛盾的不断突出,词这种句子长短不一的表达形式比起传统的诗歌,让人们能更容易去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词越来越受到推崇。
文人们越来越注重词的地位,使词能登上大雅之堂,也成了当时文坛的一种价值取向。
在苏轼的作品中,婉约词已经不再局限于闺中怨绪或别情之类的题材,他打破了词为艳科的樊篱,把视野引到人间社会。
真挚感人的爱情、肝胆相照的友情,对弱势群体的同情以及身世浮沉的感慨都被他加入创作的范围之中。
苏轼充分吸收了婉约词之前的传统,然后大胆革新舍弃了它的“脂粉气”,加入了全新的内容,凭借着自己非同寻常的天赋以及他自己独特的经历,他给婉约词带来了全新的活力。
一、苏轼婉约词意境上的含蓄、优雅之美所谓意境,指作者在作品中呈现给读者的那种充满韵味的诗意空间。
婉约词的基本特征就是创造美的意境。
苏轼的婉约词常常把美的语言和形象结合起来,创作出大量充满诗情画意的词作。
苏轼的婉约词跟花间词的“以艳为美”、柳永词的“以俗为美”相比起来,具有“以雅为美”的特点。
给人一种内敛含蓄、优雅崇高的审美体验。
例如《蝶恋花》(记得花屏初会遇),这是一首青涩纯净的爱情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婉约词的特点
在现存的苏轼词中,仍然以委婉言情、风格优美的作品占据大多数。
这类作品流传至今的还有三百余首,约占传今作品的87%。
婉约言情的词作是当时词坛创作的主流,苏轼也在这个范围内进行创作、然后有所突破的。
出于词人旷达之个性,同时也是受“诗化”词作的影响,苏轼的“婉约”词与他人之作也有明显的不同,同样显示出其鲜明的艺术个性。
第一,这类词洗脱了“脂粉气”,从“倚红偎翠”的秾艳中走出,变得明丽净洁。
《洞仙歌》说: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
人未寝,敧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度河汉。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婉约词气质的改变及词品的提高,就不仅仅用来写歌儿舞女,还可以用来表达对妻子的挚情。
夫妻之情在古人眼中是人伦的一项重要内涵,庄重而神圣。
用流行小调来抒发对妻子的情感,是苏轼的一大创举,这同时说明苏轼已经破除了“诗尊词卑”的文体等级差别观念。
婉约词气质的改变及词品的提高,还使苏轼的咏物词看来另有寄托。
《水龙吟》咏杨花,写得仪态万方、柔情无限,词云:
第二,这类词不再多做缠绵悱恻的抒情,语气变得爽快利落,且时时做旷达之想。
北宋婉约言情词,往往沉湎于一己的痛苦,越陷越深,难以自拔。
晏几道和秦观被称作“古之伤心人”,就在这方面表现得格外突出。
苏轼生性豪迈,在现实生活中倔强刚直,没有什么磨难能击倒他。
他写相思别离的婉约词,因此也与他人的一味沉沦不同。
《蝶恋花》说: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正像木斋先生所说的,苏轼的词是立体的,多样的。
通过阅读木斋老师关于苏轼的文章以及苏轼的词作,我了解到,在豪放的代言之后,苏轼的词作也不乏温婉含情之作,或悼念亡灵,或感怀青春,或有感于旅途。
因为苏轼就是一个性情中人,丰富的情感世界使他的一些作品充满了明丽、妩媚的婉约风格。
苏轼实在是位能豪能婉,能刚能柔的词坛多面手。
他不仅开创了豪放一派,婉约词也写得辞情蕴藉,韵味深厚,有的还能熔豪放、婉约于一炉,使其婉约词独具苏轼的个人风采。
《江城子·乙卯正月十二日夜记梦》是苏轼悼念亡妻的作品,凝聚了诗人无限凄凉之情,最能代表其婉约风格。
而《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是伤春之词,《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悲叹羁旅行役;《洞仙歌·冰肌玉骨》写五代后蜀后主孟爬同花蕊夫人的爱情故事,可说是闺情词.这些词作都写得情深意远,哀婉动人,令人读之,回肠荡气,婉约的特征从中可见。
除了上述,苏轼的咏物词拓宽了婉约词的范围,苏轼婉约词中的咏物之作并不很多,却达到了咏物词的极致,吟咏范围也很广泛。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写得是幽怨缠绵,堪称婉约词中杰作。
其他咏物词,如《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写得孤寂幽怨,《贺新郎·乳燕飞华屋》、《定风波·咏红梅》、《荷花媚》等都是咏物词中艺术成就很高的上乘之作。
言情和咏物是苏轼婉约词的主体,而他的许多写景怀古、赠人、纪行的词章也皆以婉约见长。
例如:《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以景寄情,表达了怅然若失的情怀,体现了清空灵秀的艺术风格。
《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抒写了物是人非的伤感,表达了倦于宦游天涯的哀情,体现了婉转缠绵的艺术风格。
词为心声,苏轼的那种狂放不羁的个性岂是小词能束得住的。
他常常在细腻宛转的抒写中,透露出他特有的一种豪放之气,正如在雄奇奔放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也有“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这种柔美的词句一样。
兼有阴柔之美和阳刚之美,这也是是苏轼一部分婉约词特有的风格。
这些只是对苏轼婉约词粗浅的分析,但不难看出,不读苏轼的婉约词,难以窥见苏词的全貌,亦难以全面了解苏轼的思想和为人。
凭着他的天才、学识和独特的气质、经历,不仅开创了豪放一派,而且也给婉约词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北宋的婉约词地带吹来一股温馨的风。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即使没有为他赢得巨大声名的豪放词,苏轼也能凭借他的婉约词,登上北宋词坛的高峰。